编辑推荐
毛泽东博览群书,辩证地汲取书中精粹,将书本知识灵活应用于治国实践中,成就了新中国的伟业。毛泽东研究专家陈晋及其团队,集二十年之功,搜辑梳理毛泽东一生的读书笔记并进行客观解读。全书史料翔实,内容全面,解析精辟客观,既是党政干部提升学习力领导力的生动教材,也是广大普通读者提升素养,以达学以致用的读本。
内容简介
毛泽东一生纵横天下,波澜壮阔,得益于他书剑双修,学用兼擅。毛泽东研究专家陈晋及其团队,集二十年之功,搜辑梳理毛泽东一生的读书笔记,编为战略卷、哲学卷、文学卷、历史?附录卷,并结合毛泽东对每本书的创造性运用情况,做客观解读。本书不仅文献史料丰富,更反映出毛泽东读书和实践的关系,是领导干部提升学习力领导力的生动教材,也是广大普通读者提升素养,以达学以致用的读本。
作者简介
陈晋,中央文献研究室副主任、研究员,中国中共文献研究会副会长,毛泽东思想生平研究会会长,中国毛泽东诗词研究会会长。多年来从事中共党史文献和当代理论研究,以及电影、电视文献片撰稿,著述多次获中国图书奖、全国五个一工程奖、电视金鹰奖、电影华表奖。主要著述有:《毛泽东的文化性格》、《独领风骚:毛泽东心路解读》、《毛泽东、邓小平、江泽民与中国先进文化》、《世纪小平——解读一个领袖的性格魅力》、《大时代的脉络和记忆——从五四运动到改革开放》、《毛泽东阅读史》、《陈晋自选集》等十余部。担任《毛泽东》、《邓小平》、《周恩来》、《新中国》、《独领风骚——诗人毛泽东》、《大国崛起》、《筑梦路上》等多部大型电视文献片总撰稿。
目录
【战略卷】
政治篇
003 把西方的东西引进中国
〔读郑观应《盛世危言》〕
006 有登高一呼之概
〔读梁启超主编《时务报》、《新民丛报》〕
012 立宪君主为人民拥戴
〔读梁启超《新民说》〕
......
......
364 什么叫建成社会主义
〔读苏联《政治经济学(教科书)》〕
366 建成社会主义不要讲得过早
〔读苏联《政治经济学(教科书)》〕
【哲学卷】
001 背得,可是不懂
〔读“四书”、“五经”〕
005 那时“很相信孔夫子”
〔读“四书”、“五经”〕
014 博学于文,学者所宜遵循
〔读“四书”、“五经”〕
......
......
336 相对中有绝对,绝对存在于相对之中
〔读任继愈主编《中国哲学史》(第三册)〕
338 不必抄斯大林
〔读李达主编《马克思主义哲学大纲》上册《唯物辩证法》〕
340 骗子闹出大笑话
〔读陈伯达编《恩格斯、列宁、毛主席关于称天才的几段语录》〕
【文学卷】
001 心里没气,他写诗?
〔读《诗经》〕
004 我们也会感动上帝
〔读《列子·汤问》〕
......
......
395 没有实际经验写不出马鞍之微的事
〔读法捷耶夫《毁灭》、曹雪芹《红楼梦》〕
399 我们从中学到些什么
〔读A·考涅楚克《前线》〕
【历史卷】
001 五帝三皇神圣事,一篇读罢头飞雪
〔读《二十四史》〕
009 读历史的人不一定是守旧的人
〔读《二十四史》〕
......
......
二十、 《毛泽东读文史古籍批语集》所收批注书籍目录 / 279
二十一、 毛泽东晚年嘱印的大字本线装书籍目录 / 282
二十二、 国家出版管理部门1970年代前期为方便毛泽东阅读印制的大字本线装书目录 / 288
二十三、 毛泽东1972年至1975年要求校点注释的八十六篇古代史传、政治和文学作品
精彩书摘
不严格要求,他们也会变质
〔读刘向编《战国策·赵策·触詟说赵太后》〕
[原文]
赵太后新用事,秦急攻之。赵氏求救于齐。齐曰:“必以长安君为质,兵乃出。”太后不肯,大臣强谏。太后明谓左右:“有复言令长安君为质者,老妇必唾其面!”
左师触詟愿见太后。……曰:“父母之爱子,则为之计深远。……”
左师公曰:“今三世以前,至于赵之为赵,赵主之子孙侯者,其继有在者乎?”曰:“无有。”曰:“微独赵,诸侯有在者乎?”曰:“老妇不闻也。”“此其近者祸及身,远者及其子孙。岂人主之子孙则必不善哉?位尊而无功,奉厚而无劳,而挟重器多也。今媪尊长安君之位,而封之以膏腴之地,多予之重器,而不及今令有功于国,一旦山陵崩,长安君何以自托于赵?老臣以媪为长安君计短也,故以为其爱不若燕后。”太后曰:“诺,恣君之所使之。”
——摘自刘向《战国策·赵策·触詟说赵太后》
[毛泽东读书的笔记和谈话]
这篇文章(指《触詟说赵太后》——引者注),反映了封建制代替奴隶制的初期,地主阶级内部,财产和权力的再分配。这种分配是不断地进行的,所谓“君子之泽,五世而斩”,就是这个意思。我们不是代表剥削阶级,而是代表无产阶级和劳动人民,但如果我们不注意严格要求我们的子女,他们也会变质,可能搞资本主义复辟,无产阶级的财产和权利就会被资产阶级夺回去。
——摘自毛泽东1967年在一次中央会议上的讲话(见张贻玖《毛泽东读史》,第159—160页,中国友谊出版公司1991年版)
[精讲]
《战国策》,相传原系战国时期各国史官或策士所辑录,有《国策》、《国事》、《短长》等不同名称和本子。西汉学者刘向(前77—前6)进行了整理,按战国时期诸国次序,删去重复,编订为三十三篇,并定名为《战国策》,主要记载从周贞定王十七年(前452年)到秦始皇三十一年(前216年)二百三十六年间各国政治、军事、外交方面的动态。
其中,《赵策》里《触詟说赵太后》一篇,写触詟劝说赵太后,爱自己的儿子不应当只从他目前的安危着眼,而应当从长远处着眼,使他得到培养锻炼;并且表明,这样才是真正爱护儿子,同时也符合国家的利益。这种见解是可取的。触詟从父母应该替子女作长久之计来说服赵太后,赵太后答应使长安君出质。这里也表现了说服人的方式方法。大臣们劝告赵太后,只从赵国的利益出发;而赵太后溺爱长安君,更重视长安君的利益,所以互相抵触。触詟看透了这一点,劝告赵太后专从父母应该为子女作长久之计着眼,把赵国的利益同长安君的利益密切地联系在一起,所以能令赵太后醒悟过来。这是很令后人称道的。
毛泽东推荐读这篇文章,意义是深刻的。该文在分析众诸侯王国没有一个子孙三世保住王位的原因时说:“岂人主之子孙则必不善哉?位尊而无功,奉厚而无劳,而挟重器多也。”又说:“人主之子也,骨肉之亲也,犹不能恃无功之尊、无劳之奉,以守金玉之重也,而况人臣乎?”两千多年前的古人、封建帝王及有识之士都认识到:对自己的子女不能让他们“位尊而无功,奉厚而无劳”,只有为国家多做贡献,才能使自己的地位子孙相继。对于今天的事业来说,如何教育和锻炼下一代,同样是涉及国家未来的大问题。毛泽东从来都注意这个问题。他在中央会议上讲述《触詟说赵太后》的故事,意在提醒人们,如果不重视、不正确地解决这个问题,“我们的子女,他们也会变质”。正当“文化大革命”之际,毛泽东用自己特有的语言来评论此事,自不乏他当时的思虑。
……
《毛泽东读书笔记精讲》:思想脉络的深度探寻与时代回响 一、 穿越时空的思想对话:为何重温毛泽东的读书笔记? 在浩瀚的书海中,总有一些著作,它们如同一面镜子,映照出历史的深邃,也折射出时代的变迁。毛泽东的读书笔记,正是这样一种独特的存在。它并非高高在上的理论宣讲,而是革命家、思想家在实践的风浪中,与古今中外无数思想碰撞、交流的真实记录。这套《毛泽东读书笔记精讲》(套装共4册)旨在带领读者深入走近这位伟人的思想世界,拨开历史的迷雾,感受那些字里行间的智慧光芒,并从中汲取深刻的启示。 当我们谈论毛泽东,我们谈论的不仅仅是一位政治领袖,更是一位终生学习、勤于思考的伟大思想家。他的读书笔记,如同他那波澜壮阔的人生一样,充满了探索、质疑、吸收与创新的轨迹。这些笔记,是他与书籍“对话”的痕迹,是他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大众化,并从中提炼出适用于中国革命和建设的战略思想的重要源泉。时至今日,重温这些读书笔记,并非为了简单地复述历史,而是为了理解一个伟大的思想是如何孕育、发展,又是如何与时代的需求紧密相连的。这套精讲,正是架设起一座桥梁,连接过去与现在,让毛泽东的思想在新的时代语境下焕发出新的生命力。 二、 探寻思想的根基:经典著作中的智慧闪光 《毛泽东读书笔记精讲》系列,将重点聚焦于毛泽东曾深入研读并留下大量批注的经典著作。这其中,既有中国传统文化的瑰宝,也不乏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基石,更有西方哲学和历史的深刻洞见。 1. 中国古代经典的“再创造”: 毛泽东对中国古代经典的研读,并非出于怀旧,而是抱着一种批判继承的态度。他从中汲取治国安邦的智慧,探寻民族精神的源泉,并将其与革命实践相结合。例如,他对《尚书》、《左传》、《史记》、《资治通鉴》等史书的批注,不仅展现了他对历史事件的深刻理解,更体现了他从历史兴衰中总结出的治国经验和战略思维。他对儒家经典如《论语》的解读,则展现了他对中国传统伦理道德的思考,以及如何将其融入革命的道德建设之中。对《孙子兵法》等军事著作的研究,更是他军事思想的重要来源,他从中提炼出的“战略上藐视敌人,战术上重视敌人”等精髓,至今仍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这套精讲将深入剖析毛泽东对这些古代经典的解读角度,挖掘其思想的时代意义,以及这些思想如何影响了他后续的革命理论建构。 2. 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之路: 马克思主义是毛泽东思想的理论基石,但他并非照搬照抄。他对马克思、恩格斯、列宁的著作进行了深入的学习和思考,并在此基础上,结合中国革命的实际,形成了具有中国特色的马克思主义理论。这套精讲将重点阐释毛泽东对《资本论》、《反杜林论》、《国家与革命》、《列宁主义问题》等经典著作的深刻理解和独到见解。他如何在这些著作中找到解决中国革命问题的理论依据?他如何将唯物辩证法、历史唯物主义等基本原理,创造性地应用于中国社会的分析和改造?他如何从马克思主义的“普遍真理”中,提炼出符合中国国情的“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这些都将在精讲中得到细致的梳理和解读。 3. 东西方思想的融会贯通: 毛泽东的阅读视野极为广阔,他对西方哲学、历史、政治学等领域的著作也进行了广泛涉猎。例如,他对黑格尔辩证法的吸收,对古希腊哲学的研究,都为他的思想体系增添了丰富的层次。他如何在不同思想体系之间找到共通之处,又如何在吸收借鉴的同时保持独立思考?他如何将西方的理论工具与中国的实际相结合,形成独具特色的分析方法?这套精讲将探讨毛泽东在东西方思想融合中的智慧,展现他开放包容的学习态度和融会贯通的思维能力。 三、 洞察革命实践的智慧:理论与行动的辩证统一 毛泽东的读书笔记,最宝贵之处在于它们与革命实践的紧密联系。他的每一次学习,都不仅仅是为了知识的积累,更是为了解决现实问题,指导革命斗争。 1. 实践的眼睛看理论: 这套精讲将特别强调毛泽东如何用实践的眼光审视和理解书本理论。他的许多著名论断,如“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一切反动派都是纸老虎”等,都来自于他对理论的深刻理解和对现实的敏锐洞察。他如何在阅读中发现理论的局限性,又如何在实践中修正和发展理论?他如何将抽象的理论转化为具体的革命策略和行动指南?这些问题将在精讲中得到深入的探讨。 2. 战争年代的战略与策略: 在革命战争年代,毛泽东的读书和思考,直接指导了无数次战役的制定和实施。他的军事著作阅读笔记,如前所述,是其军事思想的宝库。这套精讲将揭示毛泽东如何在阅读中提炼出适合中国革命战争的战略战术,例如人民战争的战略思想、集中优势兵力各个歼灭敌人的战术原则等。他如何通过学习经典,不断提高自己的战略指挥能力,并在实践中将其发扬光大? 3. 建设新中国的思考: 新中国成立后,毛泽东的读书笔记依然保持着高涨的热情。他开始思考如何建设一个强大的社会主义国家,如何发展经济,如何巩固政权。他对苏联社会主义建设经验的研究,对中国历史的深入反思,以及他对世界政治经济格局的观察,都体现在他的读书笔记中。这套精讲将展现毛泽东在社会主义建设时期,如何通过学习来解决面临的各种挑战,如何探索中国自己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 四、 时代回响与现实意义:从历史中汲取力量 《毛泽东读书笔记精讲》并非仅仅是对历史的回顾,更重要的是它所蕴含的深刻的时代回响和现实意义。 1. 永恒的学习精神: 毛泽东一生都在学习,这种孜孜不倦的学习精神,对于我们身处知识爆炸时代的每一个人,都具有极大的启示意义。他告诉我们,学习不仅仅是获取信息,更是为了理解世界、改造世界。这套精讲将通过解读他的读书笔记,展现这种宝贵的学习品质,鼓励读者培养终身学习的习惯。 2. 独立思考与批判精神: 毛泽东在读书时,从不人云亦云,他总是带着自己的思考和质疑。他对经典著作的批注,很多都是在进行批判性的阅读。这种独立思考和批判精神,是任何时代都不可或缺的。这套精讲将引导读者学习毛泽东如何进行批判性阅读,如何形成自己的判断,以及如何在复杂的环境中保持清醒的头脑。 3. 理论与实践的结合: 毛泽东思想的核心,在于理论与实践的紧密结合。他的成功,是运用科学理论指导革命实践的典范。在当今社会,我们同样面临着如何将理论知识应用于解决实际问题,如何将创新思维转化为实际成果的挑战。这套精讲将通过剖析毛泽东在这方面的经验,为读者提供宝贵的借鉴。 4. 深刻的哲学思辨: 毛泽东的读书笔记中,充斥着深刻的哲学思辨,尤其是辩证法的运用。他对矛盾的分析,对事物发展规律的把握,都体现了他深厚的哲学功底。这种哲学思维,对于我们理解复杂的世界,做出明智的决策,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这套精讲将深入浅出地解读其中的哲学智慧,帮助读者提升哲学素养。 五、 精讲的特色与价值:严谨、系统、启发 《毛泽东读书笔记精讲》(套装共4册)力求做到: 严谨的考证与梳理: 每一册都将基于扎实的史料研究,对毛泽东的读书笔记进行精细的考证和梳理,力求还原其思想的原貌。 系统的理论阐释: 不仅解读单个笔记的内容,更注重将其置于毛泽东整体思想体系中进行考察,揭示其思想发展的脉络和逻辑。 深刻的时代解读: 结合当时的社会历史背景,深入分析毛泽东读书的动因、目的以及其思想的时代意义。 富有启发性的导读: 每一部分都将以通俗易懂的语言,深入浅出地解读原著内容和毛泽东的批注,力求让读者在轻松阅读中获得深刻的启示。 激发独立思考: 鼓励读者不仅是接受信息,更是要主动思考,联系自身实际,从中汲取智慧,形成自己的见解。 这套《毛泽东读书笔记精讲》将是一次深入思想腹地的探索之旅,一次与伟大的思想家跨越时空的对话。它将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中国革命和建设的艰辛历程,理解一个伟大民族的精神力量,并从中汲取继续前进的智慧与力量。阅读它,就是阅读一部波澜壮阔的历史,就是开启一扇通往深刻思想的大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