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辑推荐
适读人群 :本书适合科研院所和高等院校初入实验室的人员进行学习,同时,也可作为独立进行实验操作的研究生的参考资料。 1.本书为常年从事实验室研究和实验室管理的专家撰写,具很强的实操性;
2.重点介绍了实验室安全事故介绍及案例分析,提出了实验室安全风险管理的思路。
内容简介
本书结合当前实验室实验操作经验和国内外实验室管理文献,在简述实验室安全风险管理理论的基础上,详细介绍了现代实验室常用的水、电、气、火、试剂基本安全操作和安全防范措施,实验室有关化学、食品、微生物基本操作及安全防范,实验室废弃物处理规范等内容。此外,还重点介绍了实验室安全事故介绍及案例分析,提出了实验室安全风险管理的思路。
本书内容丰富,可从实际可操作层面为广大的读者提供参考依据。适合科研院所和高等院校初入实验室的人员进行学习,同时,也可作为独立进行实验操作的研究生的参考资料。
内页插图
目录
第1章 实验室安全风险管理 001
1.1 实验室安全风险管理基础知识 001
1.1.1 实验室安全风险管理现状 003
1.1.2 实验室安全风险管理体系介绍 007
1.1.3 实验室安全风险管理评估 010
1.1.4 实验室安全基本制度 011
1.2 实验室应急管理 015
1.2.1 实验室应急预案储备 015
1.2.2 化学实验室事故应急预案内容介绍 019
1.3 实验室安全风险防护 022
1.3.1 实验室常用安全防护装备介绍 022
1.3.2 实验室其它安全防护设备 028
第2章 实验室基本安全操作 033
2.1 实验室用电安全 033
2.1.1 电流对人体的作用及影响 033
2.1.2 触电急救措施 035
2.1.3 安全用电常识 036
2.1.4 实验室常见用电错误及注意事项 036
2.1.5 实验室用电安全措施 037
2.2 实验室用水安全 037
2.2.1 实验室用水分类 037
2.2.2 实验室中用水注意事项 039
2.3 实验室用气安全 039
2.3.1 常用气体的常识和安全知识 039
2.3.2 钢瓶使用的注意事项 046
2.3.3 气瓶危险性警示标签 047
2.4 实验室用火安全 049
2.4.1 实验室引起火灾的原因 049
2.4.2 一级试剂的管理 051
2.4.3 危险品库的管理 051
2.4.4 实验过程中的防火安全 051
2.4.5 消防设施管理 052
2.4.6 实验室灭火法 052
2.4.7 灭火器及其适用范围 052
2.5 实验室试剂及使用管理 053
2.5.1 实验室药品试剂管理普遍存在的问题 053
2.5.2 实验室药品贮存管理 053
2.5.3 实验室应实施七项管理原则 054
2.5.4 化学试剂的取用 056
2.5.5 化学试剂存储期间的检查 057
2.5.6 有机类试剂管理和使用方法 057
2.5.7 生物化学实验中常用有毒物质 058
第3章 实验室基本操作及安全防范 063
3.1 化学类实验操作技术 063
3.1.1 化学实验基本操作介绍 063
3.1.2 无水无氧反应 078
3.1.3 减压蒸馏 082
3.1.4 萃取实验 085
3.1.5 重结晶实验 089
3.1.6 柱色谱纯化实验 092
3.1.7 薄层色谱分离实验 096
3.1.8 叶绿素提取与分离 098
3.2 食品类实验操作技术 100
3.2.1 食品类实验介绍 100
3.2.2 油脂过氧化值、酸价、碘值测定 101
3.2.3 食品流变性和质构测定 104
3.2.4 食品非酶褐变-美拉德反应对食品风味、色泽的影响 106
3.2.5 食品中金黄色葡萄球菌的检验 108
3.3 微生物类实验操作技术 110
3.3.1 微生物基本实验操作安全规范 110
3.3.2 微生物基本实验通用操作介绍 112
3.3.3 食品中菌落总数的测定 123
3.3.4 多管发酵法测定水中大肠菌群 125
3.3.5 苯酚生物降解菌筛选 129
第4章 实验室废弃物处理规范 133
4.1 废弃物分类及来源 133
4.1.1 实验室废弃物的分类 133
4.1.2 实验室废弃物的来源 134
4.2 废弃物危害 135
4.2.1 对人体的危害 136
4.2.2 对环境的危害 136
4.2.3 废弃物贮存一般注意事项 137
4.3 废弃物处理原则及注意事项 138
4.3.1 普通废弃物的处理原则 138
4.3.2 处理时注意事项 139
4.4 废弃物处理方法 140
4.4.1 固体废弃物的处理 140
4.4.2 废液的处理 141
4.4.3 废气的处理 142
4.4.4 放射性废弃物处理 144
4.4.5 生物性废弃物处理 144
4.4.6 常见废弃物的处理 145
第5章 实验室安全事故介绍及案例分析 153
5.1 2008年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UCLA)化学实验室火灾事故 153
5.2 2009年杭州某高校一氧化碳CO中毒事故 156
5.3 2010年东北某高校布鲁氏菌病山羊感染事故 156
5.4 2010年中国科学院某研究所实验室爆炸事故 158
5.5 2013年南京某高校实验室爆炸事故 159
5.6 2015年北京某知名高校化学实验室事故 159
5.7 2016年上海某大学实验室爆炸事故 160
前言/序言
实验室是科研工作者从事科研活动的重要场所,也是许多重大实验成果的诞生地。随着我国经济水平的提高,国家对实验建设的相关投入也逐年增加,科研水平逐步提高,在某些领域已处于国际领先水平。
随着实验室数量的不断增加,与之相关的安全事件也呈现出逐渐增多的趋势。因此,如何进行有效的实验室安全风险防控和管理,是实验室管理工作首先要解决的问题,以实现对在实验室工作的科研工作者人身安全的基本保障以及对实验室科研仪器财产的有效保护。为此,笔者组织编写了《实验室安全风险控制与管理》一书,旨在为实验室管理提供借鉴思路和具有可操作性的工作措施与方法。
全书内容共分为5章。第1章为实验室安全风险管理的基本介绍,提出安全风险管理的重要内容、现状、风险评估、应急预案等,实验室管理的基本要素内容。第2章为实验室基本安全操作,结合实验常用的水、电、气、火、试剂五个方面,详细阐述安全操作规程,并提供切实有效的安全防范措施,以供读者在日常实验室管理中参照使用。第3章为实验室基本操作及安全防范,本章主要选取化学、食品、微生物三门学科基本操作和典型通用实验操作,介绍操作过程,分析在操作中容易引发安全事故的操作节点,提出注意事项和有效防范措施。第4章为实验室废弃物处理规范,如何安全合理地处理实验结束后产生的废弃物也是实验室安全管理的主要内容之一,往往被实验室管理者所忽略,本章结合文献报道和实验室管理经验原则,提出了一些相关废弃物处理的方法供读者参考。第5章为实验室安全事故介绍及案例分析,本章选取了近几年发生的典型实验室安全报道事故,介绍事故整个过程,分析引发事故的原因,以期望读者能够从中吸取相关教训,加强在平日实验室安全的管理,避免类似事故发生,降低个人伤害风险。
全书由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产品加工研究所陈卫华课题组组织编写。实验室安全风险管理涉及面广,相关知识零散分散,内容组织起来难度较大。又因编者的知识水平有限,本书在编写过程中难免有疏漏不妥之处,敬请读者批评指正。
编 者
2016年10月
好的,以下是一本名为《现代企业战略规划与执行》的图书简介,内容详实,不涉及《实验室安全风险控制与管理》的任何信息。 --- 现代企业战略规划与执行:从愿景构建到绩效落地 内容简介 在当前快速变化、竞争日益激烈的商业环境中,企业面临的挑战不再仅仅是如何维持运营,而是如何构建一套敏捷、前瞻且具有强大执行力的战略体系,以确保长期生存与跨越式发展。本书《现代企业战略规划与执行》正是为寻求突破传统战略瓶颈、实现可持续增长的企业高层管理者、战略规划师及核心业务部门领导者量身打造的实践指南。 本书深度剖析了二十一世纪企业战略的本质变化,强调战略制定不再是年度的、僵化的文件工作,而是持续的、动态的、嵌入日常运营的思维模式。我们摒弃了纯理论的空泛叙述,专注于提供一套结构化、可操作的“战略闭环管理系统”(Strategic Closed-Loop Management System),涵盖了从宏观环境洞察到微观执行落地、再到绩效反馈修正的全过程。 第一部分:战略基石——重塑认知与愿景锚定 本部分聚焦于战略思维的现代化转型,为企业构建稳固的战略基石。 第一章:理解VUCA时代的战略本质 深入探讨“易变性、不确定性、复杂性、模糊性”(VUCA)对传统战略框架的颠覆性影响。我们将分析技术变革(如AI、大数据)和地缘政治风险如何重塑行业边界。核心内容包括:如何从“预测未来”转向“适应与塑造未来”的思维模式转变,以及构建“情景规划”能力的重要性。 第二章:核心竞争力的重新定义与护城河构建 在同质化竞争加剧的背景下,传统资源优势正在被快速复制。本章将引导读者超越简单的产品差异化,深入挖掘基于数据、组织能力和生态系统构建的“动态能力”(Dynamic Capabilities)。内容涵盖资源基础观(RBV)的最新发展,并重点阐述如何通过持续的研发投入、人才梯队建设和知识管理体系,构筑难以被模仿的长期竞争壁垒。 第三章:愿景、使命与价值观的深度融合 战略的起点是清晰的目标感。本章强调,愿景(Vision)必须是鼓舞人心的、可量化的;使命(Mission)必须与企业的核心价值主张紧密挂钩。我们将介绍如何利用“叙事驱动法”(Narrative-Driven Approach)将抽象的愿景转化为全体员工能够理解和认同的行动指南,确保战略的文化基础稳固。 第二部分:战略制定——工具箱与决策科学 本部分提供了现代企业战略制定的全套工具和科学方法论,确保战略选择的有效性和前瞻性。 第四章:市场洞察与数据驱动的决策框架 传统SWOT分析的局限性将被先进的分析模型所取代。本章详细介绍了如何运用“五力模型2.0”(引入数字化和平台效应考量)、“价值链分析的横向拓展”以及“前沿技术渗透率预测模型”。重点在于如何有效地整合非结构化数据(如客户反馈、社交媒体情绪)来辅助高层决策,实现从“经验判断”到“数据支撑”的飞跃。 第五章:增长战略的多元化路径选择 企业增长不再是单一的渠道扩张。本章系统梳理了当前主流的增长战略组合: 有机增长(Organic Growth): 聚焦于现有业务的深度挖掘、效率优化和客户生命周期价值最大化。 无机增长(Inorganic Growth): 详细解析了兼并与收购(M&A)的战略协同性评估标准,以及“能力获取型”收购的框架。 生态系统战略(Ecosystem Strategy): 如何通过合作、投资或平台化运营,从线性竞争转向网络化共赢,构建跨界价值网络。 第六章:资源配置的动态优化与资本效率 战略的有效性取决于资源投入的精准度。本章引入了“零基预算”(Zero-Based Budgeting, ZBB)在战略资源分配中的应用,以及如何使用“期权定价法”来评估高风险、高回报的战略投资项目。同时,探讨了如何设立“战略储备金”以应对突发市场机遇或风险。 第三部分:战略执行——从蓝图到现实的转化 再好的战略,如果不能有效执行,也形同虚设。本部分是本书的实践核心,着重于弥合“战略制定”与“战略执行”之间的巨大鸿沟。 第七章:组织架构的敏捷化重塑 传统的层级结构往往拖慢战略响应速度。本章探讨了如何根据战略目标来设计组织:从功能型向事业部制、矩阵制到更具适应性的“网络化团队”或“敏捷组织”的转型路径。内容包括:如何使用“双元组织”(Ambidextrous Organization)模型,平衡核心业务的效率与创新业务的探索。 第八章:关键成果与目标(OKR)体系的落地 本书将OKR定位为连接战略与日常工作的核心桥梁。我们不仅讲解OKR的设置方法(如自上而下的对齐),更聚焦于“季度回顾与反思”机制的深度应用,确保目标设定具有挑战性而非僵化。同时,详细阐述如何将OKR与薪酬激励体系进行有效解耦,避免“只做能考核的”短视行为。 第九章:变革管理与文化驱动 战略的实施必然伴随变革,而最大的阻力往往源于组织惯性和文化惯性。本章采用科特(Kotter)的八步法为基础,结合行为经济学的洞察,指导管理者如何识别和瓦解变革阻力,并系统地培育支持新战略的“绩效文化”和“学习型组织”特质。 第四部分:战略控制与持续学习 战略不是终点,而是一个循环。本部分关注战略的监控、评估与迭代机制。 第十章:战略绩效的度量衡与驾驶舱构建 平衡计分卡(BSC)的现代应用与数字化转型。本章重点介绍如何构建一个实时的“战略驾驶舱”(Strategy Cockpit),整合财务、客户、内部流程和学习与成长四个维度的核心指标。强调“前瞻性指标”(Leading Indicators)的重要性,以预测战略风险而非仅仅报告历史绩效。 第十一章:战略审查与敏捷迭代机制 在快速变化的市场中,年度战略复盘已不足够。本书提出“月度战略健康检查”(Monthly Strategy Pulse Check)和“半年度战略沙盘推演”的机制。指导管理者如何在不推翻整体愿景的前提下,灵活调整战术方向、重新分配资源,确保战略路线图的持续相关性。 第十二章:构建企业级的战略学习组织 将战略过程本身视为学习的机会。本章探讨如何建立机制,确保每一次战略失误或成功都能转化为组织集体智慧。内容涵盖“事后分析”(After Action Review, AAR)的结构化运用,以及如何利用知识库系统固化战略决策的经验教训,为下一轮战略循环提供可靠的输入。 --- 本书特色: 实践导向: 案例取材于全球领先的科技、制造和服务企业的转型实践,辅以大量的流程图和决策树。 系统整合: 首次将战略制定、执行、控制与文化变革整合为一个统一的、可操作的闭环系统。 前沿视野: 深入探讨了平台战略、生态系统构建以及AI在战略洞察中的应用,帮助企业构建面向未来的竞争力。 目标读者: 首席执行官(CEO)、首席战略官(CSO)、企业高管团队、战略部门负责人、业务单元总经理以及所有致力于推动企业实现高质量、可持续增长的专业人士。 通过深入研读和实践本书提出的系统方法,您的企业将能够穿越不确定性迷雾,将宏伟愿景转化为可靠的商业成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