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简介
美-中动物卫生中心是一个为改善中国动物卫生教育、科研、政府、及产业人力资源而建立于堪萨斯州立大学的教育服务中心,-个协助中美动物卫生公司分别进入美中市场的中心。
堪萨斯州立大学兽医学院和堪萨斯市动物卫生走廊、为兽医培训,及兽医继续教育和兽药疫苗研发提供了理想地点。我们与美国和中国的农业部、兽医协会、兽医学院以及动保企业建立了长期稳定的合作关系。
我们的工作方向概述在三个方面:
促进中国的执业兽医教育体系使其达到美国兽医学会的标准。我们每年培训5-10名中国DVM学生。
培训中国执业兽医师,提高他们在猪,牛和宠物等动物健康和疾病管理方面的临床操作水平。
每年举办一次面向美国和中国动物保健领域的高峰论坛。
内页插图
目录
序言1
序言2
序言3
前言
1 项目介绍
1.1 项目简介
1.2 项目主管及指导老师
2 项目历史、现状及前景
2.1 项目的筹备和启动
2.2 项目发展及活动
一、庆祝中美联合执业兽医教育奖学金项目成立一周年
二、学生年会
三、国际兽医教育论坛
四、筹备毕业庆典及探讨DVM学生回国就业机会
2.3 项目前景
3 学生故事
3.1 中美兽医教育体系感想
3.2 行业理解与思考
3.3 学校学习见闻感想
3.4 实习经历
3.5 在美国生活随想
3.6 项目年会感想
4 家长感言
5 项目合作方寄语
6 附录
关于建立“选派优秀学生赴美攻读兽医学博士项目”的申请
美国执业兽医博士(DVM)教育及兽医行业概述
国家留学基金管理委员会刘京辉访谈
汪明院长访谈
Ralph Richardson访谈
前言/序言
众所周知,中国兽医学有着悠久的历史。《周礼·天官》就记载了在西周时期(公元前1111-前771年)已设有专职兽医诊治兽病。经过唐、宋及元代(618年-1368年),中国兽医学技术发展至盛极,形成了传统兽医学或称中兽医学。然而不幸的是,在元代之后,兽医学发展渐趋衰落。至清代(1644-1911年),其发展已极为缓慢。
20世纪,西兽医逐渐在中国系统传入。20世纪初,一批优秀学子(8人)公派赴美国和欧洲留学攻读执业兽医博士(DVM),这批留学生回国后创办了多所兽医学校,开设了西方兽医学课程,为我国现代兽医教育与兽医学科发展奠定了基础。遗憾的是,自1949年以后,没有中国学生在北美国家的兽医学院接受完整的兽医培训,无人在美国获得DVM。1978年改革开放后,中国学生公费或自费留学人数不断增加,学成回国甚多。但全部都是攻读哲学博士(PHD)。中国的兽医教育和临床水平与北美的差距越来越大。
近年来,随着经济崛起中国成为世界上第二大经济国,人们生活水平得以极大提高,食品动物及宠物数量也迅速增加。而与之相应的保障动物源性食品安全、保护动物健康和福利、防治人兽共患传染病,以及改善公共卫生状况却日益成为中国兽医行业面临的巨大挑战。兽医教育水平直接地影响到兽医执业水平,这就迫切需要中国迅速发展兽医教育、加快国家兽医体制改革、加快兽医教育国际化、培育兽医人才。
美一中动物卫生中心是一个为帮助中国动物卫生教育、科研、政府管理及产业而建立于堪萨斯州立大学的兽医教育服务中心。美一中动物卫生中心与中国兽医协会和中国农业大学兽医学院合作、于2011年11月共同向中国国家留学基金管理委员提议公派中国学生到美国兽医学院攻读执业兽医博士。学成之后,中国DVM回国到兽医学院任教,促进中国兽医教育达到国际标准。值得感谢的是中国国家留学基金管理委员会理解执业兽医教育的重要性,于2012年5月同意资助执业兽医博士期间的全部学费和生活费。
共创同一个健康:中美联合培养执业兽医博士DVM项目 引言: 在全球化日益加深的今天,跨越国界、学科和文化的合作已成为应对复杂挑战的关键。特别是在事关人类、动物和环境健康的“同一个健康”(One Health)理念日益深入人心的背景下,如何培养具备全球视野、跨学科能力和卓越专业素养的复合型人才,成为各国共同面临的重要课题。本书《共创同一个健康:中美联合培养执业兽医博士DVM项目》正是基于这一时代需求,深入剖析并系统介绍了一个具有里程碑意义的中美联合培养执业兽医博士(DVM)项目。本书不仅是对该项目实践经验的全面总结,更是对未来兽医教育和“同一个健康”人才培养模式的一次深刻探索。 第一章:项目背景与战略意义 本章将追溯项目的缘起,深入分析其产生的宏观背景。在全球范围内,新兴传染病(如COVID-19)、人畜共患病、食品安全问题、动物福利关切以及环境退化等一系列复杂挑战,日益凸显了兽医在“同一个健康”框架下的核心作用。传统的兽医教育模式在应对这些跨学科、跨领域的挑战时,逐渐暴露出局限性。 在中国,随着经济社会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对高质量兽医服务和动物源性产品安全的需求日益增长,同时也面临着严峻的公共卫生挑战。在这一背景下,借鉴国际先进的兽医教育体系,特别是以培养实践型、应用型人才为目标的执业兽医博士(DVM)项目,成为了提升中国兽医教育水平和公共卫生安全能力的重要途径。 美国作为全球兽医教育的领跑者,拥有成熟的DVM教育体系和丰富的执业兽医人才培养经验。此次中美联合培养项目的建立,旨在通过优势互补,共同探索符合中国国情又具国际视野的DVM人才培养新模式。这不仅是教育领域的合作,更是中美两国在公共卫生、生物安全、国际交流等领域深化战略合作的重要体现。项目的成功实施,对于提升两国乃至全球在应对重大健康挑战的能力,具有深远的战略意义。 第二章:项目设计与课程体系 本章将详细阐述项目的整体设计理念和核心课程体系。项目的根本目标是培养能够胜任临床实践、疾病防控、公共卫生、科研以及政策制定等多元化角色的高素质执业兽医。为此,项目在课程设计上充分体现了“同一个健康”的理念,强调知识的广博性和学科的交叉融合。 核心课程模块: 基础医学科学: 涵盖解剖学、生理学、病理学、药理学、毒理学、免疫学等,为理解动物生理和疾病打下坚实基础。 临床兽医学: 细分为内科学、外科学、繁殖学、影像学、诊断学等,重点培养动物疾病的诊断、治疗和预防能力,涵盖犬猫、家畜、家禽、异宠等多个领域。 公共卫生与人畜共患病学: 这是“同一个健康”理念的核心体现。课程内容将包括但不限于:人畜共患病的流行病学、监测与防控策略、食品安全与兽医食品卫生、动物源性疾病的风险评估、人畜共患病与全球公共卫生安全的关系等。 动物福利与伦理: 关注动物的生存质量、福利标准以及相关的伦理问题,培养兽医在动物福利领域的专业判断和实践能力。 预防兽医学与生物安全: 涵盖动物疫病预防、疫苗学、兽医流行病学、生物安全管理、动物疾病防控体系建设等,为维护动物和人类健康提供系统性解决方案。 科研方法与生物统计学: 培养学生掌握科学的研究方法、实验设计、数据分析和解读能力,为未来从事科研工作或循证实践奠定基础。 专业实践与临床轮转: 项目特别强调实践导向,设置了大量的临床轮转课程,学生将在合作医院和相关机构中进行系统性的临床实践,接触真实病例,积累宝贵经验。 领导力与沟通技巧: 培养学生在团队协作、客户沟通、跨学科交流以及应对突发事件中的领导能力和沟通技巧。 跨学科融合: 项目课程设计积极融入了公共卫生、生态学、社会学、经济学以及政策科学等相关学科的知识,确保毕业生能够从更广阔的视角理解和解决复杂的健康问题。例如,在人畜共患病课程中,会探讨疾病的传播途径、宿主动物、环境因素以及人类行为模式等,并分析其在不同社会经济背景下的影响。 国际化视野: 项目鼓励学生参与国际交流项目,学习不同国家在兽医教育和公共卫生领域的先进理念和实践,培养跨文化沟通和协作能力。 第三章:联合培养模式与优势 本章将深入探讨中美双方如何通过联合培养模式,发挥各自优势,实现人才培养的最大化效益。 模式创新: 项目采用了“3+2”或“4+2”等多种联合培养模式(具体根据项目实际情况描述),将中国高校的扎实基础教育与美国合作院校的DVM课程体系相结合。学生在中国高校完成一定阶段的学习后,将前往美国合作院校继续深造,接受与国际接轨的DVM专业教育。 资源共享与优势互补: 中国高校的优势: 扎实的生物学和医学基础教育、丰富的本土化案例资源、对中国动物疫病流行特点的深刻理解、以及为学生提供良好的语言和文化适应基础。 美国合作院校的优势: 成熟的DVM课程体系、先进的教学设施和临床实践平台、经验丰富的师资队伍、在人畜共患病研究和公共卫生领域的领先地位、以及与国际顶尖科研机构的紧密联系。 联合优势: 通过整合双方资源,学生可以获得更全面、更深入的专业知识和实践经验。同时,该项目也为两国教师提供了交流学习、共同研究的机会,促进了中西方兽医教育理念的融合。 师资队伍建设: 项目高度重视师资队伍的建设,汇聚了来自中美两国的资深教授、临床兽医专家、公共卫生学者以及行业领袖。教学团队不仅具备深厚的学术造诣,更拥有丰富的临床实践经验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实践基地建设: 项目积极与国内外高水平的动物医院、科研机构、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政府监管部门以及相关企业建立合作关系,为学生提供多元化的实习和轮转机会,使他们能够将理论知识应用于实际工作。 第四章:项目成果与影响 本章将重点介绍项目实施以来所取得的成果,以及对中国兽医教育、公共卫生体系和“同一个健康”事业产生的积极影响。 人才培养成果: 项目已成功培养出一批批具有国际视野、专业能力卓越、能够担当重任的执业兽医博士。这些毕业生分布在临床一线、疾病防控机构、科研院所、政府部门以及国际组织,为维护动物健康、人类健康和公共卫生安全做出了重要贡献。 学术科研贡献: 项目鼓励师生开展前沿性研究,特别是在人畜共患病、新发传染病、兽医公共卫生以及“同一个健康”相关领域,取得了一系列重要的科研成果,发表了高水平学术论文,提升了中国在国际兽医科研领域的影响力。 教育模式创新与推广: 本项目作为中国引入DVM教育模式的先行者,其成功的实践经验为国内其他高校探索兽医教育改革提供了宝贵的借鉴。项目所倡导的“同一个健康”理念和跨学科融合的课程设计,正在逐渐影响和改变中国兽医教育的整体方向。 国际合作与交流: 项目的实施,进一步深化了中美两国在教育、科技和公共卫生领域的交流与合作,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共同应对全球健康挑战,树立了典范。 对“同一个健康”的贡献: 通过培养具备跨学科视野和全球视野的兽医人才,本项目直接推动了“同一个健康”理念的实践和发展。这些毕业生能够更有效地识别、预防和控制人畜共患病,保障食品安全,维护生态平衡,从而为构建一个更健康、更可持续的世界贡献力量。 第五章:未来展望与挑战 本章将对项目的未来发展方向进行展望,并分析在实施过程中可能面临的挑战以及应对策略。 深化与拓展: 未来,项目将继续深化与美国合作院校的合作,进一步优化课程体系,引入更多前沿学科内容,如大数据在兽医领域的应用、精准兽医学、全球健康等。同时,将积极探索与其他国家在DVM教育和“同一个health”领域的合作,构建更广泛的国际教育网络。 持续的师资与科研投入: 保持高水平的师资队伍和持续的科研创新能力是项目发展的关键。需要进一步加强国内外师资的交流与互聘,鼓励跨学科、跨机构的协同创新。 适应社会需求的动态调整: 随着社会经济发展和健康挑战的演变,兽医专业人才的需求也在不断变化。项目需要保持灵活性,及时根据社会需求和科技发展趋势,对课程设置和培养方向进行动态调整。 面临的挑战: 文化与制度差异: 跨国联合培养必然面临文化、教育制度、法律法规等方面的差异,如何有效协调和克服这些差异是持续的挑战。 资金投入与可持续性: 高质量的联合培养项目需要大量的资金投入,如何确保项目的长期可持续性,争取政府、社会和国际组织的支持,是亟待解决的问题。 人才评价与就业导向: 如何建立科学的人才评价体系,以及如何更好地引导毕业生就业,使其充分发挥所学技能,服务于国家和社会的建设,是项目需要关注的重要方面。 公众认知与支持: 提升社会对执业兽医博士(DVM)专业地位和价值的认知,争取更广泛的社会支持,对于项目的长远发展至关重要。 应对策略: 通过建立有效的沟通协调机制,加强双方的理解与信任;积极争取国家和地方政府的支持,拓宽融资渠道;与行业协会、企业等紧密合作,了解市场需求,优化人才培养方案;加大宣传力度,提高公众对“同一个健康”理念和DVM专业人才的认识。 结语: 《共创同一个健康:中美联合培养执业兽医博士DVM项目》不仅是一项教育合作的范例,更是对未来全球健康治理模式的一次有益探索。本书全面回顾了项目的创建历程、设计理念、实施过程以及所取得的成就,并对其未来发展提出了建设性的思考。我们相信,通过不懈的努力和持续的创新,这一项目将为培养更多能够应对未来挑战的“同一个健康”领域领军人才,贡献源源不断的力量,共创一个更加健康、安全、可持续的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