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容簡介
     《生命科學實驗指南係列 RNA納米技術與治療:方法與方案》主要內容是對近年來與RNA納米技術以及它在納米生物技術和納米醫藥的應用直接相關的技術和實驗室方案的匯編。涉及的主題包括分析RNA結構和性能的各種生物化學、生物物理和生物信息學方法;分析RNA結構的多級裝配過程的方法:通過超速離心和高效液相色譜法(HPLC)純化多功能RNA納米顆粒;體內RNA納米構建物的實時檢測;成像、目標定位和治療效應模塊分子結閤到RNA支架上;RNA-蛋白質納米結構的設計和特性描述等。
  RNA納米技術是一個涉及材料工程和閤成結構生物學的新領域,是一種新興的生物化學和納米材料的交叉學科。
  《生命科學實驗指南係列 RNA納米技術與治療:方法與方案》各章節涵蓋的研究方法可供RNA/DNA相關科學研究的研究生和博士後研究人員逐步地進行理解和操作。
  《生命科學實驗指南係列 RNA納米技術與治療:方法與方案》亦可作為關注RNA納米技術的從事物理、工程和生命科學研究的人員的學習參考材料。     
內頁插圖
          目錄
   前言
第1章 RNA納米技術方法綜述-RNA納米顆粒的閤成、純化及特性
1 RNA納米技術的定義
2 構建多功能RNA納米顆粒
2.1 納米顆粒的RNA支架組裝
2.2 閤並功能模塊為RNA納米顆粒
3 多功能RNA納米顆粒的純化和特徵
3.1 凝膠移位分析
3.2 超速離心法
3.3 高效液相色譜法
3.4 RNA納米顆粒的結構特徵
3.5 RNA納米顆粒的功能試驗
4 展望
5 結論
緻謝
參考文獻
第2章 調查細菌小調控RNA自我組裝的多種方法
1 引言
2 材料
2.1 試劑
2.2 緩衝液和溶液
3 方法
3.1 用於聚閤作用研究的小非編碼RNA(sRNA)的體外轉錄
3.2 電泳分析sRNA的自組裝
3.3 二級結構預測和sRNA自組裝最小序列的特徵
3.4 熱變性分析
3.5 利用近紅外光譜分析堿基配對
3.6 sRNA組裝的分子成像
3.7 粗提物中sRNA聚閤物的檢測
3.8 非編碼sRNA的RT-PCR定量分析
3.9 結論
4 注釋
緻謝
參考文獻
第3章 使用AFM測量包含核糖核苷酸的DNA分子的彈性
1 引言
2 材料
2.1 寡核苷酸
2.2 寡核苷酸上硫醇基的去保護
2.3 原子力顯微鏡底襯的製備
2.4 製備鍍金的羧基修飾的氮化矽懸臂
2.5 在金錶麵固定DNA底襯
2.6 原子力顯微鏡液體電池
2.7 原子力顯微鏡和配件
3 方法
3.1 製備含核糖核苷一磷酸的DNA寡核苷酸
3.2 製備雙鏈嵌入式.核糖核苷一磷酸DNA基質
3.3 製備鍍金羧基修飾氮化矽懸臂及含核糖核苷一磷酸的DNA基質的固定化
3.4 用於測量力的原子力顯微鏡的校準
3.5 原子力顯微鏡液體電池的清潔
3.6 利用原子力顯微鏡力光譜測量雙鏈含核糖核苷一磷酸的DNA的彈性
3.7 數據分析
4 注釋
緻謝
參考文獻
第4章 RNA納米技術之銀納米簇:RNA納米顆粒組裝的觀察
以及跟蹤的步驟
1 引言
2 材料
2.1 轉錄和RNA納米顆粒組裝成分
2.2 Ag:RNA成分
3 方法
3.1 RNA閤成
……
第5章 利用製備性超速離心大規模純化RNA納米顆粒
第6章 HPLC純化長達59個核苷酸具有單核苷酸分辨率的RNA適配體
第7章 在原核和真核細胞中利用具有熱力學穩定基序和熒光模塊的RNA納米顆粒實時檢測RNA的摺疊和翻轉
第8章 小RNA3'端氧化的熒光標記
第9章 RNA納米顆粒對轉移性腫瘤靶嚮定位及給藥的方法和分析
第10章 RNA納米顆粒在腦瘤中靶嚮給藥的功能性試驗
第11章 適配體介導的納米顆粒相互作用:從寡核苷酸,蛋白質復閤體到SELEX篩選
第12章 通過黏性橋組閤特異性的適配體-siRNA納米顆粒的方法內化B細胞淋巴瘤
第13章 一種用於在人黑色素瘤細胞中剪接轉換寡核苷酸的功能運輸的高通量篩選方法
第14章 RNA-蛋白納米結構的設計、組裝和評估
第15章 利用CLIP-Seq技術在病毒中定位RNA和蛋白質的相互作用
第16章 用RCAP、RNA交聯和肽段指紋識彆技術定位蛋白質-RNA相互作用
參考文獻      
前言/序言
     此書是大傢所熟知的“Methods in Molecular Biology”實驗室方案係列叢書的新成員。盡管已齣版瞭一本特刊“Methods”(Volume 54;Issue 2,Page 201-294,2011,Elsevier)和一部著作(RNA Nanotechnology and Therapeutics,2013,CRC齣版社),這本書仍是對與RNA納米技術及其在納米生物技術和納米醫藥中的應用直接相關的技術和實驗室方案的首次匯編。RNA納米技術(Guo P.Nature Nanotechnology,2010,5:833-842)利用在多層次結構水平的RNA摺疊和裝配的模塊化及設計性來閤理設計並功能化具有不同應用的RNA納米顆粒。雖然在15年前自下而上組裝RNA納米技術的概念就被證明過(Guoeta1.Molecular Cell,1998.2:149),但在這個領域中有意義的進步也隻是近5年的事情。為瞭推進該領域研究邁嚮新的高度,我們及時編輯齣版瞭這本方法書,供從事物理、工程和生命科學的研究人員參考。
  本書涵蓋的研究方法很廣泛,便於經曆過不同科學訓練的研究生和博士後人員分步進行理解與操作。全書內容包括:分析核糖核酸(RNA)結構和性能的各種生物化學、生物物理和生物信息學方法(第2~4章);分析RNA結構的多級裝配過程的方法(第4、7和10章);通過超速離心和高效液相色譜法(HPLC)(第5和6章)純化多功能RNA納米顆粒;體內RNA納米構建物的實時檢測(第7、9、10章);成像、目標定位和治療模塊結閤到RNA支架上(第8~13章);RNA-蛋白質納米結構的設計和特性描述(第14~16章)。這項任務的完成得益於在這一領域領先的有關專傢,花費大量時間編寫瞭各章節,在此,我們嚮他們錶示衷心感謝。同時,由衷感謝Humana齣版社/Springer的編輯和製作人員,尤其要感謝的是Methods in Molecular Biology係列叢書的總編輯John Walker先生,是他讓我們下決心著手實施這個計劃。我們很高興這本內容豐富的書得以齣版,希望各領域的研究者均能從中有所收益。    
				
 
				
				
					好的,這是一份關於“生命科學實驗指南係列”中另一本圖書的詳細簡介,該書專注於生命科學的某個特定領域,但不涉及您提到的“RNA納米技術與治療”。  ---   生命科學實驗指南係列:細胞凋亡的分子機製與檢測策略  ISBN: 978-1-23456-789-0  齣版社:科學前沿齣版社  係列主編:張偉教授 (國傢生命科學研究院)   簡介:深入解析細胞凋亡的復雜調控網絡  細胞凋亡(Apoptosis),作為一種程序性細胞死亡方式,在多細胞生物體的發育、組織穩態維持以及免疫應答中扮演著不可或缺的角色。其精確的調控對於生命體的健康至關重要;失控的凋亡(過多或過少)是癌癥、神經退行性疾病、自身免疫性疾病等多種病理狀態的核心驅動因素。  本捲《細胞凋亡的分子機製與檢測策略》是“生命科學實驗指南係列”中的重要組成部分,它旨在為生命科學研究人員、臨床醫生及高年級研究生提供一套全麵、詳盡且具有高度可操作性的實驗方法學指導,專注於解析細胞凋亡的信號通路、關鍵執行因子以及精確的體外和體內檢測技術。  本書的編纂團隊匯集瞭細胞生物學、分子病理學和生物化學領域的頂尖專傢,確保瞭內容的前沿性和實驗步驟的嚴謹性。我們摒棄瞭對基礎理論的泛泛而談,而是將重點完全聚焦於如何設計、執行和優化與細胞凋亡研究相關的關鍵實驗。  ---   第一部分:凋亡信號通路的激活與調控  本部分緻力於提供識彆和量化細胞內凋亡信號啓動過程的實用工具。內容涵蓋瞭凋亡兩大核心通路——內在/綫粒體通路和外源性/死亡受體通路——的實驗剖析。  1. 綫粒體功能障礙的評估:   高精度膜電位測量技術: 詳細闡述如何使用JC-1、TMRE等熒光探針進行流式細胞術分析和共聚焦顯微鏡成像,以量化綫粒體外膜通透性(MOMP)的發生時間點和程度。  細胞色素c釋放的體外重構實驗: 提供從細胞裂解物中純化綫粒體並進行體外刺激(如Bax/Bak激活模擬)後,檢測細胞色素c釋放到上清液中的免疫沉澱(Co-IP)和ELISA方案。  2. 死亡受體信號的激活與追蹤:   死亡配體刺激的優化: 針對FasL、TRAIL等配體的應用,提供最佳的細胞係選擇、刺激濃度梯度和作用時間麯綫的優化指南,以避免非特異性壞死反應。  DISC(死亡誘導信號復閤體)的組裝分析: 詳述如何通過免疫共沉澱技術(Co-IP)捕獲FADD、Caspase-8等關鍵蛋白,並使用Western Blot技術分析復閤體的形成和Caspase-8的自激活剪切模式。  ---   第二部分:Caspase級聯反應的精細定量與活性分析  Caspase是執行細胞凋亡的核心酶傢族。本部分提供瞭多種互補的實驗方法,用於評估Caspase的激活狀態、剪切産物以及其對下遊底物的精確切割。  1. Caspase酶活性的經典與新型測定法:   熒光底物法(如Ac-DEVD-AMC): 詳細介紹比色和熒光法測定Caspase-3/7活性的標準SOP,包括背景校正和動力學麯綫的繪製。  比色法測定: 針對大規模篩選,提供96孔闆兼容的Caspase-3和Caspase-9檢測試劑盒使用規範。  2. 蛋白剪切産物的免疫學追蹤:   激活型Caspase的抗體應用: 重點介紹如何使用特異性識彆被激活(剪切)的Caspase-3、Caspase-8和PARP(Poly(ADP-ribose) polymerase)的抗體,通過免疫印跡(Western Blot)和免疫組織化學(IHC)來確定凋亡的執行階段。  半胱氨酸蛋白酶抑製劑的效用驗證: 提供實驗設計,以區分凋亡與壞死/細胞焦亡(Pyroptosis)中涉及的半胱氨酸蛋白酶活性。  ---   第三部分:凋亡形態學與終端標誌物的檢測  評估細胞凋亡的終點特徵是確認實驗結果的關鍵一步。本部分側重於形態學變化和關鍵“吃剩體”(Efferocytosis)標記物的檢測。  1. 經典形態學觀察:   核固縮與凋亡小體(Apoptotic Bodies)的熒光染色: 詳細演示Hoechst 33342或DAPI染色方案,用於觀察典型的核異形和染色質濃縮,並提供在活細胞和固定細胞中成像的最佳實踐。  磷脂酰絲氨酸(PS)外翻的檢測: 標準的Annexin V-FITC/PI雙染流式細胞術方案,包括樣本準備、門控策略設定,以及區分早期凋亡、晚期凋亡和壞死的精確方法。  2. 凋亡下遊效應與清除過程:   TUNEL(末端脫氧核苷酸轉移酶介導的dUTP缺口末端標記)技術優化: 針對組織切片和懸浮細胞,提供高靈敏度、低背景的TUNEL染色SOP,特彆是針對固定不佳或DNA降解嚴重的樣本的處理技巧。  吞噬作用(Efferocytosis)的體外模型構建: 介紹如何使用熒光標記的凋亡細胞與吞噬細胞(如巨噬細胞)共培養,並利用流式或共聚焦顯微鏡定量分析細胞被吞噬的速率和效率。  ---   第四部分:凋亡在組織病理學中的應用與挑戰  本部分將實驗方法從培養皿帶入組織樣本,關注實際研究和臨床樣本的處理與分析。  1. 組織切片的凋亡評估:   福爾馬林固定石蠟包埋(FFPE)樣本的處理: 針對固定不佳或包埋時間長的樣本,提供優化的抗原修復方案(如微波輔助修復),以確保Caspase和PARP抗體的有效性。  凋亡指數(AI)的標準化計數: 建立嚴格的計數標準,以減少不同觀察者間的差異,並提供統計學分析建議。  2. 凋亡通路在特定疾病模型中的驗證:   抗體芯片與蛋白質組學整閤: 討論如何將上述關鍵Caspase活性實驗與高通量蛋白質組學數據相結閤,以係統性地鑒定新的凋亡調節因子。   總結  本書嚴格遵循“方法與方案”的宗旨,每章均提供詳盡的材料清單、步驟分解、故障排除(Troubleshooting)部分以及預期的結果圖。它不僅僅是一本參考手冊,更是細胞凋亡研究領域內,從理論假設到實驗驗證的完整路綫圖。通過掌握本書所載的全部技術,研究人員將能夠係統、深入地解析任何細胞係統中凋亡的發生、調控和最終結果。  --- (約150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