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容簡介
《化學化工中的試驗設計與數據處理》是太原理工大學本科和研究生課程改革計劃的組成部分。《化學化工中的試驗設計與數據處理》以經常使用的Excel為操作平颱,對化學、化工的學習和生産中常見的各種數據處理及試驗設計方法(包括誤差分析、方差分析、迴歸分析、數值分析、分峰、擬閤、基綫扣除、優選法、正交試驗、均勻試驗、因次分析和化工數學模型、單變量求解、多變量非綫性方程求解、微分方程數值解等)進行瞭詳盡且深入的講解,內容由淺入深,幫助讀者逐步掌握以上各種數據處理方法。
內頁插圖
目錄
目錄
前言
第1章Excel基礎1
1.1Excel界麵及基本操作1
1.2輸入資料1
1.2.1選定單元格2
1.2.2輸入常量2
1.2.3輸入公式3
1.2.4輸入數據文件4
1.2.5文件保存7
1.3圖錶繪製7
1.3.1製錶7
1.3.2繪製Excel圖9
1.4數值計算13
1.4.1Excel函數使用方法13
1.4.2Excel常用函數14
1.5一元方程求根15
1.5.1逐步逼近法15
1.5.2一元非綫性方程的牛頓-拉普森法16
1.5.3用單變量求解一元方程17
1.6多元方程求解17
1.6.1多元綫性方程組行列式解法17
1.6.2多元綫性方程組矩陣解法18
1.6.3非綫性方程組的牛頓迭代法19
1.6.4用規劃求解法解多元非綫性方程組20
1.7用Excel VBA解決復雜運算22
1.7.1加載Excel VBA22
1.7.2Excel VBA應用實例23
習題24
第2章誤差分析及統計學基礎27
2.1數理統計基礎知識27
2.1.1正態分布27
2.1.2χ2分布及χ2檢驗28
2.1.3F分布及F檢驗30
2.1.4t分布及t檢驗32
2.2試驗數據的誤差分析33
2.2.1關於測量的幾個概念33
2.2.2誤差的分類35
2.3誤差的檢驗37
2.3.1隨機誤差的估計與檢驗37
2.3.2係統誤差的檢驗39
2.4異常值的取捨44
2.4.1拉依達準則44
2.4.2格魯布斯法44
2.4.3狄剋遜準則(Q檢驗法)45
2.4.4肖維涅準則45
2.4.5t檢驗法45
2.5有效數字運算及誤差傳遞46
2.5.1數字修約規則46
2.5.2誤差傳遞47
習題50
第3章方差分析51
3.1基本概念51
3.2單因素方差分析51
3.2.1單因素方差分析過程52
3.2.2單因素方差分析的多重檢驗55
3.3雙因素方差分析61
3.3.1無重復試驗的雙因素方差分析61
3.3.2有重復試驗的方差分析63
習題65
第4章試驗數據的迴歸分析67
4.1概念67
4.2一元綫性迴歸分析67
4.2.1一元綫性迴歸方程67
4.2.2迴歸效果的檢驗71
4.3多元綫性迴歸73
4.3.1多元綫性迴歸方程73
4.3.2多元綫性迴歸方程的顯著性檢驗75
4.3.3因素主次的評價76
4.4非綫性迴歸79
4.4.1可化為綫性的迴歸模型79
4.4.2一元多項式迴歸79
4.4.3不可綫性化方程參數估計方法80
4.4.4多元非綫性迴歸81
4.5最優迴歸方程的選擇83
4.5.1綜閤比較法83
4.5.2逐個剔除法84
4.5.3逐個引入法85
4.5.4逐步迴歸法86
習題89
第5章數值分析基礎92
5.1插值92
5.1.1綫性插值92
5.1.2拉格朗日插值93
5.1.3牛頓插值94
5.1.4樣條插值95
5.2積分98
5.2.1牛頓-梯形積分98
5.2.2辛普森-拋物綫積分99
5.3信號平滑100
5.3.1信號平滑原理101
5.3.2信號平滑實例102
5.4求導103
5.4.1不等間距數據點的求導103
5.4.2等間距數據點的求導103
5.5峰處理104
5.5.1峰擬閤105
5.5.2分峰處理106
5.5.3基綫扣除108
習題109
第6章優選法112
6.1單因素優選法112
6.1.1均分法112
6.1.2黃金分割法113
6.1.3二分法113
6.1.4拋物綫法113
6.2多因素優選法114
6.2.1單因素輪換法114
6.2.2單純形法115
習題121
第7章試驗設計與數據處理122
7.1正交試驗設計122
7.1.1基本概念122
7.1.2正交錶及其性質124
7.1.3正交試驗安排及數據處理126
7.1.4多指標正交試驗設計及結果的分析134
7.1.5有交互作用的正交試驗137
7.1.6水平不等的正交試驗139
7.1.7有重復試驗的正交試驗144
7.2均勻試驗設計147
7.2.1均勻錶的構造及特點147
7.2.2均勻試驗方法及數據處理149
習題154
第8章因次分析158
8.1單位與量綱158
8.1.1數學分析中因次的一緻性159
8.1.2單位製、基本單位、導齣單位159
8.1.3?定理159
8.2因次分析的過程160
習題166
第9章化工數學模型168
9.1化工模型的基礎168
9.1.1連續性方程168
9.1.2能量方程169
9.1.3運動方程171
9.1.4傳遞方程172
9.1.5狀態方程172
9.1.6平衡方程173
9.1.7化學動力學173
9.2反應器174
9.2.1等溫等容連續均混反應器串聯係統174
9.2.2有壓氣體的連續均混反應器177
9.2.3變溫的連續均混反應器178
9.3反應器及分離器179
9.3.1間歇反應器179
9.3.2伴有傳質過程的反應器182
9.4吸附操作183
9.5數學模擬示例186
9.5.1數值方法186
9.5.2模擬示例191
習題195
參考文獻197
附錄198
附錄1χ2分布錶198
附錄2t分布單側分位數錶199
附錄3t雙側分位數錶200
附錄4F分布錶202
附錄5標準正態分布錶214
附錄6秩和檢驗臨界值錶215
附錄7格魯布斯檢驗臨界值錶λ(α,n)216
附錄8狄剋遜檢驗臨界值錶D217
附錄9相關係數R臨界值錶217
附錄10Duncan法SSR218
附錄11Q法SSR219
附錄12常用平滑係數矩陣220
附錄13常用求導係數矩陣221
附錄14常用正交試驗設計錶222
附錄15常用均勻試驗設計錶232
精彩書摘
第1章 Excel基礎
1.1 Excel界麵及基本操作
本書主要使用Excel工具進行數據處理,首先對Excel進行簡要介紹。Excel 是美國微軟公司開發的用於處理圖錶的軟件,能幫助人們完成各種圖錶文件。本書以Excel 2010為主要工作平颱。
按照開始→程序→Microsoft Office→Excel的順序,或雙擊桌麵快捷方式均可以啓動Microsoft Excel(為瞭敘述簡潔,本書采用“→”代替部分語言描述)。
啓動Excel後,齣現Excel工作窗口,稱為工作簿。新打開文檔的缺省名為Book1,工作簿的第一頁工作錶稱為Sheet1,依次類推。工作簿從上到下依次為標題欄、功能區、編輯欄、工作簿窗口、狀態欄五部分,如圖1-1所示。
圖1-1 Excel界麵
1.2 輸入資料
資料的輸入需要使用鍵盤和鼠標。鼠標指針在Excel界麵上有幾種不同狀態,對應不同功能:①空心箭頭“ ”,鼠標指針位於菜單欄、工具欄、狀態欄等時的狀態,錶示準備選擇指定目標;②空心十字“ ”,鼠標指針位於工作簿窗口及單元格時的指針狀態,用以選定單元格或單元格區域;③閃爍的竪直光標“│”,鼠標在編輯欄、名稱欄或在單元格內雙擊鼠標左鍵時變為閃爍的竪直光標,錶示在此可以進行輸入、刪除等操作;④黑十字“ ”,鼠標指針指嚮填充柄時的狀態,按下左鍵拖曳或雙擊鼠標左鍵可以自動填充。熟悉鼠標指針變化是快速、靈活地在Excel界麵工作的關鍵之一。
1.2.1 選定單元格
輸入資料前應選定輸入資料的位置:單元格或單元格區域。若隻嚮一個單元格內輸入,則隻需用鼠標空心指針指嚮欲選定的單元格,單擊鼠標左鍵即可進行輸入,或用鍵盤上的方嚮鍵(←、↑、→或↓)移至所需單元格位置。選定相鄰單元格區域的方法是指嚮區域中的第一個單元格,按下鼠標左鍵,拖曳到最後一個單元格時放開。選定不相鄰單元格區域需要用Ctrl鍵:先選定一個單元格區域,按下Ctrl鍵,用鼠標選定其他單元格區域。
1.2.2 輸入常量
單元格選定之後就可以輸入常量或公式。常量是直接鍵入單元格的文字、數值、符號等,常量的值不能改變,除非在編輯時修改。常量輸入結束後按Enter鍵移入下一個單元格,也可以用方嚮鍵移至所需單元格。如欲修改所輸入內容,用鼠標選定所需單元格,單擊鼠標左鍵,拖曳鼠標將欲修改部分塗成黑色,即可輸入新內容覆蓋原來的內容。
化學化工方麵的文檔中常需要輸入化學式,這就需要用到上標和下標等格式,其方法是首先輸入所需化學式內容如“c(SO42?)”,然後用鼠標選取需要改為下標的部分“4”,點擊鼠標右鍵,彈齣菜單如圖1-2所示,選擇“設置單元格格式”選項,彈齣圖1-3所示內容,選擇“特殊效果”中的“下標”,單擊“確定”,完成格式設置。同樣可以將“2?”設置成上標,效果如圖1-4所示。
圖1-2 設置單元格格式菜單
圖1-3 單元格格式對話框
圖1-4 調整上下標
以後的效果
1.2.3 輸入公式
Excel規定公式必須以等號開頭,公式內容最長為1024個字符。Excel公式是由常量、單元格引用、計算符、函數等構成的一串序列。利用公式可以從工作錶已有值産生所需值。算數計算符及其優先級彆見錶1-1。
錶1-1 算數計算符及其優先級
Excel具有自動填充功能,用此功能可以方便地輸入具有一定變化規律(遞增或遞減)的一係列數據。填充功能通過用鼠標拖曳來實現,當需要自動填充列的左側列已經填好數據,也可以通過用鼠標指嚮填充柄鼠標指針變為黑十字後,然後雙擊鼠標左鍵實現公式自動填充。如圖1-5所示,第一行輸入各列名稱後,A3和A4單元格分彆輸入0.01、0.02,然後同時選中A3、A4,鼠標指針指嚮填充柄,按住左鍵不放,嚮下拖曳直到A12,則A5~A12單元格自動填入相應的數值。B3單元格內輸入公式“=A3/(100.09*0.025)”,單擊Enter鍵,B3單元格內給齣計算結果0.003996。選中B3單元格,移動鼠標指針到單元格右下角,鼠標指針變為黑十字,嚮下拖曳到B12,或雙擊鼠標左鍵,則B4~B12自動填入相應的計算結果(注意:雙擊鼠標左鍵的自動填充方式要求其左邊相鄰列不為空,且填充長度與左邊相鄰列取齊)。從圖1-5的編輯欄中可以看到B4單元格的公式已經自動改為“=A4/(100.09*0.025)”。
引用單元格的地址分為絕對引用、相對引用和混閤引用。如圖1-5中對A3單元格的引用即為相對引用,所以在自動填充公式時會自動改變為A4、A5、 ,而如果想將公式中的常數也輸入工作簿,如圖1-5中的第一行,這時B3單元格內的公式如果寫為“=A3/(B1*D1/1000)”,則公式嚮下自動填充時就會齣現錯誤。B4單元格內結果為“#VALUE!”,公式為“=A4/(B2*D2/1000)”,由於B2單元格內不是數字,故齣現錯誤結果。B5單元格內結果為“#DIV/0!”,公式為“=A5/(B3*D3/1000)”,由於D3單元格內未填數字,默認值為0,齣現除數為零的錯誤結果。因此必須使公式自動填充時,B1、D1單元格不應被自動替換,這時需要用絕對引用,形式為“$B$1”及“$D$1”,B3單元格內公式應變為“=A3/($B$1*$D$1/1000)”。混閤引用的形式是“$B1”或“B$1”,拖曳時隻改變在前麵未加符號$的部分。
圖1-5 自動填充公式
1.2.4 輸入數據文件
現代大型儀器的測試結果,有一些可以保存為Excel文檔或文本文檔等形式,處理這些數據時可以通過“打開”指令直接讀入數據。
打開Excel格式的文件,點擊常用工具欄的“ ”則彈齣“打開”對話框(圖1-6),選擇打開路徑,點擊“確定”可以直接打開Excel格式文件。當文件是以非Excel形式保存時,則需要在一個Excel文件導入數據。點擊標題欄中“數據”選項,會齣現“獲取外部數據”對話框,選取數據來源(本例為來自儲存在硬盤的文本文件,如圖1-7所示),彈齣“文本導入嚮導”窗口,文本導入嚮導幫助將數據分列輸入工作錶中。
圖1-6 導入外部數據
圖1-7 打開數據文件
“文本導入嚮導”第一步要求選擇描述數據分隔形式(圖1-8),並可預覽輸入的文本文件。文本文件有兩種分隔情況:①用分隔符號逗號(,)、分號(;)及TAB鍵分隔;②用固定列寬的方式分隔。有固定列寬的數據之間通常用空格分隔,Excel能夠自動區分用空格分隔還是用分隔符分隔,並顯示在對話框裏,一般不用改變。點擊“下一步”齣現步驟2對話框(圖1-9)。
圖1-8 文本導入嚮導(步驟1)
圖1-9 文本導入嚮導(步驟2)
第二步需要選擇分隔符號,可以通過步驟1中的輸入數據預覽確定原文件中的分隔符號,並在第二步的數據預覽窗口查看分隔效果。其中的竪綫可以移動,改變分隔寬度。確定無誤後點擊“下一步”,齣現步驟3(圖1-10)。
圖1-10 文本導入嚮導(步驟3)
步驟3要求確定每一列數據是否導入工作錶,其默認值是“常規”,如果不想導入第3列,則在數據“列數據格式”選項中選擇“不導入此列”。另外,如果是日期格式,還需要選擇年、月、日的排列次序。
如此,原本txt文檔的數據轉換成瞭Excel數據,並分占幾列,將文件保存後可以進行進一步處理。
前言/序言
在自然科學研究中,無論是觀測試驗,還是理論研究,無論是從感性認識上升到理論認識,還是運用科學理論指導實踐,數學方法的應用都是不可忽視的重要環節。“一種科學,隻有當它達到瞭能夠運用數學時,纔算是真正發展瞭”(馬剋思)。
化學、化工領域的科學研究經常麵臨兩方麵的問題:一方麵是如何閤理進行試驗規劃,以盡可能少的試驗量獲得盡可能多、盡可能全麵的試驗數據;另一方麵是如何解析試驗數據,最大限度地挖掘試驗數據背後隱藏的科學規律。這兩方麵的問題都涉及數學方法在化學、化工領域的具體運用。
歸納和演繹是邏輯學研究的兩種方法,歸納是由個彆性知識推齣一般性結論的推理,演繹則是從一般性的前提齣發,通過推導即“演繹”,得齣具體陳述或個彆結論的過程。化學、化工的生産研究中也常用到這兩種推理方法。我們學習中遇到的經驗公式是通過歸納法得到的,通常是先進行大量的試驗,得到試驗數據,再從中找到規律性的東西,這些都是從化學到數學的過程;熱力學定律的得齣,通過數學推導推齣各種公式、定理,這些都是從數學到化學的過程,即先進行數學推導,再用化學試驗證明,屬於演繹方法。歸納和演繹不是對立的,二者相輔相成,各有各的使用範圍,各有各的使用條件。歸納和演繹各得其宜,各盡其妙。
本書對化學化工中常用的歸納和演繹方法進行分類講述,歸納部分包括迴歸分析、尋優、正交試驗設計、均勻試驗設計等內容,演繹部分包括因次分析、化工數學建模等內容。學習這兩部分內容需要一定的Excel知識和數學知識。按照以上思路,本書分為基礎知識、歸納、演繹三部分內容。
本書第1章~第7章由欒春暉副教授執筆,第8章、第9章由劉旭光教授執筆。全書的編寫思想、各章節內容的確定及統稿工作由劉旭光教授完成。
20多年來,編者一直從事本科生和研究生的化工數學、試驗設計與數據處理等課程的教學活動,瞭解化學化工類專業本科生尤其是研究生在試驗規劃和數據處理等方麵的學習情況,並在相應的教學和科研中積纍瞭豐富的經驗,由此形成瞭本書的編寫基礎。本書編寫過程中參考瞭國內外有關數據處理方麵的教材及專著,在參考文獻中已一一列舉,在此嚮各位作者錶示感謝。本書相關內容承濛太原理工大學數學學院教授張寶玉老先生審閱,特緻謝忱。本書的齣版得到“太原理工大學研究生課程改革計劃”的資助,在此一並錶示感謝。
由於編者水平有限,書中不妥之處在所難免,望廣大讀者批評指正。
欒春暉 劉旭光
2016年9月於太原理工大學
好的,這是一份關於《化學化工中的試驗設計與數據處理》之外的其他主題的圖書簡介,側重於其他領域的專業技術和知識體係,力求內容詳實且貼近專業書籍的撰寫風格。 --- 圖書簡介:先進高分子材料的結構-性能調控與新型閤成技術 內容提要: 本書深入剖析瞭當代高分子科學與工程領域的前沿動態,重點聚焦於先進功能高分子材料的分子結構設計、精細化閤成策略以及宏觀性能的係統性調控。全書以理論指導實踐為核心,旨在為高分子化學、材料科學、聚閤物工程等相關領域的科研人員、工程師及高年級學生提供一套係統、深入且具有高度實用價值的知識框架。 第一部分:高分子結構與性能的理論基礎 本部分首先迴顧瞭高分子物理化學的核心概念,並將其提升至現代工程應用的高度。詳細闡述瞭聚閤物鏈拓撲結構(如綫型、支化、星形、樹枝狀大分子)如何影響其流變學特性、熔融行為及固態下的力學響應。重點分析瞭鏈間相互作用力(範德華力、氫鍵、π-π堆積)在決定材料熱穩定性、溶解性和相容性中的關鍵作用。 此外,我們引入瞭介觀結構(Mesostructure)的概念,探討瞭高分子晶態、非晶態區域的尺寸、取嚮度以及相分離形貌(如微相分離、嵌段共聚物的自組裝結構)對材料光電性能、阻隔性能和韌性的非綫性影響。計算化學方法,特彆是分子動力學模擬(MD)和濛特卡洛方法(MC)在預測高分子混閤物相容性和構象熵方麵的最新進展,也被納入瞭詳細的討論範圍。 第二部分:新型閤成技術與反應工程 本部分著重介紹瞭近年來在可控/活性自由基聚閤(CRP)領域取得的突破,包括原子轉移自由基聚閤(ATRP)、可逆加成-斷裂鏈轉移聚閤(RAFT)以及氮氧自由基聚閤(NMP)。我們不僅分析瞭這些技術的反應機理和催化體係,更側重於如何利用這些技術實現對分子量分布(PDI)、鏈結構(如嵌段、接枝、梯度共聚物)的精確調控,以滿足特定功能需求。 針對特種功能性聚閤物的閤成,本書詳細闡述瞭精密縮聚、開環易位聚閤(ROP)在閤成高性能聚酯、聚酰胺和生物可降解聚閤物中的應用。特彆對光引發/光聚閤體係的反應動力學和光刻膠材料的固化過程進行瞭深入建模與分析,強調瞭反應速率、引發劑效率和氧阻聚效應的相互製約關係。 第三部分:功能性高分子材料的應用與性能調控 本部分是全書的實踐核心,涵蓋瞭數個高價值的應用領域: 1. 高性能結構材料: 探討瞭縴維增強復閤材料中的界麵粘接機製,如何通過錶麵改性技術(如等離子體處理、偶聯劑應用)優化樹脂基體與縴維之間的載荷傳遞效率。深入分析瞭超高分子量聚乙烯(UHMWPE)的超分子結構對高強度、高耐磨性的貢獻。 2. 智能與響應性材料: 詳細介紹瞭形狀記憶聚閤物(SMP)的設計原理,包括熱緻、溶劑緻和光緻響應的切換點調控。對電活性聚閤物(EAPs),如離子聚閤物、介電彈性體,其電場下的應力-應變響應機理和驅動器設計進行瞭詳盡的數學描述。 3. 光電功能材料: 聚焦於有機半導體聚閤物和導電聚閤物的閤成與薄膜加工。闡述瞭如何通過調節共軛骨架的幾何構型、引入供/受電子基團來調控HOMO/LUMO能級,以優化有機發光二極管(OLEDs)的載流子注入效率和色純度,以及有機太陽能電池(OSCs)的激子分離效率。 4. 生物醫用高分子: 討論瞭生物相容性、生物可降解性聚閤物的分子設計原則。重點分析瞭藥物控釋係統中,聚閤物載體材料(如聚乳酸-乙醇酸共聚物PLGA)的降解速率與其分子量、酯化度之間的精確關係,以及微球/納米粒的製備工藝控製。 第四部分:先進錶徵技術與結構解析 為瞭有效驗證和指導結構設計,本書係統介紹瞭高分子科學中的關鍵分析技術: 凝膠滲透色譜/尺寸排阻色譜(GPC/SEC): 不僅覆蓋瞭標準操作,更深入講解瞭多角度激光散射(MALS)聯用技術在絕對分子量測定中的應用,以及對超支化聚閤物分離的挑戰。 動態熱機械分析(DMA)與差示掃描量熱法(DSC): 闡述瞭如何從玻璃化轉變溫度(Tg)、熔點(Tm)及弛豫峰中提取齣鏈段運動特性和結晶度信息。 固態核磁共振(ssNMR)和小/寬角X射綫散射(SAXS/WAXS):用於解析聚閤物在固態下的局部有序結構和晶體參數,特彆是在分析取嚮縴維和薄膜結構中的關鍵作用。 本書的特點在於理論的深度與工程應用的廣度緊密結閤,力求為讀者構建一個從單體到宏觀性能的完整技術鏈條,是高分子領域研究與開發人員不可或缺的參考手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