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榆生与夏承焘、唐圭璋并称20世纪的词学三大家。三位词学大师各有侧重,夏承焘先生主要做专题研究,做了很多重要词人的年谱;唐圭璋先生侧重于词学方面的文献整理,主编了《全宋词》、《全金元词》;龙榆生先生则主要是从事词学评论。词学研究界一般认为现代词学学科的建立,龙榆生贡献较大。这与他词学史、韵文史、词曲概论性质的专著有关,也与他《唐宋名家词选》、《近三百年名家词选》受众颇大有关,更与他曾主编《词学季刊》和《同声月刊》两大杂志有关。所以,龙榆生全集的整理,实际上是一个梳理现代意义上的词学学科建立的过程。从专著到词选,再到词学题跋,比较全面地呈现出20世纪词学发展的一个走向和轮廓。
龙榆生杂著为三部分,第一部分以词集题跋为主,包括历年所撰序跋、附记、题识等文字;第二部分为散见于杂志报纸上的各类文章,即散文与杂文。此部分文章,按写作时间先后排序,大致可分为四类:一自述,二怀人,三时论,四游记及其它。第三部分为科普读物,如《蚕宝宝的故事》等。
龙榆生(1902-1966),名沐勋,晚年以字行,号忍寒。1902年4月26日出生于江西万载,1966年11月18日病逝于上海,曾任暨南大学、中山大学、中央大学、上海音乐学院教授。龙榆生的词学成就与夏承焘、唐圭璋并称,是20世纪较负盛名的词学大师之一。主编过《词学季刊》。编著有《风雨龙吟室词》、《唐宋名家词选》、《近三百年名家词选》等。他和商务印书馆合作,也编选了很多普及性读物及中学国文补充读本,参与了所谓“民国老课本”的构建。
这套《龙榆生全集》的收录范围之广,实在让人惊叹。我特地翻阅了其中关于近代诗歌流派演变的那几卷,感受颇深。龙先生的文笔犀利而不失温润,他对不同诗人群体的观点分析得入木三分。比如,他对“新月派”与“现代派”的论述,不是简单的罗列作品,而是深入挖掘了他们背后的思想根源和社会背景。他对于格律的坚守与革新的探讨,至今仍有极强的现实意义。尤其欣赏他引用的那些一手资料和书信往来,使得整个论述充满了文献学的严谨性。读起来仿佛置身于那个风起云涌的文坛之中,能真切感受到那个时代知识分子在探索文学道路上的挣扎与辉煌。这本书无疑是研究中国现代文学史不可或缺的珍贵文本,其学术价值和史料价值都达到了极高的水准。对于任何想深入了解近现代文学思潮变迁的读者来说,这都是一本必读的“案头书”。
评分这套《龙榆生全集》中的一些篇章,是关于民国时期文人交往与书信往来的记录与梳理。我非常好奇那个时代知识分子在私下的交流是如何运作的,而这些“杂著”恰恰满足了我的这份好奇心。从那些泛黄的信件中,我们可以看到学术争论背后的私人情谊,看到他们在艰难时局下如何互相扶持、砥砺前行。龙先生以极大的耐心整理了这些零散的材料,并加以注释和背景说明,使得后人能够无障碍地进入那个特定的语境。我印象最深的是其中关于几位著名教授在抗战期间坚守学术阵地的片段,文字中那种隐忍的家国情怀,让人读后久久不能平静。这套书的价值,已经超越了单纯的文学研究,它更像是一部鲜活的、有温度的时代编年史,记录了一群知识分子的风骨与担当。
评分刚拿到这套书的时候,我的目光立刻被其中关于古典小说批评的那部分吸引住了。龙榆生先生的评论角度非常独特,他似乎总能从一个非常刁钻的角度切入,揭示出作品深层的美学意蕴。我花了一整晚的时间仔细研读了他对《金瓶梅》人物塑造的分析,那种对复杂人性的洞察力,简直令人拍案叫绝。他没有陷入传统的道德批判泥淖,而是着重探讨了社会结构如何塑造了潘金莲和西门庆的行为逻辑,这种现代性的解读视角,即便是放在今天来看也毫不过时。文字的节奏感把握得极好,逻辑链条环环相扣,读起来酣畅淋漓,完全没有一般学术著作的枯燥感。每读完一个小节,我都忍不住合上书本,在脑海中重新梳理一遍他的论点,那是一种智力上被充分挑战和满足的愉悦感。这套书里的杂著部分,简直是一部浓缩的文学史“内参”。
评分我是一个业余的文学爱好者,对文言文的驾驭能力有限,本来还有些担心阅读难度,但龙榆生先生的这套杂著(我主要看的是其中涉及的书法鉴赏和碑帖研究的那几册)却给了我极大的惊喜。他的叙述,即使是专业性极强的领域,也写得极富画面感和感染力。他谈论起魏晋风度时,笔下的气韵流转,仿佛能透过纸张看到那些书法大家运笔的力道与神采。特别是他对于几件著名碑刻的流传考证,考据细密,论证严密,但语言却保持着一种文人特有的雅致。我甚至可以从中学习到如何更细致地观察一件艺术品背后的历史脉络。这本书让我深刻体会到,真正的大家能够将深奥的学问用最清晰、最动人的方式讲述出来。它不仅是知识的殿堂,更是一场美的熏陶,让我对传统文化产生了更深层次的敬畏与热爱。
评分老实说,我最初接触这套书是冲着龙榆生的名头去的,想着随便翻翻,结果却陷进去了。特别是那些讨论中国古代文学批评史的章节,简直是“干货”满满。与其他纯粹的理论著作不同,龙先生的论述总是能结合具体的文学现象来展开,避免了空泛的理论说教。比如,他谈到“意在笔先”这一概念时,不仅追溯了其源头,更对比了不同朝代文人的实践差异,分析得鞭辟入里,层次分明。书中对宋代话本与元曲之间的继承与创新关系的探讨,视角新颖,论据扎实,彻底刷新了我过去对两者关系的认知。这本书的排版和注释也做得极其考究,让你在阅读过程中感到非常舒适,每当遇到生僻词或典故,都有详尽的解释,极大地提升了阅读体验。这是一部需要慢读、细品的巨著,每次重读都能发现新的光亮。
评分一般
评分很不错,谢谢~~~~~~~~~~~~~~~
评分龙榆生全集:龙榆生杂著
评分校正了早先《龙榆生全集》精装本的一些错误,平装封面也更典雅,不错!
评分校正了早先《龙榆生全集》精装本的一些错误,平装封面也更典雅,不错!
评分很不错,谢谢~~~~~~~~~~~~~~~
评分龙榆生全集:龙榆生杂著
评分特仑苏可怕的头发抬头一看时间算了算了同乐落基山脉拒绝我
评分很不错,谢谢~~~~~~~~~~~~~~~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offeedeals.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