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阳明的人生智慧 阳明心学百句解读

王阳明的人生智慧 阳明心学百句解读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吴光 等 著
图书标签:
  • 王阳明
  • 心学
  • 哲学
  • 人生智慧
  • 自我修养
  • 国学
  • 传统文化
  • 明朝
  • 思想
  • 解读
想要找书就要到 静流书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出版社: 中国方正出版社
ISBN:9787517402053
版次:1
商品编码:12119218
包装:平装
开本:32开
出版时间:2017-01-01
用纸:胶版纸

具体描述

内容简介

  王阳明是我国古代伟大的哲学家、思想家、军事家、政治家和教育家,是被公认的立德、立功、立言“真三不朽”者。其生平事功与学术思想,一向受到各界的重视与研究。近年来,阳明心学在广大干部群众中迅速普及,大有成为当代“显学”之势。

  王阳明的心学语录,诸如“致良知”、“知行合一”、“身之主宰便是心”、“种树者必培其根,种德者必养其心”、“志不立,天下无可成之事”等,这足以说明阳明心学不是僵死的学问,而是具有强大生命力和实践意义的鲜活文化,我们应当深入发掘并加以发扬光大。

  《王阳明的人生智慧——阳明心学百句解读》是一部解说阳明心学名言名句的通俗读物,其出版目的在于向广大读者深入浅出地介绍阳明心学的主要思想与箴言警句,使读者对“阳明心学”有个较系统而全面的了解,并提高自己修、齐、治、平的能力。


作者简介

  吴光,浙江淳安人。现任浙江省社会科学院研究员,浙江省文史研究馆馆员。兼任浙江省儒学学会执行会长、中国孔子基金会副会长、国际儒联中国委员会副主任等职。曾任浙江省社会科学院哲学所所长、浙江国际阳明学研究中心主任、新加坡东亚哲学研究所研究员、中国人民大学国学院特聘教授暨博士生导师。

  曾多次应邀到日本、新加坡、韩、美、德、澳等国及港、澳、台访问、讲学。著有《黄老之学通论》《儒家哲学片论》《吴光说儒》《国学新讲》等专著、文集,主持了《王阳明全集》《黄宗羲全集》《马一浮全集》等多部古籍整理,主编了《阳明学研究丛书》及二十多部论文集,已发表学术论文200余篇,并在国内外作了200余场学术讲座。



《王阳明的人生智慧:阳明心学百句解读》内容概要 本书深入浅出地解读了明代大儒王阳明及其所创立的阳明心学的核心思想,旨在提炼出其蕴含的深刻人生智慧,并以百句精炼的解读方式呈现,方便读者快速领悟并应用于现实生活。全书围绕“心即理”、“知行合一”、“致良知”三大核心理念展开,辅以王阳明的人生经历和实践,展现了一位伟大思想家如何将哲学理念化为切实可行的人生指南。 一、 心即理:内在世界的无限可能 “心即理”是阳明心学的基石,其核心在于强调“心”本身就是宇宙万物的根本道理,无需向外求索。 宇宙的本源在于心: 王阳明认为,我们所感知到的外部世界,其根源都来自于我们内心的认知和体悟。道理不在天地之间,而是在于人心之中。就好比看待山河大地,是心生山河大地,心灭山河大地。这并非否认客观世界的存在,而是强调了心在认知世界过程中的主导作用。我们对事物的理解,对真理的把握,都离不开我们自身的“心”。 破除外求的迷失: 许多人习惯于向外寻求答案,向外追求名利,向外模仿他人。王阳明指出,这种外求的心态,只会让我们远离真正的智慧。真正的道理,是我们内心固有的。例如,面对“孝”,孝的道理就在于我们的心,而非从书本上或他人那里学来。当我们遵循内心的良知去实践时,自然就达成了“孝”。 认识内心的力量: 了解“心即理”,意味着要认识到我们内心所蕴含的巨大力量。我们的思想、情感、意志,共同构成了我们内心的世界。当我们将内心调整到一种清明、宁静、无私的状态时,就能更好地体悟宇宙的真理,做出明智的判断。这是一种高度的自觉和自省,要求我们不断审视自己的内心,净化杂念,回归本真。 “静”与“动”的统一: “心即理”并非提倡一种消极遁世的“静”,而是强调在“静”中体悟道理,并在“动”中实践。内心的宁静是认识真理的基石,而对道理的体悟则需要在具体的事务中得到印证和发展。例如,在日常生活中,通过冷静地观察和思考,我们能体悟到事物的道理,然后在行动中去践行。 二、 知行合一:理论与实践的完美融合 “知行合一”是阳明心学最具实践意义的理念,它打破了知识与行动的隔阂,强调真知必在于行,而行必有真知。 真知即是行: 王阳明对传统“知先行后”的观念进行了革新。他认为,真正的“知”并非仅仅是停留在头脑中的理解,而是包含着行动的意愿和力量。如果我们仅仅停留在知道某个道理,而没有去实践,那便不是真知。例如,知道“诚实”很重要,但如果不去诚实地说话和做事,那对“诚实”的认识就只是肤浅的。 行是知的检验: 行动是检验知识真伪的唯一标准。只有在实践中,我们才能真正地检验自己对某个道理的理解是否深刻,是否到位。例如,学习书法,仅仅知道如何执笔、如何运笔,离真正的书法家还差得很远,必须通过反复的练习,在实践中才能真正掌握。 “知”与“行”的不可分割: “知”与“行”是一个整体,相互依存,相互促进。没有“知”的指导,行动就可能盲目;没有“行”的实践,知识就可能空洞。当我们真正认识到某个道理时,内心自然会生出践行的力量;当我们去践行时,也会对道理有更深的理解。 克服“知而不行”的惰性: 现代社会中,“知而不行”的现象非常普遍。我们知道很多道理,但却很少付诸实践。王阳明对此提出了深刻的批判,他认为这是一种“私欲”的阻碍,是内心“未诚”的表现。要做到知行合一,就需要不断克服内心的惰性、恐惧和杂念,勇敢地将所知付诸行动。 实践中的智慧升华: 在不断的实践中,我们对道理的认识会不断深化,智慧也会不断升华。每一次的行动,无论成功与否,都是一次学习和成长的机会。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我们不仅锻炼了能力,更体悟到了更深层次的道理。 三、 致良知:回归本真的道德自觉 “致良知”是阳明心学最终的落脚点,它强调每个人内心都存在着天然的道德感应——良知,并主张通过发掘和扩充这种良知,最终达到圣贤的境界。 良知的普遍性: 王阳明认为,“良知”是人人皆有的,是天赋的,是超越时空的。它不需要外来的灌输,也不依赖于后天的学习。例如,看到弱者受欺凌,内心会产生同情和不忍,这就是良知在起作用;看到父母年迈,内心会生出孝顺之情,这也是良知。 良知是道德的指南: 良知如同内心的“罗盘”,能够指引我们区分善恶,辨别是非。当我们面临抉择时,遵循内心的良知,就能做出符合道德的行为。这种道德判断是自然而然的,而非基于功利或外在的法规。 “致”的功夫: “致”意味着“推致”、“扩充”。“致良知”就是要我们将内心本来就有的良知,通过实践,不断地显现出来,并且使其发扬光大。这需要我们时刻保持内心的觉察,当良知萌发时,就立即去行动。 破除“人欲”的遮蔽: 很多时候,我们的良知会被“人欲”所遮蔽,比如贪婪、恐惧、私欲等。王阳明认为,“致良知”的过程,就是不断地去除这些遮蔽,让良知的光芒能够完全显现的过程。这需要我们坚持反省,警惕内心的杂念。 圣贤境界的实现: 通过“致良知”,每个人都有可能达到圣贤的境界。圣贤并非高不可攀,而是那些能够将良知发挥到极致的人。他们的一言一行,都来自于内心的纯粹良知,因此能够做出最合乎道义的事情。 四、 王阳明的实践智慧与人生态度 本书不仅阐释了阳明心学的核心思想,更通过王阳明自身的经历,展现了其人生智慧如何在实践中得到体现。 逆境中的坚韧: 王阳明一生经历坎坷,曾被贬谪,屡遭非议,但他始终保持乐观和坚韧的精神。在龙场驿的艰苦条件下,他悟出了“心即理”的真谛,并最终平定叛乱,展现了超凡的智慧和勇气。这告诉我们,逆境是磨砺心性的绝佳机会。 知行合一的典范: 王阳明不仅提出了“知行合一”,更以身作则。他将心学理念融入军事、政治、教育等各个领域,在实践中不断完善自己的学说。例如,在平定叛乱时,他深谙人心,用“安民”之策,而非单纯的武力征伐,体现了“心即理”与“知行合一”的结合。 “破山中贼易,破心中贼难”: 这句名言道出了王阳明对内心修养的重视。他认为,最大的敌人并非外在的困难,而是内心的贪婪、恐惧、犹豫等“贼”。克服这些内心的障碍,才能真正获得心灵的自由和力量。 “无善无恶心之体”的辩证: 王阳明关于“无善无恶心之体”的论述,并非否定道德,而是强调心之本体的虚灵不昧,而善恶皆是事物发生时在心体上留下的痕迹。这是一种更为精微的认识,提醒我们在体察良知时,要超越简单的善恶二元对立,回归到心的本体。 对现代人的启示: 在现代社会,我们面临着信息爆炸、价值观多元、生活压力巨大的挑战。阳明心学提供的智慧,如强调内心的力量、坚持实践、回归本真,对于我们保持内心的宁静、做出明智的决策、实现个人价值,都具有极其重要的现实意义。 《王阳明的人生智慧:阳明心学百句解读》通过精炼的语言和深入的阐释,将王阳明博大精深的心学思想,转化为人人可以理解和实践的人生智慧。本书引导读者认识自己内心的力量,在实践中检验真知,在良知指引下安顿身心,最终达到一种通达、自在、有力量的人生境界。这本书不仅是一部哲学著作,更是一本生活指南,能够帮助读者在纷繁复杂的现代生活中,找到属于自己的内心平静与人生方向。

用户评价

评分

这本书的结构安排非常巧妙,它似乎是遵循着一个由浅入深、由表及里的逻辑脉络展开的。每一章节的过渡都显得自然而然,仿佛作者早已预料到读者在哪个节点会产生疑问,并提前准备好了下一段的阐释。这种精心的设计,极大地降低了读者理解深层概念的门槛。特别是对于初次接触相关思想体系的人来说,这种循序渐进的引导至关重要。它像是一部精心编排的交响乐,从引子开始,层层铺垫,直到高潮部分的爆发,整个阅读体验是连贯而富有层次感的,让人忍不住一口气读完,却又舍不得过快翻页。

评分

我非常欣赏这本书所传达的一种积极入世的态度。它并非只停留在空谈心性修养,而是将哲思融入到日常生活的方方面面,强调“知行合一”的实践价值。书中对于如何在纷繁复杂的人世间保持内心的清明与定力,提供了许多具有可操作性的思考框架。它没有许诺一蹴而就的捷径,而是鼓励读者脚踏实地,从每一个当下、每一个念头上去进行锤炼和修正。这种强调实践和体悟的论述方式,使得这本书不仅仅是一本理论读物,更像是一本指导个人成长的行动指南。它给予人的,是持续面对挑战的勇气和持续精进的内在动力。

评分

这本书的语言风格非常独特,它没有采用那种高高在上的说教口吻,而是用一种近乎对话的、娓娓道来的方式来阐述观点。读起来感觉就像是有一位睿智的长者在你耳边轻声细语,不急不躁地引导你思考。很多原本以为晦涩难懂的哲理,经过作者的解读后,变得清晰明了,仿佛拨开了层层迷雾。作者的叙事节奏把握得极佳,时而深入剖析,时而巧妙引用生活中的小故事作为佐证,使得理论不再是空洞的口号,而是具有了鲜活的生命力。这种平实中蕴含深意的笔触,让我在阅读过程中,时常会有“原来如此”的恍然大悟之感,极大地提升了阅读的参与感和趣味性。

评分

这本书的装帧设计颇为雅致,拿到手里就能感受到一种沉静的力量。封面采用了比较素净的色调,配上刚劲有力的字体,让人在第一时间就对内容产生一种敬畏感。内页的纸张质量也相当不错,触感温润,阅读起来非常舒适,即便是长时间沉浸其中,眼睛也不会感到过分疲劳。从排版上看,作者显然在细节之处也下了不少功夫,字里行间留有的空白恰到好处,使得整体阅读体验非常流畅,不会有那种文字堆砌的压迫感。整体而言,这是一本在视觉和触觉上都让人感到愉悦的书籍,很适合静下心来细细品味,也挺适合放在书架上作为一种精神的装饰。我特别欣赏它那种内敛而有质感的设计风格,符合我对“智者之书”的期待。

评分

读完之后,留给我最深刻的印象是那种关于“笃定”的力量。在当今这个信息爆炸、焦虑弥漫的时代,这本书提供了一个向内探寻、寻求安顿的有效途径。它没有提供逃避现实的幻想,而是教人如何建立一个强大而稳固的内在核心,以便更好地应对外部世界的变幻莫测。这种由内而外散发出来的强大生命力和确定感,是任何外部成功都无法替代的。它让人意识到,真正的力量源于对自己本心的澄清和坚守。这本书更像是一剂清醒剂,帮助我重新审视生活的重心和价值排序,是一次非常宝贵的精神洗礼。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coffeedeals.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