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弘愿年谱·冯达庵年谱简编/潮汕文库·文献系列

王弘愿年谱·冯达庵年谱简编/潮汕文库·文献系列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陈雪峰 著
图书标签:
  • 王弘愿
  • 冯达庵
  • 潮汕文库
  • 文献系列
  • 地方文献
  • 人物传记
  • 谱系
  • 潮汕历史
  • 清史
  • 家谱
想要找书就要到 静流书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出版社: 暨南大学出版社
ISBN:9787566820723
版次:1
商品编码:12354780
包装:平装
丛书名: 潮汕文库·文献系列
开本:16开
出版时间:2018-04-01
用纸:胶版纸
页数:182
字数:298000
正文语种:中文

具体描述

内容简介

  王弘愿是近代著名的居士和密宗复兴的主要人物。
  《王弘愿年谱·冯达庵年谱简编/潮汕文库·文献系列》将王弘愿的生平置于潮汕地区的背景、近代中国佛教变迁背景和近代救国思潮背景下

作者简介

  陈雪峰,汉族,广东饶平人。中山大学史学硕士,媒体人。潮汕历史文化研究中心特约研究员。长期从事教学、编辑工作,对地方文史和中国传统文化有一定研究,在各类报刊发表文章逾四百篇,参与编撰《潮汕史稿》《潮汕经济史稿》。

目录

总序
自序
王弘愿年谱
冯达庵年谱简编
附表一 潮汕名流与密教关系
附表二 广州名流与密教关系

前言/序言

  潮汕地区地处闽粤之交,佛教氛围十分突出,即使放眼全国,潮汕佛寺密度之大,也不亚于江浙一带。千百年来,潮汕地区高僧辈出,有影响的大居士却屈指可数。近代,岭东竟然冒出一位密宗大居士王弘愿,潮汕俨然成为汉地密宗复兴的重心,这是潮汕人的福分,也是广东人的福分,更是中国佛教的福分。王弘愿竭力弘传的正是中国失传已久的唐密——其发展形态即是东密。将日本东密引入中国,王弘愿之功甚伟!
  王弘愿可谓是宋代大峰祖师之后,潮汕人在佛教界的影响最大者。大峰祖师名字在潮汕家喻户晓,而一般潮汕人却不晓得王弘愿。如此情况,和后来潮汕地区密宗地位丧失有关,也和潮汕人的佛教取向有关,普通潮汕人注重佛教信仰的实用性和世俗性,对复杂佛理不屑了解,能认真阅读王弘愿著述者更是很少。有鉴于此,厘清王弘愿生平事迹是完全必要的,这有助于潮汕地方史研究,也会让更多人了解一位密宗大德的不凡一生。
  至今清楚记得,公元二〇〇〇年在广州中山大学读研时,读过佛学研究者邓子美的一本中国近代佛教通史,第一次看到王弘愿名字。书中介绍王弘愿只有一二百字,却让笔者倍感兴奋,原因有二:其一,王弘愿是广东潮州人,笔者出生于饶平县(今属潮州市),王弘愿和笔者算是同乡;其二,王弘愿曾被聘请为广州中大讲师,参与广东通志馆修志工作,当时中大校长是大埔县人邹鲁,而本人就学于中大,在此南国学府读了本科和研究生。多年后,笔者还了解到,一位来自北方的中大学生以王弘愿研究作为论文课题,同样因在中大图书馆查阅资料,发现王弘愿和中大关系的蛛丝马迹。相较这位中大学生,笔者和王弘愿还多了一层同乡关系。
潮汕文库·文献系列:一部关于地方历史文化传承的深入探索 “潮汕文库·文献系列”旨在为读者呈现潮汕地区源远流长的历史文化,通过精选各类文献资料,深入挖掘和梳理这片土地上独特的文化基因与精神脉络。该系列不以叙述单一人物的生平为主要线索,而是着眼于更宏观的视角,力求从多元化的角度展现潮汕文化的丰富内涵及其历史演变。 文献选取的广度与深度 本系列文献的选取,严格遵循学术性和史料性的原则,力求全面而深入地反映潮汕的历史面貌。这其中包括但不限于: 地方志与史书类: 搜集整理历代编纂的潮州府志、县志,以及相关的断代史、地方通史等。这些文献是了解潮汕地区政治、经济、社会、文化、地理等方面基础信息的宝库,它们以条目式的记录、图文并茂的呈现,勾勒出潮汕数千年的发展轨迹。通过这些文献,读者可以追溯潮汕的建制沿革、行政区划变迁、重大历史事件、重要人物贡献,以及经济发展模式、农业技术进步、手工业兴盛等情况。同时,也能了解到当地的民俗风情、宗教信仰、教育制度、艺术发展等方面的历史脉络。 家族谱牒与宗祠碑记: 潮汕地区素有重视家族传承的文化传统,大量的家族谱牒和宗祠碑记便是这一传统的有力证明。本系列精选具有代表性的族谱,揭示潮汕大家族的迁徙历史、分支繁衍、社会关系网络以及家族内部的文化传承与价值观。宗祠碑记则记录了家族的祖训家规、捐资兴学、兴修水利等善举,反映了家族的社会责任感和对地方公益的贡献。这些资料对于理解潮汕社会的结构、宗族势力在地方治理中的作用,以及家族精神如何影响个体行为具有重要意义。 地方文献与学术著作: 涵盖明清以来潮汕地区文人墨客的笔记、奏疏、尺牍、诗文集等,以及近现代学者对潮汕历史、文化、经济、社会等方面的研究专著。这些文献展现了潮汕知识分子的思想风貌、学术成就和对时局的观察与思考。例如,一些笔记可能记录了当时社会生活中的趣闻轶事、风俗习惯;奏疏和尺牍则可能反映了政治斗争、经济活动中的重要信息。而近现代的学术著作,则在梳理和分析的基础上,提供了更具系统性和深度的研究成果,帮助读者从更专业的角度理解潮汕文化的特质。 经济档案与契约文书: 收集整理与潮汕地区经济活动相关的档案资料,如各类合同、契约、账簿、商业往来记录等。这些原始文献能够生动地展现潮汕地区历史上,尤其是对外贸易、商业经营、手工业生产等方面的实际状况。通过这些资料,可以考察潮汕商人如何在外地建立商业网络,本地产业如何兴起与发展,以及商品流通、金融运作等方面的情况。它们是研究潮汕经济史,特别是其在海外贸易和商业网络中的地位的珍贵依据。 宗教、民俗与艺术类文献: 关注潮汕地区独特的宗教信仰(如佛教、道教、民间信仰)及其衍生的仪式、传说,以及丰富多彩的民俗活动、节庆习俗。同时,也涵盖潮汕戏曲(如潮剧)、音乐、美术、工艺(如潮绣、潮彩、潮塑)等方面的历史文献和艺术评论。这些文献有助于读者深入了解潮汕人民的精神世界、生活方式以及独特的审美情趣,认识到这些非物质文化遗产在塑造潮汕文化认同中的重要作用。 口述历史与回忆录: 尽管口述历史资料的搜集需要严谨的考证,但本系列也可能包含一些经过整理和核实的、具有史料价值的口述历史资料和重要人物的回忆录。这些资料以个体生命体验为切入点,以更具人情味的方式讲述潮汕历史的片段,补充了官方史料和宏观叙事的不足,为理解历史细节和社会变迁提供了鲜活的视角。 系列的核心目标 “潮汕文库·文献系列”并非简单地汇编文献,其核心目标在于通过对这些文献的整理、研究和解读,达成以下几点: 1. 构建潮汕历史的立体图景: 通过不同类型文献的交叉印证和互为补充,力求呈现一个更加全面、立体、多维度的潮汕历史。不拘泥于单一的叙事角度,而是从政治、经济、文化、社会、民俗等各个层面,展现潮汕地区丰富而复杂的历史画卷。 2. 发掘潮汕文化的独特性与普适性: 深入探讨潮汕文化在中华文化母体中的独特地位,以及其在历史发展过程中形成的鲜明特征。同时,也关注潮汕文化与其他地域文化、世界文化之间的交流与融合,发掘其具有普适性的价值和意义。 3. 为学术研究提供坚实基础: 汇集整理大量珍贵的原始文献,为历史学家、社会学家、文化学者等研究潮汕历史文化提供可靠、易于检索的史料支持,推动相关领域的学术研究走向深入。 4. 传承与弘扬潮汕精神: 通过对历史文献的呈现,旨在唤醒读者对潮汕历史文化的认知,激发对家乡故土的情感认同,传承潮汕人民勤劳、坚韧、敢闯敢拼、重情重义的精神品格,并将其在新时代焕发新的光彩。 5. 填补学术空白与深化认识: 针对潮汕历史文化研究中可能存在的空白或不足之处,通过精选和专题化处理,力求填补研究的空白,加深学界和社会各界对潮汕文化的理解和认识。 系列特色与价值 “潮汕文库·文献系列”的编纂,注重以下几方面特色,以体现其学术价值和现实意义: 原貌呈现与精审校订: 尽可能以文献的原貌呈现为原则,同时组织专家进行严谨的校订,确保文本的准确性和可靠性,减少讹误。 专题化与系统性: 在系列内部,可能会根据文献类型或研究主题进行专题化编排,使其更具系统性和逻辑性,便于读者按需查阅和深入研究。 导读与注释: 为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文献内容,可能会在适当时机配以导读、注释或导论,解释文献的时代背景、重要概念、疑难字词等,降低阅读门槛。 跨学科的研究视角: 鼓励采用历史学、社会学、民俗学、人类学、文学、经济学等多种学科的视角,对潮汕历史文化进行多角度、深层次的解读,展现其内在的丰富性和复杂性。 对当下社会的启示: 关注历史经验对当下社会发展的借鉴意义,例如,潮汕商人成功的商业模式、潮汕地区在灾难面前的互助精神、潮汕人民对文化传承的执着追求等,都可能为当前社会发展提供有益的启示。 总而言之,“潮汕文库·文献系列”是一项系统性、学术性、具有传承意义的文献整理与研究工程。它以广阔的视野、严谨的态度,深入挖掘和呈现潮汕地区丰富的历史文化遗产,旨在构建一个关于潮汕地域文明的宏大叙事,为后人了解、研究、传承和弘扬潮汕文化提供宝贵的精神财富。

用户评价

评分

这本汇集了《王弘愿年谱》与《冯达庵年谱简编》的文集,真是让人耳目一新。我本以为这会是一本枯燥的历史文献汇编,没想到它在梳理两位重要人物生平脉络时,展现出了极高的学术严谨性和可读性。尤其是对于王弘愿的描绘,不仅详述了他的仕途起落,更深入挖掘了他在特定历史时期所面临的抉择与心境。我特别欣赏编者在引用原始史料的同时,还能进行恰到好处的白话阐释,使得即便是对这段历史不太熟悉的读者,也能轻松跟上节奏。这本书的装帧设计也颇为考究,厚重的纸张和清晰的排版,让人在阅读过程中体验到一种沉静的仪式感。它不仅仅是一部年谱,更像是一扇通往那个时代思想深处的窗口,让我得以窥见两位先贤在风云变幻中的坚守与智慧。每一次翻阅,都能发现新的细节,让我对潮汕地区的文化史有了更立体、更深刻的认知。

评分

说实话,一开始我对“年谱”这类文献题材是抱持着敬而远之的态度,觉得它们过于注重时间顺序的罗列,缺乏故事性。然而,这本合集彻底颠覆了我的看法。它巧妙地将两个不同时代背景下的人物并置,形成了某种微妙的对话感。王弘愿的经历让我看到了传统士大夫在时代转型期的挣扎与适应,而冯达庵的简编则展现了近代知识分子在文化传承上的努力与坚韧。编辑团队的功力体现在他们对两份年谱的整合上,没有生硬地拼凑,而是通过精妙的版式设计和必要的过渡说明,让读者在阅读时能自然地在两位先贤的生命线上切换。这种对地方文化精神脉络的梳理,远超出了简单的生平记录,更像是一部微观的潮汕精神史的侧影。

评分

这部文库的出版,对于我们这些关注地方文化遗产的人来说,无疑是一份厚礼。它将原本可能散落在不同档案或古籍中的珍贵记录,以如此规范、清晰的形态集中呈现。阅读王弘愿和冯达庵的年谱,我仿佛被带入了一场跨越时空的座谈会。一位是早期的实干家,一位是后来的文化守护者,他们的生命轨迹相互映照,共同勾勒出潮汕地区在不同历史阶段的知识阶层群像。我尤其关注其中关于他们与地方教育机构往来的记录,那份对人才培养的殷切期望,即便穿越百年,依然能清晰地感受到那份热忱。这本书的价值在于其文献的稀缺性,以及编者在整理过程中所体现出的、对地方历史的深厚敬意和责任感。

评分

这本书的学术价值和地方文献的保护意义是显而易见的,但从一个普通爱好者的角度来看,它的阅读体验也值得称赞。排版上的留白处理得当,使得即使是密集的文字信息,也不会让人感到压抑。最让我惊喜的是,它提供的不仅仅是“发生了什么”,更有“为什么会发生”。比如在描述某次重要事件时,年谱引用的奏折或信函原文,那种原始的情绪和语境感是其他二手资料无法替代的。它要求读者主动去思考人物行为背后的动机和时代的限制,而不是被动接受既定的结论。这种沉浸式的、需要思考的阅读过程,恰恰是当下快餐文化中稀缺的宝贵体验。

评分

读完这本“潮汕文库·文献系列”中的力作,我最大的感受就是“扎实”二字。它不像某些传记那样喜欢过度渲染或添加想象的戏剧冲突,而是像一个经验丰富的匠人,用最精细的刻刀,一刀一刀地雕琢出人物的生命轨迹。冯达庵的部分尤其如此,简编的篇幅反而要求作者的取舍更加精准有力,它成功地提炼出了冯公生命中那些决定性的瞬间和核心的贡献。阅读过程中,我仿佛置身于那个年代的文人雅士之间,感受着他们对学问的虔诚和对乡土的深厚情感。书中的注释部分也做得非常到位,对于一些地方性的典故或人名,都有详尽的说明,极大地提升了研究价值。对于想要深入研究潮汕地方史或民俗学的同好来说,这本书无疑是案头必备的工具书,其信息密度和可靠性是毋庸置疑的。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coffeedeals.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