耐火材料工艺学/普通高等教育“十三五”规划教材

耐火材料工艺学/普通高等教育“十三五”规划教材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武志红,丁冬海 编
图书标签:
  • 耐火材料
  • 材料科学
  • 工艺学
  • 高等教育
  • 教材
  • 冶金
  • 陶瓷
  • 无机非金属材料
  • 工业工程
  • 材料工程
想要找书就要到 静流书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出版社: 冶金工业出版社
ISBN:9787502475208
版次:1
商品编码:12127919
包装:平装
丛书名: 普通高等教育“十三五”规划教材
开本:16开
出版时间:2017-07-01
用纸:胶版纸
页数:346
字数:542000
正文语种:中文

具体描述

内容简介

  《耐火材料工艺学/普通高等教育“十三五”规划教材》详细阐述了耐火材料的组成、性质、结构、工艺、检测方法及应用,重点对铝硅系耐火材料、碱性耐火材料、含锆耐火材料、含碳耐火材料、特种耐火材料、不定形耐火材料、隔热耐火材料进行了介绍。
  《耐火材料工艺学/普通高等教育“十三五”规划教材》强化了对耐火材料基础理论知识的介绍,增加了近年来新兴的主要耐火材料品种,以及耐火材料工程应用方面的新内容。
  《耐火材料工艺学/普通高等教育“十三五”规划教材》为高等学校无机非金属材料工程、冶金工程、热能工程等专业的教材,也可供从事耐火材料生产的工程技术人员及管理人员参考。

内页插图

目录

1 耐火材料的组成与性质
1.1 耐火材料分类
1.1.1 按化学性质分类
1.1.2 按化学组成分类
1.1.3 其他分类方法
1.2 耐火材料的化学与矿物组成
1.2.1 耐火材料的化学组成
1.2.2 耐火材料的矿物组成
1.2.3 耐火材料应具有的性质及其依赖关系
1.3 耐火材料的宏观组织结构
1.3.1 气孔率
1.3.2 吸水率
1.3.3 体积密度
1.3.4 真密度
1.3.5 透气度
1.3.6 热膨胀率
1.3.7 热膨胀系数
1.3.8 热导率
1.3.9 比热容
1.3.10 度传导性
1.3.11 热辐射性
1.4 耐火材料的力学性质
1.4.1 常温力学性质
1.4.2 高温力学性质
1.5 耐火材料导电性
1.6 耐火材料高温使用性质
1.6.1 耐火度
1.6.2 高温荷重软化温度
1.6.3 高温体积稳定性
1.6.4 热震稳定性
1.6.5 抗渣性
1.6.6 耐真空性
1.7 耐火材料形状的正确性及尺寸的准确性
复习思考题

2 耐火材料基本生产工艺原理
2.1 耐火原料
2.1.1 耐火原料分类
2.1.2 选矿提纯
2.1.3 耐火原料的煅烧
2.1.4 耐火原料的合成
2.1.5 原料的加工
2.2 坯料制备
2.2.1 配料
2.2.2 混练
2.2.3 困料
2.3 成型
2.3.1 成型方法
2.3.2 机压成型法
2.3.3 其他成型方法
2.4 干燥
2.4.1 物料与水分的结合方式
2.4.2 物料与结合水分的平衡关系
2.4.3 干燥过程
2.4.4 干燥收缩及制品变形
2.4.5 干燥制度
2.5 烧成
2.5.1 烧成过程中的物理化学变化
2.5.2 烧成的工艺过程
2.5.3 烧成制度的确定
2.6 加工与成品拣选
2.6.1 机械加工
2.6.2 成品拣选
复习思考题
3耐火材料检测方法
3.1 概述
3.2 成分检测
3.2.1 常规湿法分析
3.2.2 能谱分析
3.2.3 光谱分析
……

4 铝硅系耐火材料
5 碱性耐火材料
6 含锆耐火材料
7 含碳耐火材料
8 特种耐火材料
9 不定形耐火材料
10 隔热耐火材料

参考文献

前言/序言

  耐火材料是冶金、建材、石化及电力等行业中不可缺少的基础材料,随着社会发展和科技进步,耐火材料的应用范围越来越大,功能也越来越多,对耐火材料的要求也越来越高c『相应的,高校对耐火材料有关知识的教学也越来越重视。鉴于现有教材在内容上已不能充分体现当前行业的发展现状和趋势,为了使无机非金属材料及相关领域的读者对耐火材料的组成、性质、结构、工艺、应用及发展等有系统全面的了解,我们特地编写了本书。
  本书共10章,先对耐火材料的组成、性质、生产工艺原理、检测方法进行了介绍,然后按类别对不同品种耐火材料(包括传统耐火材料、特种耐火材料、不定形耐火材料及隔热耐火材料等)进行了详细阐述。为了使读者能快速了解各章的主要内容,在每章开头都列有“本章主要内容及学习要点”;为了利于读者理解、掌握基本概念与相关知识,每章结尾部分安排有“复习思考题”。
  本书由西安建筑科技大学材料与矿资学院的专业教师编写,武志红与丁冬海担任主编。各编写人员分工如下:第1章、第5章由武志红编写;第2章、第4章由李延军编写;第3章、第8章由张电编写;第6章、第7章由丁冬海编写;第9章、第10章由马昱昭编写。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薛群虎教授与肖国庆教授、安徽理工大学刘振英副教授对本书初稿进行了审阅,提出了许多宝贵意见,特此致以诚挚的谢意。
  在本书的编写过程中,得到了北京科技大学、中钢集团洛阳耐火材料研究院有限公司、中钢集团耐火材料有限公司、营口青花集团等国内有关企业技术人员和同行专家的指导和帮助,英国埃克塞特大学(University of Exeter)博士生刘诚为本书的编写提供了资料,西安建筑科技大学研究生张聪、李妤婕给予了热心帮助;同时参阅了国内外有关专家学者的文献资料,从中获得了许多最新前沿知识,在此一并对他们表示谢意。
  由于编者水平有限,同时耐火材料的研究与应用领域发展迅速,书中不足之处,诚恳希望读者提出宝贵意见。
《材料科学与工程导论》 内容简介 本书旨在为材料科学与工程专业的学生和相关领域的读者提供一个全面而深入的入门导引。材料是人类文明进步的基石,从古代的石器时代、青铜时代、铁器时代,到现代的半导体、超导材料、纳米材料,材料的革新始终驱动着技术和社会的发展。本书将带领读者穿越材料科学的广阔天地,揭示不同材料体系的奥秘,理解材料性能与结构的内在联系,并掌握材料的设计、制备、表征及应用的基本原理与方法。 第一部分:材料的世界——基础概念与分类 我们将从最基本的层面开始,介绍材料科学的核心概念。什么是材料?材料与物质有何区别?我们将定义材料,并强调其在工程应用中的关键作用。接着,我们将对材料进行系统性的分类。根据化学成分和原子结构,材料可分为金属材料、陶瓷材料、高分子材料和复合材料。每种材料类别都有其独特的原子结合方式、晶体结构以及由此衍生的宏观性能。 金属材料:我们将深入探讨金属的原子结构,如面心立方(FCC)、体心立方(BCC)和密排六方(HCP)结构,以及非晶态金属。金属的特点在于其自由电子和金属键,这赋予了它们优良的导电导热性、延展性和强度。我们将介绍常见的金属合金,如钢、铝合金、铜合金等,并简要提及它们的制备和应用。 陶瓷材料:陶瓷材料通常由金属和非金属元素组成,通过离子键或共价键结合。它们的特点是硬度高、耐高温、耐腐蚀,但脆性较大。我们将了解氧化物陶瓷(如氧化铝、氧化锆)、氮化物陶瓷(如碳化硅)、硫化物陶瓷等,并探讨其在电子、航空航天、生物医学等领域的应用。 高分子材料:高分子材料是由大量重复的单体单元组成的巨分子。它们具有轻质、易加工、绝缘性好等优点,但通常耐温性较差。我们将介绍不同类型的高分子,如热塑性塑料、热固性塑料、弹性体和纤维,并探讨它们在包装、纺织、汽车、建筑等领域的广泛应用。 复合材料:复合材料是将两种或多种不同材料组合而成,旨在获得单一材料无法达到的优异性能。我们将重点介绍纤维增强复合材料(如碳纤维增强聚合物)和颗粒增强复合材料,并分析其在航空航天、体育器材等高端领域的关键作用。 第二部分:结构的奥秘——微观世界与宏观性能 材料的宏观性能,如强度、韧性、硬度、导电性等,都源于其微观结构。本部分将深入剖析材料的微观结构,并建立结构与性能之间的桥梁。 原子与键合:我们将回顾原子结构和电子排布,理解不同原子如何通过离子键、共价键、金属键和范德华力相互结合,形成稳定的材料。 晶体结构与缺陷:大部分固体材料都具有晶体结构,即原子在三维空间中呈周期性排列。我们将学习如何描述和表征晶体结构,如晶面、晶向。同时,我们也将关注晶体缺陷,如点缺陷(空位、填隙原子)、线缺陷(位错)和面缺陷(晶界、孪晶界)。这些缺陷是影响材料塑性变形、扩散以及许多其他性能的关键因素。 相变与微观组织:材料的性能往往与其内部的相组成和微观组织密切相关。我们将介绍相的概念,以及在温度、压力等因素变化时发生的相变。通过热处理等工艺手段,我们可以调控材料的微观组织,从而优化其性能。例如,钢的热处理是获得不同强度和韧性钢材的关键。 材料性能表征:理解材料性能的测量方法至关重要。我们将介绍力学性能(如强度、硬度、韧性)、热学性能(如导热系数、热膨胀系数)、电学性能(如导电率、介电常数)、磁学性能以及光学性能的测试原理和常用仪器。 第三部分:材料的设计与制备——从原子到宏观构件 材料的性能可以通过巧妙的设计和精湛的制备工艺来实现。本部分将介绍材料设计的基本思想以及各种主要的材料制备技术。 材料设计原理:材料设计不再是偶然的发现,而是基于科学原理的理性过程。我们将探讨如何根据应用需求,从原子尺度、微观结构尺度和宏观尺度来设计具有特定性能的材料。例如,通过合金化来提高金属的强度,通过引入增强体来制备高性能复合材料。 金属材料的制备:我们将介绍冶金过程,包括原材料的熔炼、提纯、合金化以及铸造、锻造、轧制等成形工艺。理解这些工艺如何影响金属的微观结构和性能,对于选择和使用金属材料至关重要。 陶瓷材料的制备:陶瓷的制备通常涉及粉末冶金技术,包括原料制备、成型(如压制、注浆、挤出)和烧结。烧结是陶瓷材料形成致密结构和获得所需性能的关键步骤。 高分子材料的制备:我们将介绍高分子合成(如聚合反应)以及高分子材料的成型工艺,如注塑、挤出、吹塑、压延等。理解不同成型工艺对高分子材料结构和性能的影响。 复合材料的制备:复合材料的制备技术多种多样,取决于基体材料和增强材料的种类,例如层压成型、缠绕成型、模压成型等。 第四部分:材料的应用——推动现代文明 材料是现代科技和工业发展的支撑。本部分将以案例分析的形式,展示不同材料在各个领域的广泛应用。 航空航天:轻质高强度的铝合金、钛合金、碳纤维复合材料在飞机和航天器中的应用。耐高温陶瓷在发动机部件中的作用。 能源领域:半导体材料在太阳能电池和储能器件中的应用。高温合金在燃气轮机中的应用。新型能源材料的开发。 信息技术:硅基半导体材料在集成电路中的核心地位。光纤材料在通信中的作用。磁性材料在存储设备中的应用。 生物医学:生物相容性材料在植入物(如人工关节、心脏支架)和药物递送系统中的应用。 环境与可持续发展:可回收利用材料、生物降解材料的开发。减少材料消耗和环境污染的材料技术。 第五部分:材料科学的未来——挑战与机遇 我们将展望材料科学与工程的未来发展趋势,包括智能材料、自修复材料、绿色材料、先进制造技术(如增材制造/3D打印)以及多尺度模拟与计算材料学等前沿领域。材料科学作为一门交叉学科,正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发展,为解决人类面临的重大挑战提供新的可能。 本书力求语言通俗易懂,结合大量的图示和实例,使读者能够直观地理解抽象的科学原理。我们希望通过本书的阅读,激发读者对材料科学的兴趣,为他们深入学习和未来从事材料相关领域的研究与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材料的世界充满着无限的可能,等待着有志者去探索和创造。

用户评价

评分

拿到《耐火材料工艺学》这本书,我的第一感觉是它承载着一份沉甸甸的知识和责任。我一直对工业生产中的那些“幕后英雄”充满敬意,而耐火材料无疑是其中最核心的一类。它们默默承受着工业“熔炉”的高温炙烤,是现代工业体系得以运转的基石。因此,我非常期待从这本书中获得关于耐火材料的系统性认知。我设想,它应该会从最基础的科学原理出发,为我解析耐火材料的宏观结构、微观组成以及它们独特的物理化学性能。尤其令我好奇的是“工艺学”部分,我希望它能细致地描绘出不同耐火材料的生产流程,从原料的精心挑选、配方的精确计算,到成型的多样化技术,再到烧结过程的温度、时间和气氛的精准控制,每一个步骤背后所蕴含的科学与工程智慧。我希望能够理解,为什么不同的工艺路线会造就出性能迥异的耐火材料,以及这些工艺是如何被不断优化和改进的。作为一本“十三五”规划教材,我更加关注它是否会反映出国家在材料科学领域的发展战略和技术前沿。例如,对于绿色制造、节能降耗、高性能化以及智能化生产等方面,这本书会给出怎样的指导和展望?我特别希望书中能够提供一些实际应用的案例,通过对具体工业场景的剖析,让我能够更直观地感受到耐火材料的价值和重要性,并且对不同类型耐火材料在实际应用中的表现有一个深入的了解。

评分

我一直對科學技術的發展,尤其是那些在我們日常生活中默默貢獻的基礎材料,抱有濃厚的興趣。當我看到《耐火材料工艺学》這本書的時候,我立刻被它所吸引。我猜測,這本書應該是一本能夠深入淺出地講解耐火材料的學問。我非常期待能夠在書中找到關於耐火材料的基礎知識,比如它們的基本定義、分類,以及它們之所以能夠承受極端高溫的原理。而“工艺学”這個詞,更是讓我對書中的內容充滿了好奇。我希望書中能夠詳細地介紹各種耐火材料的生產工藝,包括從原料的選擇、處理,到配方的設計、混合,再到成型、乾燥、燒結等一系列複雜的過程。我希望能夠了解到,在這些工藝環節中,每一個細微的調整,都會對最終的材料性能產生怎樣的影響。我還想知道,作為一本“十三五”規劃教材,它是否會涵蓋一些國家在耐火材料領域的發展重點和未來趨勢,比如在環保、節能、高性能化等方面的研究方向。我希望這本書能夠用清晰易懂的語言,輔以豐富的圖表和案例,將那些看似高深的科學原理和生產技術,呈現在我眼前,讓我能夠真正理解耐火材料的奧秘,以及它們在現代工業中的重要地位。我尤其喜歡那些能夠連接理論與實踐的內容,如果書中有一些實際的生產案例分析,或者對不同工藝路線的優劣進行比較,那將會是我最大的收穫。

评分

我平时对工业制造的一些基本原理和关键材料非常感兴趣,总觉得了解这些“幕后”的东西,能让我对我们生活的世界有更深刻的理解。所以,《耐火材料工艺学》这本书,光看名字就让我觉得它非常有分量,又加上“普通高等教育‘十三五’规划教材”的标签,我更是觉得它是一本内容扎实、有权威性的书。我拿到手后,首先想到的是,这本书会不会像一本百科全书一样,把各种各样的耐火材料都介绍一遍?我特别想知道,耐火材料是如何被分类的,它们各自有什么特别的“绝活”,为什么在不同的工业场景下需要使用不同类型的耐火材料?我猜想,这本书肯定会对“工艺学”这个方面做非常详细的讲解,因为这直接关系到耐火材料的生产过程和最终质量。我希望能看到对不同工艺流程的介绍,比如原料的准备、混合、成型、干燥、烧结等各个环节,以及这些环节中的关键技术和控制要点。我特别期待能了解到,为什么有些材料的制备过程如此复杂,又为什么某些看似简单的工艺能够生产出性能优异的耐火材料。我还在想,作为一本“十三五”规划教材,它会不会反映出国家对耐火材料行业的一些发展导向,比如在技术创新、绿色制造、节能减排等方面有什么特别的关注点?我希望这本书能够用清晰的语言和图示,把那些复杂的化学反应和物理变化都讲明白,让我这个非专业读者也能看得懂,并且能够学到实用的知识。

评分

这本书,我一开始是被它“耐火材料工艺学”这个名称所吸引,总觉得这是一个非常专业且重要的领域。再加上“普通高等教育‘十三五’规划教材”的字样,我心里就暗自期待,这一定是一本内容严谨、体系完整、能代表当前我国高等教育在这一领域教学水平的著作。我普段就對工業生產中那些看不見卻又至關重要的基礎材料很感興趣,耐火材料絕對是其中一個典型。我尤其好奇的是,這本書會如何系統地介紹各種耐火材料的種類、性能,以及它們在極端高溫環境下的工作機制。我希望它能深入探討“工藝學”的核心內容,例如不同耐火材料的制備過程,從原料的選擇、配比的精確設計,到成型技術的多樣性,再到燒結過程的溫度控制和气氛管理,每一個環節的細微差別都會對最終材料的質量產生怎樣的影響。我期待書中能夠包含豐富的圖解和實驗數據,用以輔助說明這些複雜的工藝原理,讓抽象的概念變得具體可感。此外,作為一本“十三五”規劃教材,我還關注它是否會融入國家在材料科學領域的最新發展動態和戰略部署,例如對綠色耐火材料、高性能耐火材料的研發和應用方向的引導。我希望能從中學習到不僅是過去的知識,更能感受到行業的未來趨勢。我對書中能否提供一些實際的應用案例,例如在鋼鐵、水泥、玻璃等行業的實際應用場景,感到非常期待,這樣能幫助我更好地理解耐火材料在國民經濟中的重要作用。

评分

说实话,拿到这本《耐火材料工艺学》,我的第一感觉是它有点“厚重”,不单单是物理上的重量,更多的是它所承载的知识体系的深度。我一直对工业生产中那些看不见的“幕后英雄”很感兴趣,耐火材料绝对算得上是其中的佼佼者,它们支撑着高温冶金、化工、玻璃制造等众多关键行业。因此,我特别想从这本书里找到关于这些“默默奉献”的材料的根源性知识。我期望它能够从宏观的视角出发,先为我梳理清楚耐火材料在整个工业体系中的地位和作用,然后细致入微地剖析不同种类的耐火材料,比如氧化物、碳化物、氮化物等等,它们的化学成分、晶体结构以及由此衍生的独特性能。特别是“工艺学”这个部分,我希望能看到对生产流程的详尽描述,不仅仅是理论上的阐述,更需要有实践性的指导意义。我想了解,那些看似简单的耐火砖、耐火涂料,背后究竟凝聚了多少科学家的智慧和工程师的汗水。它会不会涉及到一些现代化生产设备和自动化技术的应用?在保证产品质量的同时,如何实现节能减排和环境保护?这些都是我非常关心的问题。我希望这本书能够像一位经验丰富的老师傅,用通俗易懂的语言,将那些复杂枯燥的化学方程式和物理定律转化为生动的生产场景,让我能够窥见耐火材料制造的“庐山真面目”。我还想知道,在“十三五”规划这个时代背景下,这本书会不会强调一些国家鼓励发展的绿色耐火材料技术,或者对现有技术的升级换代提出一些前瞻性的建议。

评分

这本书,我从拿到它的时候就有一种“知识宝库”的感觉。我平时就对工业制造的幕后故事很着迷,尤其是那些能够承受极端条件的材料,耐火材料绝对是其中的代表。所以,《耐火材料工艺学》这个书名,立刻就抓住了我的眼球。我首先想到的是,这本书会为我构建一个完整的耐火材料知识体系。它应该会从最基本的概念入手,比如耐火材料的定义、分类、以及它们所具备的关键性能,比如高温强度、耐侵蚀性、热震稳定性等等。然后,我更加期待的是“工艺学”这个部分。我希望能详细地了解到,那些耐火材料是如何被生产出来的。这包括了原料的选择和预处理,配方的科学设计,成型的各种工艺(例如压制、挤压、注塑等等),以及最重要的烧结过程。我希望能够理解,在这些复杂的工艺流程中,每一个环节是如何影响最终产品的性能的。我还在思考,作为一本“十三五”规划教材,它在内容上会不会有所侧重?比如,是否会强调绿色制造、节能减排方面的技术?是否会介绍一些国家重点发展的、高性能的耐火材料?我希望这本书能够用通俗易懂的语言,辅以精美的图表和实际的案例,将那些复杂的科学原理和生产技术娓娓道来,让我能够真正领略到耐火材料的魅力,以及它们在现代工业中的不可替代的价值。

评分

捧着这本《耐火材料工艺学》,我感觉自己像是踏上了一段探索未知领域的旅程。我一直觉得,材料科学的魅力就在于它能够将抽象的化学元素和物理原理,转化为我们生活中随处可见的,甚至看不见的,却又至关重要的材料。耐火材料正是这样一个例子,它们承担着承受极端高温、抵抗化学侵蚀的重任,是现代工业不可或缺的基石。我特别好奇,这本书会如何构建起对耐火材料的认知体系。我设想,它应该会从最基础的“是什么”开始,深入浅出地介绍耐火材料的定义、分类以及它们各自的独特性质。然后,重点应该会放在“怎么做”上,也就是“工艺学”的部分。我期待能够看到对不同类型耐火材料的生产工艺的详细解读,包括原料的选择、配方的设计、成型的技术、烧结的条件等等。我希望能了解,在这些繁复的工艺流程中,每一个环节是如何影响最终产品的性能的,比如它的强度、耐磨性、热震稳定性等等。我还在思考,作为一本“十三五”规划教材,它是否会紧密结合国家的发展战略,在内容上有所侧重,比如对节能环保型耐火材料、特种耐火材料等新兴领域的介绍?我更希望这本书能够提供一些实际案例,让我们能够直观地理解这些理论知识是如何在工业生产中应用的,比如在炼钢炉、水泥窑等高温设备中的具体表现。如果书中能够穿插一些历史发展的脉络,讲述耐火材料技术是如何一步步发展到今天的,那就更添趣味了。

评分

我一直对那些在极端环境下工作的材料充满好奇,而耐火材料绝对是其中的佼佼者,它们是高温工业的“守护神”。《耐火材料工艺学》这本书,光听名字就让我觉得它是一本能让我深入了解这些神奇材料的宝典。我猜想,这本书应该会从最基础的知识点讲起,比如耐火材料的定义、它的主要成分、它有哪些基本的分类,以及它为什么能够承受那么高的温度。然后,重点应该会放在“工艺学”这个部分,我特别期待能看到对不同耐火材料生产过程的详细描述。我想知道,从一堆看似普通的粉末,到最后变成坚固耐用的耐火砖或者其他耐火制品,中间究竟经历了哪些关键的步骤?比如,原料的精细加工、配方的科学设计、成型的技术手段(是压的?是挤的?还是别的什么方法?),以及最关键的烧结过程,它的温度、时间、气氛是怎么控制的,这些都对最终的材料性能有什么影响?我希望书中能用清晰的图示和生动的语言来解释这些复杂的工艺过程,让我这个非专业人士也能理解。我还想知道,作为一本“十三五”规划教材,它会不会结合国家在材料科学领域的一些发展重点?比如,会不会强调绿色环保的生产技术,或者介绍一些高性能、特种用途的耐火材料?我希望这本书不仅能让我学到知识,还能让我对耐火材料行业有一个更宏观的认识,甚至能感受到它在未来发展中的一些新动向。

评分

我一直觉得,那些支撑起现代工业的基石性材料,蕴含着深邃的科学奥秘和精湛的工艺技术。当《耐火材料工艺学》这本书展现在我面前时,我便被它所蕴含的知识能量所吸引。我希望这本书能够像一位循循善诱的导师,为我揭示耐火材料世界的面纱。从我对它的初步构想来看,它应该会首先为我梳理清楚耐火材料的基本概念、分类方法以及它们的关键性能指标。而“工艺学”这个词,则直接点明了这本书的核心内容,我迫切地想要了解,那些看似坚固耐用的耐火材料,是如何从原材料一步步被“炼制”出来的。我期待书中有关于不同类型耐火材料的生产工艺的详尽介绍,这包括了从原料的提纯、配料的精确度,到成型的各种方法(如压制、挤出、浇注等),再到至关重要的烧结过程,如温度曲线的设计、气氛的控制以及晶粒生长机制的讲解。我希望能够了解到,在这些繁复的工艺过程中,每一个环节的科学原理是什么,以及这些工艺的选择和优化如何直接决定了最终产品的质量和应用性能。另外,作为一本“十三五”规划教材,我非常关注这本书是否会紧密结合国家在材料科学领域的发展方向,是否会介绍一些绿色环保、高性能化、特种化等前沿的耐火材料技术和应用。我希望通过阅读这本书,能够获得对耐火材料行业最新发展趋势的洞察,并且能够理解这些材料在国民经济发展中的战略意义。

评分

这本书,我一开始是被它的书名吸引的,总觉得“耐火材料工艺学”听起来就像是那种特别硬核、技术性很强的书,再加上“普通高等教育‘十三五’规划教材”这个标签,就感觉它肯定是一本含金量十足、内容扎实的教科书。我平常就对工业制造,尤其是材料科学这方面有点兴趣,虽然不算是专业人士,但总想着能多了解点基础知识。收到书后,我翻开第一页,心里就对它有了初步的期待。我尤其好奇的是,在“十三五”这个国家规划的背景下,这本书会如何体现国家在材料科学领域的发展方向和重点,会不会涉及到一些最新的技术动态或者前沿的研究成果。我脑海里勾勒出的画面是,它应该会从最基础的耐火材料定义、分类讲起,然后逐步深入到各种耐火材料的性能、制备工艺、应用领域,甚至可能包括一些质量控制和环保方面的要求。我希望它能用一种相对易懂的方式来解释那些复杂的科学原理,毕竟不是每个读者都是材料专业的博士。如果能有清晰的图表、生动的案例分析,那就更好了。我还想着,作为一本教材,它的结构设计肯定会很有条理,章节之间的逻辑关系会很顺畅,能够引导读者一步步建立起对耐火材料系统的认识。我特别期待它能在耐火材料的“工艺学”上下功夫,详细介绍不同材料在生产过程中所经历的那些精细的步骤,比如原料的处理、配料、成型、烧结等等,以及这些工艺如何直接影响到最终产品的性能。如果能包含一些不同工艺路线的比较和优劣分析,那就更完美了,这样我不仅能知道怎么做,还能理解为什么这么做。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coffeedeals.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