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辑推荐
适读人群 :本书通俗易懂,图文并茂,具有很强的指导性和操作性。适于有机蔬菜基地、家庭农场、家庭主妇进行科学的有机蔬菜生产参考,也可供从事无公害蔬菜、绿色蔬菜生产等相关人员阅读。 1.本书提供了大量有机蔬菜栽培领域高清原色图片,生动形象,展示给读者一手资料。
2.本书内容深入浅出,可操作性极强,手把手的教会读者学着种有机蔬菜。
3.本书详细介绍了“有机蔬菜的选址→基地规划及建设→种子选购→精细育苗→定植前准备(整地、施肥、作畦)→直播或移栽→浇水管理→追肥管理→植株调整→病虫害防治→采收及采后处理→销售”的完整流程。
内容简介
本书依据有机蔬菜栽培关键技术顺序,以大量第一手高清原色图谱的形式,按照“有机蔬菜的选址→基地规划及建设→种子选购→精细育苗→定植前准备(整地、施肥、作畦)→直播或移栽→浇水管理→追肥管理→植株调整→病虫害防治→采收及采后处理→销售”的流程与思路,图文并茂地详细阐述各环节的栽培关键技术,并将有机蔬菜质量管理和追溯系统建设等内容纳入整个生产过程中,进行系统组装,以便读者能按图进行实践操作。
本书通俗易懂,图文并茂,具有很强的指导性和操作性。适于有机蔬菜基地、家庭农场、家庭主妇进行科学的有机蔬菜生产参考,也可供从事无公害蔬菜、绿色蔬菜生产等相关人员阅读。
作者简介
王迪轩,湖南省益阳市赫山区蔬菜局,副局长,研究员,高级农艺师,知名蔬菜栽培技术专家。在蔬菜栽培、植保、贮藏加工、土肥、食用菌生产等方面具较强的理论基础和实际操作能力。培养和推介了大量蔬菜生产、加工、销售大户。在国内专业刊物《中国蔬菜》《蔬菜》等发表蔬菜文章300余篇,在《农民日报》等报刊发表蔬菜科普文章及图片新闻达2000余篇幅。有11个市以上项目获科技进步奖,3个项目获市农业丰收奖,16个项目获区科技进步奖。先后获湖南省青年星火带头人标兵、全国农村科普工作先进个人称号,湖南省注册科技咨询师资格,益阳市专家联合委员会会员,多次获《湖南农业》《湖南科技报》《益阳科普》《农药市场信息》youxiu通讯员,《蔬菜》杂志技术顾问,全国科普日先进个人。经常下乡讲课或现场指导蔬菜生产,先后引进蔬菜新品种100余个,新农药120多种,新肥料12种,推广蔬菜配套栽培技术30多套,主要参与益阳市20种蔬菜栽培技术规程的制定。参与编写湖南省蔬菜办主编的《蔬菜实用技术》一书。
内页插图
精彩书评
NULL
目录
第一章有机蔬菜的选址及基地规划建设 001
第一节有机蔬菜基地选址 002
一、基地范围要求 002
二、转换期要求 002
三、平行生产要求 003
四、缓冲带要求 004
五、基地的环境条件要求 004
六、其他要求 005
第二节有机蔬菜基地农田基础设施建设 006
一、道路交通规划 006
二、给水排水规划 007
三、供电管网规划 008
四、农业设施规划 009
五、农业机械化规划 011
第三节有机蔬菜生产技术方案规划 013
一、种植规模规划 013
二、功能分区规划 013
三、茬口安排规划 013
四、轮作计划规划 016
五、土壤培肥规划 021
六、病虫草害防治规划 022
七、采种留种计划规划 022
八、采后处理的规划 022
第四节有机蔬菜基地生产计划制定 024
一、制定生产计划的原则 024
二、生产计划编制内容 024
第五节有机蔬菜农业投入品的出入库管理 026
一、加强农药等农业投入品采购管理 026
二、建有专用的农业投入品库 029
三、制定农业投入品库管理制度并做好出入库的详细登记 030
第六节有机蔬菜生产田间种植档案管理 031
一、田间生产档案管理制度 032
二、田间生产农事管理记录 033
三、田间生产农事管理中病虫草害防治记录 034
四、田间生产农事管理中收获记录 034
五、田间生产管理内部检查记录 035
第二章有机蔬菜种子(种苗)的选购与培育 039
第一节有机蔬菜对种子(种苗)的基本要求 040
第二节选购优良种子(种苗)需考虑的因素 041
第三节种子播前处理技术 042
一、浸种 042
二、种子消毒 043
三、催芽 044
第四节嫁接育苗培育无病健壮苗技术 044
一、靠接法 045
二、插接法 047
三、劈接法 051
第五节穴盘育苗培育无病壮苗技术 053
一、穴盘选择 053
二、基质准备 054
三、播种与催芽 055
四、苗期管理 056
第三章有机蔬菜的定植 063
第一节搞好菜田清洁卫生 064
一、清除病叶、病枝、病果 064
二、清除杂草 065
三、秸秆还田 065
四、清除残膜 065
五、翻耕消灭害虫越冬场所 066
六、药物熏蒸 066
第二节及时进行土壤翻耕与整理 066
一、耕翻 067
二、耙耱 067
三、中耕与培土 068
四、作畦 070
第三节搞好地膜覆盖 072
第四节菜田直播 077
一、播种方式 078
二、播种方法 080
三、播种深度 080
四、直播蔬菜苗期管理 081
第五节蔬菜栽植 082
一、栽植前的准备 082
二、栽植时期和方法 082
三、缓苗期的管理 087
第四章有机蔬菜浇水管理 089
第一节正确判断菜田的灌水时期 090
一、不同种类蔬菜的灌水时期 090
二、根据蔬菜需水特性灌水 091
三、根据蔬菜对空气湿度的要求进行灌水 092
四、按生育期需水特点灌水 092
五、按生态需求灌水 093
第二节掌握菜田合理灌排的基本原则 093
一、看菜灌排 093
二、看天灌排 094
三、看地灌排 094
四、根据蔬菜的生育期选择灌溉方式 095
五、结合栽培措施灌排 095
第三节科学应用现代菜田灌水技术 097
一、喷灌 097
二、滴灌 099
三、膜下滴灌 100
四、畦灌 100
五、沟灌 101
六、渗灌 101
第五章有机蔬菜肥料管理 103
第一节有机蔬菜对土壤培肥管理的基本要求 105
第二节土壤培肥技术 108
一、根据有机肥的特性进行施肥 108
二、根据蔬菜的种类及其生长规律培肥 109
三、提高土壤自身的培肥能力 109
第三节测土配方施肥技术 109
一、测土配方施肥的步骤 109
二、测土配方施肥的效果 120
第四节商品有机肥 121
一、有机蔬菜生产上可使用的商品有机肥 121
二、土壤改良选择商品有机肥的方法 121
三、商品有机肥不同于粪肥的使用方法 122
第五节农家肥 122
一、人粪尿 122
二、畜禽粪尿 123
三、堆肥 124
四、沤肥 125
五、饼肥 125
第六节沼气肥 126
一、沼液浸种 127
二、沼液喷施 128
三、沼液追施 128
四、沼渣作基肥 129
五、注意事项 129
第七节绿肥 129
第八节其他肥料 130
一、腐植酸类肥料 130
二、海肥类 131
三、粉煤灰类 132
四、菇渣 133
第六章有机蔬菜植株调整 135
第一节有机蔬菜整枝、打杈、摘心技术要领 136
一、整枝 137
二、摘心 146
三、打杈 148
第二节有机蔬菜摘叶和束叶技术要领 151
一、摘叶 151
二、束叶 151
第三节有机蔬菜疏花疏果和保花保果技术要领 153
一、疏花疏果 153
二、保花保果 155
三、几种蔬菜人工授粉具体技术 156
第四节有机蔬菜枝蔓空间分布调整技术要领 157
一、支架 157
二、绑蔓 161
三、吊蔓和落蔓 163
四、牵引和理蔓 166
第五节有机蔬菜枝蔓水平分布调整技术要领 168
一、固定和压蔓 168
二、盘条 170
第七章有机蔬菜病虫草害防治 173
第一节有机蔬菜对病虫草害防治的基本要求 174
第二节农业措施防治病虫草害技术 177
一、轮作倒茬 177
二、清洁田园 179
三、深翻晒垡 180
四、嫁接栽培 180
五、选用抗(耐)病虫品种 180
六、调节播期 180
七、种子处理 181
八、培育无病虫壮苗 181
九、科学施肥灌水 182
十、加强田间管理 183
十一、太阳能消毒 184
十二、高温闷棚 184
十三、多样性种植 186
第三节物理防治病虫草害技术 186
一、频振式杀虫灯诱控技术 187
二、LED新光源杀虫灯诱控技术 188
三、色板诱控技术 189
四、防虫网应用技术 191
五、遮阳网防病技术 192
六、无纺布应用技术 193
七、银灰膜避害控害技术 193
八、性诱剂诱杀技术 194
第四节生物防治病虫害技术 195
一、利用植物制剂防治 195
二、以虫治虫 195
三、以菌治虫 195
四、以菌治病 196
五、熊(蜜)蜂授粉 196
第五节矿物来源药剂防治技术 196
第六节有机蔬菜除草技术 197
一、人工除草 197
二、加强栽培管理控草 198
三、机械灭草 199
四、物理除草 199
五、覆盖抑草 200
第七节有机蔬菜主要病虫害药剂防治技术 201
一、蓟马 201
二、甜菜夜蛾 202
三、小菜蛾 203
四、斜纹夜蛾 205
五、烟粉虱 206
六、黄曲条跳甲 207
七、蚜虫 208
八、菜粉蝶 210
九、瓜实蝇 210
十、黄守瓜 210
十一、红蜘蛛 212
十二、茶黄螨 212
十三、美洲斑潜蝇 214
十四、豇豆荚螟 214
十五、瓜绢螟 214
十六、玉米螟 217
十七、菜螟 217
十八、棉铃虫和烟青虫 219
十九、蛴螬 219
二十、小地老虎 221
二十一、蝼蛄 222
二十二、蜗牛和蛞蝓 222
二十三、短额负蝗 224
二十四、甘薯天蛾 225
二十五、茄黄斑螟 225
二十六、番茄黄化曲叶病毒病 227
二十七、瓜类蔬菜枯萎病 227
二十八、马铃薯晚疫病 229
二十九、病毒病 229
三十、灰霉病 231
三十一、早疫病 233
三十二、疫病 234
三十三、霜霉病 234
三十四、白粉病 235
三十五、煤霉病 237
三十六、炭疽病 237
三十七、根结线虫病 239
三十八、细菌性角斑病 241
三十九、青枯病 242
四十、软腐病 243
四十一、菌核病 245
四十二、锈病 245
第八章有机蔬菜采收及采后处理 247
第一节国家对有机蔬菜产品采后处理的要求 248
一、加工要求 248
二、包装要求 249
三、贮藏要求 249
四、运输要求 249
第二节有机蔬菜产品的及时采收 250
一、采收标准 250
二、采收前准备 250
三、采收时间 252
四、采收方法 252
五、采收批次与编码 253
第三节有机蔬菜产品预冷处理 253
一、自然降温预冷 254
二、冷库预冷 254
三、差压预冷 255
四、真空预冷 256
五、水预冷 256
六、冰预冷 257
第四节有机蔬菜产品分级整理 259
一、整理 259
二、挑选 259
三、清洗 260
四、分级 261
第五节有机蔬菜包装标识 263
一、蔬菜包装 263
二、包装标志管理 266
三、有机蔬菜认证证书与标志使用 266
第六节有机蔬菜产品物流 267
一、有机蔬菜常用贮藏方法 267
二、影响蔬菜物流保鲜的因素 268
三、蔬菜运输的基本要求 273
附录 275
参考文献 291
前言/序言
近年来,由于农业环境的逐步恶化以及食品安全事件时有发生,有机农业开始在全国兴起,2004 年以来,中央一号文件多次提出,促进农业发展方式转变、积极发展有机农产品,以解决好资源环境约束为导向,深入推进农业发展方式转变。为此,农业部成立了从事有机食品认证、管理的专门机构,推动有机农业的发展。据预测,在今后的几年发展中,有机农产品发展速度增速将保持在每年10%以上,有机蔬菜则发展更快。但现阶段,对有机农业的发展仍存在认知、技术、认证等方面的问题。
现如今,读者对知识的渴求多趋向于高清图表式、快餐式、直观式,以求快速、简捷、易懂地获取农业知识,特别是针对如有机蔬菜栽培等较为专业化的知识,若能以彩图、表格的形式,把较为深奥的知识寓于其中,对推动我国有机蔬菜的发展有更为深远的意义。
笔者结合在有机蔬菜栽培实践中的经验和体会,参考以前出版的《有机蔬菜栽培关键技术》,以图片、表格的直观形式,图说有机蔬菜栽培关键技术,依据有机蔬菜关键栽培技术顺序,按照“有机蔬菜的选址→基地规划及建设→种子选购→精细育苗→定植前准备(整地、施肥、作畦)→直播或移栽→浇水管理→追肥管理→植株调整→病虫害防治→采收及采后处理→销售”的思路,把有机蔬菜质量管理和追溯系统建设等内容纳入整个生产过程中,进行系统组装,使读者能按图操作以提高实用性。
原则上,通过把握有机蔬菜栽培关键技术,并认真执行,蔬菜病虫害很少,基本不用施药,但在有机蔬菜生产过程中仍不可避免地会遇到一些常见病虫害,并对生产造成较大的影响。为此,笔者在生产中拍摄了一些主要虫害的为害特点和形态图片,以及一些主要病害的危害症状和病原镜检图片,简单直观,并提出了其科学的药剂防治要点。
由于时间仓促,编者水平有限,不妥之处在所难免,敬请读者批评指正。
编者
2016年12月
绿色革命的种子:一本关于可持续食物系统的透视 本书并非聚焦于具体的农作物栽培方法,而是从更宏观的视角,深入探讨了支撑我们餐桌的整个食物系统的运作逻辑、挑战与未来可能。它将引领读者穿越从田间地头到超市货架,再到我们日常饮食的复杂链条,揭示每一个环节背后蕴含的科学、经济、社会与环境因素。 第一部分:理解食物的起源——土地、气候与生态的交织 我们将首先审视构成我们食物基础的自然要素。这一部分将不涉及具体的有机蔬菜种植技术,而是着重于: 土壤的生命力: 探索土壤作为生命之源的重要性,不仅仅是植物生长的载体,更是微生物、真菌、昆虫等多样性生态系统的栖息地。我们将了解土壤的形成过程、不同土壤类型的特性及其对作物生长的影响,并探讨土壤健康的关键指标,如有机质含量、团粒结构、水分保持能力以及生物活性。在这里,我们将不会讲解如何改良土壤以种植特定的蔬菜,而是从土壤本身的角度,理解其价值与脆弱性。 气候变化与农业的互动: 分析全球气候变化对农业生产带来的深远影响,包括极端天气事件(干旱、洪涝、高温、寒潮)的频率和强度增加,季节性模式的改变,以及病虫害传播范围的扩大。我们将讨论现有农业系统如何适应或抵御这些变化,并探讨未来农业发展需要应对的气候挑战。这部分不会给出具体的抗旱或抗涝种植方案,而是侧重于气候变化对整个农业体系的宏观压力。 生物多样性的基石: 深入研究农业生态系统中生物多样性的核心作用。我们将探讨不同物种之间的相互依存关系,如授粉媒介、天敌、分解者等,以及它们如何共同维持生态平衡。理解生物多样性对提升农业系统的韧性、减少对外部输入的依赖至关重要。本书将不涉及如何保护特定作物的传粉者,而是从整个生态系统的角度阐述生物多样性的价值。 水资源的压力与管理: 审视农业对全球水资源消耗的巨大影响,探讨传统灌溉方式的低效性及其带来的环境问题,如地下水位下降、土壤次生盐碱化等。我们将介绍水资源在农业生产中的循环利用、节水灌溉的原则和不同技术的发展趋势,但不会具体到某种蔬菜的节水灌溉方法。 第二部分:农业系统的脉络——从生产到消费的旅程 这一部分将带领读者深入了解从种子到餐桌的各个环节,揭示支撑我们食物供应的社会经济结构: 现代农业的演变与影响: 回顾工业化农业兴起的过程,以及其在提高产量、降低成本方面取得的成就。同时,我们将批判性地分析其带来的环境代价,如化肥农药的滥用、土壤退化、水体污染、生物多样性丧失等。我们将讨论大规模生产模式的优势与劣势,但不会深入探讨具体的大规模蔬菜种植技术。 食物链的透明度与溯源: 探讨消费者对食物来源、生产方式、成分和安全性的日益增长的关注。我们将介绍追溯系统的重要性,以及它们如何帮助消费者做出更明智的选择,同时促进生产者的责任感。这部分不涉及如何建立某种农产品的追溯体系,而是强调溯源本身的市场和消费者意义。 全球化贸易与地方性食物: 分析国际贸易对各国农业和食物安全的影响,包括价格波动、市场准入、贸易壁垒以及文化交流。同时,我们将探讨发展和支持地方性食物系统的重要性,以及它们在促进社区经济、减少食物里程、提升食物品质方面的潜力。本书不会提供发展地方性食物的具体商业模式,而是从宏观层面分析其战略价值。 食品加工与营养的挑战: 审视现代食品加工技术在延长保质期、改善口感和便利性方面的作用,并深入探讨其对食物营养价值的潜在影响。我们将讨论过度加工、添加剂使用以及精炼过程可能带来的健康风险。这部分不涉及具体的食品加工工艺,而是关注加工对食物整体价值的影响。 包装、运输与食物的足迹: 分析食品包装材料的选择、设计及其对环境的影响,包括塑料污染、能源消耗等。同时,我们将探讨长途运输对食物新鲜度、成本以及碳排放的影响,并介绍减少食物足迹的策略。这里不会具体到某种蔬菜的包装方案,而是包装和运输的整体考量。 第三部分:重塑食物的未来——可持续、健康与公平的愿景 在理解了现有食物系统的复杂性后,我们将展望一个更加美好、可持续的食物未来: 循环经济在农业中的应用: 探索如何将循环经济的理念融入农业生产和消费的各个环节。包括废弃物的资源化利用(如堆肥、沼气)、能源的循环利用、以及延长产品生命周期的策略。我们将讨论整体的循环模式,而非具体的农产品循环利用技术。 创新科技在食物系统中的角色: 审视人工智能、大数据、物联网、基因编辑等新兴技术在提升农业效率、保障食品安全、优化资源配置等方面的潜力。我们将讨论这些技术可能带来的机遇与伦理挑战,但不会具体讲解某种创新技术在特定蔬菜种植中的应用。 政策、教育与消费者行动的力量: 分析政府政策在引导农业转型、支持可持续生产、保障食品安全方面的作用。同时,我们将强调公众教育的重要性,以及消费者通过选择、倡导和参与,对推动食物系统变革所能发挥的强大力量。这部分不会提供具体的政策建议,而是强调政策、教育和行动的整体重要性。 食物公平与社会正义: 探讨当前食物系统中存在的公平性问题,如食物贫困、地区间食物供应不均、弱势群体获取健康食品的障碍等。我们将倡导建立一个更公平、更包容的食物系统,确保每个人都能获得安全、营养、负担得起的食物。 构建韧性与适应性的食物网络: 总结如何通过多元化生产模式、区域性食物链、社区支持农业等方式,增强食物系统的韧性,以应对未来的不确定性和危机。我们将强调构建灵活、适应性强的食物网络,而非具体的抵御某种自然灾害的农业措施。 本书并非一本操作指南,而是一次关于我们与食物关系的深刻反思。它旨在激发读者对我们赖以生存的食物系统的全面认识,理解其内在联系与潜在风险,并鼓励我们共同思考并参与到构建一个更健康、更公平、更可持续的食物未来中来。通过了解整个食物系统的运作逻辑,我们才能更深刻地理解每一个细分领域的价值,并为推动整个系统的积极转变贡献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