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内容取舍和概念表述以我国2006年颁布的“物流术语标准”为依据,并严格把握“物流学”与“物流管理”的界限,内容简洁实用,深度适中。第4版与时俱进增加了很多新内容,素材更加务实,表达也更为明确。本书每篇开头有“本篇导读”,篇后有综合性案例及其讨论题,每章之后还附有“拓展阅读资料”、“本章关键词”和“复习思考题”,并配套有图文并茂的课件资料,更加方便教学使用。
目录
第一篇物流总论
本篇导读1
第一章物流概述2
第一节商流与物流2
第二节物流的概念6
第三节物流的价值与作用12
第四节物流学科与物流学17
拓展阅读资料22
本章关键词23
复习思考题23
第二章物流的分类与形式24
第一节物流的分类方法24
第二节企业物流28
第三节行业物流33
第四节社会物流38
拓展阅读资料45
本章关键词45
复习思考题45
本篇案例美国、日本和英国的物流业发展概况46
第二篇物流的基本功能要素
本篇导读51
第三章包装52
第一节包装概述52
第二节包装材料56
第三节包装容器与包装标识60
第四节包装技术与包装机械65
拓展阅读资料70
本章关键词70
复习思考题71
第四章集装化与集装单元器具72
第一节集装化72
第二节集装箱74
第三节托盘83
第四节其他形式的集装单元器具88
拓展阅读资料92
本章关键词92
复习思考题92
第五章装卸搬运94
第一节装卸搬运概述94
第二节装卸搬运的技术装备98
第三节集装箱的装卸搬运104
第四节装卸搬运工作组织109
拓展阅读资料114
本章关键词114
复习思考题115
第六章运输116
第一节运输概述116
第二节铁路运输120
第三节公路运输124
第四节水路运输127
第五节航空运输132
第六节管道运输134
拓展阅读资料137
本章关键词137
复习思考题137
第七章储存138
第一节储存概述138
第二节储存技术142
第三节仓库与仓储业务149
第四节物流园区153
拓展阅读资料158
本章关键词158
复习思考题158
第八章流通加工159
第一节流通加工概述159
第二节流通加工形式163
第三节流通加工的合理化169
拓展阅读资料172
本章关键词172
复习思考题172
第九章物流信息173
第一节物流信息概述173
第二节物流信息技术178
第三节物流信息系统183
拓展阅读资料189
本章关键词190
复习思考题190
第十章配送191
第一节配送的概念与作用191
第二节配送中心及其功能196
第三节配送作业的程序与方法201
第四节配送模式与配送管理207
拓展阅读资料211
本章关键词211
复习思考题211
本篇案例一顺丰速运的发展历程212
本篇案例二海尔物流发展的模式与特色216
第三篇物流概念的运用与延伸
本篇导读221
第十一章物流系统222
第一节系统与物流系统222
第二节物流系统的要素与结构225
第三节物流系统的冲突229
第四节物流系统分析与集成233
拓展阅读资料240
本章关键词240
复习思考题240
第十二章物流管理242
第一节物流管理概述242
第二节物流管理组织246
第三节物流成本管理251
第四节物流差异化战略256
拓展阅读资料261
本章关键词262
复习思考题262
第十三章物流服务263
第一节物流服务的概念与特点263
第二节物流服务内容的设计267
第三节物流服务水平的确定272
第四节物流服务模式的选择277
拓展阅读资料280
本章关键词281
复习思考题281
第十四章物流企业与第三方物流282
第一节物流企业及其职能282
第二节第三方物流的概念与特点286
第三节第三方物流的价值与作用289
第四节第三方物流的运作模式293
拓展阅读资料295
本章关键词296
复习思考题296
第十五章物流政策297
第一节物流政策概述297
第二节发达国家的物流政策302
第三节我国的物流政策体系308
第四节我国综合性物流政策的主要内容312
拓展阅读资料316
本章关键词316
复习思考题317
第十六章物流发展新趋势318
第一节供应链管理318
第二节绿色物流323
第三节第四方物流329
第四节互联网+物流333
拓展阅读资料339
本章关键词339
复习思考题339
本篇案例世界十大物流公司简介340
主要参考文献343
第4版前言
自2013年本书第3版出版至今,三年时间已经过去,作为一项周期性的例行工作,第4版的修订如期展开,这一方面是为了满足广大师生的求新需要,因为很多学校要求所用教材不能过于老旧,教师应尽量选用新版教材。另一方面,作者在教学过程中也确实发现了不少问题,比如教材中的部分内容有些过时,没能反映我国物流理论和实践的最新成果;有些素材空洞抽象,有凑篇幅之嫌;还有一些素材表达过于笼统含糊,在教学和考试过程中都难以有效利用。因此,本次修订的总原则或总目标是:务求使教材的内容更加新颖、素材更加务实、表达更加明确。
为了使教材的内容更加新颖,本次修订在物流信息技术中增加了“物联网”和“云计算与大数据”;在装卸搬运机械中增加了“自动导引车”和“码垛机器人”;在分拣作业方法中增加了“自动分拣”;在物流政策中增加了《物流业发展中长期规划(2014—2020年)》。同时,在第十六章增加了“互联网+物流”取代原有的“电子化物流”;在行业物流中增加了“冷链物流”和“应急物流”,取代原有的“汽车物流”“家电物流”“军事物流”和“农产品物流”;将第二篇的两个案例替换为我国的顺丰速运和海尔物流;并删除了“托盘的流通”以及一些过时的分类方法。
为了使本书的素材更加务实,本次修订在第一章增加了“物流的价值”和“物流学科的研究内容”,分别取代“物流的性质”和“现代物流理念”;在第二章增加了“区域物流规划的内容”,用“我国国内物流管理的内容”取代原有的“煤炭和石油分布与物流”;在第七章用“物流园区”取代原有的“物流中心”;在第九章用“流通加工的类型”取代原有的“流通加工的内容”;在第十二章增加了“物流成本管理的内容”,改写了“物流成本的控制”;在第十六章用“供应链管理的范围”取代原有的“供应链管理的基本理念和原则”。同时,删除了包装标记中“原外贸部编制的收货人唛头”“包装作业的技术原则”“包装机械的分类”“包装机械的基本结构”;删除了第九章“物流信息技术的构成”“物流信息技术的发展趋势”以及整个第四节“物流信息系统化”;删除了第十二章“物流企业的组织手段”。
为了使行文的表达更加明确,本次修订改写了“集装化的经济意义”;将“装卸搬运的技术装备”单独整合为一节;给“运输的作用”增加了小标题;删除了“仓库内部的规划技术”;扩充了“物品的检验技术”;压缩“自动化仓库”的篇幅并将其归入仓库的分类体系;增加了“物流信息的功能”和“物流信息的经济特征”,分别取代原有的“物流信息的特点”和“物流信息的作用”;对“配送的作用”进行了规范化处理;增加了配送中心分类的依据;重新改写了“第三方物流的概念”;规范性地调整了“第三方物流的特点”“使用第三方物流的好处”“第三方物流的效益源泉”和“社会价值”。
此外,本次修订中也尽可能多地增加了“物品”称谓的使用量,但这种修改只能凭感觉,很多听起来不习惯的地方还是保留“商品”“货物”等称谓,比如,将“商品营销”改称为“物品营销”,将“货物运输”改称为“物品运输”,总觉得还是不太合适。
本书从初版到历次修订,所参考的文献难计其数,为了节约篇幅,只能择其重要者罗列部分,肯定是挂一漏万。本次修订将“参考文献”增加“主要”二字,就是为了表明还有很多文献未列其中,在此向遗漏或过往的所有文献作者表示诚挚的谢意!
回想十多年前本书初版时,作者正当年富力强,加班加点甚至通宵达旦也不觉辛苦;如今年近半百,精力也大不如前,特别是眼睛开始老花,无法长时间工作。因此,本次修订是由深圳大学的周启蕾教授与深圳职业技术学院的许笑平副教授合作完成的,由周启蕾提出修订的总体原则和目标,具体的选材和文字加工基本全部由许笑平完成。
本次修订历时半年之久,虽然尽了最大努力,总体也比较满意,但毕竟两位作者的水平和能力都十分有限,书中肯定仍有很多缺点和不足,欢迎各位读者批评指正!
周启蕾许笑平
2016年12月16日
于深圳南山
作为一名希望在物流领域深耕的从业者,我在阅读《物流学概论》(第4版)时,更侧重于其在实践操作层面的指导意义。书中的许多章节,如库存控制策略、运输模式选择、仓储布局设计等,都提供了扎实的理论框架和可供借鉴的分析方法。我特别关注了关于风险管理和应急预案的部分,这对于我们应对突发事件、保障供应链的连续性至关重要。书中列举的多种风险类型,以及相应的防范和应对措施,为我提供了一个系统性的思路。此外,书中对绩效评估指标的介绍,也让我能够更清晰地理解如何衡量物流活动的效率和效益,并从中找出改进的空间。我尝试将书中的一些理论模型与我工作中遇到的实际问题进行对照,发现很多困惑都能在书中找到解释,甚至提出新的解决方案。这本书就像一本经验丰富的导师,在理论指导的同时,也潜移默化地传递着解决实际问题的智慧。
评分一本厚重的《物流学概论》(第4版),翻开扉页,扑面而来的是一种严谨而务实的学术气息。作为一名对物流业充满好奇的初学者,我一直希望能找到一本既能系统介绍行业基础知识,又能紧跟时代发展脉搏的教材。这本书恰恰满足了我的需求。它没有选择空泛的理论堆砌,而是从最基础的“物”——商品、物品的流动开始,层层递进,深入浅出地阐述了物流的定义、功能、要素以及在整个国民经济中的重要作用。我尤其欣赏作者在介绍物流系统构成时,将各个环节之间的相互关联性描绘得十分清晰,让我能直观地理解仓储、运输、包装、装卸、流通加工、信息处理等环节是如何协同运作,共同构成一个高效的物流网络。阅读过程中,我时常会联想到自己生活中遇到的各种商品,它们是如何从生产线上来到我的手中,中间经历了哪些复杂的流程,而这本书恰似一个睿智的向导,为我揭示了这一切背后的逻辑和规律。即使是对专业术语的解释,也力求通俗易懂,并辅以生动的案例,让枯燥的理论变得鲜活起来。
评分这本书的第四版,正如其“21世纪经济管理类精品教材”的定位一样,充满了现代化的视角和前瞻性的思考。我在阅读过程中,最大的感受是其对信息技术在现代物流中的地位的强调。书中对于供应链管理、电子商务物流、绿色物流等章节的论述,都深刻体现了信息技术如何重塑传统的物流模式。例如,在关于智能仓储的部分,我看到了物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等前沿技术如何被应用于库存管理、订单拣选、路径优化等方面,极大地提升了物流效率和准确性。这让我意识到,现代物流早已不是简单的“货来货往”,而是高度信息化、智能化、系统化的集成管理过程。书中对全球化背景下物流发展的讨论,也让我对国际贸易和跨国物流有了更深的认识,理解了不同国家和地区在物流标准、基础设施、法律法规等方面的差异,以及它们如何影响全球供应链的运作。总而言之,这本书为我打开了一扇通往现代物流智慧的大门。
评分坦白说,在翻阅《物流学概论》(第4版)之前,我对物流的认识还停留在比较表面的阶段,认为它无非就是搬运和运输。但随着阅读的深入,我逐渐意识到物流的内涵远比我想象的要丰富和复杂。书本的第四版,在“21世纪经济管理类精品教材”的旗帜下,不仅仅是对传统物流概念的梳理,更是对物流发展趋势的深刻洞察。我对书中关于“最后一公里”配送的讨论印象尤为深刻,书中分析了城市配送面临的挑战,如交通拥堵、人力成本、时效性要求等,并探讨了各种创新解决方案,包括无人机配送、共享配送、社区配送中心等。这让我看到了物流行业在服务客户、提升体验方面的无限可能。同时,书中对价值链的分析,也让我理解了物流在创造和实现价值过程中的关键作用,它不再是简单的成本中心,而是能够带来竞争优势的核心环节。这种宏观视角让我对物流行业的认知发生了一次质的飞跃。
评分一本好的教材,往往能够引发读者的深度思考,并激发进一步探索的兴趣。《物流学概论》(第4版)无疑做到了这一点。在阅读完一些基础理论后,我开始主动去关注书中提到的案例和研究方向。例如,书中关于全球供应链韧性的讨论,让我对地缘政治、自然灾害等外部因素如何影响物流网络的稳定产生了浓厚兴趣,并促使我主动去查阅更多相关的学术论文和行业报告。书中在分析不同物流模式优劣时,所采用的对比分析方法,也为我今后进行决策提供了重要的参考。我甚至开始尝试运用书中的一些分析工具,来评估我所了解的某些物流方案的可行性。这本书不仅仅是一本知识的传授者,更是一本激发潜能的催化剂。它让我从一个旁观者,逐渐转变为一个思考者,并开始憧憬着未来能在物流领域贡献自己的力量。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offeedeals.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