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標資産管理業務的金融創新與風控實務

非標資産管理業務的金融創新與風控實務 pdf epub mobi txt 電子書 下載 2025

李愛民,王巍 著
圖書標籤:
  • 非標資産
  • 資産管理
  • 金融創新
  • 風險控製
  • 金融工程
  • 投資管理
  • 另類投資
  • 信貸風險
  • 金融市場
  • 實務操作
想要找書就要到 靜流書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頁
你會得到大驚喜!!
齣版社: 經濟管理齣版社
ISBN:9787509649138
版次:1
商品編碼:12143676
包裝:平裝
開本:16開
齣版時間:2017-03-01
用紙:膠版紙

具體描述

編輯推薦

  《非標資産管理業務的金融創新與風控實務》是信澤金智庫係列第5本書。先前已齣版的《房地産信托投融資實務及典型案例》《金融信托投融資實務與案例》《金融信托與資産管理》《金融獵手實戰心經》的銷量一直遙遙領先於同類書。該書選題定位精準,針對性強,對非標資産管理業務領域中的各類理論熱點及實務操作問題進行瞭有益的探討和研究。業界同仁既能夠從本書中獲得具有指導性的具體實務操作方法與啓發,亦能在遇到具體問題時,從本書得到工具書、參考書般的便利。

內容簡介

  《非標資産管理業務的金融創新與風控實務》是一本非標資産管理業務的操作工具書,兼具理論前瞻性;編者及作者均來自於資産管理業務一綫,各選題聚焦於各類非標資産管理業務。

  《非標資産管理業務的金融創新與風控實務》分為上下兩篇共47篇文章:上篇“非標資産管理業務的金融創新實踐及熱點問題探討”,側重從理論層麵研討非標資産管理業務的創新實踐和相關熱點問題;下篇“非標資産管理業務的風險管理實踐及難點問題解析”,著眼於非標資産管理業務中涉及的各類實務操作問題。


作者簡介

  李愛民,

  法學碩士,任職於華澳國際信托有限公司,17年金融從業經驗,對資産管理理論研究及實務操作均有一定心得。


  王巍,

  北京信澤金教育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創始人、CEO,兼任國閤現代資本研究院副院長,國內金融實務教育培訓的實踐者和創新者。

目錄

上篇 非標資産管理業務的金融創新實踐及熱點問題探討

一、信托財産現狀分配存在的問題及實現路徑   3

二、資産證券化業務特點與發展趨勢淺析   17

三、信托公司財富管理從銷售為主嚮資産配置升級的策略重點   28

四、保險資金投資的資産池構建、資産配置與同業閤作   38

五、資管市場交叉性金融産品演進與發展分析   56

六、老齡化背景下養老信托發展趨勢及挑戰   63

七、“地方政府+私募基金”實務操作及案例解析   72

八、私募基金視角下的政府引導基金、産業發展基金、PPP基金的模式解析   92

九、棚戶區改造投資、城市更新發展産業基金和城鎮化投資基金創新實務案例分析   110

十、券商視角的新興産業並購估值方法與投資邏輯

——以影視文化傳媒及醫療服務行業為例   123

十一、未來收益支持型信托業務模式研究   136

十二、券商視角下的資産配置、資金池

——資産池運作與産品創新實務   144

十三、房地産資産證券化業務的實務與創新探索   164

十四、“文化、體育和教育”三大産業並購估值與盡職調查   183

十五、有限閤夥型私募基金投資人的維權睏境及突破之道   204

十六、産業投資基金概論:概念、模式及發展趨勢   212

十七、從財政部92號文看PPP的“道與魔”   222

十八、中小銀行非標資産證券化操作實務與轉型創新   226

十九、企業資産證券化相關理論問題的實務分析   234

二十、票據資産管理的業務模式與産品設計   243

二十一、股權投資FOF管理方式、基本流程和投資實務   265

二十二、人民幣齣境投資淺析:標的、渠道及存在問題   280

二十三、資産證券化背景下的供應鏈金融

——以保理資産證券化為例   285

二十四、供給側改革背景下類金融機構精品投行業務探索   304

二十五、互聯網金融在(類)資産證券化業務中的機會與挑戰   310

下篇 非標資産管理業務的風險管理實踐及難點問題解析

一、附租約商業地産抵押物相關問題的法律探討   319

二、強製執行相關法律問題分析   328

三、土地使用權多次抵押方式研究   338

四、應收賬款信托融資相關問題分析與對策研究   346

五、強製執行實務操作難點及對策分析   357

六、特定資産收益權轉讓與迴購的主要法律風險分析   365

七、交叉違約條款的理論依據、適用條件及法律分析   377

八、交易文件辦理強製執行公證事宜簡要探析   386

九、簡論事務管理類(通道類)信托及其受托人風險責任承擔   396

十、大資管市場時機中現狀分配問題的法律分析   404

十一、非上市公司股權質押融資實務操作及管理建議   410

十二、財産保全的法律梳理:程序、路徑及操作建議   416

十三、PPP項目中銀行融資的法律風險緩釋與控製   423

十四、債的移轉及其對擔保責任的影響暨實務操作建議   429

十五、私募FOF的投資管理及風險管理實務   439

十六、關於房地産信托采用施工企業兜底模式的風險探討   461

十七、特定資産收益權項目案例及風險防範分析   464

十八、境外擔保相關法律問題簡要探析   469

十九、上市公司醫療大健康投資並購及財務盡調操作實務   479

二十、跨境並購:流程與執行要點簡析   500

二十一、P2P網貸債權開展資産證券化的法律路徑初探   515

二十二、私募基金投融資項目的風險管控框架及要點 528

附錄一 金融實務組閤式開放培訓   541

附錄二 金融實務定製型專享培訓   570

附錄三 信澤金教育簡介   586

後記:創新險中求,風控人為本!   592

前言/序言


現代商業模式重構與數字化轉型:麵嚮未來的企業戰略與運營實踐 書籍簡介 在當前這個技術迭代加速、市場邊界日益模糊的時代,傳統的商業邏輯正在被徹底顛覆。企業不再僅僅是依靠規模和效率取勝,而是必須具備深刻的洞察力、敏捷的反應速度和持續的創新能力。本書《現代商業模式重構與數字化轉型:麵嚮未來的企業戰略與運營實踐》,正是在這一宏大背景下應運而生,旨在為渴望在變革浪潮中把握先機的企業管理者、戰略規劃師和一綫業務領導者,提供一套係統化、可操作的理論框架與實踐指南。 本書並非僅僅停留在對“數字化”或“創新”的簡單概念闡述,而是深入挖掘其背後的底層邏輯——即如何從根本上重塑企業的價值創造、價值傳遞和價值獲取方式。我們摒棄瞭那些陳舊、僵化的管理模型,聚焦於那些真正驅動21世紀企業增長的核心要素。 第一部分:商業模式的本質重構——超越綫性思維 本部分首先探討瞭在信息技術和平颱經濟的驅動下,商業模式設計應遵循的新範式。我們詳細剖析瞭“平颱生態係統”與“訂閱/服務化”兩種最具顛覆性的模式。 價值網絡的設計與治理: 我們不再將商業模式視為企業內部的綫性流程圖,而是將其視為一個復雜的價值網絡。本書提供瞭“網絡結構分析工具”,用以識彆網絡中的關鍵節點、權力中心與潛在的瓶頸。我們深入探討瞭如何通過巧妙的設計,激勵閤作夥伴(供應商、分銷商、甚至競爭者)共同創造價值,並提齣瞭“共贏治理機製”的設計原則,確保網絡效應的良性循環。例如,如何平衡開放性與排他性,以維護生態係統的長期健康發展。 從産品到解決方案的服務化轉型: 麵對客戶對“結果”而非“擁有權”的需求日益增長,本書詳述瞭“産品即服務”(XaaS)模式的落地路徑。這不僅僅是銷售模式的改變,更是運營重心嚮“客戶終身價值管理”的轉移。內容涵蓋瞭:如何構建支撐服務化的後颱能力(如遠程監控、預測性維護係統);如何設計動態定價模型以適應客戶使用強度的變化;以及如何重組銷售、服務和研發團隊以適應“持續交付”的心態。 數據驅動的商業洞察: 在新的商業模式中,數據本身就是一項核心資産。本書強調瞭“數據資産化”的戰略意義。我們超越瞭傳統BI(商業智能)的範疇,探討瞭如何利用高級分析(如因果推斷、強化學習)來洞察未被滿足的需求,並以此指導下一輪的模式迭代。內容包括“最小可行數據飛輪”(MVDF)的構建方法論,確保數據收集、分析和反饋能夠快速閉環。 第二部分:數字化轉型的戰略驅動力與技術棧選擇 數字化轉型絕非簡單的IT升級,而是一場涉及組織文化、流程再造和技術架構的全麵革新。本部分聚焦於戰略層麵和實施層麵。 戰略協同與技術路綫圖: 我們提齣瞭“雙速IT”模型在商業模式轉型中的應用。即:保持核心係統的穩定與效率(維持速度),同時快速孵化麵嚮新業務模式的創新型技術棧(敏捷速度)。本書提供瞭詳細的“數字化就緒度評估框架”,幫助企業識彆當前能力與未來目標之間的差距,並製定分階段、可量化的技術投資路綫圖。 核心能力的數字化重塑: 我們對企業運營的關鍵領域進行瞭深度剖析: 1. 供應鏈的韌性與透明化: 探討瞭如何利用區塊鏈和物聯網技術,構建端到端的實時可追溯體係,以應對地緣政治和突發事件帶來的衝擊,提升供應鏈的“反脆弱性”。 2. 客戶體驗(CX)的個性化飛躍: 闡述瞭如何整閤CRM、CDP(客戶數據平颱)和AI引擎,實現“超個性化”的交互,從被動響應升級為主動引導客戶旅程。 3. 敏捷組織與DevOps文化: 強調技術人員與業務人員的深度融閤是實現快速迭代的關鍵。書中提供瞭“跨職能小隊(Squads)”的組織架構搭建指南和衡量效能的“價值流指標”。 麵嚮未來的技術選型: 我們客觀地分析瞭雲計算、邊緣計算、生成式AI等前沿技術對現有業務的潛在顛覆性影響,並提供瞭“技術投資風險迴報矩陣”,指導決策者避免盲目跟風,確保技術投入與商業價值緊密掛鈎。 第三部分:麵嚮不確定性的風險管理與組織韌性 商業模式的快速迭代必然帶來新的、難以預測的風險。本書的第三部分專注於構建適應快速變化環境的風險管理體係和組織文化。 新型風險圖譜的構建: 傳統風險管理多關注閤規和財務風險,而本書則重點剖析瞭“模式風險”和“技術依賴風險”。 1. 模型風險與算法偏見: 隨著AI在決策中的地位提升,如何審計和確保算法的公平性、可解釋性成為新的閤規前沿。本書提供瞭“AI治理框架”的初步構建步驟。 2. 平颱鎖定與生態係統失衡風險: 探討瞭過度依賴單一技術平颱或關鍵閤作夥伴可能帶來的戰略脆弱性,並提齣瞭“分散化戰略儲備”的應對措施。 建立學習型組織的持續進化能力: 風險的有效管理依賴於組織內部的快速學習和糾錯能力。本書詳細介紹瞭如何通過“預驗性測試文化”(Fail Fast, Learn Faster)來降低試錯成本。內容包括:如何設計有效的“事後驗屍”(After-Action Review)流程,確保失敗教訓能被係統性地固化為知識資産,而非僅僅是經驗教訓的碎片。 領導力的變革: 在重構的商業模式中,領導者必須從“控製者”轉變為“賦能者”。本書探討瞭“僕人式領導”在數字化組織中的具體錶現,即如何通過授權、提供清晰的願景和保障資源,激發一綫團隊的自主創新潛力,從而確保企業在持續的商業重構中,保持組織效率與戰略方嚮的一緻性。 結論: 《現代商業模式重構與數字化轉型》是一部麵嚮實踐的指南,它提供瞭一套整閤瞭戰略設計、技術實施和組織變革的綜閤性思維工具箱。它要求企業管理者跳齣熟悉的舒適區,以更宏觀、更動態的視角來審視企業在未來十年中的生存與發展之道。閱讀本書,即是為企業裝配一套在復雜多變市場中持續進化的“內在操作係統”。

用戶評價

評分

說實話,拿到書的時候,我有點擔心它會過於學術化,畢竟“金融創新”和“風控實務”這兩個詞組閤在一起,很容易流於錶麵或過度理論化。然而,這本書真正打動我的地方在於它的“實務”二字。作者似乎把多年積纍的內部培訓資料和外部谘詢經驗都傾囊相授瞭。我翻閱到關於特定類型融資租賃資産的殘值預測模型構建時,發現它提供的不僅僅是模型公式,還有大量關於資産實物檢驗、目標客戶行業生命周期判斷的經驗法則。這些細節,是教科書絕對不會告訴你的。更妙的是,作者在探討監管套利空間時,並沒有采取批判的口吻,而是將其視為市場效率的必然産物,進而探討如何與監管機構進行有效的“建設性對話”。這體現瞭一種非常成熟的行業心態——理解規則、利用創新、保持敬畏。對於我這種需要在日常工作中處理具體交易落地的人來說,這本書提供的工具箱比任何理論框架都來得實在和寶貴。

評分

這本書的文字功底和邏輯架構簡直是精妙絕倫,讀起來完全沒有閱讀金融專業書籍時的那種生澀感,反而有一種抽絲剝繭的酣暢淋灕。我特彆關注的是關於“結構化設計中的道德風險防範”這一章節。作者沒有迴避金融創新常常伴隨著信息不對稱和代理人問題的現實,而是係統性地梳理瞭從産品設計之初如何通過機製設計來約束各方行為。例如,在涉及多層嵌套的資産池中,如何通過現金流的順序和觸發機製,將風險的暴露限製在可控範圍內,這部分內容對我啓發最大。書中對幾個標誌性失敗案例的剖析,不是簡單地指責,而是深入到決策層的心理狀態和激勵機製缺陷,這種人文關懷和商業現實的結閤,使得分析更具穿透力。此外,書中對新技術如區塊鏈在資産確權和交易透明化方麵的應用探討,也展現瞭作者緊跟時代步伐的前瞻性。整體來看,這本書的知識密度極高,但敘述節奏把握得非常好,確保讀者在接受海量信息的同時,認知框架能夠穩步提升,而不是被信息洪流淹沒。

評分

這本書的封麵設計簡潔大氣,但內容給我的衝擊力是巨大的,它不像是那種傳統的金融教材,更像是一本深諳市場脈絡的實戰手冊。我原以為會看到很多枯燥的理論推導和復雜的公式,結果讀進去纔發現,作者對“非標”這個概念的理解已經深入骨髓。他沒有停留在概念的界定上,而是花瞭大量篇幅去剖析那些隱藏在傳統信貸體係之外的金融活動,比如供應鏈金融中的信用流轉、私募股權投資的退齣機製優化,以及那些看似邊緣卻蘊含著巨大風險和機遇的另類資産。尤其是關於如何識彆那些“看起來很美”的結構化産品背後的真實信用風險,作者的分析簡直是教科書級彆的拆解。書中大量案例的引用,讓我得以窺見一綫操作人員是如何在灰色地帶遊走,同時又試圖建立起穩固的風險防火牆。我尤其欣賞作者在描述創新工具時,那種既不盲目鼓吹,也不過度恐嚇的態度,而是冷靜地將其置於宏觀經濟周期和監管框架下進行審視,提供瞭一套相當成熟的風險定價思路。讀完之後,我對過去理解的“風險管理”有瞭全新的認識,它不再是簡單的限製,而是一種主動的、創造性的資源配置方式。

評分

我花瞭很長時間纔將這本書通讀完畢,因為它要求讀者必須全神貫注。它最讓我佩服的一點,是作者對於“金融創新”的定義始終保持著一種審慎的樂觀。創新不是為瞭創新本身,而是為瞭解決真實世界中存在的融資效率低下和資源錯配問題。書中對“資産證券化”在非標領域的應用,特彆是那些涉及基礎設施和不動産信托的復雜結構,進行瞭非常清晰的梳理和風險拆解。作者的敘述充滿瞭層次感,仿佛領著讀者參觀一個精密運轉的瑞士鍾錶內部結構,每一個齒輪、每一個彈簧的作用都解釋得清清楚楚,讓人既驚嘆於設計的巧妙,又不忘警惕其一旦失靈的後果。在閱讀過程中,我不斷地將書中的模型和自己過去處理過的實際案例進行比對,發現書中提齣的很多“優化點”正是我在過去操作中感到模糊和睏惑的地方。這是一本真正能夠幫助從業者從“執行者”升級為“設計者”的參考書,它提供瞭思考的框架,而非僵硬的教條。

評分

這本書的觀點非常犀利,特彆是針對當前金融市場的一些“慣性思維”進行瞭顛覆性的挑戰。例如,它對傳統信用評級體係在評估新興非標資産時的局限性進行瞭深入的批判,並提齣瞭一套基於“穿透式”風險識彆的替代方案。這種批判並非無的放矢,而是建立在對底層資産現金流穩定性和可預測性的深度挖掘之上。作者仿佛在告訴我們:信用不是評級機構貼上的標簽,而是資産自身流動的血液。在風控章節中,作者對壓力測試的理解也與眾不同,他強調的不是在既定情景下的結果預測,而是“反嚮壓力測試”——即主動構建可能導緻係統性失效的極端情景,並據此來設計産品的防禦性條款。這種主動防禦的姿態,對於處於高波動市場環境中的從業者來說,無疑是最好的精神按摩和實戰指南。全書行文間透露齣一種老道的市場經驗,既有對金融工具的精湛技藝,更有對人性弱點的深刻洞察。

評分

內容倒是麵麵俱到很是豐富,內裏內容還沒有開始閱讀,迴頭再評價

評分

不錯的一本書,但是隻有100多頁是有用的,其它都是沒有用的!!

評分

硬著頭皮學呀,否則會被行業淘汰的

評分

書的內容比較新,像是專業領域科普書,不是很深

評分

好!不錯不錯不錯

評分

信澤金的又一部力作,希望對自己的事業有所幫助。

評分

京東自己的東西,信任度還是有的。

評分

很經典的一本書,迫不及待的學習

評分

從京東上買東西第二天就能到瞭 很方便

相關圖書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coffeedeals.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靜流書站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