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輯推薦
股市奇書,人見人愛,一版再版,風靡全國。榮獲全國證券類圖書銷售排行榜前列,總銷量突破500,000冊,簡明實用,被讀者譽為股市實戰寶典。
《股市操練大全(第3冊)》特色:
獨創性——開創股市操作強化訓練之先河;
翔實性——書中所有資料、圖例都來源於滬深股市,真實可靠;
實用性——書中每一項內容、每一道題都是針對實戰需要設計的;
科學性——應用現代科學教學方法,讓投資者真正掌握股市的操盤技巧,達到學以緻用的目的。
內容簡介
《股市操練大全(第3冊)》是暢銷書《股市操練大全》第一冊、第二冊的姐妹篇,是一本以邊學習、邊訓練、邊提高的方式引導投資者正確選股的專著。它與其他介紹選股技巧的書的不同之處是:(1)不是泛泛而談選股技巧,而是將投資者在選股中碰到的問題,巧妙地設計成各種訓練題,以一課一練,循序漸進的方法來啓發投資者思考,讓投資者能從根本上理解和掌握選股技巧;(2)把選股視為股市中的一個係統工程,將基本麵、心理麵、市場麵、技術麵融為一體,多層次、多角度、全方位來介紹選股技巧,分析投資者在選股中常犯的錯誤,揭露主力莊傢設置的各種選股陷阱,通過有針對性的強化訓練,幫助投資者提高選股的綜閤分析和綜閤運用能力;(3)設計瞭大量場景式的對話,把原本枯燥無味的股市理論學習,變成瞭生動有趣的知識討論、懸念迭起的精彩故事,這樣既增加瞭本書的可讀性,又達到瞭寓教於樂的目的。
《股市操練大全(第3冊)》資料翔實,語言通俗易懂,方法簡單實用,它既可作為新股民學習股市操作技巧的入門嚮導,又可幫助老股民通過強化訓練來提高操盤水平,是一本不可多得的股票操練實用工具書。
作者簡介
黎航:著名暢銷書作傢,上海師聯文化傳播有限公司總策劃,上海市人,曾在大學任教。黎航先生擅長圖書策劃,其著作多次被評為全國暢銷書。自1990年以來,經他策劃的圖書,本本風靡全國,一版再版,盛銷不衰,有的已重印30餘次,創造瞭中國齣版史上的奇跡。進入新世紀後,由他主編的《股市操練大全》叢書,深受廣大讀者青睞,在2001年的全國證券圖書銷售排行榜上名列前茅,足見其獨特的魅力。《新民晚報》曾撰文稱他為“暢銷書怪傑”。
目錄
答讀者問(代前言)
引言
第一章 依據基本麵尋找最佳投資機會與選股練習
第一節 從國傢經濟政策取嚮中尋找投資機會與選股練習
第二節 從行業發展前景中尋找投資機會與選股練習
第三節 從上市公司經營業績及財務狀況中尋找投資機會與選股練習
第四節 從企業成長中尋找投資機會與選股練習
第五節 從上市公司經營人員素質中尋找投資機會與選股練習
第六節 從公開信息中尋找投資機會與選股練習
第二章 依據市場麵尋找最佳投資機會與選股練習
第一節 從市場炒作題材中尋找投資機會與選股練習
第二節 從市場熱點中尋找投資機會與選股練習
第三節 從股本結構中尋找投資機會與選股練習
第四節 從闆塊運動中尋找投資機會與選股練習
第五節 從股東人數變動中尋找投資機會與選股練習
第六節 從大股東變動中尋找投資機會與選股練習
第七節 從主力做莊中尋找投資機會與選股練習
第三章 依據心理麵尋找最佳投資機會與選股練習
第一節 從第一中尋找投資機會與選股練習
第二節 從比較中尋找投資機會與選股練習
第三節 從死亡闆塊中尋找投資機會與選股練習
第四節 從送、配和轉增股中尋找投資機會與選股練習
第四章 依據技術麵尋找最佳投資機會與選股練習
第一節 從K綫圖形中尋找投資機會與選股練習
第二節 從技術圖形中尋找投資機會與選股練習
第三節 從均綫圖形中尋找投資機會與選股練習
第四節 從趨勢綫圖形中尋找投資機會與選股練習
第五章 特殊闆塊選股練習
第一節 從新股中尋找投資機會與選股練習
第二節 從基金中尋找投資機會與選股練習
第六章 選股難題分解練習
第一節 短綫黑馬、中綫黑馬、長綫黑馬的識彆與選股練習
第二節 投資價值、投機價值的區分與選股練習
結束語
附錄
精彩書摘
從總體上看,當一個熱點從産生到發展,必然有一個市場從猶豫到響應的過程。而且一旦熱點形成後不會馬上結束,除非有突然的利空打壓。隻有熱點升溫到炙熱狀態纔會退潮,這就是股諺中所說的“行情在歡呼聲中結束”。因此,如果你看到你周圍的投資者不願意追入這個熱點時,說明行情耒結束;如果你看到你周圍的投資者部認同和紛紛加入這個熱點,說明行情就要結束。認識這點對防範熱點的轉移和消退非常重要。
例如,1997年2月至7月滬深股市的績優成長股的熱點形成與消退就充分說明瞭這個道理。在1997年2月,崇尚績優的熱點剛形成時,投資者因為在前期剛受到股市一輪暴跌打擊,都心有餘悸,對績優高價股能否攀升持懷疑態度,一般都不敢加入。而這時以“四川長虹”、“深科技”、“東大阿派”為首的高價績優股卻在市場猶猶豫豫的心理支配下一路走高。特彆是到瞭1997年5月滬深兩地股市在1 500點和6 000點見頂迴落,大盤一路下沉時,而“長虹”、“深科技”、“海爾”等績優股卻不跌反漲,屢創新高。眼前的事實,使原來懷疑績優股能否攀升的投資者也不得不承認崇尚績優熱點所帶來的巨大投資收益。而股市真喜歡和大多數人開玩笑,正當眾人一緻認為崇尚績優使市場變得成熟,投資趨嚮理性,紛紛買進績優股時,崇尚績優的熱點突然在市場一片看好聲中消退瞭,高價績優股開始迴落。之後在滬深股市跌至1 100點和4 000點見底迴升時,市場熱點又從崇尚績優轉移到追逐題材上來,一些市盈率高達幾百倍和上韆倍的績差股、虧損股在資産重組的幌子下被市場捧上瞭天,連連漲停,而市盈率很低的績優股卻一反常態,成瞭市場拋售和平倉的對象。績差股的狂升和績優股的猛跌,使一大批“理性”投資者失去瞭方嚮,他們不明白市場發生瞭什麼錯亂。其實,這不能怪市場,這一切都是熱點輪換所造成的。你如果對市場熱點轉移和消退規律一無所知,或者說對市場熱點轉移和消退時機把握不好,在追逐市場熱點時,吃套、輸錢也就不可避免瞭。
(4)參與熱點闆塊的主要投資策略可用八個字概括——買進要早,斬倉要狠。俗話說:兵無常形,水無常勢,市場熱點的形成與消退並非都是理性的。因此你如果想從市場熱點中尋找投資機會,就不必拘泥於投資、投機,隻要看準瞭完全可以大膽參與。一般來說,對啓動初期放量上揚的熱點闆塊可以果斷建倉,但在建倉的時機選擇上一定要迅速。這是因為,熱點闆塊興起時,持續強勢的時間不長,往往漲升瞭一段時間後,就要齣現整理。所以如果喪失瞭個股啓動初期的買入時機,再追漲買入就很可能遇到比較難耐的整理走勢,所以趁早果斷買入是追逐熱點、選好股票的一個相當重要的環節。
此外,市場上熱點闆塊或熱門個股是一個高投機、高風險的品種。有人戲言:參與熱點闆塊炒作是在和魔鬼打交道。既然是和魔鬼打交道,就要有一套對付魔鬼的辦法。打得贏就打,打不贏就走。投資者要切記,在參與熱點炒作遊戲中一旦發覺魔鬼變臉,就要趕快斬倉逃命,萬萬不可戀戰。因為一旦熱點闆塊或熱點個股的莊傢在高位把大部分籌碼派發,實現勝利大逃亡後,接下來他所要做的或是釜底抽薪,移師彆的戰場,從而使這個熱點闆塊或熱點個股變成無人關照的孤兒,股價很快迴落;或是用剩餘的籌碼來狂轟濫炸,把股價打迴原地,再拾些低位籌碼做一波反彈。故此,我們隻要發現熱點闆塊或熱點個股的莊傢開始撤莊,就不要抱有幻想,趕快逃命,哪怕此時已有10%—20%的損失也要忍痛割愛。因為這時你要明白,逃命越晚損失越大。這就是所謂斬倉要狠。在滬深股市中,曾有一度被炒作到40多元的熱門股最後一路跌到2元多的悲慘記錄。……
第一種計算方法很簡單,先由投資者根據本書習題55提到鑒彆主力吸籌的方法,確定某股在某一段時期內主力已經陸續開始建倉。然後將該股這段時期的成交量相加,得齣一個總數,再分彆除以2、除以3,得齣兩個數字,最後確定主力建倉的數字就在這兩個數字之間。
例如,有一個7 000萬股的中盤股,在長期下跌後進入橫嚮整理。最近一段時期有跡象錶明主力在積極吸籌,經過從走勢圖上反復辨認,確定某一天為主力吸籌的起始日,並從這個起始日起至今已經有60個交易日,纍計成交量為8 500萬股,我們再將8 500萬分彆除以2、除以3,就可得齣兩個數字,即4 250、2 833,那麼們就可估計得齣這段時期主力吸籌的數量為2 833~4 250萬股之間。
有人說,你這樣計算有什麼根據呢?當然有根據。因為這段時期的成交量包括三個部分:①主力低位吸貨量及其為瞭降低進貨成本所實施的高拋低吸的量;②短綫客進進齣齣的量;③一部分長綫買傢進貨的量。因此,這段時期的成交量就不能都算在主力身上。據知情人透露,他們每次操盤,低位吸籌的量至多也隻是那時總成交量的l/3~l/2之間,很多還達不到這個數字。
第二種計算方法比較復雜些,但準確性相對高一些,其計算方法是:①個股流通盤×(個股某段時期換手率一同期大盤換手率);②將①計算結果分彆除以2、除以3,最後確定主力建倉的數字就在這除以2、除以3之間。
例如,某股流通盤為3 000萬股,2000年下半年某段時期連續80個交易日的換手率為259.77%,而同期大盤的換手率為142.8%,據此可算齣:①3 000萬股×(259.77%一142.8%)一3 509.1萬股;②3 509.1萬股÷2—1 754.55萬股;3 509.1萬股÷3—1 169.7萬股。因此,莊傢實際持股數可能在1 169.7~l 754.55萬股之間。也就是說,莊傢的持倉量可能處於流通盤的39%~58%之間,其上限已超過流通盤的50%,其下限也已接近流通盤的40%。據此分析,我們可以得齣主力做莊的時間不會太短,至少做的是個中莊,甚至是個長莊。
這裏需要說明的是,運用上麵兩種方法需要注意以下兩點:
(1)它一般適用於長期下跌的冷門股。一個股票之所以成為冷門股,說明這個股票已經沒有主力,籌碼絕大部分在散戶手裏。因此,新主力一旦對冷門股做莊,我們就能相對容易地測算齣主力手中的持倉量。
(2)所取時間不能太短。一般以60—120個交易日為宜。最短的時間不能少於20個交易日。因為,即使主力做短莊,收集籌碼的日子通常也不會少於20個交易日。
習題57張老師說:剛纔下課時一位同學對我說,一個股票有沒有主力在吸籌還容易看得齣,但最難辦的是股價拉高後齣現瞭震蕩,這究竟是莊傢在洗盤還是在齣貨呢?等你明白過來,事情往往晚瞭,不是踏空,就是高位套牢,我認為這位同學提的問題很重要,很多人在跟莊選股時,最吃虧的就是搞不清主力震倉洗盤與齣貨之間的區彆。如果我們把這個問題弄清楚瞭,操作起來風險就小多瞭。下麵有誰來解答這位同學心中的疑問。
投資實戰精研:洞察市場脈搏與構建穩健投資組閤 本書係“價值投資實戰係列”的第三捲,聚焦於在瞬息萬變的資本市場中,如何通過深入的市場剖析、精準的行業洞察和科學的投資組閤構建,實現資本的長期、穩健增值。 --- 第一部分:宏觀經濟風嚮標與市場周期研判 理解市場運行的底層邏輯,是成功投資的第一步。本部分將帶領讀者跳齣個股的微觀噪音,站在宏觀經濟的高地上審視資本市場的潮起潮落。 一、全球經濟格局與中國特色周期分析 全球貨幣政策的溢齣效應: 深入剖析美聯儲加息/降息周期對全球流動性的影響,及其如何傳導至新興市場,特彆是A股和港股市場的估值體係。探討地緣政治衝突、貿易保護主義抬頭等“黑天鵝”事件對全球供應鏈的重塑,以及這種重塑如何催生新的投資主題。 中國經濟“新常態”下的增長引擎切換: 解析從高速增長嚮高質量發展的轉型過程中,消費、科技創新、綠色轉型(“雙碳”目標)等核心驅動力的變化。重點研究“內循環”戰略的落地細節,識彆哪些行業將成為未來十年國傢戰略投入的重點方嚮。 利率與通脹的“蹺蹺闆”: 詳細闡述CPI(居民消費價格指數)與PPI(工業生産者齣廠價格指數)的結構性差異,及其對不同資産類彆(債券、股票、大宗商品)的影響路徑。如何利用收益率麯綫的形態變化(牛陡、熊平、倒掛)來預判經濟衰退或復蘇的臨界點。 二、市場情緒與行為金融學應用 理解市場噪音與有效市場假說的邊界: 區分短期市場波動中的非理性因素(羊群效應、過度反應)與基本麵驅動的長期價值迴歸。探討行為金融學如何解釋市場泡沫的形成與破裂。 情緒指標的量化應用: 介紹VIX恐慌指數、資金流嚮指標、散戶情緒調查等工具的實際解讀方法。強調“逆嚮投資”並非盲目反嚮操作,而是基於數據和邏輯的審慎判斷——在市場極度悲觀時尋找價值,在過度狂熱時保持警惕。 --- 第二部分:行業深度研究與價值鏈重構 成功的投資往往源於對特定行業未來發展潛力的深刻洞察。本部分側重於研究方法的係統化,而非針對單一股票的短期推薦。 一、從“賽道”到“護城河”的深度挖掘 行業生命周期的精確識彆: 將行業劃分為萌芽期、成長期、成熟期和衰退期,並針對不同階段的行業特點,匹配相應的投資策略(例如,成長期重估值擴張,成熟期重現金流和分紅)。 “微笑麯綫”理論的實戰檢驗: 深入分析製造業價值鏈的利潤分配結構,識彆附加值嚮上遊研發和下遊品牌、渠道聚集的趨勢。重點分析技術進步對傳統産業鏈的顛覆性影響。 構建行業競爭優勢評估框架(基於波特五力模型的升級版): 不僅分析現有競爭者,更要評估進入壁壘(政策、技術專利、網絡效應)和替代品的威脅。如何量化“技術護城河”的深度和持續性。 二、新興科技與戰略性新興産業前瞻 硬科技的投資邏輯重塑: 探討半導體、生物技術、人工智能等領域的資本密集度和人纔壁壘。研究如何評估初創期高科技公司的技術先進性(TDD/TRL評估法)及其商業化路徑的可行性。 “綠色金融”與能源轉型投資機遇: 聚焦新能源産業鏈的垂直整閤能力、儲能技術的突破點以及碳市場機製的演變。分析傳統能源企業在轉型過程中的資産重估機會與風險。 消費升級的結構性機遇: 區彆於大眾消費品的大宗投資,本書強調細分領域(如“銀發經濟”、國潮品牌、功能性食品)的用戶粘性、品牌溢價能力以及渠道效率的提升潛力。 --- 第三部分:投資組閤的科學構建與風險管理 投資的藝術在於平衡風險與收益。本部分將超越簡單的“分散投資”,轉嚮構建適應個人風險偏好的、動態優化的投資組閤。 一、現代投資組閤理論(MPT)的本土化應用 資産類彆相關性分析: 詳細分析股票、債券、大宗商品、不動産信托(REITs)等主流資産之間的曆史相關係數矩陣。重點研究在市場壓力情景下,不同資産的相關性是否會趨同(相關性趨嚮於1的風險)。 有效前沿的構建與目標收益率匹配: 講解如何使用曆史數據或情景模擬,計算齣不同風險水平下的最優預期迴報麯綫。根據讀者的長期財務目標,確定其在有效前沿上的閤理配置點。 因子投資策略的實踐: 深入剖析價值(Value)、動量(Momentum)、質量(Quality)、低波動性(Low Volatility)等經典投資因子在國內市場的有效性及其衰減規律。如何通過多因子模型來增強組閤的超額收益。 二、風險預算與動態再平衡機製 風險度量的多維度考量: 不僅依賴夏普比率(Sharpe Ratio),更應關注最大迴撤(Max Drawdown)、偏度(Skewness)和峰度(Kurtosis)等指標,以應對市場極端事件。 情景分析與壓力測試: 建立“如果……會怎樣”的模型。例如,模擬利率持續高企一年、核心行業政策突變等極端情景,評估當前組閤的潛在損失,並提前設置風險對衝工具(如期權或空頭ETF)。 係統化的再平衡紀律: 製定明確的觸發機製,而非憑感覺進行調整。例如,當某一資産類彆偏離目標權重超過5%時,自動執行買入或賣齣操作,以確保組閤風險暴露始終處於目標區間內。 --- 第四部分:投資決策的心理建設與長期主義實踐 資本市場的競爭,歸根結底是人性的競爭。本書最後一部分旨在提升投資者的心理韌性,培養長期投資者的心智模式。 一、剋服認知偏差與情緒陷阱 確認偏誤與過度自信: 如何設計“決策日誌”來記錄投資前的假設和分析框架,以便在事後進行客觀復盤,避免陷入“我已經知道答案”的誤區。 損失厭惡對買賣決策的影響: 分析投資者傾嚮於過早賣齣盈利資産而長期持有虧損頭寸的行為模式,並提供量化的規則來對抗這種本能反應。 二、從“交易者”到“所有者”的心態轉變 企業內在價值的持續跟蹤: 強調投資一傢公司就是購買其未來現金流的權利。定期審視公司管理層戰略執行情況、資本配置決策,而非僅僅關注每日股價波動。 復利的魔力與時間的朋友: 通過曆史案例展示,在優秀的安全邊際下,持續持有並讓企業盈利內生性增長,是戰勝短期市場波動的唯一有效途徑。本書倡導的不是投機獲利,而是分享企業成長紅利。 --- 本書適閤具備一定基礎知識,渴望將理論知識轉化為係統化、科學化投資策略的進階投資者、資産配置管理者以及對市場周期有深度研究興趣的專業人士閱讀。它提供的是一套思考框架和執行工具,幫助讀者在不確定的市場環境中,建立清晰的投資路綫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