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輯推薦
1.屬於重點項目
《“一帶一路”國傢稅製研究》為經濟管理齣版社中國“一帶一路”文庫中的“一帶一路”國傢稅收研究係列中的第1本。
2.涉及63個國傢,內容十分完整
《“一帶一路”國傢稅製研究》圍繞“一帶一路”國傢的稅製情況進行簡要介紹,總共涉及63個國傢和地區,橫跨東盟、東亞、西亞、南亞、中亞、獨聯體、以及中東歐的相關稅製。其主要內容包括每個國傢的稅製概況、現行主要稅種和主要稅收優惠政策。
3.切閤“一帶一路”主題,實踐性很強
《“一帶一路”國傢稅製研究》對各個國傢的主要稅收優惠政策方麵的介紹,內容涵蓋各個國傢對於本國以及他國進行投資和交易的相關稅收優惠政策,有利於“走齣去”企業對擬投資的“一帶一路”國傢稅製進行瞭解。
內容簡介
《“一帶一路”國傢稅製研究》服務於國傢政策的需要,通過收集相關信息,梳理和總結齣關於“一帶一路”相關國傢的稅收政策情況,以期為我國企業的國際貿易活動、國際投資活動提供科學依據和決策參考。
《“一帶一路”國傢稅製研究》圍繞“一帶一路”國傢稅製情況的介紹,總共涉及63個國傢和地區,橫跨東盟、東亞、西亞、南亞、中亞、獨聯體、以及中東歐的相關稅製。從編排體例上,《“一帶一路”國傢稅製研究》將每一個國傢的稅製情況介紹作為單獨一章,從較為常見和重要的稅種開始依次介紹(如企業所得稅、個人所得稅、增值稅等),同時針對個彆國傢所特有的稅種也做齣瞭介紹。如有稅收優惠政策的國傢在該章最後部分針對稅收優惠政策做齣瞭相關說明。
作者簡介
杜劍,1976年齣生,四川峨邊人,貴州財經大學會計學院教授,中國財政科學研究院博士後,碩士生導師,貴州財經大學國際學院副院長,全國首批稅務領軍人纔培養對象,中組部“西部之光”訪問學者,貴州省第四批高校哲學社會科學學術帶頭人(會計學),2007年8月-2008年2月獲奬學金赴荷蘭萊頓大學ITC(國際稅法中心)留學,2012年1月-6月赴美國北阿拉巴馬大學訪學。全球特許管理會計師(CGMA)、中國稅務師、中國房地産估價師。研究方嚮:財務管理與稅收籌劃。主持並完成國傢哲學社會科學基金項目1項,省級課題1項,作為主研人員參與國傢哲學社會科學基金項目、教育部人文社科項目各2項,參與省級課題多項,主持或參與政府及企業橫嚮課題多項,獲省部級學術奬勵2次。齣版專著2部,主編國傢“十二五”、“十三五”指定財務管理係列教材2部,閤作撰寫著作1部。在《稅務研究》、《統計與決策》、《貴州財經大學學報》、《會計之友》、《財會通訊》等CSSCI及北大核心期刊發錶論文30餘篇。
楊楊,1980年生,貴州惠水人。西南財經大學博士(稅收學),中國社會科學院財經戰略研究院博士後。貴州財經大學三級教授,博導,中組部“西部之光”訪問學者,貴州省委辦公廳決策谘詢智庫專傢,貴州省第四批高校哲學社會科學學術帶頭人(經濟學)。近五年來在《稅務研究》、《稅務與經濟》、《中國稅務報》等專業期刊、報紙發錶論文20餘篇,主持並完成國傢社科基金一項,主持並完成省部級課題多項,齣版專著兩部,獲省部級奬勵兩次。
目錄
第一章 濛古國 / 001
第二章 新加坡 / 005
第三章 馬來西亞 / 009
第四章 印度尼西亞 / 017
第五章 緬甸 / 023
第六章 老撾 / 031
第七章 柬埔寨 / 036
第八章 越南 / 040
第九章 文萊 / 049
第十章 菲律賓 / 052
第十一章 泰國 / 057
第十二章 阿拉伯聯閤酋長國 / 064
第十三章 卡塔爾 / 067
第十四章 科威特 / 070
第十五章 巴林 / 072
第十六章 希臘 / 074
第十七章 塞浦路斯 / 079
第十八章 埃及 / 083
第十九章 印度 / 089
第二十章 巴基斯坦 / 097
第二十一章 孟加拉國 / 102
第二十二章 阿富汗 / 106
第二十三章 白俄羅斯 / 111
第二十四章 格魯吉亞 / 118
第二十五章 阿塞拜疆 / 121
第二十六章 亞美尼亞 / 124
第二十七章 摩爾多瓦 / 127
第二十八章 波蘭 / 131
第二十九章 立陶宛 / 135
第三十章 愛沙尼亞 / 138
第三十一章 拉脫維亞 / 142
第三十二章 捷剋 / 145
第三十三章 斯洛伐剋 / 151
第三十四章 斯裏蘭卡 / 157
第三十五章 馬爾代夫 / 161
第三十六章 尼泊爾 / 164
第三十七章 哈薩剋斯坦 / 171
第三十八章 烏茲彆剋斯坦 / 175
第三十九章 土庫曼斯坦 / 179
第四十章 塔吉剋斯坦 / 184
第四十一章 吉爾吉斯斯坦 / 187
第四十二章 俄羅斯 / 189
第四十三章 烏剋蘭 / 192
第四十四章 匈牙利 / 197
第四十五章 斯洛文尼亞 / 207
第四十六章 剋羅地亞 / 216
第四十七章 波黑 / 222
第四十八章 黑山 / 230
第四十九章 塞爾維亞 / 232
第五十章 阿爾巴尼亞 / 239
第五十一章 羅馬尼亞 / 245
第五十二章 保加利亞 / 256
第五十三章 馬其頓 / 273
第五十四章 伊朗 / 278
第五十五章 伊拉剋 / 282
第五十六章 土耳其 / 285
第五十七章 敘利亞 / 291
第五十八章 約旦 / 293
第五十九章 黎巴嫩 / 296
第六十章 以色列 / 300
第六十一章 巴勒斯坦 / 303
第六十二章 沙特阿拉伯 / 305
第六十三章 也門 / 307
第六十四章 阿曼 / 311
前言/序言
近年來,“一帶一路”作為國際熱門話題受到瞭全國人民和全世界許多國傢的廣泛關注。絲綢之路是一條聯結東西方文明的和平之路,是一條吸取世界精華的文明之路,是一條促進世界各國發展的繁榮之路,是一條增進各國溝通往來的友誼之路。自2013年習近平主席提齣“以創新的閤作模式,共同建設絲綢之路經濟帶”和“共建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的倡議,便得到相關各方的積極響應並成為廣泛共識。
在這種良好的國際環境背景下,中國必須抓住這個有利時機,盡快完善和發展“走齣去”戰略,進一步提升我國外貿産業結構和水平,促進我國和世界各國經濟的共同繁榮。為實現這一目標需要對“一帶一路”國傢各種政治經濟法律環境進行瞭解,其中重要的一環便是瞭解相關“一帶一路”各國相關稅製。稅收是一個國傢政府財政收入的主要來源和調控市場經濟的重要手段,瞭解所在國的稅收製度能夠更好地為經濟活動提供有力的保障。我國國際貿易活動、國際投資活動順利開展的前提之一,就是必須瞭解和遵守所在國應稅商業活動的稅收政策。因此,本書服務於國傢政策的需要,通過收集相關信息,梳理和總結齣關於“一帶一路”相關國傢的稅收政策情況,以期為我國企業的國際貿易活動、國際投資活動提供科學依據和決策參考。
本書圍繞“一帶一路”國傢稅製情況的介紹,總共涉及63個國傢和地區,橫跨東盟、東亞、西亞、南亞、中亞、獨聯體、以及中東歐的相關稅製。從編排體例上,本書將每一個國傢的稅製情況介紹作為單獨一章,從較為常見和重要的稅種開始依次介紹(如企業所得稅、個人所得稅、增值稅等),同時針對個彆國傢所特有的稅種也做齣瞭介紹。如有稅收優惠政策的國傢在該章最後部分針對稅收優惠政策做齣瞭相關說明。全書編著順序明瞭、邏輯清晰,旨在為使用者的查閱帶來便利。
由於各國稅製變動的時間效應和所搜集信息的可靠性問題,編者在有限的時間裏完成此書,有謬誤之處懇請各位專傢學者批評指正。
《全球化浪潮下的稅製演變與治理創新:基於國際經驗的比較分析》 圖書簡介 在當前全球化深入發展與經濟格局深刻變革的時代背景下,各國稅製作為國傢宏觀經濟治理的基石,正麵臨前所未有的復雜挑戰與轉型壓力。本書聚焦於全球視野下的稅製演變趨勢、核心改革動嚮以及跨國治理的最新實踐,旨在為政策製定者、稅務專業人士以及學界研究者提供一套係統化、前瞻性的分析框架與實證洞察。 本書摒棄瞭對特定區域或特定倡議的集中考察,轉而采取宏觀的比較研究視角,深入剖析瞭不同經濟體在應對數字化轉型、氣候變化、跨國資本流動加劇以及社會公平訴求提升等全球性議題時,所采取的稅製調整策略與治理模式創新。全書共分為六大部分,結構嚴謹,邏輯遞進,力求展現稅製在全球化背景下的動態全景圖。 第一部分:全球稅製環境的宏觀變遷與核心驅動力 本部分首先勾勒齣近二十年來全球稅製環境發生的基礎性變化。我們探討瞭全球化進程對傳統屬地或屬人稅製構成的結構性挑戰,特彆關注瞭數字經濟帶來的稅基侵蝕和利潤轉移(BEPS)問題如何重塑國際稅收閤作的必要性。此外,本書詳細分析瞭地緣政治因素、全球最低稅率的推行(如OECD/G20 “雙支柱”方案的進展與影響)對各國稅收主權和競爭力産生的微妙影響。研究強調,技術進步(如大數據、人工智能在稅務徵管中的應用)正成為驅動稅製現代化的關鍵外部變量。本部分的核心不在於描述特定國傢的稅製結構,而在於提煉影響所有國傢稅製設計的全球性“元問題”。 第二部分:增值稅/消費稅的國際實踐與稅基擴大策略 增值稅(VAT)或消費稅作為各國最主要的流轉稅,其設計理念和徵管效率直接關係到財政收入的穩定性和市場透明度。本部分通過對多個主要經濟體(包括發達經濟體與新興市場國傢)的VAT製度進行橫嚮比較,深入剖析瞭各國在擴大稅基、優化稅率結構以及應對電子商務交易的復雜性方麵的經驗與教訓。重點討論瞭“原産地”與“目的地”原則在全球化背景下的衝突與調和,以及針對特定消費行為(如數字服務、特定環境産品)徵稅的新嘗試。本書關注的是增值稅作為一種普遍稅種的設計原理,而非某一特定經濟帶的稅收協同機製。 第三部分:企業所得稅改革與全球公平性議題 企業所得稅是國際稅收博弈的主戰場。本部分超越瞭單一國傢層麵的稅率競爭分析,聚焦於全球層麵對“公平稅負”的追求。我們係統梳理瞭各國在引入反避稅措施(如受控外國公司規則CFC、利息扣除限製等)方麵的立法實踐,並對其有效性進行瞭量化評估。此外,對如何平衡吸引外資的“稅收優惠”與維護國內稅基的“稅收公平”之間的張力進行瞭深入的理論探討。研究強調,全球稅製改革的核心矛盾在於如何在維護國傢稅收管轄權的同時,構建一個更具可預測性和透明度的跨國稅收環境。 第四部分:環境稅與可持續發展目標下的財政工具創新 氣候變化和可持續發展已成為全球治理的緊迫議題,環境稅種(如碳稅、能源稅、汙染費)正日益被視為實現環境目標的重要市場化工具。本部分考察瞭全球範圍內環境稅的種類、稅率設定機製及其對産業結構調整的激勵效應。我們比較瞭不同國傢將碳定價機製(如碳排放交易體係ETS與碳稅)相融閤的模式,並分析瞭這些新稅種在實踐中可能引發的社會公平問題(如對低收入群體的衝擊)以及相應的補償機製設計。本書旨在展示稅收工具在引導經濟綠色轉型中的前沿應用,而非特定區域在綠色金融方麵的閤作進展。 第五部分:財富分配與個人所得稅的國際調整 麵對全球貧富差距擴大的趨勢,個人所得稅製度的纍進性和有效性受到前所未有的審視。本部分比較瞭不同國傢在最高邊際稅率設置、資本利得稅處理、以及財富稅(或遺産稅)製度的存廢與重塑。重點分析瞭如何通過稅製設計來調節收入分配,同時避免人纔和資本的外流。關於全球最低個人所得稅的討論,以及對高淨值人士跨國避稅行為的監管加強,構成瞭本部分的核心內容。研究側重於稅製如何反映和調節社會對公平的訴求,而非特定區域的財富轉移現象。 第六部分:稅收徵管的數字化轉型與國際閤作前沿 現代稅收治理的效率越來越依賴於技術革新。本部分探討瞭各國稅務機關在運用大數據、人工智能進行風險評估、自動化審計以及提升納稅人服務方麵的最新實踐。同時,本書深入分析瞭各國在信息自動交換、共同申報準則(CRS)實施過程中遇到的挑戰與應對策略。本書關注的重點是全球範圍內稅務信息互聯互通的機製構建,以及如何在數字化環境下保障納稅人權利與數據安全,為構建一個高效、透明的全球稅務治理體係提供技術與製度層麵的前瞻性思考。 本書特色: 本書的價值在於其純粹的比較性和前瞻性。它不側重於單一經濟集團的內部協調或某一特定區域的貿易稅收安排,而是將全球各國視為一個相互作用的係統,分析共同的趨勢、共享的挑戰以及普適性的治理方案。通過詳實的國際案例對比和嚴謹的理論分析,本書力求超越碎片化的政策研究,為理解未來全球稅製格局的走嚮提供一份權威的參考指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