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品特色
编辑推荐
东野圭吾出道25周年珍藏作品,案件可以破解,解不开的是人生的迷局。如果《秘密》《新参者》让您意犹未尽,请一定别错过《那时的某人》。本书特别收录作者后记,追忆名作背后不为人知的创意来源。书中《REIKO和玲子》《再生魔术的女人》《二十年后的约定》被改编为剧集收入日本富士电视台推理悬疑剧《东野圭吾·悬疑故事》。
内容简介
东野圭吾中短篇小说集,作者出道25年珍藏作品首次结集出版。八个故事涵盖了东野不同时期的创作风格,篇篇精巧,各具特色。女律师好心收留了一个雨夜迷路的失忆少女,却在少女的随身手帕里发现了一把带血的匕首;车祸中幸存的女儿,苏醒后居然附上了妻子的灵魂;一对夫妇幸运领养了一个刚出生的婴儿,婴儿天使般的面孔后却隐藏了一个悲凉的复仇计划……
作者简介
东野圭吾,日本著名作家,曾获直木奖、吉川英治文学奖、江户川乱步奖、日本推理作家协会奖等重要奖项。 毕业于大阪府立大学工学部电气工学科,曾做过电气工程师。1985年以《放学后》初涉文坛,获第31届江户川乱步奖,随即开始专职写作。1999年,《秘密》获第52届日本推理作家协会奖。此后,《白夜行》、《单恋》、《信》、《幻夜》多次入围直木奖。2006年,《嫌疑人X的献身》荣获134届直木奖、第6届本格推理小说大奖及当年年度三大推理小说排行榜的首位,创造了日本推理文坛近年来难得一见的奇迹。2009年,《新参者》获 “这本推理小说了不起!”、“周刊文春推理小说BEST10” 两大推理榜年度冠军。
目录
谜团重重
REIKO和玲子
再生魔术的女人
再见,爸爸
名侦探退场
母老虎
我想睡,不想死
二十年后的约定
后记
精彩书摘
《那时的某人》:
二十五米的泳池,来回游了八次之后,动作果然越来越费劲了。一向引以为傲的纤细的身体,从泳池中出来的那一刻,却感觉有体重的三倍那么重。津田弥生摘下泳帽,坐在泳池边上的椅子上。游泳馆有远红外线供暖设施,因此尽管是十二月,身体却一点儿都不觉得冷。
这时,游泳馆的工作人员,一个穿着半袖衫的年轻男子笑容满面地走过来。
“辛苦了!我去给您拿点饮料吧?”“谢谢,不用了。”弥生笑着拒绝了他的好意。
刚入会时,听说这里的饮料是免费的,觉得不喝点太吃亏,结果喝了很多并不喜欢的。现在她知道那么做不太明智了。
弥生擦干身体,看了一眼墙上的钟。都已经下午六点十八分了。
真过分啊,迟到这么久。他最近好像有点得意忘形啊——弥生噘着嘴,悻悻地用毛巾擦着头发。
她等的,是她的恋人北泽孝典。虽说是恋人,并没有订婚什么的。反正,她不是很了解孝典。她只知道,孝典曾经想要成为专业的高尔夫球员,现在在这个体育俱乐部里的高尔夫俱乐部工作。
实际上,弥生能加入这个高级俱乐部,也是靠孝典介绍。每次两人约会,也都是约在这个游泳池旁边见面。
说实在的,弥生这个人没有时间观念。和男人的约会,几乎都迟到。要说全部也不过分。如果男的因为这事生气,那就分手,男人多的是。
但是,今天迟到的竟然是孝典。这种事还是第一次。
“那你来接我嘛……啊?法拉利拿去修了?……讨厌,别开那种廉价的车来接我!被别人看到怎么办!”旁边传来很大的说话声。转过头一看,一个女人穿着花哨的泳衣,很神气的样子,手拿一个长方形、像盒子一样的东西。那是最近人们都在谈论的手机。
“……哦,那个宝马啊,那还说得过去。对了,餐厅你已经预约好了吧?……又吃意大利菜啊?换法国餐厅吧。……我不管,你自己想办法。对了,吃饭前我要顺便去一趟香奈儿……对,之前预订的已经到了。好啦,就这样吧。”打完电话的女人,可能是感觉到有人在看她,于是朝弥生这边看了一眼,嘴角一丝意味深长的笑。那表情似乎是说,羡慕吧?弥生不屑地移开视线。有什么了不起的,手机什么的多麻烦!我就算不拿手机,男人也会想方设法联系到我,根本无所谓!虽然弥生在心里努力逞强,但是也不可否认有点羡慕那个女人。有个手机也挺好的,她心想,要是有人送我一个就好了,如果现在有个手机的话,就能马上联系到孝典了i六点半了,弥生从椅子上站起来。等男人足足等了三十分钟,还是头一遭呢。自尊心不允许她再等下去了。
淋完浴,换好衣服,弥生又看了一眼泳池边,还是没看见孝典的身影。
弥生乘电梯上了大厦的最顶层。孝典工作的高尔夫俱乐部就在这里。弥生打算不见他,只留一张纸条给他,然后就回家。纸条上写的是“你该给脖子上挂一个钟了!”但是,前台女接待的回答令她很意外。
“今天北泽先生没来上班。好像是休假,但是没有任何联络……”“休假?”弥生很奇怪,没听他说过这事。
跟女接待道过谢后,弥生立即用公用电话给北泽的寓所打电话,电话打通了却没人接。弥生开始担心起来。如果是外出的话,他应该会设置成留言电话的。该不会是遇到了什么事故吧?从体育俱乐部大厦出来后,弥生前往孝典位于广尾的寓所。那是一座三十层高的大楼,一楼的大厅比酒店还要气派。弥生去过几次他家,也有他家的钥匙。
虽然弥生有一种不祥的预感,但是也没那么担心。也许他有什么急事,所以没法去上班,把约会的事情也忘得一干二净了吧。所以,去孝典的家,与其说是去了解情况,不如说是为了留那封信给他。信的内容当然是委婉地提出分手。弥生写这封信,不是为了控制他,而是真的想分手了。并不是因为今天的迟到,只不过是借此机会,把一直以来的想法付诸行动罢了。弥生总觉得他不适合自己,再说他好像也没钱,差不多该结束这段关系了。结婚就更别提了。结婚的话,最好是医生或者飞行员。就算是上班族,也得是证券公司或广告代理商。妈妈希望是公务员,但是世道已经变了。弥生的叔叔在政府部门工作了二十多年,奖金还没有今年刚参加工作的弟弟多。
当初和孝典交往,完全是为了免费跟他学高尔夫。不过,下次还是找个真正的高尔夫球员吧。所以还是写封信果断地提出分手比较好。顺便把钥匙也还给他吧。
……
《那时的某人》 序章:时光的剪影,记忆的低语 翻开这本《那时的某人》,你不是在阅读故事,而是在穿越。穿越那些被岁月打磨得模糊却又异常鲜活的片段,穿越那些不曾真正远去、却又早已被淹没在日常琐碎中的情感。这里没有跌宕起伏的情节,没有呼之欲出的惊天秘密,只有如潮水般温柔涌来的、关于“那时”与“某人”的细碎回响。 “那时”,是一个宽泛而又精准的定位。它可以是孩童时期,阳光透过窗棂洒下斑驳的光影,手中握着一颗弹珠,世界简单而纯粹;它可以是少年时代,青涩的心事在雨丝中悄悄滋长,第一次心动羞涩而笨拙;它可以是青年时期,对未来充满憧憬与迷茫,在选择与失去中摸索人生的方向;它甚至可以是某个被遗忘的午后,一次偶然的邂逅,一个微不足道的承诺,却在那一刻,被赋予了不朽的意义。 “某人”,同样是一个充满想象空间的词语。他/她可以是那个曾照亮你青春的恋人,也可以是那个在你跌倒时伸出援手的朋友,还可以是那个让你教会你成长却又匆匆离开的陌生人,更可以是那个沉默着却一直在你身边的家人。他/她,是时光长河中,那些与你发生过深刻连接的生命个体,是构成你生命画卷中,不可或缺的一抹色彩。 《那时的某人》并非一部小说,也不是一部回忆录,它更像是一本散落着时光碎片的集子,每一片都折射出一段过往,每一次折射,都牵引出一份情感。它关乎告别,但告别并非是彻底的遗忘;它关乎错过,但错过并非是永恒的遗憾;它关乎成长,但成长往往伴随着疼痛;它关乎爱,但爱有太多种形态,不一定轰轰烈烈,有时只是润物无声。 第一章:童年,无忧的微光 还记得吗?那个夏天,蝉鸣声此起彼伏,我们在巷口追逐着一只扑腾翅膀的蝴蝶,笑声在空气中回荡。那些用泥巴捏成的城堡,那些用树叶编成的花环,那些在星空下许下的天真愿望,都曾是我们世界里最宏伟的建筑,最珍贵的宝藏。那时,“某人”也许是那个分享你一块糖果的小伙伴,是那个在你摔倒时,笨拙地扶你起来的兄长,是那个在你被欺负时,却不发一语默默站在你身边的身影。他们的存在,如同童年夜空中最明亮的星星,即使长大后,我们渐渐遗忘了它们的具体光芒,但那份温暖,却深深地烙印在灵魂的最深处,成为我们面对黑暗时,一抹微弱却坚定的光。 第二章:青春,悸动的涟漪 汗水浸湿的运动衫,书本里藏着的纸条,操场上偷偷瞥见的眼神,耳机里循环播放的歌。青春,是一场盛大的告白,也是一次无声的告别。那时,“某人”可能是那个让你心跳加速、却不敢说出口的少年,是那个在你烦恼时,耐心倾听并给予安慰的少女,是那个用犀利的言语却藏着善意的老师,是那个一起为了梦想奋斗、又在毕业季挥手告别的同学。他们的笑容,他们的皱眉,他们的鼓励,他们的嘲讽,都如同青春画卷上浓墨重彩的一笔,勾勒出我们对世界的最初认知,对情感的第一次试探。那些青涩的悸动,那些傻气的勇敢,那些不计后果的冲动,都在“那时”的“某人”身上,留下了无法磨灭的印记。 第三章:成长,岔路口的徘徊 告别了象牙塔,我们站在了人生的岔路口。第一次独自面对生活的风雨,第一次品尝到选择的重量,第一次懂得什么叫无奈与妥协。那时,“某人”可能是那个在你最迷茫时,给你指引方向的前辈,是那个在你最失意时,默默陪伴、给予力量的爱人,是那个在你犹豫不决时,大胆迈出一步、给你勇气的陌生人,是那个教会你责任、让你懂得担当的家人。他们的出现,也许只是短暂的交集,却在人生的轨迹中,留下了深刻的痕迹。他们是你成长的垫脚石,是你前行的动力,是你对未来的期许,也是你对过往的怀念。 第四章:离别,风中的低语 聚散终有时,人海茫茫,我们总会在某个时刻,与一些人渐行渐远。也许是一场无声的道别,也许是一次再无联系的错过,也许是阴阳两隔的无奈。那时,“某人”可能是那个曾经无话不谈的朋友,后来却因为生活而疏于联系;是那个曾经许下诺言的爱人,后来却因为现实而无法同行;是那个曾经给予你温暖的陌生人,后来却消失在茫茫人海;是那个曾经陪伴你走过人生重要阶段的亲人,后来却永远地离开了你的世界。离别,是成长的必修课,它让我们懂得珍惜,也让我们学会释怀。那些曾经的声音,那些曾经的笑容,那些曾经的拥抱,都化作了风中的低语,在岁月的长河中,一遍遍地回响。 第五章:回响,记忆的角落 我们以为早已遗忘,却在某个不经意的瞬间,被重新唤醒。也许是一首熟悉的旋律,也许是一本旧相册,也许是街角的一家小店,也许是某个相似的背影。那些“那时的某人”,并没有真正消失,他们只是静静地藏在了记忆的角落,等待着一个契机,重新回到我们的视野。他们是我们生命中的符号,是我们情感的坐标,是我们认识自己、理解世界的镜子。他们让我们明白,生命是一个不断累积的过程,每一个遇见,每一次别离,每一次微笑,每一次哭泣,都成为了我们生命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结语:致敬,那些逝去的年华与生命 《那时的某人》没有答案,它只是一个邀请,邀请你走进那些被时光雕刻的场景,去感受那些被岁月沉淀的情感。它不是为了让你沉溺于过去,而是为了让你更好地理解现在,也更好地走向未来。因为,那些“那时的某人”,他们塑造了今天的你,也将在你的生命中,留下永恒的回响。 翻过最后一页,请允许我向所有在你的生命中留下痕迹的“某人”,致以最真挚的敬意。感谢他们,让你的生命,如此丰盈;感谢他们,让你的回忆,如此动人。 这,就是《那时的某人》。一本关于遇见,关于错过,关于怀念,关于成长的书。它没有故事,却处处是故事;它没有结局,却处处是结局。它等待着,与你一起,共鸣那些,关于“那时”的,关于“某人”的,所有细微而深刻的情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