视频编码全角度详解:AVS China、H.264/MPEG-4 PART10、HEVC、VP6、DIRAC、VC-1

视频编码全角度详解:AVS China、H.264/MPEG-4 PART10、HEVC、VP6、DIRAC、VC-1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K.R.Rao 著,刘雪冬,刘雪莲,撒继铭 译
图书标签:
  • 视频编码
  • AVS
  • H
  • 264
  • HEVC
  • VP6
  • DIRAC
  • VC-1
  • 多媒体
  • 图像处理
  • 通信工程
  • 数字视频
想要找书就要到 静流书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出版社: 机械工业出版社
ISBN:9787111568261
版次:1
商品编码:12152563
品牌:机工出版
包装:精装
开本:16开
出版时间:2017-08-01
用纸:胶版纸
页数:392

具体描述

编辑推荐

适读人群 :计算机图形学专业人士,视频编码程序员,高校师生
当我们在观看各种网上视频、高清有线电视,都离不开背后的视频编码标准,现在市面上的关于多媒体图像处理的图书中,很多都是针对某一种编码标准的详细解读和教程,但是还没有一本将世界上使用的所有视频格式进行全面横向解读和评测的图书,在这一点上,《视频编码全角度详解》
是非常有特色的。本书囊括H.120、H.261、MPEG-1、MPEG-2/H.262、H.263系列、MPEG-4、VP6、Dirac、VC-1、H.264/MPEG-4第10部分、H.265/HEVC和我国的AVS China等从人类进入信息时代至今的主要视频编码标准,以及标准之间的转码问题。本书重点阐述了标准内在的基本功能、工具、技术和操作,涉及的内容之广是同类书罕有的。《视频编码全角度详解》在这个意义上,具有非常高的参考价值和研究意义。

内容简介

随着多媒体时代的到来以及移动互联网的发展,人们在对于视频的质量要求越来越高的同时,也期望视频传输具有更快的速度。而传输系统和存储系统则要求视频格式乃至码流语法尽可能统一。这两方面的客观要求就是,要对视频数据进行压缩;压缩要实现标准化。视频编码标准应运而生。K. R. Rao、D. N. Kim和J. J. Hwang合著的本书囊括H.120、H.261、MPEG-1、MPEG-2/H.262、H.263系列、MPEG-4、VP6、Dirac、VC-1、H.264/MPEG-4第10部分、H.265/HEVC和我国的AVS China等从人类进入信息时代至今的主要视频编码标准,以及标准之间的转码问题。本书重点阐述了标准内在的基本功能、工具、技术和操作,涉及的内容之广是同类书罕有的。
本书颇具特色,也是有价值的部分是提供了大量的研究专题,尤其是那些具有前瞻性的尝试和质疑。相信广大读者在充分吸取本书的滋养、挖掘所列专题这一“富矿”之后,对于研究内容的确定是大有裨益的。此外,本书还提供了篇幅可观的附录,其中包含了与专题研究相关的实验数据结果,可作为广大读者自行研究的参考。

目录

译者序
原书序
致谢
缩略语
第1章 引言
摘要
1.1 流行的视频和音频标准
1.2 视频的数字表示
1.3 视频编解码的基本结构
1.4 视频编解码性能比较的衡量标准
1.5 音频的数字表示
1.6 感知音频编码的基本结构
1.7 音频编解码的性能比较测度
1.8 总结

第2章 视频编码标准和视频格式
摘要
2.1 前言
2.2 复杂度的降低
2.3 视频编码标准
2.4 MPEG和H.26x
2.4.1 H.120
2.4.2 H.261
2.4.3 MPEG-1
2.4.4 H.262/MPEG-2
2.4.5 H.263, H.263+ 和H.263++
2.4.6 MPEG-4
2.4.7 H.264/MPEG-4第10部分/AVC
2.4.8 H.265/HEVC
2.5 视频格式和质量
2.5.1 帧与场
2.5.2 颜色空间
2.5.2.1 YCbCr采样格式
2.5.3 视频格式
2.5.4 质量
2.5.4.1 峰值信噪比
2.5.4.2 SSIM
2.6 总结

第3章 AVS China
摘要
3.1 AVS China
3.2 AVS China档次和级别
3.2.1 AVS-video 的基准档次
3.2.2 AVS-video基本档次
3.2.3 AVS-Video伸展档次
3.2.4 AVS-Video 加强档次
3.3 AVS使用的数据格式
3.3.1 AVS视频分层结构
3.3.1.1 序列
3.3.1.2 图像
3.3.1.3 分片
3.3.1.4 宏块
3.3.1.5 块
3.4 AVS视频编码器
3.4.1 编码过程概述
3.4.2 AVS视频编码器用到的编码工具
3.4.2.1 变换
3.4.2.2 量化与扫描
3.4.2.3 熵编码
3.4.2.4 去块效应滤波器
3.4.2.5 模式判决
3.4.2.6 帧内预测
3.4.2.7 帧间预测
3.5 AVS视频解码器
3.6 AVS 视频比特流
3.6.1 起始码
3.6.2 起始码值
3.6.2.1 视频_编辑_码
3.6.2.2 视频_序列_终止_码
3.6.2.3 视频_序列_起始_码
3.6.2.4 扩展起始码
3.6.2.5 用户数据起始码
3.6.2.6 I帧起始码
3.6.2.7 PB帧起始码
3.6.2.8 分片起始码
3.6.3 帧编码类型
3.7 AVS视频流的NAL单元
3.7.1 AVS视频流NAL单元的映射
3.7.2 NAL单元首部描述
3.7.2.1 禁用的零比特或禁用比特
3.7.2.2 nal_ref_idc 或NAL参考ID
3.7.2.3 nal_unit_type 或NAL单元类型
3.7.2.4 RBSP字节
3.7.2.5 NAL单元定界符
3.8 AVS-M简介(AVS第7部分)
3.8.1 AVS-M的数据结构[A74]
3.8.1.1 编码的视频序列[A74]
3.8.1.2 帧[A74]
3.8.1.3 分片
3.8.1.4 宏块
3.8.2 AVS-M的体现
3.8.3 基本档次的多个级别
3.9 块模式预测模式
3.9.1 帧内预测
3.9.2 帧间预测
3.9.3 跳跃模式预测
3.9.4 率失真优化
3.10 变换、量化和熵编码
3.10.1 变换
3.10.2 量化
3.10.3 熵编码
3.10.4 简化的去块效应滤波器
3.11 AVS第1部分:系统[A80]
3.11.1 程序流
3.11.2 运输流
3.12 IEEE AVS
3.12.1 应用
3.12.2 档次和级别
3.12.3 设计特征概述
3.13 总结
3.14 专题

第4章 H.264/MPEG-4高级视频编码
摘要
4.1 概述
4.2 H.264的档次和级别
4.2.1 H.264的档次
4.2.1.1 基本档次
4.2.1.2 主档次
4.2.1.3 扩展档次
4.2.1.4 FRExts修订案定义的高档次
4.2.2 H.264的级别
4.3 H.264编码器
4.4 帧内预测
4.5 帧间预测
4.6 P分片中宏块的帧间预测
4.7 亚像素运动矢量
4.8 变换与量化
4.9 环路去块效应滤波器
4.9.1 滤波器强度
4.10 B分片与自适应加权预测
4.11 熵编码
4.12 H.264解码器
4.13 H.264的一些应用
4.14 总结
4.15 专题

第5章 高效视频编码(HEVC)
摘要
5.1 引言
5.2 视频编码联合协作团队
5.3 HEVC测试模型中编码工具的分析,HM 1.0:帧内预测
5.4 HEVC编码器
5.4.1 帧内预测
5.4.2 变换系数扫描
5.4.3 亮度与色度的分数像素内插
5.4.4 HM1与HEVC草案9编码工具的比较
5.5 扩展到HEVC
5.6 档次和级别
5.7 HEVC编码器的性能和计算复杂度
5.8 HEVC的系统层面集成
5.9 HEVC的无损编码与改进
5.10 总结
5.11 专题

第6章 VP6视频编码标准
摘要
6.1 前言
6.2 与以前的Flash编解码系统MX相比
6.3 VP6算法基础
6.4 VP6的编码档次
6.5 帧类型
6.5.1 黄金帧
6.6 宏块模式
6.6.1 I帧的宏块模式(帧内模式)
6.6.2 P帧的宏块模式(帧间模式与帧内模式)
6.7 最近邻块和近邻块
6.8 运动矢量
6.8.1 编码
6.8.2 预测环路滤波
6.9 分数像素运动补偿的滤波
6.9.1 双线性滤波
6.9.2 双三次滤波
6.10 对于无约束运动矢量的支持
6.11 预测环路滤波
6.12 DCT,扫描顺序和系数牌集合
6.12.1 扫描顺序
6.12.1.1 默认扫描顺序
6.12.1.2 自定义扫描顺序
6.12.2 DCT编码与系数牌集合
6.12.2.1 直流预测
6.12.2.2 系数牌集合
6.12.2.3 直流解码
6.12.2.4 交流解码
6.12.2.5 交流系数的算术和霍夫曼解码
6.12.2.6 解码零游程
6.13 量化
6.14 熵编码
6.14.1 上下文信息的利用
6.14.2 霍夫曼编码器
6.14.3 BoolCoder
6.15 VP6编码概述
6.16 VP6的编码性能 [P7]
6.17 VP6黄金帧 [P7]
6.18 背景/前景分割[P7]
6.19 上下文预测的熵编码
6.20 比特流分割 [P7]
6.21 双模式算术与变长编码 [P7]
6.22 自适应亚像素运动估计[P7]
6.23 VP6-E和VP6-S编码器档次 [P7]
6.24 设备端口与硬件实现 [P7]
6.25 总结
6.26 专题

第7章 Dirac视频编解码器与H.264/MPEG-4第10部分的性能分析和对比
摘要
7.1 前言
7.2 Dirac的体系结构
7.2.1 Dirac 编码器
7.2.2 Dirac 解码器
7.3 Dirac中的编码和解码阶段
7.3.1 小波变换
7.3.2 缩放和量化
7.3.3 熵编码
7.3.4 运动估计
7.3.5 运动补偿
7.3.6 解码器
7.4 实现
7.4.1 编码结构概述
7.4.2 编码的简明性和相对速度
7.5 结果
7.5.1 压缩比测试
7.5.2 SSIM测试
7.5.3 PSNR测试
7.6 结论
7.7 未来的研究
7.8 总结
7.9 专题

第8章 VC-1视频编码
摘要
8.1 VC-1的结构
8.2 整数变换编码
8.2.1 逆变换
8.2.2 前向变换
8.2.2.1 Z型扫描
8.2.2.2 量化
8.3 运动估计/补偿
8.3.1 环路滤波器
8.3.2 复杂度
8.3.3 档次和级别
8.4 简单档次
8.4.1 比特流结构
8.4.2 基本档次的帧内压缩
8.4.3 块大小可变的变换规定
8.4.4 重叠变换
8.4.5 每个宏块的4个运动矢量
8.4.6 Y分量的四分之一像素运动补偿
8.5 主档次
8.5.1 CbCr的四分之一像素运动补偿
8.5.2 起始码
8.5.3 扩展的运动矢量
8.5.4 环路滤波器
8.5.5 动态分辨率的改变
8.5.6 B帧
8.5.7 自适应宏块量化
8.5.8 亮度补偿
8.5.9 范围调节
8.6 高级档次
8.6.1 比特流结构
8.6.2 隔行扫描
8.6.3 序列级的用户数据
8.6.4 入口点层
8.6.5 显示元数据
8.7 H.264到VC-1的转码
8.7.1 帧内编码宏块模式映射
8.7.2 帧间编码宏块模式映射方案
8.7.3 运动矢量映射
8.7.4 参考帧
8.7.5 跳过宏块
8.8 VC-1 的传输
8.8.1 传输流中VC-1的数据封装
8.8.2 程序流中的VC-1数据封装
8.9 VC-2视频压缩
8.9.1 前言
8.9.2 范围
8.10 总结
8.11 专题

附录A 关于Dirac、H.264和H.265图像质量的调查研究
A.1 前言
A.2 H.265
A.3 使用SSIM和FSIM的图像质量评价
A.4 结果
A.4.1 使用QCIF序列Foreman的结果
A.4.2 使用CIF序列Foreman的结果
A.4.3 使用QCIF序列Container的结果
A.4.4 使用CIF序列Container的结果
A.5 结论
A.6 专题

附录B AVSNR软件的PSNR平均值
参考文献

附录C 通用图像质量指标与SSIM的比较
C.1 前言
MSE:均方误差 [Q22]
为什么用MSE [Q22]?
MSE有什么问题?[Q22]
使用MSE的隐含假定
主观对客观图像质量测度 [Q15]
C.2 通用的图像质量指标 [Q8]
质量指标的定义
在图像中的应用
C.3 结构相似度指标 [Q13]
C.4 带有失真的图像 [G11]
C.5 测试结果
失真的Lena图像
失真的Goldhill图像
失真的Couple图像
C.6 结论
专题C
图像知觉质量评价指标:结构相似度
C.7 H.264参考软件中关于视频质量测度的JVT文档
摘要
前言
新的失真测度与JM

附录D H.264中模式相关的DCT/DST实现方案
D.1 前言
D.2 参考软件中变换的实现方案
D.3 提出的方案
D.3.1 从帧内预测模式到DCT/DST的映射
D.3.2 获得H.264的DST矩阵
D.3.3 H.264/AVC参考软件中DCT/DST的实现
D.4 BD-PSNR和BD-比特率的计算
D.5 性能分析
D.5.1 WQVGA(416×240)序列的测试结果
WVGA(832×480)序列的测试结果
HD(1,920×1,080)序列的测试结果
高清(1,080×720)序列的测试结果
用于RaceHorse序列DCT/DST不同组合的测试结果
D.6 结论与未来的工作

附录E H.264的实现软件JM,Intel IPP和X264的性能分析与比较
E.1 H.264
E.2 JM软件 [H30]
E.3 X264 [X1]
E.4 Intel IPP [X3]
E.5 JM(17.2) 性能分析
E.6 X264性能分析
E.7 Intel IPP性能分析
E.8 在基本档次、主档次和高档次中JM、X264和Intel IPP软件的SSIM比较
E.9 基本档次、主档次和高档次中JM、X264和Intel IPP软件实现的PSNR对比
E.10 基本档次、主档次和高档次中JM、X264和Intel IPP软件所用编码时间的对比
E.11 基本档次、主档次和高档次中JM、X264和Intel IPP软件实现的压缩比对比
E.12 结论
E.13 未来的工作

附录F基于H.264“只编码I帧”的AIC实现以及与其它静止帧图像编码标准如JPEG、JPEG 2000、JPEG-LS和JPEG-XR的比较
F.1 前言
F.2 高级图像编码
F.3 改进的AIC
编码器
解码器
F.4 H.264标准
H.264/AVC主档次帧内编码
H.264/AVC FRExt高档次帧内编码
F.5 JPEG
F.6 JPEG2000
F.7 JPEG XR
F.8 JPEG-LS
F.9 JPEG-LS 算法
LOCO-I的描述
F.10 主要差别 [AC1, H11, J22, JX3, JL2, JL4]
F.11 评价方法
图像测试序列
编解码器的设置
主观对客观图像质量测度
F.12 结论和未来的工作

附录G 面向高清视频编码的更高阶二维整数余弦变换
G.1 离散余弦变换与视频压缩
G.2 整数余弦变换
G.3 简单的2维16阶ICT
G.4 改进的2维16阶ICT
G.5 基于Loeffler因式分解的二维16阶binDCT
G.6 变换编码增益
G.7 H.264/AVC中的实现方案与性能分析
G.8 AVS-Video的实现方案和性能分析
G.9 结论和未来的工作

附录H H.264编解码器的比较
H.1 比较的任务
测试范围
本次比较的新颖之处
比较规则
测试硬件特性
编解码器要求
开发者可交付成果
有用的链接
深度解析多媒体编码标准:奠定数字视音频传播基石 在数字化浪潮席卷全球的今天,视频内容的爆炸式增长对数据传输、存储和处理提出了前所未有的挑战。而这一切的背后,离不开高效、可靠的视频编码技术。这些技术如同数字世界的“压缩大师”,在保障视频清晰度的同时,将文件大小压缩至可控范围,使得高清甚至超高清视频能够流畅地在互联网上传输,在各种终端设备上播放。本书旨在深入剖析一系列在视频编码领域具有里程碑意义的标准,揭示其核心原理、技术演进脉络以及实际应用中的关键考量,为读者提供一个全面而深刻的理解框架。 一、 编码标准概览:从效率到兼容性的演进 视频编码标准的演进是一个不断追求更高压缩效率、更好画质表现、更广泛兼容性以及更低计算复杂度的过程。从早期的MPEG系列到如今的HEVC(H.265)和AV1,每一次标准的更新都凝聚了无数研究人员的心血,也深刻地改变了数字视音频产业的面貌。 H.264/MPEG-4 AVC (Advanced Video Coding):作为当前应用最广泛的视频编码标准之一,H.264以其出色的压缩性能和良好的兼容性,在互联网视频、蓝光光盘、广播电视等领域占据了主导地位。它在视频编码过程中引入了诸如整数变换、运动补偿、块分割、环路滤波等一系列先进技术,显著提高了压缩效率,同时在计算复杂度与性能之间取得了良好的平衡。本书将详细阐述H.264的编码框架、各模块的功能与实现细节,以及其在不同应用场景下的优化策略。 HEVC (H.265) (High Efficiency Video Coding):作为H.264的下一代标准,HEVC在保持与H.264相似的编码延迟和解码复杂度的情况下,实现了约50%的比特率节省,或同等比特率下更高的画质。HEVC通过引入更大的CTU(Coding Tree Unit)、多角度预测、样本自适应偏移(SAO)等技术,极大地提升了压缩效率,为4K、8K超高清视频的普及奠定了基础。本书将深入探讨HEVC相比H.264在编码工具上的创新,以及其在高分辨率、高帧率视频编码中的优势。 AVS (Audio Video Standard):AVS是中国自主研发的视频编码标准,旨在打破国外专利壁垒,推动中国数字音视频产业的发展。AVS标准在保持良好压缩性能的同时,也注重自主知识产权的构建。本书将对AVS系列标准进行详细介绍,重点分析其与国际主流标准的异同,以及其在国内相关产业中的应用情况。 VP6 (On2 Technologies):VP6是On2 Technologies公司推出的一种高效视频编码格式,以其优秀的性能和相对较低的专利费用,在Flash视频领域得到了广泛应用。尽管目前已经被更先进的标准所取代,但VP6在技术上的许多创新仍然具有参考价值。本书将对其技术特点和历史贡献进行回顾。 VC-1 (Microsoft):VC-1是微软主导开发的视频编码标准,由其WMV (Windows Media Video) 系列编码器发展而来。VC-1在Windows平台和高清DVD(HD-DVD)中曾扮演重要角色,以其良好的硬件支持和性能在一定时期内受到青睐。本书将解析VC-1的技术细节,并探讨其在特定生态系统中的影响力。 Dirac (BBC):Dirac是由英国广播公司(BBC)开发的一种开源视频编码格式,以其灵活性和对高动态范围(HDR)内容的支持而著称。Dirac致力于提供一个无专利障碍的解决方案,并在广播、医学成像等领域得到应用。本书将介绍Dirac的设计理念、技术特点以及其在特定专业领域的应用。 二、 核心编码技术深度解析 要真正理解视频编码标准,深入掌握其背后的核心技术至关重要。本书将围绕以下几个关键技术点展开详尽论述: 变换与量化 (Transform and Quantization):这是视频编码中最核心的压缩环节之一。通过将图像数据从空间域转换到频率域,使得信息更加集中,便于后续的量化和熵编码。我们将详细介绍离散余弦变换(DCT)及其变种,以及不同量化方法的原理和影响。 运动估计与补偿 (Motion Estimation and Compensation):视频序列中的帧与帧之间往往存在大量的相似性,通过检测和描述帧间的运动,可以显著降低编码所需的比特率。本书将深入讲解各种运动估计算法的原理、复杂度与效率,以及如何通过运动补偿技术来预测和补偿帧间残差。 块分割与预测 (Block Partitioning and Prediction):现代视频编码器将图像划分为不同大小的块进行编码,以适应图像内容的变化。同时,像素块可以根据其空间或时间上的相似性进行预测,以减少编码的数据量。我们将探讨不同的块划分策略(如H.264的宏块、HEVC的CTU)以及帧内预测和帧间预测的技术细节。 熵编码 (Entropy Coding):在完成变换、量化和运动补偿等步骤后,编码数据仍然包含冗余。熵编码技术(如霍夫曼编码、算术编码、CAVLC、CABAC等)通过统计数据出现的概率,以更少的比特来表示出现频率较高的数据,实现最后的无损压缩。本书将详细阐述各种熵编码方法的原理、效率以及在不同标准中的具体实现。 环路滤波 (In-loop Filtering):为了提高编码效率和解码端图像质量,编码器会在编码和解码环路中加入滤波操作,以去除编码过程中引入的失真。本书将详细介绍如去块效应滤波器(Deblocking Filter)和样本自适应偏移(SAO)等滤波技术,分析其工作原理和对编码性能的影响。 三、 应用场景与优化策略 理解视频编码标准不仅仅是掌握其技术细节,更在于知晓它们如何在实际应用中发挥作用,以及如何根据不同的场景进行优化。 实时通信与流媒体:在视频会议、在线直播等实时应用中,低延迟和高效率至关重要。本书将分析不同编码标准在延迟和比特率方面的权衡,并探讨相关的编码优化策略,如快速运动搜索、自适应量化等。 存储与归档:对于视频内容的存储和归档,长期的可靠性和最小的文件体积是关键。本书将讨论在保证一定画质的前提下,如何选择最适合的编码标准以最大化存储空间利用率。 内容制作与后期处理:在视频制作流程中,高质量的中间编码格式和高效的导出编码格式同样重要。本书将探讨不同标准在画质损失、编码速度和文件大小上的特点,为内容创作者提供参考。 硬件加速与软件实现:随着硬件技术的发展,越来越多的编码器支持硬件加速,显著提升了编码和解码的速度。本书将简要介绍硬件加速的原理,以及不同标准在硬件实现上的考量。 四、 面临的挑战与未来展望 视频编码技术的发展并非一帆风顺,始终面临着新的挑战和机遇。 更高分辨率与更高帧率:4K、8K甚至更高分辨率以及高帧率(如120fps)视频的普及,对编码效率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新的编码标准(如AV1、VVC)和技术正在不断涌现,以应对这些挑战。 人工智能在视频编码中的应用:机器学习和深度学习技术正在逐步渗透到视频编码的各个环节,例如智能运动预测、内容感知编码、自适应量化等,有望带来更显著的压缩性能提升。 版权与专利问题:视频编码标准涉及大量的专利,这给新技术的推广和应用带来了一定的挑战。开源编码格式(如AV1)的兴起,正是为了缓解这一问题。 新兴应用场景:虚拟现实(VR)、增强现实(AR)、裸眼3D等新兴应用场景,对视频编码提出了新的需求,例如更低的延迟、更宽的视场角、更精细的视差信息处理等。 本书通过对这些重要视频编码标准的系统性梳理和深入剖析,旨在帮助读者建立起一个坚实的理论基础,并能够理解这些技术如何塑造我们今天的数字生活,以及它们在未来数字视音频领域将扮演的关键角色。无论是对视频编码技术感兴趣的研究者、开发者,还是希望深入了解数字媒体背后的原理的行业从业者,都能从中获得宝贵的知识和启发。

用户评价

评分

当我翻开这本书,首先映入眼帘的是其对视频编码基本概念的梳理,这一点非常重要,因为即使是经验丰富的工程师,在面对如此众多且技术细节繁复的标准时,也难免会有些混淆。作者并没有直接跳入各个标准的具体技术细节,而是先搭建了一个坚实的理论基础。从像素到帧,从时间冗余到空间冗余,再到人眼视觉特性在编码中的应用,这些基础知识被清晰地阐述,为后续理解复杂的编码算法打下了良好的基础。特别是关于“冗余”的解释,我感觉作者用了非常形象的比喻,让我一下子就明白了为什么视频编码能够实现如此高的压缩比,而画面质量又不会有太大的损失。这种循序渐进的讲解方式,避免了初学者望而却步的可能,也让有一定基础的读者能够温故知新,重新审视自己对这些基础概念的理解。此外,书中对不同编码标准在历史发展中的演变脉络也进行了简单的回顾,这有助于我们理解为什么会出现这么多不同的标准,以及它们各自解决问题的侧重点在哪里。这种宏观的视角,让我觉得这本书不仅仅是在介绍技术,更是在讲述视频编码技术的发展史。

评分

这本书的标题光是扫过去就让人眼前一亮——“视频编码全角度详解”,光是这个名字就充满了吸引力,特别是当看到后面列举的那些耳熟能详,又有些让人摸不着头脑的编码标准时,比如AVS China,这个国内自主的标准,总让人觉得应该深入了解一番,看看到底有什么过人之处。H.264/MPEG-4 PART10(AVC)更是不用说,现在视频传输和存储几乎离不开它,它的高效性是有目共睹的,但具体背后的技术原理,很多时候只是停留在“听说过”的层面。HEVC(H.265),作为H.264的继任者,其压缩效率的提升更是让人期待,想知道它究竟是怎么做到的。而VP6,虽然可能没有前两者那么普及,但它在某些流媒体平台上的应用也不容忽视,了解它的特性或许能打开新的视角。DIRAC和VC-1,这两个名字可能相对陌生一些,但“全角度详解”的承诺,让人相信即使是这些不太主流的编码标准,在这本书里也能找到详尽的解读,这对于想全面了解视频编码技术生态的人来说,无疑是个巨大的诱惑。总而言之,从标题来看,这本书就像是一个精心策划的视频编码知识宝库,试图用一种系统、深入的方式,将这些复杂的技术一一呈现在读者面前,让人迫不及待想一探究竟,看看它是否真的能做到“全角度详解”。

评分

HEVC(H.265)章节的详尽程度着实令人印象深刻。相较于H.264,HEVC在压缩效率上的飞跃是大家有目共睹的,而这本书则把这种飞跃背后的技术细节一一揭开。书中对于HEVC引入的CTU(Coding Tree Unit)和灵活的划分方式进行了细致的讲解,这解释了为什么HEVC能够更好地适应不同纹理和内容的块状结构,从而实现更高的压缩比。对各种预测模式(包括 Intra 预测模式和 Inter 预测模式)的深入分析,特别是HEVC中新增的更复杂的预测技术,以及它们如何协同工作,为我理解HEVC的高效性提供了清晰的路径。此外,书中还详细阐述了HEVC在变换和量化阶段的改进,以及其先进的熵编码方法(如CABAC的优化)。从阅读体验上来说,作者并没有回避复杂的数学公式和算法描述,但同时又通过图示和流程图,将这些抽象的概念变得易于理解,这对于想要深入掌握HEVC技术细节的读者来说,是非常宝贵的。

评分

VP6、DIRAC和VC-1这几个部分,读起来有一种探索未知领域的兴奋感。VP6,虽然不如H.264普及,但在Flash时代和早期流媒体领域扮演了重要角色,书中对其运动补偿、宏块处理以及音频编码的结合方式进行了阐述,让我得以了解其在特定历史时期的技术特点和优势。DIRAC,作为一个相对小众但技术上非常有潜力的标准,书中对其编码框架、预测算法和熵编码机制的解读,让我看到了其在某些专业领域,如广播和归档方面的应用价值。而VC-1,作为微软推出的编码标准,虽然在普及度上可能不如AVC,但它在高清视频的早期推广中也功不可没。书中对其块匹配、变换编码以及量化过程的介绍,展现了其独立的设计理念。这三个部分的讲解,虽然篇幅可能不如前几个热门标准那么长,但其内容的精炼和侧重点的把握,让我感觉作者是在用一种“点石成金”的方式,将这些虽然不那么主流,但同样重要的技术精髓呈现出来,为我构建了一个更加完整的视频编码技术版图,让我知道除了主流之外,还有哪些值得关注的角落。

评分

对于AVS China标准的部分,我真的是怀揣着极大的好奇心去阅读的。作为国内自主研发的视频编码标准,它的出现承载着很多期望,也意味着它必然在某些方面有着独特的优势,或者说是为了满足特定的国内需求而设计的。书中对AVS China的解读,并没有停留在表面,而是深入剖析了其在帧内预测、帧间预测、变换编码、量化以及熵编码等核心环节的设计思路。我特别关注了它与国际主流标准(比如H.264)在这些技术模块上的异同之处,比如它在哪些方面可能采用了更优的算法,或者在实现上有什么特别的考量。书中还提到了AVS China在某些应用场景下的性能表现,以及它在推广和落地过程中遇到的挑战和机遇。这部分内容让我对中国在高清视频编码领域的技术实力有了更直观的认识,也让我明白,技术的发展并非只有一条路径,不同文化和市场需求可以催生出同样优秀甚至在特定领域更具竞争力的技术。

评分

京东购物,送货神速!不错

评分

京东购物,送货神速!不错

评分

硬纸板封面,但是纸张有点薄,在看

评分

很专业的书,对编码标准详细的介绍,赞!!!!!

评分

老公买的,需要,还可以质量,送货也快

评分

印刷质量是很好的,京东的活动也很给力

评分

硬纸板封面,但是纸张有点薄,在看

评分

质量不错, 值得购买.

评分

京东购物,送货神速!不错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coffeedeals.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