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简介
《中医诊断学(第3版 配增值)/全国高等中医药教育教材》主要内容包括四诊、辩证、辩病和病历书写四个部分,以四诊和辩证为重点,而辩证又以八纲辩证、病因辩证、气血律液辩证等为重点;辩病的内容主要通过临床各科的学习方能掌握,病历书写只对其通则及基本内容、格式作适当介绍。
内页插图
目录
绪论
一、中医诊断学的主要内容
二、中医诊断的基本原理
三、中医诊断的基本原则
四、中医诊断学发展简史
五、学习中医诊断学的方法
上篇 四诊
第一章 望诊
第一节 全身望诊
一、望神
二、望色
三、望形体
四、望姿态
第二节 局部望诊
一、望头面
二、望五官
三、望躯体
四、望四肢
五、望二阴
六、望皮肤
第三节 望排出物
一、望痰涎
二、望呕吐物
三、望大便
四、望小便
第四节 望小儿食指络脉
一、望小儿食指络脉的原理及意义
二、望小儿食指络脉的方法和注意事项
三、正常小儿食指络脉
四、病理小儿食指络脉
第五节 舌诊
一、舌的形态结构
二、舌诊的原理
三、舌诊方法和注意事项
四、舌诊内容和正常舌象
五、常见舌象
六、舌象分析要点及舌诊的临床意义
第二章 闻诊
第一节 听声音
一、正常声音
二、病变声音
第二节 嗅气味
一、病体气味
二、病室气味
第三章 问诊
第一节 问诊的意义及方法
一、问诊的意义
二、问诊的方法和注意事项
第二节 问诊的内容
一、一般情况
二、主诉
三、现病史
四、既往史
五、个人生活史
六、家族史
第三节 问现在症
一、问寒热
二、问汗
三、问疼痛
四、问头身胸腹不适
五、问耳目
六、问睡眠
七、问饮食口味
八、问二便
九、问女子
十、问男子
十一、问小儿
十二、问情绪
第四章 切诊
第一节 脉诊
……
中篇 辨证
第五章 八纲辨证
第六章 病因辨证
第七章 气血津液辨证
第八章 脏腑辨证
第九章 其他辨证方法简介
下篇 综合运用
第十章 诊断思路
第十一章 病历书写
附篇
附一 特色诊法
附二 证素辨证
附三 专科辨证
主要参考书目
前言/序言
《中医诊断学》是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十三五”规划教材之一。中医诊断学是根据中医学理论,研究诊察病情、判断病种、辨别证候的基础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的一门学科。它是中医学各专业的一门专业基础课,是中医基础理论与临床各科之间的桥梁,是中医专业课程体系中的主干课程。
本教材是在人民卫生出版社出版的卫生部“十二五”规划教材《中医诊断学》(第2版)教材基础上的修订版,并参照历版高等中医院校《中医诊断学》教材,结合编者的教学经验和多家单位国家精品课程中医诊断学课程建设成果,精心编撰而成。文字力求通俗简明,以便于教与学。主要内容包括四诊、辨证、辨病和病历书写四个部分;以四诊和辨证为重点,而辨证又以八纲辨证、病因辨证、气血津液辨证、脏腑辨证为重点;辨病的内容主要通过临床各科的学习方能掌握,病历书写只对其通则及基本内容、格式作适当介绍。
本教材仍保留第2版教材的整体框架,分绪论及上、中、下、附篇,共十一章,力求体现较高的科学性、系统性与先进性。绪论扼要介绍中医诊断学的主要内容、中医诊断的基本原理与法则、发展简史及本课程的学习方法。上篇分别介绍望、闻、问、切四诊的基本概念、方法及常见症状、体征的临床特征与临床意义。中篇分别论述八种基本辨证方法和常见证候的概念、临床表现、证候分析及辨证要点。下篇阐明四诊与辨证、辨病的关系及其综合运用的法则,介绍病案书写的内容、格式与要求。另有附篇介绍证素辨证等内容。
修订的主要内容有:更新部分案例分析,删除附篇常见症状鉴别诊断;望诊图谱光盘内容以网络增值和数字教材中出现;增加按尺肤等内容。本教材设有导学、案例分析、知识拓展、学习小结和复习思考题5个模块。
绪论由陈家旭编写,全身望诊由殷鑫、张淑萍编写,局部望诊由刘文兰、王少贤编写,舌诊由胡志希编写,闻诊由祝美珍编写,问诊由魏红、李琳荣编写,脉诊由许家佗、史红编写,按诊由任健编写,八纲辨证由邹小娟、陈锐编写,病因辨证由丁成华编写,气血津液辨证由戴红编写,脏腑辨证由赵莺、宋红、唐永祥、董昌武、谢文英、王学岭编写,其他辨证方法简介由陈云志、王雪梅、薛飞飞编写,诊断思路由符强编写,病历书写由黄学宽编写,特色诊法由徐征编写,证素辨证由甘慧娟编写,专科辨证由赵歆编写。初稿完成后,经副主编、主编统稿,共两次会议集中讨论修改。最后,全书由主编、主审审定。
本教材在编写过程中,一直得到各兄弟院校同仁的大力支持,在此一并表示诚挚的感谢!
由于时间仓促,编写者水平有限,不足之处在所难免,恳请专家和读者批评指正,以便今后修改补充。
编者
2016年3月
中医诊断学(第3版 配增值)/全国高等中医药教育教材 电子书 下载 mobi epub pdf tx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