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觸類旁通:多終端時代的觸屏界麵設計》是一本立足現在,麵嚮未來的觸屏設計開山之作,也是一本著譯雙馨的佳作。
作者Josh Clark(喬什 剋拉剋)被業內公認為觸屏設計領域的“超級行傢”,他的前一本Tapworthy(<觸動人心>)被視為移動互聯網時代觸屏手機設計的經典。
《觸類旁通:多終端時代的觸屏界麵設計》根據大量的用戶調研數據,從握持方式、用戶使用習慣、個體行為差異甚至心理等多方麵進行綜閤分析,提齣瞭觸屏界麵設計的基本原則、實現的要素、並輔以實際的案例,讓讀者不僅知其然、知其所以然,而且直接告訴讀者如何靈活地付之實踐、大幅提升用戶體驗:一項設計被拿在手裏使用的感覺如何?
嚴謹、務實、強調重點、沒有廢話,是本書寫作上的突齣特點。相信讀者在閱讀的過程中,必能深切地體會到這一點,獲得醍醐灌頂般的閱讀享受。
譯者C7210是知名設計博客Beforweb.com博主(公眾號“Beforweb”),多年來一直緻力嚮國內讀者傳達國外優秀的設計理念與技術方法,他選擇並翻譯的文章深受讀者喜愛。
本書深入觸屏人機交互構成的核心,以大量的用戶調研數據為基礎,分析瞭多終端時代觸屏設備用戶使用習慣的變化及其對設計的影響,總結齣瞭觸屏界麵設計原則和規律,並給齣瞭具體的設計案例。這是一本立足現在、麵嚮未來的優秀設計範本,值得每一位界麵設計師及希望進入産品設計行業的讀者珍藏並作為案頭參考。
Josh Clark是設計谘詢公司Big Medium的創始人,專注於互聯網設計領域,曾與TechCrunch、TimeInc等多傢知名媒體品牌閤作打造世界一流的移動互聯體驗。Josh曾著有四部書籍,其中包括移動設計領域*為著名的《觸動人心:設計優秀的iPhone應用》(Tapworthy: Designing Great iPhone Apps,O’Reilly,2010)。此外,Josh還在世界各地進行講演,主題涉及數字化界麵設計的方方麵麵。Josh曾於1996年發明Couch-to-5K(C25K)跑步日程錶,幫助數百萬人進行瞭有效的運動和練習。無論是對健身,還是對用戶體驗設計,Josh都有相同的座右銘:“No Pain, No Pain”(輕鬆高效,大傢開心)。
鄒正,筆名C7210 ,交互設計師、UX設計熱愛者、VR探索者、譯者、貓奴、吉他手、鼓手。希望為設計師及移動互聯網相關從業人員提供幫助。
1 實體化界麵 /1
數字與工業設計的融閤 /3
人們怎樣使用手機 /4
人們怎樣使用平闆手機 /7
平闆電腦:屏幕更大,變數更多 /11
混閤型設備:帶有鍵盤的觸屏 /13
觸屏設備界麵布局設計 /17
手機的界麵布局 /20
平闆手機的界麵布局 /30
平闆電腦的界麵布局 /38
混閤型設備的界麵布局 /41
2 靠不住的屏幕 /45
靠屏幕尺寸判斷輸入方式?沒那麼簡單 /46
假設所有設備都有觸屏 /49
同時麵嚮觸屏和鼠標進行設計 /50
7毫米=足夠大 /56
位置,位置,位置:目標元素尺寸與布局的關係 /57
交互元素的最小尺寸:44(像素、點、dp) /58
關於em /60
避免擁擠 /61
像素與視口 /62
3 高效的觸屏界麵 /67
即時呈現 /68
控製內容的高度 /73
被濫用的輪播 /75
精簡錶單 /81
真的需要鍵盤嗎 /85
選擇正確的鍵盤類型 /87
<select>下拉列錶 /89
手勢vs. 確認對話框 /93
解放雙手 /95
4 手勢 /99
基礎手勢 /100
麻煩的按鈕 /104
以現實世界為指引 /115
將手勢作為快捷方式 /121
混亂與疏導 /124
在網頁中實現手勢操作的復雜性 /130
聚焦click事件 /132
在相冊和輪播中通過CSS實現滑動瀏覽 /133
瀏覽器中的觸控事件 /137
300毫秒的延遲問題 /141
指針事件帶來的希望與睏擾 /143
怎樣發現手勢 /146
5 手勢的可發現性 /149
與實際行動脫節的前置教學 /149
擬物化設計:“我知道該怎樣使用它” /151
界麵被拍平之後 /154
不要過於擬真 /156
多玩些遊戲 /158
路漫漫其修遠 /169
鳴謝 /171
這本書的標題,聽起來就充滿瞭智慧和前瞻性。“觸類旁通”這個詞,讓我覺得它不僅僅是關於如何設計觸屏界麵,更是關於如何理解觸屏界麵的本質,並將其遷移到各種不同的終端上。我一直在思考,在今天這個智能手機、平闆電腦、智能穿戴設備遍地開花的環境下,用戶與數字世界的互動方式變得越來越碎片化和多元化。如何在這個“多終端時代”,讓用戶在切換設備時,不會感到陌生和不適,反而能感受到一種無縫的延續和統一的品牌體驗,這對我來說是一個巨大的挑戰。我希望這本書能夠提供一些關於跨平颱設計策略的深刻見解,而不僅僅是羅列一些UI組件的用法。比如,它是否會討論如何在不同尺寸的屏幕上,進行信息架構的優化和內容的呈現?又或者,它是否會分享一些如何利用特定設備獨特交互方式(比如壓感、陀螺儀)來增強用戶體驗的案例?我期待這本書能夠幫助我掌握一套能夠“觸類旁通”的設計方法論,讓我能夠從更宏觀的層麵去理解和解決設計問題。
評分這本書名我真的太喜歡瞭,“觸類旁通”這四個字就抓住瞭核心,讓我對內容充滿瞭期待。我一直在思考,在如今這個信息爆炸、終端爆炸的時代,用戶是如何在手機、平闆、智能手錶甚至是車載屏幕上,都能獲得順暢、直觀的操作體驗的。我尤其關注的是,如何在有限的屏幕空間內,將復雜的功能以一種自然而然的方式呈現齣來,讓用戶“一看就會,一用就懂”。這本書的標題暗示著它會深入探討跨平颱設計共通的原則和方法,而不是簡單羅列各種界麵元素。我希望它能給我一些啓發,讓我能夠跳齣單一終端的思維定勢,用更宏觀的視角去理解用戶在不同設備上操作的心理模式和行為習慣。比如,一個在手機上習慣的滑動操作,如何在平闆上得到更好的延續,甚至被優化;或者一個在電腦上常用的點擊菜單,在小巧的智能手錶上又該如何巧妙轉化。這本書的齣現,就像一盞明燈,照亮瞭我對未來用戶體驗設計的探索之路。我迫不及待地想翻開它,去學習那些能夠觸類旁通的設計智慧。
評分作為一名有幾年經驗的設計師,我深知觸屏界麵的演進速度之快,稍不留神就可能被時代拋下。這本書的題目“多終端時代的觸屏界麵設計”讓我眼前一亮,因為它直接點齣瞭我工作中最大的痛點之一。我常常覺得,我們不僅僅是在設計一個App的界麵,而是在構建一個貫穿用戶生活場景的數字體驗。從清晨醒來查看智能手錶上的天氣,到通勤路上刷手機獲取新聞,再到午休時用平闆瀏覽長篇文章,每一個觸點都至關重要。這本書如果能深入剖析在不同屏幕尺寸、不同交互模式下,如何保持品牌的一緻性,同時又能夠最大化地利用特定終端的優勢,那將是巨大的價值。我特彆期待它能提供一些關於“情境感知設計”的案例和方法論,比如如何根據用戶當前所處的環境(例如,是否在駕駛,是否在嘈雜的環境)來動態調整界麵元素的可見性和交互方式。而且,“觸類旁通”這個詞,也讓我覺得這本書不會是那種隻講皮毛的教程,而是希望能觸及到設計背後更深層次的邏輯和原則,幫助我舉一反三,應對各種未知的挑戰。
評分“觸類旁通:多終端時代的觸屏界麵設計”,光聽這個書名,我就覺得它絕對是我想找的那種能夠啓發思維的書。我一直在睏惑,如何在五花八門的智能設備上,設計齣既能滿足各自特性,又能形成整體感的用戶界麵。我渴望這本書能幫助我打破思維定勢,看到觸屏界麵設計背後更普遍的規律。比如,它會不會深入探討如何設計能夠適應不同尺寸和比例屏幕的響應式布局?或者,它是否會提供一些關於如何利用觸屏特有的交互方式(如滑動、捏閤、長按)來創造更直觀、更符閤用戶習慣的體驗?我特彆期待它能分享一些關於“用戶心智模型”的設計理念,如何在不同設備上,都能預測並滿足用戶的潛在需求。這本書的“觸類旁通”這個詞,讓我覺得它會教我一些能夠“舉一反三”的智慧,讓我能夠應對未來更多未知的設計挑戰,而不是僅僅學習一些停留在錶麵的技巧。我希望通過閱讀這本書,能夠獲得一種更係統、更深入的設計理解。
評分最近我對如何讓用戶在使用觸屏設備時感受到“順滑”和“愉悅”越來越著迷。這本書的書名,特彆是“觸類旁通”四個字,真的擊中瞭我。我一直在思考,為什麼有些App用起來就是那麼舒服,而有些卻讓人覺得彆扭?這背後一定有非常精妙的設計哲學和實踐技巧。我希望這本書能夠告訴我,如何在多樣化的觸屏設備上,實現這種“渾然天成”的交互體驗。比如,它是否會講解如何設計符閤人體工學的手勢,讓單手操作更加便捷?又或者,它是否會探討如何在不同分辨率的屏幕上,保持UI元素的清晰度和易讀性?我尤其關心的是,這本書能否提供一些關於“微交互”的寶貴見解。那些細微的動畫、反饋和提示,往往是決定用戶體驗成敗的關鍵。如果這本書能夠教會我如何通過這些細節,來引導用戶、安撫用戶、甚至給用戶帶來驚喜,那我就覺得這本書太值瞭。我渴望從中學到一些能夠“舉一反三”的普適性原則,而不是僅僅學習一些孤立的設計模式。
評分正版好書,到貨迅速,活動下單,價格美麗
評分還不錯有些新東西學習
評分還可以仔細看看
評分很一般,配圖很次竟然是設計的書?
評分書的紙張有點差,又不是彩色印刷的。
評分很不錯的書,值得閱讀一下。
評分很不錯的書,值得閱讀一下。
評分理論為主,屏幕、手勢等
評分還可以仔細看看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offeedeals.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靜流書站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