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户人家

大户人家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孙孟英 著
图书标签:
  • 家族
  • 豪门
  • 言情
  • 古代
  • 权谋
  • 宅斗
  • 复仇
  • 成长
  • 女主
  • 宫廷
想要找书就要到 静流书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出版社: 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
ISBN:9787108059741
版次:1
商品编码:12188557
品牌:三联书店
包装:平装
开本:16开
出版时间:2017-08-01
用纸:胶版纸
页数:232
字数:144000

具体描述

编辑推荐

  

本书以第一手采访资料,配以大量旧时照片,讲述旧上海大户人家的家庭生活,能够满足读者对民国上流社会生活的了解。

内容简介

  

《大户人家》一书由原王开摄影有限公司总经理孙孟英编著,是“影记:沪上1843-1949”丛书之一。本书叙述的是民国时期那些行业精英生活,视角也较为独特,以这些家庭中孩子的视角来展现花园洋房中的生活常态。书中提到的人物家庭背景丰富多样,有药材大王的孩子,有木材家具大王的孩子,有银行大老板的孩子,有在华经商的洋人的孩子,还有留过洋的教授的孩子……孙孟英经过多年收集,采访了这些昔日大户人家的孩子,获得了第一手的口述资料。书中还收录了大量民国私人老照片,为这些口述历史提供佐证。

作者简介

孙孟英,上海原王开照相馆总经理,上海作协会员,曾参与编撰上海商业志,主编黄浦区服务志。出版图书《老上海理发师》《老上海华洋婚恋》《老上海的婚礼》《老上海的洋人》《老上海的明星》等多种。

目录

第一章 木材家具大王女儿的童年生活/1
母亲是我的启蒙老师/2
母亲教导我读书做人的道理/8
绘画与书法是女孩将来立身之本/11
母亲对我讲勤俭持家的道理/14
母亲考测我的炒菜本领/17
第二章 银行家女儿的童年生活/22
我从六岁起接受家教/23
母亲教会我持家的本领/29
母亲教我外文和画画/33
母亲提前为我买嫁妆/37
失去母亲后,我得到了父亲与兄嫂关爱/42
第三章 药材大老板闺女的童年生活/47
小姐从小必须讲规矩/48
难忘的生日之夜/54
父亲把我关入闺房读书/59
第四章 米行老板小少爷的童年生活/63
祖母给我们讲故事/65
大人注重孩子守家规/69
祖母教我读书、练书法/73
帮父亲在米行抓老鼠/79
我与丰子恺、茅盾在一起/85
第五章 百货业老板家小少爷的童年生活/89
我被选中当花童/90
我为新人压床/94
我与新郎新娘一起拍结婚照/99
亲朋好友纷纷邀请我做花童/102
第六章 大学教授女儿的童年生活/106
大家庭的生活/107
长我几十岁的小辈跪地向我拜年/112
我是奶奶生日宴上的座上宾/119
不忘勤俭生活/123
第七章 父母把别墅当生日礼物送女儿/128
马勒夫妇千呼万唤得爱女/129
爱女梦中的生日礼物是一幢奇妙的别墅/134
别墅:送给爱女的生日礼物/136
第八章 水泥大老板闺女的童年生活/144
父母从小就注重学习/145
到同学家/150
快乐的中学生活/154
中华女中门口的轿车风景线/159
一个难忘的生日/163
第九章 上海租界的洋人孩子/167
洋人小孩在礼拜堂里相聚/168
洋人小孩喜欢当婚礼小花童/175
洋人注重为小孩过生日/180
洋人偏爱对孩子放养/184
第十章 纺织巨头女儿的童年生活/190
留学英国带着洋妻回国/191
生下第一个混血女儿/194
宋庆龄认高家两个女儿为干女儿/199
跟着父母游欧美/203
在干妈宋庆龄住处过生日/206
两位大师肯定姐妹俩有文艺天赋/211
小姑娘登台亮相获满堂彩/215
高醇芳讲述童年生活/219
三姐妹同台亮相大戏院/225
同芭蕾舞大师同台表演/229

前言/序言


旧时出生在有地位及富裕大家庭中的小男孩和小女孩都被人叫作小少爷和小姐,这是一种由门第和地位决定了的称呼。然而,近百年来有钱人家的小少爷和小姐的童年生活又是怎样的呢?也许现在的青年人对此一无所知,为了让这段有“国学”意义的历史保存下来,笔者通过采访当年大户人家的小少爷和小姐,获得了许多宝贵的口述资料和鲜活精彩的动人故事,从而写就了《大户人家》一书。
书中所写到的人物都是出生于豪门的小少爷和小姐。他们有的是药材大王的孩子,有的是木材家具大王的孩子,有的是银行大老板的孩子,有的是地产大王的孩子,有的是生活在上海的洋人大老板的孩子等。那时富裕家庭中的小少爷和小姐,在我们看来一定生活得富裕、快乐,衣来伸手,饭来张口。其实,这是一种误解,生活在大户人家的小少爷和小姐除了不为吃穿发愁外,他们的生活也并不轻松,从小得接受严格的传统思想文化的教育,遵守祖传的清规戒律。在对小孩的教育方面,大户人家抓得非常严,小孩不分男女只要一到学龄就必须在家里学习《三字经》《百家姓》《神童诗》《弟子规》《千字文》《女儿经》等。此外,洋派家庭或洋人家庭的小孩还要精通外文,练习钢琴、小提琴等西洋乐器,也就是要琴棋书画样样在行,更要知书达理。女孩长到10岁之后还要学煮饭烧菜、缝衣裁布等家务,长大后要上得了厅堂,下得了厨房,成为一个全能的家庭主妇。
大户家庭的长辈在教育孩子时特别讲究一个“礼”字,一切都必须以礼为重,从小必须做到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一言一行都要围绕和符合仁智礼义这一高标准,目的就是要把小孩培养成有文化、有教养、有品位的有用之人。本书对此都有精彩翔实的讲述。此外,书内还有稀见的旧时儿童照,可以让读者一饱眼福。



《暗流涌动:百年家族的兴衰史》 楔子:镜中花,水中月 故事的开端,是一场看似盛大却暗藏玄机的家族联姻。北城顾家,世代经商,以“义利兼顾”闻名遐迩;而南府沈家,则是书香门第,以“清流雅致”独步一方。两大家族的联姻,本该是强强联合、锦上添花的佳话,却在家族长辈看似周全的安排下,埋下了日后无数隐秘与纠葛的伏笔。 第一部:初露锋芒与世代传承 第一章:旧日荣光与新生代的困境 顾家在老太爷顾鸿远的铁腕下,经历了民国初年最艰难的时期,凭借对时局精准的判断,积累了庞大的纺织和金融资产。然而,随着时代更迭,传统的经营模式遭遇瓶颈。顾家长子顾怀远,一个受过西方教育、思想前卫的实业家,试图带领家族转型,却屡遭守旧派的掣肘。 沈家则沉浸在往昔的荣耀中,沈老夫人的恪守礼教,让这个家族显得有些不合时宜。她唯一的孙女,沈清欢,一个敏感而聪慧的女子,被寄予厚望,承担着维系家族体面的重任。 第二章:联姻下的暗涌 顾怀远的儿子顾景舟,一位英俊、沉默且极具商业天赋的年轻人,被安排迎娶沈清欢。这场婚姻从一开始就缺乏爱情基础,更多的是家族利益的捆绑。 顾景舟对家族生意中的灰色地带心存芥蒂,他更倾向于发展新兴的科技产业,这与顾老太爷所代表的保守势力产生了第一次正面冲突。沈清欢嫁入顾家后,发现这座表面光鲜的宅邸,实则处处是规矩和压抑。她敏锐地察觉到顾家内部的权力斗争,以及顾景舟深藏的秘密心事。 第三部:裂变与新生 第三章:商业间谍与信任危机 随着顾家核心产业遭遇恶意狙击,顾景舟开始秘密调查内部的“蛀虫”。他发现,每一次重大的商业决策泄露,都指向了一个隐藏在家族高层的人。他不得不将希望寄托于沈清欢,这个看似柔弱的妻子,实际上对人情世故有着惊人的洞察力。 沈清欢利用她在社交场合的便利,巧妙地收集信息,协助顾景舟剥开迷雾。两人在共同应对危机的过程中,关系开始微妙地转变,从形式上的夫妻,逐渐发展出一种基于理解和信任的伙伴关系。 第四章:沈家的隐秘遗产 危机四伏之际,沈家传来了变故。沈老夫人去世,留下了一份极其隐秘的遗嘱和几份泛黄的旧文件。这些文件揭示了沈家祖辈曾与一个神秘的民间组织有过联系,这份联系不仅关系到沈家的清白,更牵扯出一段尘封多年的往事——关于一块被视为“风水宝地”的土地的归属权之争。 顾景舟和沈清欢意识到,他们面对的敌人不仅仅是商业上的对手,更有隐藏在历史阴影中的势力。 第四部:旧日的账单与家族的抉择 第五章:利益的漩涡与道德的边界 顾家在新兴产业的布局上遇到了致命的阻碍,资金链面临断裂的风险。顾老太爷为了保住家族的地位,不惜采取一些不光彩的手段,甚至试图牺牲顾景舟的个人利益。 顾景舟面临艰难的选择:是遵循家族意志,重回旧日的权谋争斗,还是坚持自己的原则,冒着让家族基业倾颓的风险?沈清欢此时展现出惊人的韧性,她不再是那个只懂诗书的闺阁女子,而是果断地利用沈家旧日的人脉和资源,为顾家开辟了一条新的融资渠道。 第六章:真相大白与自我救赎 经过艰苦的调查与周旋,顾景舟终于揪出了潜伏在家族内部的商业间谍——一个与顾家有宿怨的旁支成员,此人与外部势力勾结,企图吞并顾家。 在最终的对决中,顾景舟不仅保住了家族的核心资产,更重要的是,他重塑了顾家的经营理念,使其向着更透明、更具社会责任感的方向发展。沈清欢则在处理沈家旧物时,化解了祖辈遗留下的历史遗留问题,让沈家得以清白地继续传承。 尾声:余晖下的新生 家族的动荡平息后,顾景舟和沈清欢的关系也达到了前所未有的默契。他们不再是家族利益的牺牲品,而是真正掌握了自己命运的掌舵人。他们决定放下祖辈的沉重包袱,以开放的心态迎接新的时代。这座曾经充满压抑和秘密的宅邸,终于在两人的共同努力下,迎来了一缕真正属于自己的阳光。 《暗流涌动:百年家族的兴衰史》讲述的不是一个简单的豪门恩怨,而是在时代洪流中,个体如何在家族的期待、历史的重压与自我理想之间,挣扎、成长,最终实现自我救赎与家族革新的宏大篇章。故事中充满了对商业伦理、人情世故以及时代变迁下家族命运的深刻探讨。

用户评价

评分

这部小说的叙事节奏有一种奇异的魔力,它时而缓慢得像老电影的慢镜头,让你细细品味一颦一笑;时而又突然加速,像被鞭子抽打的马匹,将一系列突发事件一股脑地抛出来,让人措手不及。这种强烈的张弛对比,让故事的张力始终保持在一个很高的水平线上。我发现自己常常在深夜里因为某个角色的决定而辗转反侧,思考“如果是我,我会怎么做”。它不仅仅是在讲述一个家族的故事,更像是在探讨“责任”和“自由”这对永恒的矛盾体。作者的语言风格极其洗练,不拖泥带水,但每一个用词都恰到好处,绝无半分多余。读完之后,心中久久不能平静,它提供了一个绝佳的视角去审视现代社会中我们所珍视的“独立”与“亲缘”之间的微妙平衡。

评分

说实话,一开始我还有点担心篇幅过长会让人感到拖沓,毕竟那种描绘大家族的史诗作品,很容易陷入细节的泥沼。但令人惊喜的是,作者在宏大叙事和微观个体情感之间找到了一个近乎完美的平衡点。那些繁复的礼仪和冗长的宴会描写,非但没有让我感到乏味,反而成了理解人物内心世界的钥匙。通过这些外在的约束,你才能更清晰地看到角色们如何在体制内寻找自我,或者与之抗争的徒劳。特别是几场关键的财产争夺战,写得犹如一场高智商的棋局,每一步都藏着深意,每一步都关乎命运。我反复读了好几遍,每次都有新的发现,像是剥洋葱一样,越往里走,越觉得里面包裹的真相越是苦涩而真实。这绝不是一本可以走马观花读完的书,它需要时间去沉淀,去回味那种复杂人性的幽微之处。

评分

我通常不太喜欢太偏重环境描写的作品,总觉得会冲淡人物的力度。然而,在这部作品里,环境本身就是另一个重要的角色,它塑造、也压迫着故事里的每一个人。那种压抑感,透过文字直扑面来,让人感同身受。比如对季节更迭的描写,春天的繁花似锦和秋日的萧瑟肃杀,都直接映射在了家族成员的心境变化上。作者对心理活动的捕捉细致入微,尤其擅长运用内心独白来展现角色的双面性——在外人面前是光鲜亮丽的表象,私下里却是充满了恐惧、欲望和不安全感。特别是那些处于权力边缘的女性角色,她们的无声抗争和迂回策略,读起来让人既心疼又佩服。这本书让我意识到,在那样封闭的环境里,真正的战场往往不在厅堂之上,而在每一个紧闭的房门之后。

评分

坦白讲,我是在朋友的强烈推荐下开始读的,起初还有些抗拒,因为这类题材往往会让我觉得有些沉重。但读进去后,才发现它远不止“沉重”那么简单,它有着极强的生命力和感染力。作者对人性的洞察力简直像一把锋利的手术刀,毫不留情地剖开了“体面”外衣下的真实动机。最让我震撼的是对“传承”这一主题的处理,它不是简单的血脉延续,而是一种精神上的枷锁和财富的诅咒。那些看似无可指摘的传统,是如何一步步将个体推向深渊的,描述得淋漓尽致。这本书读完之后,我感觉自己像是经历了一场漫长而深刻的修行,那些故事中的人物和场景,会时不时地跳出来,提醒我要更审慎地对待自己的选择。它不提供廉价的安慰,却给予了直面复杂现实的勇气。

评分

这本书简直是部传奇,初捧卷时,还以为会是那种老生常谈的家族兴衰史,结果呢?它完全超出了我的预设。作者的笔触细腻得像是能触摸到那些古旧家具上的包浆,每一个细节,无论是宅院的格局,还是人物的衣着,都带着一股沉甸甸的历史感。我尤其欣赏他对那个时代社会氛围的刻画,那种表面上的平静下暗流涌动的权力游戏,写得入木三分。你仿佛能闻到空气中混合着檀香、旧纸张和一丝不易察觉的霉味。故事情节的推进不是那种突兀的转折,而是像水滴穿石一样,一点点地、不可逆转地改变着局势。那些老一辈角色的智慧与偏执,年轻一辈的挣扎与反抗,交织成一张密不透风的生活网,让人在阅读时不由自主地屏住呼吸,生怕惊扰了里面的任何一个灵魂。那种深沉的底蕴,不是堆砌辞藻就能达到的,它源自对生活本质的深刻洞察。

评分

买来送人的

评分

不知有更多我不知道的内容么,作者是摄影师,也许有另一种角度来描写

评分

不错不错不错不错不错不错

评分

买来送人的

评分

非常好,值得一读

评分

硬货,自己看送人绝对硬货,推荐

评分

书的内容不错就是纸张稍微差点,图片也不是很清晰有欣赏收藏价值!

评分

很不错的书,很有阅读性。

评分

个人觉得还不错哦!!!!!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coffeedeals.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