躲不开的食品添加剂:院士、教授告诉你食品添加剂背后的那些事

躲不开的食品添加剂:院士、教授告诉你食品添加剂背后的那些事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孙宝国 著
图书标签:
  • 食品添加剂
  • 食品安全
  • 健康饮食
  • 营养学
  • 科普
  • 院士
  • 教授
  • 食品真相
  • 食品健康
  • 饮食安全
想要找书就要到 静流书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出版社: 化学工业出版社
ISBN:9787122143433
版次:1
商品编码:12189705
包装:平装
开本:32开
出版时间:2017-04-01
用纸:胶版纸

具体描述

内容简介

《躲不开的食品添加剂:院士、教授告诉你食品添加剂背后的那些事》是一本系统介绍食品添加剂的科普读物,所涉及的118个问题,是在问卷调查的基础上筛选出来的。这些问题涉及食品添加剂的基本概念,国内外食品添加剂标准及监管,在食品加工制造中怎样使用食品添加剂,食品添加剂的风险评估和使用中的安全性,以及近几年出现的波及食品添加剂的食品安全事件。全书分为概念篇、管理篇、应用篇和安全篇,对涉及的问题,作者依据《食品安全法》、《食品添加剂使用规范》等法律、法规,从专业的角度,用科学、通俗的语言对其进行了解读和说明,力图消除公众对食品添加剂的疑虑、困惑和不解,以便对食品添加剂有更准确、科学、系统、清晰的认知。

作者简介

孙宝国,中国工程院院士。北京工商大学副校长,食品学院教授。兼任中国轻工业联合会副会长、中国食品科学技术学会副理事长、中国食品添加剂和配料协会副理事长。构建了肉香味含硫化合物分子特征结构单元模型,开发一系列肉香味食品香料制造技术,奠定了我国3—呋喃硫化物系列和不对称二硫醚类食品香料制造技术基础;凝练出“味料同源”的中国特色肉味香精制造理念,开发以畜禽肉、骨、脂肪为主要原料的肉味香精制造技术,奠定了我国肉味香精制造技术基础。2次获得国家科学技术进步二等奖、1次国家技术发明奖二等奖。

目录

一、概念篇
1.什么是食品添加剂?
2.食品添加剂是怎样分类的?
3.什么是着色剂?
4.什么是护色剂?
5.什么是漂白剂?
6.什么是食用香料?
7.什么是食用香精?
8.什么是甜味剂?
9.什么是酸度调节剂?
10.什么是增味剂?
11.什么是增稠剂?
12.什么是乳化剂?
13.什么是凝固剂?
14.什么是膨松剂?
15.什么是胶姆糖基础剂?
16.什么是水分保持剂?
17.什么是抗结剂?
18.什么是防腐剂?
19.什么是抗氧化剂?
20.什么是稳定剂?
21.什么是消泡剂?
22.什么是面粉处理剂?
23.什么是酶制剂?
24.什么是食品工业用加工助剂?
25.什么是被膜剂?
26.什么是营养强化剂?
27.什么是复配食品添加剂?
28.什么是食品配料?
29.什么是食品添加剂的残留量?
30.什么是食品分类系统?如何使用?

二、管理篇
31.使用食品添加剂需要向有关部门报告吗?
32.谁有资格生产食品添加剂?谁来决定哪个企业有资格生产食品添加剂?
33.我国怎样审批与确认新食品添加剂?
34.我国有关食品添加剂的法律法规有哪些?哪里能查到?
35.是否有专门的机构和人员对食品中使用食品添加剂的情况进行检查和监督?
36.同一种食品添加剂,为何用于不同食品时却有不同标准要求?
37.什么是食品添加剂的使用原则?
38.什么是食品添加剂带入原则?
39.食品添加剂违规使用的主要问题有哪些?
40.三聚氰胺、苏丹红、瘦肉精、吊白块是食品添加剂吗?
41.种植蔬菜使用的催熟剂是食品添加剂吗?
42.在美国以及其他国家可以使用的食品添加剂也可以在中国使用吗?
43.原本允许使用的食品添加剂,又会被国家禁止使用吗?
44.“没有食品添加剂就没有食品工业”,真是这样的吗?
45.营养强化剂也是食品添加剂吗?是不是越多越好?
46.中国生产的食品添加剂出口吗?是否产品标准内外有别?
47.全球有统一的食品添加剂使用规范吗?
48.全球有统一的食品添加剂评价方法吗?
49.是否有其他国家没有批准使用的食品添加剂,而我国允许使用?
50.儿童、老年等特殊人群的食品是否对食品添加剂的使用有特殊规定?
51.生产出口食品时,在食品添加剂方面要注意哪些国际管理规定?
52.为什么国内与国外的食品添加剂标准是不同的?
53.我国是怎样规定食品标签上食品添加剂的标示方式?
54.我国对食品添加剂的使用量有哪些规定?
55.什么是食品用香料、香精的使用原则?
56.国标对食品用香料、香精在各类食品中使用量是怎样规定的?
57.食品中的香气都是从哪里来的?为什么要使用食用香精?
58.食品添加剂有保质期吗?
59.同一种食品添加剂为什么有多种标示?
60.营养食品也有食品添加剂吗?
61.我国新颁布的食品添加剂标准都有哪些修改和补充?

三、应用篇
62.食品添加剂是怎样复配的?
63.使用食品添加剂是造假行为吗?
64.食品添加剂有营养价值吗?
65.方便面中需要用到哪些食品添加剂?各起了什么作用?
66.肉制品中需要用到哪些食品添加剂?各起了什么作用?
67.为什么现在生产的老酸奶要加食品添加剂?
68.绿色食品和有机食品不使用食品添加剂吗?
69.生产果汁要用食品添加剂吗?常用哪些食品添加剂?
70.酒类中用到什么食品添加剂?各起什么作用?
71.罐头食品中是否有食品添加剂?
72.可乐中添加了哪些食品添加剂?
73.饼干中添加了哪些食品添加剂?
74.面粉中为什么也要加入食品添加剂?
75.食用油中为什么也要加入食品添加剂?
76.在家里、餐馆里烹调菜肴也使用食品添加剂吗?
77.传统的馒头、豆腐、面条中有食品添加剂吗?
78.是不是不吃工业化生产的食物,就不会吃到食品添加剂了?
79.为何抽检的食品中常有食品添加剂超标的问题?
80.为什么食品添加剂的使用有不断增长的趋势?
81.为什么鸡精比味精鲜美?鸡精是一种天然调味品?还是食品添加剂?
82.为什么人们更容易选择到使用了较多食品添加剂的食品?
83.是不是所有的食品都要使用防腐剂?
84.会不会发生使用过期、失效的食品添加剂问题?
85.食盐、白糖、淀粉、小苏打也是食品添加剂吗?
86.调味品是食品添加剂吗?
87.花椒、大料、桂皮、孜然也是食品添加剂吗?
88.食品添加剂都是在食品加工制造过程中添加的吗?怎样添加?
89.食品添加剂可以在任何食品中添加吗?
90.现代食品中食品添加剂添加量太大了吧?
91.为什么商家都愿意多使用食品添加剂?
92.食品添加剂能用其他的产品代替吗?
93.味精是食品添加剂吗?味精是否会损害健康?
94.有些食品标签上没有标注防腐剂,是不是真的没有添加食品添加剂?
95.一些产品的标签中写道“本品不含任何食品添加剂”,可信吗?
96.“奶精”是用牛奶制造的吗?它对身体有没有危害?
97.食物中添加“蛋白精”有没有营养价值?有没有害处?


精彩书摘

什么是食品添加剂?食品添加剂指为改善食品品质和色、香、味以及为防腐、保鲜和加工工 艺的需要而加入食品中的人工合成或者天然物质。我国对食品,添加剂的生 产和使用实行许可制度,只有确有必要使用、安全可靠并经过我国政府批准 的才是合法的食品添加剂。GB 2760一2011规定:“不应掩盖食品本身或加 工过程中的质量缺陷或以掺杂、掺假、伪造为目的而使用食品添加剂”。添 加剂不等于食品添加剂,食品添加剂只是众多添加剂中的一种,其他添加剂 有饲料添加剂、药品添加剂、混凝土添加剂、塑料添加剂、涂料添加剂、汽 油添加剂等。尽人皆知的三聚氰胺不是食品添加剂,而是混凝土添加剂、塑 料添加剂和涂料添加剂。必须把食品添加剂和非食用物质区别开来。三聚氰 胺、苏丹红、“瘦肉精”都是非食用物质,根本不是食品添加剂。食品添加剂是怎样分类的?目前,我国允许使用的食品添加剂有2300多种,为便于食品添加剂的使 用和管理,GB 2760-2011将这2300多种食品添加剂进行了分类。按食品添加剂的来源,它们可分为天然的和人工化学合成的两大类。按食品添加剂常用的功能,也就说它们添加在食品中发挥什么作用,它 们又可分为二十三大类。GB 2760-2011规定:所有的食品添加剂功能类别名称没有再冠以“食品”二字。例如,酸度调节剂,没有定义为食品酸度调节剂;着色剂也没有定 义为食品着色剂。常见的有:食品抗氧化剂类,它们的作用是防止或延缓油脂或食品部分 氧化变质,提高食品稳定性,如在咸肉、腊肉、板鸭、中式火腿、腊肠等食 品中使用的茶多酚就是天然的食品抗氧化剂;食品膨松剂类,它们的作用是 使产品发起形成致密多孔组织,从而使制品具有膨松、柔软或酥脆,如在生 产膨化食品时,可按生产需要适量使用的硫酸铝{甲(又名钾明矾)或硫酸 铝铵(又名铵明矾)就是常用的膨松剂;食品甜味剂类,它们的作用是赋予 食品的甜味,如蜜饯凉果及腌渍的蔬粟中使用的三氯蔗糖(又名蔗糖素),就是大家熟悉的甜味剂;食品增稠剂类,它们的作用是提高食品的黏稠度或 形成凝胶,从而赋予食品黏润、适宜的口感,并兼有乳化、稳定或使其呈悬 浮状态作用,如在冰淇淋、雪糕类、酱及酱制品类中常用的羧甲基淀粉钠,就是增稠剂。什么是着色剂?着色剂又称食品色素,是以食品着色为主要目的,使食品赋予色泽和改 善食品色泽的物质。目前世界上常用的食品着色剂有60余种,我国允许使用的有46种,按其 来源和性质分为食品合成着色剂和食品天然着色剂两类。天然的食品着色剂 主要来自天然色素,按其来源不同,主要有三类:①植物色素,如甜菜红、姜黄、β-胡萝卜素、叶绿素等;②动物。色素,如紫胶红、胭脂虫红等; ③微生物类,如红曲红等。化学合成的着色剂主要是依据某些特殊的化学基 团或生色团进行合成的,按其化学结构可分为两类:偶氮色素类(苋菜红、胭脂红、日落黄、柠檬黄、新红、诱惑红、酸性红等)和非偶氮色素类(赤 藓红、亮蓝、靛蓝等)。偶氮色素类按其溶解度不同又分为油溶性和水溶性 两类。现在世界各国使用的合成色素大部分是水溶性偶氮色素类和它们各自 的铝色淀。食品合成着色剂安全性问题日益受到重视,各国对其均有严格的限制。我国允许使用的合成着色剂有1 0种。天然着色剂多以植物性着色剂为主,不仅安全,而且许多天然着色剂具有一定营养价值和生理活性。如广泛用于 果汁饮料的β-胡萝卜素着色剂,不仅是维生素A原,还具有很显著的抗氧化、抗衰老等保健功能,GB 2760—2011将其列入可在各类食品中按生产需要 适量使用的食品添加剂。用于各种食品着色的红曲红色素还具有明显的降血 压作用。随着人们对食品添加剂安全性意识的提高,大力发展天然、营养、多功能的天然着色剂已成为着色剂的发展方向。

前言/序言

《躲不开的食品添加剂——院士、教授告诉你食品添加剂背后的那些事》即将付梓。可喜可贺。本书是在食品安全受到广泛关注,食品添加剂又经常被牵扯其中的重要时刻编写出版的,很有意义。
人类为保藏食物、改善食物品质和加工食品而使用功能性配料的历史相当久远。公元前1500年的埃及墓碑上描绘有人工着色的糖果;中国在周朝时即已开始使用肉桂增香;在公元25年的东汉时期,制作豆腐时就已经使用盐卤做凝固剂,并一直流传至今;公元6世纪北魏末年农业科学家贾思勰所著的《齐民要术》中记载了从植物中提取天然色素以及应用的方法;大约在800年前的南宋时就已经在腊肉生产使用亚硝酸盐,作为肉制品防腐和护色技术于公元13世纪传入欧洲。以现代的观点和概念,这些都是食品添加剂在食品加工制造中应用的典型范例。
现代生活提高了人们对食品品种和质量的要求。人类对食品最基本要求是:营养、安全、美味。食品不仅仅是人类赖以生存的基础,随着收入的增加和生活水平的提高,人类对食品品质的要求随之提高,因此,食品工业和餐饮业的发展对改善人类的食物品质、在方便人民生活、提高体质等方面都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其中食品添加剂担当着决定性的角色。可以说,食品添加剂是食品工业的灵魂,没有食品添加剂就没有现代食品工业。
近几年来,从“瘦肉精猪肉”、“三聚氰胺奶粉”到 “染色馒头”等,食品安全问题频频曝光,老百姓的食品安全感愈来愈差。谈到食品安全,很多人就会想到食品添加剂,误认为食品安全问题就是食品添加剂造成的。
食品添加剂是一个国家科学技术和经济发展水平的标志之一,越是发达国家,食品添加剂的品种越丰富,人均消费量越大。那么到底食品添加剂是什么?食品添加剂有害吗?食品添加剂与食品安全又是什么关系?食品中必须有食品添加剂吗?本书中,孙宝国院士等一批学者用科学、通俗的语言一一告诉你,食品添加剂背后的故事。
本书的出版和传播无疑将会让公众正确认识食品添加剂和食品安全问题,释疑解惑、正本清源,增强公众辨别能力,消除消费者的理解误区和心理恐慌,对维护社会稳定、普及食品添加剂与安全知识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
借此机会,我衷心希望社会能够形成崇尚科学、尊重知识的良好社会氛围。
是为序。
中国工程院院士庞国芳


《舌尖上的真相:看不见的“助手”与我们》 在琳琅满目的超市货架前,我们常常被诱人的色彩、诱人的口感和诱人的风味所吸引。那些精致包装下的食品,究竟隐藏着怎样的秘密?它们是如何在保持新鲜、延长保质期的同时,又呈现出如此赏心悦目的外观和令人愉悦的口感?在这背后,是一群被我们忽视的“助手”——食品添加剂,它们以各种方式参与到食物的生产、加工和储存的每一个环节,塑造着我们今天所见的“舌尖上的美味”。 本书并非一本探讨食品添加剂“躲不开”的宿命,亦非某位院士或教授的个人见解集成。它是一次深入食物加工链条的溯源之旅,一次关于我们日常饮食背后科技与智慧的真实展现。我们将剥开那些被光鲜包装所遮掩的真相,探寻食品添加剂的真实身份,了解它们是如何在合法、科学的框架下,扮演着不可或缺的角色。 食品添加剂:不止是“添加”,更是“优化”与“保障” 许多人对食品添加剂的印象,往往停留在“不安全”、“化学合成”的刻板认知中。然而,当我们深入了解,会发现这个庞大的家族成员,远比我们想象的要复杂和多样。它们并非只是为了“添加”而存在,更多时候,它们是现代食品工业实现“优化”与“保障”的关键。 风味与口感的魔法师: 想象一下,如果没有增味剂,许多食物的鲜美滋味将黯然失色。甜味剂让低糖食品也能拥有诱人的甜香,乳化剂让油和水能够和谐共处,形成细腻柔滑的口感,而色素则赋予了食物诱人的色彩,唤醒我们的食欲。这些看似简单的“化学变化”,背后是科学家们对食物分子结构的深刻理解和对感官体验的精心设计。 保鲜的守护者: 食物变质是微生物滋生和氧化作用的结果。防腐剂和抗氧化剂,如同食物的“守护者”,能够有效地抑制微生物的生长,延缓脂肪和维生素的氧化,从而大大延长了食品的货架期。这不仅减少了食物浪费,也为全球范围内的食品供应提供了可能,确保我们在任何季节都能品尝到新鲜的食物。 质构的塑造者: 凝固剂、稳定剂、膨松剂……这些听起来陌生的名字,却是塑造食物形体和质地的关键。它们让果冻拥有Q弹的口感,让面包松软饱满,让酸奶浓稠顺滑。没有它们,我们熟悉的许多食物可能就无法呈现出应有的模样和口感。 营养的强化者: 除了改善口感和外观,一些食品添加剂也承担着强化食品营养的任务。例如,铁强化剂被添加到面粉中,钙强化剂被添加到牛奶和谷物中,维生素D也被添加到许多食品中。这些举措对于改善公众营养状况,预防营养缺乏症具有重要意义。 科学的边界:安全、限量与法规的守护 然而,对于食品添加剂的讨论,绝对不能回避其安全性问题。本书将深入剖析食品添加剂的安全性评估体系,介绍国际和国内对于食品添加剂的严格管理和审批流程。 科学评估是基石: 每一种食品添加剂在被批准使用之前,都必须经过严谨的科学评估。这包括对其毒理学、代谢途径、潜在健康风险的全面研究。只有当科学家们确认在规定使用量下,该添加剂对人体无害,甚至益处大于风险时,才会被允许使用。 限量使用是原则: 食品添加剂的使用并非“越多越好”,而是遵循“按需添加”和“限量使用”的原则。各国都有明确的食品添加剂使用标准,规定了每种添加剂在不同食品中的最大使用量。这些限量值是基于大量的科学研究和风险评估得出的,确保消费者在正常饮食摄入量下,不会对健康产生负面影响。 严格的法规与监管: 世界各国都建立了完善的食品安全法规体系,对食品添加剂的生产、流通和使用进行严格的监管。从原料采购到生产过程,再到产品出厂,每一个环节都受到政府部门的严密监控。不符合标准的添加剂,或者超量使用的产品,都将受到法律的严惩。 揭秘日常:从餐桌到包装的“添加剂地图” 本书将带领读者走进厨房,走进工厂,绘制一张详细的“添加剂地图”。我们将以实际的食物为例,深入浅出地解析它们是如何运用食品添加剂来达到特定的效果。 从一杯酸奶开始: 为什么酸奶能保持浓稠顺滑的质地?为什么市售的酸奶会有多种口味和颜色?我们将一一揭示其中涉及的稳定剂、增稠剂、甜味剂和食用色素。 面包的蓬松与柔软: 看看餐桌上的面包,它的松软口感和诱人色泽是如何诞生的?膨松剂、改良剂、色素和防腐剂在这个过程中扮演着怎样的角色? 饮料的清澈与多彩: 那些晶莹剔透的果汁,鲜艳夺目的汽水,它们背后的秘密是什么?澄清剂、防腐剂、色素和甜味剂的组合,是如何创造出令人愉悦的饮品体验? 预制菜的“保鲜秘籍”: 现代生活节奏加快,预制菜越来越受欢迎。它们是如何在保证安全和口感的同时,能够较长时间地保持新鲜?防腐剂、抗氧化剂、保鲜剂和护色剂的作用将在此被详细解析。 理性认知,健康选择 本书并非鼓吹食品添加剂的无害,更非鼓励过度使用。它的核心宗旨在于,通过科学、客观的知识普及,帮助读者建立对食品添加剂的理性认知。 破除恐慌,理性看待: 很多时候,我们对食品添加剂的恐惧源于信息不对称和片面的解读。了解其科学原理和监管现状,能够帮助我们破除不必要的恐慌。 辨别信息,自主选择: 了解食品标签上的添加剂信息,学会阅读配料表,能够帮助我们做出更明智的购买决策。选择自己信任的品牌,选择自己能够理解的配料。 均衡饮食,健康生活: 任何食物,即使没有添加剂,过量食用都可能对健康不利。保持均衡的饮食结构,摄入多样化的食物,才是维护健康的长久之道。 《舌尖上的真相:看不见的“助手”与我们》将是一次关于食物的深度对话。它邀请您一同探索,在享受现代食品工业带来的便利与美味的同时,也能保持一份清醒的头脑和科学的视角,真正成为自己饮食健康的掌舵者。我们不再是被动接受者,而是能够理解、辨别,并做出理性选择的智慧消费者。

用户评价

评分

这本书的视角让我很感兴趣。我一直觉得,很多关于食品添加剂的讨论,都过于片面,甚至带有强烈的负面情绪。这本书强调“院士、教授”的视角,让我看到了一个更全面、更理性的解读方向。我希望书中能够详细阐述食品添加剂的分类,比如防腐剂、抗氧化剂、着色剂、甜味剂、增稠剂等等,并且对每一类添加剂的功能、作用机制以及国家允许使用的范围和剂量都有清晰的说明。同时,我也非常期待书中能够探讨一些大家普遍关心的问题,比如,过量摄入食品添加剂会对人体产生哪些潜在的风险?是否存在所谓的“零添加”的食品?“零添加”是否就意味着更健康?

评分

我尤其希望这本书能够帮助我建立一个更加科学和理性的消费观。过去,我常常被一些“天然”、“无添加”的宣传所吸引,但往往忽略了产品本身的品质和营养价值。这本书,我希望它能教会我如何辨别信息,如何根据科学的依据来选择食品,而不是被一些营销术语所迷惑。比如,了解不同食品添加剂的安全性等级,以及它们在特定食品中的合理使用范围,这样我就能更自信地做出购买决定,不再因为对添加剂的未知而产生不必要的焦虑。

评分

这本书真是让我大开眼界!我一直以来都对食品添加剂这个话题感到好奇又有点担心,总觉得它们像潜伏在食物中的“不明物体”,不知道会对身体产生什么影响。在没读这本书之前,我可能会在超市里看到配料表里写着一长串我叫不出名字的添加剂时,就下意识地避开。也曾经在网上搜集过一些信息,但碎片化的内容,加上各种夸张的说法,反而让我更加迷茫,甚至产生了一种“什么都不敢吃”的恐慌。正因如此,我一直渴望能有一本真正权威、科学、又通俗易懂的书来解读食品添加剂。

评分

这本书的“背后的那些事”的副标题,让我感到它不仅仅是一本介绍食品添加剂的书,更是一本揭示食品行业运作的窗口。我希望书中能够探讨一些关于食品添加剂的行业标准是如何制定的?有哪些利益相关方在其中发挥作用?是否有一些“潜规则”的存在?当然,我并非抱着阴谋论的态度去阅读,而是希望从更宏观的角度,了解食品添加剂的研发、生产、使用和监管的全貌,从而更全面地理解这个话题。

评分

我非常期待这本书能够提供一些关于如何在家制作食品的建议,或者如何在日常生活中减少不必要食品添加剂摄入的方法。比如,是不是可以多选择一些新鲜、未加工的食材?如何更好地保存食物,以减少防腐剂的使用?这些贴近生活的小贴士,对于我们这些普通家庭来说,将非常有价值。总而言之,我希望这本书不仅能解答我的疑惑,更能让我学到实用的知识,成为一个更懂食品、更会生活的消费者。

评分

我常常在思考,为什么现在食品的种类如此丰富,口感也越来越好,这背后一定离不开各种科技的进步,而食品添加剂无疑是其中非常重要的一环。但是,我们普通消费者,甚至是很多媒体,对于食品添加剂的认知,往往停留在“有害”的标签上,缺乏深入的了解。这本书,我希望它能填补这个认知空白。我想知道,那些我们在日常生活中经常接触到的食品,比如面包、饼干、饮料、甚至是一些调味品,它们里面究竟含有哪些食品添加剂?这些添加剂在制作过程中起到了什么关键作用?例如,防腐剂是如何延长食物保质期的?乳化剂又是如何让油和水完美融合,让酱料更顺滑的?着色剂和香精又是如何让食物看起来更诱人,闻起来更可口的?

评分

我一直在思考,食品添加剂的科学知识普及,对于提升整个社会的食品安全意识有着多么重要的意义。如果人人都能够理性看待食品添加剂,而不是盲目恐慌,那么整个食品行业也会朝着更加透明和健康的方向发展。这本书,我希望它能成为一股清流,用科学的力量驱散谣言,用理性的声音引导公众,让更多人能够成为明智的消费者,也为食品行业的健康发展贡献一份力量。

评分

这本书的出现,就像是在我心中播撒了一颗希望的种子。我一直认为,了解真相才是解决问题的最好办法。与其被动地恐惧,不如主动去学习。当我在书店里看到这本书的封面和书名时,立刻就被吸引了。首先,书名中的“院士、教授”几个字就给我一种强烈的信任感,感觉这是由真正懂行的专家来解读的,而不是一些道听途说或者营销噱头。我非常期待他们能用严谨的科学态度,结合大量的研究数据,为我们揭开食品添加剂的神秘面纱, debunk 一些流传甚广的谣言,同时也能告诉我们,在合理的剂量范围内,食品添加剂究竟扮演着怎样的角色,它们又是如何为我们的食品安全和品质保驾护航的。

评分

这本书的语言风格也是我非常关注的一点。虽然是专家撰写,但我依然希望它能够摆脱枯燥的学术术语,用通俗易懂的语言来解释复杂的科学原理。就像我之前读过的某些科普读物一样,即使是关于高深的科学知识,也能通过生动的比喻、形象的描述,让我们这些非专业人士也能轻松理解。我希望这本书能够做到这一点,让那些原本可能令人望而生畏的化学名称和复杂的食品工艺,变得清晰明了。这样,我们才能真正地“看明白”,而不是被一些模糊的概念所困扰。

评分

我对书中关于食品添加剂的安全性评估和监管体系的介绍充满了期待。我知道,任何一种允许使用的食品添加剂,都经过了严格的科学论证和风险评估。那么,这个评估的过程是怎样的?有哪些权威机构在进行这项工作?中国的食品添加剂监管体系和国际上相比,有哪些异同?书中有没有可能介绍一些具体的案例,说明食品添加剂是如何被监管的,以及在出现问题时,监管部门是如何应对的?这些信息对于建立我们对食品安全的信心至关重要。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coffeedeals.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