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简介
《反托拉斯革命:经济学竞争与政策(第六版)》包括美国近年来的20个重大反垄断法案例,将涉及反垄断法三个领域(经营者集中、垄断协议、滥用市场支配地位或垄断行为)的案例分成如下四个部分:横向经营者集中、横向行为、纵向市场行为和网络经济问题。每一部分的案例中都反映了近年来国际反垄断执法的前沿问题和新动向。
作者简介
J.E.克伍卡(John E. Kwoka,Jr.),美国东北大学Neal FFinnegan杰出经济学教授,乔治华盛顿大学经济学研究教授,美国反托拉斯研究所研究员,《产业组织评论》主编。
内页插图
目录
译者序
第四版译者序
第四版作者序
英文版序
作者简介
编者简介
导言
第一部分 横向结构
经济与法律背景
案例1 AT&T;与T-Mobile的并购提议案:可能的再思考(2011)
帕特里克·地格拉布(Patrick DeGraba)
格列高利·L·罗斯顿(Gregory L.Rosston)
案例2 摇滚经济学:Ticketmaster和Live Nation的合并及摇滚演唱会产业
约翰·E·克伍卡(John E.Kwoka,Jr.)
案例3 希瑞斯与埃克斯姆卫星广播并购案(2008)
瑟奇·X·莫雷西(Serge X.Moresi)
斯蒂文·C·萨洛普(Steven C.Salop)
案例4 一起合并案的重新回顾:联邦贸易委员会诉埃文斯顿西北医疗公司案
蒂波拉·哈斯-威尔逊(Deborah Haas-Wilson)
案例5 甲骨文并购仁科:美国政府诉甲骨文案(2004)
普雷斯顿·迈克菲(R.Preseton McAfee)
大卫·S·希布利(David S.Sibley)
迈克·A·威廉姆森(Michael A.Williams)
案例6 firth、市场界定与合并效果:Staples-Omce Depot合并案(1997)
塞尔达·达克尔(Serdar Dalkir)
弗雷德里克·R·沃伦-博尔顿(Frederick R.Warren-Bouhon)
第二部分 横向行为
经济与法律背景
案例7 专利诉讼和解中的“反向支付”:先灵葆雅公司氯化钾案中的观点分歧(2005,2012)
约翰·P·比奇洛(John P.Bigelow)
罗伯特·D·威利格(Robert D.Willig)
案例8 动态随机存储内存反垄断诉讼(2008)
罗杰·G·诺尔(Roger G.Noll)
案例9 板材产业中的买方垄断和掠夺性投标:惠好案(2007)
戈登·C·劳塞(Gordon C.Rausser)
约翰·R·富特fJohn R.Foote)
案例10 航空业的掠夺性定价:精灵航空公司诉西北航空公司(2005)
肯尼斯·G·埃尔津加(Kenneth G.Elzinga)
大卫·E·米尔斯(David E.Mills)
案例11 全球卡特尔的回归:赖氨酸反垄断诉讼(1996)
约翰·M·康纳(John M.Connor)
第三部分 纵向及相关市场问题
经济学和法律的内容
案例12 谷歌—ITA:创造新的航班搜索竞争者(2011)
迈克尔·D·托佩尔(Michael D.Topper)
斯坦利·瓦特(Stanley Watt)
景明“马歇尔”颜(Jingming“Marshall”Yan)
案例13 英特尔的封杀策略(2010)
约书亚·S·甘斯(Joshua S.Gans)
案例14 转售价格维持获得“缓刑”:Leegin v.PSKS(2007)
肯尼斯·G·埃尔津加(Kenneth G.Elzinga)
大卫·E·米尔斯(David E.Mills)
案例15 不适宜搭售:“三叉戟—独立墨水”案的分析(2006)
巴里·奈勒波夫(Barry Nalebuff)
案例16 独家经营与反垄断排他性:美国政府诉登士柏案(2005)
迈克尔·L·卡茨(Michael L Katz)
第四部分 网络问题
经济与法律背景
案例17 视频内容和分销业中的纵向合并:Corncast-NBCU(2011)
威廉·P·罗杰(William P.Rogerson)
案例18 达美航空—西北航空合并:航空公司网络效应产生的消费者利益(2008)
马克·伊斯雷尔(Mark Israel)
布莱恩·基汀(Bryan Keating)
丹尼尔·L·鲁宾费尔德(Daniel L.Rubinfeld)
罗伯特·D·威利格(Robert D.Willig)
案例19 管理层、发卡限制与支付卡网络竞争:美国政府诉Visa和
MasterCard案(2003)
罗伯特·S·平狄克(Robert S.Pindyck)
案例20 垄断地位的维持:美国政府诉微软案(2001)
丹尼.尔·L·鲁宾费尔德(Daniel L.Rubinfeld)
前言/序言
《反托拉斯革命》一书是过去30年来国际反垄断经济学理论和执法实践案例经典集锦之一,在美国、欧盟各国和其他国家已成为竞争法领域必读的著作,其英文版本已被翻译成多种其他国家文字出版(该书译校者之一在美国高校教授反垄断经济学时就曾采用该书第二版,很受学生欢迎)。在2008年和2013年,我们先后翻译了该书的第四版和第五版,其初衷是希望通过向中国读者介绍现代经济学分析在发达国家竞争法实施中的应用实践,为中国反垄断法研究与实施提供前沿的参考资料。中国《反垄断法》自生效以来,其实施工作和成就得到世界的瞩目和赞赏。在中国《反垄断法》实施8周年之际,《反托拉斯革命》第六版中文版由经济科学出版社出版,呈现了2007年以来最新的一些案例。
《反托拉斯革命》第六版包括美国近年来的20个重大案例,其中12个为全新的案例,其他8个案例也做了不同程度的补充和更新。同之前版本的结构相同,该版将涉及反垄断法三个领域(经营者集中、垄断协议、滥用市场支配地位或垄断行为)的案例分成如下四个部分:横向经营者集中、横向行为、纵向市场行为和网络经济问题。每一部分的案例中都反映了近年来国际反垄断执法的前沿问题和最新动向。
该版中留存的部分第五版案例仍然具有其经典价值。例如,1996年的氨基酸国际卡特尔案,它是美国司法部利用宽恕政策所瓦解的第一个国际卡特尔组织;再如,1997年的Staples并购Office Depot案,案中采用的自然实验法是近年来国际上盛行的评估经营者集中竞争效应的一个新方法(这两家公司在2016年5月的第二次并购计划也同样遭到美国联邦贸易委员会的干预而被美国法庭禁止)。
除了更新案例以外,该书第六版的另一个亮点是,作者在一些案例的附录里增加了详细的经济理论分析和实证数据分析,这些背景资料有助于读者更加深刻地了解相关案例里的重要论点及论证依据。
该书所有案例的撰写者都是实际参与相关案例的主要专家证人,他们对案例中控辩各方主要论点的描述和对各方所持证据的分析与评估都最具权威性。这一特点也是该书持续畅销30余年的主要原因之一。
毫无疑问,中国在其《反垄断法》实施的8年中,已经建立了与国际惯例接轨的反垄断法实施的基本制度和分析框架。然而,正如国内外不少反垄断专家所指出的,中国下一阶段需要继续努力的一个重要方面是进一步提升反垄断执法工作的“专业性”,这就要求执法机构和法院在执法过程中更加系统地应用反垄断经济学,以求更加科学合理地评估每一个案件中企业行为的竞争效应,充分发挥反垄断法保护市场竞争机制的作用。
至今,我们已经连续翻译并出版了《反托拉斯革命》第四版、第五版和第六版,这三版共包括四十多个典型的案例。我们希望,该书第六版中文版的出版,能给中国反垄断法实施以及竞争法经济学的研究增添更多可以借鉴的实战案例。
参加《反托拉斯革命》第六版译校的有林平、臧旭恒、陈强、王哲伟、余东华、唐明哲、尹莉、乔岳、曲创和叶高芬等,全书由林平主校。山东大学经济学院部分博士和硕士研究生做了校对译稿等工作。译校者在此感谢经济科学出版社吕萍、于海汛等同志为本书顺利出版付出的努力和劳作。
好的,这是一份关于一本名为《反托拉斯革命:经济学、竞争与政策》(第六版)的图书的详细简介,但内容完全不涉及该书的任何实际主题或论点。 --- 《现代企业战略与全球化动态:跨学科视角下的商业转型》 本书导言: 在二十一世纪的商业格局中,企业面临的挑战已远超传统成本控制与市场份额的范畴。技术迭代的惊人速度、地缘政治的复杂交织以及消费者行为的深刻转变,共同构筑了一个需要全新战略框架才能驾驭的复杂环境。本书旨在提供一个全面的、跨学科的分析工具箱,帮助读者理解和应对当前驱动全球经济转型的核心力量。我们不仅探讨宏观的经济趋势,更深入剖析微观层面的组织适应性、创新文化构建以及可持续商业模式的重塑。 第一部分:数字经济的重塑与组织敏捷性 第一章:平台生态系统的构建与治理 本章聚焦于现代商业中平台模式的兴起及其对传统产业的颠覆性影响。我们将分析构建一个稳健且具有防御性的数字平台生态系统所需的关键要素,包括网络效应的形成机制、数据资产的有效管理以及多边市场的协调挑战。重点讨论了平台治理的必要性——如何在促进创新与维护生态系统健康之间取得平衡,以及如何通过激励机制吸引和留住关键参与者。 第二章:敏捷转型与组织学习 面对快速变化的市场需求,传统层级结构已成为创新的桎梏。本章详细阐述了组织敏捷性的核心原则及其在不同规模企业中的应用。我们将考察精益思想(Lean Thinking)如何从软件开发领域扩展到整个运营管理,以及如何建立一个能够持续从失败中学习、并能快速调整战略方向的组织文化。内容涵盖了跨职能团队的构建、决策权限的下放以及衡量敏捷绩效的新指标体系。 第三章:人工智能与自动化对人力资本的影响 人工智能和自动化技术正在重新定义工作的本质。本章对这些技术对劳动力市场的影响进行了细致入微的考察。我们分析了哪些技能组合在自动化浪潮中更具弹性,以及企业如何负责任地推行自动化战略,确保员工技能的升级与职业路径的平稳过渡。此外,本章还探讨了人机协作(Human-in-the-Loop)的最佳实践,以最大化技术投资回报率。 第二部分:全球化的高级形态与供应链韧性 第四章:后全球化时代的供应链重构 全球供应链的脆弱性在近年的冲击中暴露无遗。本书不再仅仅关注供应链的效率最大化,而是转向韧性(Resilience)和冗余度的战略考量。本章深入分析了“去中心化生产”、“近岸外包”(Nearshoring)和“友岸外包”(Friend-shoring)等新兴趋势背后的经济逻辑。我们提出了构建多源采购策略、利用数字孪生技术进行实时风险模拟的方法论。 第五章:地缘政治风险与企业的跨国运营 地缘政治紧张局势已成为影响跨国企业决策的首要外部因素。本章提供了一套系统性的地缘政治风险评估框架,指导企业如何识别、量化和应对政策不确定性、贸易壁垒以及资本管制带来的风险。重点分析了跨国企业在维护全球运营连续性时,如何在遵守不同司法管辖区法规的同时,保持核心价值和文化一致性。 第六章:新兴市场的深入渗透与本土化战略 对于希望实现长期增长的企业而言,新兴市场仍然是关键战场。本章摒弃了“一刀切”的市场进入模式,转而探讨高度定制化的本土化战略。我们研究了如何通过建立本地研发中心、培养本土领导人才以及理解非正式制度(Informal Institutions)来赢得消费者的信任和政府的支持。案例分析集中于如何成功驾驭复杂的监管环境和多层次的社会经济差异。 第三部分:可持续发展与长期价值创造 第七章:ESG整合:从合规到竞争优势 环境、社会和治理(ESG)已从企业社会责任的附属品转变为核心战略要素。本章强调了如何将ESG目标深度整合到核心业务流程和资本配置决策中。我们超越了简单的披露要求,阐述了如何通过投资于低碳技术、提升供应链中的社会标准,从而创造可测量的长期财务价值和品牌忠诚度。 第八章:循环经济模式的商业化路径 线性经济模式的资源约束日益显著。本章详细介绍了企业如何设计和实施循环经济(Circular Economy)战略,包括产品服务化(Product-as-a-Service)、延长产品生命周期设计以及高效的逆向物流管理。本书提供了具体的财务模型,用以证明在初始投资较高的情况下,循环模式如何通过原材料成本节约和新型收入流实现正向的投资回报率。 第九章:长期主义的领导力与投资者关系 在季度业绩压力下维持长期愿景是一项艰巨的领导力挑战。本章探讨了构建“长期主义”企业文化所需的关键领导特质。此外,我们分析了如何与影响力投资者(Impact Investors)和长期资本建立有效的沟通渠道,构建一个激励管理层关注未来十年而非未来几个季度的治理结构。 结论:未来企业的蓝图 总结部分将所有讨论的要素——敏捷组织、韧性供应链、负责任的创新以及可持续的价值创造——整合为一个统一的未来企业蓝图。本书强调,成功的企业不再是单一领域内的佼佼者,而是能够同时在速度、适应性和责任感方面取得卓越平衡的系统集成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