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网络 群体与市场 揭示高度互联世界的行为原理与效应机制 | ||
| 定价 | 69.00 | |
| 出版社 | 清华大学出版社 | |
| 版次 | 1 | |
| 出版时间 | 2011年10月 | |
| 开本 | 16开 | |
| 作者 | (美)大卫?伊斯利 等著,李晓明 等译 | |
| 装帧 | 平装 | |
| 页数 | 511 | |
| 字数 | 824000 | |
| ISBN编码 | 9787302264170 | |
第1章 概述
第壹部分 图论与社会网络
第2章 图论
第3章 强联系和弱联系
第4章 网络及其存在的环境
第5章 正关系与负关系
第二部分 博弈论
第6章 博弈
第7章 进化博弈论
第8章 网络流量的博弈论模型
第9章 拍卖
第三部分 网络中的市场与策略性互动
第10章 匹配市场
第11章 具有中介的市场网络模型
第12章 网络中的议价与权力
第四部分 信息网络与万维网
第13章 万维网结构
第14章 链接分析和网络搜索
第15章 商业支持的搜索市场
第五部分 网络动力学:总体模型
第16章 信息级联
第17章 网络效应
第18章 幂律与富者更富现象
第六部分 网络动力学:结构模型
第19章 网络中的级联行为
第20章 小世界现象
第21章 流行病学
第七部分 机构及其聚合行为
第22章 市场与信息
第23章 表决
第24章 产权
参考文献
本书常用术语和短语中英文对照
我是一个对商业和技术融合非常感兴趣的读者,所以《包邮 网络 群体与市场》这个书名瞬间就吸引了我。书名中的“包邮”这个词,看似普通,却代表了电商时代一个极其成功的商业模式的缩影,它背后牵扯到的不仅仅是物流成本,更是一种用户心理的把握和市场策略的设计。而“网络群体与市场”则将目光聚焦于当前最热门的交叉领域,它预示着这本书将深入探讨互联网如何改变了传统的市场运作模式,以及消费者群体在其中扮演的角色。 我非常期待这本书能够提供一些实操性的见解。比如,在如今这个高度互联的时代,企业应该如何利用网络群体来更有效地推广自己的产品和服务?如何理解和应对网络社群所带来的市场变化?书中提到的“行为原理”和“效应机制”听起来就很有学术深度,但我更希望作者能将这些理论框架与现实中的商业案例相结合,让读者能够学到如何将这些知识应用到实际的商业决策中。如果这本书能够提供一些关于如何构建和管理线上社区,如何利用用户生成内容来驱动市场增长的分析,那我一定会觉得物超所值。
评分说实话,我最近对“群体行为”这个话题特别着迷。无论是社交媒体上的病毒式传播,还是电商平台上的集体购买热潮,都展现出了一种集体决策和信息同步的力量,这种力量往往能够超越个体理性,带来出乎意料的结果。这本书的标题,特别是“网络群体与市场”,立刻抓住了我的注意力。我很好奇,作者会如何描绘网络环境下群体行为的新特征,以及这些群体行为如何反过来塑造和重塑我们所处的市场格局。 我特别期待书中能够解释一些日常生活中看似矛盾的现象。比如,为什么信息越是透明,有时候“谣言”反而越容易传播?为什么在看似自由开放的网络空间,有时候却会出现某种程度的“信息茧房”效应?这本书是否会提供一套理论工具,让我们能够更好地理解这些“反直觉”的网络现象,甚至预判未来的趋势?我猜想,作者会借助于信息科学中的模型,结合经济学中的博弈论或者行为经济学的一些理论,来解释这些复杂的社会和经济动态。
评分作为一个对数据分析和模式识别充满好奇的人,《包邮 网络 群体与市场》这个书名听起来就非常具有吸引力。我一直觉得,互联网上的海量数据中隐藏着许多不为人知的规律,而“群体”和“市场”正是这些规律最直观的体现。“揭示高度互联世界的行为原理与效应机制”这句话,则点明了这本书的核心价值——它不仅仅是描述现象,更是要解释现象背后的逻辑。 我特别期待这本书能够解答一些关于网络行为的“为什么”。比如,为什么在某些网络社群中,成员之间会产生如此强的凝聚力?这种凝聚力又是如何影响他们的消费决策和对市场的看法?“跨应用数学、信息科学、经济”这些关键词,让我预感到这本书会运用非常严谨的定量分析方法,可能会涉及到一些图论、统计学、机器学习等概念,来建模和解释网络中的各种互动。如果书中能够提供一些关于如何从数据中挖掘有价值信息,从而理解网络群体行为并预测市场走向的洞见,那将是对我非常有价值的一本书。
评分这本《包邮 网络 群体与市场:揭示高度互联世界的行为原理与效应机制:跨应用数学、信息科学、经济》听起来像是一本深邃而有力的著作,能够直击我们当下所处的这个信息爆炸、联系日益紧密的时代。我一直对网络如何深刻地改变我们的消费习惯、信息传播方式以及社会结构感到好奇,而这本书的标题似乎恰好能解答我心中的许多疑惑。它提及的“行为原理”和“效应机制”,预示着作者并非停留在表面现象的描述,而是要深入探究那些驱动网络世界运转的深层逻辑。 “跨应用数学、信息科学、经济”这几个关键词更是让我眼前一亮。这表明作者并非是单一学科的视角,而是试图融合多领域的智慧来理解这个复杂的问题。数学模型在解析复杂系统中的规律方面有着天然的优势,信息科学则为我们提供了理解信息流动和处理的工具,而经济学则是理解市场行为和资源配置的基石。将这三者结合起来,无疑能为我们构建一个更为全面和精准的分析框架。我期待这本书能用严谨的科学方法,拆解出那些看似杂乱无章的网络现象背后的清晰脉络,让我们不仅知其然,更知其所以然。
评分这本书的名称,特别是“揭示高度互联世界的行为原理与效应机制”,让我有一种想要深入探究的冲动。我一直觉得,我们现在所处的时代,信息传递的速度和广度都达到了前所未有的水平,这不可避免地会带来一些全新的社会和行为模式。比如,为什么有些信息能在网络上瞬间爆炸,而有些信息却石沉大海?为什么人们在网络上的行为方式,有时与线下截然不同?这本书似乎就是为了回答这些根本性问题而存在的。 我希望这本书能用一种系统性的方式,将这些分散在网络世界中的现象串联起来。比如,它是否会讨论信息不对称在网络环境下的新表现形式?网络群体在形成过程中,是否存在某种可预测的动力学?而这些群体行为,又会如何影响到市场的供需关系和价格形成?“跨应用数学、信息科学、经济”的组合,让我相信作者会从一个非常宏观和专业的角度来解读这些问题,而不是停留在泛泛而谈的层面。我期待它能提供一套有力的分析工具,让我能够更清晰地理解这个日新月异的数字世界。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offeedeals.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