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有关异常精神医学的教科书中,无一例外都只是在单纯地讲述精神医学,即把异常心理与精神障碍做同一认定。换句话说,这些书籍都将异常心理直接看作精神障碍问题。反过来说,就是如果一个人被看作有异常心理,那么判断这一点的前提条件便是这个人存在精神障碍问题。
评分总算把E·雷·坎特伯里的《经济学简史》看完了,简单说一下书评。此书的翻译应该是由几个研究在其导师刘凤良要求下完成的;翻译的很糟糕,语句不通,复杂的英文长句未能拆成易读的中文短句;其中第一章翻译的尤其糟糕,我是强忍着呕吐、以强大的意志力督促自己看完的;原书作者坎特伯里写的比较西方化,加上生硬的翻译,导致读起来相当费劲;此书完成时间可能是在2000年附近;阅读此书需要一定程度经济学知识背景,普通的爱好者可能会有太多内容看不懂。
评分这样的书籍与其叫作异常心理书籍,倒不如叫精神科症状学,又或者叫精神科诊断学更为贴切吧。
评分至今很多有关异常心理的书籍,其关注点基本上只是在明确阐述“异常”这一心理状态,我所读过的围绕异常心理展开论述的书籍,大多也只是在罗列解说各种精神疾病的心理病名而已。
评分长期以来,我作为精神科医生曾经诊治过很多这样的心理病人,他们深陷异常心理状态而无法自拔,并做出伤害他人、伤害自己的事情来。他们中有人从小没有得到家人的爱,在充满暴力的环境下长大,因此患上了异常的心理疾病;也有一些人过于要求自己去做正确的事情,反而适得其反,偏离了正常的心理活动和行为。
评分包装好,纸张不错,内容生动。
评分 评分此加倍努力地去尝试改变现实。因为我知道,正是每一个放弃了理想的人,使得别人的人生变得更加丑恶、艰难、令人厌倦甚至是虚无的了。《我的奋斗我的奋斗(附DVD光盘1张)》编辑推荐:正版“老罗语录” 我年纪越大,就越觉得那些心理阴暗、一肚子心计、满脑子阴谋论的人,是因为智力不够。这和我小时候的认识是大致相反的。尽管存在个体差异,但是整体上,足够聪明的,进化得更好的人群,通常会倾向于选择公平、正义,更容易具有坦诚、善良的品质。 就像任何时代都有倚老卖老的老混蛋一样(“你呀,还是太年轻啦,我说了你也不明白”),任何时代也都有倚年轻卖年轻的小混蛋(“你老了,我跟你说不明白,咱们这是代沟”)。在任何一个时代,有尊严的人,都不会拿自己所处的年龄段说事儿。 很多半途而废的理想主义者喜欢说,我本来特别崇拜某某某,特别佩服某某某,是某某某当年启发和激励了我走上了信奉自由民主的道路,但是后来,我痛苦地发现某某某变节了(或是露馅了),从此我觉得什么都是骗人的,我什么也不信了。每次听到这种没出息论调的时候我都忍不住心里骂娘,干!原来你是某明星的粉丝,我他妈还误以为你是某种理想的粉丝呢!——做你该做的,做你认为正确的,不要为了谁而做,当走在你前面的先驱者没出息地倒下或是变节的时候,你应该感到高兴:你走到你的偶像前面了,多牛逼啊。 由于我擅长摆生活态度健康积极的造型,所以我的学生都以为我没有情绪消沉的时候。实际的情况是,当我面对普遍存在着的丑恶现实的时候,常常会短暂地感到厌倦,感到人生虚无,但和那些因此“看透了人生”后变得犬儒的笨蛋的区别是:我会因此加倍努力地去尝试改变现实。因为我知道,正是每一个放弃了理想的人,使得别人的人生变得更加丑恶、艰难、令人厌倦甚至是虚无的了。
评分现实中,大多数人都觉得自己的心理是正常的,往往忽视自己内心的另一面。但是他们又会在某个瞬间突然意识到自己内心的阴暗面。所以说,一味地要求自己做对的事情,好的事情,完全忽视自己内心的另一面,有可能遭受到无法想象的困扰。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offeedeals.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