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書名:中國新文化運動概觀
原價:20.00元
作者:伍啓元
齣版社:黃山書社
齣版日期:2008-05-01
ISBN:9787807078579
字數:139000
頁碼:194
版次:1
裝幀:平裝
開本:大32開
商品重量:0.241kg
編輯推薦
中國總逃不齣‘模仿’的工作。例如張君勱不過想做中國的柏格森,鬍適不過想做中國的杜威,陳獨秀不過想做中國的馬剋斯,郭沫若不過想做中國的恩格爾,甚至最近梁漱溟提倡中國文化的文章,也不過是‘模仿’羅素的理論吧!
——伍啓元
內容提要
本書1934年初版,是較早對新文化運動的係統研究,見解基本持平,齣版初期頗有影響,後來卻長期受到學界忽視。作者以清晰的條理、客觀的態度探討新文化運動中的思想文化態勢,對五四時期的文學革命運動、實驗主義思潮、疑古思潮、國故整理運動、馬剋思唯物辯證思想、人生觀論戰、東西文化的論戰、社會史論戰等重要思想運動,做瞭審慎精到的研究,對今人認識和研究新文化運動不無啓發和藉鑒意義。
目錄
序
自序
上篇
第一章 緒論
第二章 社會的變革和思想的轉變
第三章 文學革命運動和新文化運動
第四章 實驗主義以及其他
第五章 疑古思潮的澎湃
第六章 國故整理與其批評
第七章 唯物的辯證法
下篇
第八章 引言
第九章 人生觀的論戰
第十章 東西文化的討論
第十一章 文藝的論戰
第十二章 政治問題的討論
第十三章 社會史的論戰
第十四章 結論
附錄 曆史記憶中抹去的五四新文化研究
編後記
作者介紹
伍啓元,生於1921年,廣東颱山人,早年畢業於滬江大學,留學英國,曾任清華大學、西南聯閤大學經濟學係教授,1949年後赴美。著有《中國新文化運動概觀》《當前的物價問題》《公共政策》《美國世紀:1901-1990》等。
文摘
序言
這本書給我帶來的最大衝擊,在於它如何顛覆瞭我以往對某個曆史時期的刻闆印象。我原本以為,那個時代充斥著激進與動蕩,但這本書卻展現瞭其中蘊含的深刻的理性思考和不懈的文化探索。作者在闡述某個思想流派的形成時,不僅僅關注其思想內容,更注重其傳播媒介和接受方式的演變。例如,對於某個重要學說的傳播,書中細緻地描述瞭報刊、書籍、講演等多種形式的作用,以及它們如何共同塑造瞭當時的社會認知。我尤其贊賞作者在分析某個社會思潮的演變時,所展現齣的前瞻性。他不僅僅停留在對既往的迴顧,更是對這種思想如何在不同曆史階段産生影響進行瞭深刻的洞察。讀到關於某個社會變革的討論時,我被作者嚴謹的邏輯和翔實的論據所摺服。他能夠從紛繁復雜的曆史綫索中,提煉齣關鍵的矛盾和內在的聯係,讓我茅塞頓開,恍然大悟。書中的一些觀點,甚至挑戰瞭我固有的認知,促使我重新審視許多曆史事件的意義和價值。這種“破”與“立”的過程,恰恰是閱讀的魅力所在。
評分這本書的封麵設計著實吸引瞭我,水墨暈染的山巒與一抹鮮紅的文字,仿佛將人拉迴那個波詭雲譎又充滿希望的年代。當我翻開第一頁,映入眼簾的是一句振聾發聵的引語,瞬間點燃瞭我對知識的渴望。作者在開篇就拋齣瞭一個宏大的命題,圍繞著“革新”與“傳承”展開瞭一場深刻的哲學思辨。我尤其喜歡其中對於五四時期青年知識分子精神麵貌的描繪,他們身上那種敢於質疑、勇於擔當的勇氣,即便在今天看來,依然是激勵人心的力量。書中對於當時社會思潮的梳理,條理清晰,脈絡分明,讓我這個對曆史瞭解不深的人,也能迅速把握住那個時代的脈搏。特彆是作者在分析不同派彆思想時,並沒有簡單地褒貶,而是深入挖掘其産生的曆史背景和社會根源,展現瞭其復雜性和多麵性。我印象深刻的是關於“文學革命”的論述,作者不僅僅停留在對新舊文學的對比上,而是著力探討瞭這場革命如何觸及瞭語言、思想乃至於整個民族的精神內核。那些被引用的詩歌、散文片段,雖然篇幅不長,卻字字珠璣,飽含著那個時代特有的激情與苦悶。讀到此處,我仿佛能聽到洪鍾大呂般的呐喊,感受到思想的火花在碰撞。
評分這本書的語言風格非常獨特,它既有學術著作的嚴謹,又不失文學作品的感染力。作者在敘述史實時,運用瞭大量的生動形象的比喻和恰如其分的描寫,使得原本枯燥的曆史知識變得鮮活起來。我尤其欣賞書中對某個曆史事件的解讀,它不僅僅停留在對事件的描述,更是深入剖析瞭事件發生的原因、過程以及其深遠影響。作者在梳理某個社會思潮的演變時,展現瞭其極強的邏輯性和係統性。他能夠將紛繁復雜的思潮,梳理得條理清晰,脈絡分明,讓我對那個時代的思想圖景有瞭清晰的認識。書中的許多觀點,都讓我耳目一新,仿佛打開瞭一扇新的窗戶,讓我從全新的視角去審視曆史。我尤其被書中對某個文化人物的評價所打動,作者沒有簡單地褒貶,而是深入挖掘其思想的復雜性和其在曆史進程中所扮演的獨特角色。這種客觀而深刻的分析,讓我對這位人物有瞭更全麵的理解。總而言之,這是一本能夠引發深度思考,並且具有極高閱讀價值的書籍。
評分讀這本書的過程中,我最大的感受是,曆史並非是冰冷的文字堆砌,而是由無數鮮活的人物和跌宕起伏的故事構成的。作者在敘述過程中,巧妙地將宏觀的曆史進程與微觀的人物命運交織在一起,使得整本書讀起來既有史詩般的壯闊,又不失人情味的細膩。例如,在描繪某個重要曆史事件時,作者並沒有僅僅列舉事實,而是深入到參與其中的人物的內心世界,分析他們的動機、掙紮與抉擇。這種“寫人”的方法,讓曆史事件不再是遙不可及的過去,而是觸手可及的、有血有肉的現實。我特彆欣賞書中對一些關鍵人物的解讀,比如某位在思想界舉足輕重的人物,作者沒有將他神化,而是客觀地呈現瞭他的優點與不足,以及他在時代洪流中所扮演的復雜角色。這種 nuanced 的視角,讓我對曆史人物有瞭更深刻、更立體的認識。書中對於一些社會現象的分析,也極其鞭闢入裏,比如當時社會上盛行的西學東漸浪潮,作者就詳細剖析瞭其背後的復雜動因,以及它對中國社會産生的深遠影響。那些對當時社會生活細節的描寫,如報刊雜誌的版式、街頭巷尾的談話,都為我勾勒齣瞭一個生動而鮮活的時代畫捲。
評分坦白說,這本書一開始讀起來有些挑戰,因為其中涉及的概念和人物眾多,而且年代久遠。但隨著閱讀的深入,我逐漸被作者深厚的學養和精湛的敘事能力所摺服。他能夠將原本晦澀的理論,用通俗易懂的語言闡述清楚,並將復雜的曆史脈絡梳理得井井有條。我特彆喜歡書中關於某個文化運動的分析,作者並沒有簡單地羅列其口號和成就,而是深入探討瞭其背後的文化土壤和現實睏境。他對於當時社會各階層思想動態的描繪,生動而細緻,讓我仿佛置身於那個時代,親眼目睹瞭各種思想的碰撞與交融。書中對某個曆史轉摺點的分析,尤其精彩。作者通過對一係列相互關聯的事件的梳理,揭示瞭曆史發展的必然性與偶然性,讓我對曆史的理解上升到瞭一個新的高度。我印象最深的是,作者在結尾部分所提齣的對未來發展的思考,這讓我認識到,曆史並非終結,而是仍在不斷演進。這種將曆史與現實緊密聯係起來的寫法,讓這本書的價值得以升華。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offeedeals.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靜流書站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