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用心理学教程/普通高等学校公共课教材

应用心理学教程/普通高等学校公共课教材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周正,程宇洁 著
图书标签:
  • 应用心理学
  • 心理学
  • 教材
  • 公共课
  • 高等学校
  • 大学
  • 学习
  • 教育
  • 心理健康
  • 行为科学
想要找书就要到 静流书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出版社: 清华大学出版社
ISBN:9787302476184
版次:1
商品编码:12195683
包装:平装
丛书名: 普通高等学校公共课教材
开本:16开
出版时间:2017-09-01
用纸:胶版纸
页数:365
字数:272000
正文语种:中文

具体描述

编辑推荐

  由于成效卓著,心理健康课程成为全校热宠,一年招生7000人,此门课选修人数达6000余人。现在成为必修,覆盖人人。教育部专家组认定财大心理健康教育为全校教评亮点。《读者》《大学生》《研究生》连篇累牍50余刊。坚持20年过去了,自杀3人,挽救、保护了多少鲜活生命。这是个怎样的记录,许多学校几乎年年在跳,生命不是数字,若能挽救于无形,为何不做、不推广?

内容简介

  这是中国首部心理学课堂实录。周正教授原汁原味给大学生上的59堂心理学课,学生程宇洁自发整理形成59个独立成篇的心理自励故事。作者致力于将心理学原理应用于人的心理调节和潜能开发,通过成功要素、为人处世、人际交往、人格培养、负性心理,颠峰感的平庸化、疾病与健康、管理心理学、爱情、意志力、盲行实验等,深入浅出地告诉大学生心理学怎样影响一个人的人生。本书既是普通高等学校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公共课教材,也是高校青年教师专业发展的生动教材,更是写给年轻人的心理自助书。

目录

第一章 心理学为你而生/1
第二章 出人头地,做人第一/7
第三章 成功,有秘诀吗?/13
第四章 一人不为人,人人才为人/19
第五章 “无聊”的大学,有趣地过/25
第六章 遇到狼就变成狼/31
第七章 心无序,事无序/37
第八章 打开成功的四扇大门/43
第九章 上帝的金石头/53
第十章 挣钱,就是挣功德/59
第十一章 远离诸葛亮式的人物/65
第十二章 老鼠夹子与梦露/73
第十三章 做自己的催眠大师/79
第十四章 中国为什么出不了“牛顿”?/85
第十五章 人际吸引,培养知音/89
第十六章 蚂蚁与钻石/95
第十七章 吃鱼的马与最佳人格/101
第十八章 教育之本,彰扬天性/107
第十九章 有名有钱又不累/113
第二十章 15千克的大红薯与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119
第二十一章 人生之不可管理/127
第二十二章 由大学校长的双重人格所想到的/131
第二十三章 健康不排第一位/137
第二十四章 唤醒你的自愈能力/145
第二十五章 疾病的希望/149
第二十六章 高血压,从何而来?/157
第二十七章 享受都市生活,拥有田园心境/163
第二十八章 选择健康人格/169
第二十九章 夏天不热/173
第三十章 用母爱打造健全人格/179
第三十一章 仪表抵万金/185
第三十二章 中间那个人是谁?/191
第三十三章 做只调皮的毛毛虫 /197
第三十四章 盲行/203
第三十五章 向左走?向右走?/209
第三十六章 有阳光,足矣!/213
第三十七章 这个社会,我们该颂扬什么?/219
第三十八章 幸福婚姻,首选个性/225
第三十九章 “白马王子”之小康版——“灰驴主子”/231
应用心理学教程
IV
第四十章 换一种眼光看世界/239
第四十一章 女大学生怎能不会游泳?/245
第四十二章 中国没有“爱情”,只有“爱”/249
第四十三章 良性人格铸就幸福人生/255
第四十四章 寻找幸福的按钮/261
第四十五章 真爱就是着眼于结果的幸福/269
第四十六章 做父亲比做老板重要/275
第四十七章 教育孩子,戒除网瘾/283
第四十八章 孩子该不该有零花钱? /291
第四十九章 世界上什么力量最强大?/299
第五十章 悲剧之早期印痕/305
第五十一章 成就成功之早期印痕/311
第五十二章 首因效应/319
第五十三章 强迫症之因/325
第五十四章 性骚扰——性认知/333
第五十五章 爱是有准备的行为——清华大学必修课/341
第五十六章 意志力与疾病发生/345
第五十七章 期望值与精神疾病成正比/349
第五十八章 性格羞怯的行为学意义/357
第五十九章 如何减压?/361
后 记 成功/健康/幸福/366

精彩书摘

  第一章心理学为你而生
  CH
  应用心理学教程
  2
  一个人,如果整天被逼着做自己不喜欢的事情,自然不会心悦诚服或心甘情愿去做那些事,最终,目的、效果都会大打折扣,徒劳无功。
  就犹如你不喜欢心理学,而被强迫去读、去背、去理解、去运用,最后可能收效甚微。判断事物具备价值、值得去做的标准是——有用!
  所以,我的心理学课你们可以不听,可以睡觉,可以做别的事情,甚至可以不来,我从不点名。但是,孩子们,你们要明白自己花费四年的光阴、至少五万元的学费应该有所收获,学到有价值的东西,将来有所成就。有用的知识、能给你带来财富的课程要用心学习,觉得没用的,与成功、挣钱无关的课程,只要考试及格就行了,我的课也一样。
  有一年,北京某高校一位教授在课堂上正在给学生讲《楚辞》。正讲得津津有味、兴致勃勃时,忽然,一名学生站起来,问:“老师,抱歉打断您的讲话,请问学习《楚辞》有什么用处呢?它对我们将来的生活、工作有什么帮助?”这位教授一下子就懵了。很多人认为,对于非语言文学专业的学生来讲,学习《楚辞》几乎毫无用处。后来,那所大学取消了这门课程。
  假如你渴望学有所成,假如你期待事业发达,假如你向往生活幸福,你必须清楚哪些学问是有意义、有价值、最应该值得你深入学习的。如果一门学科对人类毫无用处,它最终只能走向衰亡。
  下面,让我们沿着人类第一门学科的足迹,探寻知识留存、发展、壮大的意义。
  在遥远的六千年前,古埃及产生了人类最早的学科——天文学。
  在我们中原大地,农民要想种麦子,必须先松土、施肥、平地,
  第一章心理学为你而生
  Chapter1
  3
  才能撒种。但埃及的尼罗河定期泛滥,土地被冲刷得平坦广袤,洪水又带来河道上游的营养肥料,农民只需播种,便可大获丰收。谁都舍不得离开这片肥沃的土地。可是,洪水定期泛滥,也冲毁了房屋,淹没了牲畜,夺走了许多人的生命。青年人跑得快,大多幸免于难,老人、孩子很多被淹死了。人们对尼罗河爱恨交加,这可怎么办呢?如果人们能预先知道河水泛滥的时间,提前撤离,等到风平浪静再回来播种、收获,岂不两全其美?
  许多人开始想办法,怎样才能预测出尼罗河何时泛滥?是不是猪跑了,洪水就来了?于是,猪跑的时候,人们也跟着跑,可是,半个月过去了,根本没出事。有人结绳记事,算着日子,过了段时间,发现总是忘,究竟今天结了没?总记不清。
  最后,一个聪明的僧侣发现观看天象可以预知尼罗河泛滥的日期。他发现,当夏日某个清晨,有一颗叫做天狼星的亮星随同太阳在地平线上升起时,就在这一天尼罗河水开始上涨,几天之后,太阳升起比天狼星晚一点,这时河水就要泛滥。365天后,天狼星又与太阳一同升起,如此往复,循环为周期。于是,埃及人认识到一年等于365天。埃及的僧侣们为了更准确观测天狼星的出没,建筑了高耸的神殿,殿内有一条狭窄的长廊,朝向天狼星出没的方向,黑暗的长廊遮蔽了早上的阳光,使天狼星观察得更清楚。经过长期的观察,他们终于发现天狼星与太阳携手升起的周期不是365天,而是365.天。这样,埃及的年历就更准确了。马克思说:“计算尼罗河水涨落期的需要,产生了埃及的天文学。”
  ……

前言/序言

  序|生命光华
  Preface
  从1997年开展心理健康教育,9年全校无人自杀,成效令人惊叹。一次研讨会上,发布信息受到赞颂,人们欢欣鼓舞。心理干预显效,哪怕是对极端行为——轻生。9年实践证明,广泛、预防、有针对性是要素。忽有不同声音:财经院校压力小,学生自由度大,才不会有人自杀。言之凿凿,无人辩驳。话音刚落,连跳楼两个。再无人出此言,再腐败、浅薄之人尚存良知。
  由于成效卓著,心理健康课程成为全校热宠,一年招生7000人,此门课选修人数达6000余人。现在成为必修,覆盖人人。教育部专家组认定财大心理健康教育为全校教评亮点。《读者》《大学生》《研究生》连篇累牍50余刊。坚持20年过去了,自杀3人,挽救、保护了多少鲜活生命。这是个怎样的记录,许多学校几乎年年在跳,生命不是数字,若能挽救于无形,为何不做、不推广?习近平同志指出,必须要转变重治疗、轻预防倾向,乃民族智慧分水岭。
  成本小,成效大,乃心理学科特色。心理学倡导健康优先,提供科学化、人性化预防体系;防患于未然,优化人格。是为序。
  作者于龙子湖
  2017年2月

探索心灵的奥秘,洞察人性的光辉:一本关于应用心理学的入门指南 我们每个人都生活在一个由人际关系、情感体验和行为模式交织而成的复杂世界里。从早晨醒来的那一刻起,我们的思想、情绪和行为便在不断地相互作用,驱动着我们去理解自己,去适应环境,去与他人建立连接。而“应用心理学”,正是这样一门致力于用科学的眼光审视这些内心世界的活动,并将其智慧应用于改善个人生活、优化社会功能、促进人类福祉的学科。 本书并非空泛的理论堆砌,而是以一种务实而深入的方式,为广大读者开启一扇通往应用心理学领域的大门。它旨在帮助你建立起一套科学的思维框架,让你能够以更理性、更具洞察力的方式去理解自身和他人的心理现象。在这里,你不会被淹没在晦涩难懂的专业术语之中,而是会在生动鲜活的案例、引人入胜的研究成果和贴近生活的实践应用中,逐步领悟心理学的魅力与力量。 为何要学习应用心理学? 在信息爆炸、节奏飞快的现代社会,理解心理学的重要性愈发凸显。我们常常面临各种挑战:如何在压力山大的环境中保持心理健康?如何有效地沟通,避免误解与冲突?如何培养积极的心态,激发内在的潜能?如何理解和应对儿童的成长烦恼,构建和谐的家庭关系?如何选择适合自己的职业,并在工作中获得成就感?所有这些问题,都与我们的心理活动息息相关。 应用心理学正是提供系统性解决方案的学科。它并非仅仅停留在“感觉”层面,而是基于严谨的科学研究,探索心理现象背后的规律。通过学习,你将能够: 更深入地认识自我: 了解自己的性格特点、认知偏好、情绪模式,以及这些因素如何影响你的行为和决策。这将有助于你更好地接纳自己,发挥优势,克服不足。 更有效地管理人际关系: 掌握沟通的技巧,理解他人的需求和感受,学会冲突管理的策略,从而建立更健康、更融洽的人际关系,无论是家庭、职场还是社交圈。 更科学地应对挑战: 学习压力管理、情绪调节的方法,认识常见的心理困扰,并了解如何寻求恰当的帮助。你将获得更有力的心理工具,从容面对生活中的起伏。 更全面地理解社会现象: 洞察群体行为的心理机制,理解广告、媒体等信息如何影响人们的判断,以及社会文化因素如何塑造我们的心理。 更有智慧地规划生活与事业: 学习关于动机、学习、决策等心理学原理,将其应用于职业发展、学习方法、个人成长等方面,实现更优化的生活和工作状态。 本书内容概览: 本书的编排力求逻辑清晰、循序渐进,从基础概念出发,逐步深入到各个应用领域,确保每一位读者都能找到适合自己的切入点。 第一部分:认识心理学的基石 在这一部分,我们将为你构建起应用心理学的知识框架。 第一章:心理学的起源与发展 我们将简要回顾心理学从哲学思辨到科学学科的演变历程,介绍主要学派(如行为主义、认知主义、人本主义等)的核心观点及其对现代心理学研究的影响。了解学科的历史,有助于我们理解其理论基础和研究范式。 第二章:心理学的研究方法 科学离不开严谨的方法。本章将介绍心理学研究中常用的方法,包括实验法、调查法、观察法、案例研究法等,并讨论其优缺点及应用场景。理解这些方法,将帮助你批判性地看待心理学研究成果,避免被片面的信息误导。 第三章:感知与意识 意识是人类最基本的心理活动。我们将探讨感觉器官如何接收外界信息,以及大脑如何组织和解释这些信息,形成我们的感知。此外,还将涉及睡眠、梦境、注意力等与意识相关的现象。 第四章:学习与记忆 学习是改变行为和获取知识的过程,而记忆则是学习的载体。本章将深入剖析经典条件反射、操作性条件反射、观察学习等学习理论,并探讨记忆的编码、储存和提取过程,以及影响记忆效率的因素。 第五章:思维与问题解决 人类的思考能力是其区别于其他生物的关键。我们将探讨概念形成、推理、判断、决策等高级思维过程,以及在面对问题时,人们如何运用各种策略来寻找解决方案。 第二部分:情感、动机与人格的探索 人的内心世界是丰富而多样的,情感、动机和人格是构成这一世界的关键要素。 第六章:情绪与情感 情绪是人类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它们影响着我们的行为,塑造着我们的体验。本章将介绍情绪的生理基础、情绪的种类与功能,以及情绪的表达与调控。你将学会如何识别和管理自己的情绪,以及理解他人的情感信号。 第七章:动机与需要 是什么驱使我们行动?本章将探讨各种动机理论,从基本的生理需要到高级的心理需要,如成就动机、权力动机、归属动机等。理解动机的原理,有助于我们更好地设定目标,并持续保持前进的动力。 第八章:人格的构成与发展 我们每个人都是独一无二的。本章将介绍不同的人格理论,如特质论、精神分析论、社会认知论等,并探讨人格的形成与发展过程,以及人格在日常生活中的表现。 第三部分:人际互动与社会心理 人类是社会性动物,我们的心理活动离不开与他人的互动。 第九章:社会认知与态度 我们如何理解和评价他人,如何形成和改变自己的态度?本章将探讨社会认知过程,包括印象形成、归因、刻板印象等,以及态度的构成、测量和改变。 第十章:人际吸引与关系 为什么我们会喜欢某些人?本章将分析人际吸引的因素,包括相似性、互补性、熟悉度等,并探讨亲密关系的发展与维护。 第十一章:社会影响与群体行为 我们在群体中行为方式会发生怎样的变化?本章将介绍从众、服从、群体极化等社会影响现象,并分析群体动力学及其在社会生活中的体现。 第四部分:应用心理学的实践领域 将心理学理论应用于实际生活,是本书的核心宗旨。 第十二章:发展心理学:从摇篮到暮年 人生是一个不断发展的过程。本章将关注个体在不同生命阶段的心理发展特点,包括童年期的认知与社会性发展,青少年期的身份认同,成年期的职业与家庭,以及老年期的心理适应。 第十三章:教育心理学:点燃求知之火 如何帮助学习者更好地学习?本章将探讨学习动机、学习策略、教学方法、师生关系等教育心理学议题,为教育工作者和家长提供科学的指导。 第十四章:临床心理学与心理健康 当心理出现困扰时,我们该如何应对?本章将介绍常见的心理障碍及其诊断与治疗的基本原则,强调心理健康的重要性,并介绍寻求专业帮助的途径。 第十五章:工业与组织心理学:职场中的智慧 如何在工作环境中提升效率与满意度?本章将涉及员工选择与培训、工作激励、领导力、组织文化、工作压力等议题,帮助构建更健康、更高效的组织。 第十六章:咨询心理学:成长的伙伴 心理咨询是如何帮助人们解决问题的?本章将介绍咨询的基本过程、技术和伦理,以及不同咨询流派的特点,让你了解心理咨询的价值与可能性。 本书的特色与价值: 理论与实践的深度融合: 本书不仅梳理了应用心理学的核心理论,更注重将其与实际生活中的问题相结合,提供可操作的见解和建议。 生动鲜活的案例分析: 每个章节都配有大量贴近生活的案例,帮助读者将抽象的心理学概念具象化,更好地理解和应用。 严谨而不失趣味的叙述: 语言力求简洁明了,避免学术术语的过度堆砌,让读者在轻松愉悦的阅读体验中收获知识。 引导批判性思维: 本书鼓励读者主动思考,对信息进行辨析,从而形成自己独立的判断。 为自我成长和解决问题提供工具: 无论你是希望更好地理解自己,改善人际关系,还是在特定领域寻求专业知识,本书都能为你提供宝贵的工具和启示。 学习应用心理学,就是学习如何更好地生活。 它不仅仅是一门学科,更是一种思维方式,一种洞察人性的视角,一种关怀自我的能力。希望这本书能成为你探索心灵世界、认识人性光辉的忠实伙伴,在你的人生旅途中,为你带来更多的理解、智慧与力量。

用户评价

评分

这本书的章节安排非常合理,整个知识体系呈现出一种螺旋上升的结构。开头部分,从宏观的视角介绍应用心理学是什么,它有哪些分支,以及它为什么重要。然后,逐步深入到具体的心理学领域,比如认知、情绪、动机、人格等方面,讲解基础的理论和研究。接着,将这些基础知识应用于不同的实践领域,例如教育、管理、健康、法律等。最后,还会探讨一些更具挑战性的议题,比如心理健康、跨文化心理学等。这种结构的好处在于,它能够帮助读者循序渐进地建立起一个完整的知识框架。每一章的内容都与前一章和后一章紧密相连,既有知识的延续性,又有内容的递进性,让学习过程更加流畅和有条理。我感觉自己就像是在攀登一座知识的高山,每一章都是一个平台,让我能够站得更高,看得更远。

评分

这本书在理论深度和广度上都做得相当不错。虽然它定位为公共课教材,并没有深挖到研究型的高度,但它所涵盖的知识点却是非常扎实的。从基础的认知心理学,到社会心理学,再到发展心理学和人格心理学,几乎触及了应用心理学的核心领域。更重要的是,它并非简单地罗列这些理论,而是将它们融会贯通,展示了不同心理学分支之间的联系和互补性。在讲解过程中,它引用了大量的经典研究和最新的研究成果,这使得内容既有历史的沉淀,又不失前沿性。每一个理论的提出,都有充分的证据支持,并且会对其局限性进行客观的评价,这体现了作者严谨的学术态度。对于我这样一个初学者来说,这本书提供了一个非常全面且系统的入门框架,能够帮助我快速建立起对应用心理学学科的整体认知。

评分

这本书的学术严谨性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虽然它是一本公共课教材,旨在普及应用心理学知识,但作者在内容的处理上,却丝毫不敢马虎。每当引入一个重要的心理学理论或概念时,作者都会追溯其历史渊源,并引用相关的经典研究来佐证。例如,在介绍认知失调理论时,作者会详细阐述费斯廷格的研究过程和结论,并解释该理论在社会认知中的重要性。同时,作者也能够客观地指出不同理论之间的争议和局限性,不会将某个理论神化。在数据和事实的呈现上,也非常谨慎,力求准确。我印象最深的是,在讨论一些有争议的心理学现象时,作者会呈现不同的研究观点,并鼓励读者独立思考,而不是简单地接受某种单一的解释。这种严谨的治学态度,对于建立读者对心理学学科的科学认知非常有益。

评分

这本书的装帧设计我真的太喜欢了!封面采用了一种非常柔和的莫兰迪色系,主色调是那种沉静的灰蓝色,搭配上烫银的字体,显得既有质感又不失学术的严谨。摸上去有一种细腻的哑光感,边角圆润,拿在手里非常舒服。打开来,纸张的厚度适中,不是那种薄薄的容易透页的纸,印刷的清晰度也非常好,字体大小刚刚好,久读也不会觉得眼睛疲劳。内页的排版也很合理,标题、副标题、正文、图表都有清晰的区分,章节之间的过渡也比较自然。尤其是一些插图和图表,色彩搭配得当,信息传递也很直观,完全不像一些枯燥的教科书,让人一看就望而生畏。我之前买过一些心理学的书,有的封面花里胡哨,有的内页排版混乱,读起来体验很差,但这本书在这方面绝对是加分项,光是看着就觉得心情愉悦,也更有动力去翻阅和学习了。它的整体风格很统一,从封面到内页,都透露出一种专业、认真但又不失亲和力的感觉,这对于一本公共课教材来说,我觉得做得非常到位,能够有效地降低读者的阅读门槛,吸引大家去了解应用心理学的世界。

评分

我注意到这本书在语言风格上,非常注重通俗易懂,但又避免了过于口语化而显得不专业。作者在处理一些抽象的心理学概念时,经常会举出生活中非常生动的例子,比如用“蝴蝶效应”来解释“微小的初始条件可能导致巨大的结果”,用“破窗效应”来阐述“环境对个体行为的影响”。这些贴切的比喻,让原本可能难以理解的理论变得形象而具体。同时,书中也保留了一定的学术严谨性,比如在引用研究时,会提及研究者的名字和大致的研究方法,这有助于读者了解理论的来源和可信度。我最欣赏的一点是,这本书在避免使用过多学术术语的同时,也并没有牺牲内容的深度。它能够用简练的语言,清晰地阐述复杂的心理学原理,这一点非常难得。阅读过程中,我感觉自己像是在和一个经验丰富的心理学老师在对话,他用平实而专业的语言,引导我一步步探索心理学的奥秘。

评分

这本书的图文并茂处理得非常好。很多理论性的内容,如果仅仅依靠文字来描述,可能会显得有些枯燥。但是,这本书巧妙地运用了大量的插图、图表、漫画甚至是一些情景式的图片,来辅助说明。例如,在讲解“动机”理论时,书中会用一些生动的图示来描绘不同类型的动机(内在动机、外在动机)以及它们如何影响行为。在介绍“认知偏差”时,书中会用一些有趣的漫画来展现人们在日常生活中常见的认知错误,这不仅让学习过程变得生动有趣,也更容易帮助读者理解和记忆。而且,这些图片和图表并非随意插入,而是与文字内容高度契合,能够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极大地提升了阅读的体验和学习的效率。我之前读过的很多教材,要么是文字密密麻麻,要么就是图文分离,而这本书在这方面做得非常出色,能够将文字的深度和图像的直观性完美结合。

评分

我特别欣赏这本书在鼓励批判性思维方面的设计。在讲解每一个理论或研究时,作者不仅仅是提供信息,更重要的是引导读者去思考其背后的逻辑和证据。比如,在介绍某个社会心理学实验时,作者会先描述实验的过程和结果,然后会引导读者思考:这个实验的局限性在哪里?是否还有其他可能的解释?这些思考题,能够帮助我从被动接受信息转变为主动探究和分析。书中也包含了一些关于“伪心理学”的讨论,提醒读者要警惕那些没有科学依据的说法,学会辨别真伪。这种对批判性思维的强调,让我觉得这本书不仅仅是在传授知识,更是在培养一种科学的思维方式。在如今信息爆炸的时代,这种能力尤为重要。这本书让我认识到,学习心理学,不仅仅是记住理论,更重要的是学会如何用科学的方法去理解世界和人类行为。

评分

拿到这本书的时候,我最先被吸引的是它内容的编排逻辑。它不像有些教材那样,上来就抛出大量的理论和概念,而是从我们日常生活中非常熟悉的一些现象入手,比如我们为什么会喜欢某些事物,为什么有些人容易紧张,为什么团队合作有时候会失效等等。通过这些贴近生活的事例,自然而然地引出了相关的心理学原理和研究,这种“由表及里”的教学方式,让我觉得心理学不再是高高在上的象牙塔里的理论,而是触手可及、能够解释我们行为的工具。每一个章节的开头,都会有一个引人入胜的小故事或者一个有趣的实验,然后慢慢地剖析其中的心理机制,这种循序渐进的学习过程,极大地增强了我的学习兴趣。而且,它在讲解一些复杂的理论时,也善于运用形象的比喻和生动的语言,避免了晦涩难懂的学术术语堆砌,让我在理解上少走了很多弯路。我尤其喜欢它在章节末尾设置的“思考与讨论”环节,那些问题非常具有启发性,能够引导我去联系自己的生活经验,将书本上的知识内化。

评分

坦白说,我一开始对“应用心理学”这个概念并没有很清晰的认识,总觉得心理学就是研究人的思想和情感的,好像离我们的日常生活比较远。但是,这本书彻底改变了我的看法。它用非常鲜活的案例,展现了心理学在各个领域中的实际应用,比如在教育领域,如何更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职场中,如何进行有效的沟通和团队协作;在营销领域,为什么有些广告能够精准地打动人心;甚至在人际关系中,如何更好地理解自己和他人。这些内容让我惊叹于心理学原来可以如此实用,而且渗透在我们生活的方方面面。它不仅仅是理论的堆砌,更是解决实际问题的智慧。我感觉自己仿佛获得了一把理解世界的钥匙,能够更深刻地洞察人们的行为动机,也更清楚地认识到自己和他人的优势与劣势。这种知识带来的赋能感,是之前很多学科教材所无法给予的。

评分

作为一名需要为教学做准备的教师,我非常看重教材的教学辅助功能。这本书在这方面做得非常出色。首先,章节结构清晰,重点突出,老师可以根据教学大纲灵活安排教学进度。其次,书中大量的案例分析和图表,为课堂教学提供了丰富的素材,可以用来激发学生的讨论和思考。再者,它在每章结尾设置的“复习要点”和“延伸阅读”部分,对于学生课后巩固和深入学习非常有帮助,也为教师布置课后作业和引导学生主动学习提供了便利。更让我惊喜的是,它在一些章节中还提供了一些简单的心理学实验设计和测量工具的介绍,这对于我开展实践性教学环节非常有价值。这本书的设计,明显是站在使用者(无论是学生还是教师)的角度去考量的,非常人性化,也体现了作者在教学实践方面的深厚功底。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coffeedeals.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