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经验立场出发的心理学》全书分为两卷。第一卷是“作为一种科学的心理学”。其中第一章探究心理学的概念与目的,阐明了现代心理学与古希腊“灵魂论”的实质性关联及形式上的区别,指出心理学在现代人文学科中的核心地位。第二章到第四章详细探究心理学的方法。与同时期的新康德主义理性-规则心理学不同,布伦塔诺阐明了科学心理学必须建基于经验基础之上,这种经验并非外在的观察经验或事后的反思经验,而是当下明证的内觉知经验。所有心理学规律都需归结到这种经验才能得以奠基和确立,当时开始流行的以冯特为代表的实验心理学也不能例外。以此为基础,他指出当时各种心理学方法及研究的可取之处与不足。
第二卷是“心灵现象总论”。其中第一章用意向性原则及内觉知原则区分了“心灵现象”与“物理现象”。第二、三章详细探究“内意识”或“内觉知”,并在与意识及无意识的比较中揭示了内意识对心灵现象的必然伴随性。第四章解释了意识的统一体究竟是怎么回事及如何可能。第五章结合哲学史上伟大的哲学家对灵魂或心灵现象的划分,得出了他自己对心灵现象的划分原则。第六章根据前面的划分原则,把心灵现象划分为表象、判断及爱恨现象三类。第七章详细阐明了表象与判断的概念及其关系,以及在与前哲相关思想的对照中说明为何要如此区分。第八章阐明了爱恨现象的概念,以及为何要将情感与意志统一到这种现象中。第九章给出了三种心灵现象的奠基次序及其根据。 正文之后附了布伦塔诺自己第二版加的一些补充性内容以及编者加的一些内容,这些附录对理解布伦塔诺后来思想的发展与变化大有帮助。
弗兰茨·布伦塔诺,现象学的先驱,他的哲学思想曾经影响了当今现象学运动的三个zui重要代表人物:胡塞尔、海德格尔、舍勒。他的心理学研究在胡塞尔那里找到了发展点,他的古希腊亚里士多德哲学的研究在海德格尔那里被继承和展开,他的伦理学研究通过舍勒而得到进一步的体现。另外,他对欧陆的价值哲学、语言哲学、逻辑哲学以及英美当代的心智哲学都有重要影响。《从经验立场出发的心理学》是布伦塔诺zui著名的代表作,他各方面思想在其中都可找到端绪。
译者简介:郝亿春,于2003年获得中山大学哲学系博士学位,现任中山大学副教授。近十年来集中研究布伦塔诺哲学,先后在《哲学研究》、《世界哲学》等发表有关布伦塔诺哲学的论文、译文近十篇。
我一直觉得,真正优秀的学术著作,应该能够挑战读者的既有认知,并且引导他们走向更广阔的思考空间。《从经验立场出发的心理学》无疑做到了这一点。它以一种极其坦诚的态度,揭示了人类心灵的复杂性。作者的“经验立场”并非是对理论的排斥,而是强调理论必须建立在对真实生活经验的细致观察和深刻理解之上。他没有去构建什么高深的理论模型,而是通过对大量个体经验的梳理和归纳,来展现心理学所揭示的普遍规律。我印象特别深刻的是,书中关于“情感”的论述。他没有简单地将情感进行分类,而是深入到情感产生的根源,探讨了情感如何受到环境、经历,甚至生理状态的影响。他描述的那些细微的情感变化,以及它们如何层层叠加,最终影响我们的决策和行为,让我觉得特别真实,特别有说服力。读这本书,不像是枯燥地学习理论,更像是在跟一位经验丰富的智者对话,他用他的人生阅历和洞察力,为我打开了一扇理解自己和他人内心世界的窗户。我发现,原来很多我曾经困惑不解的自己和身边人的反应,都有了更清晰的解释。这本书也让我意识到,所谓的“心理学”并非遥不可及,而是就蕴藏在我们每一个人的日常生活之中,只是我们可能缺少一双善于观察的眼睛,和一种系统性的思维去捕捉它。
评分老实说,当我第一次看到《从经验立场出发的心理学》这个书名时,我有些犹豫。我担心它会过于学院派,或者过于艰涩,不容易理解。但事实证明,我的担心完全是多余的。这本书以一种极其自然、极其生动的方式,向我展示了心理学研究的真正魅力。作者的“经验立场”并非是放弃理论,而是将理论置于真实的生活经验之上,并通过对这些经验的深入分析,来揭示人类心灵的普遍规律。他没有去创造什么高深的术语,也没有去构建什么复杂的理论模型,而是通过对日常生活中各种心理现象的细致入微的描绘,来展现心理学的力量。我尤其喜欢书中关于“学习”的论述。他没有简单地介绍各种学习理论,而是通过对不同个体学习过程的观察,深入探讨了动机、认知以及社会环境在学习中所起到的复杂作用。这让我意识到,学习并非是一个简单的信息输入过程,而是一个复杂而多维度的心理活动。这本书也让我开始重新审视“常识”。很多我们习以为常的现象,在作者的分析下,却显露出其背后隐藏的深刻的心理机制。这种“返璞归真”的探索方式,让我觉得十分受用。它提醒我,最深刻的道理,往往就蕴藏在最普通的生活之中。
评分坦白说,我拿到这本书的时候,内心是有些许忐忑的。毕竟“从经验立场出发”听起来就像是在说,“我们不玩虚的,只讲事实”。而心理学,在我之前的认知里,似乎总是与一些玄妙的概念、复杂的实验联系在一起。然而,当我真正沉浸在这本书的字里行间,我才发现,我的担忧是多余的,甚至可以说是肤浅的。《从经验立场出发的心理学》以一种近乎平实的语言,却深刻地揭示了人类内心世界的复杂与微妙。作者没有给我灌输任何预设的结论,而是邀请我一同去观察、去体验、去反思。他就像一位经验丰富的向导,带领我走进一片充满未知的心理花园。我特别喜欢他对“意识”这个概念的解读,不是那种形而上的探讨,而是将其置于具体的行为和感受之中,让我明白意识是如何在各种情境下被激活、被影响的。他用大量的篇幅去描述各种心理现象是如何在我们日常生活中悄然发生的,例如,为什么我们会不自觉地模仿别人的行为?为什么我们会对某些事物产生莫名的好感?这些看似微不足道的问题,在作者的笔下,却被剖析得淋漓尽致,让人拍案叫绝。这本书最大的魅力在于,它让我觉得自己不是一个被动的接受者,而是一个积极的参与者。每一次阅读,我都在对照自己的经验,去验证、去思考、去发现。这种互动性的阅读体验,是我在其他许多学术著作中很难获得的。它让我意识到,真正的心理学知识,并非只存在于书本上,而是流淌在我们生命的每一个瞬间。
评分当我第一次看到《从经验立场出发的心理学》这个书名时,我的第一反应是,这听起来会不会过于平淡,不够“学术”?然而,事实证明,我的这种想法是多么的狭隘。这本书以其非凡的洞察力和精妙的叙述,彻底颠覆了我对心理学著作的刻板印象。作者的“经验立场”并非意味着浅尝辄止,而是以一种更加深刻、更加细致的方式,去挖掘经验背后的心理规律。他没有去构建什么宏大的理论体系,而是像一个细致入微的解剖师,将每一个心理现象都进行细致的解构和分析。我尤其喜欢他对于“认知偏差”的探讨,通过大量的日常案例,让我清晰地认识到,原来我们在日常生活中,不知不觉地会被各种认知偏差所误导,从而做出并非最优的决策。例如,他分析的“确认偏差”,让我开始审视自己是如何有选择性地去接受那些符合自己已有观点的信息,而忽略那些与之相悖的信息。这种自我觉察的启示,让我觉得这本书的价值远远超出了单纯的学术范畴。它更像是一本“生活指南”,指导我如何更清醒地认识自己,如何更理性地看待世界。这本书的语言风格也十分独特,既有学者应有的严谨,又不失人文的温度。他用一种温和而坚定的语气,引导我一步步地去探索内心世界的奥秘。
评分在阅读《从经验立场出发的心理学》之前,我脑海中对于心理学的印象,往往是碎片化的,或者说是被某些媒体标签化的。我以为心理学就是分析变态心理,或者是一些奇特的实验。然而,这本书彻底改变了我对心理学的认知。它以一种极其温和且富有力量的方式,向我展示了心理学作为一门科学,其根植于人类自身经验的根本属性。作者的“经验立场”体现在他对待每一个心理现象的态度上:他不是去预设一个答案,然后去寻找支持它的证据,而是先去细致地观察、去倾听,然后才从中提炼出普遍性的规律。这种研究方法,让我觉得特别可靠,也特别有说服力。我尤其喜欢书中关于“动机”的论述。他并没有用什么复杂的理论去解释动机的产生,而是从一个个鲜活的个体案例出发,去揭示人类行为背后那股源源不断的驱动力。例如,他分析了为什么有人会为了微小的成就而付出巨大的努力,为什么有人会在面对挫折时坚持不懈。这些问题,在作者的笔下,变得清晰而易于理解。这本书让我意识到,心理学并非是遥不可及的学术殿 all,而是与我们每个人的生活息息相关的。它帮助我更好地理解自己,也帮助我更好地理解身边的人。
评分这本书的名字在我书架上已经放了一段时间了,最近终于有空翻开。我当初被这个书名吸引,是因为它听起来就有一种脚踏实地的感觉,不是那种空中楼阁式的理论推演,而是直面生活,从我们最熟悉的经验出发去理解人心。翻开之后,我发现作者确实没有辜负我的期待。他在开篇就旗帜鲜明地提出了自己的研究路径,强调要将心理学建立在对人类行为和内在体验的细致观察之上。这种“从经验出发”的态度,贯穿了全书的始终,体现在他对每一个心理现象的剖析中。他不是在告诉你“你应该怎么想”,而是通过对大量个体案例的梳理和归纳,让你看到“人们是怎么想的”。这种方式,让我在阅读过程中,时常能找到自己熟悉的影子,仿佛在照镜子一样。我尤其喜欢他对于情绪部分的论述,那种对喜怒哀乐的细腻描摹,不是简单地将它们分类,而是深入到情绪产生的根源,探讨了情感如何受到环境、经历、甚至生理状态的影响。他描述的那些细微的情感变化,以及它们如何层层叠加,最终影响我们的决策和行为,让我觉得特别真实,特别有说服力。读这本书,不像是枯燥地学习理论,更像是在跟一位经验丰富的智者对话,他用他的人生阅历和洞察力,为我打开了一扇理解自己和他人内心世界的窗户。我发现,原来很多我曾经困惑不解的自己和身边人的反应,都有了更清晰的解释。这本书也让我意识到,所谓的“心理学”并非遥不可及,而是就蕴藏在我们每一个人的日常生活之中,只是我们可能缺少一双善于观察的眼睛,和一种系统性的思维去捕捉它。
评分我一直觉得,很多心理学著作,要么过于理论化,要么过于鸡汤化,两者之间总有一种难以弥合的鸿沟。《从经验立场出发的心理学》则巧妙地填补了这一空白。它既有严谨的学术根基,又充满了对个体经验的关怀。作者在书中并没有回避心理学的复杂性,但他选择了一种更为接地气的方式来呈现。他不是在卖弄深奥的理论,而是试图用最直观、最容易理解的方式,来解释那些看似难以捉摸的心理现象。我记得书中有一段关于“记忆”的论述,作者通过对比不同个体在回忆同一事件时的差异,生动地展示了记忆是如何受到个人经历、情感状态以及认知偏差的影响而变得不那么“客观”的。这一点让我深思,因为我们常常自以为自己对过去的记忆是准确无误的,但实际上,记忆本身就是一个充满主观性的建构过程。这种对真相的不断追问,以及对个体差异的尊重,贯穿了整本书。我尤其欣赏作者在探讨“动机”时所展现出的深刻洞察。他没有简单地将动机归结为生理需求,而是深入分析了社会文化、人际关系以及个人价值追求在塑造动机中所起到的复杂作用。读完这部分,我才意识到,原来我们很多看似“不合理”的行为,背后都有着更为深层次的原因。这本书让我对人类行为的理解,从“是什么”上升到了“为什么”,并且让我开始更加深刻地审视自己行为背后的动机。
评分我一直对那些能够触及人心最深处,并且能够引发持续思考的书籍情有独钟。《从经验立场出发的心理学》无疑属于这类书籍。它以一种极其真诚的态度,邀请读者一同去探索人类心灵的边界。作者的“经验立场”并非是放弃理论,而是将理论建立在对真实生活经验的尊重和理解之上。他没有去创造什么新奇的术语,也没有去构建什么遥不可及的理论模型,而是通过对日常生活中各种心理现象的细致入微的描绘,来展现心理学的魅力。我印象特别深刻的是,书中对“社会影响”的分析。他没有简单地列举一些社会心理学实验,而是通过对个体在群体中行为模式的观察,深入探讨了社会压力、从众心理以及群体认同等因素是如何悄无声息地塑造我们的思想和行为的。这让我意识到,我们很多时候并非独立思考的个体,而是被置于一个复杂的社会网络之中,受到各种无形力量的牵引。这本书也让我开始重新审视“常识”。很多我们习以为常的现象,在作者的分析下,却显露出其背后隐藏的深刻的心理机制。这种“返璞归真”的探索方式,让我觉得十分受用。它提醒我,最深刻的道理,往往就蕴藏在最普通的生活之中。
评分我一直认为,真正有价值的学术著作,应该能够引发读者的深度思考,并且在某种程度上改变他们的认知框架。而《从经验立场出发的心理学》恰恰做到了这一点。这本书的独特之处在于,它并没有刻意回避那些看似“平凡”或者“不登大雅之堂”的经验,反而将它们视作研究心理学最宝贵的财富。作者在书中反复强调,理论的建立必须建立在坚实的经验基础之上,否则就容易变得空洞和脱离实际。这一点让我感触颇深。在很多其他心理学书籍中,我常常会遇到一些复杂的概念和模型,虽然听起来很高深,但却很难与我自己的实际生活联系起来。而这本书则不同,它通过大量生动、具体的案例,将抽象的心理学原理具象化,让我能够轻松地理解并内化这些知识。例如,他在探讨人际关系的部分,并没有用什么晦涩的术语来描述依恋理论,而是通过对不同家庭环境、不同成长经历下个体行为模式的细致描写,让我深刻理解了童年经历是如何塑造我们成年后与他人建立连接的方式。这种“润物细无声”的叙述方式,比任何枯燥的理论讲解都要来得更有效。我尤其欣赏作者的严谨性,他每一次提出一个观点,都会小心翼翼地寻找证据,并通过反复的验证来确保其可靠性。这种对待学术的态度,让我对这本书的内容充满了信任。它不仅是一本关于心理学的书,更是一本关于如何认识世界、认识自己的方法论。
评分我总是在寻找那种能够真正触动我,并且让我有所收获的书籍。《从经验立场出发的心理学》无疑就是这样一本。它以一种极其真诚的态度,邀请读者一同去探索人类心灵的边界。作者的“经验立场”并非是放弃理论,而是强调理论必须建立在对真实生活经验的细致观察和深刻理解之上。他没有去构建什么高深的理论模型,而是通过对大量个体经验的梳理和归纳,来展现心理学所揭示的普遍规律。我印象特别深刻的是,书中关于“决策”的论述。他没有简单地介绍各种决策模型,而是深入到决策过程中所涉及的各种心理因素,如情绪、认知偏差、社会影响等。他描述的决策过程,让我觉得特别真实,特别有说服力。读这本书,不像是枯燥地学习理论,更像是在跟一位经验丰富的智者对话,他用他的人生阅历和洞察力,为我打开了一扇理解自己和他人内心世界的窗户。我发现,原来很多我曾经困惑不解的自己和身边人的反应,都有了更清晰的解释。这本书也让我意识到,所谓的“心理学”并非遥不可及,而是就蕴藏在我们每一个人的日常生活之中,只是我们可能缺少一双善于观察的眼睛,和一种系统性的思维去捕捉它。
评分京东物流一如既往地快 书品很好很满意 快递小哥辛苦了
评分弗朗兹·布伦塔诺(1838―1917),是德国著名的哲学家、心理学家,意动心理学创始人。主张心理学的主要方法是观察而不是实物,同时认为心理学的对象是心理活动而不是意识经验的内容。他称这种心理活动为意动。布伦塔诺提出来的心理活动与心理内容相对立的思想,对后来心理学有相当大的影响,也对后来的实验主义心理学和机能主义心理学的诞生起着引领作用。
评分很好的一本书,值得购买。
评分包装很好,新书,非常完美
评分非常实用非常新非常实惠很好很强大送货物流非常快布伦塔诺也开始有人做了
评分京东物流一如既往地快 书品很好很满意 快递小哥辛苦了
评分非常实用非常新非常实惠很好很强大送货物流非常快布伦塔诺也开始有人做了
评分包装很好,新书,非常完美
评分好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offeedeals.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