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品特色
编辑推荐
《西顿野生动物故事集》动物小说带我们走进一个崭新而辽阔的艺术世界,使我们获得了描写“人”的文学无法替代的审美体验和艺术感动。我们为他作品中富于灵性的动物世界所吸引和迷醉,为动物生命的神秘而震惊,为动物生命的尊严而感动。
著名翻译家蒲隆译本,特别增补篇目。译者介绍:蒲隆,著名翻译家,美国富布赖特学者,在哈佛大学从事学术研究,是我国特早译介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索尔?贝娄作品的翻译家之一,译有《爱默生随笔全集》《培根随笔全集》《洪堡的礼物》《汤姆叔叔的小屋》等英美文学名著三十余种,其中包括多部儿童文学经典。
内容简介
《西顿野生动物故事集》中狼王老暴,在原野上游猎,泉原狐与猎手斗智,忠心的牧羊犬为什么变成羊群杀手,大自然中的人类与动物上演着一幕幕动人的故事……西顿采用第三人称叙事方法讲述了一个个摄人心魄的野生动物故事,使读者感到信服。他描写的都是一些真实的动物,而不是徒有动物外表的人。他展示动物的心理时,强调的是仇恨、寂寞、饥饿、痛苦这些最基本的感情,而不是更为复杂的人类的思想情绪。他抓住动物的生存斗争这个关键,突出动物的个性,避免笼统的叙述。他的文笔简练,语言朴直,无论是传递信息还是构成紧张的戏剧冲突,效果都十分明显。
作者简介
西顿(1860-1946),生于英国,六岁时和一家人一起来到加拿大。他从小就热爱大自然,悉心观察、研究大自然里的飞禽走兽。他是个博物学家、社会活动家和作家,他尤其欣赏印第安人的政治组织机构。他的《我所知道的野生动物》于1898年出版后获得了极大的成功。这本书使他在经济上获得了独立,并使他赢得了美国总统西奥多·罗斯福的友谊。据说英国作家吉卜林的《莽林之书》也是在这本书的启发之下才写成的。
目录
译序
一、我所知道的野生动物
序
喀伦泡之王老暴
银斑,一只乌鸦的故事
豁豁耳,一只白尾兔的故事
宾狗,我的爱犬的故事泉原狐跑侧对步的野马巫利,一只黄狗的故事
红颈毛,唐谷松鸡的故事
二、动物英雄传(选译)
男孩与猞猁
小熊约尼
跋
前言/序言
译序
19世纪末到20世纪初,当加拿大的大多数作家都在死心塌地地追随英国的文学传统时,写实的动物故事却作为加拿大一种真正的“土特产”脱颖而出,在随后的半个多世纪内又得到蓬勃发展,其影响波及到全世界。
加拿大三面临洋,幅员辽阔,森林茂密,河流纵横,大大小小的湖泊星罗棋布,面积大于我国,而人口稀少,至今尚不足两千六百万。这样,比起世界上的大多数国家来,加拿大人与大自然的关系显得更为密切。由于地广人稀,各种自然力至今仍在大部分地区起着主要作用,城市又离森林很近,所以,加拿大的美术、小说、诗歌都热衷于描绘大自然。动物则是大自然的组成部分。加拿大的土著居民至今还有以渔猎为生的,当然,他们长期以来跟野生动物有着难解难分的关系。欧洲人来到加拿大后,一开始主要从事皮货交易,自然还是以野生动物为基础。无论是猎取它们满足衣食之需,还是捕杀它们获取利润,无论是捕杀还是保护,都要对它们有充分的认识。所以加拿大人善于写动物故事,也绝非出于偶然。
描写动物的故事由来已久,因为人类与动物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古代的神话传说中就不乏动物故事,后来又有伊索乃至拉封丹的动物寓言故事,中世纪有过《列那狐》之类的动物史诗。19世纪英国作家又为少年儿童创作了大量的道德动物故事,美国人安娜?休厄尔的《黑美人》是这类动物故事中的一部杰作,而加拿大人马歇尔?桑德斯(MarshallSaunders,1861—1947)的《美丽的乔》(1894)写的是一只狗的苦难的一生,有意模仿《黑美人》,也获得了巨大的成功,可以说它是加拿大人写的第一个赢得国际声誉的动物故事。当前风靡全球的《米老鼠和唐老鸭》也是动物故事。然而上述各类动物故事里的动物只不过是披着动物外衣的人,这些故事的作者只不过是在利用动物,而不是在描写动物。
而加拿大作家西顿和罗伯茨却别开生面,创作出大量的写实动物故事。这里所说的写实的动物故事是指以小说形式写成的动物传记,它是在对动物的科学观察和深刻认识的基础之上写成的。这种动物故事里的动物是地地道道的动物,不再是徒具动物外形的人。然而,这些动物也不是机械似的动物,受盲目的本能支配,而是具有理智的生灵,只不过那种理智并不是人的理智。这些动物故事的情节也仅仅是荒野里的生死搏斗,如果有人与它们作对,通常人总是胜者。所以西顿在《我所知道的野生动物》里说,野生动物的一生总以悲剧告终。更富有诗人情调的罗伯茨则说,在野生动物中间,死亡总是追随着欢乐。
无论是西顿,还是罗伯茨,他们笔下的动物一般都不讲话,至于他们的交流方式,西顿在《豁豁耳,一只白尾兔的故事》里做了如下说明:诚然,兔子没有我们能听懂的那种语言,但是他们有自己的一套方法,他们通过声音、记号、气味、胡须的触碰、行动以及能起到语言作用的示范等办法来传达思想。千万不要忘记:虽然在讲述这一故事时我把兔子的语言意译出来,可是我可不说他们不曾说过的话。
西顿(1860—1946)出生在英国,六岁时和家人一起来到加拿大。他从小就热爱大自然,悉心观察、研究大自然里的飞禽走兽。他是个博物学家、社会活动家和作家,他尤其欣赏印第安人的政治组织机构。他的《我所知道的野生动物》于1898年出版后获得了极大的成功。这本书使他在经济上获得了独立,并使他赢得了美国总统西奥多?罗斯福的友谊。据说英国作家吉卜林的《丛林故事》也是在这本书的启发之下才写成的。
如同传统悲剧描写的都是重要人物的重大事件一样,西顿动物故事的主人公也是“天赋不凡的个体”,因为只有这种悲剧性的受害者才能引起读者的同情。这种不凡的个体往往是体格出众、才智超群的天生的领袖,是一个代表悲剧命运的最合适的主人公。通观《我所知道的野生动物》,那里有可怜的老英雄、号称喀伦泡之王的老暴,他比其他的狼个头大,智谋多;乌鸦“银斑”是群鸦中最聪明、最强壮、最勇敢的;白尾兔毛丽是一名真正的“母亲英雄”,因为她不惜牺牲自己的生命来拯救自己的儿子;“跑侧对步的野马”是一匹完美无瑕的马的形象,是大平原上古往今来最高尚的动物,哪一匹马也没有像他那样强壮而又难以捉摸;松鸡“红颈毛”是一窝中最大、最壮、最漂亮的。西顿把他们的行为描写得十分高贵,从而确立他们的悲剧形象。奋不顾身的老暴遭到不可避免的悲剧结局,因为他的伴侣被人杀害时,他不想只身逃往异乡。“银斑”和白尾兔毛丽都毫无保留地把自己的智慧传授给子女。虽然“好爸爸在松鸡世界上难得一见,但‘红颈毛’却是一个模范父亲”。“疤脸母狐”设法把自己被人捉获的幼崽毒死,因为她不忍看见他的自由被人剥夺。同样,跑侧对步的野马异常珍视自己的自由,一旦被人抓获,就设法跳崖自杀。主人精心喂养的黄狗巫利虽然对人的虔诚“就连世界上最英明伟大的人也想不到”,最终却在咬碎了主人女儿的双手之后,惨死在主人多利的柴钩下。我的爱犬——宾狗机智敏感,是令人钦佩的良种,在作者被自己设下的捕狼机夹住、差点儿葬身狼口之时,宾狗勇敢地救了他的命,但宾狗还是死于中毒。
西顿采用第三人称叙事方法,使读者感到信服。他描写的都是一些真实的动物,而不是徒有动物外表的人。他展示动物的心理时,强调的是仇恨、寂寞、饥饿、痛苦这些最基本的感情,而不是更为复杂的人类的思想情绪。他抓住动物的生存斗争这个关键,突出动物的个性,避免笼统的叙述。他的文笔简练,语言朴直,无论是传递信息还是构成紧张的戏剧冲突,效果都十分明显。西顿是位多产作家,仅动物故事就写了三十来本。他还擅长绘画,自己给自己的书画插图。
当今的地球上,野生动物越来越少,人却越来越多,也许人类比以往任何时候更容易认识到动物的魅力。正因为如此,《我所知道的野生动物》的不朽价值就显得更加突出。
蒲隆
2006年3月
《西顿野生动物故事集》初版于2001年,原书名为《我所知道的野生动物》,收入故事八篇。几年来这个译本先后印了五次,可见颇受读者欢迎。现在的这个新版除了原来的八篇故事,还增收了两篇,分别是《动物英雄传》中的“男孩与猞猁”以及《公羊克拉格与小熊约尼》中的“小熊约尼”。新版本的译文也不同于初版本,初版本有八九位译者参与,译笔不大一致。这次我将其中绝大部分重译,以保持风格的统一。“男孩与猞猁”和“小熊约尼”这两篇故事是祁和平女士翻译的。希望新版本能赢得更多的读者。
蒲隆
2008年5月
《黑骏马》:一匹传奇的马的一生 《黑骏马》并非一本讲述人类世界宏大史诗的巨著,它也无关乎庙堂之上的权谋斗争,更非描绘都市里的浮华喧嚣。这本书,以一种近乎虔诚的笔触,为我们徐徐展开了一个非凡生命的完整画卷——一匹名叫“黑骏马”的马的一生。 故事的起点,带着一丝野性的呼唤,将读者带入了马儿诞生之处。在那广阔无垠的原野上,在风的低语和星辰的注视下,一个鲜活的生命降临人世。作者以极其细腻的观察,描绘了幼马初生的羸弱与好奇,它笨拙地站立,颤巍巍地迈出探索世界的脚步。母马的温柔舔舐,兄弟姐妹的嬉闹追逐,构成了它童年最初的温暖图景。然而,野性从未沉睡,它在血液中涌动,在每一次奔跑中呐喊,那是对自由最本能的渴望。 随着年龄的增长,黑骏马的体魄日益强健,毛色如夜空般深邃,鬃毛如瀑布般张扬,它已然成为了一匹出色的马。它的力量、它的速度、它的智慧,都在一次次与自然的搏斗中得到磨砺。它学会了如何在风暴中保持镇定,如何在险峻的山路上稳步前行,如何在严寒的冬季寻找食物。作者并未将它塑造成一个无所不能的英雄,而是通过一系列真实而富有挑战性的经历,展现了它作为一匹野生马匹所必须具备的生存技能和顽强意志。 然而,生命的轨迹,往往不会永远停留在那自由自在的原野。一次意外的捕获,将黑骏马从它熟悉的世界带入了人类的疆域。这无疑是它生命中一个巨大的转折点,也是本书最核心的部分之一。从广袤的草原到狭小的马厩,从自由奔跑到被束缚的羁绊,这种巨大的落差,对黑骏马而言,无疑是一种严峻的考验。 作者没有回避描写黑骏马初入人类社会时的挣扎与抗拒。它用尽全力反抗,试图撕裂缰绳,逃离那禁锢它身躯的牢笼。它的嘶鸣,它的踢打,都是它对失去自由的痛苦呐喊。但人类的智慧和力量,终究是它无法匹敌的。它被驯服,被训练,被赋予了新的名字——“黑骏马”。这个名字,承载着它曾经的野性,也预示着它即将踏上的新的人生旅程。 在人类的世界里,黑骏马经历了不同的主人,不同的遭遇。它曾被用作一匹优秀的赛马,在赛场上挥洒汗水,赢得荣耀,它的速度让观众惊叹,它的奔跑仿佛凝聚了风的力量。然而,赛场上的光环背后,是严苛的训练,是身体的极限挑战,是每一次跌倒后重新站起的痛苦。作者细致地描绘了赛马生涯的辉煌与辛酸,以及黑骏马在其中所扮演的角色。 它也曾被用作一匹役用马,在田间耕作,在道路上奔波。它默默地承担着繁重的劳役,用它的力量支撑着人类的生活。作者在这里着重展现了马匹作为人类忠诚伙伴的一面,以及它们在那个时代所承担的重要社会功能。它体会了日复一日的辛劳,也感受了主人的粗暴对待,更可能在偶尔得到一丝善意时,流露出它内心深处的情感。 在不同的主人手中,黑骏马的命运跌宕起伏。它有幸遇到过真心爱护它的主人,他们懂得它的价值,尊重它的感受,与它建立了深厚的情感联系。在这些主人身边,黑骏马感受到了温暖与归属,它用它的忠诚和力量回报着这份关怀。它也曾遭遇过刻薄残忍的主人,他们的鞭笞和忽视,给黑骏马留下了深深的伤痕,让它不得不再次在痛苦中磨砺自己的生存意志。 贯穿全书的,是黑骏马作为一匹马的视角。作者以一种“马的眼睛”来观察世界,描绘周遭的人与事。它用马的感受去体会阳光的温度,雨水的冰凉,草地的芬芳,以及人类的情绪。它无法用人类的语言表达复杂的思想,但它的每一个动作,每一次嘶鸣,每一次眼神的流转,都传递着丰富的情感信息——恐惧、喜悦、痛苦、忠诚、渴望。读者通过黑骏马的眼睛,得以窥见一个不曾真正了解的马匹内心世界,感受到它们所经历的喜怒哀乐。 黑骏马的一生,并非一帆风顺。它经历过野性的呼唤,也品尝过被囚禁的苦涩;它感受过赛场的辉煌,也承受过劳役的艰辛;它体验过主人的善意,也遭受过虐待的创伤。这些经历,塑造了它坚韧不拔的品格,也让它对生命有了更深刻的理解。 故事的高潮,并非某个惊天动地的事件,而是一种生命周期的自然轮回。在经历了种种磨难和辉煌之后,黑骏马终将面临生命的终点。作者以一种平静而充满敬意的笔触,描绘了它生命的最后时刻。无论是安详地离去,还是在最后的奔跑中结束生命,都充满了马的尊严与壮丽。它的生命,如同它奔跑过的草原一样,留下了深刻的印记。 《黑骏马》最动人的地方,在于它超越了简单的动物叙事,它通过一匹马的生命历程,折射出生命本身的普遍价值。它探讨了自由与束缚、野性与驯化、生存与尊严等一系列深刻的主题。黑骏马的一生,是对生命顽强不息的赞歌,是对自由最纯粹的向往,也是对那些默默付出、与人类共同生活的动物最真诚的致敬。 这本书,让读者重新审视与动物的关系,思考生命的意义,感悟生命的无常与美好。它不以人类中心的视角去评判,而是以一种包容与理解的态度,去呈现一个生命的完整与丰盈。读者在阅读过程中,会被黑骏马坚韧的生命力所打动,会被它所经历的悲欢离合所感染,最终,会在合上书页的那一刻,感受到一种涤荡心灵的宁静与力量。它是一部关于生命、关于自由、关于忠诚的永恒赞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