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舍使我们哭,使我们笑,但从不谴责谁,也绝不庇护谁。"全书收录《不成问题的问题》《微神》《断魂枪》《月牙儿》《我这一辈子》五篇小说,篇篇经典,句句精彩。
如果你要问:范伟、张国立、陈道明、葛优、黄磊、斯琴高娃、宋丹丹、陈宝国、蒋勤勤这些一线演技派大咖的的共同点是?那得到的答案是:他们都主演过老舍的作品。
同名改编电影斩获金马奖*佳改编剧本、*佳男主角
中国老舍研究会推荐
北京电影学院青年制片厂官方授权合作
老舍《不成问题的问题》故事发生在抗战重庆树华农场,农场管理者丁场长管理能力不行,但哄人能力一流,精通人情世故,在他治理下,大家整日偷鸡打牌,混日子。树华农场颓势一片,冒牌青年艺术家秦妙斋也掺和进来。留学归来尤主任接管农场后,开始整治作风,大家感到了自律和科学带来的愉悦……
全书收录《不成问题的问题》、《微神》、《断魂枪》、《月牙儿》、《我这一辈子》五篇,篇篇皆为经典中的经典。
老舍(1899-1966)
小说家、剧作家。
1899年生于北京,原名舒庆春,满族正红旗人;
1918年北京师范学校毕业,任小学校长;
1924年赴英,任教于伦敦大学东方学院,正式开始文学创作;
1930年归国,先后任教于齐鲁大学和山东大学;
1937年奔赴国难,直至抗战胜利;
1966年8月24日午夜,自沉太平湖。
代表作
《猫城记》(1932)
《微神》(1933)
《月牙儿》(1935)
《骆驼祥子》(1936)
《我这一辈子》(1937)
《四世同堂》(1944-1948)
《茶馆》(1957)
《正红旗下》(1962)
《不成问题的问题》很有当代性,它涉及到的人物,以及描述人物在社会组织关系里面的状态,特别有中国文化赋予人的特征。--梅峰(导演、编剧)
北京那一辈人,没谁都可以,不能没有他。如果他在今天,王朔就泡不到文学女青年了。--冯唐
除了他和鲁迅,其他人不配"修理"。--王朔
我发现老舍小说中的深度、激情和幽默都是世界性的、chao yue 国界的。--诺贝尔文学奖得主、法国作家勒·克莱齐奥
据我接触到的文学情报,目前全世界得到公认的中国新文学家也只有沈从文与老舍。--朱光潜
老舍是市民文学的代表,独特的下层生活经验,使得老舍对北京市民的性格和生活有着深入的了解和体会,老舍作品中的爱与恨同市民社会中的爱与恨是一致的。--陈思和
老舍显然已经认定,在一个病态社会里,要改善无产阶级的处境就得要集体行动;如果这个阶级有人要用自己的力量来求发展,只突然加速他自己的灭亡而已……毫无疑问,老舍是把社会批判当做小说里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夏志清
老舍与钱钟书,沈从文不同,49年后他以自己的民间性,底层性,世俗性与主流意识形态达成默契。现在还有谁,具有老舍那极端的笔墨情趣呢?--章诒和
江湖人怎么说话,看看老舍的《断魂枪》就知道了。--宁财神(编剧)
毫无疑问,老舍的《断魂枪》,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zui you xiu 的武侠短篇小说--严锋(复旦大学中文系教授)
读老舍《月牙儿》,写得真好。老舍还就是老舍啊。尽管后来有些御用之作,他的写作才能还是不容小觑。--李银河
完全是被书里贯彻的那种温柔敦厚打动:那种乱世里,明知道个人完全无能为力,明明看透了人性里所有的坏和脏,却仍然温柔凝视,不舍不弃,肃穆庄严。--绿妖(作家)
(《月牙儿》)这是老舍zui有新意的创造之一,至少这个小说整体叙事话语充分践行了德勒兹和米勒所谓的"重复与差异"战术,比诸茨威格《一个陌生女人的来信》有过之而无不及。--肖涛(文学评论家)
不成问题的问题
微神
断魂枪
月牙儿
我这一辈子
我对这本书中人物形象塑造的立体感感到由衷的赞叹。这些人物,没有一个是扁平的工具人,他们都有着自己根深蒂固的价值观和难以言说的秘密,即使是出场时间不多的配角,也仿佛拥有完整的人生故事。尤其是主要角色的内心挣扎,作者没有用大段的内心独白去解释,而是通过他们的行为、他们选择的措辞,甚至是他们回避的眼神来展现。这种“少即是多”的写作手法,赋予了角色极大的可信度。读者需要自己去拼凑出他们性格的全貌,这个过程极大地增强了阅读的参与感。这种处理方式,使得故事的结局不仅仅是对情节的交代,更是对这些复杂灵魂命运的某种注脚。读完这本书,我感觉自己仿佛与这些人物一起经历了一场深刻的洗礼,他们的纠结、他们的妥协,都成了我记忆中挥之不去的一部分。这是一部真正能让人在合上书后,依然能感受到人物“活着”的作品。
评分这本书的封面设计就带着一种旧时光的质感,那种略微泛黄的纸张纹理,配上简洁却又引人深思的排版,让人一看就知道这不是那种快餐式的读物。我拿到手的时候,那种沉甸甸的感觉就让人觉得里面装的料很足。我通常对那些名字取得过于直白的书不太感冒,但这个“不成问题的问题”的标题,带着一种反讽的意味,一下子抓住了我的好奇心。我猜想,作者是不是想通过这个标题来探讨那些表面上看起来“不成问题”,实则暗流涌动的社会现象或者人际关系?书里的文字似乎有一种魔力,让人读着读着就沉浸其中,仿佛置身于故事的那个特定的时代背景下。那种对细节的捕捉,对人物心理的细腻刻画,真的体现了作者高超的叙事技巧。我尤其欣赏那些留白的地方,作者没有把所有的事情都解释得清清楚楚,而是把解读的空间留给了读者,让每个人都能在自己的经验之上构建出不同的理解,这比一锤定音的结论要深刻得多。这本书的魅力,很大程度上就在于它那种不动声色地挑战你既有认知的力量。
评分坦白说,一开始我对这本书的期待值并没有那么高,毕竟“同名电影原著”这个标签有时会让人担心故事深度会被影像化的表达所限制。然而,这本书完全打破了我的预设。它展现出一种超越媒介本身的文学力量。我惊喜地发现,作者在文字层面上挖掘出的深度和广度,是任何改编作品都难以完全捕捉到的。更让我印象深刻的是,这本书对“道德困境”的探讨达到了一个非常微妙的层次。它没有简单地将角色划分为好人或坏人,而是展示了在特定情境下,即便是最正直的人,也可能做出令人费解的选择。这种对人性复杂面的挖掘,让人在阅读过程中不断进行自我反思。我时常会停下来,思考如果我处于那个位置,我会如何抉择。这种互动性,让阅读变成了一种主动的思考过程,而不是被动地接受信息。全书下来,感觉自己的精神世界被拓宽了一点点,对“对与错”的界限感有了一些新的认识。
评分这本书的文字处理方式简直是教科书级别的。初读时,我一度被那种略显疏离、近乎冷静的笔调所吸引,它像一个经验丰富的老者,不动声色地讲述着那些看似平淡无奇的日常,但字里行间却蕴藏着对人性的深刻洞察。叙事节奏把握得恰到好处,不会让人觉得拖沓,也不会因为过于紧凑而错失了感受人物内心波动的机会。我特别留意了作者是如何构建场景的,那些环境描写,不是简单的堆砌辞藻,而是与人物的心境和故事的走向紧密耦合。比如,描写某次聚会时的光线、空气中的细微气味,都好像是某种潜意识的暗示。读到某个关键的转折点时,我甚至能感觉到自己的呼吸都跟着故事的张力而屏住了。这种沉浸感,是很多当代小说难以企及的。它要求读者慢下来,去品味那些被现代生活节奏所忽略的微小情绪和复杂的动机。读完后,合上书本,脑海中浮现的不是一个清晰的剧情梗概,而是一系列挥之不去的画面和一种难以言喻的余韵。
评分这本书的结构设计非常巧妙,它不像传统小说那样直线叙事,而是更像一幅层层叠加的画卷,信息点和情感的爆发点分布得错落有致。我最喜欢的是作者处理时间线的方式,那种跳跃和穿插,一开始可能会让人需要集中精神去梳理,但一旦适应了这种节奏,就会发现它极大地增强了叙事的张力。有些片段,看似不经意地插入,却在后文起到了至关重要的呼应作用,这种精妙的伏笔回收,让人不得不佩服作者的全局观和严谨的写作态度。读到后面,我甚至开始享受这种“解谜”的过程,去寻找那些隐藏在日常对话或环境描写中的线索。这本书需要被细细品味,不能囫囵吞枣。我甚至在读完第一遍后,立刻翻回去重读了一些章节,以期捕捉到第一次阅读时因信息量过载而错失的那些精微之处。这种耐读性,是衡量一部好作品的重要标准之一。
评分"九·一八"事变次年,33岁的老舍发表长篇讽刺小说《猫城记》,借火星上一座荒诞的猫城,以黑色幽默述说了彼时中国的真相。
评分大师的作品细细品读 你会受益匪浅 看大师的构思,内容,文笔与用词,人物的描写,情节的展现,细细欣赏你会学到很多东西 不愧是好的作品
评分一个有意思的现象是读清史很容易忽略掉溥仪,因其与祖先们在文治武功上有着太大的差异,显得实在无足轻重,但读完这本书后对溥仪有了全新的认识,正是因为他的存在使得延续268年的清朝走向了灭亡,他身上少了帝王的神性,却多了作为一个处于动荡历史中末代帝王的人性,特别是大量的老照片更突出了这种鲜活。
评分很喜欢这个古朴的封面,大师作品无需评价!
评分快递速度超级快~~赶上618买的书超级便宜~~
评分其实读书有很多好处,就等有心人去慢慢发现.最大的好处是可以让你有属于自己的本领靠自己生存.让你的生活过得更充实,学习到不同的东西.感受世界的不同.不需要有生存的压力,必竞都是有父母的负担.虽然现在读书的压力很大,但请务必相信你是幸福的.所以,有时间还是要多学习一下.现在京东经常搞活动,现在在京东买书真是最合适了!
评分足本的《四世同堂》经典的京味文学著作,这一版补全了老版的遗憾
评分不错的购物体验,书籍遇上活动 好好读读 质量都还不错
评分有点意外,我还以为是长篇小说?。纸质很不错。有一页有点脏了,不过不影响观看。总体不错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offeedeals.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