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说红楼(精装典藏本)

小说红楼(精装典藏本)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胡菊人 著
图书标签:
  • 古典小说
  • 红楼梦
  • 文学名著
  • 精装本
  • 典藏版
  • 中国古典文学
  • 四大家族
  • 爱情
  • 悲剧
  • 名著
想要找书就要到 静流书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出版社: 江西教育出版社
ISBN:9787539274157
版次:1
商品编码:12202984
包装:精装
开本:32开
出版时间:2017-05-01
用纸:胶版纸
页数:248
套装数量:1
字数:120000

具体描述

产品特色

编辑推荐

  1.你会读《红楼梦》吗?你读懂《红楼梦》了吗?香港《明报月刊》前总编辑胡菊人先生为你带来不一样的经典解读。
  2.读懂《红楼梦》的金钥匙!处处都是慈悲,处处都是觉悟!
  3.其实,读懂了《红楼梦》,就会真知“修身、齐家”的重要,也可了解人性的缺点和优点。——南怀瑾
  4.《红楼梦》是可以阅读一辈子的书。我是把它当‘佛经’来读的。因为处处都是慈悲,也处处都是觉悟。——蒋勋
  5.关于情,关于性,关于淫,关于罪,关于组成世界的男女两极,关于命运,《红楼梦》都有独特的思考。——刘再复
  6.《红楼梦》对人生、对个体生命有很深的感慨。它蕴含的是一种独特的对青春(美)的"瞬间与永恒"的思考。——李泽厚
  7.《红楼梦》是一部至今为止中国ZUI伟大的小说,是中国文化的慧泉,中国柔性文化之集大成者。——胡菊人

内容简介

  你会读《红楼梦》吗?你读懂《红楼梦》了吗?香港《明报月刊》总编辑胡菊人先生为你带来不一样的经典解读。《小说红楼》为胡菊人先生文学鉴赏评论集“小说”系列之一。此书内容丰富,观点独到,看后让人茅塞顿开。

作者简介

  胡菊人,原名胡秉文,1933年生于广东顺德,香港著名的报人、专栏作家和文学评论家之一,曾执掌《明报月刊》十多年。他关于小说写作技巧方面的论述和“红学”方面的研究在香港颇有影响。

目录

《红楼梦》的文字
后四十回的用字 002
“刺心”“跺足”“跌脚” 005
誓不作雷同语 010
“猴”“蝎”及其他 013
用字之主奴关系 016

形象和颜色
论形象 022
迎、探、惜三姊妹 024
颜色之源 029
物形彩气 032
颜色的脾性 035
心之颜 彩之感 038

动作和对话
动之静与静之动 042
文法语非实生活 045
二四例见一三流 048
听其言 观其眸 051
动作 个性 阶级 054
不定的和固定的 057

小说的肌理
肌理 进步 革命 062
推窗才可望月 065
无针如何引线? 068
论小红之出场 071
主观眼与客观眼 075
渡河必须搭桥 082
明溪暗泉分合法 085
千头万绪一线牵 088

贾宝玉的心理冲突和解脱
论真假两宝玉 092
- 003
云端的冷笑 097
求全与执一 100

五个书名的题旨
何以有几个书名? 110
《风月宝鉴》之由来 113
情僧与女儿之书 118
石——玉——石 121
梦幻与时间 132

道家及柔性文化之总结
一 140
二 143
三 146
四 148
五 150
六 153

《红楼梦》的象征意义
一、《锦瑟》与《红楼梦》 158
二、《红楼梦》的象征 166
一香、一茶、一酒 169
宝钗的“冷香丸” 172
宝玉四季即事诗 177
妙玉赏茶 180
第四重警兆 183
会芳园与两画意 186
水、石、泥 189
泪、水、情 192
沁芳河 194
沁芳闸 197
灵河之警 200
反作用力 203
“飞鸟各投林” 206

精彩书摘

  后四十回的用字
  近日偶有小恙,偷闲重读《红楼梦》,略有所得,倒是要有大闲心,在静敛心情下,才能读出味道来的。记得第一次读《红楼梦》是少年时代,只会追情节;第二次读,是着心去找书中意旨;第三次读,才领略到笔意用字。
  欣赏《红楼梦》最便捷的方法,是将后四十回与前八十回,互相比照一下,后四十回与前八十回相差极大,大部分非曹雪芹原作。有些人认为,后四十回根本不能读。
  试举一例,第八十七回探春、湘云、李纹、李绮探望黛玉,闲聊一会,说起南方的事,黛玉又勾起思乡之念,这样写道:
  “于是黛玉一面说着话儿,一面站在门口,又与四人殷勤了几句,便看着他们出院去了。进来坐着,看看已是林鸟归山,夕阳西坠。因史湘云说起南边的话,便想着:‘父母若在,南边的景致,春花秋月,水秀山明,二十四桥,六朝遗迹,不少下人服侍,诸事可以任意,言语亦可不避,香车画舫,红杏青帘,惟我独尊,今日寄人篱下,纵有许多照应,自己无处不要留心,不知前生作了什么罪孽,今生孤凄!’真是李后主说的,此间日中只以眼泪洗面矣!”
  这段文字,有经验的读者一看,便知劣笔。若与前八十回曹雪芹所写黛玉自伤身世的话来比较,优劣立现。这段文字不能使读者有共感。不像前边,例如第六十七回,宝钗送了他哥哥带回来的小礼物给黛玉,黛玉看见家乡之物,反自触物伤情,“想起‘父母双亡,又无兄弟,寄居亲戚家中,那里有人也给我带些土物来?’想到这里,不觉的又伤起心来了。”仅三两笔,便使我们觉得黛玉之伤怀,合于情理。
  听旁人说起家乡的话,有所感触,是黛玉的本性,因此上引续貂之坏,完全是文字带来,文字破坏了黛玉形象。这段文字赘累、庸俗。用的“四字成语”又是馊文腐词。春花秋月,水秀山明,二十四桥,六朝遗迹,像“顺口溜”,黛玉不会念这些字眼,一个人伤感时亦不会这样文绉绉的念陈腐诗句。什么“香车画舫,红杏青帘,惟我独尊”,又岂是黛玉随口说得的话!
  道家及柔性文化之总结
  三
  “文化大革命”时期,有些用得最多的口号和词语出自《红楼梦》。众人皆知,“牛鬼蛇神”“舍得一身剐,敢把皇帝拉下马”“东风压倒西风”等是。
  八十二回林黛玉与袭人说:“但凡家庭之事,不是东风压了西风,就是西风压了东风。”有谁想得到纤纤怯弱的林黛玉口里的话,竟成了今日中共刚性文化的口头禅,又有谁预料出来,一部代表柔性文化之终结的伟大小说,其中有些话竟成为今天世界上最刚性的一场“革命斗争”的口号?
  刚性文化在中国近代史上取代柔性文化,在与西方刚性文化接触之后,是一定的了。从自强运动至今,是一条线牵下来。提倡刚性文化是民族的呼声,梁任公的话说得透彻:
  “危乎彻哉!吾中国人无进取冒险之性质,自昔已然,而今且每况愈下也。曰:‘知足不辱,知止不殆。’曰:‘知白守黑,知雄守雌。’曰:‘不为物先,不为物后。’曰:‘未尝先人,而常随人。’此老氏之谰言,不待论矣。而所称诵法孔子者,又往往遗其大体:取其‘勿’主义,而弃其‘为’主义。(勿主义者,惩忿窒欲之学也。如‘非礼勿视’四句等义是。为主义者,开物成务之学也,如‘天下有道,某不与易’等义是。)取其‘坤’主义,而弃其‘乾’主义。(地道、妻道、臣道,此坤主义也;自强不息者,此乾主义也。)取其‘命’主义而弃‘力’主义。……积之数千年,浸之亿万辈……务使一国之人,鬼脉阴阴,病质奄奄,女性纤纤,暮色沉沉。呜呼,一国之大,有女德而无男德,有病者而无健者,有暮气而无朝气。甚者,乃至有鬼道而无人道!恫哉恫哉!”
  这是一段提倡中国恢复刚性文化的宣言,中共今天不过是推动历史潮流而走向极点。今天大有东风西渐之势,因为现时已不止《红楼梦》所言只有一个西方美人会中国诗文了,而以百十计。
  四
  有位香港到日本的留学生,对笔者复述他一位日本老师对中国人的看法,其中一点是:中国人的才干是全面发展的。他举近代中国统治者为例,大都既是政治家又是军事家,是群众组织者又是革命者,并且还有诗人、画家和书法家。
  这评语一点不假,中国自孔子始就强调人的教育要全面发展,学问要通达贯通,兼容并包。中国历史上的第一流人才,都是儒家,这种格调我们也可在曹雪芹身上看出来。
  《红楼梦》一书,在纵面上囊括了中国主要的哲学思想;在平面上,把中国社会至当时为止所承袭发展的一切事物包容无遗。试以文体为例,里面有诗、词、歌、赋、祭文、戏曲、对联等等,写来无一不精,无一不妙,像是数千年文才集中于一人身上去了。
  曹雪芹极通世情,婚丧嫁娶,生老病死,每一样习俗、每一处礼数也几乎写全了。从这些描写里,我们体会到中国文化到了雍正、乾隆年间,已经到了熟烂边缘。极度烦琐的礼数,只举一个例便可概其余:甄宝玉与贾政见面,贾宝玉进来,父亲贾政因为不知怎样安排他座位——在礼法上父亲与儿子不能对坐,甄宝玉是客人可以与贾政对坐——便只好尴尬地借故走开。
  曹雪芹在衣食住行方面把中国最精巧奢靡的部分进行了着力描写,光是以喝酒行令方式来说,已经是千变万化。连自杀方式也写了许多种:上吊、吞金、绝粒、投井、撞墙、自刎。
  《红楼梦》又写到医学疾病,写到神仙鬼怪、扶乩问卦,写到园林建筑。还有唱戏、说书、讲笑话、猜谜语。写到嫖、赌、饮,赌又有叶戏、牌戏、骰子、麻将等类目。在音乐有琵琶、笛子等乐器,玩艺下棋、字画更不必论。偷情、奸淫、同性恋,下笔也不讳忌。豪门霸道、官场腐败更是大力抨击。
  中国当时有什么东西好的坏的都有了(只是没写缠足)。《红楼梦》作者在博识上表现了非凡天才,使我们对曹雪芹更为钦佩,他写的不单是天下女人的大观,也是他对那时代中国文化和生活的大观。
  那是中国柔性文化之集大成。
  ……

前言/序言


《红楼梦》:一部流淌千年的风华绝代 在中国古典文学的长河中,《红楼梦》无疑是最璀璨的一颗明珠。它以其博大精深的内涵、细腻入微的笔触、栩栩如生的人物塑造,以及对封建社会末世的深刻洞察,成为了中华民族的文化瑰宝,更是世界文学殿堂中不可磨灭的经典。这部鸿篇巨制,早已超越了普通小说的范畴,它是一幅全景式的社会画卷,一部人情世态的百科全书,一次对生命、爱情、命运的深沉叩问。 《红楼梦》,顾名思义,它的核心是“红楼”。这“红楼”并非仅仅指代那座雕梁画栋、亭台楼阁的贾府,它更象征着那个时代繁华落尽前,钟鸣鼎食之家、鲜衣怒马少年的短暂辉煌,以及隐藏在这背后无尽的虚妄与悲凉。小说以贾、史、王、薛四大家族的兴衰为背景,重点描绘了贾府——荣国府和宁国府——的荣华富贵与最终的没落。在这座巨大的“红楼”里,上演着一场场悲欢离合,交织着一代代人的命运沉浮。 故事的主线,无疑聚焦于贾宝玉、林黛玉和薛宝钗这三位核心人物的情感纠葛。贾宝玉,作为荣国府的衔玉而诞的公子,生性叛逆,不喜仕途经济,反而钟情于女儿家的柔美与纯真。他与林黛玉——寄居在贾府的姑表妹,一个才情横溢、敏感多疑的病弱佳人——之间,有着一种超越世俗的灵魂契合,他们是彼此的知己,是“木石前盟”的化身。他们的爱情,如同一泓清泉,纯净而又脆弱,在等级森严、礼教束缚的大家族中,注定要经历无数的考验与磨难。 而另一位重要的女性角色,薛宝钗,则是“金玉良缘”的象征。她端庄大方,稳重持重,深谙世事人情,符合封建社会对大家闺秀的一切期望。宝钗的出现,为宝玉的婚姻带来了另一种选择,也为黛玉的爱情增添了巨大的压力。宝黛钗三人的情感纠葛,不仅仅是简单的三角恋,它更折射出两种截然不同的人生哲学和价值观念的碰撞:一个追求精神的自由与个性的张扬,一个则顺应礼教与世俗的规范。这种选择与纠结,构成了小说最动人心魄的部分,也引人深思。 然而,《红楼梦》的伟大之处,绝不仅仅在于宝黛钗的爱情故事。它塑造了数百个栩栩如生、性格各异的人物形象。她们或美丽,或聪慧,或泼辣,或懦弱,每一个人物都仿佛拥有自己的生命,都有着自己的故事和命运。从精明强干、处事周全的王熙凤,到温顺贤淑、安分守己的袭人;从伶牙俐齿、机敏过人的晴雯,到懦弱胆小、愚昧可欺的傻大姐;从风流倜傥、放浪形骸的贾琏,到谨小慎微、圆滑世故的贾雨村……每一个人物,无论大小,都在作者的笔下被赋予了独特的灵魂,共同构建了一个庞大而复杂的人物群像。 作者对这些人物的刻画,达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他不仅仅描写了他们的外貌、言行,更深入到他们的内心世界,挖掘他们潜藏的欲望、矛盾与挣扎。他用极其细腻的笔调,展现了她们在特定社会环境下的生存状态,以及她们各自不同的命运轨迹。这些人物,仿佛就生活在我们身边,她们的喜怒哀乐,她们的爱恨情仇,都能引起读者的强烈共鸣。 《红楼梦》所描绘的贾府,是一个物质极其丰富的世界。大观园的四季风光,亭台楼阁的精致设计,衣食住行的奢华讲究,宴饮游乐的繁文缛节,都描绘得细致入微,令人叹为观止。作者对这些物质细节的刻画,不仅仅是为了烘托贾府的繁华,更是为了展示在这种极致的物质享受下,人性逐渐的腐朽与精神的空虚。透过这些精美的描绘,读者能够清晰地看到,表面的光鲜亮丽之下,隐藏着怎样的危机与衰败。 更深层次地,《红楼梦》是对封建社会末世的百科全书式的描绘。它揭示了封建制度的种种弊端,包括等级森严的社会结构、压抑人性的礼教束缚、腐败黑暗的官场生态、以及家族内部的权力斗争与利益倾轧。贾府的兴衰,正是那个时代社会整体走向衰败的一个缩影。小说通过对日常生活场景的细致描绘,如元妃省亲的奢华铺张、贾赦与赵姨娘的争吵、贾珍父子的荒淫无度等,无不深刻地揭示了封建大家族内部的矛盾重重与道德沦丧。 作者曹雪芹以其天才的洞察力,预见了那个庞大帝国的摇摇欲坠。他笔下的悲剧,不仅仅是个人命运的悲剧,更是整个时代的悲剧。小说中充斥着对青春的易逝、美好的破灭、以及人生无常的感叹。从黛玉的“葬花”,到晴雯的“芙蓉女儿诔”,再到元妃的“薄命司”,都流露出一种浓厚的悲剧色彩。这种悲剧性,在那个时代是普遍的,也是必然的。 《红楼梦》的语言艺术,更是达到了炉火纯青的地步。其语言精炼、生动、优美,既有文言的典雅,又不失白话的自然。作者善于运用象征、暗示、对比等手法,使得文字背后蕴含着丰富的意义。例如,“好了歌”及其注解,深刻地揭示了人生的虚无与世事的无常;宝钗的“冷香丸”,暗示了她性格的“冷”;黛玉的“风露清愁”,则道出了她敏感易感的特质。 此外,《红楼梦》还展现了丰富的文化内涵,包括诗词歌赋、医药、建筑、饮食、服饰、民俗等方方面面,堪称一部文化大百科。小说中穿插的诗词,不仅是人物才情的展现,更是推动情节发展、揭示人物内心世界的重要手段。这些诗词,本身也成为了中国古典诗歌的瑰宝。 《红楼梦》之所以能够流传千古,并被誉为“中国古典小说的巅峰之作”,在于它所探讨的主题具有永恒的价值。它关于爱情的纯粹与无奈,关于人生的短暂与无常,关于青春的易逝与美好的破灭,关于人性中的善与恶,关于社会体制对个体的压迫,这些都是人类共同面临的困境与思考。它不仅仅是一个故事,更是一种对生命、对人性的深刻反思,是一种对历史、对文化的精妙注解。 即使历经数百年,《红楼梦》依然能够打动一代又一代的读者。它是一面镜子,映照出人性的复杂与时代的变迁;它是一首挽歌,吟唱着美好事物最终走向毁灭的悲凉;它更是一部不朽的史诗,用文字记录了一个时代,一群人的悲欢离合,一段刻骨铭心的风华绝代。阅读《红楼梦》,就是走进一座包罗万象的艺术殿堂,就是与那些鲜活的人物进行一场跨越时空的对话,就是在品味中华民族最深沉、最动人的灵魂。

用户评价

评分

老实说,我购买《小说红楼(精装典藏本)》纯粹是出于对“精装典藏”这几个字的迷恋。我家中已经有不止一个版本的《红楼梦》了,从最常见的普及版到某些名家校注的版本,但我总觉得,对于这样一部伟大的文学作品,总该有一个配得上它的“体面”的归宿。这次看到“精装典藏”,我的好奇心瞬间被点燃了。拿到手后,果然没有让我失望。它的装帧设计非常考究,封面上的图案和字体都经过了精心挑选,散发出一种复古而又不失现代品位的气息。打开书页,纸张的厚度和韧性都恰到好处,触感温润,而且没有任何刺鼻的油墨味,这对于像我这样对阅读环境有一定要求的人来说,简直是福音。更重要的是,它的印刷质量也非常高,字迹清晰锐利,即使是那些年代久远的笔画,也依然能够清晰地呈现出来,不会有模糊不清的情况。我喜欢将这类珍贵的书籍摆放在书桌最显眼的位置,不时地拿出来把玩一番,感受它本身的厚重感和价值感。这本书带给我的,更多是一种拥有珍品的满足感,一种对文化传承的敬意。

评分

我购买《小说红楼(精装典藏本)》主要还是因为我对《红楼梦》这部作品的偏爱,以及对“精装典藏”这种形式的某种期待。当这本书送达,我迫不及待地拆开包装,映入眼帘的是它那独特而又充满质感的封面。它不像市面上很多书籍那样追求华丽的装饰,而是以一种内敛而典雅的方式展现其魅力,触感温润,色彩搭配和谐,给人一种宁静而又庄重的感觉。打开内页,纸张的厚度适中,柔韧性极佳,而且印刷的质量相当令人满意,字迹清晰,墨色浓郁,即使长时间阅读,也不会感到视觉疲劳。我尤其欣赏它在细节之处的处理,比如装帧的牢固程度,以及书口处的平整度,都体现了制作方的专业和对品质的追求。这本《小说红楼(精装典藏本)》不愧为“典藏”二字,它不仅仅是一部伟大的小说,更是一件可以被珍藏的艺术品,适合那些对文学有着深厚情感,并愿意为经典付出一些额外心意的人。

评分

我一直认为,经典文学作品值得拥有最好的呈现方式,而《小说红楼(精装典藏本)》无疑做到了这一点。这本书不仅仅是一部小说,它更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一个缩影。从书本的装帧来看,就足以感受到制作方的用心。封面设计简洁大气,却蕴含着深厚的文化底蕴,图案和色彩的选择都恰到好处,给人一种庄重而又不失典雅的感觉。打开书页,你会发现纸张的质感非常出色,触感细腻而温润,印刷清晰,字迹工整,即使是长时间阅读,也不会感到眼睛疲劳。每一处细节都透露着制作者对这部巨著的敬意。我喜欢这类书籍,它们不仅仅是阅读的工具,更像是可以珍藏的艺术品。每次翻开它,都能感受到一种沉甸甸的历史感和文学的厚重感。这本书的出现,让我觉得,即使是身处快节奏的现代社会,我们依然可以慢下来,去品味经典,去感受那些穿越时空的文字所带来的力量。

评分

这本《红楼梦》精装典藏本,光是拿到手里,就能感受到它沉甸甸的分量和细腻的触感。封面设计典雅大气,色彩搭配恰到好处,没有丝毫的张扬,却透着一种历久弥新的韵味。翻开内页,纸张的质感也极佳,厚实而富有弹性,触感温润,即使长时间阅读,也不会觉得疲惫。字体的选择也相当考究,清晰易辨,排版疏朗有致,让人阅读起来心旷神怡。我一直对《红楼梦》有着深厚的情感,但之前的版本大多是平装本,或是电子书,总觉得少了些仪式感。这次入手这本精装典藏本,完全是出于一种对经典的致敬,也是对自己内心那份小小“藏书癖”的满足。每一页都仿佛散发着墨香,让人忍不住想仔细品读,去感受曹雪芹笔下那个繁华而又破碎的梦。包装也非常到位,牢固而精致,看得出商家对这本书的重视。它不仅仅是一本书,更像是一件艺术品,摆在书架上,本身就是一道亮丽的风景线。我迫不及待地想在某个宁静的午后,泡上一杯清茶,细细地翻阅,让思绪随着贾宝玉和林黛玉的命运一同起伏。

评分

收到《小说红楼(精装典藏本)》的那一刻,我就被它的外观深深吸引了。封面设计非常精美,采用了某种特别的工艺,摸上去有种温润而细腻的质感,图案的细节处理也相当到位,散发着一种古典的韵味。整个书的尺寸和厚度也给人一种扎实的感觉,握在手中,能感受到它承载的不仅仅是文字,还有一段段尘封的记忆和文化。我一直对《红楼梦》情有独钟,但总觉得之前的版本在呈现上略显单薄。这次的精装典藏本,无论是纸张的选择、印刷的清晰度,还是装帧的细节,都让我觉得物有所值。字体的排版也十分舒适,阅读起来一点也不费力,即使是细小的字号,也依然清晰可见,仿佛能感受到曹雪芹当年一笔一划的用心。我喜欢将这样的书籍放在书架的中央位置,时不时地去翻阅,感受它带来的仪式感。它不仅仅是一本书,更像是一件可以世代相传的珍宝,承载着一份对经典的敬意和对文化的传承。

评分

一部令人期待的好书。版式装帧典雅,内容引人入胜。学术性与趣味性相得益彰。

评分

胡菊人,香港明报的老板,书小但装帧设计还是比较漂亮的

评分

8.金庸是写人情人性之能手,因此特别有阅读的吸引力。——胡菊人

评分

好书慢慢读吧!

评分

物超所值,物流配送很快,下次还会光临!

评分

装帧好看,内容其实挺浅显的,一会就看完了。

评分

装帧不错,活动时的价格可以接受。

评分

好书好书好书!五星星星!

评分

很精致的小书,文章短小精干。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coffeedeals.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