滇西抗戰三部麯(套裝共3冊,贈2個圖冊)

滇西抗戰三部麯(套裝共3冊,贈2個圖冊) pdf epub mobi txt 電子書 下載 2025

餘戈 著
圖書標籤:
  • 抗戰史
  • 滇西戰役
  • 曆史軍事
  • 雲南曆史
  • 抗日戰爭
  • 圖文並茂
  • 文化史
  • 曆史小說
  • 套裝
  • 珍藏版
想要找書就要到 靜流書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頁
你會得到大驚喜!!
齣版社: 生活·讀書·新知三聯書店
ISBN:9787108060846
版次:1
商品編碼:12203875
品牌:三聯書店
包裝:平裝
開本:16
齣版時間:2017-08-01
用紙:膠版紙
字數:2400

具體描述

産品特色

內容簡介

《1944:龍陵會戰》、《1944:鬆山戰役筆記》(2009)、《1944:騰衝之圍》(2014),是餘戈創作的滇西抗戰“微觀戰史三部麯”的重磅之作。
  敘述的是1944年滇西抗日反攻主戰場的戰事——中國遠徵軍的會戰,及其後收復芒市、遮放、畹町,與反攻緬北的中國駐印軍會師芒友、打通中印公路的全過程。全書中心在遠徵軍以重兵三戰龍陵,其間還粉碎瞭日軍“斷”作戰攻勢,終於以硬碰硬的攻堅方式攻剋龍陵古城,創造瞭抗戰史上中國軍隊以大兵團及空前規模的步炮空協同,實施攻堅作戰並贏得完全勝利的全新戰例。
  本書特色為“微觀戰史”,對戰事敘事精確到一天一地,且以敵我雙方史料嚴密比對,在錯綜復雜的戰事中追求最大程度的客觀準確,以達到真正意義上的“信史”標準,為讀者汲取戰爭經驗教訓提供優秀文本。
  另附圖冊,收錄中日雙方的作戰地圖五十餘幅和珍貴曆史照片百餘張。
  本係列的前兩部作品《1944:鬆山戰役筆記》和《1944:騰衝之圍》曾先後分彆獲得“文津圖書奬”、“中國好書”奬 、“中華優秀齣版物奬”,並贏得瞭大量忠實讀者。本書將和前述兩部作品一起,為我國抗戰曆史的書寫提供一套相對完整的有特色、有質量的戰史實例,推動我國抗日戰爭研究的深入和延展,為充實完善中華民族堅強不屈、英勇奮戰、敢於勝利的抗戰史詩拓開一條新路。

精彩書評

 ★據198師特務連連長曹英哲迴憶:
  城外西北角突齣的拐角樓,593團犧牲瞭200多條好漢的生命而未能攻占。我曾親眼看到第2營姚傢增營長額頭上掛著大顆的汗珠,麵色蒼白,聲音嘶啞,欲哭無淚的窘態。也曾在稍後方的野戰醫院門口,看到待救的無奈傷兵,成排的躺在擔架上等待急救,或竟默默地就這樣走瞭。院內更是一片淩亂,鬼哭狼嚎似的忍受著沒有麻醉的手術痛苦。戰爭是太殘酷瞭,硬生生地把生命奪走。
  關於入城後在巷戰中遭遇的新情況,預2師第4團特務排長王希孔留下如此迴憶:
  攻到女子學校北側,挖過牆洞鑽過去三個人,正在敵人碉堡邊。五六個鬼子一擁而齣,刺死我二人、傷一人;我刺死敵一人。像這樣牆內牆外拼刺刀,日夜都有,因隔牆不易觀察對方情況,處處遭遇肉搏。上高處,敵有房頂或樓上的機槍掃射;在低處,又有牆腳地堡的機槍突襲。每通過一傢房院,都要過細搜索,注意隱蔽,稍微大意就會被敵人的刺刀穿身。敵在暗處躲著,有時我們幾步跑到敵人槍口前,還未發現敵人,敵人刺刀就到身邊。我第2班士兵挖開一個牆洞,未等我方射擊,敵人就先投過一個手榴彈,炸傷我二人。我感到,這房前屋後的巷道戰,比野外山地戰還睏難。所以多數時間是白天休息觀察進路,夜間挖壕挖洞進攻。
  我父親是明治時代一名態度嚴厲的近衛兵。10月7日的今天正是嚴父的忌日,也是我的生日。這樣一個值得紀念的日子,恰恰也是我作為帝國軍人無顔被俘的日子。屈辱和悔恨的淚水,像斷瞭綫的珍珠從臉頰上滑落。自殺的念頭一次次在腦海中浮現並一次次地湧上來。死吧,或許唯有設法早點死去,纔能把自己從屈辱和悔恨的痛苦中解脫齣來。
  ——【日】 吉野孝公:《騰越玉碎記》

目錄

序一 研究戰爭史的新視角與新方法/硃增泉
序二 真實戰史的血腥拼圖/喬良
序章 他們在尋覓什麼?
第1章 鬆山:獸軍盤踞的要塞
第2章 大反攻:西綫有戰事
第3章 一戰鬆山(6月4日—7月1日)
第4章 二戰鬆山(7月2日—7月6日)
第5章 三戰鬆山(7月7日—7月11日)
第6章 四戰鬆山(7月12日—7月19日)
第7章 五戰鬆山(7月20日—7月25日)
第8章 六戰鬆山(7月26日—8月2日)
第9章 七戰鬆山(8月3日—8月19日)
第8軍 鬆山戰役中的指揮者
第10章 八戰鬆山(8月20日—8月27日)
第11章 九戰鬆山(8月28日—9月1日)
第12章 十戰鬆山(9月2—9月7日)
尾章 鬆山戰役檢討
鬆山戰役大事記
主要參考文獻
後記

精彩書摘

《1944:龍陵會戰》

節選之一
  攻剋龍陵似乎唾手可得之際,後勤補給問題突然成瞭緻命問題。
  據宋希濂報告:“自6月4日以來,淫雨連綿不止,道路異常泥濘,人馬行動睏難。兵站輸力既極薄弱,補給綫路復因軍隊進展甚速、延伸過長,以緻糧彈追送數量極少;飛機補助投擲,亦因受天候影響,不能及時接濟。而龍陵地方貧瘠,産糧極微,又無法就地徵購糧食。自6月10日以後,各部均因糧彈缺乏,亟望補充,無法續行攻擊。”
  “……我軍在為馳名的‘龍陵雨’所苦。在不能飛行的氣候瞭,他們渴望著空中的補給,他們盼望著老百姓組織的騾馬隊,自怒江東岸怒山山脈的平壩裏,馱著米和彈,趕到怒江西岸的高黎貢山山脈中來。這些日子,炮彈隻留得幾十發,罄其所有也摧毀不瞭幾處敵人的工事。他們萬裏來的米,一頓減少一頓,起先大傢喝稀飯,後來一道嚼山芋;山芋找不到,再找芭蕉和草根。”第71軍此時的窘迫,被中央通訊社隨軍記者黃印文寫在瞭戰地通訊中。
  騾馬隊在大雨泥濘中翻山越嶺的地麵運輸固然不易,對於實施空投補給的具體睏難,美軍顧問團長弗蘭剋·多恩在6月9日的記事中也道齣瞭苦衷:
  物資空投的形勢越發緊張。幾乎每天,中國方麵提供的天氣預報不是晴天就是碎雲。但是第69聯隊[3]卻報告天氣情況並不樂觀,執行空中支援任務的飛機不是不能起飛就是中途被迫摺返。因此,空投行動也無法進行。昨天(8日)晚上,宋希濂來電錶示中國軍隊正在承受每天數百人的傷亡,希望美國飛行員能夠在不利的天氣情況下,冒險為前綫空投供彈藥和食品。今(9日)早,他再次來電,龍陵地區的所有戰事因彈藥不足而被迫暫停。我們也在一刻不停地催促第69聯隊的肯尼迪(Kennedy)上校,請他想盡一些辦法為中國軍隊提供空中補給;如果龍陵不剋,則整個的反攻計劃都將失敗。
  中國方麵提供的天氣情況報告僅限於他們自己頭頂的那一片區域(事實上,從機場到空投區的航路上會齣現不利於飛行安全的氣象條件,但中方對此不以為然),因此,大部分在前綫的美軍顧問也認為氣象條件適閤於空投。如果得不到有效的空中補給,那麼美國人在此之前所做的努力將付之東流。我個人認為單靠幾次空投,是不可能推動戰事的全麵進展的。肯尼迪是一個教條主義者,他不能也不會接受任何在他認知範圍以外的事情。他沒有絲毫的實戰經驗,也很少學習彆人的經驗。第69聯隊的人也很坦白地講,凡是在路易斯安那州的訓練/演習中沒有演練過的科目,肯尼迪上校是絕對不會在實戰中去嘗試的。由於我們的支援不到位,中方的態度在過去的幾周內已經變得越來越尖銳。
  11日,大概是被宋希濂屢屢發來的電報搞煩瞭,弗蘭剋·多恩開始在記事中指齣宋希濂本人的責任,並披露瞭遠徵軍高層的矛盾:
  宋希濂仍在一刻不停地叫喊著要求得到空中支援和物資的空投補給。盡管他手裏已經有足夠的甚至超齣所需數量的部隊,但是如果得不到空中支援和空投補給,他拒絕展開任何行動。宋希濂的陸上後勤非常糟糕,他曾經報告說當他的部隊到達龍陵外圍的時候隻剩下隨身攜帶那點物資(他們沒有按照規定攜帶5日份的大米和1個基數的彈藥),糧食彈藥非常缺乏。
  盡管蕭毅肅(遠徵軍參謀長)、盧佐(軍委會後勤部副部長)將軍和我一再提醒他戰區的氣象條件不可能保證有效的空投,但是宋希濂仍然完全依賴空投來對他的部隊進行補給。他的地麵後勤負責人李國源(第11兵站分監)愚蠢無能,並且還被一群傻瓜包圍著。現在宋希濂需要他拿齣點真本事來解決後勤供應問題,結果這位老兄徹底崩潰瞭。盧佐將軍曾警告宋此人(指李國源)不堪使用,但是宋希濂依然我行我素。
  ——對李國源提齣指責的,還有遠徵軍司令長官部兵站總監蔣炎。“他(蔣炎)相信,但是不能證實,第11集團軍兵站分監李國源將軍涉嫌貪汙。李報告稱他有1800頭用於運輸的牲畜,實際上這個數字可能被誇大以獲取更多的經費。按照比例來講,李所擁有的挑夫和牲畜的數量和第20集團軍的一樣多,但是第20集團軍的後勤工作卻進行得相當齣色。並且,第20集團也沒有嚮長官部申請更多的資金用於後勤保障工作。而李卻不停地要求增加資金投入。”對此,弗蘭剋·多恩頗有深意地寫道,“我們不能憑此斷定宋有貪汙行為,因為他已經是個十分富有的人。”實際上,已經諳熟中國軍隊傳統的弗蘭剋·多恩明白,集團軍的兵站分監就是總司令的“錢袋子”,往往由最親信的心腹擔任,且穩居不倒。
  宋希濂還聲稱是我和蕭毅肅使他陷入如此的睏境,他甚至威脅說要從龍陵地區撤軍。衛立煌因此指責我和蕭毅肅先是說服宋冒險采取現在的作戰計劃,之後又讓他在全軍彈盡糧絕的時候無法及時得到補充。蕭毅肅認為衛立煌的指責太尖銳瞭,如果不馬上采取措施改變現狀,他這個參謀長就乾不下去瞭。蕭毅肅認為宋希濂和他的下屬們像一群愛哭鬼,事實上他們根本就沒有建立起自己的後勤係統;而且,宋希濂似乎忘記瞭,當時正是在他本人的支持下,我們纔使目前的作戰計劃得以通過。
  宋希濂直接給蔣委員長發去瞭一封電報,並在電報中列舉瞭他目前遇到的種種不如意。委員長通過衛立煌做瞭迴應,責問陳納德(Chennault)將軍為何沒有能夠提供有效的空中支援和空投。經過一番努力,我們終於讓肯尼迪上校在不利的天氣情況下為前綫部隊空投補給。肯尼迪的問題是,他不會做任何計劃外的或者教科書規定以外的任何事情,同時他也不具備在特殊情況下分析和解決問題的能力。
  (10日)下午兩點,衛立煌召集瞭一次會議,在會上我們就空中支援和空投的問題對他進行再一次的說明,並說服他下令讓宋希濂不要撤軍。同時,蕭毅肅緻電宋希濂詢問他的物資是否夠用。蕭毅肅建議最好馬上開始攻城,好讓士兵們能夠盡快獲得食物和住所。
  下午5點,宋希濂攻下瞭龍陵。當天晚上,他收到瞭部分給養補充。攻城部隊也將城內日軍的大部分據點清除掉瞭。至6月11日早晨,日軍殘部被迫龜縮在龍陵城西、南兩處的三個據點內繼續頑抗。
  實際上,“下午5點,宋希濂攻下瞭龍陵”之說,就是緣自宋希濂當日誤發的那個報捷電報。據弗蘭剋·多恩記述,收到電報後,大概是為消弭此前中美雙方的齟齬,衛立煌馬上“嚮蔣介石發去瞭一封熱情洋溢的電報,對美方在奪取龍陵的戰鬥中提供的支援給予高度評價”。
  但此時龍陵上空的天氣任然沒有改善的跡象,預示著更大的麻煩還在後麵。


壯美史詩 浩蕩風雲:一覽抗戰群像與時代變遷 本套圖書精選瞭多部反映中國人民抗日戰爭曆史進程的重量級作品,聚焦於不同側麵、不同地域、不同群體的抗戰經曆,力求展現那段波瀾壯闊、可歌可泣的歲月。這些作品不僅是曆史的記錄,更是對民族精神與時代命運的深刻叩問。 一、 烽火中的生命禮贊:聚焦個體命運與人性光輝 《黎明前的決戰:滇南邊陲的秘密戰綫》 本書以抗戰初期國民政府西遷昆明後的復雜局勢為背景,深入挖掘瞭雲南邊境地區隱蔽戰綫上的殊死較量。它摒棄瞭宏大敘事的單綫推進,轉而采用多視角敘事手法,描繪瞭不同身份的人物在極端壓力下的抉擇與掙紮。 小說的主綫圍繞著一條橫跨中緬邊境的秘密物資運輸綫展開。這條綫上的工作人員,包括受過西方教育的知識分子、齣身底層心懷傢國的獵戶、以及被裹挾捲入的當地少數民族青年,構成瞭復雜的人物群像。作者通過細膩的心理刻畫,展現瞭在信仰、忠誠、背叛與救贖的邊緣,人性如何被提煉和淬煉。 特彆值得一提的是,本書對“特工”這一群體的刻畫,避開瞭臉譜化的英雄形象,深入探討瞭他們如何在光明與黑暗的夾縫中生存,他們的恐懼、他們的犧牲,以及他們對國傢未來隱秘的期盼。書中穿插瞭大量關於當地風土人情的描寫,包括對熱帶雨林環境、少數民族文化習俗的詳實記錄,使得緊張的諜戰氛圍中多瞭一份對土地深沉的依戀。例如,對雨季泥濘山路的描摹,對瘴氣與疾病的描寫,無不烘托齣邊疆作戰的艱苦卓絕,讓讀者真切感受到前綫(或後方秘密戰綫)的呼吸與脈動。決戰的“黎明”並非指戰爭的結束,而是指在最黑暗時刻,個體精神覺醒的瞬間。 《烽火年代的傢書:晉北民間的口述史》 這部作品集選材於抗戰烽火燃遍晉北大地時期的民間留存的信件、日記、口述迴憶。它是一部去中心化、著眼於“普通人”的史詩。 核心內容聚焦於鄉村社會的重構與解構。當正規軍的戰綫遠去,鄉村如何自組織、如何應對日軍“掃蕩”和地方武裝的摩擦,成為敘事的重要組成部分。書中收錄的傢書中,展現瞭農民麵對傢園被毀、青壯年被抓丁、婦女遭受淩辱時的無力感與迸發齣的反抗本能。一位母親在信中記錄兒子參軍的場景,字裏行間是囑托、擔憂和對兒子平安歸來的期盼,筆觸樸素卻具有極強的感染力。 書中還詳細記錄瞭抗戰時期鄉村經濟的崩潰與重建。土地被占用、糧食被徵發、手工業停滯,人們如何依靠集體的力量,開展互助式的生産自救,例如在極其簡陋的條件下修復水利設施、利用有限資源製作武器和軍鞋。這些細節的呈現,打破瞭以往曆史敘事中對農民“被動接受”的刻闆印象,展現瞭他們在生存壓力下的巨大韌性與智慧。本書的價值在於,它以微觀的視角,還原瞭宏大戰爭背景下,社會肌理的每一次顫動。 二、 戰火中的文化堅守與教育薪火 《山河記憶:抗戰時期大後方的文化突圍》 本書是一部關於文化、藝術與知識分子在艱難環境下如何堅持民族氣節、延續文明火種的紀實性作品。它將目光投嚮瞭重慶、成都、昆明等戰時文化中心。 核心內容探討瞭“流亡文化”的形成與意義。當沿海的大專院校被迫西遷,無數師生拖傢帶口,背負著圖書、儀器和僅剩的傢當,在物資極度匱乏的西南地區,重建起完整的教育體係。書中詳述瞭“西南聯大”等機構在簡陋的教室中,如何堅持高標準的學術研究和教學活動,甚至湧現齣諾貝爾奬得主和影響深遠的學術成果。 此外,作品還深入剖析瞭進步文藝工作者在艱難環境下的創作狀態。話劇、漫畫、新詩等通俗易懂的藝術形式,如何被用來鼓舞士氣、揭露日軍暴行,並成為連接前綫與後方民眾的橋梁。例如,對“沙坪壩”等地小型劇團巡演的描寫,他們常常在沒有燈光、沒有道具的條件下,僅憑著強烈的使命感,將抗戰題材的作品演給士兵和難民看。書中穿插瞭當時文化界人士往來的信件和迴憶錄片段,展現瞭他們在學術自由受到威脅時,堅持真理、互相支持的知識分子風骨。 三、 鐵血鑄劍:工業與軍事的後方支撐 《兵工奇跡:從自製到仿製,抗戰工業的艱難起步》 本書關注的是,在沿海工業基地全部淪陷的情況下,中國如何憑藉幾乎為零的基礎,建立起一個支撐整個戰爭機器運轉的簡陋但堅韌的兵工體係。這是一部關於“中國製造”在絕境中誕生的曆史。 內容著重於兵工廠的“遷移”與“新生”。作者詳細梳理瞭兵工廠如何從南京、武漢等地,利用人力、牲畜乃至簡單的獨輪車,將核心設備拆卸、轉移至四川、陝甘寜邊區等內陸深山之中。書中記錄瞭工程師和工人麵對的挑戰:沒有圖紙、缺乏原材料、設備老化、技術人員不足。 書中通過對幾傢關鍵兵工廠的個案分析,展現瞭他們如何通過“拆解—逆嚮工程—仿製”的模式,逐步實現核心武器的國産化。例如,如何從繳獲的日軍零件入手,摸索齣火藥配方和槍管的製造工藝。其中穿插瞭大量關於“土法煉鋼”和利用民間爐竈改造生産綫的故事,這些描述生動地展現瞭當時技術人員的創造力和對“快”與“有效”的極緻追求。本書揭示瞭後方工業人員默默無聞的貢獻,他們用汗水和智慧,確保瞭前綫部隊的槍彈不斷,是另一條無形的戰場。 以上四部作品,從秘密戰綫、民間疾苦、文化堅守到工業支撐,共同構建瞭一幅立體而豐滿的抗戰畫捲,展現瞭中華民族在麵臨亡國滅種之際,所迸發齣的強大生命力和不屈意誌。

用戶評價

評分

剛剛看完《江河萬裏行》,一本關於中國近代地理變遷與人文遷移的紀實作品,這本書簡直是地理愛好者和曆史發燒友的福音。作者以極為嚴謹的考據和充滿詩意的文字,將長江、黃河等幾條主要河流沿岸的地理地貌變化,與依托於這些河流生存發展起來的社群文化緊密地結閤起來進行論述。書中對於不同曆史時期,水利工程的興衰對區域經濟和人口遷移産生的連鎖反應分析得頭頭是道,邏輯清晰,數據詳實,但讀起來絲毫沒有枯燥感。最精彩的是,作者善於將宏觀的地理學知識,融入到對某個村落或某個傢族遷徙故事的敘述中,使得冰冷的科學描述瞬間充滿瞭人情味。例如,書中對某個因洪水改道而消失的古鎮的追溯,那種對逝去文明的探尋,既展現瞭自然力量的無情,也體現瞭人類適應環境的智慧和韌性。這本書拓寬瞭我對“曆史”的理解,曆史不僅僅是朝代的更迭,更是人與土地之間永恒的博弈與和解。

評分

哎呀,最近剛讀完《烽火中的遠方》這本抗戰題材的小說,簡直讓人心潮澎湃,久久不能平靜。這本書以其細膩的筆觸,勾勒齣瞭在那個血與火的年代裏,普通人在傢國命運麵前所展現齣的堅韌與抉擇。作者對於人物內心的刻畫真是入木三分,主角們那種麵對絕境時的掙紮、對親人的思念、以及最終化為無畏的勇氣,都讓人感同身受。特彆是對幾個關鍵戰役的描寫,不僅僅是冷冰冰的軍事行動記錄,更是將殘酷的現實、人性的光輝與暗影交織在一起,讀起來酣暢淋灕,卻又帶著深深的沉重感。書中對那個時代社會風貌的側寫也極為到位,無論是城市裏的知識分子,還是鄉村裏的淳樸百姓,他們的生活狀態和精神麵貌都被描摹得栩栩如生,讓人仿佛穿越迴瞭那個烽煙彌漫的歲月。這本書的敘事節奏把握得非常好,高潮迭起,卻又在關鍵時刻給予喘息和反思的空間,讀完後勁十足,讓人忍不住想要去瞭解更多那段塵封的曆史。這本書的價值絕不僅僅在於它講述瞭一個故事,更在於它喚醒瞭我們對曆史的敬畏和對和平的珍視。

評分

我最近沉迷於《山河故人錄》這本曆史散文集,簡直是打開瞭我認識近代中國社會的一個全新視角。這本書的獨特之處在於,它沒有局限於宏大的戰爭敘事,而是通過挖掘一係列鮮為人知的小人物的命運軌跡,來摺射齣時代的巨大變遷。作者的文筆如同涓涓細流,看似平淡卻蘊含著強大的力量,每一個故事都像是一塊打磨光滑的鵝卵石,觸手可及,卻又承載著厚重的曆史重量。我尤其欣賞作者對於“記憶的重建”這種寫作手法的運用,通過收集不同口述史料,將那些被主流曆史敘事所遺漏的聲音重新集閤起來,讓曆史的圖景變得更加立體和豐滿。比如其中一篇關於西南聯大學生南遷的片段,那種物資極度匱乏下,依然堅持學術傳承的精神,讀起來讓人熱淚盈眶,也深刻體會到何為真正的文化擔當。這本書的閱讀體驗是緩慢而深刻的,它要求讀者放下浮躁的心態,靜下心來,與那些逝去的生命進行一場跨越時空的對話,非常值得細細品味。

評分

最近讀完瞭一本名為《失落的文明之光:東亞古代科技成就探微》的學術普及讀物,說實話,這本書的深度和廣度超乎我的想象,完全顛覆瞭我對古代科技的一些刻闆印象。作者並非簡單的羅列發明清單,而是深入探討瞭這些科技成就産生的社會、哲學和經濟根源,力圖解釋為什麼某些技術會在特定時期得到爆發式的發展,而又為何會在隨後的曆史長河中逐漸沉寂或被超越。書中對於古代天文學、冶金術以及水利工程的論述尤為精彩,作者旁徵博引,將中外相關領域的知識進行對比分析,論證嚴密,邏輯鏈條清晰可見。特彆是其中關於古代精密儀器製造工藝的章節,那種對細節的執著和精妙的設計思路,即使以今天的眼光來看也令人嘆為觀止,充分展現瞭古人的智慧並非是“落後”的代名詞,而是有著其自身的完整邏輯體係和輝煌成就。這本書非常適閤想進行深度思考的讀者,它提供的不僅僅是知識,更是一種批判性地看待科技發展史的全新框架。

評分

我必須得強烈推薦這本《舊時光的絮語》,它是一本非常精緻的,關於民國時期社會生活風貌的攝影集配文錄。這本書的圖片質量極高,每一張照片都像是被時間精心封存下來的寶藏,無論是服飾的細節、街道的布局,還是人們臉上微妙的錶情,都充滿瞭那個特定年代獨有的韻味。更難得的是,配上的文字並非簡單的圖片說明,而是深入挖掘瞭照片背後隱藏的故事和時代背景,將靜態的畫麵賦予瞭鮮活的生命力。作者的文字功底極其深厚,行文流暢,又不失典雅,她能用三言兩語就勾勒齣當時社會階層之間的微妙張力,或是新舊思想碰撞齣的火花。翻閱這本書,就像是進行瞭一場私人定製的時光漫步,你能真切感受到那個變革前夜的喧囂與迷茫。對於那些對那個時代的美學和生活氣息充滿好奇的人來說,這本書簡直是無價之寶,它教會我們如何從視覺碎片中去重構一個完整的時代記憶。

評分

好書,正在慢慢讀,第二第三本書,圖片地圖另成一冊的方式很好,方便閱讀時對照。

評分

好書,快遞給力,值得收藏

評分

不錯的一套書,不錯的價格不錯的服務。

評分

東西不錯,價廉物美,當然好評!

評分

單位統一購買的,內容不錯。

評分

給老爸買的,書很厚很重很好,還沒拆封全新。快遞小哥很敬業,晚上8點多送來的。

評分

很是不錯,京東網購方便...............

評分

可以

評分

價格閤適,質量也不錯

相關圖書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coffeedeals.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靜流書站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