帝国几何 繁荣的代价 富有帝国的衰落与复兴 [The Price of Prosperity]

帝国几何 繁荣的代价 富有帝国的衰落与复兴 [The Price of Prosperity]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美] 托德·G.布赫霍尔茨(Todd G. Buchholz) 著,杨清波 译
图书标签:
  • 帝国史
  • 经济史
  • 政治史
  • 社会史
  • 兴衰史
  • 文明
  • 繁荣
  • 衰落
  • 复兴
  • 历史
想要找书就要到 静流书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出版社: 中信出版集团 , 中信出版社
ISBN:9787508678160
版次:1
商品编码:12207155
品牌:中信出版
包装:精装
丛书名: 帝国几何
外文名称:The Price of Prosperity
开本:32开
出版时间:2017-11-01
用纸:轻型纸
页数:395
字数:242000

具体描述

产品特色

编辑推荐

富有的帝国为何衰落?又如何复兴?
帝国几何,多维度解读帝国!
“帝国几何”之《繁荣的代价》重磅上市!

为什么国家越富裕,人们越不喜欢生孩子?
为什么国家通过贸易变得富裕,但随后就四分五裂了?
为什么随着国家越来越富裕,却更有可能陷入债务危机?
为什么年轻人和中年人的行为越来越像退休人员,不愿工作?
为什么对于如今的那些富裕国家来说,民族性格、民族文化和那些世代传诵的故事尤为重要?
有些帝国曾强盛一时,极度繁荣,然而*后却都从内部开始瓦解。
有人认为当经济相对繁荣时,社会就会变得更加稳定。这是一种常见的危险想法。在历史长河中,经济繁荣的国家都曾遭遇过明显的趋势:分歧,分裂,然后丧失其统一的使命即使当时他们的经济形势看起来相对稳健。

内容简介

繁荣的国家也会分裂,帝国的陨落是否真的不可避免?
这是知名经济学家、对冲基金经理、总统顾问托德·G.布赫霍尔茨在这本顺应时代发展、颇有见地的著作中所提出的观点。《繁荣的代价》既涉及经济史内容,又包含作者宣言,揭示了富裕国家所面临的经济、政治和文化裂痕,并阐明理由,建议把这些漏洞转变成力量源泉,变成民族复兴的基础。
为了帮助读者理解强大国家是如何分裂的,布赫霍尔茨明确提出了五种强大但充满悖论色彩的分裂力量,这些力量在国家取得经济成功之后开始逐渐损毁国家的和谐稳定。其中包括:日趋降低的生育率、全球化贸易、不断增加的债务负担、日渐消失的职业道德和缺失的爱国主义精神。
帝国的衰败是难以避免的吗?答案是否定的。美国和欧洲能够重塑社会精神吗?答案是十分肯定的。《繁荣的代价》向读者讲述了一些昔日领袖们鼓舞人心的故事,其中包括土耳其国父穆斯塔法?凯末尔?阿塔图尔克、以坂本龙马为代表的日本明治维新领导者,以及以色列前总理“铁娘子”果尔达?梅厄,他们都成功扭转了国家当时的混乱局势。现在为时不晚,我们能够克服当下所面临的挑战,再次团结起来捍卫国家的和谐稳定,保卫我们的未来。

作者简介

托德·G.布赫霍尔茨(Todd G. Buchholz),哈佛大学经济学教授,哈佛大学经济学年度教学奖获得者。布赫霍尔茨是国际上享有盛誉的经济学家,曾经担任老布什政府的白宫经济政策主任。他还是富有传奇色彩的老虎对冲基金的经理人,拥有剑桥大学和哈佛大学经济学和法学的高级学位,担任剑桥大学研究员,发明了数学箭头矩阵。他是《纽约时报》《华尔街日报》《时代周刊》以及《福布斯》等媒体的撰稿人,并时常做客美国公共广播公司、美国国家公共电台、福克斯新闻网和美国全国广播公司财经频道。他还是百老汇经典音乐剧《泽西男孩》的联合制作人。著有《经济学的*堂课》《天才的回声》《永不消逝的经营智慧》等书。

精彩书评

对这样一部涉及社会学、人类学、政治学,尤其是历史学的引人入胜的作品来说,经济学方面的内容只是个引子。布赫霍尔茨主要想阐明的是:繁荣不足以维持国家团结稳定,我们还需要文化、共享精神、爱国主义精神以及婴儿!他让读者在充满活力、轻松愉快的阅读中得出了上述结论。
——艾伦?S?布林德,美联储前副主席,普林斯顿大学经济学教授


在2016年总统竞选中,一个明明存在却被刻意回避的问题是美国是否正在衰败。在这部动人心魄、振聋发聩的著作中,布赫霍尔茨回顾了历史上其它富裕国家所犯下的错误,为当今美国重新获取其统治地位提供了清晰的路线图。
——格伦?哈伯德,美国总统经济顾问委员会前主席,哥伦比亚大学商学院院长

托德?布赫霍尔茨写的这本书既引入入胜,又发人深省。他的那些有关其它伟大帝国衰亡的故事警醒了危机四伏中的美国人,确有裨益。我们在今年大选中应当好自为之,反思他的那些警示性故事。
——劳伦斯?H?萨默斯,美国前财政部长,哈佛大学名誉校长

布赫霍尔茨认为民族国家的灭亡是场灾难。他指出,国家经济成功在某种程度上会在国家内部造成破坏。但本书没有抱憾历史,也没有哀悼现实,而是提出了许多我们能够采取的重要措施——强化民族象征和历史渊源,建立民族认同感,帮助我们共同面对未来。
——罗伯特?图姆斯,剑桥大学历史学教授,《英国人和他们的历史》作者

这本《繁荣的代价》充满智慧,对我们当代社会所面临的棘手问题洞若观火,发人深思:繁荣国家将走向何方?是宿命难逃的垮台,长期的停滞不前,还是重新振作起来,实现伟大复兴?
——迈克尔?J?博斯金,斯坦福大学经济学教授,美国总统经济顾问委员会前主席

目录

001 序
007 引 言 有关繁荣的悖论
014 包装泡沫和泡囊
016 卷起的迎宾毯
020 修复与重建
第一部分 分裂力量
025 第1 章 有关国界、尿布和高尔夫球场的悖论
026 美国故事:宝宝们都去哪儿了?
032 传统与婴儿强制措施
037 财富带来的是生育哺乳的减少
039 斯巴达人都去哪儿了?
047 后拿破仑时代的法国、维多利亚时代的英格兰以及
“25 年法则”
050 这会造成什么差异呢?下面就是这一悖论
057 第2 章 蛋糕忧郁症以及有关贸易的悖论
063 没有贸易,就难以富裕起来
069 自由市场并非无痛市场
069 什么是拉古萨?
073 哈布斯堡王朝的人都去哪儿了?
078 英勇而迷惘的苏格兰
080 从“美国制造”到“哪里便宜哪里造”
084 什么是美国品牌?
089 第3 章 借贷带来的麻烦
091 债务可以变成好事吗?
094 当更傻的傻瓜讨好政府时
098 为什么公共债务比私人债务更糟糕?
100 汉密尔顿对决汉密尔顿
104 有关节俭的悖论与有关盗窃的悖论之间的比较
113 短期流动资金带来的风险
119 第4 章 工作问题
122 昔日人人都在工作
126 哪儿也不去的一代
130 伤残真的如此美好吗?
133 不工作会杀死脑细胞
137 威尼斯的衰退与没落
139 官僚们可以阻止人们工作,导致债台高筑
140 中国:宦官倒下之后
141 监管者在保护谁?
146 “回顾过去”并不是一种经济政策
148 在职者和面临风险的孩子们
151 第5 章 自拍时代的爱国主义、外来移民和坚毅
156 谁是陌生人?我们该如何对待他?
157 把一群人变成团体和国家:一次快速的华盛顿之旅
162 我们是最好的,否则等明年再说
168 选择爱国主义还是自我陶醉
173 什么是美国性格?
174 美国人的坚毅究竟怎么了?
178 移民的艰难岁月
187 本地人的态度逐渐强硬起来
189 在南斯拉夫和哈布斯堡王朝游戏竞赛节目主持人身
上到底发生了什么?
第二部分 带头冲锋
199 第6 章 亚历山大大帝及其伟大帝国
201 是妈妈的孩子还是宙斯的孩子?
206 有爹和没爹的生活
211 亚历山大将何去何从?
212 我们从亚历山大大帝身上学到了什么?
213 找到团结不同民族的象征物
215 身先士卒,而不是畏缩不前
216 通过尊敬他们过去的象征而在非希腊人中缔造忠诚
217 西部遇到东部:文化移入、亚历山大大帝、布什和
奥巴马
220 欢迎例外主义并且不会为此感到内疚
222 在战争时期与和平时期展现创造力与机动性
226 他也会失败
229 第7 章 驶向西方的东方快车
232 来自萨洛尼卡的男孩儿
235 是独自旋转还是跳华尔兹?
237 帝国垮台
243 战争爆发
245 加利波利战役
249 瓜分开始了
252 又回到前线的阿塔图尔克—然而是哪一个前线?
255 共和国的诞生:用科学与文化取代宗教
260 除去妇女的面纱,增加劳动力
262 帽子问题
263 西方的罪恶和西方音乐的优点
265 用一种全新的语言激发爱国主义
266 什么是土耳其人?把种族瑕疵转变为民族骄傲
268 遗产
271 第8 章 东方能否迎头赶上西方?
272 突破重围
275 幕府统治下的封建制度:刀光剑影中的日本社会
277 谁杀死了武士?地位低下的商人的报复
278 武士的债务和死亡螺旋
281 西方人如何胜出?幕府又是如何失败的?
285 推翻封建幕府:坂本龙马的反抗游行
288 明治维新还是明治革命?
290 一路向西:岩仓使团
294 终结强大的武士阶层:谁拉着牵线木偶的线?
297 解散行会,提倡机动性与识字教育:明治经济得以
解放
全速向前,但同时保持日本传统
303 第9 章 两位无畏的领袖:不找任何借口
305 唐佩佩:是什么造就一个魔头,是什么造就一个人?
306 从公共图书馆走出的令人自豪的毕业生
307 爱情,然后是战争
309 亡命天涯,走私枪支
312 改革三部曲
313 主动退位,而不是紧抓权力不放
316 穿休闲鞋的领袖:果尔达?梅厄
317 是态度,而不是纬度
319 成长:爆米花、热狗和哥萨克骑兵
322 逃往不毛之地
324 在田间地头辛苦劳作
327 锡安山的土地和阿尔比恩悬崖
332 创建更具机动性的国家
332 对抗沙文主义男人
335 尼克松与约旦国王
337 尾 声 不要变得软弱
341 这仅仅是土地、鲜血和勇气
343 神话和有关进步的悖论
348 关于神话传说的故事
356 要警惕当下,而不是过去
359 战胜移民悖论,同不尊重我们历史的行为做斗争
361 战胜有关盗窃、对下一代的掠夺以及生育率下降的
悖论
361 战胜工作分配不均,与僵化制度做斗争
363 爱国主义宣言
364 有没有第二幕呢?
367 致 谢
371 注 释

精彩书摘

美国人对权威总是有着大胆的看法。在亚瑟王的宫廷中,马克?吐温笔下的康涅狄格州的美国佬声称:“国王还不如流浪汉呢。”领袖必须赢得我们的尊敬,单靠名声很难让人钦佩。尤其是在目前这样一个时代—电视真人秀明星只是展示一下他们是如何把吸脂的大腿晒黑,就能够得到上百万美元的支票。

在本书的第二部分,我们将关注一下世界上的领袖们。他们被迫冒着枪林弹雨、或在失业率高涨,或在帝国摇摇欲坠的形势下重新恢复或建立民族统一。我没有选择司空见惯的人物。例如,如果扼要描述一下伊丽莎白一世、彼得大帝、拿破仑约翰?亚当斯、温斯顿?五吉尔和罗斯福堂叔侄这些人物,那要更容易一些。但是书架上已经塞满了像《CEO伊丽莎白一世》或《拿破仑的项目管理》之类的学术性论文和流行书籍。我无意把《不列颠百科全书》和维基百科中记录的那些最具影响力、最著名的人物抬得更高。相反,我采用了另外一套标准。

首先,我选择了一些具有创新意识的领袖。我认为,在生意场中,自我淘汰总比等待被竞争对手淘汰要好。成功的政治领袖也必须理解新的趋势,即使他们对过去念念不忘。这里所描述的领袖没有无所事事地等待,也没有站在行进的队伍前面,举起坚定的右臂高呼:“停下来!”在土耳其,凯末尔?阿塔图尔克打开了科学的大门并推翻了哈里发的统治。在日本,明治维新时期的领导者们冒着激怒自己工匠的危险,搜集英国丝绸制造方面的消息。当然,长野县的工匠们可能丢了脸,但那总比日本人失去整个国家要好得多。其次,我选择的领袖们代表着时代和地域的多元化,从公元前336 年希腊的亚历山大大帝到公元1948 年哥斯达黎加的何塞?菲格雷斯?费雷尔。这本书的目标并不是片面地盯着2016 年美国政治经济方面的具体缺陷,其目的是要发现普遍规律,以便我们可以向这些昔日的领袖学习借鉴,无论他们身处何方。

是什么造就了伟大的领袖呢?在下一章中,我们将看到亚历山大是如何挥起宝剑,斩断传说中戈耳迪之结,而此时其他人还在浪费时间试图解开绳结。

首先,伟大的领袖必须足够勇敢,能够坚定地把传统智慧踢到一边。1980 年,几乎每一位美国共和党人和民主党人都认为,即使苏联无法存续几百年,那它也会持续几十年。旧的冷战战略是“遏制”,只要能够阻止共产主义进一步扩张就能让美国很高兴了。而要妄图击退莫斯科克里姆林宫,那简直是笨蛋和鲁莽牛仔们所做的危险的白日梦。但是就在1977 年,也就是罗纳德?里根上台的前四年,他曾对一位对外政策专家说,他对苏联的政策“十分简单,也可以说是过于简单,那就是:我们赢,他们输”。那位曾在白宫做过亨利?基辛格副手的专家承认,他当时听得“目瞪口呆”。

其次,伟大的领袖必须敢于冒险,敢于对整个社会重新洗牌,特别是当顽固的权贵们为了保护自己的特权、阻止社会地位低下的人与自己竞争而反抗时。我们将看到明治维新时期的领袖们是如何降服数百万受过杀戮训练的日本武士的。

第三,伟大的领袖必须能够想出办法,借助共同的历史、共同的文化模因或者对未来的憧憬,打动人民的心灵。果尔达?梅厄的双手很粗糙,双脚布满老茧,踩着贫瘠的土地干活儿时很疼。因此,当她号召自己的人民做出牺牲时,他们知道她也躲避过子弹,在干旱面前站在他们身边,而不是坐在遥远的宫殿里发号施令。

每一位领袖都曾面对我们今天所面对的压力:人口危机、债务问题、官僚机构和文化混乱。他们当中没有谁是圣人,也没有谁近乎圣人。事实上,他们中几乎每一个人手上都曾沾染过难以洗清的火药痕迹。但是关键问题是,当他们退出舞台中心,无论是退休或是去世时,他的人民对下面这几个尖锐问题的回答是肯定的吗—今天在我们国家中你感到更加自豪吗?你认为我们国家在面对内部和外部的破坏性力量的袭击时更有可能存活下来吗?今天,我们面临的危机布满陷阱、障碍和刺耳的反对声。下面,让我们借鉴一下历史上那些肯定的声音吧。

前言/序言

时间:温暖的夏夜
地点:泽西海岸
当时我还是个孩子,在后院里一边用力驱赶着腿上的蚊子,一边等着爸爸把汉堡包放到我的纸盘子中。一位邻居冲着爸爸大声说道:“如果尼克松竞选获胜,我就移民到加拿大去。”几年之后的一天,另外一个家伙在我们家后院威胁说:“如果卡特竞选获胜,我就移民到加拿大去。”四个夏天过去了,这次换成了一位大学系主任。他问大家:“诸位不会认为罗纳德?里根有任何机会当选总统吧?我正在展望加拿大的生活。”
我猜想,现在加拿大一定是人满为患了。但事实并非如此。
这些邻居当时只是虚张声势,而心里想的则是喝上一杯迈泰鸡尾酒、威士忌酸酒、莱茵黄金啤酒以及人们在系列剧《广告狂人》和迪斯科舞厅中喝的所有其他饮料。他们的妻子大多是教师和护士,而他们本人大多都参加过第二次世界大战、朝鲜战争和越南战争。这些人不会放弃国家这艘大船。他们曾在瓜达尔卡纳尔岛或者猪排山战役中替战友挡过子弹,因而根本不会在“不合适的”家伙赢得总统大选时选择逃避,撤退到北部雪原加拿大。
今天我也听到了同样的言论。朋友们向我谈起他们在新西兰,甚至在巴拿马所购买的房产。“这只是以防万一。”一位朋友解释说。如果她移民到新西兰,那她跟丈夫就可以像20 世纪50 年代艾森豪威尔在任时那样抚养孩子,尽管我们都不曾生活在那个年代。之前我也曾听到过这种虚张声势的言论。我之所以写这本书,是因为我平生第一次怀疑这种言论到底是不是在吓唬人。在2015 年一年的时间里,有4 200 多名美国人宣布放弃他们美国公民的身份。这一数字是几年前的4 倍,尽管美国国务院把申请费提高了5 倍,增加到了2 350 美元。诚然,这件事微不足道,并且许多人这样做是为了避税。但是,当有人自愿放弃美国护照以及它所带来的好处时,我们应当感到一丝担忧。纵观整个20 世纪—历经两次世界大战以及冷战—美国护照的价值难以估量:1939 年,拥有美国护照的柏林犹太人可以避免被抓进集中营;1965 年,拥有美国护照的南非索韦托黑人可以避开种族隔离;1979 年,拥有美国护照的列宁格勒天主教徒可以避免被关进劳改营。
许多人曾撰文讨论过那些因为贫穷而四分五裂的国家,比如海地、叙利亚、苏丹和索马里。但在我看来,富裕的国家同样可能遭遇分裂。许多这样的国家已经分裂了。诸位,最后一次见到奥斯曼土耳其帝国的人或者哈布斯堡王朝的人是什么时候?随着对经济史的深入研究,我发现在很多情况下,国家在达到鼎盛之后更有可能分裂。身为经济学家、企业家和历史研究人员,我曾就政策问题为政府领导人提供过建议,也曾就金融市场的最新变化为亿万富翁的对冲基金经理提供过咨询。但是,如果不了解历史,那就不可能理解金融市场变化或政府政策抉择,因为毕竟现在的世界经济不仅仅是由当前发生的所有事情组成的—它还是由过去发生的所有事情组成的。在早先的一本经济史著作中,我曾提到过3 位思想巨匠,他们都针对经济发展问题发表过意见:卡尔?马克思,约翰?梅纳德?凯恩斯和约瑟夫?熊彼特。马克思撰写随笔、小册子和鸿篇巨制,探讨了资本主义制度中固有的矛盾冲突。在20 世纪,凯恩斯和熊彼特这两位竞争对手采取的路线截然相反。凯恩斯预测说,经济将会极度发达,到2030 年,他的子孙会沐浴在奢华的生活中,无所事事,几乎没有工作的必要。曾经有人写过一本名为“每周工作4 小时”的书,但凯恩斯在80 年前就预见到了这种情况。他建议自己的后人开始从事园艺工作,在田野里欣赏百合花。熊彼特认为富人的子孙将会攻击资本主义制度,把世界改造成社会主义。的确,许多20 世纪60 年代激进分子的父母都参加过时髦的乡村俱乐部。而今天,与密西西比州牛津市附近的农场工人相比,“占领华尔街运动”在牛津大学更受欢迎。
但是,随着对经济史的深入研究,我对这3 位学者都不满意。马克思认为资本主义制度中的矛盾会“危害”大多数人。凯恩斯和熊彼特则认为,资本主义的成功会让其受益人无所事事,变得古怪疯狂,或开始谴责抗议。他们这些结论听起来与其说是严谨的分析,倒不如说更像是那些端着白兰地酒杯的大学教授的胡乱揣测。
在本书中,我尝试探寻那些对富裕国家造成分裂威胁的力量。为了达到目的,我将对经济学和史学展开研究,同时也将研究其他国家的政治和文化动态。有时候,音符要比统计数字更为重要。我将会解释清楚,与关于进口商品价值的所有数据相比,在《蝴蝶夫人》的第二幕中,巧巧桑的高音降B调是如何向我们讲述了有关明治维新更多的故事的。
我曾有幸(或者说也并不算幸运)在近些年发生的一些重大经济和金融危机中,受邀在白宫、华尔街、一些企业的董事会以及学术会议中担任首席专家。在担任这些职务期间,我四处旅行,寻找思路,试图弄清楚决定国家发展方向的力量。我曾在阿布扎比海滩发表演讲,不料却被焰火和埃米尔的出现打断;我也曾在澳大利亚偏远的卡尔古利演讲过,这里用波纹金属搭建的妓院自1893 年淘金热以来一直让矿工们流连忘返;在阿拉斯加州的安克雷奇市演讲时,一位神经质般的旅馆老板一直在向我打听51 区外星人飞船的事情(由于我曾在白宫工作过,也曾在哈佛当过老师,因此他觉得我参与了这一阴谋);一位白宫办公厅主任曾对我欢呼过,爱达荷州的州长也曾向我表示感谢,送给我一箱30 磅a的生土豆。我希望能够与诸位分享我的收获,但这样做的同时我也是诚惶诚恐,虚心向大家学习。
写作本书时我雄心勃勃,但也可能相当愚蠢。然而,这本书或许恰好解释了那些曾叫嚷着威胁要放弃美国公民身份、跑到别的国家的邻居这次可能要付诸行动的原因。同时,这本书也可以告诉我们采取什么样的行动来维护和复兴我们的国家。


帝国几何:繁荣的代价与文明的轨迹 本书以宏大的历史视角,深入剖析了人类历史上诸多伟大帝国从崛起、鼎盛走向衰亡的复杂路径,并探讨了文明在长期演进中所付出的沉重代价。我们并非简单地罗列史实,而是试图构建一个跨越时空的“帝国几何”模型,揭示驱动这些庞然大物运转、最终使其结构失衡的核心力量。 第一部分:基石与张力——帝国的孕育与早期扩张 本书首先考察了早期文明如何通过地理优势、资源禀赋和组织创新,为帝国的诞生奠定基础。我们关注的不仅仅是军事胜利,更是那些塑造了早期国家形态的制度性变革:文字的发明如何强化了中央集权,灌溉系统的建立如何催生了劳动力的集中,以及早期法律体系如何平衡了统治阶级的利益与底层民众的生存需求。 我们将目光投向古老的两河流域、尼罗河谷以及早期的中国王朝。这些文明在解决“如何有效治理广袤疆域”这一根本性问题上展现出的智慧与局限,构成了后世帝国模式的初始蓝图。重点分析了“共享的叙事”——即宗教信仰、意识形态或神话传说——在凝聚多元社群、为扩张提供合法性方面的决定性作用。 然而,扩张的种子往往在繁荣中悄然埋下。早期帝国扩张带来的不仅是财富的涌入,更是治理复杂性的指数级增长。资源分配的冲突、地方精英与中央的权力博弈,如同地下的暗流,开始侵蚀稳固的结构。本部分将详细探讨早期帝国如何应对“边界效应”——即每增加一单位领土所带来的管理成本,如何逐渐超过其带来的边际收益。 第二部分:黄金时代的陷阱——繁荣的隐形成本 本书的核心部分聚焦于帝国鼎盛时期的内在矛盾。当一个帝国跨越了生存的门槛,进入“黄金时代”,财富的积累和技术的进步并未带来永恒的稳定,反而常常成为加速其衰败的催化剂。我们称之为“繁荣的陷阱”。 我们深入分析了以下几个关键维度: 1. 经济结构固化与创新停滞: 随着帝国财富的集中,精英阶层往往倾向于维持既有的、对自己有利的经济结构。对于掌握了土地或传统贸易路线的贵族而言,投资于颠覆性的技术创新或进行必要的社会改革,风险远大于维持现状。例如,对廉价劳动力的过度依赖(无论是奴隶制还是依附制)如何抑制了提高生产效率的动力。当外部冲击来临时,这种缺乏韧性的经济结构暴露了其脆弱性。 2. 治理的冗余与寻租行为: 成功的帝国需要建立庞大而精密的官僚系统来管理税收、司法和公共工程。然而,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个系统自身开始消耗资源,而不是创造价值。寻租行为、裙带关系和机构的僵化,使得政策的制定和执行效率低下。本书通过对不同帝国时期文书和财政记录的分析,重构了“官僚通胀”的演变轨迹,展示了如何从高效的行政机器异化为消耗国库的巨大黑洞。 3. 阶层鸿沟与社会资本的流失: 财富的集中必然导致社会流动性的降低。当上升的通道被既得利益者堵死,底层民众的希望和中产阶级的抱负被长期压抑时,社会凝聚力便开始瓦解。我们审视了不同帝国如何通过“面包与马戏”式的福利政策来暂时麻痹民众,但这些措施本质上是饮鸩止渴,最终加剧了财政负担,并使得社会对统治集团的忠诚度降至冰点。对罗马后期的公民精神衰退、以及中国王朝中后期乡绅与中央政府的矛盾激化,均进行了细致的比较研究。 第三部分:几何的崩塌——内爆与重构的周期 当内部张力累积到临界点,帝国往往以惊人的速度开始解体。本书将此过程视为一种“几何崩塌”——原有的复杂结构无法再支撑其自身的重量和尺度。 我们关注的重点在于: 1. 财政的失衡与债务危机: 战争的需要、精英阶层的奢靡以及低效的官僚机构,迫使帝国不断增加税负或发行货币。本书探讨了恶性通货膨胀、货币贬值以及债务滚雪球如何摧毁了商业信心和普通民众的储蓄,使得帝国赖以生存的商业网络遭受重创。 2. 军事的异化与“外包”的风险: 为了维持庞大的边境防御,许多帝国倾向于将军事职能“外包”给外部的雇佣军或被征服的民族。这种依赖削弱了中央对武装力量的直接控制,并使得军队的忠诚度从国家转向了个人或部落利益。当财政危机爆发,无法支付军饷时,这些被赋予巨大权力的军事力量往往成为推翻现有政权的决定性力量。 3. 边疆的失效与地缘政治的侵蚀: 外部的压力——无论是来自游牧民族的迁徙,还是新兴势力的挑战——在帝国虚弱时便成了压垮骆驼的最后一根稻草。本书强调,边疆的失守往往是内部衰弱的表象而非根本原因。我们在分析这些崩溃时,避免采用单一的“蛮族入侵”论,而是着重探讨了帝国如何因为内部资源分配不均,无法有效动员资源来应对外部威胁。 结论:文明的遗产与未来的映射 在对一系列帝国案例进行对比分析之后,本书的结论部分转向对“复兴”与“替代”的探讨。每一次帝国的衰落,都伴随着权力中心的转移、新制度的试验以及文化和技术的存续与重塑。 我们考察了衰落的遗产——哪些制度被继承,哪些教训被遗忘。成功的文明往往是那些能够在新一轮的权力结构中,吸收前一阶段的教训,调整其“几何结构”以适应新的规模和环境的社会。本书的最终目的,并非预言任何现代国家的命运,而是提供一套严谨的分析工具,用以辨识和理解大型复杂系统在面对内部张力与外部环境变化时,所展现出的普适性衰减模式。理解过去的代价,是审慎构建未来的必要前提。

用户评价

评分

这本书的深度在于它挑战了我们对于“富有”的传统理解。我们通常认为,财富的积累是衡量一个文明成功的终极标准,但作者以一种近乎冷酷的解构方式表明,一旦财富积累达到某个拐点,它便不再是工具,而成了目的本身,开始反过来支配和扭曲其创造者的行为。我尤其欣赏作者对“隐形成本”的剖析,那些在账面上找不到,却在社会结构中留下深刻烙印的代价。比如,为了维持庞大的官僚机器和维持奢侈的生活标准,对环境的掠夺达到了何种程度?底层民众的精神生活被压缩到何种地步?这些“负资产”是如何被巧妙地转移、掩盖,最终汇集成一股不可逆转的暗流的?阅读过程中,我时常将书中的情景与当下世界进行对照,发现那种“繁荣”带来的盲目自信和结构性脆弱,在不同的历史时期,总以不同的面貌重演。这本书与其说是在回顾一个遥远的帝国,不如说是在为我们所有人提供了一份关于“盛极必衰”的,极其详尽且不容置疑的警示录。

评分

从文学性的角度来看,这本书的语言风格是内敛而克制的,它极少使用煽情的词汇来渲染悲剧,而是通过精确的数据和冷峻的对比,让读者自己去感受到那种历史的重量。它更像是一部由精密的仪器绘制出的图表,而非充满激情的个人回忆录。这种冷静,反而比任何激烈的控诉都更具穿透力。作者似乎对“进步”这个概念持有一种深深的怀疑态度。他展示了技术革新和财富积累如何有效地解决了短期的生存问题,但代价却是社会创造力的萎缩和对既得利益集团的无限供养。印象最深的是关于文化停滞的那一部分,当一个社会不再需要为生存而挣扎时,那些支撑其最初辉煌的原始驱动力——好奇心、冒险精神、对未知的敬畏——是如何被安逸和既定的知识体系所取代的。这种精神上的退化,比任何一次边境的失守都更具毁灭性,它使得帝国在面对真正的挑战时,只剩下华丽的空壳。

评分

这本书的真正价值,在于它为我们提供了一个观察“成功陷阱”的绝佳模型。很多关于帝国兴衰的著作,侧重于描绘宏伟的结局,但这本书却着迷于中间地带——那个帝国如何从一个相对粗粝、充满活力的早期阶段,蜕变成一个过度精致、官僚主义盛行、对外部环境反应迟钝的庞然大物。作者对细节的考据达到了近乎病态的程度,他似乎花费了大量精力去重建那些被历史洪流冲刷殆尽的制度细节,比如度量衡的微小变化、地方行省间税率的博弈,甚至是对某种特定建筑材料的依赖程度。正是这些看似枯燥的“基础设施”,构成了帝国自我感觉良好的坚实基础。然而,正是这种对内部稳定性的过度迷恋,使得帝国丧失了必要的弹性。读到最后,我产生了一种强烈的历史宿命感:一个系统越是追求完美和不可动摇,它就越是害怕任何微小的、不可预测的变动。这种对完美的追求,最终成了扼杀其生命力的慢性毒药,读来令人唏嘘不已。

评分

我必须承认,这本书的阅读体验是极具挑战性的,但其回报也同样丰厚。作者的叙事节奏如同潮汐,时而磅礴激昂,将读者卷入大规模的战争、贸易谈判或是宫廷政变的核心;时而又骤然退却,将焦点缩小到某个不起眼的小官吏的日记,或是某笔诡异的税收记录上。这种高低起伏的叙事张力,使得全书读起来绝非是平铺直叙的编年史。更令人印象深刻的是其对“代价”二字的独特诠释。它没有将衰落归咎于单一的外部入侵或内部腐败,而是将其描绘成一种无形的、由内部系统运作效率递减所导致的慢性中毒。那些被美化为“进步”的政策,实则像是一剂剂量越来越大的兴奋剂,暂时提升了系统的表现,却不可逆转地削弱了其长期的生命力。每当读到关于资源分配不均如何从一个经济问题,逐步演变为哲学层面的正义危机时,我都会停下来,反复咀嚼那些晦涩的经济术语和哲学思辨,试图理解那种从黄金时代滑向黄昏的漫长、优雅而又不可抗拒的过程。

评分

这部作品的文字肌理本身就透着一股厚重的历史尘埃感,阅读起来就像是在触摸那些被时间磨平棱角的古老石碑。作者对宏大叙事有着近乎偏执的掌控欲,他似乎并不满足于仅仅罗列历史事件的脉络,而是执着于挖掘那些潜藏在繁华表象之下的、如同地质构造般难以撼动的权力结构和经济逻辑。初读时,可能会被那些复杂交错的财政体系和官僚体制所淹没,感觉像是在迷宫中穿行,但一旦抓住作者设定的关键转折点,你会发现,所有的复杂性最终都指向了某种令人不寒而栗的必然性。那种感觉,就像是看着一栋建造得无比精美、细节处处彰显奢靡的摩天大楼,而你却能清晰地看到支撑其傲然耸立的,是多么脆弱且充满裂痕的地基。它不仅仅在讲述一个帝国的兴衰,更像是在解剖一个系统在达到其“最优解”时,如何不可避免地自我矛盾并走向熵增的临界点。尤其是在描述权力中心如何被自身的成功所异化时,那种笔力道劲,让人不禁思考,我们此刻所处的所谓“繁荣盛世”,是否也正在孕育着同等的、尚未显现的危机。

评分

帝国不过是历史发展过程中的一个产物,当没有历史存在的条件以后就灭亡了!!!繁华落尽才是真谛!!!

评分

商品完好,快递给力,下回购物还会选择京东!

评分

不错的观点和角度这本书值得读读

评分

内容感觉有些空洞

评分

很好,多谢!

评分

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

评分

推荐好书,收藏起来慢慢看吧

评分

书的质量很好,我非常喜欢

评分

该书对几个繁荣的大帝国的历史进行了经济学的分析,有一定的借鉴价值。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coffeedeals.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