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品特色
编辑推荐
双色印刷+书课合一+法考名师+深蓝学城+大数据分析,扫码听课+专题框架+命题点拨+真题索引+知识详解。
准确锁定必考知识完整反映命题趋势智能扫码视频互动
内容简介
双色印刷+书课合一+法考名师+深蓝学城+大数据分析,扫码听课+专题框架+命题点拨+真题索引+知识详解。
准确锁定必考知识,完整反映命题趋势,轻松扫码视频互动。
2018国家法律职业资格考试万国专题讲座(共八本)
刑法
民法
行政法行政诉讼法司法制度
刑事诉讼法
民事诉讼法
商法经济法知识产权法
国际法学
理论法学论述题
作者简介
北京万国学校,是目前中国法律教育培训基地,在全国拥有34所直属学校,累计培训学员20余万人,帮助8余万人通过了司法考试,被誉为中国法律界的“黄埔军校”。万国追求专业化的发展道路,不断创造着行业的标准。万国的系列课程、师资与图书已成为行业内的标杆。作为社会办学的有名品牌,万国在国内高端法律培训市场迅速崛起,成为司法考试培训领域的卓越品牌。
目录
微课索引 / 1
专题一 民事诉讼与民事诉讼法 / 3
第一节 民事诉讼与民事诉讼法的基本理论 / 4
第二节 民事诉讼法基本原则 / 5
第三节 民事诉讼法基本制度 / 8
专题二 主管与管辖 / 15
第一节 民事诉讼主管 / 16
第二节 管辖概述 / 18
第三节 级别管辖 / 20
第四节 地域管辖 / 22
第五节 裁定管辖 / 32
第六节 管辖权异议 / 35
专题三 诉 / 39
第一节 诉的要素 / 40
第二节 诉的分类 / 41
第三节 反 诉 / 42
第四节 诉的合并与分离 / 44
专题四 当事人 / 47
第一节 当事人概述 / 48
第二节 原告与被告 / 52
第三节 共同诉讼 / 55
2 专题讲座 | 民事诉讼法
第四节 代表人诉讼 / 60
第五节 公益诉讼 / 62
第六节 第三人 / 64
专题五 诉讼代理人 / 72
第一节 法定诉讼代理人 / 73
第二节 委托诉讼代理人 / 74
专题六 民事证据 / 80
第一节 民事证据概述 / 81
第二节 证据的法定种类 / 81
第三节 证据的学理分类 / 87
专题七 民事证明 / 90
第一节 证明对象 / 91
第二节 证明责任 / 93
第三节 证明标准 / 96
第四节 证明程序 / 97
专题八 法院调解 / 106
第一节 法院调解概述 / 107
第二节 法院调解的程序 / 108
第三节 调解书及调解的效力 / 110
专题九 诉讼保障制度 / 115
第一节 保 全 / 116
第二节 先予执行 / 120
第三节 期 间 / 122
第四节 送 达 / 124
第五节 对妨害民事诉讼的强制措施 / 127
专题十 第一审普通程序 / 131
第一节 普通程序的基本阶段 / 132
第二节 庭审程序 / 136
第三节 普通程序中的审理阻碍 / 139
第四节 民事裁判 / 141
专题十一 第一审简易程序 / 147
第一节 简易程序的基本原理 / 148
第二节 简易程序的具体适用 / 149
第三节 对小额诉讼程序的特别规定 / 153
专题十二 第二审程序 / 157
第一节 上诉的提起与受理 / 158
第二节 上诉案件的审理 / 162
第三节 上诉案件的裁判 / 164
专题十三 审判监督程序 / 169
第一节 审判监督程序概述 / 170
第二节 基于审判监督权提起再审 / 171
第三节 基于检察监督权的抗诉提起再审 / 172
第四节 基于诉权的申请再审 / 175
第五节 再审案件的审判程序 / 178
专题十四 非讼程序 / 184
第一节 特别程序 / 185
第二节 督促程序 / 193
第三节 公示催告程序 / 196
专题十五 执行程序 / 202
第一节 执行程序中的一般制度 / 203
第二节 执行开始 / 213
第三节 执行措施 / 215
第四节 执行阻却 / 219
专题十六 涉外民事诉讼程序 / 224
第一节 涉外民事诉讼程序概述 / 225
第二节 涉外民事诉讼管辖 / 226
第三节 涉外民事诉讼中的特别规定 / 227
第四节 司法协助 / 229
4 专题讲座 | 民事诉讼法
专题十七 仲裁制度 / 233
第一节 仲裁与仲裁法的基本原理 / 234
第二节 仲裁委员会和仲裁协会 / 236
第三节 仲裁协议 / 238
第四节 仲裁程序 / 242
第五节 申请撤销仲裁裁决 / 247
第六节 仲裁裁决的执行与不予执行 / 249
精彩书摘
《司法考试2018 2018国家法律职业资格考试万国专题讲座:民法》:
3.及时检验标的物的义务
根据《合同法》第157条、158条的规定,买受人收到标的物时,有及时检验义务。
(1)当事人约定检验期间的,买受人应当在约定期间内,将标的物的数量或质量不符合约定的情形通知出卖人,买受人怠于通知的,视为标的物的数量或质量符合约定。但有一个例外,即《买卖合同司法解释》第18条规定:约定的检验期间过短,依照标的物的性质和交易习惯,买受人在检验期间内难以完成全面检验的,人民法院应当认定该期间为买受人对外观瑕疵提出异议的期间,并根据本解释第17条第1款的规定确定买受人对隐蔽瑕疵提出异议的合理期间。约定的检验期间或者质量保证期间短于法律、行政法规规定的检验期间或者质量保证期间的,人民法院应当以法律、行政法规规定的检验期间或者质量保证期间为准。
(2)当事人没有约定期间的,买受人应当在发现或者应当发现标的物数量或质量不符合约定的合理期间内通知出卖人。
……
《民法典》解读与前沿研究:挑战与机遇 本书旨在深入剖析中国民法典的核心要义,探讨其在理论与实践中的前沿问题,并展望未来可能的发展趋势。不同于以往侧重于单篇法律法规的梳理,本书将视野聚焦于民法典这一综合性法律体系,从宏观层面把握其体系化特征,并辅以具有代表性的专题研究,力求为读者提供一个全面、深刻、前瞻性的民法学研究视角。 第一部分:民法典的理论基石与价值取向 本部分将首先梳理民法典赖以构建的法学思想渊源,深入分析其背后所蕴含的私法自治、公平正义、权利保障等核心价值理念。我们将探讨民法典如何体现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要求,如何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下,有效平衡国家利益、社会利益与个人利益。 民法典的时代背景与历史使命: 详细阐述民法典编纂的时代需求,分析其在推进国家法治建设、完善市场经济法律体系、保障公民基本权利等方面的历史性意义。我们将回顾民法典编纂过程中的重要节点和争议焦点,展现其与时俱进的立法精神。 私法自治精神的当代解读: 深入研究民法典中体现的私法自治原则,分析其在合同自由、财产权保障、继承权行使等方面的具体体现。同时,也将探讨私法自治的边界,以及如何通过法律的适度干预来维护公共利益和社会公平。 权利本位与主体地位的再审视: 聚焦民法典对自然人、法人、非法人组织等民事主体的权利保障,探讨民法典如何进一步强化和拓展民事主体的权利内容,提升其在社会经济生活中的主体地位。我们将分析民法典在人格权、财产权、继承权等方面的创新和完善。 法体系化与制度整合: 详细解析民法典在制度设计上的创新之处,如其如何整合分散的民事法律规范,形成一套相对统一、协调的民事法律体系。我们将分析民法典在基本原则、基本制度、具体制度等方面的逻辑关系,展现其严密的内在统一性。 第二部分:民法典核心制度的深度解析 本部分将选取民法典中具有代表性、影响深远的若干核心制度,进行细致入微的理论分析与实践探讨。每一专题的研究都将力求“透彻”,而非“浅尝辄止”,旨在帮助读者真正理解制度的内涵、功能与适用。 人格权制度的构建与实践: 深入分析民法典新增的人格权制度,特别是对生命权、健康权、姓名权、肖像权、名誉权、隐私权等权利的保护。我们将探讨人格权制度在现代社会中的重要性,分析其在应对新技术、新业态带来的挑战方面的作用,并梳理相关的司法实践案例。 物权制度的完善与发展: 细致解读民法典对物权制度的修改与创新,包括所有权、用益物权、担保物权等方面的规定。我们将重点分析土地承包经营权、宅基地使用权、居住权等新设或明确的权利,探讨其对不动产利用和保护的影响,并研究相关登记制度的完善。 合同制度的理论重塑与规则更新: 全面梳理民法典对合同制度的重大改革,包括合同的订立、效力、履行、变更、解除等各个环节。我们将重点关注格式条款、缔约过失责任、不安履行抗辩权、撤销权等制度的变动,并分析其对规范合同关系、促进交易安全的作用。 侵权责任制度的精细化与多元化: 深入研究民法典关于侵权责任制度的最新规定,特别是对一般侵权行为、特殊侵权行为(如产品责任、环境污染责任、高度危险作业责任)的界定与归责原则。我们将探讨新兴侵权行为的认定,如网络侵权、数据泄露侵权等,并分析其对受害者权益保护的影响。 继承制度的现代化与人本关怀: 探讨民法典对继承制度的调整与完善,包括法定继承、遗嘱继承、转继承等。我们将重点关注遗嘱形式的创新、遗产分割的原则、继承人的范围等问题,并分析其如何更好地回应社会变迁和家庭结构的多元化。 亲属制度的变迁与伦理考量: 分析民法典在亲属关系方面的规定,探讨其如何反映现代社会对家庭关系的新认知,如对离婚、收养等制度的优化。我们将关注其中涉及的家庭伦理、儿童权益保护等重要议题。 第三部分:民法典前沿研究与未来展望 本部分将跳出对民法典条文本身的解读,转向对其背后深层问题和未来发展趋势的探讨,激发读者的研究兴趣和批判性思维。 人工智能与民法: 深入探讨人工智能技术发展对民法相关制度带来的挑战,如自动驾驶车辆的侵权责任、AI创作物的知识产权归属、智能合同的法律效力等。我们将分析现有民法规范在面对这些新问题时的适用性,并提出可能的制度完善方向。 大数据与个人信息保护: 聚焦大数据时代下个人信息保护的挑战,分析民法典中关于隐私权、个人信息保护的规定,并结合其他相关法律法规,探讨如何构建更加有效的个人信息保护体系。我们将讨论个人信息跨境传输、匿名化处理等前沿问题。 数字经济下的民法新课题: 探讨数字经济发展对传统民法理论和制度提出的新课题,如虚拟财产的法律属性、平台经济中的责任承担、数字货币的法律规制等。我们将尝试从民法学的角度,为这些新兴领域提供理论支持和法律指引。 民法典的域外比较与国际借鉴: 选取若干具有代表性的域外民法典或重要民事法律制度,进行深入比较研究。通过对比分析,找出民法典在借鉴域外经验的同时,如何形成自身鲜明特色,并探讨未来国际民商事法律发展的趋势。 民法典实施中的挑战与对策: 结合民法典颁布后的实践情况,深入分析其在具体实施过程中可能遇到的困难和问题,如法律适用中的争议、司法解释的滞后、公众的理解与接受程度等。并提出相应的对策和建议,以期更好地发挥民法典的价值。 法典精神的传承与发展: 探讨民法典所蕴含的法典精神,以及这种精神如何在未来的民事立法与司法实践中得到传承与发展。我们将思考民法典如何为中国法治建设注入新的活力,并在世界法治舞台上展现中国智慧。 本书的读者对象包括但不限于法学专业的研究生、高校教师、实务部门的法律工作者,以及对民法理论与前沿问题感兴趣的广大读者。通过本书的研究,我们期望能够推动民法典相关理论研究的深化,促进民法典在实践中的有效实施,并为中国民事法律制度的不断完善贡献一份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