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辑推荐
因印刷批次不同,图书封面可能与实际展示有所区别,增值服务也可能会有所不同,以读者收到实物为准。
《中公版·2018江苏省教师招聘考试专用教材:教育理论基础知识》是在依据江苏省教师招聘教育理论基础知识的考试说明并深入研究江苏省历年真题的基础上精心编写而成。此书具有以下特色:
1.正文讲解前设置备考指导,包括考情分析和题型解读两部分,帮助考生明确考试内容,学习备考方法。
2.正文采用双色设置,对常考考点进行了波浪线标注,使考生复习时明确重点所在,更有针对性。
3.设置考题再现板块,精选典型的真题,以此突出真题考查形式,让考生明确考查重点。
4.知识拓展部分对重要知识进行了必要的补充,可以扩展考试的思路和知识面。
5.重点章节后辅以模拟试题,有助于即学即练,巩固复习效果。
内容简介
《中公版·2018江苏省教师招聘考试专用教材:教育理论基础知识》结合江苏省教师招聘考试教育综合知识的考试真题,构架起以教育学、心理学、教育心理学、新课程改革、教师职业道德和教育法律法规六部分内容有机结合的知识体系,是一本专门针对江苏省教师招聘考试教育理论基础知识学科的教材。本教材条理清晰,结构严谨,从基础、重要的考点出发,深入浅出地向考生讲解各个知识点,使考生能透彻地理解知识点,从而烂熟于心。全书共设下面几大部分:
一、前言:考生通过其中的内容可以快速了解本书的使用方法,方便复习活动开展。
二、备考指导:其中的考情分析、题型解读、备考策略帮助考生明确真题考查的具体信息。
三、正文内容:正文部分包括教育学、心理学、教育心理学、新课程改革、教师职业道德和教育法律法规六部分内容。每一章在保留精华内容的基础上,相应考点放有考题再现、知识拓展和牛刀小试,方便考生学练结合。
五、江苏省教师招聘考试课程:帮助考生了解各类讲授课程的基本信息。
六、中公移动自习室:核心考点经过精挑细选,聚焦考试重难点内容;在线题库可以帮助考生进行模拟演练;考友圈方便考生间互动答疑,开阔复习思路,增强复习效果。
目录
第一章教育与教育学(2)
思维导图(2)
考点梳理(2)
第一节教育的产生与发展(2)
第二节教育学的产生与发展(11)
牛刀小试(21)
第二章教育的基本规律(24)
思维导图(24)
考点梳理(24)
第一节教育与社会发展(24)
第二节教育与人的发展(31)
牛刀小试(37)
第三章教育目的(40)
思维导图(40)
考点梳理(40)
第一节教育目的概述(40)
第二节我国的教育目的(44)
牛刀小试(49)
第四章教育制度(52)
思维导图(52)
考点梳理(52)
第一节教育制度概述(52)
第二节我国的学制(55)
牛刀小试(58)
第五章学生与教师(61)
思维导图(61)
考点梳理(61)
第一节学生(61)
第二节教师(65)
第三节师生关系(72)
牛刀小试(75)
第六章课程(78)
思维导图(78)
考点梳理(78)
第一节课程概述(78)
第二节课程目标(83)
第三节课程设计(84)
第四节课程开发、实施与评价(87)
第五节课程资源(91)
牛刀小试(93)
第七章教学(96)
思维导图(96)
考点梳理(97)
第一节教学概述(97)
第二节教学过程(99)
第三节教学原则(103)
第四节教学方法(106)
第五节教学组织形式(110)
第六节教学评价(114)
第七节教学工作的基本环节(118)
牛刀小试(121)
第八章德育(124)
思维导图(124)
考点梳理(124)
第一节德育概述(124)
第二节德育内容(127)
第三节德育过程(129)
第四节德育原则(132)
第五节德育的途径与方法(134)
牛刀小试(137)
第九章班主任与班级(139)
思维导图(139)
考点梳理(139)
第一节班主任工作(139)
第二节班级与班级管理(146)
第三节良好班集体的培养(150)
第四节课堂管理(152)
牛刀小试(158)
第十章教育科学研究(161)
思维导图(161)
考点梳理(161)
第一节教育科学研究概述(161)
第二节教育科学研究的基本方法(164)
牛刀小试(168)
第一章心理学概述(172)
思维导图(172)
考点梳理(172)
第一节心理学的研究对象和意义(172)
第二节心理学的产生与发展(174)
第三节心理的实质(176)
牛刀小试(178)
第二章认知(180)
思维导图(180)
考点梳理(181)
第一节感觉(181)
第二节知觉(182)
第三节意识与注意(186)
第四节记忆(190)
第五节想象(199)
第六节言语与思维(202)
牛刀小试(207)
第三章情绪、情感和意志(210)
思维导图(210)
考点梳理(210)
第一节情绪与情感(210)
第二节意志(215)
牛刀小试(219)
第四章个性心理(221)
思维导图(221)
考点梳理(221)
第一节需要与兴趣(221)
第二节能力(224)
第三节人格(229)
牛刀小试(235)
第一章教育心理学概述(240)
思维导图(240)
考点梳理(240)
第一节教育心理学的学科概况(240)
第二节教育心理学的发展概况(242)
第三节教育心理学的研究原则与研究方法(243)
牛刀小试(244)
第二章心理发展与教育(246)
思维导图(246)
考点梳理(246)
第一节心理发展概述(246)
第二节中小学生的心理发展(252)
第三节个别差异与因材施教(253)
牛刀小试(257)
第三章学习与学习理论(260)
思维导图(260)
考点梳理(260)
第一节学习概述(260)
第二节行为-联结主义学习理论(263)
第三节认知学习理论(268)
第四节建构主义学习理论(273)
第五节人本主义学习理论(276)
牛刀小试(277)
第四章学习心理(282)
思维导图(282)
考点梳理(283)
第一节学习动机(283)
第二节学习策略(290)
第三节学习迁移(297)
第四节知识的学习(301)
第五节技能的形成(309)
第六节问题解决与创造性培养(314)
第七节态度与品德的形成(321)
牛刀小试(329)
第五章心理健康与教师职业心理(335)
思维导图(335)
考点梳理(335)
第一节心理健康概论(335)
第二节学生心理辅导(338)
第三节教师职业心理(347)
牛刀小试(356)
第一章我国课程改革概述(362)
思维导图(362)
考点梳理(362)
第一节我国课程改革的回顾与理论(362)
第二节新课程改革的目标和理念(363)
牛刀小试(365)
第二章新课程带来的变革(366)
思维导图(366)
考点梳理(366)
第一节教育观念的变革(366)
第二节学习方式的变革(369)
第三节课程组织的变革(370)
牛刀小试(374)
思维导图(380)
考点梳理(380)
第一节教师职业道德基本知识(380)
第二节教师职业道德范畴(382)
第三节教师职业道德基本原则(384)
第四节教师职业道德规范(385)
牛刀小试(387)
思维导图(392)
考点梳理(392)
一、《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392)
二、《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400)
三、《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405)
四、《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409)
五、《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资格条例》(412)
六、《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414)
七、《中华人民共和国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418)
八、《中小学幼儿园安全管理办法》(419)
九、《学生伤害事故处理办法》(420)
十、《小学教师专业标准(试行)》《中学教师专业标准(试行)》(422)
十一、《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423)
牛刀小试(426)
江苏省教师招聘课程体系(429)
中公教育·全国分部一览表(430)
精彩书摘
第一章教育与教育学(2)
思维导图(2)
考点梳理(2)
第一节教育的产生与发展(2)
第二节教育学的产生与发展(11)
牛刀小试(21)
第二章教育的基本规律(24)
思维导图(24)
考点梳理(24)
第一节教育与社会发展(24)
第二节教育与人的发展(31)
牛刀小试(37)
第三章教育目的(40)
思维导图(40)
考点梳理(40)
第一节教育目的概述(40)
第二节我国的教育目的(44)
牛刀小试(49)
第四章教育制度(52)
思维导图(52)
考点梳理(52)
第一节教育制度概述(52)
第二节我国的学制(55)
牛刀小试(58)
第五章学生与教师(61)
思维导图(61)
考点梳理(61)
第一节学生(61)
第二节教师(65)
第三节师生关系(72)
牛刀小试(75)
第六章课程(78)
思维导图(78)
考点梳理(78)
第一节课程概述(78)
第二节课程目标(83)
第三节课程设计(84)
第四节课程开发、实施与评价(87)
第五节课程资源(91)
牛刀小试(93)
第七章教学(96)
思维导图(96)
考点梳理(97)
第一节教学概述(97)
第二节教学过程(99)
第三节教学原则(103)
第四节教学方法(106)
第五节教学组织形式(110)
第六节教学评价(114)
第七节教学工作的基本环节(118)
牛刀小试(121)
第八章德育(124)
思维导图(124)
考点梳理(124)
第一节德育概述(124)
第二节德育内容(127)
第三节德育过程(129)
第四节德育原则(132)
第五节德育的途径与方法(134)
牛刀小试(137)
第九章班主任与班级(139)
思维导图(139)
考点梳理(139)
第一节班主任工作(139)
第二节班级与班级管理(146)
第三节良好班集体的培养(150)
第四节课堂管理(152)
牛刀小试(158)
第十章教育科学研究(161)
思维导图(161)
考点梳理(161)
第一节教育科学研究概述(161)
第二节教育科学研究的基本方法(164)
牛刀小试(168)
第一章心理学概述(172)
思维导图(172)
考点梳理(172)
第一节心理学的研究对象和意义(172)
第二节心理学的产生与发展(174)
第三节心理的实质(176)
牛刀小试(178)
第二章认知(180)
思维导图(180)
考点梳理(181)
第一节感觉(181)
第二节知觉(182)
第三节意识与注意(186)
第四节记忆(190)
第五节想象(199)
第六节言语与思维(202)
牛刀小试(207)
第三章情绪、情感和意志(210)
思维导图(210)
考点梳理(210)
第一节情绪与情感(210)
第二节意志(215)
牛刀小试(219)
第四章个性心理(221)
思维导图(221)
考点梳理(221)
第一节需要与兴趣(221)
第二节能力(224)
第三节人格(229)
牛刀小试(235)
第一章教育心理学概述(240)
思维导图(240)
考点梳理(240)
第一节教育心理学的学科概况(240)
第二节教育心理学的发展概况(242)
第三节教育心理学的研究原则与研究方法(243)
牛刀小试(244)
第二章心理发展与教育(246)
思维导图(246)
考点梳理(246)
第一节心理发展概述(246)
第二节中小学生的心理发展(252)
第三节个别差异与因材施教(253)
牛刀小试(257)
第三章学习与学习理论(260)
思维导图(260)
考点梳理(260)
第一节学习概述(260)
第二节行为-联结主义学习理论(263)
第三节认知学习理论(268)
第四节建构主义学习理论(273)
第五节人本主义学习理论(276)
牛刀小试(277)
第四章学习心理(282)
思维导图(282)
考点梳理(283)
第一节学习动机(283)
第二节学习策略(290)
第三节学习迁移(297)
第四节知识的学习(301)
第五节技能的形成(309)
第六节问题解决与创造性培养(314)
第七节态度与品德的形成(321)
牛刀小试(329)
第五章心理健康与教师职业心理(335)
思维导图(335)
考点梳理(335)
第一节心理健康概论(335)
第二节学生心理辅导(338)
第三节教师职业心理(347)
牛刀小试(356)
第一章我国课程改革概述(362)
思维导图(362)
考点梳理(362)
第一节我国课程改革的回顾与理论(362)
第二节新课程改革的目标和理念(363)
牛刀小试(365)
第二章新课程带来的变革(366)
思维导图(366)
考点梳理(366)
第一节教育观念的变革(366)
第二节学习方式的变革(369)
第三节课程组织的变革(370)
牛刀小试(374)
思维导图(380)
考点梳理(380)
第一节教师职业道德基本知识(380)
第二节教师职业道德范畴(382)
第三节教师职业道德基本原则(384)
第四节教师职业道德规范(385)
牛刀小试(387)
思维导图(392)
考点梳理(392)
一、《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392)
二、《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400)
三、《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405)
四、《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409)
五、《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资格条例》(412)
六、《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414)
七、《中华人民共和国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418)
八、《中小学幼儿园安全管理办法》(419)
九、《学生伤害事故处理办法》(420)
十、《小学教师专业标准(试行)》《中学教师专业标准(试行)》(422)
十一、《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423)
牛刀小试(426)
江苏省教师招聘课程体系(429)
中公教育·全国分部一览表(430)
探索教育的深度与广度:备战江苏省教师招聘考试的理想指南 踏上教育之路,成为一名优秀的教师,是许多人心中的梦想。而要实现这一梦想,扎实的理论功底是不可或缺的基石。在竞争日益激烈的教师招聘考试中,精准把握考试方向,系统梳理学科知识,显得尤为重要。本书正是为怀揣教师梦想的你而量身打造,旨在为你提供一套全面、深入、实用的教育理论基础知识学习方案,助你在2018年江苏省教师招聘考试中脱颖而出,赢取心仪的职位。 本书并非简单罗列知识点,而是致力于构建一个系统化的学习体系,帮助考生深刻理解教育的本质、发展脉络、理论流派及其在实践中的应用。我们将从宏观角度审视教育,再逐步深入到具体的教育理念、教学原则、学生发展规律以及教育评价等关键领域。 第一篇:教育的根基与发展 我们将从教育的起源与发展入手,探寻教育为何存在,以及它是如何伴随人类社会文明的进步而演变的。 教育的起源与本质: 追溯人类最早的教育形式,探讨教育作为一种社会现象的普遍性和必然性。我们将深入剖析教育的定义,理解其作为社会化、文化传承和个体发展的多重功能。这部分内容将帮助你建立对教育的全局观,理解教育在社会结构和个体成长中的核心地位。 中国古代教育: 重点梳理中国古代教育的辉煌历程,从春秋战国的百家争鸣到隋唐的科举制度,再到明清的私学兴盛,分析不同时期教育思想的特点、教育制度的演变及其历史影响。我们将特别关注孔子、孟子等教育家的思想精髓,理解儒家教育思想对中国教育的深远影响,以及其在当代的启示意义。 西方教育: 概述西方教育的发展脉络,从古希腊的哲学思辨到古罗马的实用主义,再到中世纪的教会教育,以及文艺复兴和启蒙运动对教育的变革。我们将重点介绍卢梭、杜威、福禄贝尔等西方教育巨匠的理论,理解他们对教育民主化、儿童中心主义、实践教育等理念的贡献,为理解现代教育思潮奠定基础。 现代教育发展趋势: 剖析教育全球化、信息化、终身化等现代教育发展的重要趋势。我们将探讨教育公平、教育改革、素质教育等当下教育热点问题,让你紧跟教育发展的时代步伐。 第二篇:教育学核心理论体系 在理解了教育的宏观背景后,我们将深入到教育学的核心理论层面,为你构建扎实的理论基础。 教育目的论: 深入研究不同时期、不同学派关于教育目的的观点。我们将探讨国家对教育目的的规定,社会对教育目的的需求,以及个体发展的角度。理解教育目的的多样性和统一性,有助于你在教学中确立清晰的目标。 教育体制与教育制度: 系统梳理不同国家和地区的教育体制和教育制度,重点分析中国当前的教育体制,包括各级各类学校的设置、学制特点、以及相关法律法规。理解教育制度的构成要素及其运行机制,对于理解教育的实践运作至关重要。 教学理论: 这是本书的重头戏之一。我们将全面阐述教学的本质、基本规律和组成部分。 教学原则: 深入解读因材施教、循序渐进、理论联系实际、巩固性、启发性等核心教学原则,并结合实例分析其在教学实践中的应用。 教学方法: 详细介绍讲授法、讨论法、练习法、实践法等经典教学方法,以及情境教学法、项目式学习法等现代教学方法,并分析各种方法的优缺点和适用情境。 教学模式: 探讨讲授-练习模式、探究式学习模式、合作学习模式等不同教学模式的特点和设计思路。 教学过程: 分解教学过程的各个环节,如备课、上课、作业布置与批改、复习巩固等,并提供优化建议。 教学评价: 探讨教学评价的目的、原则、方法和工具,包括形成性评价、终结性评价、诊断性评价等,以及如何利用评价促进教学改进。 学生发展心理学: 深刻理解学生身心发展的规律,是做好教育工作的前提。 学生发展的年龄特征: 详细分析不同年龄段(学前、小学、中学)学生的生理、认知、情感、社会性发展特点,帮助你精准把握不同年龄段学生的学习需求和行为特征。 学习心理: 探讨认知学习理论(如建构主义、认知主义)、动机理论、意志心理等,分析学习动机的激发和维持,以及如何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 品德发展心理: 分析学生品德的形成与发展过程,理解道德认知、道德情感、道德意志和道德行为之间的关系,以及教师在学生品德塑造中的作用。 德育原理与方法: 关注学生思想品德的培养,是教育的重要使命。 德育的特点与规律: 阐述德育的教育性、实践性、长期性等特点,以及德育工作的基本规律。 德育原则: 深入理解疏导原则、长善救失原则、一贯性原则、知行结合原则等,并学习如何在教学中有效践行。 德育方法: 详细介绍思想交流法、榜样示范法、实践活动法、陶冶教育法等,并分析其在不同情境下的应用。 班级管理: 探讨班级管理的目标、原则、内容和方法,包括班级组织建设、班风建设、纪律管理、家校沟通等,帮助你构建积极健康的班集体。 第三篇:教育新视角与实践前沿 在掌握了教育学的核心理论后,我们将目光投向更广阔的教育领域,关注教育发展的新动态和实践中的挑战。 教育改革与发展: 梳理近些年来中国教育改革的重点方向,如课程改革、考试招生制度改革、教师队伍建设等,分析改革的背景、目标、内容和面临的挑战。 教育技术与信息时代: 探讨信息技术在教育中的应用,如多媒体教学、在线学习、混合式学习等,分析教育技术如何改变教与学的方式,以及如何有效利用技术提升教学效果。 教育法律法规与教师权利义务: 学习与教师职业密切相关的教育法律法规,如《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等,明确教师的权利与义务,保障自身合法权益,更好地履行教育职责。 教师职业道德: 深入理解新时代教师职业道德规范,包括爱国守法、爱岗敬业、关爱学生、教书育人、为人师表、终身学习等,引导考生树立正确的教师价值观和职业操守。 本书特色与备考策略: 本书在内容组织上,力求逻辑清晰,脉络分明,层层递进。每章的知识点都经过精心提炼和梳理,确保内容的准确性和权威性。在语言表达上,我们力求通俗易懂,生动形象,避免枯燥晦涩的学术术语。 理论深度与广度兼备: 既涵盖了教育学基础理论的精髓,又紧密结合了教育改革的最新动态,让你既有扎实的理论根基,又能把握考试的最新风向。 紧扣考试大纲: 本书内容严格按照江苏省教师招聘考试大纲进行编写,确保所有知识点都与考试要求高度契合,帮助你高效复习,避免走弯路。 注重理解与应用: 本书不仅提供了丰富的理论知识,更注重理论在实践中的应用。通过大量的案例分析和解析,帮助你理解抽象的理论如何指导具体的教学实践。 科学的复习方法指导: 在本书的附录部分,我们将提供科学有效的备考策略,包括如何制定复习计划,如何进行知识点梳理,如何模拟考试,以及如何在考场上有效答题等,助你实现最佳的备考状态。 结语: 成为一名优秀的教师,需要热情、奉献,更需要专业知识的支撑。本书是你踏上教育之路的可靠伙伴,是你备战2018年江苏省教师招聘考试的强大助力。我们相信,通过系统地学习本书的内容,你不仅能够掌握教育理论的基础知识,更能点燃你对教育事业的热情,坚定你投身教育的决心。让我们一起,用知识武装头脑,以专业成就梦想,共同迎接教育事业的光明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