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学与生活

心理学与生活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王焕斌,冉亚权,徐越 著
图书标签:
  • 心理学
  • 生活
  • 自我认知
  • 人际关系
  • 情绪管理
  • 行为心理学
  • 认知心理学
  • 幸福感
  • 成长
  • 实用心理学
想要找书就要到 静流书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出版社: 中国纺织出版社
ISBN:9787518033454
版次:1
商品编码:12212764
包装:平装
开本:16开
出版时间:2017-05-01
用纸:轻型纸
页数:288

具体描述

内容简介

心理学与我们的生活密不可分,每个人身上都会发生与心理学相关联的事情。揭开心理学的神秘面纱,学点生活心理学,你能够更好地了解自己、驾驭生活。
心理学与生活通过介绍心理学与自我、个性、潜意识、职场、婚姻等的相互关系,阐释心理学对人的行为、思想所产生的影响。通过不同案例的引导,结合不同心理的具体表现,为读者解读心理学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作者简介

王焕斌,心理学副教授,心理学硕士、教育学博士,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出版《儿童成长密码》《做有气质的女性》等著作。主要从事心理学教学和儿童成长、婚恋家庭、养生保健、心理心态等方面的咨询。擅长催眠、芳香等疗法,创立了“中华心身互动调理法”,心身疗愈效果显著。冉亚权,研究生学历、硕士学位,国家二级职业心理咨询师,曾接受过认知疗法、行为疗法和合理情绪疗法等专业培训。长期从事人力资源管理心理学研究和实践工作,曾参与多家单位人力资源心理评估和招聘,发表相关学术论文30余篇。
徐越,大学法学专业,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国家二级人力资源管理师、国家二级美容师等。接受过沙盘疗法、催眠疗法、芳香美容心身疗法、犯罪心理学等专业培训。擅长芳香美容、企业EAP等咨询和培训,秉持“美丽从心开始”的理念。

目录

目 录
第01章 心理学与自我:更新自我认知,寻找未知的自己 001
实现本我、自我、超我的平衡 002
打造专属于你的个性 004
确立你想要的自尊 007
扮演好你的每一个社会角色 009
永远保持快乐的心态,做生活的主人 012
找出你的性格缺陷,勇敢去冒险 014
人生的终极命题:活着是为了什么呢 017

第02章 心理学与个性:命运的秘密,潜藏在未知本性里 021
维护好对方的自尊心很重要 022
满足对方的猎奇心理 024
每个人都渴望成为焦点 026
巧妙利用对手的虚荣心 028
交友应建立在平等相待的基础上 030
把对方的排斥心理打破 032
为什么人会习惯性地自我保护 034
满足对方潜在的情感需求 036

第03章 心理学与潜意识:相信自己,你无所不能 039
为什么人都会做梦 040
你期待什么,就会得到什么 042
越“努力”,越得不到 044
忘掉过去,重新开始 047
相信自己,给自己必胜的信念 049

第04章 心理学与负能量:摆脱心理障碍,做自己的主人 053
用你的优势助你成功 054
你离依赖症有多远 056
从心理原因分析进食障碍 058
洁癖其实是一种心理障碍 061
如何打开自闭症患者的心 063
为什么你会时常感到焦虑 065
正视恋物癖的存在 067

第05章 心理学与情绪:别被坏情绪影响,你本可以很快乐 071
情商指数越高,幸福指数越高 072
别像海格力斯一样,被“仇恨袋”挡住方向 074
热情是生活中必不可少的“活力素” 076
既要拿得起,也得放得下 078
莫用别人的错误惩罚自己 081
适时调整自己的紧张情绪 083
别做传递坏情绪的人 085
适时调整心理状态,让自己轻装上阵 088

第06章 心理学与交际:打造社交好人缘,让你事半功倍 091
人与人之间交往越多越亲密 092
保持“跷跷板”的平衡 094
第一印象是交往的关键 096
要经常和朋友互相来往 098
懂得合作才能共赢 100
不要把自己的喜好强加给你的朋友 103
言多必失,多听对方说 105

第07章 心理学与爱情:看清情感的本质,点破情场迷津 109
为何总是对初恋印象深刻 110
为何会有情人眼里出西施 112
每个人都需要温情 114
抓得越紧,爱人离你越远 116
每个人都有不愿分享的小秘密 119
保持沟通,婚姻更保鲜 121
每个人都是婚姻的导演 123

第08章 心理学与职场:智慧决定成败,做高效能人士 127
你是为了自己而工作 128
少说话,多做事 130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132
男女搭配,干活不累 135
为自己制定周密的工作计划 137
不要放过任何一个小细节 140

第09章 心理学与管理:如何不管那么多,还能管出好结果 143
“鸟笼效应”的利与弊 144
做一个给下属带去温暖的领导 146
加强沟通才能从源头解决问题 149
及时把第一块“破窗”补好 151
一个企业只需要一套标准 153
拓宽眼界,多给企业一些选择 155
只有成为权威,才能让人信服 158
用适当的“惊吓”为自己树立威信 160
反过来提醒,对问题员工更有效 163

第10章 心理学与营销:抓住客户的心,做顾客信任的人 167
不要给客户说“不”的机会 168
服务至上,顾客就是上帝 170
先推销自己,再推销商品 173
努力给客户留下深刻的印象 175
利用从众心理把客户吸引过来 177
跨过第一道门槛很重要 180

第11章 心理学与理财:聪明地赚钱,打造真正富足的人生 183
勤俭节约是永恒的理财之道 184
积累必要的资本十分重要 186
居安思危,不要让懒惰影响自己的积累财富 188
创新思维助你致富 191
理智区分“好钱”与“坏钱” 193
做一个理性投资者 195
守株待兔也是一种策略 198

第12章 心理学与消费:花钱量入为出,走好致富第一步 201
天上掉馅饼的好事真的存在吗 202
理性购物,货比三家不嫌多 204
均衡消费资源,理性投资 206
理智消费,不要被“面子”拖累 209
不要为了与别人攀比而盲目埋单 211

第13章 心理学与日常生活:透过日常生活现象,了解背后动机 215
高深莫测的第六感是真的吗 216
被需要为什么是一种幸福 218
人在乘电梯时为什么喜欢向上看 220
大家为什么都喜欢坐靠边的座椅 223
在外受气的人为何喜欢在家里耍横 225
为何多数人在困难面前,都选择袖手旁观 227
为什么现代人大都相信心理测试 229
看演唱会时人为什么会跟着大声歌唱 232
蓝色汽车发生事故的概率为什么最高 234

第14章 心理学与成功:做好准备,成功随时可能到来 237
物以类聚,你也可以把成功吸引过来 238
勇敢出击,绝不轻言放弃 240
找到你的方向,明确自己的“灯塔” 243
不要把时间浪费在不值得的事情上 245
困境是使你强大的垫脚石 247
学会放弃,你会更懂得什么是争取 250
参考文献 253

精彩书摘

实现本我、自我、超我的平衡
在心理学中,对人格的定义比较普遍的一种说法是:所谓人格,是指一个人在社会化过程中形成和发展的思想、情感及行为的特有综合模式,这个模式包括了个体独具的、有别于他人的、稳定而统一的各种特质或特点的总体。人格不仅是独一无二的,同时也十分稳定,这对一个人的过去、现在以及将来的状态起到了决定性作用。
精神分析学家弗洛伊德认为人格结构由本我、自我与超我三个部分组成。“本我”即原我,是指原始的自己,代表生存所需的基本欲望、冲动和生命力;“自我”与“本我”正好相反,它是专管人格中道德的“司法部门”;“超我”是人格结构中的管理者,属于人格结构中重点的道德部分。
你来到书店,看中了一本找了很久的书,但是你没带够钱,巧的是你站的这一排书架正好是老板视线看不到的地方,本我会产生想拿着装包里就走的冲动,不计后果。而“本我”会理性地对当下的情况加以分析,然后克制这种冲动。“自我”这个时候可能会对自己说,再忍一忍或者可以跟老板商量一下先把书留着,等回去拿钱了再来买。“超我”则会督促自己,这种行为就是偷窃,是犯法的,会受惩罚的,所以本我、自我和超我三者构成了一个人完整的人格。
“‘自我’为了驾驭‘本我’举起了‘超我’的鞭子”这句话很好地诠释了自我、本我与超我三者之间的关系。三者在人的身上共存,但同时它们也是此消彼长的关系,需要每个人进行自我调节,如果把握不好,不能维持三者稳定,那么就会出现人格障碍。
M市第一实验小学附属幼儿园曾经发生了震惊全市的伤人案。事情发生在上周一,下午4点左右正是家长接小孩放学的时段,也是幼儿园门口最拥挤的时段。就在这个时候,惨案发生了,一个年纪三十岁左右的男子提着菜刀冲进了人群,开始疯狂砍杀,场面一度陷入混乱。6个不满5岁的幼儿和一名老师被砍身亡,26个在场的家长和学生被砍伤送往医院。
警察经过调查,很快锁定了犯罪嫌疑人钱某,并在本市的一家小旅馆抓获了他。经过审讯得知,钱某是当地一家化工厂的员工,他对自己的杀人行为供认不讳,且毫无悔意。
警方经过整理,总结出钱某的杀人动机主要有三个:一、化工厂因为污染环境被查封,钱某失去工作成了无业游民。二、女友得知他没有工作之后跟他分了手,30岁的钱某成了单身汉。三、周围的邻居对他丢了工作又没了对象这件事情大肆讨论和嘲笑。之后,司法机关对钱某进行鉴定,得出结论:意识清醒,不存在精神问题。
在震惊之余也不禁感到疑惑,一个精神正常的成年人,为什么会做出这种事?根据他行为的无计划性、高度攻击性、事后无羞愧感,以及在社会上造成的不良影响,结合上述关于自我、本我、超我的分析,我们不难发现,在钱某身上,“本我”发挥着最大的作用,因为他完全是按照自己下意识的想法去活动的,而“自我”和“超我”几乎没有对他的行为起到相关的约束作用,所以他极有可能是反社会性人格障碍(又称无情型人格障)患者。也就是说,他是一个人格上有障碍的年轻人。
古时候,有个年轻人是江南的一个大户人家的儿子,他从小就有一个武侠梦,经常拿着棍棒“行侠仗义”因为莽撞,得罪了不少人。他的家人没办法,便答应他会让他拜师学艺。本以为事情就这样平息了,哪知他的父母只是为了暂时安抚他,实际上是想让他学习生意经,早日继承家业。
他知道家人的骗局后,十分失望,竟带着自己之前认识的几个小兄弟,组成了一个帮派,整天打打杀杀,最后被乱棍打死了。
拿着棍棒“行侠仗义”其实就是年轻人的“本我”,他渴望成为武人,讨厌生意经。如果他的家人在第一次软化他之后,能够顺应他的“本我”,给他实现梦想的机会,那么他的“本我”尚可接受“自我”的约束,会做一个孝顺的儿子,毕竟他的本质是不坏的,他只是不喜欢父母安排的生活而已。于是,年轻人由“本我”向“自我”转化的一个最佳的机会就这样在父母的约束中断送了。最后年轻的“本我”被无限膨胀,害了自己。
可见,人的本我、自我与超我其实在人的人格结构中是互相约束、互相配合的,只有这三个“我”和平相处,保持平衡,人才能健康成长。
而当这三个“我”互相吵架的时候,人就会对自己产生怀疑“这是真的我吗?”“能做,不能做?”或因为自己某个突然冒出来的丑恶念头而感到惶恐不安,这种情况持续时间长了,冲突越来越重,就会导致人的内心失衡以及精神上的问题。
本我、自我、超我三者互相制衡,人才能健康成长。这就要求我们在生活中一定要时刻保持头脑清醒,千万不可让“本我”占据上风,而导致自己被欲望侵蚀,受欲望支配,要时刻提醒自己,用道德约束自己,用理想激励自己,变得更好。

前言/序言

“心理学”一词来源于希腊文,意思是关于灵魂的科学。随着科学的发展,心理学的对象由灵魂改为心灵。因此我们也可以把心理学看作是一门研究人的心灵的科学。人作为一种群居动物,每个人的一举一动都会对其他人的心理产生影响,导致其发生变化。在这个相互影响的过程中,人与人之间不可避免地会发生摩擦,于是,人际关系问题便出现了,而解决这些人际关系问题就是我们要学习和研究心理学的原因。
与其说学习和研究心理学会让人变得更加聪明,还不如说它其实可以让人的心智变得更加成熟。当今社会,心理问题也开始受到越来越多的人关注。尤其是现在的年轻人,面对巨大的生活压力,心理失控的人越来越多,因为心理问题而引发的社会矛盾也层出不穷,而这也正是编写本书的目的。
物竞天择、适者生存,这是自然界永恒不变的法则。随着社会发展节奏的不断加快,人与人之间的竞争也变得越发的激烈。如果说人生是一场智慧的博弈,那么,生活就是一场心理上的较量。谁的心理更强大,最后的赢家便是谁。
本书从自我、个性、职场、婚姻等方面,全面解读了心理学与生活的关系,帮助读者们利用心理学的相关知识,把握人生的主动权、摆脱负面情绪的影响、看清自己在职场的形势,在工作中轻松收获成功,在生活中顺利收获幸福。
将心理学原理及规律转化为具体应用于工作、生活中的方法,并教会人们在与人博弈的过程中获胜的策略,就是心理学的智慧。一旦掌握了心理学的智慧,我们便会发现,很多工作和生活中的难题解决起来并没有我们想的那么难。古今中外,那些最终取得胜利的赢家无不是懂得心理学的大师。
不管你是刚刚踏入职场的新人,还是已经走在途中,了解心理学,都会让你的职场生涯更加游刃有余。因此,请带着本书上路吧,相信在它的引导下,在你到达终点之前,你的人生行囊里已经收获了满满的快乐与果实。
本书共分十四章,每一章又分为若干个小节,每一个小节都是一个独立的心理解读,每一章的内容结合起来又都是一个独立的板块,分别对心理学在不同领域所起的作用进行了详细的分析。十四章内容从对自我的分析开始,由个性、潜意识、情绪逐渐向人际交往、情感、职场深入,最后以生活和成功两个永恒的主题,使本书内容得到升华。除了对人的个性、情感、职场进行了比较详细的分析以外,还有对个人消费、理财、投资的实质性建议。
如果你刚接触心理学,那么本书可以带你入门,帮你认识、了解自我;如果你正为自己的工作、感情或者未来感到困惑、迷茫,那么本书可以帮你指点迷津,走出职业倦怠。不管身处哪个领域,相信你都能在本书中得到慰藉并找到方向。
编著者
2016年1月
《人类行为的奥秘:深入探索心智的边界》 本书将带领读者踏上一段令人着迷的探索之旅,深入揭示人类行为背后的复杂机制。我们并非简单地罗列枯燥的理论,而是通过生动的故事、引人入胜的案例研究,以及对最新科学发现的解读,层层剥开意识、情感、认知、社会互动等核心议题。我们将一起审视那些塑造我们决策、影响我们关系、定义我们个性的无形力量,并尝试理解为何我们会如此思考、感受和行动。 第一部分:心智的基石——感知与意识的运作 我们将从最基本的层面开始,探讨我们如何接收、处理和理解外部世界的信息。 感官的奇迹: 我们将深入研究视觉、听觉、嗅觉、味觉和触觉是如何工作的。你是否曾好奇,为何颜色在你眼中如此鲜艳,声音在你耳中如此清晰?我们将解析这些感官通道中的神经生理学基础,了解光线如何转化为视觉信号,声波如何被转化为听觉信息。我们会探讨知觉的适应性,以及为何有时我们的感官会“欺骗”我们,产生错觉。从视觉的色彩感知到触觉的空间定位,我们将揭示感官输入如何成为我们理解世界的第一步。 意识的迷宫: 意识,这个我们最熟悉的又最陌生的概念,将是我们的重要探索对象。什么是意识?它从何而来?我们是否真的拥有自由意志,还是只是复杂的生物程序的产物?我们将考察意识的不同状态,从清醒到睡眠、从专注到走神,以及催眠、冥想等特殊意识状态。我们将审视大脑活动如何与主观体验联系起来,并探讨一些关于意识的哲学难题,如“难问题”(the hard problem of consciousness)。 记忆的编织: 记忆是我们身份的基石,也是我们学习和适应的关键。本书将深入探讨记忆的类型,如短期记忆、长期记忆、工作记忆、情景记忆和程序性记忆。我们将揭示记忆是如何形成、存储和提取的,以及记忆的可靠性如何受到偏差和干扰的影响。我们将分析遗忘的原因,并探讨一些提高记忆力的科学方法。从童年模糊的片段到最近发生的事件,我们将了解记忆是如何在我们的脑海中被构建和重塑的。 第二部分:情感的河流——驱动行为的内心力量 情感是我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它们塑造着我们的情绪体验,驱动着我们的行为选择。 情绪的科学: 我们将深入研究情绪的本质。快乐、悲伤、愤怒、恐惧、爱,这些丰富多彩的情绪是如何产生的?它们的生理基础是什么?我们将探讨情绪在大脑中的神经通路,以及荷尔蒙在其中扮演的角色。我们将考察情绪的表达方式,包括面部表情、肢体语言和声音语调,以及这些表达在全球文化中的共性与差异。 动机的源泉: 驱动我们行为的背后,总有强大的动机在起作用。饥饿、口渴、成就感、归属感,这些需求和渴望是如何驱使我们行动的?我们将探讨不同的动机理论,从基础的生理需求理论到复杂的社会文化动机理论。我们将分析内在动机和外在动机的区别,以及如何培养和维持健康的动机。 压力与应对: 在现代社会,压力几乎无处不在。我们将深入了解压力的生理和心理影响,探讨不同类型的压力源,以及个体面对压力的不同应对方式。我们将分析长期压力对健康的影响,并提供科学有效的减压策略,帮助读者更好地管理生活中的挑战。 第三部分:思维的殿堂——认知过程的运作机制 我们的思维过程,包括学习、推理、决策和解决问题,构成了我们独特的智能。 学习的奥秘: 我们如何学习新知识、新技能?我们将探讨经典的条件反射、操作性条件反射等学习理论,并深入研究更复杂的认知学习过程,如观察学习、认知图式和问题解决式学习。我们将分析学习的环境因素、个体差异以及最佳的学习策略。 智能的多样性: 智能是一个多维度、复杂的话题。本书将超越传统的智商测试,探讨多元智能理论,认识到人类在不同领域都可能拥有卓越的才能。我们将考察影响智能发展的因素,包括遗传、环境和教育,并讨论如何发掘和培养个体的潜能。 决策与判断: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无时无刻不在做决策。然而,我们的决策过程并非总是理性的。我们将揭示决策中的认知偏差,如确认偏差、锚定效应和可用性启发式,以及这些偏差如何影响我们的判断。我们将探讨一些有助于做出更明智决策的策略。 语言的魔力: 语言是我们交流思想、传递情感的重要工具。我们将探索语言的产生和理解机制,了解语言如何与思维相互影响。我们将考察不同语言的结构和特点,以及语言对我们认知方式的潜在影响。 第四部分:人际的连接——社会互动与群体动力 我们是社会性动物,我们的行为和思想深受他人和社会环境的影响。 社会认知: 我们如何看待他人?我们如何形成对他人和他人的印象?我们将探讨归因理论,理解我们如何解释自己和他人的行为。我们将考察社会刻板印象、偏见和歧视的形成机制,以及如何克服它们。 群体行为: 在群体中,我们的行为会发生怎样的变化?我们将分析群体极化、从众现象和社会助长等群体动力学。我们将探讨领导力、冲突和合作在群体中的作用。 人际关系: 爱、友谊、家庭,这些亲密的关系构成了我们情感支持的重要来源。我们将深入研究吸引力的心理学,了解是什么让我们对某些人产生好感。我们将探讨爱情的发生和发展,以及健康人际关系的维护之道。 第五部分:成长的轨迹——人格发展与心理健康 个体的发展是一个持续终生的过程,人格不断塑造,心理健康也需要持续关注。 人格的形成: 什么是人格?是什么造就了我们独特的个性?我们将考察主要的人格理论,从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理论到五大人格特质模型。我们将探讨遗传和环境因素在人格形成中的作用,以及人格的可塑性。 发展心理学: 从婴儿期到老年期,个体在生理、认知和社会情感方面都会经历显著的变化。我们将简要回顾不同发展阶段的关键任务和挑战,理解成长的轨迹。 心理健康与失调: 什么是心理健康?我们如何保持积极的心理状态?我们将探讨常见的心理困扰和心理障碍,如抑郁症、焦虑症和强迫症,并介绍它们可能的成因和治疗方法。本书将强调心理健康的普遍性,并鼓励读者以开放和尊重的态度对待心理健康议题。 结语:理解自我,拥抱生活 通过对以上各方面的深入探讨,本书旨在帮助读者建立起对人类行为更全面、更深刻的理解。我们希望通过这些知识,读者能够更好地认识自我,洞察他人的行为动机,从而提升沟通技巧,建立更健康的人际关系。更重要的是,我们希望本书能够启发读者以更积极、更具建设性的视角去面对生活的挑战,拥抱不断成长的可能,最终实现更丰富、更有意义的人生。本书并非提供一套“标准答案”,而是提供一套理解世界的“工具箱”,鼓励读者带着好奇心和批判性思维,继续探索人类心智的无尽奥秘。

用户评价

评分

《心理学与生活》这本书,在我眼中如同一面镜子,让我能够照见自己的内心。我期待它能够引导我去探索潜意识的世界,理解那些我们自己可能都意识不到的动机和冲动。我希望它能解释梦境的含义,以及童年经历是如何影响我们成年后的行为和选择的。我设想,书中会介绍弗洛伊德的心理分析理论,荣格的集体无意识理论,以及一些关于人格形成的学说。我渴望通过这本书,我能够更深入地理解人类的复杂性,并且学会接纳自己不完美的一面,最终实现内心的和解与成长。

评分

我拿到这本书的时候,内心涌起了一种期待,希望它能像一位博学的导师,在我学习和成长的道路上给予我指引。我设想着,这本书会系统地介绍心理学的各个分支,从认知心理学到社会心理学,从发展心理学到临床心理学,让我对这个学科有一个全面而深刻的认识。我期待它能够解释我们是如何学习的,记忆是如何形成的,以及我们是如何做出决策的。更重要的是,我希望它能帮助我更好地理解自己,认识到自己的优势和劣势,找到内心的平静与力量。在生活中,我们总会遇到各种各样的挑战和困惑,比如考试的压力、工作中的挫折、情感上的失落。我希望这本书能够提供一些实用的方法和建议,帮助我应对这些困难,培养 resilient(韧性),保持积极的心态。我希望它不仅仅是理论知识的堆砌,更能将这些知识转化为实际行动的指南,让我能够将所学应用到生活的方方面面,成为一个更成熟、更智慧的人。

评分

这本书的书名是《心理学与生活》,我一直以来都对人类的行为模式和内在的思考过程充满了好奇,所以当我看到这本《心理学与生活》的书名时,立刻就被吸引住了。我以为它会像一本侦探小说一样,层层剥开,揭示人类行为背后的秘密,让我窥探到人们在日常生活中那些不自觉的反应和选择究竟是如何形成的。我设想,这本书会像一位经验丰富的心理医生,用通俗易懂的语言,结合生动的案例,带我走进一个充满智慧和启发的领域。我会期待它能够解答我关于“为什么人们会这样做?”“为什么我会有这种感觉?”的种种疑问。例如,在社交场合,我常常会观察到人们之间微妙的互动,有时会不理解为什么有些人能轻易获得他人的喜爱,而有些人则显得格格不入。我渴望通过阅读这本书,能够掌握一些心理学的基本原理,比如沟通的技巧、人际关系的建立原则,甚至是理解他人的情绪和需求。

评分

阅读《心理学与生活》这本书,我期望能够像一位小小的侦探,在纷繁复杂的社会现象中,找到隐藏在人类行为背后的规律。我期待它能够讲解社会心理学中的一些经典理论,比如群体动力学、从众心理、以及说服的技巧。我希望它能够解释为什么我们在群体中会做出一些与个人独立思考时不同的选择,为什么我们会轻易受到他人的影响。我设想,书中会包含很多有趣的社会实验案例,让我能够通过这些案例来理解这些抽象的理论。我希望它能帮助我更好地理解社会现象,比如广告如何影响我们的消费行为,新闻媒体如何塑造我们的观点。我渴望通过这本书,我能够成为一个更具批判性思维的人,不再轻易被表象所迷惑,而是能够深入分析问题的本质。

评分

翻开《心理学与生活》这本书,我期待着一场关于“我是谁?”的探索之旅。我希望它能帮助我更深入地了解自己的个性特征,比如我是内向还是外向,是乐观还是悲观,是理性还是感性。我设想,书中会介绍各种各样的性格测量工具和理论,让我能够通过这些工具来认识自己,并且理解自己的行为模式是如何受到性格因素的影响的。我希望它能教会我如何发挥自己的优势,弥补自己的不足,成为一个更加完善的人。在生活中,我们常常会听到“了解自己是认识世界的第一步”这句话,我希望这本书能够真正帮助我实现这句话的含义。我期待它能够让我不再迷茫,不再困惑,而是能够清晰地认识自己,并且自信地展现真实的自我。

评分

拿到《心理学与生活》这本书,我仿佛看到一扇通往“健康”的大门。我期待它能够深入探讨心理健康与生理健康之间的关系,以及如何通过心理调适来促进身体健康。我希望它能解释压力是如何影响我们的身体机能的,以及如何有效地应对压力,预防心理疾病。我设想,书中会介绍一些关于情绪管理、放松技巧、以及正念练习的方法,让我能够更好地照顾自己的身心健康。我渴望通过这本书,我能够成为一个更加健康、积极、充满活力的人,并且懂得如何帮助身边的人保持良好的心理状态。

评分

当我拿到《心理学与生活》这本书时,我联想到了一个关于“学习”的寓言故事。我期待它能够详细介绍学习的各种理论和方法,比如行为主义的学习理论,认知主义的学习理论,以及建构主义的学习理论。我希望它能解释我们的大脑是如何吸收和处理信息的,以及记忆是如何形成和遗忘的。我设想,书中会提供很多提高学习效率的实用技巧,比如如何制定学习计划,如何进行有效的复习,以及如何克服学习中的困难。我希望它能帮助我成为一个更有效的学习者,无论是在学校的学习,还是在工作中的技能提升,都能够事半功倍。我渴望通过这本书,我能够养成终身学习的习惯,不断充实自己,提升自己的能力。

评分

《心理学与生活》这本书,在我心中勾勒出一幅关于“成长”的地图。我期望它能够描绘出人从出生到老年的不同发展阶段,以及每个阶段所面临的生理、心理和社会挑战。我希望它能解释儿童是如何学习语言和认知世界的,青少年是如何建立自我认同的,成年人又是如何应对职业发展和家庭责任的。我设想,书中会包含很多关于亲子关系、师生关系、以及夫妻关系的心理学原理,让我能够更好地处理这些重要的人际关系。我渴望通过这本书,我能够理解生命的整个过程,并且更加珍惜与家人、朋友的相处时光,成为一个更懂得爱与被爱的人。

评分

拿到《心理学与生活》这本书,我脑海中勾勒出一个画面:一个沉思的哲学家,坐在窗前,望着远方,若有所思。我期待这本书能够引导我进行更深层次的思考,探索生命的意义,人生的价值,以及我们存在的目的。我希望它能解答关于“幸福是什么?”“我们该如何追求真正的幸福?”这类深刻的哲学问题,并从心理学的角度给出一些富有洞见的解读。我设想,书中会讨论到一些关于个人成长和自我实现的理论,比如马斯洛的需求层次理论,或者卡尔·罗杰斯的以人为中心疗法,让我能够认识到自我发展的不同阶段和可能性。我希望它能鼓励我去探索自己的潜能,发现自己独特的才能,并且勇于追求自己内心真正的渴望。我渴望它能够成为我人生旅途中的一盏明灯,照亮我前进的道路,让我能够活出更加精彩和有意义的人生。

评分

当我拿起《心理学与生活》这本书时,我脑海中浮现的是一个画面:一群人围坐在一起,分享着各自的经历和感受,而这本书就像一本桥梁,连接着他们内心的世界。我期待它能够深入探讨人类的情感世界,包括快乐、悲伤、愤怒、恐惧等等,以及这些情感是如何影响我们的思想和行为的。我希望它能解释为什么我们会产生某些情绪,又该如何有效地管理和调节它们。我设想,书中会包含大量的心理学研究成果和实验数据,用严谨的科学态度来分析人类的心理现象。但我同样期待,它不会显得过于枯燥乏味,而是能够用生动有趣的语言,将这些科学的理论融入到一个个贴近生活的场景中,让我读起来既感到启发,又不至于望而却步。我希望通过阅读,我能够更深刻地理解人类的共性与个性,认识到每个人都是独一无二的,并且学会尊重和接纳他人的不同。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coffeedeals.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