飘(新版)/经典译林

飘(新版)/经典译林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美国)玛格丽特.米切尔 著,李美华 译
图书标签:
  • 经典文学
  • 爱情
  • 战争
  • 美国内战
  • 历史小说
  • 女性视角
  • 社会批判
  • 译林出版社
  • 长篇小说
  • 斯嘉丽·奥哈拉
想要找书就要到 静流书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出版社: 译林出版社
ISBN:9787544768504
版次:1
商品编码:12222622
包装:精装
丛书名: 经典译林
开本:32开
出版时间:2017-05-01
用纸:胶版纸
页数:1047
字数:932000

具体描述

编辑推荐

  

以南北战争未背景的书很多,但像《飘》一样影响之大的却甚少。我觉得重要的还是它的现实意义,是战后美国女性意识的觉醒。《飘》以女性的视角看待战争,所以笔触更为细腻,情感更加丰富。《飘》后被拍成电影,名为《乱世佳人》,作品在描绘人物生活与爱情的同时,勾勒出南北双方在政治,经济,文化各个层次的异同,具有浓厚的史诗风格,堪称美国历史转折时期的真实写照,同时也成为历久不衰的爱情经典。想要从另一个角度了解美国南北战争,读《飘》是一个不错的选择。

内容简介

  

《飘》是一部有关战争的小说,但作者玛格丽特没有把着眼点放在战场上。除了亚特兰大失陷前五角场上躺满伤病员那悲壮的一幕外,其他战争场景并没有花费作者过多的笔墨。作为第一部从南方女性角度来叙述美国内战的小说,《飘》着重描写了留在后方家里的妇女饱受战乱之苦的体验和感受,从战争伊始对战争怀有的崇敬心理、对战争全然的支持,到因战争而带来的失去亲人的痛苦、不得不屈服于失败的命运以及战后立志重建家园的艰辛历程。战争失败了,有的人因此而意志消沉,失去了原有的斗志,无法调整好自己的心态面对战后支离破碎的生活。反之,另外一些人则克服了失败的心理,凛然面对严酷的现实,成了生活中不畏困难、重新前进在生活旅途上的强者。

作者简介

仅仅写了一部作品就名扬天下并在文坛上占有一席之地的作家。而美国女作家玛格丽特.米切尔便是这样一位作家。她唯yi的作品《飘》一经问世便成了美国小说中zui畅销的作品。自一九三六年出版之日起,《飘》这部美国内战时期的罗曼史便打破了所有的出版纪录。一九三七年,小说获得普利策奖。三年后它被改编成电影,连电影也成了美国电影史上的经典之作。

精彩书评

  NULL

前言/序言

  明天又是另外一天了

  (代译序)

  仅仅写了一部作品就名扬天下并在文坛上占有一席之地的作家是绝无仅有的。而美国女作家玛格丽特·米切尔便是这样一位绝无仅有的作家。她惟一的作品《飘》一经问世便成了美国小说中最畅销的作品。自1936年出版之日起,《飘》这部美国内战时期的罗曼史便打破了所有的出版记录。1937年,小说获得普利策奖。三年后被改编成电影,连电影也成了美国电影史上的经典之作。

  作者玛格丽特出生在美国南方城市亚特兰大,是个典型的南方姑娘。出生于1900年的她并没有经历过美国南北战争,但是,由于亚特兰大在美国内战期间曾经被北方军攻陷,落入北方军将领舍曼之手,所以,这段历史成了亚特兰大市民十分热衷的话题。玛格丽特从小听到许多有关这段历史的谈论,这使她萌发了创作一部以美国南北战争为题材的小说的想法。一经作出决定,亚特兰大也就理所当然地被作者定为小说的创作背景。小说初稿早在1929年就已经完成,但玛格丽特并未马上付印,而是几经修改,终于使小说成了一本举足轻重的世界名著,至今魅力仍经久不衰。正如有的出版商所说,《飘》的读者群是一代接一代的。老一辈读者有之,中年一代亦不乏其人,年轻读者的数量更是大得惊人。

  《飘》是一部有关战争的小说,但作者玛格丽特没有把着眼点放在战场上。除了亚特兰大失陷前五角场上躺满伤病员那悲壮的一幕外,其他战争场景并没有花费作者过多的笔墨。作为第一部从南方女性角度来叙述美国内战的小说,玛格丽特着重描写了留在后方家里的妇女饱受战乱之苦的体验和感受,从战争伊始对战争怀有的崇敬心理、对战争全然的支持,到因战争而带来的失去亲人的痛苦、不得不屈服于失败的命运以及战后立志重建家园的艰辛历程。战争失败了,有的人因此而意志消沉,失去了原有的斗志,无法调整好自己的心态,面对战后支离破碎的生活。反之,另外一些人则克服了失败的心理,凛然面对严酷的现实,成了生活中不畏困难、重新前进在生活旅途上的强者。

  这其中就有女主人公郝思嘉。应该说,小说中最具吸引力的人物非她莫属。出身种植园主家庭的思嘉年轻漂亮,个性鲜明。然而,不幸的是,在她尚属青春年少的十六岁花季时,思嘉就遭遇了情场失意的痛苦。她爱上了风度翩翩的邻居卫希礼,可卫希礼却娶了善解人意的表妹媚兰。使思嘉更加不幸的是,战乱接踵而至,整个南方社会不得不投身战争岁月。在残酷的战争和艰辛的生活这双重重压之下,历经磨难的郝思嘉成了一位二十八岁的成熟女性。

  郝思嘉的父亲郝嘉乐是个爱尔兰移民,身无分文的他只身来到美国,通过玩一手好牌和喝酒的海量赢得了一片红色的土地,几经创业把其发展成一个收入颇丰的种植园。思嘉的母亲出身于海滨城市萨凡纳的名门望族,因为情场失意赌气嫁给了比她大将近二十岁的郝嘉乐。作为他们的大女儿,思嘉既沿袭了父亲豪爽、粗犷、不拘小节、脾气暴躁的性格,自小又受到母亲良好家教和道德观念的教诲。所以,她的性格是个矛盾的统一体。她既想做个像她妈妈那样有大家闺秀风范的淑女,骨子里又有背叛妈妈的道德框框的反骨。正是血管里流着的这种充满矛盾的血液造就了思嘉敢爱敢恨、认定自己的目标便勇往直前、不择手段的性格特点。

  小说《飘》出版后,美国评论界对郝思嘉的性格莫衷一是,有人把郝思嘉说成是一个毫不足取的女性。美国诗人约翰·P.毕晓普曾经说过:“在任何情况下,郝思嘉都是毫不足取的。她吝啬迷信,还自私自利,简直无人可比。她显然属于她那一阶层的一员,但她只有在少女时代才在表面上有点该阶层的言谈举止;至于他们的情感,她却从来没有共享过。人是要有精神的,这一点于她是不可理解的,至于说思想,她知道得最多的就是那种属于小农意识的卑劣的狡诈伎俩。基于这一点,除了她那珍贵的皮肤、土地和钱财以外,她什么也不看重。而这些正是使她的狡诈伎俩可以永远延续下去的东西。她手里抓着这个,眼里又觊觎另一个,为此,她杀了一个前来偷盗的北方士兵,洗劫了他的尸体、结了好几次婚、购买锯木厂、剥削囚犯的劳动、行使欺骗术、无情地把好几个人送上了西天。”

  可以说,毕晓普用洗练的概述把郝思嘉为人鄙视的一面做了精确的描述。然而,作为纷繁复杂的社会的一员,人的性格绝对不可能是单一的。所以,既没有绝对的好人,也没有全然的坏人。人只能是个多面体,人的性格也只能是多种性格特点的总和。主人公郝思嘉就是这样的多面体之一。在郝思嘉身上,我们可以很清楚地看到传统与反传统的冲突在她身上的体现。毋庸置疑,她的性格有不足取的一面,但同样也有为人欣赏的一面。尽管她有这样那样的缺点,但她还是受到广大读者的欢迎,而使这一点成为可能的正是她性格中为人欣赏的那一面。

  郝思嘉虽出生于南方种植园主家庭,但她从小就是个与众不同的女孩,对南方上流社会那些条条框框有着天生的反感。她讲究实惠,认准了自己的目标就不顾一切地去实现它,根本不管她采用的方法和她置身其中的社会准则相符不相符。所以,她和媚兰、希礼以及亚特兰大上流社会的那些“老卫兵”们格格不入,招致了“老卫兵”们的颇多指责和评判。可是,思嘉的信条没有改变,这就是:不管战争把原有的美好生活变得多么面目全非,不管社会发生了什么样的变化,她还是要不惜一切代价生存下去,她必须竭尽全力保住塔拉——那是在她陷入困境时会给她予力量的土地。而在她为生存而奋斗的过程中,她性格中为人称道的一面也就凸显了出来。

  玛格丽特在书中刻画了诸多南方妇女形象。通过对比,郝思嘉毫不虚伪、充分表现“真我”的性格特点便在读者面前一览无遗。在故事发生的那个年代,上流社会对妇女的要求是颇为苛刻的。女孩子要让先生们欣赏,很大的一面就是要伪装自己,把真正的自我隐藏起来。不管这个女孩多么聪明,多么有主见,她在先生们面前都要表现得很柔弱、很无知。她们最好是胆小如鼠的懦弱女子,一见到老鼠就跳到凳子上;一听见令人惊愕的事就要晕过去;在别人家吃东西要像小鸟一样少,哪怕是别人的宴会上有许多美味佳肴而自己也很想品尝也白搭;对先生们说话要表现得尽量无知,即使她们认为先生们其实很愚蠢,她们也还得假装崇拜他们的样子,要不时违心地对先生们夸上几句。这么做的目的无非是为了能合乎上流社会的习惯和所谓的美德,为了能找一个体面、尊贵、有钱的丈夫;而一旦结了婚,她便成了男人的附庸,成了生儿育女的机器,而结了婚的女人自己亲自打点生意,就算她的丈夫是个很不精明的生意人,那也是离经叛道的行为,是绝对行不通的。然而,郝思嘉对这些做法嗤之以鼻,对所有这一切发起了义无反顾的挑战。

  作者对思嘉的反叛行为最集中的描述就是她怂恿卫希礼和她私奔以及她婚后自己经营锯木厂这两件事情上。年方二八的郝思嘉爱上了貌似风流倜傥的邻居卫希礼。遗憾的是,卫希礼却要和他的表妹媚兰结婚了。思嘉为了得到自己的所爱,采取了大胆的行动。在宣布卫希礼和媚兰要结婚的野餐会上,思嘉想办法单独面见希礼,坦言自己对他的爱情,怂恿他和自己私奔。遭到拒绝后,思嘉毫不犹豫地给了他一巴掌。而后,为了报复,她不假思索地嫁给了媚兰的哥哥查理。读者可以想像,在当时传统习俗根深蒂固的美国南方,一个女孩子要作出这样的举动要有多大的勇气。郝思嘉在这个问题上表现了她敢爱敢恨的个性,一如她一开始对白瑞德的恨意。她不像别的女孩,把爱深埋在心里,不敢对自己所爱的人言明。在她看来,哪怕有一线希望,也应该争取得到自己的幸福。

  作者对郝思嘉表现真我的个性刻画还体现在另外一件事情上。那就是,郝思嘉在嫁给第二任丈夫弗兰克后,自己借钱买下一家锯木厂。让全体亚特兰大人目瞪口呆的是,她居然自己亲自经营锯木厂,根本不理睬对她此举持反对意见的弗兰克。按照亚特兰大传统的思维,嫁给弗兰克后的思嘉应该安分守己,让开店的弗兰克养活自己,自己在家里当个相夫教子的太太。可是,思嘉的举动却使亚特兰大人瞠目结舌。她不但在弗兰克生病时接管了店铺的生意,让弗兰克在邻里乡亲面前抬不起头来,而且私自买下了锯木厂,当上了名副其实的女商人。这个举动虽然算不上大逆不道,可对于女人来说也是非常出格的。更令亚特兰大人气愤的是,她凭着自己的姿色和独特的经营方式,挤垮了同行中的男性竞争对手,成了木材行业里的佼佼者。思嘉的举动成了别人议论的中心,闲言碎语、造谣中伤铺天盖地而来。然而,思嘉对这一切置之不理,照样我行我素,朝自己认准的目标前进。其实,思嘉在这一点上的做法正是现代社会中商场竞争的写照。竞争应该对每个人都是平等的,男人也罢,女人也罢。强者存,弱者汰。从这点上说,十九世纪的郝思嘉倒是有了超前的竞争意识和竞争能力。

  思嘉性格为人称道的另外一点是她的责任心。尽管她不喜欢她的妹妹,尽管她对自己的孩子照顾不周,尽管她对黑人态度严厉,但她在最困难的时候并没有抛下大家不顾,而是千方百计统筹安排,带领大家咬紧牙关,挺过饥饿交加的最艰难的时期。她义无反顾地把一切承揽在自己的肩上,而这负荷本来是要有两个男人才负担得了的。可她父亲傻了,母亲去世了,身为大女儿的她成了一家之主,她有责任承担这一义务,而她也确实义不容辞地履行了这一职责。为了避免失去家园、无家可归的悲惨命运,她违心地嫁给了她一点都不爱的弗兰克,用自己的幸福为代价换来了挽救塔拉的三百美元。她后来处心积虑地经营锯木厂,千方百计地赚钱,一方面是为了自己不再会有挨饿受冻的威胁,另一方面也是为了塔拉能够维持下去,为了有朝一日塔拉能够恢复过去的风采,也为了家里人能够安安稳稳地生活。她虽然也暗暗诅咒这种职责,恨不得能把这些负荷通通甩掉,但是,正如希礼所说的,她永远也做不到这一点。

  她的责任心不但表现在她对自己亲人的照顾上,同样也表现在她对媚兰的态度上。媚兰是查理的妹妹,也就是思嘉的小姑。希礼参军后撇下媚兰孤身一人面对没有男人保护的孤寂,面对生孩子的痛苦,面对战争带来的恐惧。在这样的时刻,陪伴她的只有思嘉。其实,媚兰代替自己占据了希礼的妻子这个位置,思嘉有足够的理由不去关照她。可她虽然打心眼里不喜欢媚兰,甚至暗暗诅咒她死,但她答应过希礼要照顾媚兰。为了履行自己的诺言,她不顾自己的生命危险保护她,陪伴她。因为她不仅仅是希礼的妻子,而且还是她的小姑。从思嘉对媚兰的态度,读者似乎也能预见到媚兰死后,思嘉肯定又会承担起照顾希礼和他的儿子的义务,因为她已经在媚兰临终前答应了她。

  如果说思嘉对媚兰的照顾完全是因为顾及希礼的情面,是为了她所爱的人的话,那思嘉对白蝶姑妈的照顾就跟爱情没有任何瓜葛了。白蝶是查理的姑妈,思嘉自从来到亚特兰大后就已经把照顾白蝶当成自己的责任了。媚兰怀孕后,按理留下来帮助媚兰的应该是上了年纪的白蝶姑妈,可白蝶姑妈老早就扔下媚兰逃难去了。因为她没有能力照顾媚兰,也没有勇气面对北方军的来临。而在思嘉嫁给白瑞德后,白蝶姑妈的生活来源也全都靠思嘉。没有思嘉,她根本没有能力生存下去。因为她的产业全被战争给毁了,而身为侄女和侄女婿的媚兰和希礼自顾不暇,根本没有经济能力来资助她。所以,总的说,思嘉是一个很有责任心的人。姑且不管她这么做时乐意不乐意,但她毕竟做了,尽了一份责任。所以,她在这方面为人称道的一面是不应该被抹杀的。

  思嘉的性格中最能给人鼓舞的一点还是她面对现实、不畏困难的精神。综观郝思嘉的一生,从故事开篇情场失意开始,打击一个连着一个。如果不是能够面对现实这一点支撑着她,她早就会被挫折、困难打倒了。年仅十六岁的郝思嘉就经历了失恋的痛苦,紧接着是丧夫的伤痛。年仅十七岁的她就已经成了有一个儿子的寡妇。如果说这一切都还只是个人生活上的不幸的话,那席卷整个南方的战乱给她带来的痛苦就是人所共知的了。我们来看看这么一幕:亚特兰大失陷前夕,郝思嘉拖着刚刚生过孩子的奄奄一息的媚兰和自己被炮火及北方军吓坏的孩子逃离亚特兰大,历经千辛万苦回到塔拉。思嘉从小崇拜妈妈,一有困难就去寻求妈妈的保护伞。此时的她之所以一心要回家,是因为她认为到家了就可以卸下自己肩头的担子,天塌下来自有爸爸妈妈去顶住,回到家后的她又可以过上少女般无忧无虑的日子。殊不知,正当思嘉为塔拉没有被无情的战火摧毁感到庆幸时,一场更大的灾难正等着她。回到家的她愕然发现,妈妈在前一天刚刚去世,爸爸因为妈妈的辞世已经傻了。家里十来张嘴要吃饭,而塔拉种植园留给她的却几乎一无所有。

  注视着默默望着她的一双双眼睛,面对一张张面黄肌瘦的脸,思嘉没有绝望,没有气馁,她既没有沉溺在过去美好的岁月中,也没有自暴自弃,得过且过。她下决心要让塔拉存在下去,要让塔拉的人挺过这个艰难时世。她亲自下地摘棉花;拎着篮子在烈日下到邻居废弃的果园里挖剩下的菜蔬;骑着惟一的一匹孱弱的小马到邻居家借种子、了解外界的情况;甚至杀了一个前来偷盗的北方士兵。在塔拉受到要挟、大家面临无家可归的威胁时,她带着嬷嬷来到亚特兰大,想利用自己的魅力从白瑞德手中借钱挽救塔拉。此计不成,她转而向小有资财的弗兰克展开攻势,终于让他拜倒在她的石榴裙下。虽然思嘉把她妹妹的男朋友夺了过来,而这也招致了许多人的指责和非难,但是,她不畏困难,敢于面对困难、想尽方法克服困难的勇气着实令人钦佩。

  我们再来看看小说的结尾。真心爱慕思嘉的白瑞德最终因为失望而决定离开思嘉,而此时的思嘉刚刚才意识到自己真正爱的人其实不是卫希礼,而是白瑞德,只是自己一直不知道而已。她希望他们能够重新开始,从此幸福美满地生活在一起。可是,白瑞德觉得自己虽然与思嘉生活在一起,但两人的心从来没有合二为一过。爱女的夭折更是使他产生了绝望心理。面对瑞德的离她而去,思嘉虽然也感到伤心、难过,但她没有撒泼耍赖,而是坚强地接受了这一令人难以接受的事实。“我明天再想这事好了,到塔拉去想。那时我就承受得了了。明天,我要想个办法重新得到他。毕竟,明天又是另外一天了。”这就是思嘉在碰到困难时屡试不败的法宝。

  “明天又是另外一天了。”这是思嘉的座右铭。她相信,所有的一切痛苦和挫折都将成为过去,明天将会是另一个开始。只要自己付出努力,一切都会好起来的。思嘉一生坎坷,历经磨难,支撑她挺过一道道难关、克服一个个困难的就是这一信条。小说作者原来是要用“明天又是另外一天了”作为小说的书名的。据有关资料记载,作者写本书时最先写好的即是最后一章。可见,作者着重要表现的就是思嘉的这一精神。

  有人认为,《飘》出版的年代是三十年代,正是美国历史上的大萧条时期。由于经济滑坡,全国人口失业率激增,许多人生活没有保障,过着艰难的日子。人们于是很想逃避现实,试图回到过去的岁月当中去。他们发现自己正在为生存打一场恶战,这场恶战和内战以后重建时期郝思嘉为生活而打的战役如出一辙。它们同样艰辛,同样困难。虽然郝思嘉采取的作战方式并不是全都合乎道德规范的,但是她至少没有躺下等死,而是竭尽全力去拼搏,去奋斗。人们从郝思嘉身上多少获得了面对现实、克服困难的勇气。这是该小说一出版就成了畅销书的原因之一。此种想法不无道理。其实,郝思嘉不畏困难、面对现实的精神和勇气也正是小说历经一个多世纪而魅力仍经久不衰的原因所在。

  面对现实、克服困难这一信条不但适用于大萧条时期,而且适用于任何年代。生活对每个时代的每个人来说都是不易的。谁要是在困难面前低头,那他就是生活的弱者;而如若他不畏困难,勇敢地面对现实,想办法解决困难,那他就是生活的强者。写到这里,我不禁想起翻译本书过程中发生的一件事。纯粹是出于偶然,在我翻到郝思嘉从亚特兰大长途跋涉回家后却面临母逝父傻的不幸时,我的生活中也遭遇了丧母的创痛。母亲在一九九八年底被病魔夺去了生命。当时的感觉一如郝思嘉的感觉,我深切体会到失去亲人的切肤之痛。母亲病重、住院及去世期间,我曾一度中断了本书的翻译工作。而一段时间后使我重坐案头埋头翻译的不是别的,正是郝思嘉克服困难的这种勇气。记得我当时也经常翻到小说的最后,默默诵读思嘉克服困难的法宝,把丧母之痛深深埋在心底,重新投入到自己的工作、生活中去。我想,九泉之下的母亲要是知道我能化悲痛为力量,一定会感到欣慰的。

  一晃一年又过去了,如今《飘》终于要付印出版了。我心里除了高兴,亦有不少感慨。记得结束最后一遍修改时正是深秋时节一个凉风习习的夜晚。历时两年的工作终于告一段落,我不禁从胸腔里抒出一口长气,顿时感到一种从未有过的轻松感,一阵喜悦弥漫了我的周身。我信步来到阳台上,举目四望。城市的这一角华灯点点,霓虹灯五颜六色。远处的街道上,车流人流影影绰绰。更远处的大海上,点点渔火飘荡在海面上。停泊在厦门港的大客轮上灯火闪烁,把条鹭江点缀得分外妖娆。我仰头遥望天空,无数星辰眨着眼睛回望着我,似乎在告诉我,明天又是一个大晴天。不知怎的,小说最后那句话又在我耳际回响:“明天又是另外一天了!”是呀,今天即将过去,不管有过什么成绩,或是有过什么痛楚,一切都只属于过去。而明天,已经是另外一天了!只有把每一个明天当作新的起点,为实现自己的目标更加努力奋斗的人才算得上是智者。

  李美华

  于厦门大学凌峰楼



《飘》(新版)/经典译林 一部波澜壮阔的史诗,一段荡气回肠的爱情,一次深刻的人生洗礼 《飘》是一部伟大的文学巨著,它以美国南北战争为背景,描绘了一幅宏大而细腻的南方社会生活画卷。故事围绕着年轻貌美的庄园小姐斯嘉丽·奥哈拉展开,她热情、任性、充满生命力,却也娇纵、自私、爱慕虚荣。在战火纷飞、家园破败的年代,斯嘉丽的人生如同她内心深处那棵不屈的红橡树,在风雨中顽强生长,经历着爱情、亲情、生死的考验,最终蜕变成一个坚韧、独立、充满智慧的女性。 历史的风云变幻,时代的洪流涌动 小说伊始,我们置身于战前南方田园牧歌式的繁华景象之中。塔拉庄园,斯嘉丽的家,是她幸福快乐的摇篮。她与皮特·哈顿等年轻军官调情,享受着无忧无虑的青春。然而,平静的生活被突如其来的南北战争打破。战火迅速蔓延,吞噬了美好的家园,也撕裂了南方社会的根基。 斯嘉丽亲眼目睹了亚特兰大的沦陷,经历了饥饿、贫困和死亡的威胁。她不再是那个只知爱慕虚荣的千金小姐,而是被迫肩负起养家糊口的重担。她学会了在恶劣的环境中生存,学会了用辛勤的劳动去换取食物和生存的希望。在那个风雨飘摇的年代,她以惊人的毅力,带领家人和黑奴,在贫瘠的土地上重新播种,重建家园。 纠缠不清的爱情,错综复杂的情感 在斯嘉丽的人生中,有两个男人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艾希礼·威尔克斯和瑞德·巴特勒。 艾希礼,是斯嘉丽梦寐以求的理想情人。他温文尔雅,富有诗意,是斯嘉丽心中南方旧日辉煌的象征。然而,艾希礼却深深爱恋着梅兰妮,一位善良、纯洁、无私的女性。斯嘉丽对艾希礼的爱,更多的是一种占有欲和对美好事物的迷恋,她无法理解和接受艾希礼的真实情感,也无法理解梅兰妮的伟大。 瑞德·巴特勒,是斯嘉丽生命中另一个不可忽视的存在。他是一位神秘、大胆、玩世不恭的男人,他一眼看穿了斯嘉丽的本质,也深深为她的坚韧和生命力所吸引。瑞德爱上了斯嘉丽,却也痛恨她的虚荣和自私。在战火和动荡中,他用自己的方式保护着斯嘉丽,也试图引导她认识真正的爱情和人生。 斯嘉丽在艾希礼和瑞德之间摇摆不定,她错过了瑞德真挚的爱,也放大了对艾希礼的执念。她的爱情之路充满着误解、遗憾和痛苦。直到失去瑞德,她才幡然醒悟,明白自己真正爱的是谁,但为时已晚。 人物的成长与蜕变,命运的跌宕起伏 《飘》之所以成为经典,不仅在于其宏大的历史背景和缠绵悱恻的爱情故事,更在于其对人物内心世界的深刻洞察和对人性复杂性的精准描摹。 斯嘉丽的成长是一个充满痛苦和挣扎的过程。从最初的任性娇纵,到战火中的坚韧不拔,再到经历失去的痛苦后的醒悟,她的生命轨迹充满了戏剧性的变化。她学会了不再依靠男人,学会了独立自主,也学会了珍视生命中真正重要的东西。 梅兰妮,是斯嘉丽的对照面。她代表着南方旧世界的温柔、善良和坚守。尽管面对着巨大的困难和不幸,她始终保持着内心的纯净和高贵,用她的爱和宽容温暖着周围的人。她的存在,映衬出斯嘉丽的世俗和不完美,也让我们看到了人性中更美好的光辉。 瑞德·巴特勒,是一位充满魅力的反叛者。他蔑视传统,追求自由,他的出现打破了南方社会既有的规则。他看到了斯嘉丽身上的野性和生命力,也看到了她内心深处的脆弱。他用他的热情和智慧,试图改变斯嘉丽,也与她一同经历着命运的沉浮。 宏大的叙事,精妙的笔触 《飘》的语言风格庄重典雅,却又充满张力和感染力。作者米切尔以其非凡的才华,将历史的宏大与人物的细腻情感融为一体。她对南方风土人情的描绘,对人物心理活动的刻画,都达到了炉火纯青的境界。 小说中的许多场景都令人过目难忘:斯嘉丽在塔拉庄园门前发出的“我不会让它垮掉”的誓言,瑞德在战火纷飞的亚特兰大中,以一己之力保护斯嘉丽和她的家人,斯嘉丽在贫困中用自己的双手挖出胡萝卜,以及斯嘉丽在经历一切沧桑后,对未来发出的“明天又是新的一天”的感慨。 超越时代的意义,永恒的人生哲理 《飘》不仅仅是一部小说,它更是一部关于生命、爱情、成长和坚韧的寓言。它告诉我们,在任何艰难困苦面前,都要保持希望,都要为生存而奋斗。它也告诉我们,真正的爱情需要经营和珍惜,误解和执念只会将美好的事物推向深渊。 斯嘉丽身上体现出的生存的本能和对生活的渴望,是对一切艰难险阻的无畏挑战。她的成长,是一个女性在时代洪流中,如何找到自我,如何面对命运,如何活出精彩的范本。 《飘》(新版)/经典译林,是玛格丽特·米切尔留给世界的宝贵财富。它以其磅礴的气势、深刻的内涵和动人的情感,征服了无数读者,成为一部跨越时空,经久不衰的文学经典。阅读《飘》,就如同经历了一次心灵的洗礼,它将引领我们思考人生的意义,感受生命的力量,并激励我们在自己的生活中,同样拥有如斯嘉丽般不屈不挠的精神,去迎接属于自己的“新的一天”。

用户评价

评分

这本书的书名一出来,我就被那种扑面而来的古典气息给吸引住了。要知道,现在市面上能找到的“经典”太多了,真正能让人沉下心来细品的越来越少。但这个“飘(新版)/经典译林”的组合,听着就让人觉得靠谱,仿佛一踏进书店,就看到了那个年代的灯火阑珊。我一直对那个特定时期的社会风貌和人物命运充满了好奇,尤其是那些身处时代洪流中,却又努力挣扎着想要抓住点什么的个体生命。这本书的译本,从名字上就能看出出版方是下了功夫的,他们显然知道,对于这种传世之作,翻译的质量决定了它是否能真正触动现代读者的心弦。我期待的不是那种干巴巴的、直译的文字,而是能将原著那种特有的韵味、那种历史的厚重感和人物内心的纠葛,用我们今天依然能感同身受的语言给“翻译”出来。如果能成功做到这一点,那么这本书就不再仅仅是一部小说,而更像是一扇通往过去世界的密室钥匙,让人可以悄无声息地潜入,观察那些我们只能在历史书上读到的场景,感受那些被时间冲刷却依然鲜活的情感。希望这次的版本,能在保持历史真实性的同时,带给我如同初读般的新鲜感和震撼。

评分

每次翻开一本厚重的、带着历史尘埃感的文学作品,我总会产生一种莫名的责任感,仿佛自己是继承者,需要将这份美感和智慧传递下去。这次的《飘(新版)》,光是书的装帧设计,就已经给我传递出一种庄重感,让人不敢有丝毫的亵渎之心。我不是一个轻率的读者,我喜欢带着问题去阅读。我最感兴趣的是,在那个剧烈变动的时代背景下,主人公是如何确立自我价值的?那种在废墟上重建生活的勇气和手段,在今天这个相对安逸的社会中,究竟还能给我们带来多少警醒和启发?我常常想,如果我处在那个境地,我能做到什么程度?这本书无疑提供了一个极佳的参照系。我不期待一个完美无瑕的主角,我更希望看到的是一个充满人性弱点,但又有着钢铁般意志的鲜活个体。新版的出现,意味着它经过了时间的检验,也意味着出版方在现有基础上进行了更深层次的打磨和校对,希望这一次的文字,能少一些当年初版时不可避免的疏漏,多一些精雕细琢后的圆润与力量。

评分

说实话,我买书的时候,很大程度上是冲着“经典译林”这个牌子去的。这年头,很多出版社为了赶时髦,随便拿个国外作品就往“经典”的筐里扔,内容质量参差不齐,很多时候读起来简直是一种折磨,那些生硬的、不合时宜的译法,硬生生地把故事的美感给撕碎了。而“译林”这两个字,对我来说,简直就是质量的代名词,尤其是他们早年翻译的一些世界名著,简直是教科书级别的存在。所以我对这次的这个新版,抱有极高的期望——它必须得是对得起“经典”二字的。我希望拿到手后,翻开第一页,就能感受到那种文字的张力,不是那种故作高深,而是自然而然地流淌出来的叙事力量。我追求的是一种沉浸式的阅读体验,角色的喜怒哀乐必须能透过纸页感染我,让我忘记自己身处何地。如果翻译腔过重,那简直是对原作者智慧的亵渎。一个好的译本,应该让人读完后,会忍不住去思考:原来中文可以这样被运用,原来在另一个遥远的国度,人类的情感是如此共通。我特别关注细节,比如一些特定场景的氛围营造,是否精准到位,那些微妙的讽刺和深层的隐喻,有没有被恰当地转化。

评分

读经典,总是在与历史对话,同时也是在与自己内在的“原型”对话。我对那个特定时代的女性命运尤其关注,她们在社会规范和个人欲望之间进行着怎样的艰难权衡?新版意味着它可能加入了新的导读或者译者后记,我非常期待这些增补的内容能够为我们这些后来的读者提供一个更现代、更具批判性的视角来重新审视这个故事。它应该能帮助我们理解,当年那些被视为“传统”或“过时”的观念,在历史的演进中是如何被解构和重塑的。我希望这本书不仅仅是让我沉浸于一个美丽却又残酷的故事中,更应该能引发我对于“女性力量”、“韧性”以及“生存哲学”的深层思考。如果读完,我能带着几条新的、经过文学洗礼的思考准则回到现实生活,那么这次阅读就是完全值得的。期待它能像一块磨刀石,让我的思维变得更加锐利和深刻。

评分

阅读体验这东西,太私人化了,但我相信有些共鸣是跨越时代的。对我来说,一本好书,首先得是“好看”的,这里的“好看”不是指情节多么曲折离奇,而是指文字本身的质感。我希望这次的《飘(新版)》能够提供一种“熨帖”的阅读感受。想象一下,在一个慵懒的午后,阳光斜斜地洒在书页上,你翻动着泛着淡淡墨香的纸张,那些遥远的故事和人物,在你脑海中清晰地立了起来,他们的声音、他们的眼神、他们为了一点点生存的尊严所做的努力,都变得触手可及。这种“在场感”是AI永远无法替代的。我期待的是,那些复杂的社会关系、那些错综的情感纠葛,能够被作者和译者用一种既有深度又不失流畅的笔触描摹出来。我不喜欢那种需要频繁查阅注释才能理解的文字,经典之所以成为经典,必然因为它蕴含的道理是普适的,是能被大多数有心人理解和感悟的。新版,理应在易读性和思想深度之间找到了一个绝佳的平衡点。

评分

发货快,包装很好哈!

评分

还不错,就是纸张有点薄,其他都很,读起来不错,是我喜欢的!

评分

学校让买的,我家孩子平时都不爱学,看了—个小时就不看了,猎人笔记的读后感也不写,我也不看,不知好不好。

评分

这个版本总体翻译不错,但黑奴总是说俺啊俺的,有点怪怪的,

评分

京东买东西放心,质量可靠,价格也优惠,非常不错

评分

帮同事买的,到货后同事说书还不错,关注很久下手的,哈哈

评分

纸张还是护眼的黄色

评分

好好好非常好!谢谢Thanks?(?ω?)?非常感谢你们!

评分

书挺好的,我挺喜欢这本书的,包装也可以的赞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coffeedeals.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