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译本,由著名德语文学翻译家、穆齐尔研究者张荣昌教授翻译。
《两个故事》是奥地利大作家穆齐尔生前出版的一个单行本小说集。小说集包括两篇中篇小说,分别是《爱情的完成》和《对平静的薇罗妮卡的诱惑》。
罗伯特·穆齐尔(Robert Musil,1880—1942),奥地利作家,与卡夫卡、普鲁斯特、乔伊斯齐名的文学大师,代表作为长篇小说《没有个性的人》。
与穆齐尔的其他作品相比,《爱情的完成》让作者付出的心血更多,在其成就中居于奇异的核心地位。
——弗兰克·克莫德
《对平静的薇罗妮卡的诱惑》充满了不伦与兽欲的暗示,但这些主题仅仅是在表面之下紧张地酝酿。
——《出版者周刊》
爱情的完成
对平静的薇罗妮卡的诱惑
那是一种从来都界定不清的意识,它终极的完整性保存在她内心深处,并时时有所显现,是它把那最终的克制和确信,带进她不假思索的‘听任别人摆布’之中。在种种现实经历的全部复杂关联后面,有什么东西未被发现,虽然她从未抓住她生活的隐蔽本质,或许她甚至认为,自己将永远不能进入那儿,无论如何,不管她做什么,它给予她一种自由感,好像一个客人走进一间陌生的房子,很清楚自己只会在这儿待一次,因此漫不经心地、有点儿觉得索然无味地任人摆布,不论他在那儿会遭遇到什么状况。
后来,她所做的一切,所经受的一切,在她结识现在的丈夫的那一刻,对她而言全都沉没了。她从此走进了一种寂静和孤独之中,关键不再是从前发生过什么,而仅仅是现在正在发生什么。往事之所以存在,似乎只是为让他们更加强烈地感受对方,否则它早就被淡忘了。一种浓郁醉人、欣欣向荣的感觉,像她周围鲜花盛开的群山那样升起,只是在远处依然留着一种历经苦难的体验,留存着一个背景,一切从此逸出,如同在温暖之下,冻僵的肢体缓慢地、昏昏欲睡地开始舒展筋骨。
或许,只有一种独一无二的东西,稀薄、苍白且几乎不可觉察,从她当初的生活进入到她现在的生活之中。而她恰恰今天不得不又想起这一切,可能是偶然巧合,可能是因为她坐车来看孩子,可能是因为一件别的什么无关痛痒的事情,然而,这东西在火车站才出现,当时,她身处人群之中,受到他们压制、扰乱,突然轻轻被一种感觉所触动,这种感觉从她身旁一掠而过,依稀可辨,稍纵即逝,使她模糊、隐约,但几乎活生生地回忆起那一段几乎已被遗忘的生活。
克劳蒂娜的丈夫没时间送她去车站,于是她独自等候火车,四周的行人碰碰撞撞,挤来挤去,像一个沉重、巨大的污水浪头,把她慢慢推过来,挪过去。那些苍白、包围她情绪的清晨脸庞,似乎漂浮在这昏黑的区域,犹如一座幽暗的死水池塘上漂浮的鱼卵。她感到恶心。她想用一个漫不经心的手势,驱使眼前的随波逐流者给她让路,但不知是他们体力上的优势吓着了她呢,或仅仅是脏玻璃与杂乱铁支架构成的巨大屋顶下这种阴暗、单调、冷淡的光线使然,就在她看似沉着镇定、彬彬有礼地走在人群之中时,她感受到一种冲动,并强烈地受到其折磨,如同忍受一种屈辱。她徒劳地在自己心中寻找保护。这情形就好像她慢慢悠悠、摇摇晃晃地迷失在人群之中,眼睛再也看不清楚了,再也意识不到自己了,她一使劲,一阵微弱、柔和的头痛便如云雾般飘浮在她的思绪之前,而她的思绪栽进去,试图回到昨天。但克劳蒂娜的收获仅仅是一种感觉:仿佛秘密地拥有某种既宝贵又温柔的东西。她不可以将其显露,因为别人不能理解它,而她如此软弱,没有自卫能力,并且十分害怕。她收窄、缩紧身子走在旁人之间,满怀高傲,每当有人挨她太近,她就大吃一惊,就摆出一副平和的神色掩饰自己。这时,暗中心醉神迷地,她感觉到自己的幸福,每逢她屈从并听凭自己陷入这有点儿纷乱的恐惧之中,这种幸福感总是变得更加美妙。
这让她明白了它到底意味着什么。因为这就是当初的情形,与它在另一个时期的状况相同。她突然觉得,那时,很久以前,仿佛她长时间待在别的什么地方,虽然那里绝不遥远。她内心藏着某些朦胧昏暗、并不确定的东西,好像精神病人胆怯地隐藏他们的热情,她所做之事碎成小块挣脱她,陌生人的记忆将其取走,她体内那一株等待开花结果的幼芽得不到任何浇灌,就在别人以为,已经把它的叶瓣摘掉,并转身离她而去时,这颗幼芽反倒开始轻轻激荡心灵。然而,在她所忍受的一切附近,有一丝像是来自一顶冠冕的淡淡闪光,在那与她的生命相伴相随的沉闷、低语的痛苦中,颤动着一种亮光。有时她觉得,她的痛苦像小火苗在她体内灼烧,不知什么东西驱使她心神不宁地点燃新的小火苗。她这么做时,会感到自己额头上紧紧箍着一个环,看不见,不真实,像由梦幻的玻璃构筑而成。有时,那仅仅是在她头脑里一支遥远的、萦绕的圣歌……
克劳蒂娜一动不动坐着,轻微晃动的列车驶过这个地区。车厢里,旅客们互相闲聊,然而她只听见一阵阵遥远的沙沙声。想到自己的丈夫时,她的思绪像处在飘雪的天空下,被一种软和、疲倦的幸福环抱,但种种柔软之中还存在某种东西,妨碍她活动,或者就好像一个正在康复病人,已经习惯了待在室内,即将到户外迈出最初的几步,这种幸福,它把人钉住不动,甚至几乎使人感到痛苦。在这背后,那个隐隐约约、不停波动的咏唱仍一直持续,这个声音遥远、模糊,她听不清楚,像一首摇篮曲,像一种痛苦,像她自己……这声音制造一圈圈涟漪,把她的思绪拉向自己身边,而她看不到它的正面。
她往后倚靠,朝窗外望去。因长时间思考这件事,她很疲惫。她神志完全清醒,而且感觉敏锐,但是,知觉后面的什么东西要安静、要伸展、要让世界从自己头顶掠过……电线杆斜斜向后倒退,蜿蜒迂回的农田间,满是无雪的深褐色犁沟,灌木丛静立不动,好像它们脑袋上有许多叉开的小细腿,千百颗钟形小水珠,落下、流淌、闪闪发光……这是某种愉悦、轻快的东西,某种推倒墙壁似的豁然开朗,某种无拘无束、免除负担而又无比温柔的东西。甚至,从她身体升起温和的重力,它将一种融雪般的感觉,逐渐变为一种持续不断、轻逸而松弛的铃铛声,留存于耳中。她觉得,她和丈夫生活在这世界上,犹如生活在一个气泡大球之中,里面充满珠子、泡沫以及一片片羽毛般轻盈的华丽云彩。她闭上眼睛,沉醉其间。
……
我必须承认,这本书的节奏把控简直是一门艺术。它不像那些追求极致刺激的作品,从头到尾都保持着高强度的紧张感,那样反而容易让人疲劳。这本书的高明之处在于它的张弛有度,那种如同音乐般的韵律感。有时候,它会让你感到故事像是在缓缓铺陈,细节慢慢展开,似乎一切都平静无波,但正是这种“平静”之中,暗涌着一股强大的推力,让你不得不期待下一个转折。而当需要爆发时,作者又能精准地抓住时机,释放出积蓄已久的情感能量,那种爆发力是水到渠成的,让人拍案叫绝。这种节奏的控制,体现了作者对叙事流程有着超乎寻常的掌控力,知道何时该收紧,何时该放慢,确保读者在阅读过程中始终处于一种被引导的状态,既不会感到拖沓,也不会因为信息量过载而感到混乱。阅读完后,你会觉得整个故事的脉络清晰无比,逻辑严密,没有一丝多余的赘述,每一部分都恰如其分地服务于整体的宏大结构。
评分这本书的语言风格,简直可以用“行云流水,却又暗藏锋芒”来形容。初看时,你会觉得文字极其流畅自然,阅读起来毫不费力,仿佛作者在轻描淡写间就把场景勾勒了出来,那种画面感直接跃然纸上,色彩斑斓,立体感十足。然而,当你细细品味那些看似随意的遣词造句时,又能发现其中蕴含的深层哲思和别具一格的韵味。它不像某些作品那样,为了追求所谓的“文学性”而故意使用晦涩难懂的词汇,这本书的文字是带着温度的,是活生生的,它能让你在享受阅读快感的同时,潜移默化地被提升了对语言美学的认知。我尤其欣赏作者在描绘环境和氛围时所展现出的那种不动声色的力量,寥寥数语,就能营造出特定的情绪基调,时而压抑,时而开阔,极大地增强了故事的沉浸感。对于喜欢探索文字奥秘的读者来说,这本书提供了一个绝佳的样本,展示了如何用最简洁有力的方式,表达最复杂的人性主题。
评分这本书的结构设计,简直是教科书级别的范例,它展示了如何通过精巧的框架来承载丰富的内容。我注意到,作者似乎在叙事维度上做了多层次的构建,它不仅仅是一个线性的故事发展,更像是一个多维度的空间,不同视角、不同时间线索交织在一起,但却奇迹般地保持着清晰的指向性。每一次看似是支路的描述,最终都会以一种意想不到却又必然的方式汇入主线,这种“天衣无缝”的连接感,着实令人叹服。特别是那些关键的转折点,作者往往会采用一种非传统的叙述手法,比如插入一段似乎无关的插曲,但事后回想起来,那段插曲却是解开后续所有谜团的钥匙。这种高超的结构艺术,使得阅读过程充满了探索的乐趣,你会不由自主地想要去解构、去分析作者是如何搭建起这个精妙的文字迷宫的。对于那些追求叙事技巧和结构创新的读者来说,这本书绝对不容错过,因为它提供了一种既宏大又细腻的阅读体验。
评分这本书最让我印象深刻的是它对于人性灰色地带的探讨,它没有简单地将世界划分为黑与白,而是勇敢地深入到那些复杂、矛盾的区域。书中的角色往往不是传统意义上的“好人”或“坏蛋”,他们带着各自的创伤、偏见和不完美的动机行事,这种真实性让人感到既熟悉又心惊。你会发现,很多时候,他们做出的选择,在特定的情境下,竟然是那么的合乎情理,让你不禁反思自己如果在那种极端处境下会如何抉择。作者并没有对这些行为做出轻率的道德评判,而是提供了一个观察的窗口,让读者自己去体会和理解。这种深入骨髓的洞察力,让这本书的价值远远超越了单纯的娱乐范畴,它更像是一面镜子,映照出我们自身难以言说的复杂性。读完这本书,我感觉自己对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以及那些隐藏在社会规范之下的微妙权力互动,都有了更深一层,也更具同理心的认识。
评分哇,这本书简直是文字的盛宴,让人读得欲罢不能!我发现作者的叙事功力简直是炉火纯青,每一个转折都出乎意料却又在情理之中。那种精妙的布局,仿佛每一个不起眼的细节,都在为后来的高潮默默蓄力,直到最后“砰”地一声炸开,那种阅读体验带来的冲击力是极其震撼的。而且,这本书在人物刻画上达到了一个令人惊叹的高度,那些角色的内心世界被挖掘得极其深刻,他们的挣扎、他们的渴望,都真实得仿佛能触摸到。我甚至有好几次,因为太过沉浸,完全忘记了自己是在阅读,而是感觉自己身处故事之中,与角色同呼吸共命运。那种细腻的情感描写,不是简单的文字堆砌,而是真正触及灵魂深处的共鸣。读完之后,那种回味悠长的感觉,就像是品尝了一杯上好的陈年佳酿,久久不散,让人忍不住想再翻开重温,去捕捉那些初读时可能错过的微光。这本书的魅力,就在于它能让你在合上书页的那一刻,感受到一种精神上的充盈和满足,绝对是值得反复品味的佳作。
评分还未开读,买来囤货中,尚未列入阅读计划。
评分精美绝伦的名著相得益彰
评分精美绝伦的名著相得益彰
评分世界第一的配送速度与质量
评分很好
评分新版本就#呵呵就%就斤斤计较经济叽叽叽叽
评分世界第一的配送速度与质量
评分同学推荐的,趁着图书节买的,包装精美~
评分你的心就是不会让你体验去到哪里都是一些聪颖好学!这么晚餐厅的老板的电话我、一定、一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offeedeals.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