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国内**本拿破仑随想录,文字全部选自拿破仑书信及回忆录,真实的再现了拿破仑的思想与情感。是了解拿破仑的*佳读物。
2.编者夏尔·拿破仑(Charles Napoléon),系拿破仑一世的弟弟杰罗姆·拿破仑的直系后代,是拿破仑之父夏尔·拿破仑男性法定后代中唯*在世一脉的长子。是法国研究拿破仑的专家 。
3. 精装版本,设计精美。
编者夏尔· 拿破仑(Charles Napoléon), 原名夏尔·玛丽·杰罗姆·维克多·波拿巴(Charles MarieJér?me Victor Bonaparte), 生于1950 年。法国经济学博士,工程师,法国政界人士。系拿破仑一世的弟弟杰罗姆·拿破仑的直系后代,是拿破仑之父夏尔·拿破仑男性法定后代中唯 *在世一脉的长子。同时,他也是比利时已故国王利奥波德二世的外曾孙。此外,他创立了欧洲拿破仑足迹城市联合会,并出任主席一职。其作品涉及国土整治、民族史和家族史,著有《波拿巴与保利》及《波拿巴家族:倔强的反叛精神》等。
目录
拿破仑笔下的拿破仑
**部分 《拿破仑书信集》摘录
1769—1787 童年、军校与学业 6
1796 18
1797 32
1798 49
1799 56
1800 66
1801 73
1802 79
1803 83
1804 88
1805 104
1806 119
1807 132
1808 147
1809 158
1810 168
1811 177
1812 183
1813 190
1814 198
1815 204
第二部分 《圣赫勒拿岛回忆录》摘录
一、自述 212
二、理想与抱负 216
三、哲学信念与宗教信仰 221
四、人类与生命 223
五、艺术、科学、出版与文化 225
六、政策分析、战略构思、统治理念 226
七、法国的统治 229
八、欧洲 234
九、法国大革命 236
十、军事策略 238
十一、军队司令 240
十二、将军、部长与同时代人 242
十三、兄弟姐妹 244
十四、约瑟芬 245
十五、其他女人和玛丽-路易斯 246
十六、健康与喜好 247
十七、流放圣赫勒拿岛 248
按主题分类 250
译后记 259
?
拿破仑笔下的拿破仑
一千条语录,一段帝王人生。
本书呈献给读者的拿破仑语录摘自《拿破仑书信集》和《圣赫勒拿岛回忆录》。前者总共收录了36 000多封信函,堪称数量可观的**手材料。而后者则是拿破仑授意他人撰写的,其内容并非他本人口授。
从《拿破仑书信集》摘取的内容按年代顺序整理而成,以简要的历史背景为序,方便读者纵览拿破仑的戎马一生,追踪他的思想变迁。凡是让拿破仑牵肠挂肚的事,书中都有体现。拿破仑的想法与计谋必然会因局势而不断调整,但通常来说是一脉相承的,虽然也偶有变数。
相比之下,《圣赫勒拿岛回忆录》则是一部完整的作品,字里行间所透露出的,是这位军事天才渴望留在人们心中的那个形象。这才是整个回忆录的主旨与内涵所在。
一份是拿破仑戎马生涯中的真情流露,一份是他刻意塑造的理想形象。对比二者,我们便能够细细品味这位法兰西帝王不为人知的个性,发掘他在其戎马生涯中曾遭遇的种种困境。
《圣赫勒拿岛回忆录》是按照口述的内容整理出来的,未以年代顺序为轴,而是按主题编写而成。
之所以这样编排,是为了保证本书的前后两部分衔接起来更为流畅,与此同时,也方便读者在阅读时将两个“版本”的拿破仑进行对照。
读者将在我们的带领下重温这位科西嘉贵族之子的传奇人生:从大革命时期的年轻将领,到之后的**执政官,直到登上法兰西帝王的巅峰,横扫整个欧洲,而*终等待他的,却是一败涂地,在被流放到圣赫勒拿岛后黯然长逝。
直到*后,我们或许才会领悟,为什么两个世纪以来,随着对拿破仑认识的不断加深,有人对他歌功颂德,也有人对他深恶痛绝。
一直到法国大革命前夕,除了少量的政治信函或私人信件,王室几乎不使用书信作为交流方式。旧制度时期,国王极少动笔,即使动笔也仅限于在大臣提交的文件上签字或在账簿上做注释。
而波拿巴家族却以大量的写作见长,他们深受启蒙思想的熏陶和教育,将写作视为传播理性的工具。这也正是18世纪法国文学复兴的原因之一。
他们在工作中习惯用文字与家族成员和下属进行沟通,因此他们的命令能够在*短的时间内,以当时前所未有的精准方式传达下去。
拿破仑青年时代的书信全部由他亲笔所书,这一点在他掌权之后必然难以做到。拿破仑有一个掌玺大臣公署,由一名私人秘书掌管。掌管一职先是由他的同窗布里昂(Bourrienne)担任,随后由梅尼瓦尔(Méneval)接替,*后是由凡(Fain)担任。拿破仑先是阅读公函,再将回复内容的纲要进行口述,之后如有必要还会再行修改,*后由他签名。有时他还会在签名前亲笔题写一句客套话。
不过有时皇帝也会将完整的书信口述出来。尤其在遇到大事时,他也会亲自提笔给家人写信。
被流放至圣赫勒拿岛的拿破仑依旧保留着口述的习惯,主要是向拉斯卡斯倾诉个人回忆,抒发当年治国理政的感想。鉴于回忆录并非出自拿破仑本人之手,而是由他人代写,故而并不能作为我们了解这位领袖的*可靠与*精确的文献依据。
拿破仑·波拿巴
古往今来,提到拿破仑·波拿巴,各路人士褒贬不一,很难对此达成一致:有人认为他智勇双全,顺应历史发展的潮流,将法国和欧洲推到了一个新的高度,是时势造英雄的典型之一;还有人则认为他是个不折不扣的“野心家”“杀人犯”“暴君”和“骗子”,不过是打着平等、自由和公正的幌子践踏法兰西。然而我们不能否认,他对法兰西和欧洲的影响可谓深远,无论是在政治、经济和文化方面,还是在立法、教育和科学方面,都不容忽视。
于我,**次近距离接触这位身材矮小却曾牵动了整个欧洲的意大利贵族,是在罗浮宫瞻仰《跨越阿尔卑斯山圣伯纳隘道的拿破仑》和《拿破仑一世加冕大典》两幅画作的时候。那意气风发的飒爽英姿和志在必得的坚定让我惊叹智慧、勇气和信念融合在一起所能创造的高度。至于拿破仑,从担任**执政官开始,到成为终身执政官,再到建立法兰西帝国加冕称帝,随着他踏上权力的巅峰,在享受着巅峰上独舞的同时,他也一步步落入专制独裁的险境。这位从任何时代来看无疑都是伟大将领的人物,在《圣赫勒拿岛回忆录》中曾说:“多人统治的尽头是无政府状态,一人统治的尽头是专制独裁。*好的办法无疑就是折中。”这到底是他的理想,还是他对自身行为的反思呢?无论怎样,他依然认为,一切皆是局势所迫!
接触这本书非常偶然,也很庆幸,能有机会深入认识这位曾经叱咤风云、驰骋疆场、夺取几十场战役胜利的军事天才鲜为人知的一面。
本书的编者是夏尔·拿破仑(Charles Napol60n),原名夏尔·玛丽·杰罗姆·维克多·波拿巴(CharlesMarie Terome Victor Bonaparte),生于1950年。法国经济学博士,工程师,法国政界人士。系拿破仑一世的弟弟杰罗姆·拿破仑的直系后代,是拿破仑之父夏尔·拿破仑男性法定后代中唯*在世一脉的长子。同时,他也是比利时国王利奥波德二世的外曾孙。他创立了欧洲拿破仑足迹城市联合会,并出任主席一职。其作品涉及国土整治、民族史和家族史,著有《波拿巴与保利》及《波拿巴家族:倔强的反叛精神》等。
编者将《拿破仑书信集》和《圣赫勒拿岛回忆录》中丰富的语录提炼出来,并将其分为前后两部分,既有时间轴中“点”的呈现,又有主题中“面”的映像,在纵横之间与点面相交之处突显拿破仑一世的个性与心思,进而引发读者的思考和探索。正是在读完这部作品之后,我才体会到作者这样安排的用意,才能捕捉到内心时隐时现的震动,而这,正来自《拿破仑书信集》中那个毫无矫饰浮夸的拿破仑身躯,同《圣赫勒拿岛回忆录》里帝王精心雕琢的塑像之间的碰撞。
这部作品翻译过来虽然只有区区几万字,但在翻译的过程中还是遇到了不少的阻碍。很多语录都是独自成文的,其间的衔接性较弱。由于缺乏相关的背景知识,特别是有些细节,查证起来比较困难,再加上译者的语言水平有限,在理解和表达上难免存在错误和疏漏。在此,恳请读者能够批评指正,不吝赐教。
另外,我还要感谢给予我这次机会的学姐和出版社,以及一直支持我和鼓励我的父母、老师和朋友,特别是几位朋友在我遇到难处时不厌其烦地接受我的烦扰,与我进行探讨。是你们让我的**本译作得以出版,在此一并感谢!
吕长吟
2016年10月17日于北京
拿破仑笔下的拿破仑
一千条语录,一段帝王人生。
本书呈献给读者的拿破仑语录摘自《拿破仑书信集》和《圣赫勒拿岛回忆录》。前者总共收录了36 000多封信函,堪称数量可观的**手材料。而后者则是拿破仑授意他人撰写的,其内容并非他本人口授。
从《拿破仑书信集》摘取的内容按年代顺序整理而成,以简要的历史背景为序,方便读者纵览拿破仑的戎马一生,追踪他的思想变迁。凡是让拿破仑牵肠挂肚的事,书中都有体现。拿破仑的想法与计谋必然会因局势而不断调整,但通常来说是一脉相承的,虽然也偶有变数。
相比之下,《圣赫勒拿岛回忆录》则是一部完整的作品,字里行间所透露出的,是这位军事天才渴望留在人们心中的那个形象。这才是整个回忆录的主旨与内涵所在。
一份是拿破仑戎马生涯中的真情流露,一份是他刻意塑造的理想形象。对比二者,我们便能够细细品味这位法兰西帝王不为人知的个性,发掘他在其戎马生涯中曾遭遇的种种困境。
《圣赫勒拿岛回忆录》是按照口述的内容整理出来的,未以年代顺序为轴,而是按主题编写而成。
之所以这样编排,是为了保证本书的前后两部分衔接起来更为流畅,与此同时,也方便读者在阅读时将两个“版本”的拿破仑进行对照。
读者将在我们的带领下重温这位科西嘉贵族之子的传奇人生:从大革命时期的年轻将领,到之后的**执政官,直到登上法兰西帝王的巅峰,横扫整个欧洲,而*终等待他的,却是一败涂地,在被流放到圣赫勒拿岛后黯然长逝。
直到*后,我们或许才会领悟,为什么两个世纪以来,随着对拿破仑认识的不断加深,有人对他歌功颂德,也有人对他深恶痛绝。
一直到法国大革命前夕,除了少量的政治信函或私人信件,王室几乎不使用书信作为交流方式。旧制度时期,国王极少动笔,即使动笔也仅限于在大臣提交的文件上签字或在账簿上做注释。
而波拿巴家族却以大量的写作见长,他们深受启蒙思想的熏陶和教育,将写作视为传播理性的工具。这也正是18世纪法国文学复兴的原因之一。
他们在工作中习惯用文字与家族成员和下属进行沟通,因此他们的命令能够在*短的时间内,以当时前所未有的精准方式传达下去。
拿破仑青年时代的书信全部由他亲笔所书,这一点在他掌权之后必然难以做到。拿破仑有一个掌玺大臣公署,由一名私人秘书掌管。掌管一职先是由他的同窗布里昂(Bourrienne)担任,随后由梅尼瓦尔(Méneval)接替,*后是由凡(Fain)担任。拿破仑先是阅读公函,再将回复内容的纲要进行口述,之后如有必要还会再行修改,*后由他签名。有时他还会在签名前亲笔题写一句客套话。
不过有时皇帝也会将完整的书信口述出来。尤其在遇到大事时,他也会亲自提笔给家人写信。
被流放至圣赫勒拿岛的拿破仑依旧保留着口述的习惯,主要是向拉斯卡斯倾诉个人回忆,抒发当年治国理政的感想。鉴于回忆录并非出自拿破仑本人之手,而是由他人代写,故而并不能作为我们了解这位领袖的*可靠与*精确的文献依据。
这本书的封面设计简洁大气,封面上拿破仑的肖像自带一种凛然正气,仿佛穿越了时空,将我带回那个波澜壮阔的年代。我一直对拿破仑这个名字充满了好奇,他的一生充满了传奇色彩,从一个不起眼的军官,一步步登上权力的巅峰,又轰然倒塌,这中间的起起伏伏,充满了戏剧性。我常常想象,在那个时代,他是如何运筹帷幄,如何在战场上叱咤风云,又是如何在政治舞台上左右逢源。这本书的标题《拿破仑随想录》让我充满了期待,我希望能从中窥见这位伟大人物内心深处的思考,了解他做出那些重大决策时的心路历程。当然,我更希望能够通过这本书,深入了解他所处的那个时代,了解法国大革命带来的深远影响,以及拿破仑战争如何改变了欧洲乃至世界的格局。我尤其对那些决定历史走向的关键战役感兴趣,想知道他的军事才能究竟体现在何处,他的战略思想有哪些独到之处,以及他如何激励他的士兵们为之奋斗。这是一本能够让我沉浸其中,仿佛置身于历史洪流中的读物,我迫不及待地想翻开它,去探索那段令人着迷的历史。
评分拿到这本书,我首先就被它沉甸甸的份量和封面设计所吸引,一股历史的厚重感扑面而来。我对拿破仑的印象一直停留在教科书上的概念,一个伟大的军事家、政治家,但总觉得隔着一层面纱。这本书的标题《拿破仑随想录》让我眼前一亮,我特别希望能够通过这本书,不仅仅了解他的丰功伟绩,更能走进他的内心世界,去感受他作为一个人,在权力、战争、理想与现实面前的挣扎与思考。我对他那些著名的战役,比如奥斯特利茨、滑铁卢等,一直充满好奇,想知道在那些决定历史走向的关键时刻,他究竟是如何思考的,又是如何指挥若定的。这本书承诺“纵览拿破仑戎马生活”,这正是我所期待的,我想深入了解他如何从一个无名小卒一步步崛起,如何在战场上屡创奇迹,又为何最终走向失败。我希望这本书能够为我提供一个更立体、更全面的拿破仑形象,让我不再只是仰望星空,而是能够真正地走进他的人生,感受那个时代的风云变幻。
评分这本书的封面仿佛自带一种魔力,让我瞬间被拉回到那个风云激荡的年代。我对拿破仑这个名字一直怀有复杂的情感,既敬佩他的雄才大略,又对他的野心和战争带来的破坏感到唏嘘。而《拿破仑随想录》这个书名,立刻勾起了我探究他内心世界的强烈愿望。我常常在想,这位叱咤风云的帝王,在硝烟散尽后,会如何审视自己的一生?他会有怎样的感慨?他会如何评价自己所经历的那些波澜壮阔的战争?这本书以“穿越历史烟云,纵览拿破仑戎马生活”为副标题,更是让我对接下来的阅读内容充满了期待。我希望能够跟随作者的笔触,置身于那些宏大的历史场景之中,去感受拿破仑在战场上的决断与魄力,去理解他制定战略的深层逻辑。同时,我也期待能够从这本书中,更深入地了解他所处的那个时代,了解法国大革命对欧洲乃至世界产生的深远影响,以及拿破仑在其中扮演的关键角色。这是一本能够带我走进历史,更走进一位伟大人物内心的书籍。
评分我一直对历史人物的传记情有独钟,而拿破仑无疑是其中最耀眼的一颗星。我曾在各种纪录片和历史书籍中零散地接触过他,但总感觉碎片化,无法形成一个完整的认知。这本书的出现,让我看到了一个系统了解拿破仑的机会。从书名来看,《拿破仑随想录》似乎更侧重于他个人的思考和感悟,这正是我所渴望的。我一直很好奇,是什么样的信念支撑着他不断前进,又是什么样的挫折让他跌落谷底。我想了解他作为一个人,是如何看待荣誉、权力、战争和人民的。这本书的副标题“拿破仑战争穿越历史烟云,纵览拿破仑戎马生活名人传记书籍”则进一步拓宽了我的视野,它预示着我不仅能了解到他个人的心路历程,还能深入地审视他所参与的那些改变历史进程的战争,以及他在这些战争中的具体表现。我希望这本书能够带我穿越时空的迷雾,身临其境地感受那些恢弘的战役,理解他作为军事统帅的智慧与魄力。同时,我也期待能够通过这本书,更全面地认识拿破仑这位历史巨人,理解他对近代欧洲的影响。
评分我是一个对欧洲近代史充满兴趣的读者,而拿破仑的时代无疑是这段历史中最浓墨重彩的一笔。我曾阅读过一些关于拿破仑的介绍,对他的军事天才和政治手腕有所了解,但总觉得意犹未尽。这本书的标题《拿破仑随想录》立刻吸引了我,我非常好奇这位传奇人物在征服欧洲的宏大叙事背后,是如何思考和感悟的。我希望能在这本书中找到他内心深处的独白,了解他对自己功过是非的看法,以及他对人生、理想的理解。副标题“拿破仑战争穿越历史烟云,纵览拿破仑戎马生活名人传记书籍”更是让我充满了期待,它承诺将带领我穿越历史的迷雾,身临其境地感受拿破仑波澜壮阔的戎马生涯。我期待能够从中了解他如何从一名普通的军官成长为一代枭雄,他在战场上如何调度兵力,如何制定战略,以及他如何激励他的军队。我更希望能够看到他对当时社会、政治以及人民的看法,了解他所推行的改革措施及其深远影响。这本书对我来说,不仅仅是一本名人传记,更是一扇了解那个时代、理解历史人物内心世界的窗口。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offeedeals.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