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验心理学》(第2版)是一本适用于心理学专业和应用心理学专业的基础性教材,本教材吸收国内教材的优点,汲取国外教材的精华,取长补短;既注重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基本程序、基本操作的系统性,又注重培养和提高读者将自己所学应用于实践的能力;同时关注*新研究成果,使读者能更好地理解与掌握实验方法。
本书共有三个部分:**部分为基础理论,包括**、二、七、八章,主要介绍了科学研究的目的、心理学研究的程序和伦理规范,变量的操纵、测量、控制,以及心理物理学法和反应时法的原理;第二部分为实验设计,包括第三、四、五、六章,内容涉及实验设计的各种形式,如准实验设计、被试间设计、被试内设计、混合设计和单被试设计等;第三部分为具体应用,包括第九、十、十一章,具体呈现了实验心理学家如何将心理学实验原理运用于注意、记忆和阅读等重要领域的研究之中。
白学军,天津师范大学二级教授,博士生导师。天津师范大学心理与行为研究院(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院长、教育科学学院院长、教育学部副部长。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心理学科评议组成员,中国心理学会理事长,教育部高等学校心理学类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副主任委员,教育部普通高等学校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专家指导委员会副秘书长,国家“万人计划”学科领军人才,全国文化名家暨“四个一批”人才,《心理与行为研究》主编,天津市心理学会理事长,天津市社会科学界联合会副主席,天津市教学名师,天津市劳动模范。已发表学术论文400多篇。主要研究领域是阅读能力发展、高效率学习、认知抑制、智力发展和学生心理健康。
第一章实验心理学概论
第一节实验心理学的研究对象
第二节实验心理学的产生与发展
第三节心理学实验的程序
第四节心理学实验中的伦理问题
第二章心理学实验中的变量及其控制
第一节变量概述
第二节自变量及控制
第三节因变量及控制
第四节额外变量及控制
第五节实验的效度与信度
第三章相关设计和准实验设计
第一节相关设计
第二节准实验设计
第四章被试间设计
第一节被试间设计概述
第二节单自变量被试间设计
第三节多自变量被试间设计
第五章被试内设计和混合设计
第一节被试内设计概述
第二节单因素被试内设计
第三节多因素被试内设计
第四节被试内设计的控制
第五节混合设计
第六章单被试设计
第一节单被试设计概述
第二节A-B-A设计
第三节A-B设计
第七章心理物理学方法
第一节感觉阈限的测量
第二节心理量表法
第三节信号检测论
第八章反应时法
第一节反应时概述
第二节反应时的影响因素
第三节反应时研究方法的发展
第九章注意
第一节注意研究中的基本问题
第二节注意的研究范式
第三节注意的研究技术
第四节注意研究中的经典实验及理论
第十章记忆
第一节记忆的类型
第二节记忆实验中的变量
第三节记忆研究中的注意事项
第十一章阅读
第一节阅读研究中的基本问题
第二节阅读的研究方法及实验范式
第三节阅读中的眼动和知觉过程
参考文献
我们知道,在一般情况下,反应越是迅速,犯错误的可能性就越大;相反,反应正确率的提高必然会影响个体的反应速度。也就是说,在反应过程中,个体有时会以牺牲准确率为代价去换取反应速度,有时则会以牺牲反应速度为代价去换取反应准确率。也就是说,个体能根据不同的实验要求或在不同的实验条件下,建立一个反应速度与反应准确率的标准来指导他的反应。我们将此称为反应速度与准确率的权衡(speed-accuracytrade-off,SAT)。
科学家做过一个很有趣的实验(Chitta&Book;,2003),他们把一个熊蜂的蜂巢连接在一个虚拟的“草原”(100cm×70cm×70cm)上,训练这些熊蜂在“草原”彩色的“花朵”(直径为25mm的彩色圆圈)上“采蜜”。这片虚拟草原(70cm×70cm)是一块半透明的树脂玻璃板,上面开有46个直径5mm的小孔,这些小孔组成一个六边形(如图8-4所示)。研究者使用计算机控制投影仪,每次随机地选择8个小孔,在上面投射蓝色的圆形图案,称为虚拟的花朵。虚拟花朵所在的其中4个小孔里装有10ml糖水,颜色设置为R=0,G=0,B=255;另外4个小孔中只装有普通水,颜色设置为R=0,G=70,B=255。有糖和没有糖的花朵颜色略有不同,但都属于蓝色调,需要仔细分辨才能区别。
研究者对熊蜂做出正确判断的概率(62%)与随机概率(50.0%)进行比较,发现二者之间存在显著性差异;同时也发现行为选择的正确率与所需要时间之间存在显著的正相关(r=0.963,n=10,p<0.05):熊蜂做出正确选择的次数越多,花费的时间越长,而快速做出反应时犯错误的次数也会随之增加。
为了了解反应效价对熊蜂觅食行为的影响,研究者改变了第一个实验中的条件,将4个小孔中的普通水换成了10ml含奎宁、有苦味的水。经过一天的训练之后重新进行实验,结果发现熊蜂反应的正确率有了明显提高,达到83.0%;同时,它们所花费的时间也明显增长,反应时与正确率之间的相关仍然显著(r=0.723,n=10,p<0.05)。这说明反应的低效价会提高熊蜂在觅食过程中的正确反应次数。他们在改变实验二中的反应惩罚,即把含奎宁的、有苦味的水重新换成普通水之后,发现熊蜂做出正确选择的概率又出现了回落(61.4%)。因此,可以认为熊蜂的正确反应在很大程度上受到了反应效价的影响,更重要的是,熊蜂在觅食过程中同样存在着速度与反应准确率之间的权衡。
这是科学家第一次发现昆虫做出选择的准确率与其投入时间的相关。从行为的表现形式来看,熊蜂的“慢工”可以获得“好食”的回报,而且可以根据反应效价的不同调整觅食策略。
……
这本书让我对“科学”有了更宏观的认识,它不仅仅是知识的集合,更是一种方法,一种思维模式。它引导我如何去提问,如何去设计实验,如何去分析数据,如何去得出结论。在阅读关于“社会认知”的章节时,书中对“归因理论”的详细介绍,让我明白,我们是如何解释自己和他人的行为的,以及这种解释会如何影响我们的后续行为。这对于理解人际关系,以及社会现象,都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我特别喜欢书中关于“元认知”的研究,它让我们认识到,我们不仅仅知道信息,更要知道自己是如何知道信息的。这种自我反思的能力,对于学习和成长至关重要。书中对“道德发展”的研究,也让我对人类的道德判断有了更深刻的理解,了解了不同个体在不同发展阶段的道德观念差异。这种对人类复杂心理活动的深入挖掘,让我对“人”这个概念有了更全面的认识。这本书不仅仅是让我学习了实验心理学的知识,更重要的是,它教会了我如何用科学的眼光去看待世界,如何去探究未知,如何去批判性地思考。
评分这本书最大的魅力在于,它让我看到了心理学研究的“现场感”。那些经典的实验,不再是教科书上冰冷的名词,而是仿佛在我眼前真实上演。我能够想象出,在那些简陋的实验室里,心理学家们如何一丝不苟地进行着实验,如何耐心地观察被试的反应,如何用数据来证明自己的假设。例如,在关于“情绪”的研究中,关于“詹姆斯-兰格理论”和“坎农-巴德理论”的争论,以及后来沙赫特和辛格的“情绪二因素理论”,这些理论的提出,都离不开一系列精心设计的实验。书中对这些实验过程的描述,让我仿佛置身其中,感受到了科学探索的艰辛与乐趣。我对“注意”的研究也深有体会,书中对“隧道视野效应”的描述,让我明白了在紧急情况下,我们为什么会“顾此失彼”。还有关于“选择性注意”的实验,都让我对大脑如何筛选信息有了更深的理解。而且,书中对“人格”的研究,也让我对个体差异有了更深刻的认识,并且了解了如何通过科学的测量工具来评估不同的人格特质。这本书让我明白,心理学研究的进步,并非一蹴而就,而是无数前人不断探索、不断积累的结果。
评分不得不说,这本书在内容编排和深度上,都达到了一个相当高的水准,让人在阅读过程中既感到充实,又不至于 overwhelm。它不仅仅是知识的传递,更是一种思维方式的启迪。对于像我这样,刚开始接触实验心理学,或者想对这个领域有更深入了解的读者来说,这本书提供了一个非常扎实的地基。它从最基本的实验方法和设计原则讲起,循序渐进地引导读者进入到各个具体的心理学研究领域。我尤其欣赏书中对“因果关系”和“相关关系”的区分,以及对各种研究偏倚的警示。这些都是进行科学研究时至关重要的概念,作者用清晰的语言和生动的例子,将它们阐释得淋漓尽致。例如,在讨论“安慰剂效应”时,书中就详细分析了这种现象的发生机制,以及在临床实验中如何通过双盲对照等方法来尽可能地消除其影响。这让我深刻意识到,看似简单的实验背后,往往蕴含着复杂的逻辑和严谨的程序。书中对“心理测量学”的介绍也十分到位,让我了解了如何设计和验证心理测验工具,以及如何解读测验结果。这对于理解人格、智力等心理特征的评估尤为重要。我记得在阅读关于“记忆”的章节时,书中对“工作记忆模型”的讲解,就结合了大量的实验数据,让我对这个抽象的概念有了具象化的认识。它不仅仅是一个模型,更是无数心理学家通过不懈努力,不断完善、验证的结果。这种对科学探索过程的还原,使得这本书不仅仅是一本教科书,更是一部关于人类心智探索的史诗。
评分这本书给我带来的冲击,绝对是前所未有的。作为一名心理学专业的学生,我深知“实验心理学”这个名字本身就带着几分“硬核”的意味,而当你翻开这本书,你就会发现,它绝非仅仅是枯燥的理论堆砌,更是一场引导你深入探索人类心智奥秘的精彩旅程。从最基础的感知觉,到复杂的情绪、认知,再到更深层次的社会互动,本书都以严谨的科学态度,系统地梳理了大量的经典实验和最新研究成果。我印象最深刻的是关于“知觉恒常性”的章节,作者并没有仅仅停留在概念的解释,而是深入剖析了几个标志性的实验,比如关于大小恒常性、颜色恒常性、形状恒常性的研究。我甚至能够想象到当年那些实验设计者的巧思,如何通过精妙的控制变量,去揭示人类大脑如何在大脑中构建一个相对稳定的外部世界。书中对实验设计的细节描述,以及对结果的统计分析方法的讲解,都极其详尽,这对于我们这些未来的心理学研究者来说,简直就是宝藏。它让我明白了,心理学并非玄学,而是可以被量化、被验证的科学。书中对各个实验的优缺点、局限性的探讨,也让我对科学研究的客观性和严谨性有了更深刻的认识,避免了盲目相信任何一种理论。而且,书中穿插的许多案例分析,都非常贴合生活,让我能将书本知识与实际生活联系起来,体会到心理学理论的实际应用价值。例如,在关于“注意力”的章节中,对“鸡尾酒会效应”的阐述,让我恍然大悟,原来在嘈杂的环境中,我们之所以能捕捉到自己感兴趣的声音,并非偶然,而是大脑强大的选择性注意机制在起作用。这些细节之处,无不体现了编者团队的用心良苦,以及对学科发展的深刻洞察。
评分读完这本书,我感觉自己的认知边界被极大地拓宽了,对“科学”这件事本身也有了全新的理解。它不是教条,不是固定的真理,而是不断发展、不断被挑战、不断被修正的过程。书中对“统计推断”的介绍,虽然一开始让我有些头疼,但随着深入阅读,我逐渐体会到它的重要性。它帮助我们理解,为什么很多研究结果需要通过统计学方法来检验,为什么我们不能轻易地根据少数案例就得出普遍性的结论。例如,书中在讨论“条件反射”时,详细介绍了巴甫洛甫的实验,以及后来斯金纳的操作性条件反射的研究。这些经典的研究,不仅仅是理论,更是通过严谨的实验设计和数据分析,一步步揭示了学习的本质。我特别喜欢书中对“认知偏差”的探讨,比如“确认偏差”、“锚定效应”等等。这些偏差真实地存在于我们的日常思考中,而这本书则帮助我们识别它们,甚至理解它们产生的心理机制。这对我日后的决策和判断,无疑有着非常积极的意义。而且,书中对“动机”和“情绪”的研究,也让我对人类行为的内在驱动力有了更深的理解。它不再是简单的“想做”或“不想做”,而是涉及到生理、认知、社会等多个层面的复杂互动。书中对“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的介绍,以及对其进行实验验证的尝试,都让我对这个经典的理论有了更全面、更客观的认识。这本书让我明白,真正的科学研究,是从一个疑问开始,到设计一个严谨的实验,再到收集数据,进行分析,最终得出结论,并且这个结论还可能在未来的研究中被推翻或修正。
评分这本书带给我的,是一种深入骨髓的“科学感”。它让我明白了,我们对于人类心智的理解,并非凭空想象,而是建立在一系列严谨的、可重复的实验基础之上的。从最基本的“反应时”测量,到复杂的“脑电图”和“fMRI”技术在心理学研究中的应用,书中都进行了细致的介绍,让我对现代心理学研究的手段有了全面的了解。我尤其惊叹于书中关于“知觉”的章节,它不仅仅是描述我们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而是深入探讨了大脑如何对这些信息进行加工、解释和整合。关于“深度知觉”、“运动知觉”等方面的实验,都让我对这个平时不以为意的过程有了全新的认识。比如,书中对“视觉错觉”的讲解,就让我明白,我们看到的,并非总是真实的,而是大脑根据已有的经验和信息进行的一种“最佳猜测”。这让我对“真相”的理解,也有了更辩证的看法。而且,书中对“学习理论”的系统梳理,从行为主义的经典条件反射,到认知主义的社会学习理论,再到建构主义的观点,让我对学习的本质有了更立体的认知。这种对不同理论流派的梳理和比较,让我能够站在更高的维度去理解这个学科的发展历程。书中对“人格心理学”的介绍,也让我对个体差异有了更深刻的理解,并且了解了如何通过科学的测量工具来评估不同的人格特质。
评分这本书最让我着迷的地方,在于它不仅仅是在传授知识,更是在展现“科学的生命力”。它让我看到了心理学领域不断进步、不断发展的过程。书中对“认知心理学”的最新研究成果的介绍,让我了解到,人类对心智的理解,正处于一个飞速发展的时代。例如,关于“工作记忆模型”的最新发展,以及在神经科学领域的最新突破,都让我对未来的心理学研究充满了期待。我还记得书中对“发展心理学”的介绍,它不仅仅是描述了儿童的发展规律,更是探讨了影响发展的各种因素,以及如何在不同年龄阶段提供最适合的支持。这种对生命过程的深入剖析,让我对“人”有了更深层次的理解。书中对“社会心理学”的介绍也十分精彩,特别是关于“群体动力学”和“说服理论”的讨论,让我对社会环境对个体行为的影响有了深刻的认识。这些章节不仅仅是知识的传递,更是对我们价值观和行为方式的拷问。总而言之,这本书不仅仅是让我学习了实验心理学的知识,更重要的是,它教会了我如何用科学的眼光去看待世界,如何去探究未知,如何去批判性地思考。
评分这本书给我带来的,是一种“严谨”的科学态度。它让我明白,在科学研究中,任何一点点的疏忽都可能导致结论的谬误。书中对“实验效度”和“信度”的讲解,让我明白了如何评价一个实验的质量,以及如何保证研究结果的可靠性。例如,在关于“感知”的研究中,对“阈限”的测量,以及各种影响阈限的因素的探讨,都体现了心理学研究的精细化。我还记得书中对“内隐联想测验”(IAT)的介绍,这个看似简单的测验,却能够揭示出我们潜意识中的态度和偏见。这种通过巧妙的实验设计来探索人类潜意识的研究方法,让我惊叹不已。而且,书中对“动机”和“情绪”的研究,也让我对人类行为的内在驱动力有了更深的理解。它不再是简单的“想做”或“不想做”,而是涉及到生理、认知、社会等多个层面的复杂互动。书中对“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的介绍,以及对其进行实验验证的尝试,都让我对这个经典的理论有了更全面、更客观的认识。这本书让我明白,真正的科学研究,是从一个疑问开始,到设计一个严谨的实验,再到收集数据,进行分析,最终得出结论,并且这个结论还可能在未来的研究中被推翻或修正。
评分让我印象深刻的是,这本书在讲解复杂的心理学概念时,总能辅以大量翔实、经典的实验案例,让抽象的理论变得生动起来。它不仅仅是知识的传递,更是一种思维方式的启迪。我记得在阅读关于“语言发展”的章节时,书中对“斯金纳的语言获得理论”和“乔姆斯基的转换生成语法理论”的对比,以及围绕这些理论展开的各种实验,都让我对语言的奥秘有了更深的理解。它让我明白,语言不仅仅是简单的模仿,而是一种复杂的认知能力,涉及到我们大脑的很多机制。书中对“问题解决”的研究也让我受益匪浅,它不仅仅是描述了不同的问题解决策略,而是通过一系列实验,揭示了人们在解决问题时会遇到的各种障碍,以及如何克服这些障碍。比如,关于“固定化效应”和“功能固着”的讲解,都让我对自己的思维方式有了反思。而且,书中对“决策心理学”的介绍,也让我对我们日常的判断和选择有了更深入的理解。它不仅仅是简单的“理性选择”,而是包含了各种认知偏差和情感因素的影响。书中对“启发式思维”和“双系统理论”的阐述,都让我对自己是如何做出决定的,有了更清晰的认识。这种对人类思维过程的细致剖析,让我觉得这本书不仅仅是学习知识,更是在认识自己。
评分这本书给我最大的启发,在于它让我看到了“如何去思考”比“思考什么”更重要。在阅读过程中,我常常被书中介绍的那些巧妙的实验设计所折服。它们看似简单,但却能揭示出隐藏在人类行为背后的深刻机制。例如,在关于“记忆”的研究中,关于“遗忘曲线”的实验,虽然只是要求被试在不同时间间隔内回忆学习材料,但却揭示了遗忘的规律性。还有关于“概念形成”的研究,通过让被试在呈现不同属性的刺激后进行判断,来探究他们是如何形成抽象概念的。这些实验不仅仅是知识点的展示,更是思维方式的示范。它告诉我,很多看似难以解释的现象,都可以通过科学的、实验的方法去探索和理解。书中对“社会心理学”的介绍也十分精彩,特别是关于“群体动力学”和“服从实验”的讨论,让我对社会环境对个体行为的影响有了深刻的认识。费斯廷格的认知失调理论,以及米尔格拉姆的服从实验,都让我对人性的复杂性有了更直观的感受。这些章节不仅仅是知识的传递,更是对我们价值观和行为方式的拷问。我特别喜欢书中对“创造力”的探讨,它不仅仅停留在理论的层面,而是结合了一些关于如何激发创造力的实验方法,这对于我在学习和生活中,都提供了很实用的指导。总而言之,这本书不仅仅是让我学习了实验心理学的知识,更重要的是,它教会了我如何用科学的眼光去看待世界,如何去探究未知,如何去批判性地思考。
评分包装不错,快递员态度好得没法说
评分快看完了才想起来评价,京东的书质量不错不错不错,买了好多
评分非常棒的东西,物流也非常给力,下次还会再来的
评分好
评分我为什么喜欢在京东买东西,因为今天买明天就可以送到。我为什么每个商品的评价都一样,因为在京东买的东西太多太多了,导致积累了很多未评价的订单,所以我统一用段话作为评价内容。京东购物这么久,有买到很好的产品,也有买到比较坑的产品,如果我用这段话来评价,说明这款产品没问题,至少85分以上,而比较垃圾的产品,我绝对不会偷懒到复制粘贴评价,我绝对会用心的差评,这样其他消费者在购买的时候会作为参考,会影响该商品销量,而商家也会因此改进商品质量。
评分东西很好,很实惠,支持京东
评分-_-||冲着上面漂亮的“十二五”标准买的,结果买回来,是唯一一本受伤的,被水淹了,真#糟心。放了两天,评论的时候才看见的,也不愿意退货了,就这样吧,京东不给好好发货也不是一次两次了。所以出教材的真的不通个气吗?为什么哪本前面都要占硕大的篇幅,来写概论啊,概论占了好多地方,真碍事
评分都和新的一样,就是我想要的
评分为什么喜欢在京东买东西,因为今天买明天就可以送到。我为什么每个商品的评价都一样,因为在京东买的东西太多太多了,导致积累了很多未评价的订单,所以我统一用段话作为评价内容。京东购物这么久,有买到很好的产品,也有买到比较坑的产品,如果我用这段话来评价,说明这款产品没问题,至少85分以上,而比较垃圾的产品,我绝对不会偷懒到复制粘贴评价,我绝对会用心的差评,这样其他消费者在购买的时候会作为参考,会影响该商品销量,而商家也会因此改进商品质量。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offeedeals.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