纳兰词全鉴(珍藏版)

纳兰词全鉴(珍藏版)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孙红颖 译
图书标签:
  • 纳兰性德
  • 清词
  • 词学
  • 文学
  • 古典诗词
  • 珍藏版
  • 宋词
  • 情感
  • 鉴赏
  • 文化
想要找书就要到 静流书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出版社: 中国纺织出版社
ISBN:9787518036448
版次:1
商品编码:12228262
包装:精装
开本:16开
出版时间:2017-07-01
用纸:胶版纸
页数:320

具体描述

内容简介

《纳兰词》是清代著名词人纳兰性德所著的词作合集,内容涉及爱情、亲情、友情、边塞江南、咏物咏史及杂感等方面。词风清丽隽秀、幽婉顽艳,颇有南唐后主之风,在中国文学史上有着不可替代和忽略的地位与影响力。 《纳兰词全鉴(珍藏版)》,在每首词后附以注释和译文,以帮助读者更加深入地理解词意,从而走进纳兰性德那沉郁悲怆的情感世界,领略百年前《纳兰词》中的情深意切。

内页插图

目录

卷一
忆江南(昏鸦尽)
赤枣子(惊晓漏)
忆王孙(西风一夜剪芭蕉)
玉连环影(何处)
遐方怨(欹角枕)
诉衷情(冷落绣衾谁与伴)
如梦令(正是辘轳金井)
又(纤月黄昏庭院)
又(木叶纷纷归路)
天仙子(梦里蘼芜青一剪)
又(好在软绡红泪积)
又(水浴凉蟾风入袂)
江城子(湿云全压数峰低)
长相思(山一程)
相见欢(微云一抹遥峰)
又(落花如梦凄迷)
昭君怨(深禁好春谁惜)
又(暮雨丝丝吹湿)
酒泉子(谢却荼蘼)
生查子(东风不解愁)
又(鞭影落春堤)
又(散帙坐凝尘)
又(短焰剔残花)
又(惆怅彩云飞)
点绛唇咏风兰(别样幽芬)
又对月(一种蛾眉)
又黄花城早望(五夜光寒)
又(小院新凉)
浣溪沙(泪泡红笺第几行)
又(伏雨朝寒愁不胜)
又(谁念西风独自凉)
又(莲漏三声烛半条)
又(消息谁传到拒霜)
又(雨歇梧桐泪乍收)
又西郊冯氏园看海棠,因忆《香严词》有感(谁道飘零不可怜)
又(酒醒香销愁不胜)
又(欲问江梅瘦几分)
又(一半残阳下小楼)
又(睡起惺忪强自支)
又(五月江南麦已稀)
又(残雪凝辉冷画屏)
又咏五更和湘真韵(微晕娇花湿欲流)
又(五字诗中目乍成)
又(记绾长条欲别难)
又古北口(杨柳千条送马蹄)
又(身向云山那畔行)
又(万里阴山万里沙)
又庚申除夜(收取闲心冷处浓)
又红桥怀古和王阮亭韵(无恙年年汴水流)
又(凤髻抛残秋草生)
又(肠断斑骓去未还)
又(旋拂轻容写洛神)
又(十二红帘率地深)
又(容易浓香近画屏)
又(十八年来堕世间)
又寄严荪友(藕荡桥边理钓筲)
又(欲寄愁心朔雁边)
又(败叶填溪水已冰)
霜天晓角(重来对酒)
菩萨蛮回文(雾窗寒对遥天暮)
又(隔花才歇廉纤雨)
又(新寒中酒敲窗雨)
又(淡花瘦玉轻妆束)
又(梦回酒醒三通鼓)
又(催花未歇花奴鼓)
又早春(晓寒瘦著西南月)
又(窗间桃蕊娇如倦)
又(朔风吹散三更雪)
又(问君何事轻离别)
又为陈其年题照(《乌丝》曲倩红儿谱)
又宿滦河(玉绳斜转疑清晓)
又(荒鸡再咽天难晓)
又(惊飙掠地冬将半)
又(榛荆满眼山城路)
又(黄云紫塞三千里)
又寄顾梁汾苕中(知君此际情萧索)
又(萧萧几叶风兼雨)
又(为春憔悴留春住)
又(晶帘一片伤心白)
又(乌丝画作回文纸)
又(阑风伏雨催寒食)
又(春云吹散湘帘雨)
减字木兰花新月(晚妆欲罢)
又(烛花摇影)
又(相逢不语)
又(从教铁石)
又(断魂无据)
又(花丛冷眼)
卜算子新柳(娇软不胜垂)
又塞梦(塞草晚才青)
又午日(村静午鸡啼)

卷二
采桑子(彤云久绝飞琼字)
又(谁翻乐府凄凉曲)
又(严宵拥絮频惊起)
又(冷香萦遍红桥梦)
又咏春雨(嫩烟分染鹅儿柳)
又塞上咏雪花(非关癖爱轻模样)
又(桃花羞作无情死)
又(拨灯书尽红笺也)
又(凉生露气湘弦润)
又(土花曾染湘娥黛)
又(谢家庭院残更立)
又(而今才道当时错)
又(明月多情应笑我)
谒金门(风丝袅)
好事近(帘外五更风)
又(马首望青山)
又(何路向家园)
一络索长城(野火拂云微绿)
又(过尽遥山如画)
又雪(密洒征鞍无数)
清平乐(烟轻雨小)
又(青陵蝶梦)
又(将愁不去)
又(凄凄切切)
又忆梁汾(才听夜雨)
又(塞鸿去矣)
又(风鬓雨鬓)
又秋思(凉云万叶)
又弹琴峡题壁(泠泠彻夜)
又元夜月蚀(瑶华映阙)
忆秦娥龙潭口(山重叠)
又(春深浅)
又(长漂泊)
阮郎归(斜风细雨正霏霏)
画堂春(一生一代一双人)
眼儿媚(独倚春寒掩夕霏)
又(重见星娥碧海槎)
又咏梅(莫把琼花比淡妆)
朝中措(蜀弦秦柱不关情)
摊破浣溪沙(林下荒苔道韫家)
又(风絮飘残已化萍)
又(欲语心情梦已阑)
又(小立红桥柳半垂)
又(一霎灯前醉不醒)
又(昨夜浓香分外宜)
青衫湿悼亡(近来无限伤心事)
落花时(夕阳谁唤下楼梯)
锦堂春秋海棠(帘外澹烟一缕)
海棠春(落红片片浑如雾)
河渎神(风紧雁行高)
又(凉月转雕阑)
太常引自题小照(西风乍起峭寒生)
又(晚来风起撼花铃)
四犯令(麦浪翻晴风飑柳)
添字采桑子(间愁似与斜阳约)
荷叶杯(帘卷落花如雪)
又(知己一人谁是)
寻芳草萧寺纪梦(客夜怎生过)
菊花新送张见阳令江华(愁绝行人天易暮)
南歌子(翠袖凝寒薄)
又(暖护樱桃蕊)
又古戍(古戌饥乌集)
秋千索(药阑携手销魂侣)
又(游丝断续东风弱)
又渌水亭春望(垆边换酒双鬟亚)
忆江南宿双林禅院有感(心灰尽)
又(挑灯坐)
浪淘沙(红影湿幽窗)
又(眉谱待全删)
又(紫玉拨寒灰)
又(夜雨做成秋)
又(野店近荒城)
又(闷自剔残灯)
又(清镜上朝云)

卷三
雨中花送徐艺初归昆山(天外孤帆云外树)
鹧鸪天(独背残阳上小楼)
又(雁贴寒云次第飞)
又(别绪如丝睡不成)
又(冷露无声夜欲阑)
又送梁汾南还,时方为题小影(握手西风泪不干)
又咏史(马上吟成促渡江)
又十月初四夜风雨,其明日是亡妇生辰(尘满疏帘素带飘)
河传(春浅)
木兰花拟古决绝词柬友(人生若只如初见)
虞美人(春情只到梨花薄)
又(曲阑深处重相见)
又(高峰独石当头起)
又(黄昏又听城头角)
又(彩云易向秋空散)
又(银床浙沥青梧老)
又为梁汾赋(凭君料理花间课)
又(残灯风灭炉烟冷)
鹊桥仙(倦收缃帙)
又(梦来双倚)
又七夕(乞巧楼空)
南乡子(飞絮晚悠肠)
又捣衣(鸳瓦已新霜)
又柳沟晓发(灯影伴鸣梭)
又(烟暖雨初收)
又为亡妇题照(泪咽更无声)
一斛珠元夜月蚀(星毽映彻)
红窗月(梦阑酒醒)
踏莎行(春水鸭头)
又寄见阳(倚柳题笺)
临江仙寄严荪友(别后闲情何所寄)
又永平道中(独客单衾谁念我)
又谢饷樱桃(绿叶成阴春尽也)
又(丝雨如尘云著水)
又(长记碧纱窗外语)
又塞上得家报云秋海棠开矣,赋此(六曲阑干三夜雨)
又卢龙大树(雨打风吹都似此)
又寒柳(飞絮飞花何处是)
又(带得些儿前夜雪)
又孤雁(霜冷离鸿惊失伴)
蝶恋花(辛苦最怜天上月)
又(眼底风光留不住)
又(又到绿杨曾折处)
又(萧瑟兰成看老去)
又夏夜(露下庭柯蝉响歇)
又出塞(今古河山无定数)
又(尽日惊风吹木叶)
又(准拟春来消寂寞)
唐多令雨夜(丝雨织红茵)
又(金液镇心惊)
又塞外重九(古木向人秋)
踏莎美人清明(拾翠归迟)
苏幕遮(枕函香)
又咏浴(鬓云松)
淡黄柳咏柳(三眠未歇)
青玉案辛酉人日(东风七日蚕芽软)
又宿乌龙江(东风卷地飘榆荚)
月上海棠中元塞外(原头野火烧残碣)
又瓶梅(重檐澹月浑如水)
一丛花咏并蒂莲(阑珊玉佩罢《霓裳》)
金人捧露盘净业寺观莲有怀荪友(藕风轻)
洞仙歌咏黄葵(铅华不御)
剪湘云送友(险韵慵拈)
东风齐著力(电急流光)
满江红茅屋新成却赋(问我何心)
又(代北燕南)
又(为问封姨)
满庭芳(堠雪翻鸦)
又题元人芦洲聚雁图(似有猿啼)

卷四
水调歌头题西山秋爽图(空山梵呗静)
又题岳阳楼图(落日与湖水)
凤凰台上忆吹箫除夕得梁汾闽中信因赋(荔粉初装)
又守岁(锦瑟何年)
金菊对芙蓉上元(金鸭消香)
琵琶仙中秋(碧海年年)
御带花重九夜(晚秋却胜春天好)
念奴娇(人生能几)
又(绿杨飞絮)
又废园有感(片红飞减)
又宿汉儿村(无情野火)
东风第一枝桃花(薄劣东风)
秋水听雨(谁道破愁须仗酒)
木兰花慢立秋夜雨,送梁汾南行(盼银河迢递)
水龙吟题文姬图(须知名士倾城)
又再送荪友南还(人生南北真如梦)
齐天乐上元(阑珊火树鱼龙舞)
又洗妆台怀旧(六宫佳丽谁曾见)
又塞外七夕(白狼河北秋偏早)
瑞鹤仙丙辰生日自寿。起用《弹指词》句,并呈见阳(马齿加长矣)
雨霖铃种柳(横塘如练)
疏影芭蕉(湘帘卷处)
潇湘雨送西溟归慈溪(长安一夜雨)
风流子秋郊射猎(平原草枯矣)
沁园春(试望阴山)
又丁巳重阳前三日,梦亡妇澹妆素服,
执手哽咽,语多不复能记。但临别
有云:衔恨愿为天上月,年年犹得
向郎圆。妇素未工诗,不知何以得
此也。觉后感赋长调(瞬息浮生)
又(梦冷蘅芜)
金缕曲赠梁汾(德也狂生耳)
又再赠梁汾,用秋水轩旧韵(酒漉青衫卷)
又(生怕芳尊满)
又简梁汾,时方为吴汉槎作归计(洒尽无端泪)
又慰西溟(何事添凄咽)
又西溟言别,赋此赠之(谁复留君住)
又寄梁汾(木落吴江矣)
又亡妇忌日有感(此恨何时已)
又(未得长无谓)
摸鱼儿午日雨眺(涨痕添、半篙柔绿)
又送别德清蔡夫子(问人生、头白京国)
青衫湿悼亡(青衫湿遍)
忆桃源慢(斜倚熏笼)
湘灵鼓瑟(新睡觉)
大酿寄梁汾(怎一炉烟)

卷五
忆王孙(暗怜双绁郁金香)
又(刺桐花下是儿家)
调笑令(明月)
忆江南(江南好,建业旧长安)
又(江南好,城阙尚嵯峨)
又(江南好,怀古意谁传)
又(江南好,虎阜晚秋天)
又(江南好,真个到梁溪)
又(江南好,水是二泉清)
又(江南好,佳丽数维扬)
又(江南好,铁瓮古南徐)
又(江南好,一片妙高云)
又(江南好,何处异京华)
又(新来好,唱得虎头词)
点绛唇寄南海梁药亭(一帽征尘)
浣溪沙(十里湖光载酒游)
又(脂粉塘空遍绿苔)
又大觉寺(燕垒空梁画壁寒)
又(抛却无端十艮转长)
又小兀喇(桦屋鱼衣柳作城)
又姜女祠(海色残阳影断霓)
菩萨蛮回文(客中愁损催寒夕)
又回文(砑笺银粉残煤画)
又(飘蓬只逐惊飙转)
采桑子(那能寂寞芳菲节)
又九日(深秋绝塞谁相忆)
又(海天谁放冰轮满)
又(白衣裳凭朱阑立)
清平乐(麝烟深漾)
眼儿媚(林下闺房世罕俦)
又咏红姑娘(骚屑西风弄晚寒)
又中元夜有感(手写香台金字经)
满宫花(盼天涯)
少年游(算来好景只如斯)
浪淘沙望海(蜃阙半模糊)
又(双燕又飞还)
鹧鸪天(谁道阴山行路难)
又(小构园林寂不哗)
南乡子(何处淬吴钩)
鹊桥仙(月华如水)
虞美人(绿阴帘外梧桐影)
茶瓶儿(杨花糁径樱桃落)
临江仙(点滴芭蕉心欲碎)
蝶恋花散花楼送客(城上清笳城下杵)
金缕曲再用秋水轩旧韵(疏影临书卷)

补遗卷一
望江南咏弦月(初八月)
鹧鸪天离恨(背立盈盈故作羞)
明月棹孤舟海淀(一片亭亭空凝伫)
临江仙(昨夜个人曾有约)
望海潮宝珠洞(汉陵风雨)
忆江南(江南忆)
又(春去也)
赤枣子(风淅浙)
玉连环影(才睡)
如梦令(万帐穹庐人醉)
天仙子(月落城乌啼未了)
浣溪沙(锦样年华水样流)
又(肯把离情容易看)
又(已惯天涯莫浪愁)
采桑子居庸关(篱周声里严关峙)
清平乐发汉儿村题壁(参横月落)
又(角声哀咽)
又(画屏无睡)
秋千索(锦帷初卷蝉云绕)
浪淘沙秋思(霜讯下银塘)
虞美人秋夕信步(愁痕满地无人省)

补遗卷二
渔父(收却纶竿落照红)
菩萨蛮过张见阳山居赋赠(车尘马迹纷如织)
南乡子秋莫村居(红叶满寒溪)
雨中花(楼上疏烟楼下路)
满江红为曹子清题其先人所构楝亭,亭在金陵署中(籍甚平阳)
浣溪沙郊游联句(出郭寻春春已阑)
参考文献

精彩书摘

  《纳兰词全鉴(珍藏版)》:
  又
  新寒中酒敲窗雨①,残香细学秋情绪②。端的是怀人,青衫有泪痕③。
  相思不似醉,闷拥孤衾睡。记得别伊时,桃花柳万丝。
  【注释】
  ①中酒:酒酣。
  ②残香:残存的香气。
  ③青衫:古代学子或官位卑微者所穿的衣服,借指学子、书生。
  【译文】
  天气刚刚转凉,我喝醉了酒,聆听窗外落雨敲打窗子的声音,熏香就快要烧尽了,此时我的情绪就像这秋天一样悲凉。原来是因为感念在怀,不知不觉中连衣衫都被泪滴沾湿了。
  这相思之情不似酒醉,可以倒头就睡忘记忧愁。依然记得与她分别的时候,桃花开得正艳,柳丝长得正盛。
  又
  淡花瘦玉轻妆束,粉融轻汗红绵扑①。妆罢只思眠,江南四月天②。
  绿阴帘半揭,此景清幽绝③。行度竹林风,单衫杏子红④。
  【注释】
  ①红绵扑:红丝绵的粉扑,古代女子的化妆用品。
  ②四月天:指初夏之时。
  ③清幽:风景秀丽而幽静。
  ④单衫:指单衣。
  【译文】
  梳妆台前,一个白净消瘦的女子正在梳妆,她用红丝绵做的粉扑轻轻地抹去香汗。在江南的初夏之时,她刚刚梳妆完毕,竞又慵懒得犯起困来。
  在绿荫的掩映下,半揭起窗帘。这真是无比清幽的风景。她穿着杏子红的单衣,在暖风中慢慢踱步,来到一片翠竹园下。
  又
  梦回酒醒三通鼓①,断肠啼夫鸟花飞处②。新恨隔红窗,罗衫泪几行。
  相思何处说,空有当时月。月也异当时,团栾照鬓丝③。
  【汴释】
  ①三通鼓:古人夜里打更报时,一夜分为五更,三更鼓即半夜时。
  ②啼鸩:杜鹃鸟。
  ③团栾:指明亮的圆月。鬓丝:鬓发。
  【译文】
  酒醒后从梦中醒来,三更的更鼓刚刚敲过,这时又传来杜鹃悲鸣的声音,更添伤情离愁的心绪,泪水涟涟沾湿了衣衫。
  我对你的相思无处诉说,陪伴我的只有当初你我共赏的明月。月亮也不是当时的月亮了,此刻的明月只照着我孤独一人,照着我憔悴的鬓发。
  又
  催花未歇花奴鼓①,酒醒已见残红舞②。不忍覆馀觞③,临风泪数行④。
  粉香看欲别⑤,空剩当时月。月也异当时,凄清照鬓丝。
  【汴释】,
  ①催花:即击鼓催花,用于酒令,鼓响传花,声止,持花未传者即须饮酒。花奴:唐玄宗时汝阳王李琎的小字。李琎善击羯鼓,玄宗特钟爱之,曾谓侍臣日:“速召花奴将羯鼓来,为我解秽。”后因称羯鼓为“花奴鼓”。
  ②残红:指凋残的花,落花。
  ③覆:倾翻酒杯,指饮酒。馀觞:杯中所剩的残酒。
  ④临风:迎风,当风。
  ⑤粉香:代指钟爱的女子。
  【译文】
  催花盛开的花奴鼓还没有停歇,酒醒之后已经看见落花纷飞。不忍饮尽这酒杯中的残酒,秋风吹过,不禁流下了眼泪。
  心爱的女子眼看着又要与我分别,待她离去,只剩下当时的一轮明月。但只怕这月亮也与当时不同了,这凄凉的清光,照在我渐染风霜的双鬓上。
  又早春
  晓寒瘦著西南月①,丁丁漏箭余香咽②。春已十分宜,东风无是非。
  蜀魂羞顾影③,玉照斜红冷④。谁口昌《后庭花》⑤,新年忆旧家。
  【注释】
  ①瘦著:瘦削之意。此处指弯月或月牙。
  ②漏箭:漏壶上的部件,形如箭,上有时辰刻度,随水浮沉以计时。咽:充塞、充满。
  ③蜀魂:鸟名,指杜鹃鸟,传说蜀主杜宇,号望帝,死后化为鹃,春天日夜悲啼,蜀人称之为“望帝之魂”,亦称蜀魂。
  ④玉照:即镜子。斜红:指人头上戴的红花。
  ⑤后庭花:即《玉树后庭花》曲,南朝陈后主所作,其辞清荡,而其音甚哀,后多作为靡靡之音或亡国之音的象征。此处喻为凄凉之曲。
  【译文】
  春晓天寒,西南天际斜挂着一弯月牙,滴漏声叮叮咚咚,声声作响,熏香已经快要燃尽,满屋的香烟绵转缭绕。这本是春光十分相宜的时节,东风不管怎么吹都是好的。
  杜鹃鸟不愿意去看镜中自己的身影,那头上的红花都给人孤寂之感。是谁在哼唱凄凉的《玉树后庭花》,让人在新年里忆及旧家。
  ……
《纳兰词全鉴》(珍藏版)的简介 穿越时空的雅韵,诉说千古的绝唱 这是一部献给所有热爱中国古典诗词,尤其是对纳兰性德倾心之人的一部集大成之作。它不仅仅是一本收录了纳兰性德平生词作的汇编,更是一次对这位清代词坛巨匠深邃精神世界的全面探索,一场穿越时空的文化盛宴,一次对中国古典美学精髓的致敬。 内容精要,包罗万象 本书汇集了纳兰性德流传至今的全部词作,无论是脍炙人口、传诵千古的名篇,还是鲜为人知、却同样蕴含深情的篇章,都一一收录,力求完整与严谨。每一首词都经过精心校勘,力求呈现最准确的原文。 除了词作本身,本书更提供了详尽的解读与赏析。这些解读并非枯燥的学术论证,而是深入浅出,将纳兰性德所处的时代背景、人生际遇、情感起伏娓娓道来,使读者能够更好地理解词作的创作缘由和深刻内涵。我们试图还原一个鲜活的纳兰性德,一个在繁华与失意中,用文字记录生命轨迹的灵魂。 词句的意境、用词的精妙、情感的递进,都将在这部作品中得到细致的剖析。作者们从不同角度切入,或侧重于意象的解读,或着眼于情景的融合,或探究其思想情感的流露。读者将在这里领略到纳兰词“情真语挚,深婉动人”的独特魅力,体会到其“嚼尽烟霞,咀尽风月”的艺术境界。 严谨考据,传世之作 《纳兰词全鉴》(珍藏版)的编纂,凝聚了多位学者的心血与智慧。在文字的考据上,我们秉持严谨认真的态度,参考了现存的多种善本,力求消除谬误,还原词作的本真面貌。对于一些字词的不同版本,我们进行了详实的注释和说明,让读者能够了解词句演变的痕迹。 在解读与赏析的部分,我们采纳了当代最新的研究成果,并融入了作者们独立的见解和深刻的感悟。我们鼓励百家争鸣,但也力求观点严谨,论据充分,避免空泛的议论和主观臆断。每一篇赏析都旨在为读者打开一扇理解纳兰性德心灵的窗户。 装帧精美,收藏佳品 “珍藏版”之名,不仅在于内容的丰富与深度,更在于其精美的装帧与考究的材质。本书采用了上乘的纸张,触感温润,墨色饱满,阅读体验极为舒适。装帧设计典雅大气,融合了传统审美与现代工艺,无论是作为案头必备的文学读物,还是作为馈赠亲友的文化礼品,都尽显不凡品味。 封面设计独具匠心,可能采用复古的插画,或是写意的水墨,亦或是纳兰性德亲笔手迹的点缀,力求在视觉上唤起读者对那个时代的想象,以及对词人风采的追思。内文排版疏朗有致,字号适中,赏心悦目,让读者在沉浸于词句之美的同时,也能拥有愉悦的阅读感受。 穿越古今,情系今生 纳兰性德的词,以其真挚的情感、细腻的笔触、高雅的格调,穿越了三百多年的时空,至今仍能打动无数人的心弦。他的词中,有对江南烟雨的眷恋,有对塞外风光的描摹;有对人生无常的慨叹,有对世事变迁的无奈;更有对爱情的执着,对友情的珍视,对故乡的思念。 这些情感,是人类共通的。无论身处哪个时代,我们都会经历喜悦与悲伤,都会面对离别与相思,都会追寻生命的意义。纳兰性德的词,正是用最美的语言,记录了这些最普遍、最深刻的人类情感。阅读他的词,就是在与一位古人的心灵对话,就是在与自己内心深处的情感产生共鸣。 本书的目的,不仅是让读者“读懂”纳兰词,更是让读者“感受”纳兰词,让纳兰词中的情感,成为连接过去与现在,连接作者与读者的桥梁。我们希望通过这部“全鉴”,让纳兰性德的才情与风骨,以一种更为鲜活、更为贴近的方式,走进当代读者的生活。 为何选择《纳兰词全鉴》(珍藏版)? 全面性: 囊括纳兰性德全部词作,无一遗珠。 权威性: 严谨的文字校勘,专业的解读赏析,汇集名家智慧。 深度性: 深入挖掘词作背后的文化、历史、情感等多重意蕴。 艺术性: 精美的装帧设计,考究的材质选用,彰显收藏价值。 共鸣性: 引导读者跨越时空,与纳兰性德的情感世界产生深刻连接。 这是一部值得反复品读、细细体味的文学瑰宝。它将带您走进那个风华绝代的年代,倾听那位才情卓绝的词人的心声。无论是对中国古典诗词的爱好者,还是对历史文化感兴趣的读者,亦或是正在寻找一份能够触动心灵的读物的您,《纳兰词全鉴》(珍藏版)都将是您不容错过的选择。 让我们一同沉醉在纳兰词的雅韵之中,感受中国古典文学的独特魅力,体味一份穿越时空的深情。这本“全鉴”,将成为您书架上一颗璀璨的明珠,也是您精神世界里一份永恒的慰藉。

用户评价

评分

这套《纳兰词全鉴(珍藏版)》给我的感觉,简直就像是打开了一个尘封已久的宝藏。我一直对纳兰词的文字魅力有所耳闻,但真正深入了解,还是从这套书开始的。首先,它的整体设计就非常考究,无论是书的材质、装帧,还是内页的排版,都透着一股子精工细作的匠心。我特别喜欢它在注释方面的处理,不像很多注释那样干巴巴地解释词义,而是旁征博引,引用了很多相关的史料和文学作品,使得对词意的理解更加立体和丰满。有时候,读着读着,就能联想到很多与之相关的历史事件或者其他诗人的作品,感觉整个知识体系都被打开了。而且,书中对词作的解读也十分到位,能够点出纳兰词中那些含蓄的情感,那些不言而喻的哀愁,让我仿佛能听到纳兰容若在低语。每一页都充满了文化底蕴,不是简单的文字堆砌,而是经过精心梳理和阐释的。我经常会找一个安静的下午,一边喝着咖啡,一边沉浸在这套书中,感觉自己仿佛也变成了一个穿越时空的文化探险者,在细细品味那些流传千古的绝美词章。

评分

说实话,当初买这套《纳兰词全鉴(珍藏版)》时,我主要还是冲着“珍藏版”这三个字来的,想着或许会有一些特别的收藏价值。拿到手后,果然没让我失望。它的包装就极具分量感,盒子也很牢固,打开后,里面的书本更是让人眼前一亮。那种复古的封面设计,配上烫金的书名,充满了仪式感。我迫不及待地翻看,首先注意到的是书中对词作的排版。不同于市面上很多版本只是简单地罗列词句,这本书在每首词的旁边,都有旁征博引的注释,解释了其中的生僻字、典故,甚至还追溯了词句的来源和创作的背景。这一点对于我这种文学功底不算深厚但又对传统文化充满兴趣的读者来说,简直是福音。我以前读纳兰词,常常会因为一些不理解的词句而感到困惑,而这本书就很好地解决了这个问题。它就像一个贴心的向导,一步步地引领我走进纳兰容若的内心世界。我尤其欣赏书中对每一首词的情感分析,能够深刻地触及到词人微妙的心绪,那种细腻的笔触,让我对纳兰词有了更深层次的理解,也更能体会到其中蕴含的才情与无奈。

评分

我原本就对纳兰容若的词作有着浓厚的兴趣,所以当看到《纳兰词全鉴(珍藏版)》时,便毫不犹豫地入手了。这本书的到来,的确给我带来了不少惊喜。它的外观设计非常大气,一看就是经过精心打磨的作品。翻开之后,最让我印象深刻的是其内容呈现的方式。不仅仅是收录了纳兰容若的全部词作,更重要的是,它对每一首词都进行了详尽的解读。这种解读,并非是简单的字面意思解释,而是深入到了词作的时代背景、作者心境、艺术手法等多个层面。举个例子,对于一些意象的运用,书中会给出多种可能的理解角度,并辅以相关的史料佐证,这极大地拓展了我对词作的认知边界。我常常会被书中那些别出心裁的赏析所打动,它们能够准确地捕捉到纳兰词中那种“愁”的深度和广度,将那份缱绻于词句间的幽思,刻画得入木三分。阅读过程中,我感觉自己不仅仅是在读词,更是在与一位才情横溢的文人进行一场跨越时空的对话,他的喜怒哀乐,他的才情怀抱,都通过这本厚重的著作,淋漓尽致地展现在我的面前。

评分

这套《纳兰词全鉴(珍藏版)》真是让我爱不释手,拿到手的时候就被它厚重的质感和精美的封面吸引了。我一直对纳兰容若的词作情有独钟,他的词总是有种淡淡的忧伤,却又饱含深情,像是把生活中的点滴感悟都化作了笔下的温柔。拿到这套书,我做的第一件事就是翻开第一页,那古朴典雅的装帧,就让我仿佛穿越回了那个繁华而又寂寞的年代。书中的纸张质量非常好,摸起来温润细腻,印刷清晰,字迹也很舒服,即便是长时间阅读,眼睛也不会感到疲惫。我特别喜欢书中对纳兰词的编排方式,不仅有原文,还有详细的注释和赏析。那些注释,就像是为我打开了一扇扇通往历史的窗户,让我更能理解词作当时的背景和情感。而赏析部分,更是充满了智慧和见解,很多地方都让我拍案叫绝,原来这句词还可以有这样的解读!我最享受的时刻,就是泡上一壶茶,坐在窗边,沐浴着午后的阳光,慢慢品味纳兰词的意境。这本书不仅仅是一本词集,更像是一个老友,一个智者,在静静地与我对话,让我在这喧嚣的世界里找到片刻的宁静与慰藉。

评分

拿到这套《纳兰词全鉴(珍藏版)》的时候,我第一个感觉就是“厚重”。它不仅仅是纸张厚,更是内容上的厚重感。书的整体风格很复古,那种低调奢华的设计,让人一看就知道是精品。我一直对纳兰容若的词有着特别的情感,觉得他的词写尽了人生的无奈和温情。这套书的出现,正好满足了我对这位词人的深度探索。它不仅仅是罗列了词作,更重要的是,它提供了一个非常全面的解读体系。我尤其喜欢它在注释上的处理,非常细致,而且往往会引用很多古代的文献,这让我对词句的理解更加深入,也更能体会到纳兰词中那些含蓄的表达。有时候,读一句词,然后看书中的注释和赏析,会有一种豁然开朗的感觉,仿佛之前蒙在心头的迷雾一下子就散开了。这本书不仅仅是让我认识了纳兰词,更是让我对那个时代的文人风骨、情感世界有了更深刻的认识。每次翻阅,都能从中汲取新的养分,感觉自己在这个浮躁的时代,找到了一处可以沉淀心灵的港湾。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coffeedeals.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