彩色寶石辨假

彩色寶石辨假 pdf epub mobi txt 電子書 下載 2025

蘇雋,陸太進 著
圖書標籤:
  • 寶石鑒定
  • 彩色寶石
  • 寶石真僞
  • 寶石收藏
  • 珠寶玉石
  • 寶石知識
  • 寶石市場
  • 寶石評估
  • 寶石交易
  • 寶石科普
想要找書就要到 靜流書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頁
你會得到大驚喜!!
齣版社: 文化發展齣版社
ISBN:9787514218176
版次:1
商品編碼:12241998
包裝:精裝
開本:16開
齣版時間:2017-09-01
用紙:銅版紙
頁數:192
字數:160

具體描述

産品特色

編輯推薦

  

  ★科學

  顯微圖片,特徵對比,常規儀器檢測結果數據比較

  ★專業

  國傢珠寶玉石質量監督檢驗中心專傢執筆撰寫

  ★全麵

  資深珠寶鑒定師教您

  如何辨彆彩色寶石的真僞

  如何判斷彩色寶石的處理與優化


  

內容簡介

  

  “識真”即要“辨假”,本書是“辨假”係列科普叢書中的“彩色寶石辨假”,主要由五個章節組成:第一章主要介紹彩色寶石基本概念和辨假入門基礎知識;第二、三、四章采取初級—中級—高級進階的方式由淺至深、由易到難地告訴您如何辨識彩色寶石的真與假;第五章介紹瞭彩色寶石的選購及保養。本書以300多張第一手彩色寶石實例及顯微照片、20多個總結歸納圖錶以及通俗易懂的語言描述來為您展示和講述關於彩色寶石的“專業”內容,幫助您辨假識真,認識彩色寶石。


  

作者簡介

  蘇雋,高級工程師,現任國傢珠寶玉石質量監督檢驗中心北京實驗室技術負責人。GB/T16552《珠寶玉石名稱》、GB/T16553《珠寶玉石鑒定》、《祖母綠分級》等國傢標準主要起草人之一,《世界主要彩色寶石産地研究》編委之一,國內外期刊發錶技術論文10餘篇。具有豐富的珠寶玉石鑒定經驗,主要從事紅藍寶石、祖母綠的優化處理鑒定及産地等研究工作。


精彩書評

  NULL

目錄

Chapter1彩色寶石辨假入門

◆名貴彩色寶石及其曆史文化14

紅寶石/14

藍寶石/15

祖母綠/19

金綠寶石/20

其他主要彩色寶石品種/22

◆彩色寶石概述28

珠寶玉石定義/28

珠寶玉石的分類/31

彩色寶石的優化處理/32

彩色寶石辨假辨什麼?/33

◆彩色寶石辨假入門知識35

◆辨假工具56

常規寶石鑒定儀器/57

大型儀器(實驗室)/61

Chapter2彩色寶石初級辨假——辨寶石品種

◆人工寶石的辨彆66

閤成寶石/67

常見的人工寶石仿製品/81

拼閤寶石/89

◆彩色寶石相似品種的辨彆92

紅色—粉紅色係彩色寶石/92

藍色—藍紫色係彩色寶石/100

綠色係彩色寶石/107

黃色—橙黃色係彩色寶石/113

Chapter3彩色寶石中級辨假——辨處理方法

◆寶石的染色處理及其鑒彆124

染色處理的概念/124

染色處理寶石的鑒彆/126

◆寶石的覆膜處理及其鑒彆131

◆寶石的擴散處理及其鑒彆134

錶層擴散處理寶石的鑒彆/135

體擴散處理寶石的鑒彆/137

擴散星光寶石的鑒彆/140

◆寶石的輻照處理及其鑒彆141

輻照處理的概念/141

輻照處理寶石的鑒彆/142

◆寶石的充填處理及其鑒彆144

充填處理的概念/144

充填處理寶石的鑒彆/145

Chapter4彩色寶石高級辨假

◆彩色寶石的優化方法及優化程度152

紅藍寶石的熱處理/153

祖母綠的淨度優化程度分級/156

◆彩色寶石之“好不好?”——品質分級160

◆主要彩色寶石的重要産地169

祖母綠/170

紅寶石/173

藍寶石/176

Chapter5彩色寶石的選購及保養

◆彩色寶石的“身份證”——鑒定證書182

國外彩色寶石證書/182

國內彩色寶石證書/184

◆彩色寶石首飾的清洗與保養187

彩寶首飾要單獨存放/187

彩寶首飾需定期清洗/187

珠寶首飾需定期檢查/188

佩戴珠寶首飾的注意事項/188

結語/189

主要參考文獻/192


前言/序言

  序言一

  寶石是大自然賜予人類最美麗也是最昂貴的禮物。古羅馬學者普希尼說:“在寶石微小的空間中包含瞭整個壯麗的大自然,僅一顆寶石就足以錶現萬物之優美。”寶石的色彩接近大自然的本色,赤橙黃綠青藍紫,自然界中的顔色在寶石中都能夠找到。相比璀璨的鑽石,彩色寶石更加活潑、俏麗,深受人們喜愛。

  人們喜愛彩色寶石,也想瞭解彩色寶石。從業17年,常被消費者問到一個問題:這是真的嗎?在我看來,“真”不僅指寶石材質是什麼,還涉及多個層麵:該寶石是自然産齣還是人工製造?是否在用中低檔寶石品種冒充高檔寶石?有沒有經過人工優化處理?是否達到銷售商口中的高品質?這些內容都屬於是否“真”的範疇。

  “識真”即要“辨假”,本書是“辨假”係列科普叢書中的“彩色寶石辨假”,主要由五個章節組成:第一章主要介紹彩色寶石基本概念和辨假入門基礎知識;第二、三、四章采取初級—中級—高級進階的方式由淺至深、由易到難地告訴您如何辨識彩色寶石的真與假;第五章介紹瞭彩色寶石的選購及保養。我試圖用“非專業”的語言和最容易理解的鑒彆方法來吸引同樣熱愛彩色寶石的您對本書的關注,希望通過書中300多張第一手彩色寶石實例及顯微照片、20多個總結歸納圖錶以及通俗易懂的語言描述來為您展示和講述關於彩色寶石的“專業”內容。實際工作中,實驗室采取的檢測手段遠比書中復雜得多,隨著寶石閤成處理技術的發展,珠寶鑒定越來越趨嚮於多參數測定綜閤分析的方式。並非看完本書您就能成為珠寶鑒定專傢,但本書定能讓您不僅能欣賞彩色寶石的美,更“懂”彩色寶石的“真”和“美”。

  我在懷孕9個月時開始本書的編寫,今天小寶貝齣生4個月瞭,可以說本書是在我很“睏難”的一段時間裏完成的,動力源於自己對珠寶質檢工作的熱愛。雖然在多年的寶石學習和珠寶質檢工作中已閱“寶”無數,但直到現在我依然會為看到一個好看或特殊的包體,碰到一個新處理方法的寶石樣品,解決瞭一個鑒定技術難題而興奮不已。

  17年的職業生涯道路上,首先要感謝單位的領導,特彆是對我影響較大的柯捷、瀋美鼕、黃文平女士和周軍、張鈞、馬永旺先生,您們的指導、支持和提攜,給予瞭我成長的空間和助力。本書的順利齣版還要感謝提供瞭大量精美彩色寶石首飾照片的周大福珠寶公司的石開先生、新中泰深圳公司的康立奇先生、ENZO彩色寶石公司的李昕先生、星城祖母綠的王海源先生以及珠寶小百科董海洋先生。特彆感謝我的同事李海波為我拍攝瞭很多精美的顯微照片,李鍵、宋中華、鄧謙、陳曉明等也提供瞭部分照片,當然還要感謝“辨假”係列叢書的編輯肖貴平女士,策劃瞭此係列叢書的齣版。

  最後要感謝我的父母及傢人對我最無私的包容,你們的愛與期許是我前行的最大動力。也把我第一本主筆的書獻給我的父母,是你們開啓瞭我絢麗多彩的人生……

  蘇雋

  2017年2月22日

  序言二

  寶石礦物是自然界的一種稀缺資源,它以其絢麗多彩的顔色和明亮的光澤吸引瞭人類的眼球,以其難以磨蝕的硬度和百摺不撓的韌性得到瞭曆史傳承,以其極少的自然界儲量和惡劣的開采條件使得價格節節攀升。近幾十年來,隨著世界經濟的發展,各類珠寶飾品受到瞭消費者的追捧,各個品種的寶石也實現瞭快速增值。不但紅寶石、藍寶石和祖母綠等傳統高檔彩色寶石價格連年上漲,而且碧璽、尖晶石和坦桑石等中檔彩色寶石也加入瞭價格上漲的快速通道。如今,彩色寶石的特殊商品屬性越來越凸顯齣來,它已不再僅僅是消費飾品和文化時尚産品,也增加瞭“投資品”的功能。

  源於人們對美的高品質追求和願望以及優質天然彩色寶石的稀缺,人們將顔色及淨度較差的天然彩色寶石,通過一些物理化學的方法優化處理,使之變成顔色美麗,淨度高、耐久性高的商品。寶石的處理技術曆史悠久,且隨著技術的進步,優化處理的方法和效果還在不斷改進。另一方麵,近百年來,特彆是最近五十年,隨著科技的進步,以及人們對寶石顔色理論的加深理解和晶體生長技術的快速發展,彩色寶石的人工閤成技術得到瞭與時俱進的發展,常見的紅寶石、藍寶石、祖母綠、尖晶石等彩色寶石都有不隻一種的閤成方法,可以在實驗室或工廠批量生産顔色鮮艷、淨度高的閤成産品。可以說,當今國內外珠寶市場上可見各種各樣的天然的、閤成的、優化處理過的彩色寶石。這些彩色寶石有些有鑒定證書,有些沒有,但大多數情況下人們憑肉眼是無法區分“真假”的。

  區分珠寶玉石是天然的、閤成的,還是經過優化處理的這類“真假辨彆”問題,一直是各珠寶檢測機構、鑒定實驗室所從事的主要業務之一。所有的珠寶玉石的檢測方法和信息的采集應盡可能在無損條件下完成,極少數情況下纔會進行輕微有損測試。經過訓練的珠寶鑒定人員使用常規的寶石檢測儀器和技術能夠鑒定齣大部分的珠寶材料及其內部特徵。當常規檢測方法無法獲得所需信息時,還需利用先進的無損成像技術、光譜技術以及化學元素分析測試技術等。當需要采集部分高精度數據,如微量元素和同位素組成時,則需在徵得樣品擁有者的許可後,在樣品不顯眼的部位進行局部微區(通常數毫米以內)的有損測試。鑒定人員根據檢測所得到的各種各樣的圖像信息、光譜特徵、化學元素包括微量元素組成和分布特徵,以及物理化學性質,對比已有的標準樣品庫、數據庫資料得到科學、公正的鑒定結論。

  本書的編著者從事珠寶玉石首飾鑒定及寶石學研究十餘年,具有豐富的一綫彩色寶石鑒定知識和經驗,以自身的實戰經驗和研究成果為基礎,將復雜難懂的科學解析以通俗的語言和清晰的圖片進行闡述,由淺入深,圖文並茂,資料豐富,條理清晰易學,適閤寶石愛好者、商貿人士、收藏者的引導性閱讀,以獲茅塞頓開或精益求精之裨益。

  讓我們共同傳播和推廣彩色寶石鑒彆知識,美化人們的生活,使彩色寶石行業百花齊放、健康發展。

  陸太進



古籍修復與紙張考古:探尋文明的物質載體 圖書名稱: 古籍修復與紙張考古:探尋文明的物質載體 內容簡介: 本書是一部深度聚焦於中國古代文獻載體物質形態演變、修復技術發展與紙張考古新發現的學術專著。它不僅僅停留在對古籍內容的探討,而是將目光投嚮瞭那些承載瞭韆年智慧的物理實體——紙張、絹帛、竹簡、木牘,以及它們在時間長河中的脆弱與堅韌。全書以嚴謹的考據和前沿的科學分析方法為支撐,構建瞭一個多維度的研究體係,旨在為古籍保護學、曆史文獻學、材料科學乃至考古學領域提供一個全麵而深刻的視角。 第一部分:文獻載體的物質基礎與曆史變遷 本部分從最基礎的物質材料入手,係統梳理瞭中國古代書寫材料的“前世今生”。 一、從甲骨、青銅到簡牘、縑帛: 詳細考證瞭商周至魏晉時期,不同載體在特定曆史階段的流行原因、製作工藝及其在信息傳播中的局限與優勢。例如,對東漢至魏晉時期“紙質革命”的深入分析,不僅關注瞭蔡倫改進造紙術的文獻記載,更側重於對齣土實物(如樓蘭紙、敦煌紙)的縴維成分、製漿工藝進行微觀分析,揭示瞭不同地域、不同時代的紙張在韌性、吸墨性和耐久性上的差異。 二、宋元明清的紙張高峰與專業化: 聚焦於宋代以後,特彆是麻紙、皮紙、稻草紙等多種縴維來源的廣泛應用,以及官府對紙張質量的嚴格規範。通過對清宮檔案、民間契約等實物研究,探討瞭不同等級、用途的紙張在原料配比、抄造工藝上的細微差彆,力求還原當時手工業生産的真實麵貌。特彆是對“花箋”和“特種紙”的工藝復原研究,展現瞭古代文人審美與精湛工藝的結閤。 第二部分:古籍修復的理論構建與技術實踐 本書的核心內容之一,在於係統梳理並創新性地提齣瞭現代古籍修復的理論框架,並輔以大量案例進行技術解析。 一、修復理念的演變與哲學思辨: 從古代的“繕寫”與“補綴”傳統,過渡到近現代受西方博物館學影響的“保護”與“復原”理念。探討瞭“可識彆性”、“最小乾預”等現代修復原則在中國古籍修復實踐中的具體落地問題,特彆是對於涉及名傢題跋、硃印的重要文獻,如何平衡文獻的“曆史性”與“可讀性”的哲學睏境。 二、精細化修復技術詳解: 本部分圖文並茂地展示瞭當前最前沿的修復技術。 1. 縴維層麵修復: 詳細介紹瞭植物縴維的鑒彆、配伍、漿糊的研製(如澱粉類、蛋白質類粘閤劑的傳統與改良),以及針對不同破損類型的“薄片補綴法”、“浸潤補勻法”的步驟與要點。 2. 黴變與蟲蛀的治理: 針對微生物侵蝕和蛀蟲活動,係統梳理瞭傳統(如煙熏、藥劑浸泡)與現代(如低溫冷凍、惰性氣體處理)的除害技術,重點分析瞭化學處理對紙張酸化的潛在影響。 3. 裝幀的復原與加固: 涵蓋瞭經摺裝、蝴蝶裝、冊頁裝等不同裝幀形製的結構分析與修補工藝,強調瞭在恢復原有裝幀美感的同時,增強其承重能力和抗摺疊性的技術策略。 第三部分:紙張考古的科學視角與信息獲取 本部分將研究重點轉嚮瞭齣土文獻,運用現代科學手段揭示曆史的“盲點”。 一、考古新發現與紙張斷代: 結閤近年來如新疆、甘肅、陝西等地齣土的古代紙張實物,運用碳-14測年法、X射綫熒光光譜(XRF)分析等非侵入性技術,對紙張的精確年代進行校正。重點分析瞭樓蘭古城齣土文獻中對絲綢之路沿綫文化交流的物質證據。 二、顯微圖像下的製漿工藝解碼: 利用掃描電子顯微鏡(SEM)對古紙的縴維形態進行高倍放大觀察。通過分析縴維的長度、交織角度、形態特徵(如植物細胞壁的殘留),反推造紙所用的植物種類(如楮皮、桑皮、麻等),甚至可以推斷齣抄紙工匠所使用的抄網的材質和編織密度。 三、墨跡與顔料的化學分析: 探討瞭古代書寫材料(如鬆煙墨、漆墨、硃砂、靛藍)的化學構成。通過紅外反射/透射成像技術對墨層進行穿透觀察,以期發現隱藏在錶層文字下的早期草稿或批注,揭示文獻的生成過程。 結語:物質文明與思想傳承 全書總結瞭物質載體的演變如何深刻地影響瞭知識的保存、傳播的廣度以及思想的深度。古籍保護工作,不僅是對脆弱紙張的物理修復,更是對曆史記憶的深刻緻敬與科學守護。本書旨在激勵更多研究者關注文獻的“體”,以期更好地理解文獻的“魂”。 目標讀者: 古籍保護修復專業人員、圖書館和博物館工作者、曆史文獻學研究者、考古學與材料科學交叉學科研究人員,以及對中國傳統手工藝和文化遺産保護有濃厚興趣的廣大讀者。

用戶評價

評分

我是一個寶石鑒定機構的工作人員,每天麵對的都是送檢的樣品,效率和準確性是我們的生命綫。我們對紅藍寶、祖母綠這些高價值寶石的鑒定流程非常熟悉,但市場上湧現齣的新材料和復雜處理手段層齣不窮,我們必須緊跟前沿。我買這本書主要是想看看,作者是如何結閤國內的檢測標準和最新的國際研究成果來構建一套實用的鑒彆體係的。我尤其關注那些關於“包體特徵”的微觀描述,比如生長紋、內含物形態的分類法,以及如何利用拉曼光譜或顯微紅外光譜來確認特定處理的“指紋”。這本書的理論深度毋庸置疑,很多關於寶石物理性質的論述非常紮實。然而,作為一綫檢測人員,我更需要的是快速、可復現的“排除法”指南。如果書裏能多一些“遇到A情況,請執行B測試,結論是C”的流程圖或錶格,那對我們的日常工作效率提升將是巨大的幫助,現在的內容更像是深入的教科書,而非操作手冊。

評分

我購買這本書是想送給正在讀大學珠寶設計專業的侄女,希望她能打下堅實的基礎。我對這本書的評價更多是基於它作為入門教材的潛力來看的。這本書的文字流暢,邏輯性強,對於零基礎的學習者來說,構建瞭一個非常清晰的知識框架,從礦物學基礎到寶石的常見光學效應,循序漸進。侄女告訴我,她覺得這本書讓她對寶石的“五大特徵”有瞭更立體的認識。我比較看重的是它對“道德與商業倫理”的探討,畢竟在這個行業裏,誠信經營比什麼都重要。我希望這本書能包含更多關於可持續開采、公平貿易寶石的背景知識,引導學生樹立正確的價值觀。雖然書中的內容非常豐富,但對於現代消費者越來越關心的“閤成鑽石”和“實驗室培育寶石”的區分,我希望有更直觀、更聚焦的篇幅來講解,畢竟這是未來市場的主流之一,早做準備總是好的。

評分

我是一個珠寶設計師,工作需要我接觸大量的寶石材料,從客戶送來的樣品到我自己采購的原石,真真假假,看得人眼花繚亂。我之前用過好幾本國外的寶石學教材,它們在光學特性和光譜分析上的描述非常精確,但我總覺得少瞭點針對亞洲市場常見仿品的側重點。我期待這本國內齣版的專業書籍,能在“優化處理”這塊下足功夫。比如,針對熱處理、輻照處理、以及市場上流行的灌膠、覆膜等技術,能有詳細的對比圖譜。我最看重的是那種能展示“前處理”和“後處理”在肉眼和儀器下呈現差異的案例分析。說實話,我們設計師不僅要辨彆真僞,更要理解寶石的“身份背景”,這樣纔能閤理地定價和設計。翻閱下來,我對其中關於不同寶石傢族的“傢族特徵”總結印象深刻,但對於一些新興的閤成材料,尤其是3D打印寶石在珠寶中的應用,似乎探討得不夠深入,這對於緊跟潮流的設計師來說,多少有點遺憾。

評分

說實話,我買這本書純粹是衝著那個“辨假”的標題來的,我收藏瞭幾十件老首飾,很多都是祖傳的或者從古玩市場淘來的,真假難辨是常態。我最希望這本書裏能有大量關於“仿古做舊”的案例。比如,清代的蜜蠟和現代的仿製品,它們的包漿和孔道磨損痕跡是完全不一樣的,需要非常細膩的觀察。我渴望看到的是那種“曆史的痕跡”怎麼通過科學手段去解讀,而不是簡單地說“這個是假的”。我希望看到對那些用化學試劑“催熟”的老物件的識彆技巧,以及不同年代寶石切割工藝的差異對比。這本書的排版很精美,插圖清晰,但很多篇幅似乎放在瞭寶石的“起源”和“化學成分”上,這對我一個主要關注“曆史價值”和“工藝年代”的收藏者來說,信息優先級有點偏瞭。如果能增加更多關於“非現代”仿製品鑒彆的章節,那就完美瞭。

評分

這本厚厚的書,拿到手裏沉甸甸的,光是裝幀就透著一股專業勁兒。我最近迷上瞭玉石,特彆是翡翠,總想著能淘到一塊像樣的。說實話,我對珠寶鑒定的門道幾乎是小白,看網上的教程總是模棱兩可,心裏沒底。這本關於各種寶石的書,我本來是希望能找到一些關於天然玉石結構、光澤、硬度這些硬核知識的詳盡介紹,最好能配上高清的顯微照片,讓我能對著自己那幾塊“寶貝”琢磨琢磨。特彆是那種關於新舊處理痕跡、沁色成因的深度解析,對我這種想自己分辨真假的人來說,簡直是救命稻草。我特彆期待那種能教會我如何用最基礎的工具,比如放大鏡,去觀察寶石內部的“脾氣秉性”的章節,而不是那種隻羅列參數的工具書。拿到手後,我主要翻閱瞭其中關於礦物學和晶體結構的部分,感覺作者對地質成因的描述相當到位,但要說對實際市場上的“貓膩”識彆,我感覺還是少瞭一點煙火氣,更偏嚮於學術理論,這讓我這個急於實踐的愛好者有點小小的失落。

相關圖書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coffeedeals.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靜流書站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