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以詩意的方式過一生》既是一本民國男神傳記,也是寫給讀者的人生啓示錄。一個人必先有靈魂,纔能有骨氣。又萌又好玩的民國先生,狂放又溫潤的大師風度。比背誦詩詞更重要的,是以詩意的方式去生活。
2.作者慕容素衣的民國女神手冊《時光深處的優雅》廣受好評,《以詩意的方式過一生》是慕容素衣的又一關於民國男神的誠意之作。
3.《以詩意的方式過一生》裝幀設計精緻,傾心繪製封麵插畫,內附彩插。
昔日的明月仍然朗照今人,驚艷瞭時光的民國風骨。
大師不是嚴肅的,也會忍不住逃課,甚至通宵打牌;
大師也愛吃,饕餮人生控製不住自己;
大師很任性,狂放起來連自己都害怕;
……
汪曾祺、瀋從文、木心、魯迅、徐誌摩等20位民國大師,他們傢庭背景各異,卻都活成瞭傳奇,穿越曆史,展示更全麵、更風趣、更真實的民國大師。
慕容素衣,本名禹媚,湖南女子。青年暢銷書作者,韓寒“ONE·一個”人氣作者,豆瓣紅人,講故事的人。理想是寫富於性情的文字,過瀟灑自在的生活,交坦蕩有趣的朋友。代錶作有《時光深處的優雅》等。
汪曾祺:人間有味是清歡 / 1
金嶽霖:天真的人最深情 / 17
林風眠:孤獨及其所創造的 / 31
瀋從文:倔強的湖南鄉下人 / 45
木心:一個黑暗中大雪紛飛的人 / 61
張伯駒:濁世翩翩一公子 / 75
徐誌摩:畢生行徑都是詩 / 89
魯迅:大先生其實挺好玩 / 103
錢鍾書:二十不狂枉少年,三十猶狂沒頭腦 / 117
梁實鞦:纔、情、趣兼備的“男人花” / 131
林語堂:生命的目的是要享受人生 / 145
李叔同:鹹有鹹滋味,淡有淡滋味 / 159
鬍適:謙謙君子,溫潤如玉 / 173
王國維:最是人間留不住,硃顔辭鏡花辭樹 / 189
豐子愷:尋一方精神上的桃花源 / 203
梁啓超:數十年飲冰,涼不瞭的熱血 / 217
劉文典:最後的狂士 / 231
趙元任:玩齣來的語言學大師 / 245
黃侃:真名士,自風流 / 259
金庸:一支筆寫齣一個江湖 / 273
參考書目 / 287
汪曾祺
人間有味是清歡
你說我在做夢嗎?
人生如夢,我投入的卻是真情。
有人曾問我:“誰是你最喜歡的中國現當代作傢啊?”
我不假思索地迴答說:“汪曾祺啊。”
那人窮追不捨:“為什麼啊?”
我愣瞭愣,也在心裏問自己為什麼,為什麼不是張愛玲,為什麼不是瀋從文,為什麼偏偏最喜歡的就是汪曾祺呢?
後來再看他的《受戒》和《大淖紀事》,忽然從書中找到瞭答案:“他把普普通通的生活寫得太美瞭。”就像他經常掛在嘴邊的一句話:“生活,是很好玩的。”
汪曾祺被稱為“中國最後一個士大夫”,一個“抒情的人道主義者”,這些帽子都有點大。我更願意把他看成一個美的“捕手”,終生都在捕捉美,創造美,讓你看瞭他的書之後禁不住感嘆:活著真好呀!
在汪老的筆下,真的是萬物靜觀皆自得,無一事不美。讀他的文章,我們瞭解到,他是一個南甜北鹹、東辣西酸都敢嘗試的美食傢,一個愛畫畫、愛賞花、愛拍麯的纔子,一個命運坎坷但仍隨遇而安的達人,一個恨不得把自己泡在酒裏的老頭兒。
汪曾祺用一支筆,將我們帶到瞭人生的另一重境界,讓我們知道,原來平凡的生活也可以過得如此詩意。
1
汪曾祺生於江蘇高郵,這地方盛産兩樣事物,一是纔子,二是鹹鴨蛋。北宋時齣瞭個秦少遊,後來則齣瞭個汪曾祺。
汪曾祺是1920年齣生的,與張愛玲同年,但人們總覺得後者年齡比他大得多,大概是因為張愛玲齣名比他早得太多,她二十幾歲就名滿天下瞭,汪曾祺這麼大時還在為找不到工作發愁。
不過汪曾祺有一點遠遠勝過張愛玲,他在童年得到過充裕的愛。
汪曾祺少孤,3歲就沒瞭娘,可一傢子都很疼他,特彆是他的父親。汪傢算不得望族,但也是個殷實的書香世傢,汪曾祺的祖父中過“拔貢”,也是個儒商,到汪曾祺齣生時,傢裏已經有2000多畝地,還經營著兩間藥店和一間布店。
在汪曾祺的眼中,父親汪菊生是個絕頂聰明的人,會畫畫,會刻章,會做風箏,會擺弄各種樂器。汪曾祺從四五歲就開始跟著父親學文學畫學書,父親帶著他到麥田裏去放風箏,用小西瓜挖淨瓜瓤給他做通體透亮的西瓜燈,這些都成瞭他的美好迴憶。
“多年父子成兄弟”是汪父的名言,他對汪曾祺十分隨和,汪曾祺愛唱戲,他就拉鬍琴給兒子伴奏;他喝酒,給汪曾祺也倒一杯;他抽煙,一次抽齣兩根父子倆分著抽,每次還先給兒子點上火;汪曾祺17歲初戀,暑假在傢寫情書,父親就在旁邊齣主意。
汪曾祺小時瞭瞭。
上小學時,他的國文成績一直是全班第一,作文常得滿分,同時還“以畫名”,畫的畫總被貼在牆上展覽。
可惜他的數學太差,幾何老師曾評價說:“閣下的幾何乃桐城派幾何。”意思是他的幾何作業常不經論證就直接跳到結論。他也有自知之明,後來寫過一首詩,說明是怎樣踏上文學之路的,前幾句就是“我事寫作,原因無它。從小到大,數學不佳”。
初中畢業後,汪曾祺就離開高郵到江陰求學瞭,後又考上瞭被稱為“世界教育史上的奇跡”的國立西南聯閤大學,簡稱西南聯大。一直到晚年,汪曾祺纔迴鄉探訪。高郵的大淖,高郵的山水,高郵的人物,一直都盤鏇在他的腦海裏,數十年後寫來,仍然鮮活異常,仿佛從來沒有離開過。
2
在西南聯大,汪曾祺不是個“好學生”,用一句話來形容他的大學生涯就是:生活太散漫,學習太偏科。
他愛曠課,經常晚上泡圖書館,白天躺在床上酣睡不已。戰亂時,因郵路中斷,他一度失去瞭傢裏的接濟。雖然窮得叮當響,但他的業餘生活還是蠻豐富的,主要消遣有以下幾項:
泡茶館
當時泡茶館相當於現在的泡咖啡店,學生們常一邊喝茶一邊看書。汪曾祺泡茶館不僅為瞭消磨時光,也是為瞭在此體味人情,他最初的幾篇小說就是在茶館裏完成的。
下飯館
有錢時,吃好館子,什麼汽鍋雞、鍋貼烏魚、鐵鍋蛋、腐乳肉之類,全吃瞭一個遍。沒錢就吃米綫、餌塊,什麼品種的米綫他都吃過。
唱京劇
汪曾祺嗓子甜潤,青衣唱得很好。大一時,他常常約票友們拿著鬍琴到宿捨來過京劇癮,同屋一個姓鄭的廣東同學極其憎恨京劇,他們一張口,鄭同學就罵:“丟他媽,貓叫!”
唱昆麯
汪曾祺和硃德熙等人參加瞭雲南大學的麯社,常在一起拍麯。閤肥張傢的四小姐張充和唱起昆麯來嬌慵醉媚,可惜從不和他們來往。汪曾祺引以為憾,多年後寫文章還記瞭一筆。
吹笛子
他常在月白風清之夜,在大槐樹的老樹根上獨自吹笛,直到半夜。同學中有人說:“這傢夥是個瘋子!”
寫朦朧詩
他早年寫的詩沒有一首完整地保存下來,其中有一句是“所有東邊都是西邊的東邊”。因為愛寫詩,汪曾祺在學校還小有名氣。一次,他在路上聽見兩個女生聊天,一個問:“誰是汪曾祺?”另一個迴答:“就是寫那種彆人不懂,他自己也不懂的詩的人。”
業餘生活如此豐富,汪曾祺花在學習上的時間自然少瞭,對於不感興趣的課,他素來不去聽的。硃自清講課以嚴肅聞名,要求學生仔細記筆記,汪曾祺不太適應,經常缺課。後來中文係主任羅常培想讓硃自清收他做助教,硃自清一口迴絕瞭:“汪曾祺連我的課都不上,我怎麼能要他當我的助教呢?”
對於喜歡的課程,他還是學得很好的。聞一多教唐詩,把晚唐詩和印象派的畫結閤在一起講課,對他啓發很大。他替一個學弟做“槍手”,寫瞭篇李賀詩的讀書報告,大意是說,彆人是在白紙上作畫,李賀的詩則是在黑紙上作畫。聞一多看瞭大加贊賞,評價說:“比汪曾祺寫得還要好。”
瀋從文最喜歡汪曾祺,他曾經給過這位學生的課堂習作全班最高分——120分!瀋從文教寫作,主要是讓學生寫。汪曾祺寫過一篇小說,他盡量把人物對話寫得有詩意,有哲理,瀋從文看瞭後說:“你這不是對話,是兩個聰明腦殼打架。”
瀋從文常常教誨學生:“要貼到人物來寫。”這句話對汪曾祺影響很大。汪曾祺早年寫的作品,都是瀋從文代他寄齣去投稿發錶的。瀋從文曾經對彆人說,汪曾祺的文章寫得比自己還要好。
文章雖寫得好,汪曾祺卻沒能從西南聯大順利畢業。因為他的英語和體育都沒及格,隻得重修一年,後又因拒絕去當美軍翻譯而沒拿到大學文憑。
大作傢汪曾祺,原來是個肄業生。
說實話,一開始是被它的書名吸引的——“以詩意的方式過一生”。這聽起來就像是某種遙不可及的理想,或是某個隱士的秘訣。我一直覺得自己是個非常現實的人,生活充滿瞭柴米油鹽,哪裏還有閑情逸緻去談論“詩意”?但閱讀這本書的過程,卻像是在我內心深處開闢瞭一個隱秘的花園。那些篇章,雖然沒有直接告訴我如何去“詩意地生活”,但它通過文字,構建瞭一種氛圍,一種對美的感知,一種對平凡事物深層意義的挖掘。我記得有一次,我正在為工作上的一個睏難而煩惱,情緒低落,無所適從。偶然間翻到瞭書中關於“失落”的描寫,不是那種撕心裂肺的痛楚,而是一種淡淡的、如同黃昏時分,夕陽的餘暉灑落在空曠的廣場上,帶著一絲淒涼,但又孕育著黎明的希望。它讓我意識到,即使在最失落的時候,也總會有一些微小的美好存在,隻是需要我們放慢腳步,用心去感受。我開始嘗試在日常生活中尋找這種“詩意”,比如,清晨醒來,不急著起床,而是先靜靜地聽一段鳥鳴;或者,在走路時,觀察路邊一朵不起眼的小花,它的色彩,它的姿態,都可能隱藏著一份生命的韌性。
評分購買這本書,純粹是齣於一種好奇心。我一直對那些能夠觸動靈魂的文字有著莫名的好感,而“以詩意的方式過一生”這個名字,似乎預示著一種精神上的洗禮。閱讀的過程中,我最大的感受是,它並沒有給我任何具體的行動指南,比如“你應該每天冥想”、“你應該去旅行”之類的。相反,它像一位溫和的導師,引導我重新審視自己的內心世界。它讓我意識到,所謂的“詩意”,並非一定是風花雪月,也並非一定是陽春白雪。它更多的是一種看待世界的方式,一種對生命的敬畏,一種對細微之處的敏感。書中有一些關於“時間”的思考,讓我覺得非常深刻。它沒有用枯燥的理論去解釋時間的流逝,而是通過一係列富有畫麵感的描繪,讓我真切地感受到時間的重量和痕跡。我開始更加珍惜當下,不再為過去的遺憾而過度懊悔,也不為未來的不確定而過分焦慮。我甚至開始嘗試用一種更富於想象力的方式去記錄生活,比如,將瑣碎的傢務想象成一種儀式,將一次普通的散步變成一次探索。
評分我是在一個失眠的夜晚,偶然拿起這本書的。起初,我隻是想找些東西來分散注意力,沒想到,卻被書中文字的魅力所吸引。它並非那種能讓你瞬間忘記煩惱的輕鬆讀物,反而會讓你在字裏行間,感受到一種深刻的情感共鳴。書中的一些關於“迴憶”的片段,沒有具體的故事,沒有清晰的人物,隻有一種朦朧的、帶著 nostalgia 的氛圍。它讓我聯想到自己過往的一些經曆,那些模糊不清的影像,那些被時間衝淡的情感,在文字的引導下,又仿佛重新鮮活瞭起來。我開始覺得,那些看似平淡無奇的過往,其實都蘊含著某種獨特的美麗,隻是我們因為忙碌而忽略瞭去發掘。這本書讓我學會瞭放慢腳步,去品味生活中的點滴,去感受那些被忽略的美好。我開始嘗試用一種更具“詩意”的方式來對待自己,不再苛求完美,而是接納自己的不完美,欣賞自己的獨特。我甚至開始重新拾起一些曾經被擱置的愛好,比如寫一些隨筆,畫一些簡單的素描,隻是為瞭記錄下那些觸動我的瞬間。
評分這本書,我斷斷續續地讀瞭好幾個月,每次翻開,都能在某個清晨、某個午後,甚至某個深夜,尋到一句恰好觸動我心弦的文字。它並非那種能讓你一口氣讀完,然後拍案叫絕的驚世之作,更多的是一種潤物細無聲的陪伴。就像我在經曆一段迷茫的日子裏,偶然在一個舊書店角落裏發現瞭它。書的封麵設計很素雅,沒有花哨的圖案,隻有幾個蒼勁有力的字,卻透著一股沉靜的力量。翻開第一頁,並非開篇就宏大敘事,而是如同走入一位老友的書房,空氣中彌漫著淡淡的紙張香和茶香,那些詩句,或長或短,或工整或疏朗,像星星點點,灑落在我疲憊的心田。我常常在讀到某個描寫自然風物的段落時,不自覺地望嚮窗外,感受著陽光穿過樹葉的斑駁,或是聽著雨滴落在窗欞上的輕響,仿佛那些詩句就生長在那片景色之中,是活生生的,是有溫度的。它讓我重新審視瞭生活中的許多細節,那些曾經被我忽略的,雞毛蒜皮的小事,在詩意的浸潤下,也仿佛有瞭彆樣的光彩。例如,關於“等待”的幾句描寫,讓我迴想起無數次在車站等待列車時的焦灼,但現在,我能從中體會到一種寜靜的期待,一種對未知旅程的從容。
評分說起來,我對這本書的評價,或許會顯得有些“空中樓閣”。因為它提供的並不是一套可以立即復製的解決方案,而更像是一種潛移默化的影響。我在閱讀過程中,並沒有發現任何能夠直接解決我現實生活中的某個問題的“妙招”。然而,它卻像是在我心中埋下瞭一顆種子,讓我在不知不覺中,開始用一種不同的視角去觀察周圍的世界。書中有一些關於“孤獨”的描寫,沒有那種歇斯底裏的呐喊,也沒有那種沉溺於悲傷的姿態,而是一種平靜的、帶著淡淡憂傷的接納。它讓我明白,孤獨並非總是負麵的,它也可以是思考的土壤,是自我沉澱的空間。這讓我開始重新審視我與他人、與自己的關係。我不再那麼害怕獨處,反而開始享受那種寜靜的時刻,去聆聽自己內心的聲音。我開始嘗試在一些微小的細節中,尋找那種“詩意”的存在,比如,在一杯熱茶氤氳的蒸汽中,在一次無聲的微笑裏,在一次偶然的邂逅中。
評分好看,喜歡
評分好看,喜歡
評分好看,喜歡
評分好看,喜歡
評分好看,喜歡
評分好看,喜歡
評分好看,喜歡
評分好看,喜歡
評分好看,喜歡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offeedeals.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靜流書站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