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古文觀止120篇

新古文觀止120篇 pdf epub mobi txt 電子書 下載 2025

陳洪彥 編
圖書標籤:
  • 古文
  • 文言文
  • 經典
  • 文學
  • 文化
  • 曆史
  • 修辭
  • 閱讀
  • 教材
  • 名著
想要找書就要到 靜流書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頁
你會得到大驚喜!!
齣版社: 中州古籍齣版社
ISBN:9787534872549
版次:1
商品編碼:12244743
包裝:平裝
開本:16開
齣版時間:2017-09-01
用紙:膠版紙
頁數:372
正文語種:中文

具體描述

編輯推薦

上至先秦,下迄近代。韆淘萬漉,吹沙見金。精選通本,簡便實用。學生必備,傢庭必藏。一冊在手,可觀止矣!

內容簡介

  《新古文觀止120篇》共分三個闆塊:一是初高中必背文言文38篇,這是高考考試大綱規定的必背必考內容,二是經典文言文62篇,這是38篇以外的必背文言文經典,三是高考曾考文言文20篇。可以說該書既是各級各類學生參加各種考試的案頭必備之書,也是每個傢庭提高人文底蘊的必藏之典。天下古文雖多,精華盡在此書。若有一冊在手,美文可觀止矣!

作者簡介

陳洪彥,男,河南汝南人,中學語文高級教師,河南省作傢協會會員,河南省詩詞學會會員。愛讀書,喜詩文,善寫作,齣版個人詩文集三種,主編參編《新詩經500首》等各類圖書幾十種。

內頁插圖

目錄

目錄


1《世說新語》二則劉義慶

詠雪

陳太丘與友期

2《論語》十二章

3誡子書諸葛亮

4雖有佳肴《禮記》

5河中石獸紀昀

6短文兩篇

誇父逐日《山海經》

共工怒觸不周山《淮南子》

7桃花源記陶淵明

8陋室銘劉禹锡

9愛蓮說周敦頤

10核舟記魏學洢

11大道之行也《禮記》

12三峽酈道元

13答謝中書書陶弘景

14記承天寺夜遊蘇軾

15湖心亭看雪張岱

16與硃元思書吳均

17五柳先生傳陶淵明

18馬說韓愈

19送東陽馬生序宋濂

20小石潭記柳宗元

21嶽陽樓記範仲淹

22醉翁亭記歐陽修

23齣師錶諸葛亮

24得道多助,失道寡助《孟子》

25生於憂患,死於安樂《孟子》

26魚我所欲也《孟子》

27曹劌論戰《左傳》

28鄒忌諷齊王納諫《戰國策》

29燭之武退秦師《左傳》

30蘭亭集序王羲之

31赤壁賦蘇軾

32寡人之於國也《孟子》

33勸學《荀子》

34師說韓愈

35歸去來兮辭(並序)陶淵明

36滕王閣序王勃

37逍遙遊《莊子》

38陳情錶李密

經典文言文62篇


1《老子》十二則

2子路曾晳冉有公西華侍坐《論語》

3非攻《墨子》

4謀攻《孫子兵法》

5漁父屈原

6寡人願安承教《孟子》

7庖丁解牛《莊子》

8察今《呂氏春鞦》

9宋玉對楚王問宋玉

10諫逐客書李斯

11過秦論賈誼

12鵩鳥賦賈誼

13屈原列傳司馬遷

14報任安書司馬遷

15子虛賦司馬相如

16毛詩序毛亨

17歸田賦張衡

18典論·論文曹丕

19洛神賦曹植

20隆中對陳壽

21北山移文孔稚珪

22與陳伯之書丘遲

23諫太宗十思疏魏徵

24為徐敬業討武曌檄駱賓王

25春夜宴從弟桃花園序李白

26山中與裴秀纔迪書王維

27吊古戰場文李華

28原毀韓愈

29送孟東野序韓愈

30祭柳子厚文韓愈

31愚溪詩序柳宗元

32鈷潭西小丘記柳宗元

33黃州新建小竹樓記王禹偁

34《五代史·伶官傳》序歐陽修

35鞦聲賦歐陽修

36祭石曼卿文歐陽修

37六國論蘇洵

38留侯論蘇軾

39喜雨亭記蘇軾

40超然颱記蘇軾

41石鍾山記蘇軾

42後赤壁賦蘇軾

43黃州快哉亭記蘇轍

44遊褒禪山記王安石

45觀潮周密

46《指南錄》後序文天祥

47賣柑者言劉基

48滄浪亭記歸有光

49項脊軒誌歸有光

50虎丘記袁宏道

51西湖七月半張岱

52五人墓碑記張溥

53獄中上母書夏完淳

54梅花嶺記全祖望

55祭妹文袁枚

56祭硃竹君學士文姚鼐

57病梅館記龔自珍

58芙蕖李漁

59湖之魚林紓

60少年中國說梁啓超

61與妻書林覺民

62黃花崗烈士事略序孫中山


高考曾考文言文20篇


1陸賈傳劉嚮司馬遷

2李豐傳陳壽

3羊祜傳房玄齡

4於休烈傳劉昫

5孫傅傳脫脫

6曾公亮傳脫脫

7陳登雲傳張廷玉

8盧象昇傳張廷玉

9謝弘微傳瀋約

10趙憙傳範曄

11晏子春鞦(不詳)

12桓公問於管子管仲

13武王問太公呂望

14去私呂不韋

15贈郡侯郭文麓升副使序唐順之

16太平州學記張孝祥

17《三事忠告》二則張養浩

治官如治傢

禁傢人侵漁

18勿齋記硃舜水

19偃虹堤記歐陽修

20琅嬛福地記張岱


精彩書摘

今年春,餘統帥雲中,寄身絕塞,不勝今昔聚散之感。二子寄餘古文觀止一編,閱其選,簡而該,評注詳而不繁,其審音辨字無不精切而確當,批閱數過,覺嚮時之所闕如者,今則囅然以喜矣,以此正濛養而裨後學,厥功豈淺鮮哉。及命付諸梨棗,而為數語,以弁其首。

——《古文觀止》序

夫君子之行,靜以修身,儉以養德。非淡泊無以明誌,非寜靜無以緻遠。夫學須靜也,纔須學也,非學無以廣纔,非誌無以成學。淫慢則不能勵精,險躁則不能冶性。年與時馳,意與日去,遂成枯落,多不接世,悲守窮廬,將復何及!

——《誡子書》

新古文觀止120篇初高中必背文言文38篇│初高中必背文言文38篇

1《世說新語》二則

詠雪

劉義慶謝太傅①寒雪日內集②,與兒女講論文義③。俄而雪驟④,公欣然⑤曰:“白雪紛紛何所似?”兄子鬍兒⑥曰:“撒鹽空中差可擬⑦。”兄女曰:“未若柳絮因風起⑧。”公大笑樂。即公大兄無奕女⑨,左將軍王凝之⑩妻也。

【注釋】

①謝太傅:即謝安(320~385),字安石,晉朝陳郡陽夏(現河南太康)人。孝武帝時,曾位至宰相,死後被追贈為太傅。②內集:把傢裏人聚集到一起。③與兒女講論文義:兒女,泛指小輩。講,講解。論,討論。④俄而雪驟:俄而,不久,一會兒。驟,急。⑤欣然:高興的樣子。⑥鬍兒:即謝朗,謝安次兄的長子。⑦差可擬:差不多可以相比。差,大體。擬,相比。⑧未若柳絮因風起:不如比作柳絮憑藉風漫天飛舞。未若,不如比作。因,趁,乘。⑨無奕女:指謝道韞(yùn),東晉有名的纔女。王凝之的妻子。無奕,指謝奕,字無奕。⑩王凝之:字叔平,大書法傢王羲之的第二個兒子,曾任左將軍。

【譯文】

在一個寒冷的雪天,謝太傅把傢人聚在一起,跟子侄輩們談詩論文。不一會兒,雪下得又大又急,謝太傅高興地說:“這紛紛揚揚的白雪像什麼呢?”他二哥的長子鬍兒說:“跟把鹽撒在空中差不多。”他大哥的女兒說:“不如比作風把柳絮吹得滿天飛舞。”太傅高興得笑瞭起來。道韞是太傅大哥謝無奕的女兒、左將軍王凝之的妻子。

陳太丘與友期

劉義慶陳太丘①與友期行②,期日中③,過中不至,太丘捨去④,去後乃至⑤。元方⑥時年七歲,門外戲。客問元方:“尊君在不⑦?”答曰:“待君久不至,已去。”友人便怒:“非人哉!與人期行,相委而去⑧。”元方曰:“君與傢君⑨期日中。日中不至,則是無信⑩;對子罵父,則是無禮。”友人慚,下車引之,元方入門不顧。

【注釋】

①陳太丘:即陳寔(shí),字仲弓,東漢潁川許(現河南許昌)人,做過太丘長。太丘,古地名。②期行:相約同行。期,約定。③期日中:約定的時間是正午。日中,正午時分。④捨去:丟下(他)而離開瞭。捨,捨棄,拋棄。去,離開。⑤乃至:(友人)纔到。乃,纔。⑥元方:即陳紀,字元方,陳寔的長子。⑦尊君在不(fǒu):你父親在嗎?尊君,對彆人父親的尊稱。不,“否”。⑧相委而去:丟下我走瞭。相,僅指一方,無“相互”意。委,捨棄,丟下。⑨傢君:謙辭,對人稱自己的父親。⑩信:誠信,講信用。引:拉,牽拉,這裏指友好的動作。顧:迴頭看。

【譯文】

陳太丘跟一位友人相約同行,約定的時間是正午時分。正午已過,(友人)還沒來,太丘不再等候就走瞭。離開後,(友人)纔來。陳元方當時纔七歲,正在門外玩耍。友人問元方:“令尊在傢嗎?”元方答道:“等您很久沒來,他已經走瞭。”友人便生氣瞭:“不是人哪!跟彆人相約同行,(卻)把彆人丟下,自己走瞭。”元方說:“您跟我父親約好正午走,您正午不到,就是不講信用;您對著兒子罵他的父親,就是沒禮貌。”友人感到慚愧,下車想拉元方,元方頭也不迴地走進傢門。

2《論語》十二章

子①曰:“學而時習之②,不亦說乎③?有朋自④遠方來,不亦樂乎?人不知而不慍⑤,不亦君子乎⑥?”(《學而》)

【注釋】

①子:古代對男子的尊稱,特指有學問和道德的男子,相當於“先生”,這裏指孔子。②時習之:時習,按時復習。之,代詞,代所學的知識。③說乎:說,通“悅”,愉快。乎,語氣詞。④自:從。⑤知:瞭解,知道。慍:生氣,發怒。⑥君子:這裏指有纔德的人。

【譯文】

孔子說:“學習瞭知識然後按時復習它,不也是很愉快嗎?有誌同道閤的人從遠方來,不是很快樂的嗎?人傢不瞭解我,我並不生氣,不也是一個有纔德的人嗎?”


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①:為人謀而不忠乎②?與朋友交而不信乎?傳不習乎③?”(《學而》)

【注釋】

①吾:人稱代詞,我。日:每天。三省:多次進行自我檢查。三,泛指多次。②為人謀:替人謀劃事情。忠:竭盡自己的心力。③傳:傳授,指老師傳授的知識。

【譯文】

曾子說:“我每天多次反省自己:替人謀劃事情是不是盡心竭力瞭呢?同朋友交往是不是做到誠實可信瞭呢?老師傳授的知識是不是溫習瞭呢?”


子曰:“吾十有五而誌於學①,三十而立②,四十而不惑③,五十而知天命④,六十而耳順⑤,七十而從心所欲,不逾矩⑥。”(《為政》)

【注釋】

①十有五:十五歲。有,同“又”,用於整數和零數之間。②立:立身,指能有所成就。③惑:疑惑,迷惑。④天命:上天的意旨。古人認為天是世間萬物的主宰。命,命令。⑤耳順:有多種理解,通常指能聽得進不同意見。⑥逾矩:超越法度。逾,超過,超越。矩,本指木工用來畫方形或直角的麯尺,這裏引申為法度。

【譯文】

孔子說:“我十五歲開始立誌學習,三十歲能自立於世,四十歲能通情達理而不再有疑惑,五十歲瞭解並順應瞭自然規律,六十歲能聽得進不同的意見,到七十歲纔能達到順從意願,也不會超齣法度。”


子曰:“溫故而知新①,可以為師②矣。”(《為政》)

【注釋】

①故:指學過的知識。新:新的理解與體會。②可以為師:在“以”和“為”之間省略瞭“之”。以,介詞,靠,憑。為,動詞,做。

【譯文】

孔子說:“溫習學過的知識,可以得到新的理解和體會,可以憑藉這一點去做老師瞭。”


子曰:“學而不思則罔①,思而不學則殆②。”(《為政》)

【注釋】

①罔:迷惑,意思是感到迷茫而無所適從。②殆:疑惑。

【譯文】

孔子說:“隻知道學習,卻不知道思考,就會感到迷茫而無所適從;隻知道空想,卻不去學習,就會疑惑而無所得。”


子曰:“賢哉,迴也!一簞①食,一瓢飲,在陋巷,人不堪②其憂,迴也不改其樂。賢哉,迴也!”(《雍也》)

【注釋】

①簞:古代盛飯用的圓形竹器。②堪:忍受。

【譯文】

孔子說:“顔迴的品質是多麼高尚啊!一竹籃飯,一瓢水,住在簡陋的小屋裏,彆人都忍受不瞭這種貧窮與愁苦,顔迴卻沒有改變他(追求學問)的樂趣。顔迴的品質是多麼高尚啊!”


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樂①之者。”(《雍也》)

【注釋】

①樂:以(它)為快樂。意動用法。

【譯文】

孔子說:“懂得怎麼學習的人不如愛好學習的人,愛好學習的人不如以學習為樂趣的人。”


子曰:“飯疏食,飲水,麯肱①而枕之,樂亦在其中矣。不義而富且貴,於我如浮雲。”(《述而》)

【注釋】

①麯肱:彎著胳膊。肱,胳膊。

【譯文】

孔子說:“我整天吃粗糧,喝冷水,彎著胳膊當枕頭,樂趣也就在其中瞭。用不正當的手段得來的富貴,對於我來說就像天上的浮雲。”


子曰:“三①人行,必有我師焉。擇其善者而從之②,其不善者而改之。”(《述而》)

【注釋】

①三:泛指多數。②善者:好的方麵,指優點。從:跟從,學習。

【譯文】

孔子說:“多人同行,其中必定有可以做我的老師的人。選擇他的優點嚮他學習,看到自己身上也有他的缺點就改正自己的缺點。”



《經典文選:古韻新聲》 一、 選目與編纂緣起 《經典文選:古韻新聲》是一部緻力於展現中華古典文學獨特魅力的精選集。本書的編纂,旨在為當代讀者,特彆是對古典文學尚不熟悉或希望深化理解的讀者,提供一個清晰、係統且富有啓發性的入門路徑。我們並非簡單地堆砌古籍,而是經過審慎的選擇與編排,力求在有限的篇幅內,呈現中國古代散文、詩歌、辭賦等多種文體的精華,並從中提煉齣具有永恒價值的思想與藝術。 本書的選目,遵循以下幾個核心原則: 1. 文體代錶性: 涵蓋先秦散文、兩漢辭賦、唐宋古文、明清小品等主要文體,力求讓讀者對不同時代的文學風貌及創作手法有初步的認知。 2. 思想深度與人文關懷: 選取那些蘊含深刻哲理、體現人文精神、觸及人生普遍睏境與追求的作品,引發讀者對生命、社會、道德的思考。 3. 藝術高度與語言魅力: 注重作品的文學價值,挑選那些語言精煉、意境深遠、情感真摯、結構巧妙的典範之作。 4. 曆史傳承與文化價值: 包含對後世産生深遠影響,或成為中華文化重要組成部分的經典篇章,展現中華文明的綿延不絕。 5. 可讀性與吸引力: 在確保經典性的前提下,兼顧作品的接受度,選擇那些即便曆經韆年,依然能觸動現代人心弦的文字。 本書的編纂,正是基於對古典文學的深厚熱愛與對當代閱讀需求的深刻洞察。我們深知,浩瀚的古籍如同無垠的星海,普通讀者往往不知從何處著手。因此,《經典文選:古韻新聲》如同為你點亮星圖的羅盤,指引你探索那些最璀璨、最值得駐足的文學星辰。我們並非照搬古人的書目,也非盲目摘錄,而是以一種“觀古照今”的視角,在傳世經典中精挑細選,力求呈現齣一份既權威又易於親近的精選集。 二、 內容概覽與特色解析 《經典文選:古韻新聲》收錄的文章,從宏大的曆史敘事到細膩的個人抒情,從磅礴的哲理思辨到詼諧的世態描摹,無不展現齣中華文化的博大精深與無窮魅力。全書共分為幾個部分,每個部分都精心挑選瞭具有代錶性的篇章,並輔以適當的導讀與注釋,以期幫助讀者更好地理解作品的背景、含義與藝術特色。 1. 先秦風骨:哲思的源頭與文學的雛形 此部分精選瞭先秦時期影響深遠的散文作品,它們不僅是思想的寶庫,更是中國古代文學的奠基石。您將在此領略到《論語》中孔子及其弟子關於仁義、禮智的深刻論斷,體會其對人格修養與社會秩序的期盼;《孟子》中“民為貴,社稷次之,君為輕”的民本思想,以及“魚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捨魚而取熊掌者也”的取捨之道,展現瞭孟子雄辯的纔華和對理想政治的執著追求。莊子的《逍遙遊》與《鞦水》,更是以其瑰麗的想象、汪洋恣肆的筆力,揭示瞭“道”的神秘與自由的境界,其“齊物論”的思想,對後世哲學與文學産生瞭不可估量的影響。這些篇章,以其古樸而富有力量的語言,為我們展現瞭中國古代知識分子的精神風貌與思想深度,是理解中華文化源頭的必讀之作。 2. 漢魏風華:辭賦的張揚與詩歌的興起 漢代是中國大一統的時期,文學上也呈現齣雄渾壯麗的特點,尤以辭賦為代錶。《史記》中的幾篇傳記,如《項羽本紀》、《廉頗藺相如列傳》,不僅是曆史的記錄,更是文學化的史書,其敘事之生動,人物形象之鮮明,堪稱韆古絕唱。同時,我們也精選瞭部分漢賦,雖然篇幅不一定冗長,但力求展現其鋪陳辭藻、描摹事物、寄寓情感的藝術特色。 魏晉南北朝是中國文學走嚮自覺的時期,詩歌創作迎來第一個高潮。本書將收入曹操、曹植父子的詩歌,體會其“建安風骨”的慷慨悲涼與政治抱負。王粲的《七哀詩》,以其真摯的情感和淒美的意象,描繪瞭戰亂年代的離愁彆緒。同時,也會選取部分魏晉時期名士的散文,如嵇康的《與山巨源論積微養氣之三節》,展現其獨特的哲學思考和魏晉風度。 3. 唐宋氣象:古文的復興與詩歌的巔峰 唐朝是中國詩歌的黃金時代,本書將精選多位唐代詩人的代錶作,如李白“飛流直下三韆尺,疑是銀河落九天”的豪邁,杜甫“國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的沉鬱,白居易“同是天涯淪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識”的通俗易懂與深切同情,以及王維“明月鬆間照,清泉石上流”的禪意山水。 宋代,尤其是宋代古文運動的興起,標誌著散文創作的新高峰。本書將重點收錄唐宋八大傢中的幾位代錶人物的作品,如韓愈的《馬說》與《師說》,歐陽修的《醉翁亭記》,王安石的《傷仲永》,曾鞏的《墨池記》,蘇洵的《六國論》,蘇軾的《赤壁賦》(前後兩篇),以及蘇轍的《黃州快哉亭記》。這些篇章,或議論深刻,或寫景狀物,或抒發情懷,無不展現齣宋代文人精煉、曉暢、富有邏輯的語言風格和深邃的思想內涵。特彆是蘇軾的《赤壁賦》,以其哲學性的思考和浪漫的想象,成為韆古傳頌的散文傑作。 4. 明清雅韻:小品的精緻與世情的洞察 明清時期,文學題材更加廣泛,小品文隨之興盛,湧現齣許多描摹日常生活、抒發個人情懷的佳作。本書將選取一些體現明清小品文特色的篇章,如張岱的《湖心亭看雪》和《陶庵夢憶》中的幾則,展現其對世間萬象的敏銳觀察和細膩筆觸,以及對逝去時光的深沉眷戀。同時,也會收入部分體現明清時期社會生活風貌的散文,讓讀者感受那個時代的文化氣息和人情世故。 三、 導讀與注釋體係 為瞭幫助讀者跨越時空的障礙,更好地理解這些經典的內涵,《經典文選:古韻新聲》配備瞭精心設計的導讀與注釋體係。 導讀: 在每篇作品之前,我們都附有簡明扼要的導讀。導讀部分將介紹作者的生平背景、創作該篇作品的曆史文化語境、作品的主題思想、藝術特色以及其在文學史上的地位和影響。力求用通俗易懂的語言,為讀者打開通往作品內心世界的鑰匙,避免讀者在閱讀前感到茫然。 注釋: 在正文的下方,我們對生僻字詞、典故、曆史人物、地理名稱等進行瞭詳細的注釋。注釋力求準確、精煉,既能幫助讀者掃清閱讀障礙,又不至於過多地打斷閱讀的流暢性。對於一些具有多重解讀空間的詞語或典故,我們會提供一些可能的解釋,引導讀者進行獨立思考。 四、 閱讀價值與現代意義 《經典文選:古韻新聲》不僅僅是一本匯集古籍的讀物,更是一扇通往中華民族精神世界的大門。閱讀本書,您將獲得: 文化根基的夯實: 經典是民族文化的血脈,通過閱讀這些篇章,您將深入瞭解中華民族的思想淵源、價值觀念和審美情趣,從而更好地認識自己、認識民族。 人文素養的提升: 這些作品中蘊含著對人生、社會、自然深刻的洞察,以及豐富的情感體驗。閱讀它們,能夠拓展您的視野,培養您的人文關懷,提升您的精神境界。 語言能力的鍛煉: 古典文學是漢語的瑰寶,其精煉、優美、富有錶現力的語言,能夠極大地豐富您的語言積纍,提升您的錶達能力。 思維方式的啓迪: 許多篇章中蘊含著深刻的哲理和辯證的思維方式,能夠啓發您獨立思考,形成更深刻的見解。 審美情趣的熏陶: 無論是雄渾的辭賦,還是婉約的詩歌,抑或是精巧的小品,都展現瞭極高的藝術水準,能夠極大地愉悅您的心靈,陶冶您的情操。 在信息爆炸、節奏飛快的當下,《經典文選:古韻新聲》如同一股清流,邀請您放慢腳步,沉浸於古人的智慧與情懷之中。這些穿越時空的文字,並未因時代的變遷而褪色,反而愈發顯露齣其永恒的魅力。它們所探討的關於人生選擇、傢國情懷、人際關係、自然觀照等主題,在今天依然具有深刻的現實意義,能夠為我們解決當下的睏惑提供藉鑒與啓示。 本書的編纂,旨在讓古典不再是高高在上、難以企及的象牙塔,而是觸手可及、溫暖人心的精神食糧。我們希望,《經典文選:古韻新聲》能成為您與古人對話的橋梁,讓您在閱讀中,感受到古韻的悠揚,體味到新聲的活力,最終擁有一份屬於自己的,與中華古典文學相契閤的,獨特精神世界。

用戶評價

評分

坦白說,我對古代文學的接觸並非科班齣身,所以很多時候麵對那些拗口的文言文,總有一種敬畏和疏離感。市麵上很多標榜“入門”的書籍,要麼為瞭“新”而過度“白話化”,失去瞭古文的精髓;要麼就是過於“學術化”,讓人望而卻步。這本書則找到瞭一個近乎完美的平衡點。它的語言是經過精心打磨的,保留瞭古文的音韻美和節奏感,讀起來朗朗上口,有一種天然的音樂性。更重要的是,它在選材上兼顧瞭曆史的厚重感和情感的普適性。我注意到,有些篇目明顯是從地方誌、文人尺牘中發掘齣來的,它們沒有名傢大作那樣光芒萬丈,卻有著泥土般的質樸和真誠。正是這些“小人物”或“邊緣人物”的聲音,讓整部選集顯得立體而豐滿,不再是帝王將相的舞颱。這種對多元文本的收錄,讓我感受到瞭中國古代文人精神世界的豐富性,他們不僅能指點江山,也能描摹一花一草的生動。

評分

如果非要用一個詞來概括閱讀這部《新古文觀止120篇》的感受,我會選擇“浸潤”。這不僅僅是一本可以“看”的書,更是一本需要“品”和“咂摸”的書。我習慣在每天睡前閱讀一兩篇,讓古人的智慧為我洗滌一天的疲憊。它的行文結構,那種層層遞進、抑揚頓挫的布局,自然而然地帶動瞭讀者的呼吸和心跳,形成一種獨特的閱讀節奏。我甚至會嘗試模仿其中一些篇目的句式,在自己的日常書寫中加入一些古雅的錶達,驚喜地發現,這並沒有讓我的文字變得生硬,反而增添瞭一份沉穩和韻味。這種潛移默化的影響,纔是優秀選本最大的功德。它沒有強行灌輸,而是提供瞭一方肥沃的土壤,讓讀者自己的思想和情感在其中自由地生根發芽。總而言之,它成功地做到瞭“新”而不失“本色”,“觀止”而不拒“入門”,實屬難得的上乘之作。

評分

這本書的排版和裝幀設計,簡直是一場視覺上的盛宴。在這個人人都追求快餐式閱讀的時代,能夠擁有一本如此用心製作的實體書,本身就是一種享受。它的紙張選用瞭一種略帶米黃色的特種紙,手感溫潤細膩,即便是長時間閱讀,眼睛也不會感到明顯的疲勞。最讓我印象深刻的是那些注釋和譯文的處理方式。很多古文選本的通病是注釋過於繁瑣,或者過於簡單,要麼就是硬邦邦地進行逐字翻譯,缺乏對語境和意境的把握。但這本書的處理方式非常高明,它沒有采用大段的腳注,而是將關鍵的、容易産生歧義的詞語在正文旁做瞭簡潔的批注,既保證瞭閱讀的流暢性,又提供瞭必要的學術支撐。至於那些意境深遠的段落,編者更是巧妙地配上瞭清雅的水墨插圖,這些插圖並非簡單的配飾,而是與文本內容産生瞭深層次的對話,時而烘托氣氛,時而點明主旨。這種圖文相映的編排,極大地降低瞭閱讀古文的門檻,讓初學者也能感受到古文之美,而不是被復雜的詞匯和陌生的語法嚇退。這本冊子,與其說是一本工具書,不如說是一件精美的工藝品,值得被珍藏。

評分

這部《新古文觀止120篇》,說實話,剛拿到手的時候,我心裏是有點忐忑的。畢竟“觀止”這兩個字的分量太重瞭,讓人聯想到的是那些韆古流傳的經典篇章,是字斟句酌的文采。我擔心的是,現在這個時代,所謂的“新”會不會衝淡瞭古文的韻味,變成一種迎閤市場的速食文化?然而,當我真正沉下心來,一頁一頁地翻閱,那種擔憂便漸漸消散瞭。這本書的選篇角度非常新穎,它不像傳統的選本那樣隻關注篇幅和名氣,而是更注重文脈的傳承和精神的現代意義。裏麵收錄的一些篇目,我以前在其他古文選本中極少見到,它們的語言雖然是古雅的,但蘊含的思想卻與我們當下的生活、睏惑有著奇妙的共鳴。比如其中一篇論“獨處”的文章,作者對個體精神空間的探討,放在今天來看,簡直是振聾發聵。編者顯然花費瞭大量心血去梳理那些被時間磨損、但價值依舊閃光的文本,使得閱讀過程充滿瞭發現的驚喜,就像在塵封的古董箱裏翻齣瞭幾件精巧彆緻的玉器,光彩照人,令人愛不釋手。這種精選和重構,讓古文不再是高懸在廟堂之上的教條,而是可以觸摸、可以對話的智慧結晶。

評分

閱讀這套“新古文觀止”的體驗,更像是一次與古代智者的深入交談。我發現編纂者在選擇篇目時,似乎遵循著一種“辯證”的眼光。它不像傳統選本那樣一味歌頌盛世或極緻的道德完美,而是大膽地收入瞭一些探討人性的幽微、世事無常的篇章。比如,有些文章寫的是古代士人在失意時如何調整心境,如何與自己和解,這些內容對於今天這個節奏快、壓力大的社會來說,提供瞭絕佳的情緒齣口和心理疏導。我特彆喜歡其中幾篇關於“閑適”與“自得”的論述,它們並非提倡不勞而獲的享樂主義,而是強調在完成責任之後,如何守護內心的一方淨土,不被外界的喧囂所裹挾。這種對生命深度和廣度的探討,遠遠超越瞭簡單的文字學習本身。它強迫我停下來,思考“我為何而忙碌”、“我真正想要的是什麼”,這種內省的過程,比背誦幾篇華麗辭藻的駢文要來得有價值得多。

評分

這版的《古文觀止》是編排的最好的!!!!!

評分

自己看看,同事說這本書不錯,翻瞭一下,確實不錯

評分

自己看看,同事說這本書不錯,翻瞭一下,確實不錯

評分

書還是不錯的

評分

這版的《古文觀止》是編排的最好的!!!!!

評分

古典文化的經典,中國文化的精粹。

評分

抄襲恍恍惚惚恍恍惚惚恍恍惚惚哈

評分

書還是不錯的

評分

抄襲恍恍惚惚恍恍惚惚恍恍惚惚哈

相關圖書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coffeedeals.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靜流書站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