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輯推薦
    
 因印刷批次不同,圖書封麵可能與實際展示有所區彆,增值服務也可能會有所不同,以讀者收到實物為準。
  
 
《中公版·2018湖南省教師招聘考試專用教材:教育理論基礎知識》1.雙色設置   
本書采用雙色設置,對常考考點進行瞭波浪綫標注,使考生明確重點所在,復習更有針對性。   
2.立足真題   
本書緊隨考試形式變化,立足大量真題,分析命題規律,優化圖書內容,將真題和考點緊密結閤起來,為考生的備考提供有效參考。   
3.體係科學   
考題再現、知識拓展——正文部分設置考題再現、知識拓展闆塊,考題再現選用曆年真題、經典模擬題,知識拓展對主體內容進行必要的補充。備考錦囊——針對常考知識點,給齣相應備考方法和知識總結。   
牛刀小試——學練結閤,查漏補缺,有效提升考生的應考能力。     
購書享有移動自習室配套全方位服務——核心考點輕鬆學+在綫題庫任意練+考友圈答疑解惑+視頻直播免費看。                 
內容簡介
   《中公版·2018湖南省教師招聘考試專用教材:教育理論基礎知識》根據湖南省教師招聘考試要求編寫,架構起以教育學、心理學、教育心理學、新課程改革、教師職業道德和教育法律法規六部分有機結閤的知識體係。每一章在保留精華內容的基礎上,相應考點放有考題再現、知識拓展、備考錦囊和牛刀小試,方便考生學練結閤。   
本書從基本、重要的考點入手,深入淺齣地講解各個知識點,幫助考生鞏固知識要點,查漏補缺,穩步提升。本書將理論與實踐的結閤,以期達到更好的復習效果。     
目錄
   第一章教育與教育學(2)  
思維導圖(2)  
考點梳理(2)  
第一節教育概述(2)  
第二節教育的曆史發展(7)  
第三節教育學的産生與發展(16)  
牛刀小試(28)  
第二章教育的基本規律(30)  
思維導圖(30)  
考點梳理(30)  
第一節教育與社會發展(30)  
第二節教育與人的發展(37)  
牛刀小試(45)  
第三章教育目的(47)  
思維導圖(47)  
考點梳理(47)  
第一節教育目的概述(47)  
第二節我國的教育目的(51)  
牛刀小試(57)  
第四章教育製度(60)  
思維導圖(60)  
考點梳理(60)  
第一節教育製度概述(60)  
第二節我國的學製(63)  
牛刀小試(68)  
第五章學生與教師(71)  
思維導圖(71)  
考點梳理(71)  
第一節學生(71)  
第二節教師(74)  
第三節師生關係(82)  
牛刀小試(86)  
第六章課程(88)  
思維導圖(88)  
考點梳理(88)  
第一節課程概述(88)  
第二節課程目標(94)  
第三節課程設計(96)  
第四節課程開發、實施與評價(99)  
第五節課程資源(103)  
牛刀小試(105)  
第七章教學(107)  
思維導圖(107)  
考點梳理(108)  
第一節教學概述(108)  
第二節教學過程(109)  
第三節教學原則(114)  
第四節教學方法(118)  
第五節教學組織形式(123)  
第六節教學評價(127)  
第七節教學工作的基本環節(131)  
第八節教學模式(135)  
第九節課堂教學技能(138)  
牛刀小試(150)  
第八章德育(153)  
思維導圖(153)  
考點梳理(153)  
第一節德育概述(153)  
第二節德育內容(156)  
第三節德育過程(157)  
第四節德育原則(161)  
第五節德育的途徑與方法(163)  
第六節德育模式(167)  
牛刀小試(169)  
第九章班主任與班級(172)  
思維導圖(172)  
考點梳理(172)  
第一節班主任工作(172)  
第二節班級與班級管理(178)  
第三節良好班集體的培養(182)  
牛刀小試(185)  
第十章課外、校外教育(187)  
思維導圖(187)  
考點梳理(187)  
第一節課外、校外教育概述(187)  
第二節課外、校外教育的內容與形式(188)  
第三節課外、校外教育的特點與要求(189)  
牛刀小試(190)  
第十一章教育科學研究(192)  
思維導圖(192)  
考點梳理(192)  
第一節教育科學研究概述(192)  
第二節教育科學研究的基本過程(194)  
第三節教育科學研究的基本方法(196)  
牛刀小試(201)  
第一章心理與心理學(204)  
思維導圖(204)  
考點梳理(204)  
第一節心理的實質(204)  
第二節心理學概述(206)  
牛刀小試(208)  
第二章認知(209)  
思維導圖(209)  
考點梳理(210)  
第一節感覺(210)  
第二節知覺(211)  
第三節意識與注意(214)  
第四節記憶(218)  
第五節想象(225)  
第六節思維(227)  
牛刀小試(231)  
第三章情緒、情感和意誌(234)  
思維導圖(234)  
考點梳理(234)  
第一節情緒與情感(234)  
第二節意誌(238)  
牛刀小試(243)  
第四章個性心理(245)  
思維導圖(245)  
考點梳理(245)  
第一節需要與興趣(245)  
第二節能力(248)  
第三節人格(252)  
牛刀小試(260)  
第五章社會心理與行為(262)  
思維導圖(262)  
考點梳理(262)  
第一節社會態度與社會知覺(262)  
第二節印象形成(264)  
第三節人際關係(265)  
第四節群體心理(266)  
牛刀小試(268)  
第一章教育心理學概述(270)  
思維導圖(270)  
考點梳理(270)  
第一節教育心理學的學科概況(270)  
第二節教育心理學的發展概況(272)  
牛刀小試(274)  
第二章心理發展與教育(275)  
思維導圖(275)  
考點梳理(275)  
第一節心理發展概述(275)  
第二節中小學生的心理發展(279)  
第三節個彆差異與因材施教(281)  
牛刀小試(284)  
第三章學習與學習理論(286)  
思維導圖(286)  
考點梳理(286)  
第一節學習概述(286)  
第二節行為-聯結主義學習理論(289)  
第三節認知學習理論(294)  
第四節建構主義學習理論(298)  
第五節人本主義學習理論(300)  
牛刀小試(301)  
第四章學習心理(304)  
思維導圖(304)  
考點梳理(305)  
第一節學習動機(305)  
第二節學習策略(313)  
第三節學習遷移(320)  
第四節知識的學習(324)  
第五節技能的形成(331)  
第六節問題解決與創造性培養(337)  
第七節態度與品德的形成(344)  
牛刀小試(350)  
第五章心理健康教育(353)  
思維導圖(353)  
考點梳理(353)  
第一節心理健康概述(353)  
第二節學生常見的心理障礙及治療(354)  
第三節學校心理健康教育(358)  
第四節學生心理輔導(361)  
牛刀小試(365)  
第六章教學心理(368)  
思維導圖(368)  
考點梳理(368)  
第一節教學設計(368)  
第二節課堂管理(374)  
第三節教師心理(378)  
牛刀小試(385)  
第一章我國課程改革概述(388)  
思維導圖(388)  
考點梳理(388)  
第一節我國課程改革的迴顧與理論(388)  
第二節新課程改革的目標、理念及發展趨勢(389)  
牛刀小試(391)  
第二章新課程帶來的變革(393)  
思維導圖(393)  
考點梳理(393)  
第一節教育觀念的變革(393)  
第二節學習方式的變革(396)  
第三節課程組織的變革(397)  
牛刀小試(401)  
第一章教師職業道德概述(404)  
思維導圖(404)  
考點梳理(404)  
第一節教師職業道德基本知識(404)  
第二節教師職業道德範疇(407)  
第三節教師職業道德基本原則(409)  
第四節教師職業道德規範(410)  
牛刀小試(413)  
第二章教師職業道德修養(415)  
思維導圖(415)  
考點梳理(415)  
第一節教師職業道德修養概述(415)  
第二節教師職業道德修養的原則、途徑和方法(416)  
第三節教師職業道德評價(418)  
牛刀小試(420)  
第一章教育法律基礎(422)  
思維導圖(422)  
考點梳理(422)  
第一節教育法基本理論(422)  
第二節教育立法、實施與監督(425)  
第三節教育法律責任與教育法律救濟(427)  
第四節依法執教和對教師的法製教育(430)  
牛刀小試(432)  
第二章教育法律法規匯編(433)  
思維導圖(433)  
考點梳理(433)  
一、《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法》(434)  
二、《中華人民共和國義務教育法》(442)  
三、《國傢中長期教育改革和發展規劃綱要(2010—2020年)》(449)  
四、《中華人民共和國教師法》(453)  
五、《中華人民共和國教師資格條例》(457)  
六、《中華人民共和國未成年人保護法》(459)  
七、《中華人民共和國預防未成年人犯罪法》(463)  
八、《中小學幼兒園安全管理辦法》(464)  
九、《學生傷害事故處理辦法》(464)  
十、《小學教師專業標準(試行)》《中學教師專業標準(試行)》(467)  
十一、《國傢教育事業發展“十三五”規劃》(467)  
十二、《中國學生發展核心素養》(476)  
十三、《中小學德育工作指南》(478)  
十四、《嚴禁中小學校和在職中小學教師有償補課的規定》(483)  
牛刀小試(483)  
湖南省教師招聘考試課程體係(487)  
中公教育·全國分部一覽錶(489)      
精彩書摘
     第一部分  
  教育學  
  ●教育與教育學●教育的基本規律  
  ●教育目的●教育製度  
  ●學生與教師●課程  
  ●教學●德育  
  ●班主任與班級●課外、校外教育  
  ●教育科學研究  
  第一節教育概述  
  一、教育的概念  
  (一)“教育”的詞源  
  “教育”一詞最早見於《孟子·盡心上》中“得天下英纔而教育之”。  
  許慎在《說文解字》中這樣解釋“教育”:“教,上所施,下所效也;育,養子使作善也。”  
  在西方,education一詞由拉丁語educare而來,前綴“e”有“齣”的意思,意為“引齣、導齣”。  
  (二)教育的定義  
  一般說來,可以從社會和個體兩個角度給“教育”下定義。  
  1.從社會的角度來定義“教育”,可以把“教育”的定義區分為不同的層次:  
  (1)廣義的教育:泛指一切能增進人的知識和技能、發展人的智力和體力、影響人的思想觀念的活動,包括傢庭教育、社會教育和學校教育。廣義的教育是自人類社會有史以來就齣現的教育活動,它可能是無組織的、自發的、零散的,也可能是有組織的、自覺的、係統的。  
  (2)狹義的教育:指以影響人的身心發展為直接目標的社會活動,主要指學校教育,是教育者根據一定的社會要求,有目的、有計劃、有組織地對受教育者的身心施加影響,促使他們朝著期望的方嚮變化發展的活動。  
  (3)更狹義的教育:指思想品德教育活動,與學校教育中常說的“德育”是同義詞。  
  2.從個人和社會兩方麵來說,教育是在一定社會背景下發生的促使個體社會化和社會個體化的實踐活動。  
  二、教育的形態(教育的組織形式)  
  1.根據正規化程度,分為正規教育和非正規教育  
  (1)正規教育:教育部門認可的教育機構(學校)所提供的,有目的、有組織、有計劃、由專職人員承擔的,以影響入學者的身心發展為直接目標的,全麵係統的訓練和培養活動。其特點是統一性、連續性、標準化和製度化。  
  (2)非正規教育:在正規教育體製以外進行的有目的、有計劃、有組織的教育和培訓活動。  
  2.根據教育場所(橫嚮),分為傢庭教育、社會教育和學校教育  
  (1)傢庭教育:在傢庭生活中,由父母或其他年長者對其子女或年幼者實施的教育和影響。傢庭教育具有早期性、感染性、針對性、及時性和連續性。它是學校教育的基礎和補充,有不可替代的作用。但是,傢庭教育也有一定的局限性,錶現為:①傢庭教育的條件不平衡;②傢庭教育易感情用事;③傢庭教育比較封閉。  
  (2)社會教育:主要是指學校、傢庭環境以外的社區、文化團體、社會組織等給予兒童和青少年的影響。  
  (3)學校教育:學校對受教育者有目的、有計劃、有組織地施加影響,使受教育者發生預期變化的活動。  
  傢庭、社會和學校教育一般稱為“三結閤”教育,也稱教育閤力,其中,學校教育占主導地位。  
  三、教育的基本要素  
  教育者、受教育者和教育影響(教育中介係統)是教育活動的基本要素。  
  (一)教育者  
  教育者是指對受教育者在知識、技能、思想、品德等方麵起到教育影響的人,包括學校教師,教育計劃、教科書的設計者和編寫者,教育管理人員以及參與教育活動的其他人員。其中,學校教師是教育者的主體,是最直接的教育者,在教育過程中發揮主導作用。  
  在教育活動中,教育者作為“教”的主體具有的特點包括:①教育者是社會文化和價值取嚮的傳播者;②教育者是科學知識和社會文明的傳授者;③教育者是教育活動的設計者、組織者和實施者,對整個教育活動的展開起領導作用;④教育者是學生學習與發展的指導者;⑤教育者也是一個具有自我提高能力的學習者。  
  (二)受教育者(學習者)  
  受教育者是指在各種教育活動中從事學習的人,既包括學校中學習的兒童、少年和青年,也包括各種形式的成人教育中的學生。受教育者是教育的對象,是學習的主體,也是構成教育活動的基本要素。教育活動是使受教育者將一定的外在的教育內容和活動方式內化為他自己的智慧、纔能、思想、觀點和品質的過程,如果沒有受教育者的積極參加,發揮其主觀能動性,教育活動是不會獲得好的效果的。  
  (三)教育影響(教育中介係統)  
  教育影響是置於教育者和受教育者之間的一切中介的總和,包括作用於受教育者的影響物以及運用這種影響物的活動方式和方法。具體包括教育內容、教育媒體、教育方法、教育手段、教育組織形式、教育環境等。  
  四、教育的屬性  
  (一)教育的本質屬性(質的規定性)  
  教育是一種社會現象,它産生於社會生活的需要,而歸根到底産生於生産勞動。人與動物的區彆在於人能有意識地製造和使用工具,從事生産勞動。教育是人類社會所特有的一種現象,動物界所謂的“教育”現象隻是一種本能活動。教育是培養人的一種社會活動,它的社會職能就是傳遞生産經驗和社會生活經驗,促進新一代的成長。  
  因此,教育是有目的地培養人的社會活動。有目的地培養人是教育這一社會現象與其他社會現象的根本區彆,是教育的本質特點,即教育的質的規定性。  
  (二)教育的社會屬性  
  1.永恒性:教育是人類所特有的社會現象,隻要人類社會存在,就存在教育。  
  2.曆史性:在不同的社會或同一社會的不同曆史階段,教育的性質、目的、內容等各不相同,每個時期的教育具有自己的特點。  
  3.相對獨立性:教育具有自身的運行規律和發展特點。具體體現在:教育具有質的規定性;教育具有曆史繼承性;教育與社會生産力和政治經濟製度發展的不平衡性。詳細介紹見本部分第二章第一節。        
				
 
				
				
					2018年湖南省教師招聘考試深度解析與備考指南  一、 考試背景與政策導嚮  2018年,湖南省教師招聘考試秉承國傢對教育事業發展的高度重視,旨在為三湘大地選拔齣一批政治素質過硬、專業能力紮實、教育情懷深厚的優秀教師。此次考試的組織,不僅是落實國傢教育改革政策、優化教師隊伍結構的重要舉措,更是湖南省深化教育領域綜閤改革、提升教育教學質量、促進教育公平的重要環節。考試大綱的製定與更新,緊密圍繞著新時代對教師職業素養的新要求,強調教師的育人理念、學科知識、教學技能以及職業道德規範。  二、 考試內容全麵解讀  2018年湖南省教師招聘考試的“教育理論基礎知識”部分,是一個涵蓋廣泛且深度兼具的模塊,旨在全麵考察考生對教育事業發展規律、教育理論體係以及教育實踐操作的掌握程度。以下將對該模塊的核心內容進行詳盡剖析:  1. 教育學原理與發展     教育的起源與發展: 深入探討教育的社會屬性與曆史演變,理解不同曆史時期教育的特點及其對社會發展的貢獻。重點梳理中國古代教育思想的精華,如儒傢教育思想(“學而時習之”、“因材施教”等)、道傢教育思想(“道法自然”、“無為而治”等)以及墨傢教育思想(“兼愛非攻”與教育的普及性)。同時,關注西方教育思想的流派,如古希臘的蘇格拉底、柏拉圖、亞裏士多德的教育哲學;文藝復興時期的人文主義教育;啓濛運動時期盧梭的自然主義教育、裴斯泰洛齊的直觀教學法;以及近代實證主義教育傢如赫爾巴特、杜威的教育理論。理解這些思想如何塑造瞭現代教育的麵貌,以及它們在當今教育實踐中的藉鑒意義。    教育的性質與功能: 深刻理解教育作為社會現象的本質,它既是社會發展的先導,也是社會再生産的重要手段。分析教育對個體發展的促進作用,包括智力發展、道德品質形成、個性健全發展等方麵。闡釋教育在社會發展中的多重功能:文化傳遞與創新功能、經濟發展功能、政治功能、社會化功能。理解教育如何服務於社會進步,如何培養閤格的公民,如何傳承和發展人類文明。    教育體製與製度: 熟悉中國現行的教育體製,包括各級各類教育(學前教育、義務教育、高中教育、職業教育、高等教育)的設置、特點、發展現狀及改革方嚮。理解教育製度的構成要素,如學製、學校係統、教育管理體製等。關注教育法律法規,如《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法》、《中華人民共和國教師法》、《中華人民共和國未成年人保護法》、《中華人民共和國義務教育法》等,掌握其核心條款和精神,理解其在規範教育行為、保障教育權益方麵的重要性。  2. 教學論及其方法     教學過程的基本規律: 深刻理解教學過程的本質,即有目的、有計劃、有組織地引導學生掌握知識、發展能力、陶冶品德的過程。分析教學過程中認識規律、社會曆史規律、身心發展規律之間的辯證關係。掌握教學諸規律,如教學的循序漸進性、鞏固性、啓發性、直觀性、發展性等,並理解如何在教學實踐中靈活運用。    教學原則: 學習並理解教育學中提齣的各項教學原則,如教育性原則、思想性原則、科學性原則、鞏固性原則、啓發性原則、因材施教原則、主動性原則、循序漸進原則、係統性原則、直觀性原則、結閤原則(理論與實踐結閤、教學與生産勞動結閤等)。重點在於理解每項原則的內涵,以及如何在具體的教學活動中踐行這些原則。例如,“因材施教”不僅僅是針對學習成績差異,更包含對學生個體興趣、潛能、發展步調的尊重與關注。    教學方法與手段: 掌握各種主要的教學方法,包括但不限於講授法、討論法、練習法、實驗法、實踐法、演示法、遊戲法、談話法等。分析不同教學方法的優缺點,以及適用範圍。理解信息技術在教學中的應用,如多媒體教學、網絡教學、虛擬現實教學等,並認識到它們作為教學輔助手段的重要性,不能取代教師的主導作用。    教學組織形式: 熟悉並能辨析不同的教學組織形式,如班級授課製、小組教學、個彆教學、混閤教學模式等。理解不同組織形式的特點、優勢與不足,以及如何根據教學目標、內容、學情等因素選擇最閤適的組織形式。  3. 德育理論與實踐     德育的定義、目的與意義: 深刻理解德育是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其根本任務是培養學生成為社會主義事業的建設者和接班人,促進學生德、智、體、美、勞全麵發展。分析德育在個體品德形成、社會規範內化、價值觀念塑造中的關鍵作用。    德育的原則: 掌握德育工作的基本原則,包括疏導原則、一緻性原則(教育者之間、教育者與傢長之間、學校與社會之間的一緻性)、正麵教育原則、尊重學生原則、個體差異原則、知行結閤原則、持之以恒原則等。理解這些原則如何在實際德育工作中指導教師的行為。例如,“疏導原則”強調循循善誘,而非簡單粗暴的訓斥。    德育的途徑與方法: 熟悉學校德育的主要途徑,如思想政治教育、道德實踐活動、班主任工作、學科教學滲透、校園文化建設等。掌握具體的德育方法,包括說服教育法、榜樣示範法、實踐養成法、陶冶教育法、批評與自我批評法、情境教育法等。理解如何將說理性、榜樣性、實踐性、情感性等多種德育方法有機結閤,形成係統有效的德育體係。    班主任工作: 重點關注班主任在學生德育工作中的核心地位,理解班主任工作的職責與內容,包括班級組織管理、學生思想品德教育、學生學習指導、學生心理健康關注、傢校聯係等。熟悉班主任工作的方法與技巧,如製定班級公約、開展主題班會、傢訪、個彆談話等。  4. 心理學基礎與教育心理學     心理學的基本概念與流派: 瞭解心理學的研究對象、基本概念(如心理現象、意識、無意識、心理過程、個性心理等)。簡要瞭解心理學的主要流派,如行為主義、精神分析、人本主義、認知心理學等,理解它們對理解人類行為和學習的不同視角。    學習心理學: 深入理解學習的實質,包括學習的定義、類型(如動作技能學習、認知技能學習、知識學習等)。重點掌握幾種主要的學習理論,如聯想主義(巴甫洛夫的經典條件反射、桑代剋的嘗試錯誤說)、行為主義(斯金納的操作性條件反射)、認知主義(皮亞傑的認知發展理論、維果茨基的社會文化理論、加涅的學習層次理論、奧蘇伯爾的有意義學習理論)、建構主義(知識是學習者主動建構的)。理解這些理論在解釋學習過程、指導教學設計中的價值。    發展心理學: 瞭解人的身心發展規律,特彆是與教育密切相關的兒童青少年階段的發展特點。熟悉皮亞傑的認知發展階段理論(感知運動、前運算、具體運算、形式運算)、埃裏剋森的心理社會發展階段理論,以及不同年齡段兒童的認知、情緒、社會性發展特徵。理解“最近發展區”(Vygotsky)概念及其在教學中的應用。    個體差異心理: 關注學生在學習、個性、智力等方麵的個體差異,理解智力、學習風格、興趣、動機等因素對學習的影響。掌握如何識彆和滿足學生個體差異的需求,實施因材施教。    意誌與情緒: 理解意誌的發生、發展及其在學習和品德形成中的作用。掌握情緒的種類、功能及其對學習的影響。瞭解如何調控學生的情緒,營造積極的學習氛圍。  5. 教育研究方法     教育研究的特點與類型: 瞭解教育研究的科學性、實踐性、創新性等特點。掌握不同類型的教育研究,如定性研究與定量研究、描述性研究、相關性研究、實驗性研究、行動研究等。    常用的教育研究方法: 熟悉並能初步運用一些基本的教育研究方法,如觀察法、訪談法、問捲法、測驗法、文獻研究法、案例研究法等。理解每種方法的適用範圍、優缺點以及操作步驟。  三、 備考策略與建議  1.  係統梳理,構建知識框架: 考生應以考試大綱為指引,將上述各個模塊的知識點係統梳理,構建清晰的知識框架。建議製作思維導圖或知識結構圖,幫助自己理清知識脈絡,形成整體認知。 2.  迴歸教材,精讀細研: 考試內容緊貼教材,切忌“刷題”而忽視對基礎知識的理解。考生應仔細閱讀相關的教育學、教育心理學等基礎理論書籍,特彆是對核心概念、重要理論、經典案例的理解要深入。 3.  聯係實際,學以緻用: 教育理論最終要服務於教育實踐。備考過程中,應積極思考理論知識在現實教育教學中的應用,分析當前教育熱點問題,將理論與實際相結閤。例如,在學習“因材施教”原則時,可以思考如何在自己的教學中體現這一原則。 4.  掌握重點,突齣難點: 明確考試的重點和難點,有針對性地進行復習。曆年真題是瞭解考試重點和命題趨勢的絕佳途徑,考生應充分利用曆年真題進行分析和練習。 5.  強化記憶,靈活運用: 對於重要的理論、原則、概念,要做到熟練記憶,並且能夠靈活運用。在答題時,不僅要能準確錶述,更要能夠結閤具體情境進行分析和論述。 6.  模擬演練,提升應試能力: 在全麵復習的基礎上,考生應進行模擬考試,熟悉考試流程,掌握答題時間分配技巧,鍛煉在壓力下思考和作答的能力。  結語  2018年湖南省教師招聘考試的教育理論基礎知識模塊,是對考生教育素養的一次全麵檢驗。隻有深入理解教育發展的時代要求,係統掌握教育理論精髓,並將其內化為指導教育實踐的行動指南,纔能在激烈的競爭中脫穎而齣,成為一名閤格的、優秀的教育工作者,為湖南教育事業的發展貢獻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