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容簡介
生態保護紅綫是依法在重點生態功能區、生態環境敏感區和脆弱區等區域劃定的嚴格管控邊界,是國傢和區域生態安全的底綫,是我國環境保護的重要製度創新,是繼“18億畝耕地紅綫”後另一條被提到國傢層麵的“生命綫”。劃定生態紅綫已經不僅是生態保護領域的重點工作,更是成為生態文明製度建設的關鍵內容,成為國傢生態安全和經濟社會可持續發展的基礎性保障。十八大以來,國傢發展和改革委、國土資源部、環境保護部、水利部、農業部、林業局、海洋局等各有關部委高度重視生態保護紅綫議題並已在相關工作上取得初步成效。此外,生態紅綫劃定試點工作的開展和探索也為其他各省區市的生態紅綫劃定工作積纍瞭一些值得藉鑒學習的經驗教訓。
2016年11月環境保護部發布的《全國生態保護“十三五”規劃綱要》中提齣,要加快劃定生態保護紅綫,在各省(區、市)生態保護紅綫的基礎上匯總形成全國生態保護紅綫,到2020年基本建立生態保護紅綫製度。2017年2月,中辦、國辦印發瞭《關於劃定並嚴守生態保護紅綫的若乾意見》,對劃定並嚴守生態保護紅綫工作作齣全麵部署。
目錄
劃定生態保護紅綫堅持製度創新引領
一條紅綫管到底尚需幾重法製保障?
優化設計提高生態保護紅綫成色
生態保護補償保障還可以再開幾條路?
綠色發展紅綫保障
生態保護紅綫優先地位從確立到落實需要幾步?
城市層麵推進生態保護紅綫管理機製的問題與建議
東北老工業基地中心城市生態保護紅綫的劃定與管控
——以瀋陽市為例
紅綫保障完整,完整構建安全
——劃定生態保護紅綫的核心思想及意義所在
基於空間格局細化保護需求的保護地管製技術
——以中國國傢公園體製建設為目標
關於生態保護紅綫管理政策的思考
生態保護紅綫與生物多樣性保護的若乾辯證關係
一條紅綫,怎樣打開瞭新境界?
——劃定並嚴守生態保護紅綫的重大政治意義、生態安全意義和改革意義
守住紅綫,抓住哪三個關鍵詞?
山東省生態保護紅綫劃定的實踐與管理策略
精彩書摘
《生態保護紅綫與生物多樣性保護論文集》:
一是在生態保護紅綫區保護中要明確法定責任。以法律明確生態保護紅綫區的責任紅綫成色是依法治國的必然要求。生態保護紅綫區涉及對森林、草原、濕地、河流、湖泊、灘塗、海洋、荒漠、戈壁、冰川、高山凍原、無居民海島等生態空間的保護,根據我國環境資源保護法律法規和相關組織職能安排,應按照現行行政管理體製實行分類管理,以法律形式確定各級地方政府和相關主管部門對生態保護紅綫區保護管理的法定責任,形成各級地方政府和相關主管部門對紅綫區共同履行監管職責的局麵。同時,依據多元主體治理的需要,還應明確企事業單位和公民對生態保護紅綫區保護的法定責任。
二是在生態保護紅綫區保護中要明確違法責任人的刑事及行政責任。生態保護紅綫是保障和維護國傢生態安全的底綫和生命綫,所保障的是國傢和區域生態安全和生態支持功能。生態保護紅綫區一旦被破壞就會極大地提高國傢財産及公民人身安全的風險,是可補償性、可恢復性較低的法益。所以應通過一定強度的懲罰,保障對破壞行為的抑製效果。因此,應做好相關法律、條例的完善和創設,明確破壞紅綫責任人的刑事及行政法律責任,提升生態保護紅綫區的管護責任心。
三是在生態保護紅綫區保護中要明確違法責任人的經濟責任。市場經濟體製下,在明確破壞紅綫責任人的刑事及行政法律責任的同時,還應做好相關賠償、補償責任的設計。明確破壞紅綫的經濟責任,體現“汙染者付費、損害者賠償”的原則。一方麵通過賠償、補償責任的設計加大對破壞者的震懾作用,另一方麵獲得生態保護紅綫區損害後修復所需資金,強化生態保護紅綫區的責任紅綫成色。
四是在生態保護紅綫區保護中要明確違法責任人的生態恢復責任。設置生態保護紅綫的根本目的在於維護重要生態功能區或生態脆弱區、敏感區的生態功能。因此,一旦發生紅綫區遭受破壞,損害其生態功能後,在明確破壞紅綫責任人的刑事及行政法律責任的同時,還應做好相關生態恢復責任的設計,明確破壞者,尤其是企事業單位對損害紅綫的生態恢復責任,以維持生態保護紅綫區必要的生態支持功能和生態安全保障。
五是在生態保護紅綫區保護中要明確相關責任人的政治責任。生態保護紅綫的劃定保護既是各級政府及相關工作人員的法定責任,作為執政黨確定的重大戰略,還是一項政治責任,是對維護國傢生態安全和人民環境權益的政治承諾。
……
前言/序言
黨的十八屆三中全會通過瞭《中共中央關於全麵深化改革若乾重大問題的決定》,明確提齣要“加快生態文明製度建設”“劃定生態保護紅綫”。習近平總書記中共中央政治局第六次集體學習時強調,在生態環境保護問題上,就是要不能越雷池一步,否則就應受到懲罰。2016年11月1日,習近平總書記主持召開中央全麵深化改革領導小組第二十九次會議,會議審議通過瞭《關於劃定並嚴守生態保護紅綫的若乾意見》(以下簡稱《意見》)。《意見》中強調:劃定並嚴守生態保護紅綫,要按照山水林田湖係統保護的思路,實現一條紅綫管控重要生態空間,形成生態保護紅綫全國“一張圖”。
生態保護紅綫是依法在重點生態功能區、生態環境敏感區和脆弱區等區域劃定的嚴格管控邊界,是國傢和區域生態安全的底綫,是我國環境保護的重要製度創新,是繼“18億畝耕地紅綫”後另一條被提到國傢層麵的“生命綫”。劃定生態紅綫已經不僅是生態保護領域的重點工作,更是成為生態文明製度建設的關鍵內容,成為國傢生態安全和經濟社會可持續發展的基礎性保障。十八大以來,國傢發展和改革委、國土資源部、環境保護部、水利部、農業部、林業局、海洋局等各有關部委高度重視生態保護紅綫議題並已在相關工作上取得初步成效。此外,生態紅綫劃定試點工作的開展和探索也為其他各省區市的生態紅綫劃定工作積纍瞭一些值得藉鑒學習的經驗教訓。
2016年11月環境保護部發布的《全國生態保護“十三五”規劃綱要》中提齣,要加快劃定生態保護紅綫,在各省(區、市)生態保護紅綫的基礎上匯總形成全國生態保護紅綫,到2020年基本建立生態保護紅綫製度。2017年2月,中辦、國辦印發瞭《關於劃定並嚴守生態保護紅綫的若乾意見》,對劃定並嚴守生態保護紅綫工作作齣全麵部署。
生物多樣性是指地球上的生物(包括動物、植物、微生物)在所有形式、層次和聯閤體中生命的多樣化,包括生態係統多樣性、物種多樣性和遺傳(基因)多樣性。生物多樣性是地球上生命經過幾十億年發展進化的結果,它形成瞭一個生命係統,人類是這個生命係統中的一個組成部分,生物多樣性是人類賴以生存和發展的基礎,是維護生態平衡和生態係統服務功能的必要條件。目前,全世界的生物多樣性正麵臨著非常嚴峻的挑戰。過去的一些研究指齣,在過去的100年裏,地球上45%的森林已經被砍伐掉;在過去的50多年裏,地球上的生物種類正在以相當於正常水平1000倍的速度消失,全世界目前約有3.4萬種植物和5200多種動物瀕臨滅絕。長期以來,世界各國的實踐證明,因地製宜建立自然保護區和保護地,是保護珍稀和瀕危的動植物物種和生態係統的重要手段。
因此,生態保護紅綫是保護生物多樣性的重要保障之一,生態保護紅綫的劃定和相應的配套政策措施,可以通過嚴格的土地規劃和利用從根本上減輕生態係統和生物多樣性受到的來自城鎮化和工業化的壓力。
生態保護紅綫與生物多樣性保護論文集 下載 mobi epub pdf txt 電子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