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话核心网(第2版)

大话核心网(第2版)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陈学梁 著
图书标签:
  • Java
  • 核心Java
  • JavaSE
  • 编程
  • 技术
  • 计算机
  • 软件开发
  • 第2版
  • 大话系列
  • 基础教程
想要找书就要到 静流书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出版社: 电子工业出版社
ISBN:9787121327186
版次:2
商品编码:12248192
包装:平装
丛书名: 5G新技术丛书
开本:16开
出版时间:2017-10-01
用纸:胶版纸
页数:328
字数:315000
正文语种:中文

具体描述

编辑推荐

适读人群 :本书面向通信从业人员,用浅显易懂的表述方式,全新地阐述了核心网的方方面面,适合高校教师、相关专业的学生、运营商、设备商,以及通信网络规划人员阅读与参考。

本书立足于通信从业人员,用浅显易懂的表述方式,全面地阐述了核心网的方方面面,并特别对5G核心网的相关知识进行了详细讲解和预测。本书适合高校教师、相关专业的学生、运营商、设备商,以及通信网络规划人员阅读与参考。

内容简介

本书根据核心网演进的脉络,采用浅显易懂的类比方式,描述了程控交换、七号信令、NGN网络、SIP协议、IMS网络、UMTS PS核心网、LTE EPC核心网、软件化的5G核心网等系统,并根据多年的技术理解,论述了核心网演进的基本规律,向读者描述了一张完整的核心网发展图。通过回顾核心网的历史,可以更深入地理解作者关于核心网发展的一些思考和结论。本书是在第1版的基础上修订而成的,主要增加了5G的定义、特点、标准化进程、频谱、关键技术和所面临的挑战等内容。本书面向通信从业人员,用浅显易懂的表述方式,全新地阐述了核心网的方方面面,适合高校教师、相关专业的学生、运营商、设备商,以及通信网络规划人员阅读与参考。

作者简介

陈学梁,生于20世纪80年代,毕业于重庆邮电大学,获通信专业硕士学位,长期供职于国内某知名通信公司,专注于通信网络研究,参与了核心网系统中的软交换、IMS、EPC等多个系统标准的制定,以及国际标准的推动等工作,并申请了诸多核心网的专利。

目录

目 录

第1章
梦田:从程控交换说起
1.1 为什么需要交换 / 3
1.2 那些年追过的交换原理 / 7
1.2.1 初识程控交换 / 8
1.2.2 程控交换中的高速公路 / 10
1.2.3 数字交换基础――PCM / 11
1.2.4 时分复用 / 20
1.3 曾经的七格格――No.7信令 / 26
1.3.1 什么是格格――信令 / 27
1.3.2 格格的一家人――交换信令 / 28
1.3.3 七格格的花衣――模型 / 32
1.3.4 七格格的脸和唇 / 34

第2章
老男孩:谈谈下一代
2.1 玩概念的NGN / 43
2.2 NGN的High Level――身材 / 46
2.3 NGN的Low Level――网络接口 / 49
2.4 NGN的少帅――软交换机 / 52
2.5 NGN的全家福――关键网元 / 55
2.5.1 网元的形态 / 56
2.5.2 NGN的虎将――再话媒体网关 / 66
2.6 NGN中的普通话――SIP协议 / 71
2.6.1 时代的呼唤――SIP中的角色定义 / 72
2.6.2 SIP协议栈结构 / 79
2.6.3 SIP消息 / 80
2.6.4 典型SIP交互流程 / 85
2.7 NGN中的方言 / 89
2.8 NGN的缺憾 / 91
第3章
等待:IMS的那点事
3.1 IMS为何而来 / 95
3.2 IMS的High Level――身材 / 98
3.3 IMS的全家福 / 102
3.3.1 呼叫控制网元――CSCF / 103
3.3.2 数据库网元――HSS / 106
3.3.3 业务平台――AS应用服务器 / 108
3.3.4 互通设备――IMS/PSTN/PLMN的
互联 / 110
3.3.5 IMS网元功能――MRF(媒体资源
管理) / 111
3.4 IMS的Low Level――接口 / 112
3.5 IMS的流程 / 114
3.5.1 如何区分IMS中的用户――IMS用户
身份标识 / 114
3.5.2 如何区分IMS中的业务――PSI标识 / 115
3.5.3 IMS注册――简约而不简单 / 116
3.5.4 IMS呼叫流程 / 119
3.6 IMS如何提供业务 / 123
3.6.1 IMS的业务框架 / 125
3.6.2 AS在业务控制中的角色 / 126
3.6.3 IMS的业务引擎 / 127
3.7 生不逢时的IMS / 132

第4章
怒放的生命:PS的核心网
4.1 GSM是如何打电话的 / 137
4.2 手机上网的功臣――PS / 141
4.3 拨开PS的外衣 / 144
4.4 GPRS的协议 / 147
4.5 PS如何用来上网 / 149

第5章
我们的梦:4G的核心网――EPC
5.1 下一代的PS――EPC / 155
5.2 不得不说的LTE / 159
5.2.1 LTE的架构 / 161
5.2.2 LTE的交互流程 / 163
5.2.3 LTE物理层处理流程 / 170
5.3 EPC协议分析 / 172
5.3.1 协议架构 / 173
5.3.2 S1传输协议的问题 / 174
5.4 什么叫Bearer(承载) / 176
5.5 TD-LTE和FDD-LTE的问题 / 178
5.6 EPC的业务流程 / 180
5.6.1 UE开机Attach流程 / 181
5.6.2 UE去附着流程 / 189
5.6.3 UE发起的去附着 / 189
5.6.4 MME发起的去附着 / 191
5.6.5 HSS发起的去附着 / 191
5.6.6 专有承载流程 / 192
5.7 新旧美人赛――PS vs EPC / 201

第6章
飞得更高:软件化的5G核心网
6.1 软件改变世界 / 205
6.2 移动通信技术的发展 / 209
6.3 什么是5G / 211
6.4 5G的特点 / 215
6.5 5G的标准化进展 / 218
6.5.1 ITU / 219
6.5.2 3GPP / 223
6.6 5G的频谱 / 228
6.7 5G网络关键技术 / 230
6.8 5G架构关键技术 / 233
6.8.1 SDN(软件化) / 233
6.8.2 C-U分离 / 265
6.8.3 NFV和业务编排 / 267
6.8.4 网络切片 / 268
6.8.5 C-RAN / 270
6.8.6 基于云计算的5G架构 / 273
6.8.7 统一的数据库管理 / 274
6.9 5G面临的技术挑战 / 276
6.10 5G终端的挑战 / 280
6.10.1 多频段接入挑战 / 280
6.10.2 多连接接入的挑战 / 281
6.10.3 多天线接入挑战 / 281
6.10.4 低功耗的挑战 / 282

第7章
最初的梦想:No Core,No More
7.1 网络发展的驱动力 / 285
7.2 We ――To Be Or Not To Be / 290


后记











第1章 梦田:从程控交换说起
1.1为什么需要交换
1.2那些年追过的交换原理
1.2.1初识程控交换
1.2.2程控交换中的高速公路
1.2.3数字交换基础--PCM
1.2.4时分复用
1.3曾经的七格格--No.7信令
1.3.1什么是格格--信令
1.3.2格格的一家人--交换信令
1.3.3七格格的花衣--模型
1.3.4七格格的脸和唇
第2章 老男孩:谈谈下一代
2.1玩概念的NGN
2.2NGN的HighLevel--身材
2.3NGN的LowLevel--网络接口
2.4NGN的少帅--软交换机
2.5NGN的全家福--关键网元
2.5.1网元的形态
2.5.2NGN的虎将--再话媒体网关
2.6NGN中的普通话--SIP协议
2.6.1时代的呼唤--SIP中的角色定义
2.6.2SIP协议栈结构
2.6.3SIP消息
2.6.4典型SIP交互流程
2.7NGN中的方言
2.8NGN的缺憾
第3章 等待:IMS的那点事
3.1IMS为何而来
3.2IMS的HighLevel--身材
3.3IMS的全家福
3.3.1呼叫控制网元--CSCF(CallSessionControlFunction)
3.3.2数据库网元--HSS
3.3.3业务平台--AS应用服务器
3.3.4互通设备--IMS/PSTN/PLMN的互联
3.3.5IMS网元功能--MRF(媒体资源管理)
3.4IMS的LowLevel--接口
3.5IMS的流程
3.5.1如何区分IMS中的用户--IMS用户身份标识
3.5.2如何区分IMS中的业务--PSI标识
3.5.3IMS注册--简约而不简单
3.5.4IMS呼叫流程
3.6IMS如何提供业务
3.6.1IMS的业务框架
3.6.2AS在业务控制中的角色
3.6.3IMS的业务引擎
3.7生不逢时的IMS
第4章 怒放的生命:PS的核心网
4.1GSM是如何打电话的
4.2手机上网的功臣--PS(PocketSwitch)
4.3拨开PS的外衣
4.4GPRS的协议
4.5PS如何用来上网
第5章 我们的梦:4G的核心网--EPC
5.1下一代的PS--EPC
5.2不得不说的LTE
5.2.1LTE的架构
5.2.2LTE的交互流程
5.2.3LTE物理层处理流程
5.3EPC协议分析
5.3.1协议架构
5.3.2S1传输协议的问题
5.4什么叫Bearer(承载)
5.5TD-LTE和FDD-LTE的问题
5.6EPC的业务流程
5.6.1UE开机Attach流程
5.6.2UE去附着流程
5.6.3UE发起的去附着
5.6.4MME发起的去附着
5.6.5HSS发起的去附着
5.6.6专有承载流程
5.7新旧美人赛--PSVSEPC
第6章 飞得更高:软件化的核心网
6.1软件改变世界
6.2SDN的三个故事
6.3漫谈OpenFlow
6.4SDN的价值在哪里
6.5SDN的问题
第7章 最初的梦想:NoCore,NoMore
7.1网络发展的驱动力
7.2We--ToBeOrNotToBe
后记

精彩书摘

  《大话核心网(第2版)》:
  媒体网关在NGN系统中,是个默默无闻的角色,但是它的重要性并不亚于软交换机,当年我学NGN的时候,终日困在软交换、SIP、SIGTRAN、BICC等控制面协议中,对媒体网关知之甚少。直到工作多年后,做路由器和交换机,才逐渐理解媒体网关的角色。
  媒体网关实际就是传输层的网元。正因为如此,其使用量比软交换机数量要庞大得多,而且媒体网关由于需要处理大量媒体数据,实际复杂程度丝毫不逊于软交换机。
  在NGN系统中的语音、多媒体数据等,都需要经过媒体网关进行处理,最终到达业务服务器中。
  媒体网关控制协议
  在2013年我去了一趟北京,那天北京下了一场雨,但是空气依然出奇地糟糕;从首都机场T3航站楼到东直门,再转到积水潭,一路耗费了一个多小时;不记得前几次是什么时候来的北京,似乎每次感觉都不怎么好,印象中总是拥挤的地铁,打不到出租车,上、下车都需要刷公交卡,大爷一般的服务员,还有远得出奇的T3、T2航站楼……当然这里还有无数的北漂,无数的权威……
  自从成家后特别不想出差。酒店毕竟比不上家,被子薄;肚子饿了也找不到冰箱;水果也没有;超市也很远;吃饭动辄上百;真非我等草根可以承受得了的。
  ……

前言/序言

自 序


本书最初源于作者在通信人家园所写的连载文章——《夜话核心网》,其帖子浏览量近40万人次,在C114论坛引起极大的关注。随着文章的一篇篇发布,其对核心网技术独特的论述视角和轻松愉悦的文风受到了众多读者的关注和喜爱,很多人在帖子中留下了评语,有些虽然只有短短的一句话,但也可以看出是对作者由衷的鼓励和感谢。

本书立意原本是用来纪念作者8年的通信生涯,也许是情之所至,文中的很多感悟都引起了广大通信界朋友的共鸣,这些朋友中有大学新生、在校研究生、运营商、设备商、设计规划人员等。

本书作者硕士毕业后,在通信界混迹8年,所感所悟皆化为本书的几十万字,也许书中的某些文字段落看起来并不那么精彩,但是融入了作者的情感,也都成了整个温馨故事中的一部分。

正如“不是所有的牛奶都是特仑苏”,也不是所有的文章都有真情实感,希望本书能够成为通信界的“特仑苏”。


编著者


第二版前言

转眼间,《大话核心网》第1版已经出版3年了,在这3年中,虽然核心网的基础架构并未发生革命性的变革,但是新技术已经逐渐渗透到核心网的方方面面,新的需求也对核心网提出了新的挑战。

尤其即将到来的5G时代,将传统的人与人之间的通信,拓展到自动驾驶、工业互联网、AR/VR/MR和物联网等垂直行业中,从而将带来无限的商机,并引领人类迈入万物互联的社会。5G的应用场景对系统架构提出了巨大的挑战,我们需要用新的技术来重构现有的核心网。

目前,5G的研究取得了重大的进展,5G核心网的规范也处于标准化的阶段,未来5G核心网将区别于现有的核心网架构,大量采用一些新技术,比如C/U分离、SDN/NFV、多种接入方式、原生云和AI等都将应用到5G核心网中,从而适配5G超大带宽、海量连接和超低时延的特性。

未来5G核心网将基于数据中心(Data Center,DC),构建全集中式的云计算平台,其业务功能模块将迁移到DC中部署;通过引入C/U分离,将控制功能部署到云DC中,而用户面功能将通过MEC(移动边缘计算)构建分布式的网络,这样可以最大程度地降低用户面时延;通过引入SDN/NFV和网络切片(Network Slicing)等技术,为各种行业应用提供差异化的服务。

为适应5G核心网技术,本书对第1版做了大量修订,增加了5G技术的可能框架,5G核心网的推荐架构,以及5G核心网所面临的挑战等内容。5G技术依然在不断发展,未来5G的标准化也在进行中,因此本书也将随之做相应的修订,以满足读者对最新5G核心网技术的需求。


编著者

2017年9月


第一版前言


转眼从业CT(Communication Technology)已经8年,从年少轻狂到现在人老珠黄。经历过大悲,体验过大喜,内心有时静如止水,有时波涛澎湃。回顾过去的30多年,最幸福的事情莫过于为人夫,为人父。背负着肩上的责任,自然不敢松懈,每日在职场辛苦打拼,回家看到嗷嗷待哺的孩子,心中的压力立刻烟消云散。

晚上拖着疲惫的身躯,终于躺在床上,从业多年的辛劳历历在目,回想曾经的学生生涯,尽管是所理工院校,但是自己的文笔还算过得去,也曾吟诗作赋,对酒当歌,只是在职场多年,文笔每况愈下,当年的文艺范也越发久远,使得我心中颇为担忧。

多年来,一直有写本书的愿望,一来是给过去8年的职业生涯做个总结;二来是本书立意之日,正是妻子的生日,也是女儿满月之时,过去的一年坚持完成此书,也是想把这份礼物送给我这辈子最爱的两个女人。

尽管10年前,运营商就在惊呼管道化、ICT融合、IT(Information Technology)打败CT……但是真正让所有的CT人感受到恐慌的,恰是最近几年Android、iOS设备的广泛使用,带来诸如Facebook、Twitter、WhatsApp、微博、微信、陌陌等OTT应用的崛起,进而引起运营商短信、彩信、语音收入的大幅下滑,更为严重的是这种趋势不可扭转。

为应对IT对CT的巨大冲击,电信运营商和电信设备商纷纷选择

转型。

电信运营商:面对OTT的强势入侵,运营商自然不肯将现有利益拱手让给他人,纷纷想出奇招进行应对,例如法国电信、ATT、意大利电信、德国电信等早在6年前就已经启动向OTT转型,推出基于IMS的增值业务、IMS Based IPTV系统,以及自有的OTT业务等;但是,纵观世界范围内的电信运营商,尚未有向IT转型的成功例子。

电信设备商:爱立信成功地由电信设备提供商转型为电信服务提供商;华为则立足电信设备市场,同时向企业网市场、消费电子市场拓展;诺西(诺基亚西门子通信技术有限公司)则不断收缩业务,聚焦于无线接入网络市场;而阿朗(阿尔卡特?朗讯)和中兴则依旧在艰难探索……

在传统电信设备商一片哀嚎的时候,三星通信(网络系统)借助其在LTE上的深厚积累异军突起,大有跻身电信设备商三强的态势。借助LTE,三星可能迅速补齐其在2G(GSM)、3G(UMTS)方面的技术短板。可以预见,未来三星不仅会在移动通信领域,而且在固网、传输、交换领域也将大放异彩。

这是一个最好的时代,也是一个最坏的时代;这是明智的时代,也是愚昧的时代;这是信任的纪元,也是怀疑的纪元;这是光明的季节,也是黑暗的季节;这是希望的春日,也是失望的冬日;我们面前应有尽有,我们面前也一无所有;我们都将直上天堂,我们也都将直下地狱……

今日的通信人,毫无疑问在当年学生生涯中,是比较突出的一个群体,只是选择了通信这条路,注定了只能风雨兼程。历史告诉我们,变化的时代,机遇和挑战永远如影随形,无论未来如何变化,让我们成为自己心中的Better Man……



《网络精髓:透视现代通信的脉络》 在这个信息爆炸、万物互联的时代,我们每天都在享受着网络带来的便利,从即时通讯到高清视频,从在线购物到远程办公,这一切的流畅运行都离不开一个复杂而精妙的系统——网络。然而,对于大多数人而言,网络世界宛如一个神秘的黑箱,数据如何在其中穿梭、信息如何被传递、设备如何进行通信,这些背后的原理常常披着一层难以捉摸的面纱。《网络精髓:透视现代通信的脉络》正是这样一本旨在揭开网络面纱,带领读者深入探究网络世界核心秘密的著作。本书并非简单罗列技术名词,而是通过由浅入深的讲解,辅以生动形象的比喻和详实案例,致力于构建读者对网络概念的全面、系统且深刻的认知。 第一篇:网络的基石——从比特到协议 本书的开篇,我们将从构成数字世界最基本单位——比特(bit)讲起。理解比特的二进制表示方式,是理解一切数字信息的基础。随后,我们将探讨比特如何组合成字节(byte),以及更高级的数据单位,如千字节(KB)、兆字节(MB)等,这有助于读者建立起对数据量的直观感受。 接着,我们将进入数据传输的物理层面。从最早的串行通信和并行通信,到现代高速的有线传输技术,如以太网(Ethernet)中的各种线缆标准(如Cat5e, Cat6, Cat7)以及光纤通信的原理,本书都将进行详细介绍。我们将了解信号在物理介质中的传播方式,信号失真、衰减等物理限制对数据传输的影响,以及如何通过编码、调制等技术来克服这些挑战。 更重要的是,我们将深入剖析网络通信的灵魂——协议(protocol)。本书将以OSI七层模型和TCP/IP四层模型(或五层模型)作为核心框架,详细讲解每一层的功能和关键协议。 物理层:关注比特的传输,包括信号的编码、传输介质、接口标准等。 数据链路层:负责将比特组织成帧(frame),进行点对点的数据传输,处理物理地址(MAC地址)、差错检测和流量控制。我们将重点介绍以太网帧的结构、CSMA/CD(载波监听多路访问/冲突检测)等介质访问控制方法。 网络层:实现主机间的逻辑通信,负责数据包(packet)的路由(routing),即将数据从源主机传输到目的主机。我们将深入理解IP(Internet Protocol)协议,包括IPv4和IPv6的地址结构、子网划分、路由选择算法(如RIP, OSPF, BGP)以及NAT(网络地址转换)等关键技术。 传输层:为应用程序提供端到端的通信服务,处理数据段(segment)的传输。这里我们将重点对比TCP(Transmission Control Protocol)和UDP(User Datagram Protocol)的特性,理解TCP的可靠性机制(如三次握手、四次挥手、滑动窗口、拥塞控制)和UDP的无连接、高效率特性,以及它们各自适用的场景。 应用层:为用户提供各种网络服务,如HTTP(超文本传输协议)用于网页浏览,FTP(文件传输协议)用于文件传输,SMTP(简单邮件传输协议)用于电子邮件发送,DNS(域名系统)用于域名解析等。我们将对这些常用应用层协议的工作原理进行细致讲解。 本书不仅会介绍协议的功能,更会着重于它们是如何协同工作的,从而形成一个有机的整体。例如,我们将看到一个HTTP请求是如何从应用层向下封装,层层加上TCP头部、IP头部、以太网头部,最终变成一个可以在网络上传输的数据帧。 第二篇:网络的构建与扩展——连接世界的桥梁 在理解了网络的基本原理后,本书将带领读者走进网络的具体构建和扩展过程。 交换与路由:我们将详细区分交换机(switch)和路由器(router)的功能。理解交换机如何在数据链路层(二层)根据MAC地址进行帧的转发,而路由器则在网络层(三层)根据IP地址进行数据包的路由。我们将探讨二层交换的原理、VLAN(虚拟局域网)的概念以及三层路由的工作机制,包括路由表的构建和更新。 网络设备:本书将介绍各种网络设备,如集线器(hub)、交换机、路由器、防火墙、无线接入点(AP)等,并讲解它们在网络中的作用和工作原理。例如,我们将了解集线器如何通过广播转发数据,以及为什么它在现代网络中已基本被淘汰;而交换机则能够通过学习MAC地址表,实现更高效的端口隔离。 IP地址与子网划分:深入讲解IP地址的分类(A、B、C类),以及子网掩码的作用。我们将通过大量的实例,演示如何进行IP地址的分配和子网划分,以实现IP地址资源的有效利用和网络的高效管理。 网络互连:理解不同类型网络如何进行互连,例如局域网(LAN)与广域网(WAN)的连接,以及互联网(Internet)的宏观架构。我们将探讨ISP(互联网服务提供商)的角色,以及互联网如何通过一系列的路由器和协议实现全球范围内的互联互通。 无线网络:随着无线技术的飞速发展,本书将专门辟出章节介绍Wi-Fi(无线保真)的工作原理,包括802.11标准系列(如a/b/g/n/ac/ax),信道、频段、加密技术(如WEP, WPA, WPA2, WPA3)以及无线网络的部署和优化。 第三篇:网络的安全性与优化——保障畅通与稳定 一个稳定、高效且安全可靠的网络是现代社会正常运转的基石。《网络精髓:透视现代通信的脉络》将深入探讨保障网络安全与优化的关键技术。 网络安全基础:我们将从网络攻击的常见类型入手,如病毒、木马、DDoS(分布式拒绝服务)攻击、SQL注入、跨站脚本(XSS)等,帮助读者建立对网络威胁的认知。 防火墙与入侵检测/防御系统:详细介绍防火墙的工作原理,包括包过滤、状态检测、应用层网关等不同类型的防火墙。同时,我们将探讨IDS(入侵检测系统)和IPS(入侵防御系统)的功能,以及它们如何监测和阻止恶意活动。 加密技术:讲解对称加密(如AES)和非对称加密(如RSA)的基本原理,以及SSL/TLS(安全套接字层/传输层安全)协议如何在应用层和传输层之间提供数据加密和身份验证,保证通信的机密性和完整性。 VPN(虚拟专用网络):理解VPN如何通过隧道技术,在公共网络上建立加密的通信通道,实现远程访问和网络互连的安全性。 网络性能优化:探讨网络性能的影响因素,如带宽、延迟、丢包率等,并介绍一些常用的优化技术,如QoS(服务质量)策略、负载均衡、缓存技术等,以提升网络传输效率和用户体验。 网络故障排除:介绍一些常用的网络诊断工具,如ping、traceroute、netstat、wireshark等,并通过实际案例演示如何利用这些工具定位和解决常见的网络问题。 第四篇:未来的网络展望——技术演进与无限可能 最后,本书将带领读者展望网络的未来发展趋势。 IPv6的推广与影响:深入分析IPv6相较于IPv4的优势,如巨大的地址空间、更简化的头部、更好的安全性等,以及IPv6在全球范围内的部署现状和未来影响。 SDN(软件定义网络):介绍SDN的概念,即通过将网络控制平面与数据平面分离,实现对网络的集中化、智能化管理和编程控制,以及SDN在网络灵活性和自动化方面的潜力。 NFV(网络功能虚拟化):讲解NFV如何将传统的网络硬件功能(如防火墙、负载均衡器)通过软件运行在通用服务器上,从而降低成本、提高部署速度和灵活性。 5G及未来通信技术:简要介绍5G网络的关键技术和特点,如高带宽、低延迟、海量连接,以及其对物联网、自动驾驶、VR/AR等领域带来的变革。 云计算与边缘计算:探讨云计算和边缘计算对网络架构的影响,以及它们如何促进分布式应用的部署和数据处理。 结语 《网络精髓:透视现代通信的脉络》旨在为读者构建一个清晰、完整的网络知识体系。本书的写作风格注重逻辑性和条理性,力求让复杂的网络概念变得易于理解。无论是初涉网络领域的学生,还是希望深化理解的IT从业者,亦或是对网络世界充满好奇的普通读者,都能在这本书中找到属于自己的收获。通过深入学习本书内容,您将不再是网络的旁观者,而是能够更深刻地理解这个连接你我、驱动现代社会运转的庞大而精密的系统,并能更自信地在数字化浪潮中驾驭信息。

用户评价

评分

我是一位刚入行不久的网络技术爱好者,每天都在努力地学习和吸收各种新知识。《大话核心网(第2版)》这本书,是我近期接触到的一个非常吸引我的项目。从书名上看,它似乎是要将一些非常专业、技术含量极高的核心网络知识,用一种更加生动有趣的方式呈现出来。我希望这本书能够帮助我理解那些我之前觉得高不可攀的概念,比如路由选择的艺术,流量控制的奥秘,以及各种网络设备的“内心世界”。我个人对于那些能够通过形象的比喻、清晰的图示来解释复杂原理的内容特别青睐,因为这能帮助我这种零基础的读者建立起直观的理解。我也期待这本书能够引导我认识到核心网在整个互联网生态系统中的重要性,以及它背后蕴含的精妙设计。这本书的价值,对我来说,不仅仅是知识的获取,更是一种学习兴趣的激发和专业方向的指引。

评分

最近在朋友的推荐下,我开始接触《大话核心网(第2版》这本书。说实话,我本身并非科班出身,之前对网络技术的了解更多是停留在应用层面,对于其底层的原理和架构知之甚少。然而,这本书的标题“大话”二字,似乎暗示着它并非那种晦涩难懂的学术专著,而是希望能用一种更易于理解的方式来阐述复杂的网络知识。我非常欣赏这种“化繁为简”的尝试,因为对于许多像我一样的初学者来说,直接面对技术细节往往会感到 overwhelming。我希望能通过这本书,能够逐步建立起对核心网的一个清晰的认知框架,了解不同协议之间的关系,以及它们是如何协同工作以支撑起我们日常所依赖的互联网服务的。我个人对那些能够结合实际案例进行讲解的章节尤其感兴趣,因为理论结合实践,往往能帮助我们更快地理解和掌握知识。这本书的出版,对于那些希望弥补网络基础知识的从业者或者爱好者来说,无疑是一个宝贵的学习资源。

评分

作为一名资深的运营商网络工程师,我手头已经有不少关于核心网的书籍,但《大话核心网(第2版)》的出现,依然激起了我极大的兴趣。第一版的口碑我就有所耳闻,而第二版的更新,我相信在原有的基础上,一定融入了更多最新的技术和发展趋势。我非常关注这本书在IPv6、SDN/NFV等前沿技术方面的阐述深度,这些是当前运营商网络转型升级的关键。同时,我对书中对大规模网络的可扩展性、高可用性和安全性问题的探讨也抱有很高的期望。毕竟,核心网的设计和运维,直接关系到整个通信行业的命脉。我希望这本书能够提供一些前瞻性的技术洞察,以及在实际部署中可能遇到的挑战和解决方案。虽然我已身处行业之中,但技术的更新迭代永无止境,一本好的参考书,总能带来新的启发和思考,让我能够更好地应对未来的技术变革。

评分

作为一名沉迷于网络技术多年的老兵,这次偶然翻到《大话核心网(第2版)》,虽然我暂时还没有深入研读,但仅从其厚重的装帧和封面上透露出的专业气息,就能感受到它蕴含的深厚功力。翻开目录,那一个个熟悉又陌生的名词扑面而来,比如“OSPF邻居状态机”、“BGP路由属性”、“MPLS标签分发协议”等等,这些都是构成现代网络骨架的关键元素。我曾经在实际工作中无数次地与这些概念打交道,但往往是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或者只掌握了皮毛,这次能有这样一本集大成的著作摆在面前,实在令人期待。我尤其对其中关于网络故障排查和性能优化的部分充满了好奇,毕竟在复杂的核心网络环境中,一点点疏忽都可能导致严重的后果,而作者能否提供一套系统性的、可操作的分析思路和解决办法,将是我评判这本书价值的重要标准。这本书的出现,无疑为我提供了一个重新梳理、深入理解核心网的绝佳机会,也让我对未来的技术探索充满了信心。

评分

坦白说,我选择《大话核心网(第2版)》并非是出于我本身在网络技术方面的深厚造诣,而是被它所传递出的“大话”精神所吸引。我一直认为,真正的技术大师,不仅要有深厚的功底,更要有能够将复杂概念化繁为简、深入浅出的能力。这本书的书名,恰恰点出了这种能力。我希望通过阅读这本书,能够让我对“核心网”这个我过去只在新闻中听闻的庞大概念,有一个更加立体、生动的认知。我期望作者能够用一种充满智慧和幽默感的方式,带领我领略那些构成现代通信基石的精妙设计和技术哲学。我尤其好奇书中是否会涉及一些网络发展史上的有趣故事,或者作者在实际工作中遇到的、令人啼笑皆非的案例,因为这些往往比枯燥的理论更能触动人心,也更能加深对知识的理解。这本书对我而言,更像是一场思想的探索之旅,而非单纯的技术学习。

评分

很好的,很不错的

评分

深入浅出,适合初步了解

评分

可以

评分

挺好,送货快,书不错!

评分

写的通俗易懂,漂亮漂亮!

评分

很好,很快,内容丰富,推荐大家购买,好书好书!

评分

包装不好,有点折角

评分

很好,很快,内容丰富,推荐大家购买,好书好书!

评分

市面上关于讲解运营商核心网络方面基础知识和架构设计,产品原理方面的图书真是的太少了——相当实用的一本书,阅读后对运营商核心网有了一定的认知,受益良多~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coffeedeals.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