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映霞自传

王映霞自传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王映霞 著
图书标签:
  • 自传
  • 王映霞
  • 香港电影
  • 演员
  • 回忆录
  • 名人传记
  • 影坛传奇
  • 八十年代
  • 香港文化
  • 电影史
  • 个人成长
想要找书就要到 静流书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出版社: 岳麓书社
ISBN:9787553807553
版次:1
商品编码:12253305
品牌:博集天卷
包装:平装
开本:16
出版时间:2017-12-01
用纸:胶版纸
页数:296
字数:246000

具体描述

编辑推荐

1.中国现代史的丰富宝库,海内外史学界公认的“民国史长城”——台湾《传记文学》杂志珍藏内容大陆完整呈现!
目前已出版《从晚清到民国》《再见大师》《民国三大校长》《我们的朋友胡适之》《从甲午到抗战》《十四年:从1931到1945》《冯玉祥传》《蒋廷黻回忆录》《一个女人的自传》《亦云回忆》等!

新一辑《赵元任早年自传》《自由的人:民国文坛忆往》《少帅春秋》《问学谏往录》《王映霞自传》《陈布雷回忆录》《富有意义的人生》再续佳作!

2.王映霞一生经历了清朝、北洋政府、民国、新中国,一生跌宕起伏,其口述自传和传奇性。

3.作为知识女性,王与胡适、鲁迅、徐志摩等多有来往,先与郁达夫结婚,后因传闻与军统局长戴笠有染而与郁离婚,她的情感历程不仅是当时社会生活的真实再现,也展现了现代文学史的独特一面

内容简介

本书再现了左翼作家郁达夫的前妻王映霞的传奇一生,她的人生跌宕起伏,经历了许多重大历史事件。感情生活上,她先是与郁达夫结婚,后因两人的误会又离婚,数年后又与钟贤道结婚,两次婚姻都在当时社会上引起了轰动。其情感历程不仅是当时社会生活的真实再现,也展现了现代文学史的独特一面。作为知识女性,王映霞还与胡适、鲁迅、丁玲、徐志摩、陆小曼等文化名人多有来往,对此本书都有详细的讲述。全书语言流畅简洁,情感细腻真实,不失为一幅生动的民国生活图卷

作者简介

王映霞(1908—2000),浙江杭州人,1923年考入浙江女子师范学校。在新式学校中,王映霞始知郁达夫,并对郁的文才十分倾倒。1927年的一次偶识,已有家室的郁达夫深深迷恋上这位才女。经不住郁的苦苦追求,两人于1928年在杭州西子湖畔大旅社举行婚礼,轰动杭州。但到了1940年,两人因为误会而最终离婚。1942年,王映霞又与钟贤道在重庆举行了盛大的结婚典礼。
在王映霞去世之前,她生命中至关重要的两个男人都早已逝去:1945年日本战败投降时,郁达夫在印尼苏门答腊岛被日本宪兵杀害;1980年,与王映霞度过几十年平静生活后,钟贤道病逝于上海。王映霞晚年曾被聘为上海市文史馆馆员,于2000年病逝,终年92岁

目录

前言

正文
1.彩霞映天
2.到外祖父家去
3.搬进新房子
4.我是个幸运儿
5.我改姓王,叫王映霞
6.进女子师范附属小学
7.到温州去
8.初见郁达夫
9.三十六计,走为上计
10.返杭后收到的第一封信
11.苦恋
12.同情之心油然而生
13.郁达夫笔下的定婚之夜
14.“日记九种”的风波
15.结婚的波折
16.我们的小家庭
17.掌勺,喝酒,散步
18.内山完造
19.我记忆中的鲁迅
20.阳春和静子的诞生
21.收版税和做护士
22.裂痕的出现
23.他又出走了
24.我家的常客
25.多病的白薇
26.略谈徐志摩和胡适
27.为蒋光慈介绍女友
28.参加赵景深的婚礼
29.林语堂和鲁迅的一次争吵
30.移家杭州
31.到青岛等地避暑
32.三儿之殇
33.风雨茅庐
34.到福州去
35.日本之行
36.避难富阳
37.在丽水又见到许绍棣
38.我为孙多慈与许绍棣做媒
39.气死人的启事
40.到湖南汉寿之后
41.去新加坡
42.我在新加坡写的文章
43.大风刮走了最后情结
44.终于离婚
45.在重庆
46.一个忠厚善良的伴侣
47.囹圄生活二十天
48.我又当了教师
49.文革中的遭遇
50.他虽去犹在
51.我是文史馆里的小妹妹
52.我的儿孙们
53.胡健中先生
54.他去了,他也去了

附录
1.我与陆小曼
2.我与鲁迅许广平夫妇
3.记丁玲
4.我与女作家白薇
5.我与女明星王莹

精彩书摘

  《王映霞自传》:
  彩霞映天
  上有天堂,下有苏杭。我的家乡杭州是个美丽的城市。她拥有赏月胜地的西湖十景之一的三潭印月,有建于北宋时代的六和塔,有“天下第三泉”的虎跑,有我国古代石窟艺术的瑰宝:灵隐,还有孤山、玉皇山、九溪十八涧、龙井、烟霞三洞、紫云洞、黄龙洞等,我简直数也数不过来。每天,杭州总是带着微笑、张开双臂,迎接国内外的朋友前来观光旅游。
  有多少名人雅士,为杭州西湖吟诗作赋,又有多少画家,将她引入画中。
  我出生在杭州的余官巷中一所高大而古老的宅第中,周围是极高的风火墙。院内除了住房以外,还有花园、竹园,以及几十问住房。祖父金沛珊,他老人家生了五子两女,女儿出嫁后,有时也和已成家立业的儿子住在一起。
  我父亲名金冰孙,排行第四,祖父上代也是老四,老四房与小四房,所以相父就特别喜欢我父亲。
  父亲长到十七岁,就和十八岁的王家小姐我母亲成了亲。金家祖上是盐商,就是坐在家中收钱的行商。到我父亲一代,家道已中落。我的母亲叫王守如,出身书香门第。外祖父就是王二南,从前南社的成员,在当地是一个很有名气的读书人。在从前,商人家和读书人家结成亲家,在一般人眼中,是属于高攀的。父母结婚后,一直过了六年,母亲才怀孕有我,养下我,大家都欣喜万分。
  丁未年,前清光绪三十三年,也就是一九〇七年的阴历十二月二十二日,窗外晶莹的雪花飞飞扬扬,屋内通红的火焰在舔着炉膛,院子里的人们都在焦急地等待着,特别是祖父和祖母,屏着呼吸,简直觉得钟摆停住不走了。终于,屋内传出了响亮的哭声,那就是我向世界喊出的第一声:我来了!父亲迫不及待地冲了进来。他第一眼看的不是母亲,而是我!他们的爱情结晶。
  转眼间一个月过去了,正好是阴历新年。过了元宵节,家中上上下下张罗着为我办满月酒,桌上堆满了亲戚们送来的礼品,有红色的小衣服、金锁、银圈、玉镯、响铃等。我最喜欢的是那顶小红帽,宽宽的帽檐上有五尊菩萨,当中一个最大,两边几个稍小一些。那时办满月酒,一般不请朋友,只请亲戚,为了助兴,祖父还请了京剧戏班来唱堂会,唱戏的人都住在我们家里,演了一个星期,演的都是些吉利喜庆的剧目。人们喝着、吃着、笑着、看着,轮流地抱我、亲我。外祖父为我取了个小名叫“琐琐”,“琐”,是由“王、小、贝”三个字组成的。拆开来,就是王家的小宝贝。金家祖父又为我取了学名,叫金宝琴,“宝”是宝字辈,“琴”是小女孩名字中常用的词。至于我又怎么会叫王映霞的呢?此是后话,在此先不提。
  金家是大户人家,在杭州城里是有名气的。家中小孩一出生就交给奶妈,但我母亲却是亲自喂奶,直喂到我五岁才不喂。因为那时她又怀孕了,就是我唯一的弟弟金宝垌,又叫金右谭。如果不怀弟弟的话,也许母亲还会继续喂我。
  我出生的房间就是我父母结婚时的新房,有二十多平方米大,家具并不多,只有一个方桌,四边各有一张靠背椅,椅背上都有绣花椅罩。一个茶几,两三个玻璃大橱。旁边有一个小房间,房门上都挂着绣花门帘,看上去很漂亮。我总喜欢用小手摸摸它、用鼻子闻闻它,好像上边的花是真的一样。
  大人们都说我乖、文静,整天待在屋里,和母亲、佣人玩,从不到院子里去乱蹦乱跳、爬高爬低的。当太阳升起来的时候,我伏在窗台上,看着天井里盛雨水的大水缸,想水缸里是不是藏着田螺姑娘?太阳落山时,我会盯着后花园的竹林子,想里面也会不会飞出白娘娘和小青青?透过多彩的晚霞,我仿佛看到许多长着翅膀、美丽的仙女在嬉笑玩耍,晚上我梦见自己也长出一对小翅膀,飞到天上,和仙女们在一起
  ……

前言/序言

随着研究郁达夫热的浪潮,我也时常被人们提起。近年来,天津、杭州、广州、台湾、香港等地出了好几种关于我和郁达夫的书。作者中有的是我的老朋友,有的是素不相识的,所以书中所说,有的对,有的纯粹是“创作”,使人哭笑不得。每当我读着这些书的时候,总是想自己动手写。写我和与我有关的亲人、朋友、作家等,可是书一放,便又忙别的事情了。
感谢台北!传记文学"编辑部的各位先生给我一个良好的机会,终于把多年的愿望兑现了。在这本书中出现的王映霞的形象,不再只是一个作家的妻子,而是一个活生生的人,一个多侧面的立体的人。我有时是妻子,有时是母亲,有时是学生,有时是老师,有时是……人世间的欢乐、痛苦、惆怅、激动、兴奋,我都体验过,尽管如此,我总觉得,生活是美好的。
当我静坐下来,像作家一样提笔写作时,心中似乎有无限的快乐……


《星辰大海的征途:一位航海家的远洋生涯与时代见证》 著者: 陈海涛 出版社: 鸿远文化 出版时间: 2023年10月 ISBN: 978-7-5768-1234-5 --- 内容简介 《星辰大海的征途:一位航海家的远洋生涯与时代见证》并非一部个人的生命回顾,而是一部以海洋为背景,深刻描绘了二十世纪下半叶至二十一世纪初全球贸易变迁、技术革新与个体命运交织的宏大史诗。本书的作者陈海涛,作为一名资深的远洋货轮船长,他的生命轨迹几乎与当代海运业的跌宕起伏同步。他以朴实而又充满力量的笔触,记录了他航行于各大洋的经历,从狭窄的船舱到广阔的甲板,从赤道的酷热到极地的风暴,为读者展现了一个远洋工作者眼中真实、立体且充满挑战的海上世界。 本书的叙事结构围绕陈海涛的四次关键航行展开,每一段航程都对应着一个特定的历史时期和重大的行业变革。 第一部分:蒸汽与信念的时代——起步与艰辛(1980s末至1990s初) 在这一部分,陈海涛以一名年轻船员的视角,重现了冷战末期全球航运业的图景。彼时,技术升级仍在缓慢进行,老旧的苏伊士型散货船是航线上的主力。作者详细描述了当时船员生活的清苦与坚韧:狭小的生活空间、冗长而重复的航行、与岸上世界仅有微弱的短波通讯。他着墨于早期船员对于“航海家”身份的执着与朴素的职业道德。 书中收录了数篇关于处理突发海难的记录,如在南印度洋遭遇的飓风以及船上简陋医疗条件下对病患的救治。陈海涛并未渲染戏剧性,而是冷静地分析了当时船方在应急预案、通讯技术和后勤保障上的局限性,体现出一种对历史局限性的深刻理解。同时,这一部分也穿插了他观察到的,随着中国改革开放深入,中国籍船舶开始大量走向国际市场时的初期挑战与机遇。 第二部分:集装箱革命与全球化浪潮的推手(1990s中叶至2000年) 随着冷战结束和全球化的加速,集装箱运输彻底重塑了港口和航线。陈海涛的叙述重心转向了技术对航海实践带来的颠覆。他详细介绍了标准化集装箱装卸流程的效率飞跃,以及船载导航系统(如GPS的普及)如何改变了传统航海术。 这一部分尤为精彩之处在于,作者深入探讨了“港口政治”与“供应链焦虑”。他记录了在鹿特丹、新加坡和洛杉矶等世界级枢纽港的见闻,描述了不同国家和地区在海关、检验检疫方面的差异化管理对航运效率的影响。陈海涛敏锐地捕捉到,航海不再仅仅是“驾驶船只”,而逐渐演变为“管理复杂的物流系统”。他以一名船长的身份,阐述了如何平衡船期压力、船员管理以及日益严格的国际海事组织(IMO)法规。 第三部分:数字与安全的新纪元——管理与变革(2000年至2010年) 进入新世纪,海事安全成为全球焦点。这部分重点聚焦于《国际海上人命安全公约》(SOLAS)的修订和“船舶自愿报告制度”(VDR)的实施对船上文化的影响。陈海涛笔下的船员群体开始面临更高的专业化要求。 作者用相当篇幅描述了他参与引进新型双壳油轮、应对“9·11”后全球港口安检升级的亲身经历。他细腻地描绘了船长在安全管理、防范恐怖威胁以及应对“船员倦怠”等新问题上的挑战。其中,关于电子海图系统的磨合与争议,以及如何在新旧技术交替中确保船队安全,构成了本部分的核心冲突。 此外,书中还记录了船员与岸上家庭在通讯技术进步背景下的情感变化——从稀少的电报到后来的电子邮件,海洋的遥远感似乎被拉近,但心理上的疏离感却依然存在。 第四部分:绿色航运与人文关怀的未来(2010年至今) 在最近的篇章中,陈海涛将视野投向了环保压力和可持续发展。船舶的能效管理、硫排放控制区(ECA)的设立,以及LNG等替代燃料的引入,为远洋航行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技术复杂性。 作者以深沉的笔触,反思了人类活动对海洋生态的影响。他记录了航行中观察到的塑料污染、鲸鱼搁浅事件,以及船员对海洋环境责任的觉醒。这不仅是技术层面的革新,更是航海伦理的重塑。 最后,陈海涛探讨了船员群体的“文化断层”。老一代船员的经验主义与新一代接受高等教育的工程师之间的思维差异;以及远程医疗、远程监控技术如何改变了船长“一言九鼎”的传统权威。他以一个经历过四个时代的老船长身份,对未来航运业的自动化趋势表达了审慎的乐观,并强调了人类在应对“不确定性”中的核心价值。 本书特色 《星辰大海的征途》的价值在于其多维度的纪实性。它不仅仅是船长的回忆录,更是: 1. 一部技术进步史: 记录了从机械导航到卫星定位,从毛笔记录到电子日志的行业演变。 2. 一部全球贸易变迁录: 通过观察不同港口的吞吐量和监管变化,侧面展现了世界经济重心的转移。 3. 一部社会生活切片: 深刻揭示了远洋船员这一“被遗忘的群体”在家庭、文化和职业发展上面临的独特困境与坚守。 陈海涛的文字冷静、克制,但蕴含着对海洋的敬畏与对职业的无限热爱。他以个体的航行轨迹,勾勒出时代波澜壮阔的侧影,为所有关心全球物流、海洋历史及职业精神的读者,提供了一扇直通蓝色心脏的窗口。这是一部关于责任、适应与人类不懈探索精神的赞歌。

用户评价

评分

这本书的名字一看到就吸引了我:《王映霞自传》。我一直对民国时期的女性历史人物充满了好奇,她们在那个风云变幻的时代,如何在夹缝中生存,又如何书写自己的人生。王映 यासाठी其中一个极其鲜活的存在,她的名字总是伴随着各种传奇和争议。我特别想知道,在那些流传的故事之外,她本人是如何看待自己的经历的?她的内心世界是怎样的?她又是如何面对外界的评价和时代的洪流的?仅仅是想象,就觉得这本书一定充满了那个年代特有的韵味,一种旧上海的纸醉金迷,一种乱世的无奈与坚韧。我希望这本书能让我窥见那个时代的真实图景,不仅仅是历史事件的罗列,更是个人情感的细腻流露。她是否曾有过不为人知的挣扎?她是否曾有过被误解的痛苦?她又是如何找到属于自己的力量,去定义自己的人生,而不是被他人或时代所定义?我想,这才是自传最动人的地方,它让我们有机会去理解一个鲜活的生命,去感受她的喜怒哀乐,去品味她人生的酸甜苦辣。

评分

我拿到《王映霞自传》的时候,就有一种莫名的期待感。王映霞,这个名字对我来说,总是和那个民国时期联系在一起,带着一种时代的印记和一丝神秘感。我一直在想,她本人究竟是怎样的?那些关于她的故事,有多少是真实的写照,又有多少是人们的想象和传播?我希望这本书,能够让我有机会以一个读者的身份,去接近她,去了解她自己是如何看待自己的人生,如何叙述自己的经历。我想,一个人的自传,最珍贵的就是它的真实性,是作者内心的声音。我希望这本书能让我看到一个更立体的王映霞,一个有喜有悲,有选择也有无奈的真实的人。这对我来说,不仅仅是一本书,更是一次跨越时空的对话,一次与历史人物灵魂的触碰。

评分

我刚拿到《王映霞自传》这本书,就迫不及待地翻开了。封面设计就带着一种复古的优雅,让人瞬间穿越回那个纸醉金迷却又风起云涌的年代。我一直对王映霞这个名字抱有极大的兴趣,她是中国现代史上一个绕不开的传奇女性,她的故事似乎总是与一些惊心动魄的爱情、波折的人生紧密相连。我非常期待这本书能为我揭示她不为人知的另一面,她是如何在那个时代背景下,作为一个女人,活出如此精彩又备受瞩目的生命轨迹。我尤其好奇的是,她对于自己人生中的那些关键选择,内心的真实想法是什么?那些公开的传闻背后,是否隐藏着不为人知的艰辛与无奈?我希望这本书能给我一种身临其境的感受,仿佛我能听到她娓娓道来,看见她眼中的光芒,感受到她内心的起伏。这是一次与历史对话的机会,更是与一位传奇女性灵魂的交流。

评分

《王映霞自传》这个名字,光是念出来,就有一种历史的厚重感扑面而来。王映霞,这个名字本身就是一段故事,一个时代的符号。我一直对民国时期的女性生活充满好奇,她们如何在那个剧烈变革的年代,寻找到自己的位置,书写自己的人生。我非常期待在这本书中,能够看到她本人是如何理解和讲述自己的经历的。那些流传在外的故事,究竟有多少是真相,又有多少是时代的滤镜?我希望通过她的文字,能够走进她的内心世界,感受她的情感,理解她的选择,看到那些隐藏在光鲜亮丽背后的不易。这本书对我来说,是了解那个时代女性命运的一个窗口,也是一次与一位传奇女性进行思想对话的机会。

评分

这本书的名字,《王映霞自传》,本身就自带了一种引人入胜的魔力。在我脑海里,王映霞这个名字总伴随着浓浓的传奇色彩,是那个时代一道独特而耀眼的风景线。我非常好奇,在这位备受关注的女性笔下,她如何描绘自己的人生,如何叙述那些跌宕起伏的经历。她会如何看待那些围绕着她的种种说法和评价?我想,一本真正的自传,不应该仅仅是事件的堆砌,更应该包含作者内心最真实的情感和思考。我期待能在这本书中,看到一个更立体、更丰满的王映霞,一个有血有肉,有自己的喜怒哀乐、有自己的坚持与彷徨的个体。这本书对我来说,不仅仅是了解一位历史人物,更是去理解那个特定时代下,一位女性所经历的独特命运。

评分

博尔赫斯全集·第一辑(套装16册)

评分

本书再现了左翼作家郁达夫的前妻王映霞的传奇一生,她的人生跌宕起伏,经历了许多重大历史事件

评分

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爱读书,从每一天做起!京东的书还是质量挺好,应该是正版!

评分

很好很好很好很好很好很好很好很好很好很好很好

评分

京东618活动给力,不错不错!

评分

书很不错,值得购买,下次继续

评分

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

评分

这套书非常值得收藏这套书非常值得收藏这套书非常值得收藏——重要的事情说三遍,希望喜爱人文历史的朋友能看到。

评分

帮朋友下单买的书。…一直信赖京东。很满意。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coffeedeals.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