卡內基自傳

卡內基自傳 pdf epub mobi txt 電子書 下載 2025

[美] 安德魯·卡內基 著,王翔,李霜 譯
圖書標籤:
  • 自傳
  • 成功學
  • 勵誌
  • 人物傳記
  • 商業
  • 美國曆史
  • 鋼鐵大王
  • 卡內基
  • 財富
  • 個人成長
想要找書就要到 靜流書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頁
你會得到大驚喜!!
齣版社: 上海社會科學院齣版社
ISBN:9787552021097
版次:1
商品編碼:12256307
包裝:精裝
開本:32開
齣版時間:2017-12-01
用紙:膠版紙
頁數:416
字數:260000

具體描述

編輯推薦

  卡內基是偉大的企業傢、現代慈善之父,是美國夢的典範。他憑藉個人奮鬥,從一無所有到世界首富,他的一生堪稱勵誌教科書。卡內基的偉大之處不僅在於他的奮鬥精神和巨額財富,更在於他對後世影響巨大的財富觀念。英國前首相稱其為“富人的楷模”,馬剋·吐溫稱其為“聖徒”,正如梁啓超所言,“其所以為世模範者,不在其能聚財,而在其能散財。”


內容簡介

  安德魯·卡內基(Andrew Carnegie,1835—1919)是偉大的企業傢、慈善傢。卡內基13歲時隨傢人移居美國,從工人、信差做起,最後成為鋼鐵大王、世界首富,他的個人奮鬥史堪稱“美國夢”的典範。卡內基晚年重新思考財富觀念,他認為富人對社會負有道德責任,應該利用財富促進社會進步。他捐齣90%的個人財産建立慈善機構、基金會、大學、圖書館等,捐款超過3億美元。他的這種財富觀對後世企業傢産生瞭直接而深遠的影響。

  《卡內基自傳》是卡內基的自述,講述其白手起傢,憑藉個人纔能和努力奮鬥,積纍巨大財富,餘生又投身公益的過程。本書流傳甚廣,影響深遠,是企業傢必讀的經典,對美國企業傢精神的塑造起瞭巨大的作用。


作者簡介

  作者:

  安德魯·卡內基(1835-1919),美國著名的企業傢、慈善傢,享譽世界的鋼鐵大王,在19世紀晚期帶領美國鋼鐵工業飛速擴張。他白手起傢,憑藉個人纔能和努力奮鬥徵服鋼鐵世界。退齣商界後,又投身於慈善事業。在生命中的最後18年,他捐齣90%的個人財産建立慈善機構、基金會、大學等,為美國、英國乃至世界的慈善事業做齣瞭巨大的貢獻。他1889年寫的一篇名為《財富的福音》的文章,號召人們利用財富促進社會的進步,掀起瞭一股慈善事業的浪潮。

精彩書評

  名人推薦:

  卡內基為現今美國第—富豪,然其所以為世模範者,不在其能聚財,而在其能散財。

  ——梁啓超

  安德魯·卡內基是美國企業傢群體中獨—無二的人物,這並非因為他在商業領域的傑齣成就,也不歸於他在工業界所取得的優越地位,甚至不歸於他慈善行為的大方,他的特彆之處在於他在所有這些領域的成功。

  ——美國學者沃爾教授

  在我看來,這位自學成纔的百萬富翁比以往任何一個寫作者都更加大膽地麵對財富的道德與社會問題。

  ——威廉·格拉德斯通(曾四次齣任英國首相)


目錄

第一章 我的父母,我的童年 1

第二章 從鄧弗姆林到美國 21

第三章 匹茲堡與工作 35

第四章 安德森上校和他的藏書 48

第五章 電報公司 58

第六章 鐵路公司 68

第七章 賓夕法尼亞鐵路公司主管 87

第八章 內 戰 101

第九章 建 橋 116

第十章 鋼鐵廠往事 131

第十一章 紐約總部 151

第十二章 商務談判 168

第十三章 鋼鐵時代 181

第十四章 閤夥人、書和旅行 197

第十五章 馬車旅行與婚姻 209

第十六章 工廠和工人 220

第十七章 霍姆斯特德罷工 228

第十八章 勞工問題 241

第十九章 《財富福音》 256

第二十章 教育和養老基金 271

第二十一章 和平宮與皮特恩剋裏夫 286

第二十二章 馬修·阿諾德及其他人 303

第二十三章 英國政治領袖 315

第二十四章 格拉德斯通和莫利 324

第二十五章 赫伯特·斯賓塞與他的追隨者 341

第二十六章 布萊恩與哈裏森 350

第二十七章 華盛頓外交 360

第二十八章 海與麥金利 369

第二十九章 會見德國皇帝 378

文 獻 386

譯名對照錶 389


精彩書摘

  第三章 匹茲堡與工作

  現在最大的問題是,我能找到什麼活兒乾。雖然剛滿 13歲,我十分想盡快找份工作,好幫助父母減輕生活重擔,在美國站住腳。貧睏對我來說是一個可怕的噩夢。那時我下定決心想要通過自己的努力每年攢下 300 美元,也就是每月要攢下25 美元,這樣我們能維持生計而不用靠彆人。那時的生活必需品還是非常便宜的。

  霍根姨父的兄弟時常問我父母對我有什麼安排。一天,我目睹瞭此生見過的最悲傷的場景。他齣於好心嚮母親建議,他覺得我人挺機靈也好學,將來或許能有齣息,如果我挎個籃子上碼頭叫賣或許能掙不少子兒。我從未見過一個盛怒的女人的模樣,直到看到母親聽罷他的話的臉色。母親當時正忙著手裏的針綫活,聽到他這一番話,氣得跳起來,衝他揮舞著雙手吼道:“什麼?讓我兒子去做小販上碼頭叫賣,混跡在那幫粗鄙之人中間?!我寜願把他扔到阿勒格尼河中淹死!你給我齣去!”母親衝他怒吼,手指嚮大門。霍根先生悻悻地走瞭。

  母親猶如悲痛的女王一般站在那兒。接著就崩潰瞭,但是隻啜泣瞭一小會兒。她一把摟過我們,請我們不要介意她的失態。她告訴我們,這世上有很多事情可供我們做,如果我們能走正道,將來一定能成為棟梁之材,受人尊敬。海倫·麥格雷戈在寫給奧斯巴爾蒂斯通的信中,威脅說要將她的犯人“像鉸格子呢上的花紋一般,將他們碎屍萬段”。但是母親這次爆發的原因與此不同。並非因為這樣的職業意味著簡單輕鬆的活計,盡管我們一直被教導遊手好閑是可恥的;而是因為在她看來,霍根先生建議的職業在某種程度上就是無業遊民,完全不受人尊重。她覺得這樣還不如死瞭好。是的,她寜願摟著兩個兒子在窮睏潦倒中死去,也不願意我們小小年紀就落得和那些粗鄙之人為伍。

  迴首早年奮鬥經曆時,可以這樣講,這世上沒有哪個傢庭的自豪感比我們傢更強烈。那種榮譽感、獨立意識還有自尊自重的想法感染著傢中每個人。沃爾特·司各特評論彭斯是所有人中最具慧眼的人。我要說,我的母親同樣如此。正如彭斯在詩中所說的那般:

  她的眼睛甚至能點亮空蕩蕩的空間

  透著對榮譽的熱烈渴望。

  母親英勇的靈魂遠離瞭一切的低俗、自私、欺詐、多變、淫穢和空談。我的父親也如此,他是一位有著高貴品格的聖徒,為所有人熱愛。擁有這樣的父母,我和湯姆養成受人尊敬的可貴品格。

  在霍根先生一事不久後,父親發現他必須放棄他的手搖紡紗機,轉而進入布萊剋斯托剋先生的棉紡廠。布萊剋斯托剋先生跟我們一樣都住在阿勒格尼,是個上瞭年紀的蘇格蘭人。父親為我在工廠也謀到瞭一份繞綫工的工作,於是我就在那裏開始瞭第一份工作,每周的工資是 1.2 美分。那段日子過得很艱辛。鼕日裏,父親和我摸黑起床,匆匆扒拉兩口早飯就得齣發,必須趕在天亮前到工廠。中午隻有一小會兒的時間吃飯,然後就得繼續工作一直到天黑。工作很重,壓得我喘不過氣來,我從工作中也得不到什麼樂趣。但是這份工作也有讓我覺得欣慰的地方,它讓我感覺到自己多少對傢庭有所貢獻。而今,我早已掙下萬貫傢産,但百萬資産所帶給我的快樂遠不及我第一次賺到 1.2 美分時那樣幸福。那時所掙雖少,但意味著我已經能夠幫助傢裏,替父母分憂解難,不再是父母的負擔瞭。我經常聽到父親用甜美的聲音唱著《賽船手》,並夢想有一天實現歌詞中的美夢:

  當亞力剋、喬剋還有吉奈特,都長大受業 ,

  他們也能去做賽船手,

  減輕我們的關切。

  我要讓我們的小船快得飛起來。要說明的是,歌詞中的亞力剋、喬剋和吉奈特首先要接受教育。蘇格蘭是世界上第一個要求所有父母,不管齣身高低貴賤,都必須把孩子送到學校接受教育的國傢。蘇格蘭也是最早建立教區公共學校的國傢。

  不久後,約翰·海先生,阿勒格尼的一個蘇格蘭綫軸製造商,需要個男孩幫工。他問我是否願意去他那兒做。我答應瞭。在他那,我每周能掙上 2 美元,但最初,那裏的活計簡直比我在工廠乾的活更讓人厭煩。當時我主要的工作就是在綫軸廠的地下室操作蒸汽機、燒鍋爐,這有點太難為我瞭。一夜又一夜,我坐在床上,擺弄著氣壓計。生怕蒸汽太低,上麵的工人會抱怨動力不足,又怕壓力太高鍋爐會爆炸。

  但是齣於自尊,這一切我都瞞著父母。他們還有自己的煩心事兒。我必須像個男子漢一樣,扛下自己的那份艱辛。我的期望很高,每天都盼著能有所轉變。雖然並不清楚這轉變到底是什麼,但是我相信隻要堅持,它一定會到來。那些日子,我一如既往地問自己,如果換做華萊士,他會怎麼做?一個真正的蘇格蘭男人會怎麼做?有一點我確信無疑,就是他永遠不會放棄。

  一天,機會終於降臨瞭。海先生要起草幾份報告,但他手下沒有文員,自己也不擅長寫作。於是他問我會寫哪幾種文書,然後給我派瞭些筆頭的活兒。結果讓他很滿意。之後,他便讓我接手報錶之類的活兒瞭。對於算數我也是行傢裏手。很快他就發現,這樣做更符閤他的利益。不僅如此,我相信這位可愛的老人對我這個白發男孩的印象不錯,因為他心腸好,再加上同是蘇格蘭人,他很願意把我從蒸汽機旁解放齣來,讓我做點彆的不那麼討厭的事情——除瞭一點。

  現在,我的工作是把新生産齣來的綫軸放到油缸中清洗。所幸,這項工作有一個單獨的工作間,裏麵隻有我一人。但即便如此,工作環境之糟糕,任我如何下定決心、自我鼓氣,也無法阻止胃因工廠裏的惡臭而引起的翻江倒海的難受。我相信,即便華萊士和布魯斯來此也會受不瞭那惡臭。但是如果我早飯和中飯都不吃,那麼晚飯就稍稍能有點胃口,那時候我的工作也做完瞭。無論如何,華萊士和布魯斯的真正信徒是不會放棄的,他寜死不屈。

  同棉紡廠相比,海先生那裏的工作環境要好多瞭,在那裏我結識瞭一位待我很好的老闆。海先生平時用的是簡式記賬法,我操作起來倒也得心應手。但是聽聞大公司企業都是用復式記賬法,於是在同約翰·菲普斯、托馬斯· N. 米勒、威廉·考利商量過後,我們決定鼕天去夜校充電,學習更復雜的記帳法。於是,我們四人去匹茲堡一傢名叫威廉姆斯的學校學習復式記賬法。

  1850 年初的一個晚上,我下班迴到傢,得知大衛·布魯剋斯,一傢電報公司的經理,嚮霍根姨父打聽是否認識能勝任信差工作的可靠男孩。布魯剋斯和霍根姨父都是跳棋迷。布魯剋斯先生是與姨父下棋的時候嚮他打聽的,這一問對我以後影響重大。在這樣瑣碎的小事中往往會産生意義重大的結果。一句話、一個眼神、一個腔調,可能不隻會影響個人的命運,有時候甚至會影響一個國傢、一個民族的命運。把任何事情都視為小事的人未免太魯莽瞭。當有人勸他彆去管那些小事時,他會迴應說是否有人能告訴他什麼事纔算小事。所以年輕人應該記住,神賜予的最好禮物都掛在小事上。

  我姨父嚮他提瞭我的名字,說會問問我的意思。我記得當時全傢人還為此召開瞭一次大會。當然,得知消息的我欣喜若狂。沒有哪隻囚鳥比我更渴望自由瞭。媽媽欣然答應瞭,但是爸爸有點不太同意。他說我年紀還小,身子骨又薄,這工作對我來說過於重瞭。他們願意每周支付 2.5 美元的薪水,錶明他們想要找的是一個更加壯實的小夥子。我可能會在半夜被叫起來去鄉下送報,路上也許還會碰上什麼危險。考慮到這些,父親覺得我最好還是不要跳槽。但是他後來又改變瞭主意,願意讓我去試一試。我想他找海先生商量過瞭。海先生認為這對我是個機會,雖然我跳槽會給他帶來些許不便,但他仍建議我不妨一試。當然,如果我沒被錄用,他也願意替我留著原來的位子。

  事情就這樣定下來瞭,我前往匹茲堡去拜訪布魯剋斯先生。父親想同我一塊去,最後決定他就送我到位於福斯和伍德大街交界處的電報辦公室。那天早上陽光明媚,是個好兆頭。我們從阿勒格尼一路走到匹茲堡,差不多有 2 英裏的路程。到門口時,我讓父親在外邊等我,堅持自己一個人上樓去麵見那位大人物,聽他決定我的命運。我堅持這樣做,可能是因為我已經把自己看成一個美國人瞭。剛來美國時,孩子們總喊我:“蘇格蘭佬!蘇格蘭佬!”而我會迴答道:“是又怎樣,我很自豪我是個蘇格蘭人。”但在同他人說話時,我已經開始慢慢改掉蘇格蘭口音,說英語口音不再那麼重瞭。我想我單獨上樓去麵見布魯剋斯先生會顯得更明智,因為我那可愛的蘇格蘭老爹在場的話或許會笑話我的樣子。

  我身上穿著我唯一一件白色亞麻襯衫——我通常隻在安息日纔會穿它,還有藍色的緊身外套以及禮拜的時候纔會穿的禮服。進電報公司後的好幾周裏,我隻有一套夏天穿的亞麻布衣服。每周六晚,不管我是否值晚班直到半夜纔能迴來,母親都會把衣服洗淨、熨乾,讓我在安息日的早上能夠穿得乾淨體麵。為瞭能在這片新大陸上站穩腳跟,母親就像個女英雄一般,什麼事都肯做。父親在工廠裏的長時間工作已經讓他筋疲力盡,但是他仍像個英雄般堅強,一如既往地鼓勵我、支持我。

  那次麵試很成功。我小心地嚮布魯剋斯先生解釋,雖然我並不熟悉匹茲堡,身子也許不夠強壯,但是我隻求他能給我機會試一試。布魯剋斯先生問我什麼時候能夠到任,我說如果有需要現在就可以。迴想當時的情景,那是一個年輕人能想到的最好的答案瞭。機會一旦錯失就不會再迴來。這個職位雖然給瞭我,但也有可能最後是其他男孩抓住機會。所以隻要我能拿下這份工作,就希望即刻走馬上任。布魯剋斯先生非常和善地叫來另外一個男孩,讓他帶我四處看看,學學業務。不多時,我得空跑到街角告訴父親一切順利,讓他趕緊迴傢告訴母親說我得到瞭這份工作。

  這就是我在 1850 年開始人生新起點的經過。我曾經在暗無天日的地下室操控蒸汽機,為瞭每周 2 美元的工資沒日沒夜地乾活,全身沾滿煤灰,生活毫無起色。而現在,我覺得自己一腳踏進瞭天堂;沒錯,於我而言,這一切就是天堂。這裏有紙墨香氣,還有撒在身上的陽光。我發現自己所知甚少,要學的太多,每時每刻都能學到新東西。我覺得自己置身一架雲梯之上,一定得努力嚮上攀登。

  我隻擔心一點,那就是怕自己學得還不夠快,記不住眾多商號的地址,這樣就無法派發信件。於是,我開始沿著街道的一邊,一傢一傢地記下這些商傢的招牌,然後再沿著另一邊,返迴記下另一邊的商傢。晚上,我逐一地說齣這些商傢的名號,以此來鍛煉自己的記憶力。沒過多久,我就能閉著眼把整條街上兩邊商傢的名號從頭至尾按順序說齣來。

  接下來就是要盡可能結識每傢商號中的人,這能為一個信差帶來不小的便利,因為如果我恰好認識我送信的那傢公司的員工,就能省不少時間。給這條街送信在孩子們眼裏可算一個不小的勝利。此外,送信給一個和善的人(大多數人都挺和氣),他通常都不會忘記對送信的孩子贊賞一番,這對信差來說也是一件開心的事。

  1850 年的匹茲堡和今天的模樣大不一樣。1845 年 4 月10 日的那場大火毀滅瞭這座城市的整個商業區,直到 1850年仍沒能恢復過來。當時的房屋大多是木質構造,隻有為數不多的一些是磚砌的,沒有一幢是防火的。加上周邊地區,匹茲堡的總人口也不超過 4000 人。商業區尚未發展到第五大道,還是條冷冷清清的大街,隻有一傢劇院開在那兒。阿勒格尼的聯閤大街上隻有稀稀落落的一些店鋪,店鋪和店鋪之間相隔甚遠。我還記得如今第五大道的核心地帶在當年是一個池塘,我還曾在上麵滑冰。我們的聯閤鋼鐵公司所在的位置在很多年前還是片捲心菜地。

  我曾給羅賓遜將軍送過很多次電報,他是齣生在俄亥俄河西部的第一個白人小孩。我見證瞭第一條電報綫路從東部鋪設到這座城市,也見證瞭用於開通俄亥俄—賓夕法尼亞鐵路的第一個機車頭由費城經運河運來,然後又由駁船拖運在阿勒格尼卸載。當時還沒有鐵路直通東部。旅客們都要先經運河坐船到阿勒格尼山腳下,再坐火車前往霍利迪斯堡,中間有 30 英裏的距離,然後再過運河前往哥倫比亞,再坐火車走 81 英裏到費城——這一路要耗 3 天時間纔能走完。

  因為日常的交通網絡已經建立,所以那時匹茲堡的日常大事,要數同辛辛那提之間蒸汽輪船的往來瞭。匹茲堡是河流到運河之間的非常重要的交通樞紐,促進東西部之間貨物流通便成瞭這座城市商業活動中最重要的內容。不久,城裏新建瞭一座軋鋼廠,但是卻連一噸生鐵也沒冶煉齣來,甚至好幾年以後都沒能煉齣一噸鋼來。由於能源短缺,金屬冶煉一開始就遭遇瞭滑鐵盧。盡管世界上最好的煉焦煤就堆積在離它幾英裏遠的地方,人們卻從未想過用焦炭冶煉鐵礦石,韆萬年來一直埋藏在這座城市地下的天然氣礦藏,也沒有得到有效地利用和開采。

  那時候,鎮上坐馬車的人還不到 6 個,沒過幾年製服(甚至馬車夫製服)被引進來瞭。到瞭 1861 年,匹茲堡發生的最引人矚目的金融大事件要算法恩斯托剋先生退休,帶著閤夥人付給他的 17.4 萬美元,這筆錢來自他的股份分紅。17.4 萬美元,在那時可是天文數字,現在看來卻是那樣微不足道。

  信差工作讓我很快認識瞭城裏的幾個大人物。匹茲堡的律師業是數一數二的,威爾金斯法官又是其中的翹楚,除瞭他,還有麥坎得利斯法官、麥剋盧爾法官、查爾斯·謝勒和他的閤夥人,後來成為陸軍部長的埃德溫· M. 斯坦頓(林肯的左膀右臂),這些名字都如雷貫耳。尤其是斯坦頓,我還是個小男孩的時候就對他敬仰不已。那些商界驕子,如托馬斯· M.豪、詹姆士·帕剋、C. G. 赫西、本傑明· F. 瓊斯、威廉·陶、約翰·查爾方特、赫倫上校,這些人被這幫送信的男孩視為榜樣,而他們的經曆也一再證明瞭他們的偉大不凡。(可惜的是,在我 1906 年重新校對這個段落時,他們已先後離世。)

  當信差的那段日子,無論從哪方麵來看都是愉快的經曆。而且就在那段時間,我與幾個密友結下瞭深厚的友誼。一個老資曆的信差升職,因此需要新增一名人手,於是大衛·麥卡戈便被安排瞭進來,他後來成瞭著名的阿勒格尼山榖鐵路的主管。我倆成瞭搭檔,負責投送來自東綫的信件電報;其他的兩名男孩則負責西綫。雖然都同在一幢大樓裏辦公,但是東西電報公司是各自為營的。“大衛”和我很快成瞭死黨,其中一個重要原因就是——他也是蘇格蘭人。雖然他齣生在美國,但他父親同我父親一樣,是個地道的蘇格蘭人,連口音都一點沒變。

  大衛被招進來後不久,團隊還需要一個人;這一次,公司問我是否有閤適的人選推薦。我毫不猶豫地推薦瞭好友羅大衛·麥卡戈伯特·皮特凱恩——後來他接替我齣任瞭賓夕法尼亞鐵路在匹茲堡的主管和總代理。羅伯特和我一樣,不僅是蘇格蘭人的後代,還在蘇格蘭齣生。於是,“大衛”、“鮑勃” 1 和“安迪”,成瞭匹茲堡東綫電報傳送“蘇格蘭三人組”,每周都能領 2.5 美元的薪水,這在當時看來是很可觀的一個數字。

  每天早上,信差都得負責打掃辦公室,我們三人輪著乾,可見我們都是從底層乾起來的。奧利弗兄弟公司的頭兒 H. W. 奧利弗閣下,還有最後從戎的市政府律師 W. C. 莫蘭,他們也都是從底層開始打拼。所以在生活的競賽中,努力奮鬥的年輕人不必害怕那些富傢子弟。讓他們看看那些從打掃辦公室開始打拼的“黑馬”吧。

  那時,當一個信差可以享受到很多快樂。水果批發店有時會因為信差及時送達瞭信件而送給他整整一袋蘋果;麵包鋪和糖果店也經常會送給信差一些糖果和糕點作為小禮物。我們送信的對象都是些和氣友善的人,對這些人我們都充滿敬意。他們會誇我們辦事有效率,或許迴去的路上還會讓我們幫忙再寄封信。我不知道還有彆的什麼工作比這更容易讓一個孩子受到關注,而這又是一個真正聰明的孩子想要獲得成功的關鍵。那些聰明的大人物總是在尋找機靈的孩子。

  如果超過瞭一定的距離,我們被允許可以多收 10 美分,這筆額外收入讓我們都大為振奮。所以可以預想,這種“10 美分信件”在我們中間有多搶手,有關誰有權利送這種信件的爭吵也由此産生。有時候,有人會不遵守順序就接瞭這樣的信。這也是當時我們幾個人之間唯一的矛盾。為解決這一問題,我提議把這種信件集在一起,然後每周末平分收益。我被推舉為“齣納”。友好的氣氛又重新迴到瞭我們中間。這種將額外收入集中處理再行分配而不是有意製造人為價格的方式,是一種真正的閤作。這也是我在學習財務管理時交的第一份作業。男孩們都覺得自己對所掙到的錢有絕對的支配權。毗鄰的糖果鋪甚至還給他們中許多人賒賬。這些人有時候會嚴重透支他們的賬戶。這個時候,“齣納”便會齣馬正式通知店主他是絕對不會為那些貪婪的饞鬼們買單的。羅伯特·皮特凱恩是他們當中最抵擋不住糖衣炮彈轟炸的,很明顯他所有的牙齒都是糖牙。有一天,我為此教訓他時,他悄悄跟我說他肚子裏長瞭一些東西,如果不用糖來喂它們,那些傢夥就會把他的五髒六腑都吞噬掉。

  ……

前言/序言

  前言

  從活躍的商場上退休之後,經不住此地以及英國友人們的再三懇請,我丈夫開始不時地記錄下他對早年時期的迴憶。然而,與原先期待的悠閑相反,他很快發現自己的生活被較之過去更多的事務占據瞭,撰寫迴憶錄的工作則留在蘇格蘭休假時間進行。每年夏天有幾個星期,我們都會去往位於奧特內加曠野上的小平房,享受一下簡單的生活,卡內基先生大部分的寫作都是在那時完成的。他十分樂於重溫早年時光,一邊寫作,一邊仿佛又重新經曆瞭那些日子。1914 年 7 月,戰爭的陰雲開始聚集時,他正埋首筆耕。8 月 4 日,當那命運攸關的消息傳來,我們立即離開山上的小屋迴到斯基伯,以便更好地瞭解局勢。

  迴憶錄就是在那時停筆的。自那以後,他再也無法對私事提起興趣。好幾次他試著寫下去,但發現都是徒勞。在此之前,他一直過著中年人的而且是相對年輕的中年人式的生活——每天打高爾夫、釣魚或遊泳,有時三項一起進行。盡管他一直是個樂觀主義者,甚至在希望破滅時,他仍努力保持這樣,但這一世界性的災難對他而言實在過於深重瞭。他的心碎瞭。一次嚴重的流感,隨之兩次重度肺炎的侵襲使他一下衰老瞭。

  一位先於卡內基先生幾個月辭世的同齡人據說“根本無法承受衰老的重負”。對於有幸親密瞭解他的人們而言,卡內基先生一生最令人鼓舞的一點或許就是他“承受衰老重負”的方式。他總是那麼耐心、體貼、愉快,對任何微小的樂趣或服務都充滿瞭感激,從不考慮自己,卻始終憧憬更美好的日子即將破曉,他的精神光芒日益閃耀,直至“神將他帶走,他不在世瞭”。

  在手稿的空白頁上,他親筆寫下這樣的文字:“在我的迴憶錄中,可能隻有很少的內容會是大眾感興趣的,而更多關於私人的部分可能會令親朋好友喜聞樂見。我時不時寫下的很多東西或許最好能夠省略。整理這些筆記的人應當注意彆給讀者造成負擔,應當挑選一個既有心又有纔的人。”

  那麼,有誰比我們的朋友約翰· C. 範·戴剋博士更符閤這一描述呢?初見此手稿時,他便說“此書的齣版籌備工作將是一項充滿愛的勞動”,而那時他尚未看到卡內基先生的那段注解。當然,這一選擇是雙嚮的,而他完成這項“勞動”時所展現的態度證明瞭這一選擇的無比明智——一個緣於難能可貴的美好友誼而作齣的選擇。

  路易斯·惠特菲爾德·卡內基

  紐 約

  1920 年 4 月 16 日



追尋不朽的足跡:安德魯·卡內基的鋼鐵意誌與慈善遺産 安德魯·卡內基,這個名字本身就是美國工業化浪潮中最具分量的符號之一。他的一生,是一部由貧睏的蘇格蘭移民之子,通過無與倫比的決心、精明的商業頭腦以及對效率的極緻追求,最終攀登至美國鋼鐵工業頂峰的史詩。這部聚焦於卡內基生平的著作,並非僅僅是對一個商業巨頭的簡單記述,而是一部深入剖析十九世紀末至二十世紀初美國社會經濟結構變遷的宏大敘事,更是一堂關於財富積纍、社會責任以及個人抱負如何相互交織的生動課程。 全書伊始,我們將跟隨年輕的安德魯,離開陰鬱的鄧弗裏斯小鎮,踏上橫跨大西洋的顛簸旅程。初到匹茲堡,這個尚處於萌芽階段的工業城市,為我們描繪瞭一幅充滿機遇與艱辛的畫麵。早年的經曆——電報實習生、鐵路調度員,乃至後來的軍械部文職——都成為瞭他日後商業帝國基石的寶貴積纍。作者並未迴避卡內基早期工作的艱辛與微薄的薪水,反而著重展現瞭他在平凡崗位上如何展現齣超乎常人的洞察力。正是通過鐵路工作,他不僅熟悉瞭美國交通網絡的命脈,更重要的是,他結識瞭影響其一生的關鍵人物,並初步理解瞭資本運作的杠杆效應。 本書的重點,無疑將聚焦於卡內基如何以驚人的速度和精確度,將目光鎖定在鋼鐵這一“未來之材”上。從投資聯閤鐵路公司到收購福士鐵路公司,卡內基的每一步決策都充滿瞭前瞻性。他深知,要實現規模化生産和成本控製,就必須掌握原材料的供應——從鐵礦石到煤炭,再到運輸。這一戰略性的垂直整閤模式,是卡內基鋼鐵公司日後統治市場的核心秘密。 詳細的篇幅將用於解析“匹茲堡的奇跡”——卡內基鋼鐵公司的崛起。作者細緻地描繪瞭貝塞麥轉爐煉鋼技術的引入與革新,這項技術徹底改變瞭鋼鐵的生産效率和成本結構。卡內基本人並非純粹的技術專傢,但他是一位無可匹敵的組織者和效率的狂熱信徒。書中生動地再現瞭管理層內部的競爭與閤作,以及卡內基如何運用“二八原則”——將最優秀的工程師和管理者緊密地結閤起來,並以利潤分成激勵他們超越極限。 然而,卡內基的商業生涯並非坦途。書中不會迴避那些伴隨著巨大成功而來的爭議與挑戰。1892年的霍姆斯特德罷工,無疑是卡內基人生中最黑暗的一頁。作者力求以平衡的視角,探討瞭資方與勞方之間不可調和的矛盾。我們看到,盡管卡內基本人遠在蘇格蘭的莊園度假,但他的閤夥人亨利·剋萊·弗裏剋采取的強硬姿態,以及隨後的暴力衝突,暴露瞭“實業傢貴族”與新興工人階級之間深刻的結構性衝突。這段曆史的剖析,不僅是對卡內基個人道德觀的拷問,更是對“自由放任”資本主義時代社會代價的深刻反思。 隨著卡內基財富的積纍達到天文數字,本書的焦點逐漸轉嚮他生命中更為宏大、也更具爭議性的後半段:慈善事業。卡內基被譽為“現代慈善的教父”,他提齣瞭著名的“財富的福音”(The Gospel of Wealth)理念,主張富人是財富的受托人,有責任在生前將財富迴饋社會,而非等到身後由繼承人隨意揮霍。 本書將詳細梳理卡內基在公共事業上的驚人投入:從資助建立數以韆計的公共圖書館,到創立卡內基技術學院(今卡內基梅隆大學的前身),再到在科學研究和和平事業上的巨額捐贈。這些捐贈並非隨意的施捨,而是遵循著他“授人以漁”的原則。他資助的往往是那些能夠促進社會自我提升、幫助有抱負者實現自我教育的機構。讀者將看到,一個在商業上以鐵腕著稱的巨人,是如何在晚年轉變為一個深思熟慮的社會改革傢。 最後,本書將探討卡內基作為“和平主義者”的復雜形象。在支持工業擴張的同時,他卻成為瞭一位堅定的反戰者,積極參與國際仲裁和裁軍運動。這種內在的張力——一個建立在鋼鐵和戰爭機器基礎上的財富,卻緻力於和平——構成瞭理解卡內基人格魅力的關鍵。 通過詳實的史料、未曾公開的信件往來以及對當時報章雜誌的深度挖掘,這部著作旨在超越“美國夢”的簡單勵誌敘事,為讀者呈現一個多維度的安德魯·卡內基:他既是冷酷的競爭者,又是富有遠見的實業傢,更是一位執著於留下不朽精神遺産的哲人。讀者讀完後,將對“如何成功”以及“成功之後應該做什麼”這兩個永恒的命題,獲得全新的、深刻的理解。

用戶評價

評分

初讀《卡內基自傳》,我內心湧動著一種難以言喻的激動,仿佛即將啓程一場與偉人思想的深度對話。安德魯·卡內基,這個名字本身就承載著一個時代的重量,一個從平凡走嚮輝煌的傳奇。我期待著通過他的親筆敘述,去探尋那隱藏在鋼鐵大王光環之下的真實血肉,去理解他如何在一個充滿瞭機遇與挑戰的時代,憑藉著過人的智慧、非凡的毅力和對未來的遠見,鑄就瞭商業帝國的基石。我好奇他童年時期的艱辛是如何磨礪瞭他的意誌,少年時代在工廠裏辛勤勞作的經曆又為他日後的商業帝國積纍瞭怎樣的經驗和洞察。我更想知道,在那個飛速發展的工業革命浪潮中,他是如何精準地捕捉到時代的脈搏,又是如何將一項項看似微不足道的發明和技術,轉化為改變世界的力量。這不僅僅是對一位巨富的人生軌跡的好奇,更是對一種精神、一種思維方式的追溯。我相信,這本書中一定蘊藏著無數值得我們學習和藉鑒的寶貴經驗,關於如何設定目標、如何堅持不懈、如何處理人際關係,以及最重要的,如何理解財富的真正意義和價值。它不僅僅是一本傳記,更像是一堂生動的人生哲學課,等待著我去細細品味。

評分

《卡內基自傳》這本書,在我看來,更像是一麵映照人性的鏡子。我期待著,安德魯·卡內基能夠以一種極為坦誠的姿態,嚮我們揭示他內心深處最真實的想法和情感。那些在高壓商業談判中的策略,那些在瞬息萬變的商業戰場上做齣的艱難抉擇,其背後驅動他的究竟是怎樣的邏輯?是純粹的理性計算,還是摻雜著對榮譽的渴望、對競爭的刺激,甚至是偶爾的衝動?我更想瞭解,在他輝煌的人生背後,那些不為人知的脆弱和失落。我們往往隻看到瞭成功的光鮮,卻忽略瞭奮鬥過程中的荊棘。我希望,這本書能夠幫助我理解,偉大的成就往往伴隨著巨大的犧牲,而真正的堅韌,不僅僅在於堅持,更在於麵對失敗時的反思與重新站起。卡內基的自傳,在我心中,是一個探索人性復雜性的絕佳載體,我期待著在字裏行間,找到那些觸及靈魂深處的共鳴。

評分

翻開《卡內基自傳》,我懷揣著一種對“成功學”的復雜情緒。誠然,安德魯·卡內基的名字已經與“巨富”和“成功”劃上瞭等號,但我不希望僅僅停留在對財富數字的窺探,更渴望觸及他內心深處關於“何以為成功”的理解。我想知道,在他看來,金錢僅僅是衡量成就的唯一標準嗎?他是否曾經經曆過精神上的睏頓,或者對物質的追逐産生過一絲的迷茫?我特彆期待在他事業達到頂峰之時,能夠讀到他對人生價值的思考,以及他如何平衡商業帝國與個人情感之間的關係。畢竟,一個真正偉大的人物,其影響絕不僅僅停留在經濟層麵。卡內基的自傳,在我看來,是一個絕佳的機會,去探尋一位傑齣企業傢在榮譽與財富背後,所經曆的內心掙紮與成長蛻變。我希望能從中汲取到關於人生意義的啓示,不僅僅是如何去“獲得”成功,更是如何去“定義”成功,以及在追求物質豐裕的同時,如何保持精神的獨立與豐盈。

評分

對於《卡內基自傳》,我有著一種近乎“朝聖”的心態。我並非醉心於商業運作的細節,而是更渴望通過他的人生經曆,去理解一種“大格局”的思維模式。卡內基如何從一個普通工人,一步步建立起龐大的鋼鐵帝國,這其中蘊含的戰略眼光、對機遇的把握,以及將資源整閤到極緻的能力,是我最為看重的。我希望,在他講述自己的創業曆程時,能夠提煉齣那些超越時代、適用於任何領域的核心競爭力。它不僅僅是關於鋼鐵,更是關於如何識彆趨勢、如何構建壁壘、如何實現規模化擴張,以及最終,如何將個體力量與時代發展有機結閤,釋放齣巨大的能量。我期待這本書能夠為我打開一扇全新的思維窗口,讓我看到,偉大的事業並非一蹴而就,而是需要長遠的規劃、堅定的執行,以及對社會價值的深刻理解。卡內基的自傳,在我看來,是一份關於“如何成就大器”的寶貴教材,我希望能從中汲取到那份改變命運的智慧。

評分

拿到《卡內基自傳》的那一刻,我的心頭掠過一絲難以抑製的雀躍。不是因為書名本身自帶的傳奇光環,而是因為我深知,這不僅僅是一部關於一個富豪的發跡史,更是一次深入洞察社會變遷、時代洪流的難得機會。我期待著,安德魯·卡內基,這位曾經深刻影響瞭美國工業格局的人物,能夠以他最直接、最坦誠的語言,嚮我們展現他所身處的那個波瀾壯闊的年代。那個蒸汽機轟鳴、鐵路縱橫、鋼鐵巨獸拔地而起的時代,充滿瞭無限的可能性,也伴隨著激烈的競爭和殘酷的淘汰。我希望能從他的筆下,讀到那個時代特有的樂觀主義精神,以及那些在時代浪潮中奮力搏擊的普通人的故事。卡內基的自傳,在我看來,更像是一份曆史的剪影,是他個人奮鬥史與時代發展緊密交織的見證。我期待著,在他講述自己的成功時,也能窺見那個時代經濟發展的邏輯,以及那些支撐起美國工業奇跡的社會土壤。這本書,不僅僅是關於一個人,更是關於一個時代的精神密碼,我迫不及待地想去解鎖它。

相關圖書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coffeedeals.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靜流書站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