宏观经济学:政策与实践(原书第2版)

宏观经济学:政策与实践(原书第2版)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美)弗雷德里克 S.米什金 著,杨澄宇 译
图书标签:
  • 宏观经济学
  • 经济学
  • 政策
  • 实践
  • 经济分析
  • 经济模型
  • 通货膨胀
  • 失业
  • 经济增长
  • 金融危机
想要找书就要到 静流书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出版社: 机械工业出版社
ISBN:9787111567417
版次:1
商品编码:12266831
品牌:机工出版
包装:平装
丛书名: 华章教材经典译丛(清明上河图)
开本:16开
出版时间:2017-12-01
用纸:胶版纸
页数:429

具体描述

内容简介

本书内容全面,既有关于长期经济增长的理论,又讨论了总产出、失业和通货嘭胀的短期经济波动;既有对宏观经济理论的介绍,又讨论了宏观经济模型的微观经济基础,还讨论了基于对宏观经济分析的微观基础更多关注而建立的新的经济周期理论。后的结束语总结了宏观经济学家对宏观经济政策实施存在的一致看法和分岐,对读者回顾全书的内容和了解宏观经济学领域的现状有很大的帮助。

作者简介

作者简介About the Author  弗雷德里克·米什金(Frederic S.Mishkin)是哥伦比亚大学研究生院银行与金融研究所的Alfred Lerner讲座教授。他也是国家经济研究局的研究员和东部经济协会的前任主席。自1976年从麻省理工学院获得博士学位以来,他先后在芝加哥大学、西北大学、普林斯顿大学和哥伦比亚大学任教。他还获得了中国人民大学的荣誉教授称号。1994~1997年,他担任纽约联邦储备银行执行副总裁和美联储公开市场委员会经济学家。2006年9月~2008年8月,他担任联邦储备局执行委员。
米什金教授的研究集中在货币政策及其对金融市场和总体经济的影响方面。他出版了20多部专著,包括《货币、银行与金融市场经济学》(第10版)(培生,2013),《金融市场与机构》(第8版)(培生,2015),《货币政策策略》(MIT出版社,2007),《下一个全球化大时代:劣势国家如何利用其金融体系致富》(普林斯顿大学出版社,2006),《通货膨胀目标:来自国际实践的教训》(普林斯顿大学出版社,1999),《货币、利息与通货膨胀》(Edward Elgar,1993),以及《宏观经济计量学的理性预期方法:检验政策无效性和有效市场模型》(芝加哥大学出版社,1983)。此外,他还在American Economic Review、Journal of Political Economy、Econometrica、Quarterly Journal of Economics、Journal of Finance、Journal of Money、Credit and Banking以及Journal of Monetary Economics等期刊发表200论文余篇。
米什金教授是《美国经济评论》杂志的编委会成员,担任过Journal of Business and Economic Statistics、Journal of Applied Econometrics、Journal of Economic Perspectives和Journal of Money、Credit and Banking的副主编。他还担任过纽约联邦储备银行Economic Policy Review杂志的主编。他现在是5个学术期刊的副主编(编委会成员),包括International Finance、Finance India、Review of Development Finance、Borsa International Review和Emerging Markets、Finance and Trade。他曾是美国联邦储备局、世界银行、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以及世界许多国家中央银行的顾问。他还担任过韩国金融监管机构国际咨询委员会成员、韩国银行货币与经济研究所顾问。米什金教授曾任美国联邦存款保险公司银行研究中心高级研究员,还曾就职于纽约联邦储备银行经济顾问团并担任学术顾问。

目录

Contents目 录
译者序
前 言
作者简介
第一部分 引言
第1章 宏观经济学的政策与实践/ 3
引言/ 3
1.1 宏观经济学的实践/ 3
1.2 宏观经济政策/ 7
1.3 我们应该如何学习宏观经济学/ 10
·本章小结·关键术语
·复习题·练习题
第2章 度量宏观经济数据/ 13
引言/ 13
2.1 度量经济活动:国民收入核算/ 13
2.2 度量GDP:生产法/ 14
2.3 度量GDP:支出法/ 17
2.4 度量GDP:收入法/ 20
2.5 实际GDP与名义GDP/ 22
2.6 度量通货膨胀/ 23
2.7 度量失业率/ 26
2.8 度量利率/ 28
·本章小结·关键术语
·复习题·练习题
第二部分 宏观经济学基础
第3章 总生产和生产率/ 35
引言/ 35
3.1 总生产的决定因素/ 35
3.2 要素价格的决定/ 42
3.3 国民收入分配/ 45
·本章小结·关键术语
·复习题·练习题
第4章 封闭和开放经济中的储蓄与投资/ 50
引言/ 50
4.1 储蓄和财富的关系/ 50
4.2 封闭经济中的储蓄、投资和产品市场均衡/ 56
4.3 封闭经济中对储蓄和投资变化的反应/ 58
4.4 开放经济中的储蓄、投资和产品市场均衡/ 60
4.5 小型开放经济中的储蓄、投资和贸易差额/ 61
4.6 小型开放经济中对储蓄和投资变化的反应/ 62
4.7 大型开放经济与小型开放经济/ 64
·本章小结·关键术语
·复习题·练习题
第5章 货币与通货膨胀/ 68
引言/ 68
5.1 什么是货币/ 68
5.2 联邦储备系统和货币供给的控制/ 70
5.3 货币的度量/ 72
5.4 货币数量论/ 74
5.5 恶性通货膨胀/ 78
5.6 通货膨胀与利率/ 79
5.7 通货膨胀的代价/ 80
·本章小结·关键术语
·复习题·练习题
附录5A 货币供给过程/ 86
引言/ 86
5A.1 美联储的资产负债表/ 86
5A.2 基础货币的控制/ 87
5A.3 多倍存款创造:一个简单模型/ 89
5A.4 对简单模型的批评/ 92
5A.5 决定货币供给的因素/ 92
5A.6 货币乘数/ 94
·本章小结·关键术语
·复习题和练习题
第三部分 长期经济增长
第6章 增长源泉和索洛模型/ 103
引言/ 103
6.1 世界经济增长/ 104
6.2 索洛增长模型/ 104
6.3 索洛模型中的储蓄率变化/ 110
6.4 索洛模型中的人口增长/ 112
6.5 索洛模型中的生产率增长/ 115
6.6 索洛模型的总结/ 117
6.7 经济增长源泉:增长核算/ 117
6.8 不同国家增长核算的差异/ 119
·本章小结·关键术语
·复习题·练习题
附录6A 索洛增长模型的数学分析/ 122
求解稳态/ 122
·小结和结论·复习题和练习题
第7章 增长动力:技术、政策和制度/ 124
引言/ 124
7.1 技术作为一种生产投入/ 124
7.2 提高生产率的政策/ 125
7.3 制度和产权/ 128
7.4 内生增长理论/ 132
7.5 影响内生增长的因素/ 134
·本章小结·关键术语
·复习题·练习题
第四部分 经济周期:短期
第8章 经济周期:介绍/ 144
引言/ 144
8.1 经济周期基础/ 144
8.2 宏观经济变量和经济周期/ 147
8.3 美国经济周期简史/ 152
8.4 宏观经济学中的时间范围/ 154
8.5 价格粘性/ 156
8.6 经济周期的学习路线/ 158
·本章小结·关键术语
·复习题·练习题
第9章 IS曲线/ 161
引言/ 161
9.1 计划支出/ 161
9.2 支出的构成/ 162
9.3 产品市场均衡/ 165
9.4 理解IS曲线/ 166
9.5 导致IS曲线移动的因素/ 168
·本章小结·关键术语
·复习题·练习题
第10章 货币政策与总需求/ 174
引言/ 174
10.1 美联储与货币政策/ 174
10.2 货币政策曲线/ 175
10.3 总需求曲线/ 178
10.4 货币市场与利率/ 182
·本章小结·关键术语
·复习题·练习题
附录10A 货币需求/ 188
引言/ 188
10A.1 凯恩斯主义货币需求理论/ 188
10A.2 货币需求组合理论/ 189
10A.3 有关货币需求的实证证据/ 191
·本章小结·关键术语
·复习题和练习题第
11章 总供给和菲利普斯曲线/ 194
引言/ 194
11.1 菲利普斯曲线/ 194
11.2 总供给曲线/ 199
11.3 总供给曲线的移动/ 201
·本章小结·关键术语
·复习题·练习题
第12章 总需求与总供给模型/ 206
引言/ 206
12.1 有关总需求与总供给曲线的扼要重述/ 206
12.2 总需求与总供给分析中的均衡/ 209
12.3 均衡变化:总需求冲击/ 211
12.4 均衡变化:总供给(价格)冲击/ 215
12.5 外国经济周期事件的AD/AS分析/ 220
·本章小结·关键术语
·复习题·练习题
第13章 宏观经济政策和总需求与总供给分析/ 224
引言/ 224
13.1 宏观经济政策的目标/ 224
13.2 稳定通货膨胀与稳定经济之间的关系/ 226
13.3 决策者应采取何种态度稳定经济活动/ 234
13.4 泰勒法则/ 235
13.5 通货膨胀:何时何地都是一种货币现象/ 237
13.6 通胀型货币政策产生的原因/ 239
13.7 零利率下限下的货币政策/ 242
·本章小结·关键术语·复习题
第五部分 金融和宏观经济
第14章 金融体系和经济增长/ 251
引言/ 251
14.1 金融体系的作用/ 251
14.2 信息挑战和金融体系/ 253
14.3 金融部门中
14.4 金融发展和经济增长:证据/ 259
·本章小结·关键术语
·复习题·练习题
第15章 金融危机和经济/ 264
引言/ 264
15.1 信息不对称和金融危机/ 264
15.2 金融危机动态/ 265
15.3 为什么2007~2009年的金融危机没有导致萧条/ 275
15.4 政策对资产价格泡沫的反应/ 280
·本章小结·关键术语
·复习题·练习题
第六部分 宏观经济政策
第16章 财政政策和政府预算/ 287
引言/ 287
16.1 政府预算/ 287
16.2 政府债务的规模/ 290
16.3 主权债务危机/ 293
16.4 财政政策和长期中的经济/ 294
16.5 财政政策和短期中的经济/ 296
16.6 预算赤字和通货膨胀/ 301
16.7 预算赤字和李嘉图等价/ 302
·本章小结·关键术语
·复习题·练习题
第17章 汇率和国际经济政策/ 308
引言/ 308
17.1 外汇市场和汇率/ 308
17.2 长期汇率/ 311
17.3 短期汇率/ 313
17.4 分析汇率波动/ 315
17.5 关于汇率影响的总需求与总供给分析/ 319
17.6 外汇市场干预/ 320
17.7 固定汇率制度/ 321
17.8 盯住还是不盯住/ 324
·本章小结·关键术语
·复习题·练习题
第七部分 宏观经济学的微观经济基础
第18章 消费和储蓄/ 333
引言/ 333
18.1 消费和储蓄的关系/ 333
18.2 跨期选择和消费/ 334
18.3 实践中的跨期选择模型:收入和财富/ 338
18.4 实践中的跨期选择模型:利率/ 339
18.5 凯恩斯主义消费理论/ 342
18.6 持久收入假说/ 343
18.7 生命周期假说/ 345
18.8 理论的两个修正:随机游走假说和行为经济学/ 348
·本章小结·关键术语
·复习题·练习题
第19章 投资/ 353
引言/ 353
19.1 投资支出数据/ 353
19.2 新古典投资理论/ 354
19.3 存货投资/ 361
19.4 托宾q和投资/ 362
19.5 住宅投资/ 364
·本章小结·关键术语
·复习题·练习题
第20章 劳动力市场、就业和失业/ 368
引言/ 368
20.1 美国劳动力市场的发展/ 368
20.2 劳动力市场的供给和需求/ 371
20.3 劳动需求和劳动供给变化对就业和工资的影响/ 372
20.4 失业的动态分析/ 375
20.5 失业的原因/ 376
20.6 自然失业率/ 380
·本章小结·关键术语
·复习题·练习题
第八部分 现代经济周期分析和宏观经济政策
第21章 预期在宏观经济政策中的作用/ 389
引言/ 389
21.1 理性预期和政策制定/ 389
21.2 政策评估的卢卡斯批判/ 391
21.3 政策实施:规则或相机抉择?/ 392
21.4 公信力的作用和名义锚/ 396
21.5 建立中央银行公信力的方法/ 400
·本章小结·关键术语
·复习题·练习题
第22章 现代经济周期理论/ 406
引言/ 406
22.1 实际经济周期模型/ 406
22.2 新凯恩斯主义模型/ 409
22.3 经济周期模型的比较/ 413
·本章小结·关键术语
·复习题·练习题
结束语 政策和实践:宏观经济学家的共识和分歧/ 421
引言/ 421
宏观经济学家的共识/ 421
宏观经济学家分歧何在/ 425
经济周期理论的未来/ 428
·本章小结·关键术语
术语表/ 429

精彩书摘

  2.5.3链式加权法
  如果一些重要产品的价格相对于其他产品变化太快,利用基年价格计算GDP有可能产生误导性结果。例如。2005-2011年,电脑价格的下降比其他产品快得多。如果我们采用基年为2005年的电脑价格,电脑在实际GDP计算中所占的权重就会比采用最近年份作为基年时大得多。1996年,美国经济分析局决定采用GDP的链式加权法(chain-weightedmeasures)来解决这个问题,即允许基年连续改变。这意味着实际GDP在一年中的百分比变化,如2014-2015年,是利用2014-2015年期间产品和服务的平均价格计算的,即基年是2013-2014的平均。然后,对于2015-2016年,计算实际GDP的改变采用2015-2016的平均为基年。所以,每年计算时,基年都会向后推进一年。计算了GDP的增长率之后,我们将它们“链接”在一起——即实际GDP水平每年的增加由用这种方式计算出的增长率给出,因此任何两个时期的实际GDP水平都可以进行比较。实际上这一处理过程每年都会更新产品和服务的价格,以保证这些价格不会太过时。
  ……

前言/序言

Preface前 言对于讲授宏观经济学而言,没有比现在更加激动人心了。最近世界范围的金融危机将宏观经济学置于聚光灯下,也促使全世界的教师重新思考这门课程的教学。今天走进中级宏观经济学课堂的学生都知道经济周期与我们密切相关——第二次世界大战以来最严重的经济衰退余波中正在发生的事情。身处艰难经济的关键希望在于,我们能够凭借这种通晓,利用近期错综复杂的经济事件重振宏观经济学理论。
《宏观经济学:政策与实践》第2版详细聚焦当前媒体和公众热议的政策问题。基于我在美联储从事宏观经济政策制定工作的经验,本书强调了政策制定者在实践中使用的技术,通过仔细分步骤地构建所有模型,为学生提供中级宏观经济学应用方法的训练。
第2版有何新内容除了大家期待中直至2013年所有可得数据的更新外,本书的每一部分都补充了重要的新材料。
非常规货币政策与零下限近年来,货币政策制定者进入了一个必须求助于非常规货币政策的全新世界,因为政策利率,即美国联邦基金利率已经碰到了零地板,称为“零下限”。政策利率不能再低于这个下限,常规货币政策因而变得不可行。零下限时的非常规货币政策,如量化宽松,备受争议并在学生中激发了很大的兴趣。第2版包含了对这一话题的广泛讨论,包括以下新材料:
�r一个新的应用:“量化宽松与货币供给,2007~2013年”(第5章附录)。
�r关于零下限时货币政策的一个新的小节,利用动态总需求和总供给模型解释零下限如何影响货币政策的执行(第13章)。
�r一个新的政策与实践案例:“安倍经济学和日本货币政策在2013年的转变”(第13章)。
�r一个新的政策与实践案例:“全球金融危机时期美联储的非常规货币政策和量化宽松政策”(第15章)。
�r关于零下限时财政政策乘数的一个新的小节,解释为何零下限时财政政策乘数可能会更大(第16章)。
�r关于名义GDP目标的一个新的小节(第21章)。
关于经济周期分析的新材料第2版在经济周期分析方面增加了大量新的材料,使学生更易于理解动态总需求和总供给模型。这些新材料包括以下方面。
�r关于经济周期其他观点的一个新的小节,区分了长期趋势与趋势中的偏离,并引入了产出缺口的概念(第8章)。
�r从一开始就将金融摩擦概念整合进动态总需求和总供给模型,把金融摩擦看成是移动IS曲线(第10章)和AD曲线(第10章)的额外因素。
�r一个新的小节,说明沿MP曲线移动和MP曲线本身移动的区别,并配有两个新的政策与实践案例说明这种区别:“沿MP曲线的移动:联邦基金利率上升的目标,2004~2006年”和“MP曲线的移动:2007~2009年金融危机开始之初的自发货币宽松政策”(第10章)。
�r一个新的专栏:“‘自发’的含义”(第12章)。
�r一个新的专栏:“菲利普斯曲线和短期总供给曲线的关系”(第11章)。
欧元危机自2000年以来,欧元危机一直是一个持续的戏剧性事件,因此第2版包括了下列新材料。
�r关于主权债务危机的一个新的小节,解释这些危机的演变过程(第16章)。
�r一个新的政策与实践案例:“欧洲主权债务危机”(第16章)。
�r一个新的政策与实践案例:“欧洲财政紧缩政策的争论”(第16章)。
�r一个新的政策与实践案例:“欧元会挺过来吗”(第17章)。
经济增长为更好地激发对索洛模型的讨论,第6章现在从一个介绍世界经济增长的引言部分开始。并且,第6章经过重新组织,将增长核算放到本章最后讨论,以便更好地引发第7章经济增长驱动力的讨论。第6章还加入了新的图,显示当储蓄率、人口增长率或技术发生变动时,工人的人均产出如何随时间变化。
宏观经济学的微观经济基础与动态总需求/总供给模型的联系为了描述本书第7部分微观经济学材料与动态总需求/总供给模型的联系,主要增加了如下新的材料。
�r一个新的应用:“消费者信心与经济周期”(第18章)。
�r一个新的应用:“股票市场的崩溃与衰退”(第19章)。
�r关于自然失业率在AD/AS模型中作用的一个新的小节(第20章)。
标志《宏观经济学:政策与实践》第2版的5个显著特点是:①强调对政策和实践的关注;②宏观经济学的动态方法;③关注宏观经济学与金融学的相互影响;④关注经济增长;⑤国际视野。
政策与实践本书强调宏观经济学中的政策与实践,提供适合的理论框架讨论宏观经济学领域最令人激动和最流行的重要政策争议问题。讲授宏观经济学的最好方法是让学生不断接触案例和应用,以此真正地理解其理论基础。
各章中的30多个应用向学生展示了如何将理论应用于实例。这些应用讨论了1965~1982年的大通胀、2007~2009年的金融危机、石油价格对实际工资和股市的影响、收入不平等不断加剧的原因,以及国家间的贫富之分等。此外,书中还有30多个政策与实践案例,探讨实际政策及其执行的具体案例。这些案例涵盖的话题包括,美联储如何应用泰勒法则、2007~2009年金融危机期间非常规货币政策的使


《洞察经济脉搏:理解宏观世界的运行之道》 本书旨在为读者提供一个清晰、全面且引人入胜的视角,以理解我们所生活的宏观经济世界的运作原理。我们并非聚焦于某个特定的学科著作,而是致力于揭示经济规律如何影响着我们的日常生活、企业决策乃至国家命运。从通货膨胀的悄然侵蚀到失业率的触及人心,从经济增长的蓬勃发展到金融危机的迅猛席卷,本书将带领您深入探究这些宏观现象背后的深层驱动力与复杂联系。 您将在这里发现: 经济增长的引擎: 探讨是什么因素驱动着一个国家的经济走向繁荣。我们将剖析技术创新、资本积累、人力资源开发以及制度环境在经济增长中的关键作用。了解不同经济体实现持续增长的策略,以及它们面临的挑战。 物价水平的秘密: 深入解析通货膨胀与通货紧缩的成因、影响以及应对之道。您将理解价格如何反映供需关系,以及货币政策在稳定物价中的核心地位。 就业市场的潮汐: 剖析失业率的构成、原因及其对社会经济的深远影响。我们将讨论结构性失业、周期性失业的差异,以及劳动力市场政策如何促进充分就业。 政府的经济角色: 考察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如何成为调控宏观经济的两大重要工具。您将了解税收、政府支出、利率调整、公开市场操作等具体政策手段如何发挥作用,以及它们在稳定经济、促进增长和应对危机时的效力与局限。 国际经济的交织: 审视国际贸易、汇率变动、国际收支以及全球化对各国经济的影响。理解各国经济体如何相互依存,以及汇率波动如何在贸易和投资中扮演关键角色。 金融体系的动脉: 揭示银行、股票市场、债券市场等金融机构与市场在资源配置、风险管理以及经济发展中的重要性。理解金融危机如何爆发,以及金融监管的重要性。 经济周期的真相: 认识到经济并非总是一帆风顺,而是存在着繁荣与衰退交替出现的周期性波动。我们将探讨经济周期的成因,以及政策制定者如何尝试平抑周期带来的负面影响。 政策选择的权衡: 强调在制定经济政策时,往往需要在不同的目标之间做出权衡,例如在抑制通胀和降低失业率之间。理解政策制定者面临的复杂决策过程。 本书特色: 理论与实践并重: 我们不仅仅停留在抽象的经济理论,更注重将理论与现实世界中的经济案例和政策实践相结合。通过分析真实的经济数据、历史事件和政策实验,让经济学原理更加生动易懂。 逻辑清晰,层层递进: 内容编排循序渐进,从最基础的概念入手,逐步深入到更复杂的议题,确保读者能够建立起扎实的宏观经济学知识体系。 语言通俗易懂: 避免使用过多的专业术语,即使是初次接触宏观经济学的读者,也能在轻松阅读中掌握核心概念。我们力求用最清晰、最简洁的语言解释复杂的经济现象。 启发思考,培养洞察力: 本书旨在培养读者独立思考经济问题的能力,引导读者形成对经济现象的批判性认识,从而更好地理解新闻报道中的经济信息,做出更明智的个人及社会决策。 紧扣时代脉搏: 内容紧随当前全球经济发展趋势,关注最新的经济挑战和热点问题,帮助读者理解当前世界经济格局以及未来的发展方向。 无论您是希望系统学习宏观经济学原理的学生,还是对经济运行充满好奇的普通读者,亦或是希望提升商业决策能力的企业管理者,本书都将是您不可或缺的伙伴。它将帮助您拨开经济迷雾,洞察经济脉搏,理解宏观世界的运行之道,从而更自信地航行于复杂多变的经济海洋之中。

用户评价

评分

《宏观经济学:政策与实践(原书第2版)》这个书名本身就充满了力量感,它预示着这本书将不仅仅停留在理论的象牙塔里,而是要深入到经济运行的“前线”,去观察、去分析、去解释那些我们每天都能感受到却又难以完全把握的经济现象。我非常期待它能为我揭示国家经济“大手术”背后的复杂性。例如,关于经济增长,这本书是否会探讨不同国家经济增长模式的差异?是什么因素促进了发达国家的长期繁荣,又是什么阻碍了发展中国家的追赶?在“政策与实践”的视角下,我希望看到关于产业政策、创新激励、教育投入等一系列旨在提升经济“内生动力”的措施是如何被设计和实施的,以及它们在不同国情下的效果差异。此外,国际贸易和全球化对各国经济的影响,如何通过关税、贸易协定等政策进行调控,这些内容也极具吸引力。我尤其想了解,在当前贸易保护主义抬头、地缘政治风险加剧的背景下,各国宏观经济政策将如何演变,以适应新的全球经济格局。这本书如果能像一位经验丰富的经济学“外科医生”,为我解剖这些宏观经济的“病症”与“疗法”,并展示其“手术”过程中的“创伤”与“愈合”,那我无疑将受益匪浅。我对它能否提供前瞻性的视角,帮助我理解未来经济发展的趋势,抱有极大的期望。

评分

第一眼看到《宏观经济学:政策与实践(原书第2版)》这个书名,我就知道这绝对不是一本可以“翻翻看”的书。宏观经济学本身就如同一个庞大的、错综复杂的生态系统,涉及国家层面的财富、就业、通货膨胀、利率,以及政府如何通过财政和货币政策来调控这一切。这本书的名字直接点出了它的核心——不仅要理解那些抽象的概念和模型,更要看到它们如何在现实世界的政策制定和经济实践中落地生根,开花结果。我特别期待它能深入剖析那些经典宏观经济学理论,比如凯恩斯主义、货币主义、新古典主义等等,是如何在不同的历史时期、不同的经济环境下被采纳、修正,甚至被弃用的。更重要的是,它应该能解答我一直以来的疑问:为什么在面对相似的经济挑战时,不同国家会采取截然不同的政策?这些政策背后隐藏着怎样的理论逻辑、政治考量以及社会经济的特殊性?例如,在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后,各国央行采取了量化宽松等非常规货币政策,这些政策的效果究竟如何?它们是否如预期般刺激了经济复苏,还是带来了新的风险?书名中的“政策与实践”几个字,暗示了这本书会提供丰富的案例分析,让我能够将枯燥的理论与生动的现实联系起来,理解那些新闻报道中的经济术语并非空中楼阁,而是真实影响着我们每一个人的生活。我希望这本书能帮助我建立起一个更系统、更深入的宏观经济认知框架,让我能够更清晰地理解全球经济的运行规律,以及我国在其中扮演的角色和面临的机遇与挑战。

评分

当我在书店里看到《宏观经济学:政策与实践(原书第2版)》这本书时,内心深处的那份对宏观世界的好奇心瞬间被点燃。我总觉得,理解宏观经济,就像是拥有了一把解读国家发展脉络的钥匙。这本书的名字,承诺了它将带领我走出理论的迷宫,去感受政策在现实土壤中生根发芽的过程。我热切期盼它能深入剖析那些常常出现在新闻头条中的经济概念,比如“财政刺激”和“货币紧缩”,到底意味着什么?它们是如何通过具体的操作,比如政府投资、减税降费,或是加息、缩表,来影响我们每一个人的钱包和工作机会?我想看到的是,那些宏观经济学家和政策制定者们,是如何在一个充满不确定性的世界里,试图驾驭经济的巨轮。书中“实践”两个字,让我相信它不会是纸上谈兵,而是会提供大量鲜活的案例,去展示不同国家在面对经济危机、结构性问题时所采取的策略,以及这些策略带来的复杂后果。例如,某个国家为了抑制房地产泡沫而采取的信贷管制政策,最终是否成功地为经济降温,还是意外地引发了金融市场的动荡?我希望这本书能够让我理解,政策的制定并非一蹴而就,它涉及到对经济规律的深刻理解、对社会现实的精准把握,以及对未来趋势的审慎判断。它应该能让我明白,宏观经济学不仅仅是几个理论模型的堆砌,更是人类在不断探索中,试图理解和改善自身经济福祉的智慧结晶。

评分

《宏观经济学:政策与实践(原书第2版)》这个书名,直接触及了我内心对于理解国家经济运行机制的渴望。我一直觉得,宏观经济学就像是经济学的“总揽”,它能帮助我们从一个更高的维度去审视整个经济体的健康状况,以及政府如何扮演“调控者”的角色。我希望这本书能够深入浅出地解释那些看似复杂的宏观经济概念,例如,失业率的构成和影响,以及政府如何通过积极的就业政策来缓解这一问题。同样,对于通货膨胀,我希望它能细致地解析其产生的根源,是货币供应过多,还是总需求过旺,或是其他因素?而央行在应对通胀时,究竟是如何通过调整利率、存款准备金率等工具,来达到“釜底抽薪”的效果的?“政策与实践”这四个字,更是让我看到了这本书的独特价值。它不仅仅是理论的讲解,更是要展示这些理论是如何在真实的经济环境中被应用,以及应用的结果如何。我期待看到关于财政政策的深度分析,例如,当政府面临巨额财政赤字时,它会选择增税还是削减开支?这些选择又会对经济增长、社会公平产生怎样的深远影响?书中的案例分析,我想一定能让我看到,政策制定并非总是遵循着教科书上的“最优解”,而是在现实的制约下,进行着艰难的权衡和选择。它应该能让我明白,宏观经济学是一门需要“接地气”的学科,它的每一个理论和模型,都应该与现实世界的政策和实践紧密相连。

评分

《宏观经济学:政策与实践(原书第2版)》这个书名,给我一种直观且深刻的感受,它承诺的不仅仅是知识的传递,更是对经济现实的深度洞察。我非常希望这本书能够为我打开一扇理解国家经济运行的“天窗”。例如,关于国际收支,书中是否会详细阐述贸易顺差和逆差的含义,以及它们对一个国家汇率、外汇储备等宏观经济指标的影响?而政府又会通过哪些贸易政策和汇率政策来调节国际收支的平衡?“政策与实践”这几个字,更是让我对这本书的实用价值充满了期待。我希望它能够通过大量的案例分析,展示那些宏观经济理论在现实中的应用。例如,当一个国家爆发金融危机时,政府会采取哪些“紧急措施”来稳定市场,防止危机蔓延?这些措施的有效性如何,又会带来哪些意想不到的后果?我想看到的是,政策的制定并非总是基于完美的理论模型,而是在充满不确定性和风险的环境中,做出的一种“最佳选择”。它应该能让我明白,宏观经济学是一门与我们每个人息息相关的学科,它的研究成果能够直接影响到我们的就业、收入,甚至是生活的方方面面。我期待这本书能够帮助我建立起一个更加清晰、更加全面的宏观经济认知体系。

评分

《宏观经济学:政策与实践(原书第2版)》这个书名,就仿佛是一份精心准备的“经济诊断书”,它承诺的不仅是理论的解读,更是对现实经济问题的“治疗方案”。我迫切希望这本书能够为我揭示那些影响国家经济健康的“病因”和“症结”。例如,关于国民收入核算,书中是否会详细解释GDP、GNP等核心指标的计算方法,以及它们在衡量经济活动中的作用和局限性?“政策与实践”这几个字,更是激起了我对这本书内容深度的强烈好奇。我希望它能够通过大量的真实案例,去展示那些宏观经济理论是如何被转化为具体的政策指令,以及这些政策在实际执行过程中所面临的挑战和机遇。例如,当一个国家面临严重的结构性失业时,政府会采取哪些长期性的产业政策来引导经济转型,并创造新的就业机会?我想看到的是,政策的制定并非一蹴而就,而是需要对经济规律有着深刻的理解,并能够准确把握社会经济发展的脉搏。它应该能让我明白,宏观经济学是一门需要不断反思和创新的学科,只有在理论与实践的互动中,才能不断地深化我们对经济世界的认识,并找到解决经济问题的更优路径。

评分

《宏观经济学:政策与实践(原书第2版)》这个书名,在我眼中就如同打开了一扇通往宏观经济复杂世界的大门,它预示着我将不再只是一个旁观者,而是会被邀请参与到对经济现象的深入剖析中。我非常期待它能够为我揭示那些影响国家整体经济运行的宏观力量。例如,关于货币政策,书中是否会详细解释中央银行在调控经济时所扮演的角色,以及它所使用的各种工具,如公开市场操作、再贴现率和存款准备金率,究竟是如何影响货币供应量和市场利率的?“政策与实践”这几个字,更是让我对这本书的实用性和深度充满了信心。我希望它能够结合大量的现实案例,去展现那些宏观经济理论是如何被应用到具体的政策制定中,以及这些政策在不同国家和时期所产生的实际效果。例如,某个国家为了应对通货膨胀,是否会选择提高利率,而这个决策又会如何影响到企业的投资决策,从而间接影响到就业市场的变化?我想看到的是,政策的制定并非一成不变,而是在不断变化的经济环境中,进行着动态的调整和优化。它应该能让我明白,宏观经济学是一门需要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学科,只有将抽象的理论与生动的现实联系起来,才能真正理解经济的运行规律。

评分

拿起《宏观经济学:政策与实践(原书第2版)》的瞬间,我内心涌现的是一种探寻经济奥秘的兴奋感。这本书并非仅仅罗列经济学原理,而是邀请我一同踏上一场探索经济现象背后逻辑的旅程。我迫切希望它能引领我穿越那些看似玄奥的经济模型,去理解经济周期是如何形成的,是什么力量驱动着经济的繁荣与衰退。例如,关于通货膨胀,我希望这本书能详细解释其成因,是需求拉动还是成本推动,亦或是两者兼而有之?不同类型的通货膨胀又会对经济产生怎样的不同影响?而央行如何通过调整利率、公开市场操作等手段来抑制或刺激通胀,这些政策的传导机制又有多大程度的有效性?书中“政策与实践”的字眼,让我相信它会深入剖析诸如财政赤字、国债负担、汇率波动等宏观经济议题,并结合具体的国家实践,展示政策制定者在权衡利弊、做出决策时的复杂性。我想看到的是,理论是如何指导实践,实践又是如何反过来修正或挑战理论的。比如,某个国家为了应对高失业率而实施了扩张性财政政策,其结果是就业大幅增加,还是仅仅推高了通胀?这些具体的案例分析,对于我这样一个渴望将知识应用于实际的读者来说,无疑是弥足珍贵的。我希望这本书能让我不再是被动接收信息,而是能够主动分析和判断,形成自己对宏观经济问题的独立见解,从而更好地理解我们所处的时代。

评分

《宏观经济学:政策与实践(原书第2版)》这个书名,就如同一张通往宏观经济复杂世界的导航图,它承诺的不仅是理论的介绍,更是政策如何转化为实际行动的生动描绘。我希望这本书能够帮助我理解,那些抽象的经济模型是如何被用来预测经济走势,又是如何在政策制定者手中转化为具体的行动方案。例如,关于“经济衰退”,书中是否会详细解释其发生的机制,以及政府可以采取哪些财政和货币政策来“熨平”经济波动?我想看到的是,为什么在经济下行期,一些国家会选择增加政府支出,而另一些国家则会倾向于降息?这些政策选择背后,是否隐藏着不同的经济哲学和社会目标?“实践”一词,更是激起了我极大的兴趣,我希望能通过书中丰富的案例分析,去理解那些真实的政策制定场景。比如,某个国家在面对严重的通货膨胀时,是如何权衡控制物价和维持经济增长之间的矛盾,并最终做出加息决策的?这个决策又是如何影响到普通民众的生活,比如贷款买房的成本,或是企业投资的意愿?我希望这本书能让我看到,政策的制定并非总是完美无缺,它往往伴随着取舍和权衡,甚至可能产生意想不到的副作用。它应该能让我明白,宏观经济学是一门充满挑战的学科,需要不断地在理论与实践之间进行探索和反思。我期待这本书能够带给我一种“身临其境”的感受,让我仿佛置身于政策讨论的现场,亲历经济决策的形成过程。

评分

《宏观经济学:政策与实践(原书第2版)》这个书名,给我一种踏实而充满智慧的感觉。它暗示着这本书不仅会讲解经济学的“是什么”,更会深入探究“为什么”以及“如何做”。我非常期待它能为我揭示那些影响我们生活方方面面的宏观经济现象背后隐藏的逻辑。例如,关于经济增长,书中是否会探讨不同国家实现经济持续增长的驱动因素?是技术创新,还是资本积累,亦或是制度优势?而政府在其中又扮演着怎样的角色,是通过税收政策激励投资,还是通过教育政策提升人力资本?“政策与实践”的组合,更是让我对这本书充满了好奇。我希望它能带领我走进真实的政策制定现场,去理解那些关于货币政策和财政政策的权衡与博弈。例如,当一个国家面临滞胀(高通胀与高失业并存)的局面时,政策制定者会优先选择抑制通胀还是刺激增长?这些决策的背后,又会带来怎样的短期和长期影响?书中如果能提供丰富的案例研究,去剖析不同国家在特定时期所采取的政策及其效果,那我无疑将受益匪浅。我想看到的是,理论是如何指导实践,实践又是如何反过来挑战甚至修正理论的。它应该能让我明白,宏观经济学并非是一门静态的学科,而是一门在不断变化的世界中,寻求理解和改进经济运行的动态学问。

评分

评分

评分

374353535656655665

评分

评分

374353535656655665

评分

评分

评分

评分

374353535656655665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coffeedeals.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