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较为系统地介绍了美国和日本等国发展新能源汽车的历史沿革,以及本国政府在这一过程中所起到的作用,明确指出电动汽车的竞争是全球各国政府和企业针对下一阶段汽车产业的竞争。书中对中、美、日这三个暂时处于地位的国家的优劣势进行了分析,并指出中国电动汽车产业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利维泰尔曼目前在新美国基金会担任卡尔与杰夫伦纳德研究员。在此之前,他历任美国能源部的政策与国际事务特别顾问,IRIS发动机公司首席执行官等职务。泰尔曼还在IHS公司能源部门担任过副总监。他在约翰霍普金斯大学的高级国际研究院取得博士学位,能说汉语、日语、西班牙语和葡萄牙语。
译者序
引 言//001
伟大的竞赛//003
碳时代的国家和市场//005
路上的规则//006
市场失灵和马上的男人//008
10亿辆汽车//009
内容的组织结构//011
第一章 中国崛起和万钢的生态愿景//012
超过大国//015
全球汽车工业简史//018
在竞赛中胜出//023
第二章加州规则: 一州如何撬动全球技木革命//025
令人忧伤的霾//027
改革:新主席带领加州空气资源委员会走向极端主义//031
技术强迫——“不可能完成的”标准//034
竞争//035
第三章 日本的战略资本主义//037
日本通商产业省和日本奇迹//038
日本的超越//039
选择胜出者//040
丰田汽车//040
日产汽车//042
尊王攘夷:赶走野蛮人//043
东方的“堡垒”//044
难以忍受的倒退//045
再见,山姆大叔:再一次赶走美国人//046
西进//047
日本通产省的战略后撤//049
第四章无所畏惧的本田//051
“战斗精神是我的本性”//052
曼岛’rT摩托车赛//053
马斯基和“市场缺陷”//054
清洁汽车之赛//055
试验与恐怖//057
关于1976年环保法规的战斗//059
“贸易保护主义者的花招”?//061
第五章 突如其来的“冲击”//063
从达尔文到阿德莱德//064
用“冲击”打破常规//066
概念车带来的证据//067
无人关注:甲醇汽车、天然气汽车和零排放汽车//068
关于愿景的一件麻烦事//069
第六章加州空气资源委员会的撒手锏//072
底特律是国王//072
“无备选方案”:电动汽车的商业化//074
加利福尼亚和日本//076
丰田汽车的“探月工程”//077
不走不寻常的本田汽车//080
树木排放的污染都比本田车排放的多//081
抵制强制规定//082
第七章 电动汽车已死, 电动汽车长存//084
是谁杀死了电动汽车?//085
罪犯是谁//087
第八章抓住中国的限球//089
革命之路//091
赶超:万钢的成长、教育和工作//093
以荣耀替代耻辱//095
第九章海归、航天]i帆和氢经济//097
全心全意//098
用电自由//099
万钢和中国的海归们//101
“863计划”//102
寻找“替代物”//103
第十章疯狂的姊川文彦//105
福岛核电站长长的影子//108
轿车、卡车与船只//110
处于困境:在加州之后的日本电动汽车产业//112
“两巨头”:打倒丰田汽车和本田汽车//113
寻找日本的赫拉克勒斯//115
一辆“荣光之车”//119
即将成为现实的电动汽车//120
梦想中的机器//121
召集官员们//122
步入主流//123
不是第一个:日产汽车加入联盟//124
NEC:斯巴鲁的负心人//127
第十一章我会回来的//130
加利福尼亚的回归//130
清洁汽车法案//131
钢铁侠1号//132
钢铁侠2号//134
第十二章挑战“绿色大妖怪”//139
美国政府换届了//143
第十三章拯救底特律//144
美国的产业崩溃//144
雷曼冲击波//145
华盛顿的冷酷回应//147
电休克疗法//149
“这次是来真的吗?”//151
第十四章被金钱、权力和刺激计划异化的“绿色”//154
奥巴马团队的回传球//155
经济刺激计划的分配//157
奥巴马政府的“新产业政策”//158
救命稻草、政治拨款、百宝箱//159
美国三大汽车公司//159
风险投资公司//161
如A123公司一样容易//165
没有“永动机”//166
20万辆电动汽车//168
“美国的半场时间”//169
第十五章大灾难//173
福岛的恶魔//173
神的行为与人的行为//175
日本的后院//178
“到底发生了什么事?”//179
关于绝对安全的被扭曲的神话//180
火炬传递到了日产汽车//181
中国挑战//184
静水依旧深流//185
第十六章幸运的2008//187
中国电动汽车的奥运会机遇//187
奥运会带来的发展机遇//188
十城干辆计划//189
中国的经济刺激政策//190
第十七章 中国的能力t帆//193
山高皇帝远//195
深入SEVIA:中国海洋石油总公司//198
天津力神//199
科易动力//200
中国国家电网公司//204
一个“团队”//206
北京新能源汽车股份有限公司//206
深圳的爱迪生:比亚迪//209
再一次落后于时代//212
第十八章重要的竞争//214
钱的因素//215
分裂的美国//215
糟糕的卡玛//216
特斯拉的远见//217
加州的梦想成真了//221
没有国土的国王//223
中国的“弯道超车”硬着陆了//225
“我们不能去和特斯拉竞争”//226
胜利者是……//228
第十九章编后记//231
比赛的最后一圈//231
走得更远//232
超越石油?//233
这本书的封面设计就吸引了我,那是一种充满速度感和未来科技感的视觉冲击,让人忍不住想要一探究竟。书名《大竞赛:未来汽车的全球争霸赛》更是直接点燃了我对汽车工业未来发展的好奇心。我一直对科技进步如何改变我们的生活方式充满兴趣,而汽车作为现代社会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其未来的演变绝对是值得深入探讨的。这本书似乎没有让我失望,它提供了一个宏大的视角,将目光投向了全球汽车产业的未来竞争格局。我尤其期待书中能描绘出那些可能引领潮流的颠覆性技术,比如自动驾驶、氢能源、以及那些我们现在还难以想象的新型动力系统。同时,我也对书中关于不同国家和地区在未来汽车研发和生产上的战略布局感到好奇,这不仅仅是一场技术的竞赛,更是一场关乎经济、政治和国家实力的博弈。作者是否能够深入剖析这些复杂的互动关系,将是评价这本书是否成功的重要标准。我希望能从书中看到一些关于未来汽车设计美学和用户体验的展望,毕竟,除了性能和技术,汽车的形态和功能也将在未来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最后,我希望这本书能够提供一些关于未来汽车产业对社会、环境和城市规划可能产生影响的思考,让读者在享受科技带来的便利之余,也能对未来的挑战有所准备。这本书所承诺的“全球争霸赛”的宏大主题,让我对接下来的阅读充满了期待,它似乎能打开一扇通往未来的窗口,让我窥见那个令人兴奋又充满未知的汽车世界。
评分阅读《大竞赛:未来汽车的全球争霸赛》的过程,就像是经历了一场智力与想象力的盛宴。作者以一种极其专业且富有远见的视角,为我展现了一个充满机遇与挑战的未来汽车世界。我被书中对不同技术路线的深度剖析所深深吸引,比如在能源方面,除了目前主流的纯电动技术,书中是否还深入探讨了氢燃料电池、固态电池等更具颠覆性的技术?它们在能量密度、充电速度、以及成本控制方面,分别有哪些优势和劣势?又将在未来的“争霸赛”中扮演怎样的角色?在自动驾驶方面,书中对不同级别自动驾驶技术的落地难度、安全性以及法律法规的探讨,让我对这项革命性技术有了更清晰的认识。作者是否还提到了AI在车辆感知、决策、以及人机交互中的重要作用?这本书的价值,还在于它不仅仅关注技术本身,更将其置于全球经济和地缘政治的宏大背景下进行审视。我希望作者能够深入分析,这场“大竞赛”将如何重塑全球汽车产业的供应链,又将如何影响各国的经济发展和国际地位。书中对中国、美国、欧洲等主要汽车生产国和消费国的战略布局的对比分析,让我对这场“争霸赛”的动态和走向有了更直观的了解。这本书无疑是一部关于未来汽车产业的百科全书,它拓展了我的视野,激发了我的思考,让我对即将到来的汽车革命充满了期待。
评分这本书的书名《大竞赛:未来汽车的全球争霸赛》就足以勾起我无限的好奇心。当我沉浸其中时,我发现作者并没有让我失望,他以一种极其专业且富有前瞻性的视角,为我描绘了一幅波澜壮阔的未来汽车产业发展图景。我被书中对不同国家和地区在技术研发、产业政策、以及市场战略上的深入分析所折服。作者似乎拥有着一种预见未来的能力,他能够清晰地勾勒出这场“争霸赛”的关键参与者,以及他们各自的优势和劣势。我尤其欣赏书中对那些具有颠覆性潜力的“黑科技”的挖掘,比如那些能够彻底改变电池续航和充电速度的新型材料,以及那些能够实现毫秒级响应的AI算法。这本书不仅仅局限于技术层面,它还将目光投向了这场竞赛背后的经济利益、地缘政治以及社会影响。作者如何分析这场“争霸赛”将如何重塑全球经济格局,又将如何影响我们的日常生活?我希望书中能有更多关于未来汽车对环境、能源以及城市规划的深远影响的探讨。这本书为我打开了一扇通往未来世界的大门,让我对即将到来的汽车革命充满了无限的期待和好奇,它让我意识到,汽车的未来,远不止于速度和性能的提升,更关乎着人类社会形态的深刻变革。
评分当我怀着好奇的心态翻开《大竞赛:未来汽车的全球争霸赛》这本书时,我立刻被其所描绘的宏大场景所吸引。作者以一种极其生动的笔触,为我展现了一场正在全球范围内上演的、未来汽车产业的巅峰对决。我被书中对不同国家和地区在新能源汽车、自动驾驶技术、以及智能互联方面的战略布局和技术进展的深入分析所折服。作者似乎拥有着一种预见未来的能力,他能够清晰地勾勒出这场“争霸赛”的关键 players,以及他们各自的优势和劣势。我尤其欣赏书中对那些具有颠覆性潜力的“黑科技”的挖掘,比如那些能够彻底改变电池续航和充电速度的新型材料,以及那些能够实现毫秒级响应的AI算法。这本书不仅仅局限于技术层面,它还将目光投向了这场竞赛背后的经济利益、地缘政治以及社会影响。作者如何分析这场“争霸赛”将如何重塑全球经济格局,又将如何影响我们的日常生活?我希望书中能有更多关于未来汽车对环境、能源以及城市规划的深远影响的探讨。这本书为我打开了一扇通往未来世界的大门,让我对即将到来的汽车革命充满了无限的期待和好奇。
评分这本书给我带来的惊喜,不仅仅在于其宏大的叙事框架,更在于其细腻入微的观察和深刻的洞察。作者以一种近乎史诗般的笔触,描绘了一场正在悄然展开的、波澜壮阔的未来汽车全球争霸赛。我被书中关于不同国家和企业在技术研发、产业链构建、以及市场扩张策略上的详细分析所深深吸引。作者并没有简单地罗列枯燥的技术名词,而是将这些技术置于激烈的市场竞争和地缘政治的背景下,展现了它们是如何成为争夺未来主导权的关键武器。我特别欣赏作者对那些可能颠覆现有格局的“黑科技”的深入挖掘,比如那些能够彻底改变能源供应和续航里程的突破性电池技术,以及能够实现真正L5级别自动驾驶的AI算法和传感器技术。书中对不同技术路线的优劣势分析,以及它们各自面临的挑战和机遇,都显得十分专业和有说服力。更难能可贵的是,作者还触及了未来汽车产业可能带来的社会影响,例如对就业市场的冲击、对城市交通系统的重塑,以及对个人出行方式的根本性改变。这些思考让我不仅仅是作为一个旁观者,更是作为一个未来生活在这个变革时代的一员,去审视和理解这场“大竞赛”的深远意义。这本书的阅读体验,就像是在观看一部充满张力和智慧的纪录片,每一个章节都充满了信息量和启发性,让我对未来汽车的世界充满了更清晰、也更复杂的认知。
评分当我翻开《大竞赛:未来汽车的全球争霸赛》这本书时,我首先被其庞大的信息量和严谨的逻辑结构所震撼。作者似乎投入了巨大的精力,去搜集和整理关于全球汽车产业未来发展趋势的海量数据和研究报告。我能够感受到,这本书并非是凭空想象的产物,而是基于对当前技术发展、市场动态以及政策导向的深入分析所写成。书中对不同国家和地区的汽车产业政策、研发投入、以及市场策略的对比分析,让我对这场“争霸赛”有了更全面的认识。我尤其对书中关于中国、美国、欧洲以及新兴市场在未来汽车领域竞争格局的探讨感到非常着迷。作者详细阐述了各方在电动化、智能化、网联化等方面的优势和劣势,以及它们各自可能采取的战略。这种多角度、全方位的分析,让我对未来汽车产业的版图有了更清晰的预测。书中所描绘的未来汽车形态,也远远超出了我目前的想象。它不再仅仅是交通工具,而是集成了人工智能、大数据、甚至物联网的智能终端,它将深刻地改变我们的生活、工作和娱乐方式。我非常期待书中能够有更多关于这些未来汽车在实际应用场景中的描绘,比如它们如何在智能城市中穿梭,如何与家居和工作环境无缝对接,以及它们如何为人们提供更加个性化和便捷的出行体验。这本书无疑为我打开了一个全新的视野,让我对汽车的未来充满了无限的遐想和期待。
评分《大竞赛:未来汽车的全球争霸赛》这本书,如同一幅宏伟的画卷,徐徐展开了未来汽车产业波澜壮阔的发展图景。我被作者深邃的洞察力和广阔的视野所折服,他不仅仅是在讲述技术,更是在解读历史的走向和未来的脉搏。书中对不同国家在汽车科技研发上的投入、政策扶持、以及人才培养等方面的对比分析,让我对这场“争霸赛”的复杂性和多层面性有了深刻的认识。我尤其对书中关于“生态系统”的构建这一概念感到印象深刻。未来汽车不再是孤立的个体,而是融入到更广阔的智能交通、智慧城市、甚至物联网生态系统中的关键节点。作者是如何阐述这些不同生态系统之间的竞争与合作,以及它们将如何塑造未来汽车产业的格局?我希望书中能有更多关于未来汽车的“软件定义汽车”的讨论,即软件在汽车的功能、性能、以及用户体验中扮演越来越重要的角色。这是否意味着,传统汽车制造商需要向科技公司转型?而科技公司又将如何渗透到汽车制造的每一个环节?书中对这些转变的预测和分析,无疑为我打开了全新的思维模式。此外,我还对书中关于未来汽车的“共享经济”和“出行即服务”(MaaS)的探讨充满了期待。这些新的商业模式是否会彻底改变我们对汽车的拥有和使用方式?这场“争霸赛”,最终将把我们带往一个怎样的出行新时代?这本书让我充满了好奇和期待,它引导我思考的,远不止是汽车本身,而是整个社会形态的未来演变。
评分《大竞赛:未来汽车的全球争霸赛》这本书,对我而言,不仅仅是一本关于汽车的书,更是一部关于未来科技、商业模式和社会变革的预言。我被作者宏大的格局和深刻的洞察力所深深折服。书中关于未来汽车的“智能化”和“网联化”的探讨,让我对汽车的定义产生了全新的认识。它们不再是单纯的机械装置,而是能够感知环境、学习用户习惯、甚至与城市基础设施互联互通的智能终端。我希望书中能够有更多关于这些智能汽车如何实现“车路协同”,以及如何构建一个安全、高效、便捷的智能交通系统的具体设想。同时,我也对书中关于未来汽车“用户体验”的讨论非常感兴趣。当自动驾驶技术普及后,人们在车内的活动将发生怎样的变化?是会用于工作、娱乐,还是社交?作者是否对这些新的用户场景进行了有趣的描绘?这场“争霸赛”的本质,不仅仅是技术的竞争,更是商业模式的创新和生态系统的构建。我希望书中能够深入分析,哪些新的商业模式将崛起,比如订阅式服务、按需出行、甚至“出行即服务”(MaaS)等,它们将如何改变传统的汽车销售和服务模式?这本书以其前瞻性的视野和深刻的洞察力,为我描绘了一个令人兴奋又充满挑战的未来世界,让我对即将到来的汽车革命充满了无限的遐想。
评分这本书的名字就足够吸引眼球,《大竞赛:未来汽车的全球争霸赛》,仿佛预示着一场史无前比的科技与商业的较量即将展开。在我阅读这本书的过程中,我确实感受到了一种强烈的“竞赛”氛围。作者以一种非常生动和引人入胜的方式,描绘了全球主要汽车制造商、科技巨头以及新兴初创企业,如何在未来汽车领域展开一场你追我赶、甚至你死我活的争夺战。我特别喜欢书中对那些“黑马”企业和颠覆性技术的解读,它们往往能够打破原有的市场格局,迫使传统的巨头们不得不做出改变。书中对自动驾驶技术的演进路线,以及不同公司在算法、硬件、以及伦理道德方面的博弈,都让我看得津津有味。我也对书中关于新能源汽车的未来发展趋势充满了好奇,除了纯电动汽车,书中是否还对氢能源、合成燃料等其他可能性进行了深入的探讨?作者如何看待这些不同能源路线的竞争与融合?更重要的是,这本书不仅仅停留在技术层面,它还将目光投向了这场竞赛背后的经济利益、地缘政治以及国家战略。我希望作者能够深入剖析,这场“争霸赛”将如何影响全球经济格局,以及不同国家将如何利用这场竞赛来提升自身的科技实力和国际竞争力。这本书的价值,就在于它能够帮助我们理解,未来汽车不仅仅是一种交通工具的革新,更是一场关乎国家未来命运的全面较量。
评分《大竞赛:未来汽车的全球争霸赛》这本书,给我带来了极大的震撼和启迪。作者以一种宏大的视角,为我呈现了未来汽车产业的未来图景,它不再是简单的交通工具,而是集成了人工智能、大数据、物联网等前沿技术的智能移动终端。我被书中对不同技术路线的深度剖析所深深吸引,比如在新能源方面,除了目前主流的纯电动技术,书中是否还深入探讨了氢燃料电池、合成燃料等更具颠覆性的技术?它们在能量密度、充电速度、以及成本控制方面,分别有哪些优势和劣势?又将在未来的“争霸赛”中扮演怎样的角色?在自动驾驶方面,书中对不同级别自动驾驶技术的落地难度、安全性以及法律法规的探讨,让我对这项革命性技术有了更清晰的认识。作者是否还提到了AI在车辆感知、决策、以及人机交互中的重要作用?这本书的价值,还在于它不仅仅关注技术本身,更将其置于全球经济和地缘政治的宏大背景下进行审视。我希望作者能够深入分析,这场“大竞赛”将如何重塑全球汽车产业的供应链,又将如何影响各国的经济发展和国际地位。书中对中国、美国、欧洲等主要汽车生产国和消费国的战略布局的对比分析,让我对这场“争霸赛”的动态和走向有了更直观的了解。这本书无疑是一部关于未来汽车产业的百科全书,它拓展了我的视野,激发了我的思考,让我对即将到来的汽车革命充满了期待。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offeedeals.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