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一套足以影响孩子一生的科学家传记丛书,用科学家感人至深的成长故事,点燃孩子们热爱科学、探索科学的热情,引ling他们走进科学之门。
竺可桢是中国近代气象学家、地理学家、教育家,中国近代地理学和气象学的奠基者。他自幼聪明好学,喜欢观察自然,探究自然的奥秘。几十年如一日的研究,终于成为中国物候学的创始人,成为我国气象领域不可绕开的高峰。
本书用翔实传神的语言,讲述竺可桢快乐的童年、求知若渴的青年时代,以及工作后如何坚持不懈地观察思考,成为影响世界的气象学家。本书力求如实展现竺可桢的人生道路和学术成就,同时也折射现代中国的政治面貌和社会文化变迁的历史进程。
《十大华人科学家丛书 杨振宁传》
《十大华人科学家丛书 李政道传》
《十大华人科学家丛书 吴健雄传》
《十大华人科学家丛书 丁肇中传》
《十大华人科学家丛书 李远哲传》
《十大华人科学家丛书 钱学森传》
《十大华人科学家丛书 华罗庚传》
《十大华人科学家丛书 竺可桢传》
《十大华人科学家丛书 李四光传》
《十大华人科学家丛书 茅以升传》
孟宪明,河南省文学院一级作家。著有长篇小说《双筒望远镜》《大国医》等4部。作品先后14次获国jia级奖。
一
一个小名叫阿熊的孩子,从钱塘江畔的绍兴开始了他的人生。他在这里启蒙,从这里出发。他走到了上海,走出了国门。当他再回到这里时, 已是美国哈佛大学的博士。
1.童年时代/
2.到大地方去读书/
3.留学美国/
二
年轻的竺可桢决心以教育救国,从武昌到南京,10年高校教坛耕耘,培养勘破大自然奥秘的气象专门人才。他领导的气象研究所成立后,经过又一个10年,中国现代气象事业掀开了新的一页。
1.执教10年/
2.走马上任北极阁/
3.从梦想到现实/
4.气象科研的丰收期/
三
在气象事业蓬勃发展之际,竺可桢受命于危难之时,出任了浙江大学校长。这是他人生的一次重大转折。八年抗战,浙大在滚滚烽烟中颠沛流离,四次迁移。战乱中,他失去了妻子和儿子。为了浙大的生存和发展,竺可桢做出了坚苦卓绝的努力。从此,他的名字就和浙江大学紧紧地联系在了一起。
1.新来的校长/
2.战乱中的离丧/
3.在艰难中发展的“东方剑桥”/
四
竺可桢原本是个不过问政治的科学家和教育家,他认为科学可以救国,大学教育应超脱于党派斗争之外。可日益严酷的现实使他逐渐清醒,科学家的理性和良知呼唤他站到了民主斗争的前沿。
1.费巩事件/
2.倒孔游行/
3.于子三之死/
4.在风雨如晦的日子里/
五
随着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竺可桢的人生历史掀开了新的一页。他出任中国科学院副院长,挑起了领导全国科学事业的重任;组织全国自然资源综合考察工作,踏遍青山人未老;加入中国共产党;写出重要的学术著作;受到毛泽东主席的邀请。这是竺可桢一生中最光彩的时期。
1.60岁开始的新生活/
2.过春节/
3.繁忙的一天/
4.踏遍青山/
5.心底深处的伤痛/
6.72岁的新党员/
7.厚积薄发的《物候学》/
8.来自中南海的关注/
六
“文化大革命”开始了。这是中国现代史上的一场浩劫。在这场劫难中,竺可桢也受到了冲击。他顶住巨大的压力,一如既往地为中国科技事业的发展而尽心竭力。他完成了重要的科研项目——《中国近五千年来气候变迁的初步研究》。他对自己的专著《物候学》进行了增订……但是,政治运动的冲击阻碍了他的工作,摧残着他的学术生命和身体健康。
他把一生献给了科学事业,在动乱中离开了这个世界。
1.风暴袭来之前/
2.在“文革”的风暴中/
3.从五十年到五千年/
4.未了的心愿/
5.科普事业的拓荒者/
6.在最后的日子里/
初读此书,便被一种真挚的情感所打动。作者以一种平实的语言,却勾勒出了一位伟大的科学家的灵魂。我读到了竺可桢先生求学时期的勤奋刻苦,工作中的严谨细致,以及面对挑战时的从容不迫。书中对他与同事、学生之间的交往描写的十分到位,从中我看到了他对学术的尊重,对人才的爱护,以及一种难能可贵的师生情谊。我尤其赞赏书中对竺可桢先生人生中几次重要选择的深入剖析,他如何权衡利弊,如何做出符合自己内心追求的决定,这些都为我的人生提供了宝贵的启示。这本书并没有刻意去渲染传奇色彩,而是用一种娓娓道来的方式,展现了一位科学家平凡而又不凡的一生。我从中看到了科学的魅力,也看到了人性的光辉。读完此书,我感觉自己仿佛与竺可桢先生这位长者进行了一次深刻的交流,收获了知识,更收获了精神上的力量。
评分这本书如同开启了一扇通往科学殿堂的窗户,让我得以一窥竺可桢先生非凡的一生。从序言便能感受到作者对这位中国现代气象学奠基人、教育家、地理学家深深的敬意。他不仅仅是一位科学家,更是一位时代的弄潮儿,在动荡的年代里,他坚守学术理想,为中国科学事业的发展倾注了毕生心血。阅读过程中,我仿佛看到了一个年轻的竺可桢,怀揣着科学救国的理想,远赴重洋求学,回国后又如何克服重重困难,一步步建立起现代气象学体系。书中的细节,比如他对观测数据一丝不苟的态度,对学术研究不懈的追求,都让人动容。更难得的是,作者并没有将他神化,而是真实地展现了他作为一个人,在个人情感、家庭生活中所经历的喜怒哀乐,这使得竺可桢先生的形象更加立体,也更加令人敬佩。那些关于他如何指导学生、如何处理学术纷争、如何在国家危难之际挺身而出的段落,都充满了智慧与勇气。这本书不仅仅是一本传记,更是一部激励人心的史诗,它让我深刻理解到,真正的科学精神,是何等的宝贵和不易。
评分翻开这本书,我被一种严谨而又充满人文关怀的笔触深深吸引。作者对于竺可桢先生的学术成就,尤其是他在气象学和地理学领域的贡献,进行了详尽而生动的阐述。我了解到,竺可桢先生不仅仅是理论的探索者,更是实践的推动者。他如何利用有限的资源,建立起覆盖全国的气象观测网,如何通过对气候变化的深入研究,为国家的发展提供科学依据,这些都让我对科学的实际应用有了全新的认识。书中对于竺可桢先生在浙江大学任职期间的描写,更是让我看到了一个卓越的教育家是如何培养人才,如何营造学术氛围,如何将一所大学带入新的高度。我尤其欣赏书中对竺可桢先生人生哲学的探讨,他如何在学术与政治之间找到平衡,如何坚守自己的原则,如何在逆境中保持乐观与进取。读完后,我仿佛与这位伟大的科学家进行了一次跨越时空的对话,感受到了他身上散发出的智慧之光和人格魅力,让我对“科学家”这个词有了更深刻的理解。
评分《十大华人科学家丛书:竺可桢传》如同一部波澜壮阔的历史画卷,将竺可桢先生跌宕起伏的一生展现在读者面前。作者的叙事技巧非常高超,他能够将宏大的历史背景与人物的微观情感巧妙地融合在一起,使得整个故事既有史诗般的格局,又不失细腻动人的情感。我被书中对竺可桢先生学术思想的梳理所吸引,他如何从西方科学理论的学习者,成长为中国现代科学体系的构建者,这一过程充满了艰辛与智慧。书中对于他如何将科学研究与国家建设相结合的论述,也让我受益匪浅。我尤其欣赏作者在描写竺可桢先生晚年生活时所展现出的温情,即便年事已高,他依然心系祖国,心系科学,这种精神令人感佩。这本书不仅仅是关于一个科学家的传记,更是关于一个时代,关于中国科学发展历程的缩影。它让我更加深入地理解了中国科学家们在艰苦条件下所付出的努力和牺牲,也让我对中国科学的未来充满了希望。
评分这本传记带给我一种沉浸式的阅读体验。作者似乎亲身经历了竺可桢先生的人生起伏,将那些遥远的历史片段鲜活地呈现在我的眼前。我看到了他早年在中国遭受列强欺凌的背景下,怀揣着怎样的忧国忧民之情,毅然决然地投身科学事业。书中对他在战争年代,如何保护学术遗产,如何带领师生艰难求生的描写,更是让我热泪盈眶。我惊叹于竺可桢先生在那样艰苦的条件下,依然能保持对科学研究的热情和对教育事业的执着。书中还穿插了许多竺可桢先生的亲笔书信和日记片段,这些第一手资料使得他的形象更加真实可信,也让我得以窥见他内心深处的思绪与情感。我尤其喜欢那些关于他与家人、朋友的互动描写,这些生活化的细节,让这位伟大的科学家变得更加亲切,也让我感受到他作为一个人,所经历的平凡而又不平凡的人生。这本书不仅仅是一部传记,更是一面镜子,映照出那个时代中国知识分子的风骨与担当。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offeedeals.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